是一部很好的剧,没看之前我很喜欢陈道明的,看完以后我总觉得他有点阴恻恻的。
好看的脸也不能抵消这个角色给婚姻中的女性带来的恐惧感。
这种男人在婚姻里是不会犯明显的错的,他只会阴暗的逼迫妻子发疯。
他不仅要在合适的时机从婚姻里全身而退,更要对方背起所有的骂名。
第一集里他训斥年轻医护打牌时,几个年轻人故意提起肖莉时心照不宣的眼神,说明林小枫的怀疑从一开始就不是臆想,至少他在那个时候与女同事的暧昧已经在同事内部尽人皆知。
第三集里,他因为小舅子警告他不准家暴他姐姐,故意打断儿子和舅舅的通话。
他对自己弄伤妻子手指的意外毫无愧疚。
在面对林小枫弟弟的武力威慑时不敢反抗,但是可以把怒气暗暗撒在老婆身上。
有阅历的女人看见这种男人恨不得坐火箭逃离,男主的精彩表演和弹幕里对女人的侮辱让我无法看完这样一部剧
看完《中国式离婚》,从宋建平和林小枫的这段婚姻中,我似乎看到了许多自己生活中的似曾相似,除了我没有取得如同宋建平那样的事业成就之外。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也许大多数不幸的中国家庭中都有一个患得患失的女性。
当丈夫事业无成的时候,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没有大富大贵的时候,妻子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数落他、打击他;而当丈夫最终取得成就时,她又会整天担心失去他,于是采取一切办法来监督他,管理他。
最终的结局总是预料之中的。
妻子因为这种抓牢爱情的刻意而失去自我,失去原则,失去夫妻之间本来应该保持的宽容和谅解。
于丈夫而言,此时的婚姻就如同套在脖子上的一把枷锁,家庭就如同一座冰冷的冷库,除了冰冷没有其他。
最终丈夫失去了耐心,甚至失去了责任心,婚姻也就此走向了终结。
厚道、宽容、糊涂是林母对于家庭和感情生活应该具有的态度的总结。
这位伟大的女性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丈夫,赢得了一个美满而幸福的家庭,尽管他的丈夫在自己年轻时曾经犯下了在很多人看来是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
从刘东北和娟子短暂而失败的婚姻中,我们看到了婚姻的本质责任。
光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够的,还需要责任,而责任要大于爱情。
在刘东北的眼里,婚姻是坟墓,爱情是鲜花,鲜花进入了坟墓就必须等待死亡的到来。
他不愿意等待死亡,所以他总是在追求鲜花般的爱情。
殊不知,如同鲜花不可持久,爱情难于永恒,所以他的生活总是连续着一段又一段不停地新的追逐。
徒有爱情的婚姻只会是一个短暂的花开花落,此时唯有责任可以让婚姻进入持续的花开花落,花落花开的反复,也唯有如此才能形成真正的婚姻。
1、男人是追求成功的,女人追求的是事业成功的男人。
可是事业成功的男人很大一部分是不太在意女人的。
2、没有一点儿感情就可以做那种事情——你是人,还是野兽?
3、男人只有在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之后,幽默才起作用。
否则,他的幽默能令女人笑得开心吗?
4、婚前男人话多,婚后女人话多。
5、成功人士不爱你,至少不肯用他的全部去爱你时,那他成功与你又有什么关系?看一个男人不爱一个女人,就看他肯不肯和她结婚,肯不肯把自己的一生同她拴在一起。
6、爱,是需要能力的!
爱的能力就是让你爱的人爱你。
7、幸福时有人分享,幸福会成倍增长——痛苦其实也是一样。
因为在你痛苦的同时,还要惦记着对方也在痛苦。
8、夫妻之间也怪,没好没坏,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标准,有一个标准就是合适,合适了哪,错的也成对的,要是不合适,对的全是错的。
9、夫妻间没有不闹矛盾的,好人和好人,不一定就能成为好夫妻。
和很多网友一样,我是看了离婚综艺再见爱人,来看《中国式离婚》,里面的故事太憋屈太真实,被网友称为婚姻恐怖片。
憋屈的是,这里的夫妻,林小枫和宋建平夫妇,明明是两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也没有人真正出轨,却落得一个信任坍塌,互撕离婚的结局。
真实的是,虽然剧情很残忍,主角夫妇不出轨却离婚了,配角两对夫妇出轨也离婚了。
婚姻中的一地鸡毛都表现出来了,难道中国人的婚姻是这样?
2004年出品的《中国式离婚》这部剧,豆瓣评分8.0,这部剧不像很多家庭伦理剧,要么呼唤真善美,要么讲婆媳大战。
这部剧讲述了,两个人走进婚姻多年之后,没有变得越来越好,而是关系如何一步步走向破裂,彼此伤害,每个人都过得非常糟糕。
罗马城不是一天坍塌的,怡儿想通过解读这部剧中的主角夫妻如何一步步走到离婚,我们也许可以从剧中故事,练习规避婚姻中的不堪行为,做一些积极努力,让多年的婚姻不麻木不生痒,增加更多信任感和活力。
1 三观不合,妻子逼迫丈夫换工作三观不合的婚姻有多揪心,看看这部剧里的林小枫和宋建平就知道了。
林小枫渴望赚钱,某学校的语文老师,一边讲着诗词歌赋,文学故事,心里想着语文老师不吃香,数学老师受欢迎赚钱多。
相比受人尊重,在学生中获得成就感,她希望生活更好一些,赚钱多。
宋建平,市知名医院的主治医生,工作多年却没有升职加薪。
原因是他有能力,却有点清高,不懂得和领导建立深入联系。
相比赚更多钱,他更愿意做自己热爱的工作,获得成就感。
商品经济大潮的时代,很多人下海。
渴望改变命运的林小枫时不时给丈夫吹风,希望他辞去工作,跳槽到合资医院。
两人为了辞不辞职,孩子上不上实验学校,常常吵架。
终于,在妻子的软硬兼施下,宋建平在一次被同事算计,没有升职成功,他一怒之下,就彻底辞职了。
在和同事的告别宴上,他有点失落,毕竟这个清贫却更有影响力的医院是他内心喜欢的地方。
一个渴望金钱改变命运,一个更愿意做热爱的事业,当丈夫为妻子的愿望有了妥协,内心的不平开始滋生。
这是一个潜在婚姻中的雷。
不断追求改变现状,还是按部就班过好当下,三观不合的婚姻本身就有潜在的危险因素,一旦遇见某些诱因就容易爆发难以调和的矛盾。
这一次,是丈夫退让,下一次可能是妻子退让,一旦有一方不平衡,婚姻危机就诞生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婚姻中,丈夫和妻子都不要强迫对方做违背自己三观的事情,只有达成内心的共识,才会不动摇婚姻的基石。
2 经济地位悬殊,丈夫高升院长,妻子家庭主妇在很多家庭里,当丈夫的事业越来越高升,妻子长期家庭主妇,两人经济悬殊之后,越来越话不投机。
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
当宋建平在合资医院顺风顺水,高升副院长。
林小枫为了照顾好自己的家,还有生病的父母,干脆辞职做了家庭主妇。
两人的经济收入直接决定了家庭地位的不对等。
这种不对等,对原本就看重金钱的林小枫,更像是一种沉重的压力。
她从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变成一个心理严重失衡的女人。
照顾孩子和家中老人,平时不注重打扮自己,更没有爱好和成长。
在越来越风光的宋建平对照下,林小枫从外表和内在,越来越不自信。
尤其当丈夫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女邻居到女同事。
林小枫为了追查和丈夫出现在同事婚礼现场的女人,电话一个个打给丈夫的同事,就好像私家侦探一样调查丈夫在做什么。
当她发现女邻居在自己家留下的外套,她采用的方式是逃到娘家,不去听丈夫的解释。
妻子林小枫的内心极度不自信和不平衡,让她根本不能直接面对丈夫。
就算有机会在丈夫的单位聚会上亮相,她也一次次放弃。
当丈夫宋建平步步高升面对诱惑,他的内心开始膨胀,越来越看不起没有变化的主妇妻子。
他虽然没有出轨,却也一次次接受女邻居、女同事缺少边界感的暧昧。
更讨厌的是,当他发现妻子的怀疑和不自信,没有去安抚和鼓励,反而逃避解释。
从女邻居留在家里的外套,到拥抱女同事。
一次次的暧昧都选择躲避。
丈夫宋建平的全能自恋和逃避沟通,让他同样不能直面妻子的怀疑。
从三观不合的婚姻之雷,来到了夫妻信任之墙的一次次的松动。
这种不信任,更多的是来自家庭中经济地位的不同,造成一方的自大和另一方的极度不自信导致的。
这里,我们可以学到,两个人的平衡和对等是一个家庭的和谐因素。
物质上的不对等可以是暂时的,比如短时间内一个人退后照顾家里,到了一定时间需要继续工作。
或者选择在家工作。
只有两个人同步前行,才能拥有平等的地位话语权,继续建立彼此的信任。
3 沟通不畅,一个痴迷答案,一个逃避沟通在之前的离婚综艺再见爱人中,两对离婚夫妻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
他们是一个不断寻找答案不会倾听,另一个常常逃避沟通。
最后形成不可收拾的矛盾。
在《中国式离婚》中,这种表现也非常明显。
明明宋建平没有真正出轨,林小枫也只是寻求安慰。
两人为何到最后要闹到离婚的地步?
在心理学著作《亲密关系》中,讲述亲密关系中有四种依恋类型,一种是安全型,伴侣之间亲密有度自在。
还有一种痴迷型,对伴侣是过度依赖感。
第三种是疏离型,需要保持较远的距离和自我空间。
最后一种是恐惧型,对两个人的近有恐惧感,很难建立亲密关系。
当一个痴迷型的人遇见一个疏离型的人,就很容易变成恐惧型关系。
痴迷者过度寻求答案,追求爱的表达和陪伴。
疏离型过度寻求空间,逃避爱的表达和陪伴。
两人之间的关系变成恐惧和彼此伤害。
在《中国式离婚》中,缺少安全感和自信的林小枫,是痴迷型,从不断怀疑丈夫到疯狂调查,自大又逃避沟通的宋建平是疏离型,一再躲避解释和陪伴。
最后两个人都进入疯狂状态。
妻子选择给丈夫和女同事喂药,造成丈夫出轨假象。
丈夫用虚构的网恋陷害妻子,编造妻子出轨证据。
当婚姻中的两个人失去了彼此的信任,会多可怕?
就像是《史密斯夫妇》中,两个人都是特工,彼此猜疑和设局,多可怕?
也像是《与敌共眠》中,妻子怎么也逃离不了控制欲旺盛的丈夫的魔掌。
婚姻中,两个人沟通不畅是外在的表现,内在的原因是长时间的信任坍塌。
当两个人始终处于恐惧和对抗的关系中,那么就会从婚姻中的亲密伴侣,成为可怕的敌人,两败俱伤直到离婚。
写在后面《中国式离婚》这部剧,把离婚冠以中国式,不知是不是因为电视剧中的离婚结果虽然一样。
但过程却有中国特色。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大潮下,思想逐渐开化,一方面经济发展,一方面男女之间的关系不像过去那样保守。
当女性追求独立地位,但现实还是只能退回家庭。
当男人渴望进入时代洪流却少了传统的家庭责任感。
传统伦理道德受到冲击,现代价值观尚未成熟,女性地位也并没有真正平等,于是时代浪潮下的中国式离婚就出现了。
这部剧并没有像过去的剧情中,弘扬家庭和睦或者婆媳大战,而是把目光聚焦在夫妻之间的信任坍塌上。
甚至有彼此陷害的毁三观剧情。
这样的剧情也许不会在很多家庭发生,但也有可能发生。
剧的最后,丈夫慨叹,自己从未真正出轨,但对妻子已经失去爱,只有责任。
妻子发现,从前羡慕的父母感情,也不过是母亲包容父亲的出轨后维系的和睦。
我们从这部剧可以学到的也许是,婚姻关系中的彼此信任,不会因为一件小事,甚至出轨这样的大事,导致信任坍塌。
就像罗马城不是一天坍塌,是一次次的不合,包括三观、经济话语权、日常沟通等等,不断摧毁又没有修建造成的。
婚姻关系,并不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开始幸福的生活就完成了。
而是当婚姻生活一地鸡毛,两个人依然可以一砖一瓦修建婚姻之路,而不是立即推翻,走上革命之路。
这又是另一部描写婚姻惨剧的大片了。
今日话题当你遇见婚姻中的问题时,是主动沟通还是逃避呢?
@怡儿话书影,运用书影课,赋能宅家故事学习力。
所以说还是个基础的问题。
我想吧,虽然我没有结婚,但是除去爱情,婚姻跟亲密无间、交心换命、牢固如铁好朋友关系差不了多少,所以这个婚姻的基础更多的是尊重、坦诚、理解和宽容四点。
也有人说这四点很容易做到的,为何还是有那么高的离婚率在那儿摆着呢。
我没理会他,这是不负责任的论调。
首先说尊重跟理解。
林小枫用对丈夫的不尊重、不理解换来了宋建平对她的不尊重、不理解,却一直到二十二三集的时候还不自知。
当宋建平以退为进刺激林小枫敏感的神经自动放弃以妻子的身份去参加东北、娟子婚礼的时候,就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林小枫已经逐渐在宋建平的心里,从妻子的位子上面淡化了。
宋建平宁愿冒着为人不齿的风险,借着酒劲,以介绍工作为借口哄骗他觉得理想的女人以他妻子的身份出现,在同事面前满足自己的虚荣跟面子,也不愿意诚实的带着林小枫参加婚礼,哪怕是仅仅露个脸儿。
那一刻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是这么想,这个庸俗的女人,眼高手低,市井势利,一心只想着夫贵妻荣。
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这是典型尊重和理解的问题。
宋建平从来没有理解妻子积极欲望,林小枫从来没理解宋建平苦于现状的艰难。
宋建平从来不尊重妻子改变生活现状的意见,林小枫从来不理解丈夫怀才不遇的苦衷和悲愤。
其实没有多大点儿事。
可是因为没有这两个基础,不知不觉之中矛盾的裂隙在悄然生长。
其次是坦诚跟宽容。
宋建平在很多问题上都在隐瞒真实的想法而对妻子编出拙劣的谎言,为了圆谎又不得不编出更多更拙劣的谎言,其实这是根本就没有必要的。
坦诚相对,宽容以待又何妨。
一件意外落下的衣服就能让两人猜忌、攻击,解释清楚了根本就是一场子午须有的误会。
其结果就是,林小枫一直认为宋建平背叛了爱情,有了婚外情。
宋建平觉得林小枫不可理喻,无理取闹。
我一直觉得这是林小枫不信任宋建平,怀疑宋建平的开始。
背后的原因无非就是坦诚跟宽容的问题。
整部电视剧一直用林父林母夸张的秀恩爱来对比宋林艰难的婚姻,直到最后一两集,分别通过林父林母的口,说出了夫妻之间宽容的重要。
林小枫本身就是婚外情的产物,林母宽容了林夫,自此多了一对夸张秀恩爱的老夫妻,多了一个未出场的姑姑,少了一个破裂悲催的失败家庭。
林小枫可真不像是她的养母。
宋建平的坦诚问题。
宋建平不是不坦诚,应该是害怕。
换做是我我也害怕。
不难看出宋建平是个极其要面子的人。
这种被放大了的男人的尊严左右了他的判断,导致最终一步步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换句话说,林小枫的不尊重、理解加上宋建平的面子,将两人的选择指向不同方向。
(未完待续)
当然是明叔,哈哈。
当我意识到这是2004年的作品的时候,不禁感慨,好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流芳百世,让人念念不忘。
年轻的时候看过,如今又鬼使神差地翻出来看,看完又觉得不写点什么就没有办法开始做别的事情。
十几岁在电视上看的时候,最大的感触是,女人千万不能没有工作,不能为了别人而活。
而今而立之年,有了家庭孩子,也看过很多幸福与不幸的婚姻,再看《中国式离婚》,感触是立体的,全方面的,是无法三两句概括的。
当然我是为了看明叔而来,所以仅谈谈宋建平和林小枫,这里并没有对错,就像宋建平最后说的一样:
1. 看完后最深的体会:这剧太真实了,将失败婚姻的面貌扒得干干净净,那些日常的小细节,像林小枫做饭时头上戴的那顶塑料帽一样,真实普通却那么扎眼。
看到有的评论说这剧情很狗血,我倒不觉得,只是将很多矛盾点集中在了一起,在恰当的时机爆发出来。
2. 他们曾有几次修复关系继续生活的机会。
他们吵架,又和好,决定既往不咎,又忍不住要翻旧账。
生活是要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林小枫的神经质来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女人的敏感。
很多时候女人的诉求,可能仅仅只是情绪价值。
在精神和肉体都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出现问题也是早晚的事吧。
当然每对夫妻都有自己的相处之道,可显然宋林之间的平衡一次次被打破,再也无法挽救。
3. 十年夫妻,感情去了哪里?
如第一点说到的剧情太真实,我想剧中两人这种“搭伙过日子”的关系在真是的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
是什么消磨了爱意?
日常的琐碎,养育孩子,照顾老人,其他亲戚关系,工作压力,偶尔的突发事件,所有这些将我们的生活填的满满。
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自己的时间被压缩得所剩无几。
有时候可能真的觉得,没有时间去唤醒爱意。
一心向前的时候,偶尔也要回过头看看来时的路。
就像宋建平最后躺着病床上,说他一直在想小枫,所有的记忆涌上心头,可惜为时已晚。
4. 先说说林小枫吧,最直观地来讲,林小枫的问题暴露的最早也最明显。
她早早就将自己的生活奉献给了家庭,当她想要改变这种不温不火的生活,不希望自己的下半生就这样的时候,她是希望通过丈夫的发迹来实现。
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丧失自我;在决定辞去工作的时候,也许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怎样做好一个全职主妇,并且没有跟宋商量就做好了决定。
渐渐地,林小枫其实是遇到了很大的心理问题,也是矛盾越来越激化的直接原因。
可是,这也是她最需要亲人朋友关爱的时候。
宋自从做了“亏心事”之后,两人的有效沟通就很少了,也许是因为内心有愧,即使小枫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宋建平也是能答应就答应,能糊弄就糊弄,早已丧失了夫妻之间的基础。
小枫更是把父母家当作生气逃避的地方,其实我也没从两位老人身上看到太多他们给予小枫的关爱和帮助。
另外,小枫的朋友,剧中并没有看到她自己的朋友,她长聊的肖莉、娟子其实都是老宋的同事朋友,在对小枫的情感帮助上,有时候是有失立场的。
一位孤独,敏感,极端,失去自我的妻子形象,被蒋雯丽老师演绎得非常全面,令人感到压抑,可怕,可怜。
5. 再说说宋建平,其实更加让人感到害怕。
开始为了自己犯下的错,一路遮遮掩掩,不断用新的谎言来遮盖,想这样将生活讲究下去。
也许男人真的很容易从感情中抽离出来,决定离婚后竟然下套利用网恋来收集林小枫出轨的证据,最后夕阳下的网友见面,以及当面朗读林小枫的聊天内容,把林小枫的自尊心撕得粉碎。
这样的欺骗,无法成为离婚的依据,但足以成为两人再也无法修复的绝句。
冰冷的现实,何至于此。
一心想要报复的小枫找到医院,闹事不成想要跳楼,这里陈老师的长镜头我非常喜欢,在这沉默中下跪的72s时间里,交错复杂的情绪在宋建平的面庞上流转。
从刚开始的错愕,恐惧,或许还想到对自己事业的影响,双腿瘫软跪下,到望着自己的妻子“何以至此”的责备,到对自己的悔恨,无法审视内心,为何把结发妻子逼上绝路。
6. 最后的结局。
林小枫想通了,想谈谈,但是宋建平却着急脱身不愿再谈,使得林小枫不得不来到医院的聚会上,有了两人一前一后,冷静体面的肺腑发言。
我非常喜欢这一段,宋建平看起来是那么的风度翩翩,幽默风趣,看到林小枫后又湿了眼眶,仍然感谢;林小枫又恢复了冷静,在台上像一位小学老师一样娓娓道来,还宣布了这场婚姻考试的最终结果。
可是,这样的表达方式,也是非常可悲的。
因为两人已经没有办法再在私人场合好好聊天了,甚至没有这种机会,只能通过外人的见证,确保最后的体面。
和最亲近的人丧失理性交流的能力,在中国式的家庭中,是多么常见的事啊。
最后的吻别,当时看评论很多人不理解,我个人的感受并没有什么不自然。
设想那个时候,千帆过尽,回到一起生活的地方,一切历历在目,十年夫妻的感情,虽然是悲剧的结束,但是早已是亲人一样的存在。
最后的吻别是对一切过去郑重的告别吧。
7. 全剧最戳我泪点的两处:第一是孩子当当自残来让林宋停止吵架。
谁也没想到会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而且剧中我认为林小枫最让我觉得不自然的地方就是很多时候会对孩子置之不顾,也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家庭,但是至少作为一名母亲,为了孩子我一定会让自己无比坚强。
第二就是宋和林最后在台上的两段发言,如前文所叙,令人动容。
其实还有很多点都想说说,好的作品就是这样引发我们的思考,审视内心,悲剧中总是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让我继续前行。
好像很少看到宋建平对这个家的留恋,破碎的背后只有逃避的害怕,却少了伤心的心痛,也很少见他奋力一搏的争取正当的权益,明明没有鬼却自认为对方不会信任她,而选择什么都不说,就让妻子在痛苦猜疑中挣扎着变形,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不信任,而且有些自私怯懦。
夫妻相识相知一场,他们之间矛盾一开始就像陌生人。
宋只在剧末有些许感叹过往美好,但实在是太晚了。
如果说宋喜欢自己的单位,不求名利,但走的时候对单位同事的说辞,看不出热爱。
单位里有不公平可以理解,有人便有江湖,然而一个淡泊的人又怎会真的计较,后来看到那个利用了宋的同事还是非常诚恳的和宋道了欠。
普通的没有利害关系的同事和集体总还有值得怀念的地方吧,这些部分很少有镜头表现宋,所以给人感觉他只是口头说单淡泊名利而已。
遇到妻子对他单位的挑剔,也无法坚持自己的价值观,生活观,最后总变成了两个人的互相刻薄言辞…如果不是没有评上正高的刺激,不是妻子的要求,很可能不会有勇气换单位。
这个角色说实话,后来越来越看着虚伪和绝情,甚至猥琐。
让刘东北去假装网友,继续写信给林晓风…一面自己准备各种离婚材料。
该认真的事情不认真,在刘东北婚礼上,当司仪误会介绍宋夫人驾到时,他不解释,反而搂搂抱抱借酒乱来,谁能说没有占美女光,虚荣的影子?
不该当真的事却在外面当真的胡说。
知道晓风在网恋的时候,意味深长的对肖丽说他的滋味不好受。
不好受还叫自己的好兄弟帮忙聊天,去让自己不好受吗?
太讽刺了吧。
我觉得这个角色最无情的就是给妻子递交离婚协议书的时候,非常冷静,给的镜头也总是在心里盘算各种计划,完全没有任何镜头表现他自己亲手送上分手书时的内心纠结。
薄情者寡义寡信也…还有一个小细节,晓风妈妈突然住院,晓风要去照顾,电话里和宋建平说要他第二天照顾当当。
宋在车上,当着自己的上司面拒绝,挂了妻子的电话,第二次妻子打来,他也完全没有缓和的说辞,一点也不照顾已经有些出离愤怒的妻子的情绪。
还说,你是孩子妈妈,就该你处理。
这戏编的,该糟糕的时候算是最糟糕的表现,完全没感情,没情商。
虽然是编剧编的,但实际上也可见刻画人物的冷漠面。
还有最后,当着晓风的面把网聊内容念出来,记得有个片段他还说,知妻莫若夫,我想,真没错。
遇到这种知妻而点爆妻子的角色,真的是服了编剧。
当然,女主的失去自我,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在丈夫身上也是够够的,两个悲剧人物悲剧性格的加持。
不明白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活法的权利,夫妻其实只能是互相陪伴欣赏的人,不能是互为工具,女主对于优质生活的渴望,对于虚荣的物质世界未免太过。
参加完第二次同学聚会,男同学因为为晓风的老公而来,使女主敬受宠爱,这虚荣一场完事回来,对老公大加表扬一番,却忘了上一次,同一个同学,同一个初恋对象,第一次聚会时自己是怎么离开的???
这女主的情意也是便就给了繁华…我个人最觉得过分的一个画面。
她离开学校的起因一开始其实不是因为为了照顾家庭,而是学校开家长座谈会,家长们反映她们班的成绩都退步了。
晓风说怕耽误孩子们,当然这样自己的辞退可以说是伟大,但这不见得不是另一种方式的退缩,没有勇气,没有担当。
对于自己的业务,该认真的该热爱的却轻易放弃了…爱丈夫不深,爱工作,爱孩子有多深呢?
自爱者爱人啊…而我想接上面说不该的是,同学聚会时,她居然还得意的说自己当时就是为了家庭离开学校,还说自己的业务能力相当不错,只是不得已离开呢。
这一波看的,这编剧怕是以为没有看戏的傻子吧,我这傻子看到这里都觉得人物的心都缺失了…人之羞辱心,不可缺。
说到女主失去自我,感觉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第一次肖丽和她聊天,说到夫妻之间不能太关注对方,肖丽说,“说白了就是不能失去自我。
”这话说的多对,我想这下晓风是不是要觉醒了,哪知道看下去,晓风后来根本对这次谈话内容不入耳不入心…所以,女主很多疯狂行为的背后都还是意识的模糊,比如去询问医生,丈夫的不举,她问如果丈夫和喜欢的其他女士在一起是否可能正常,医生说有这个可能。
听到这里,这位妻子眼神就开始凝固,仇恨的幻想开始酝酿,而后来医生说夫妻间情绪问题,综合因素导致等等,她就完全听不到了。
说到底,自卑而不懂自爱是主要因素,而且还不自知的状态…当东北充当网友劝晓风多关注自己的时候,她虽然去商场买衣服,心情也好了很多,但是她还是不自知,自己的状态好转不是基于自己的努力,不是和现实世界的融合,而是借助于另一个虚无男人的鼓励和无条件的信任。
当然这鼓励和信任是虚无的,无法持续,因为一个人的重心最终只能靠自己支撑,伴侣只能是伴侣,只能是陪伴你走过的那个重要的人,但主角只能是你自己。
而晓风后来几次的和网友通电话,要求见面等疯狂行为背后也基于她的空虚失我。
作为女性,应该都懂,其实这种状态下的女性见网友,恐怕绝大部分企图不是期待艳遇,而是期待一个希望,一个可以带给自己信念和希望的身影而已。
可惜,知妻莫若夫的宋建平却残忍的撕裂了妻子的幻想世界,并且将她的不堪坦白在自己的绝情眼光中…东北在这之前网络里问晓风,你还爱他吗?
晓风回三个字,我恨他!
宋建平的确有可恨之处,但个人觉得,女人最需要警惕的就是不要让关系发展到恨的程度,不要给自己恨对方的机会。
肖丽和娟子都是自爱的,所以她们以离开的方式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曾经的爱,也就不会产生那么多恨,那么极端的恨。
晓风和宋建平,太悲剧的两个人物性格,或者说两种状态了…或许对于这两个角色,不该说这个人如何如何,而是一种状态如何。
因为,人生经历中,我发现女性很容易有落入这样的失去自我而不自知的时候。
其实很真实,很多人都有可能发生过…但不是说人总会是这样,这部剧其实也是角色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段放大,它只是最为不堪,最为迷茫的一段,却终究只是一段吧。
只是编剧太撕裂了,这样的夸张或许就是多少未成熟的灵魂所经历的痛吧。
说到成熟,这部剧里相对成熟的人物应该就是肖丽了吧。
她在大庭广众下教训晓风的那一段,我看到的是这个女人坦荡,还有对于晓风的批评,我觉得是实际的,是应该可以叫醒灵魂的,不是出去伤害攻击,而是出于正当愤怒和看透事实的。
或许见仁见智,但我觉得就是佩服她当时的出言,只可惜这铮铮的话语都叫不醒当时的晓风!
还有一个细节,小孩子因为父母的事情不来往了,当当不理妞妞了。
妞妞告诉妈妈,肖丽第一时间听到的不平使她马上准备去敲对方的门,和晓风理论一番。
但是到了门口她停住了,又回到自家门里,对自己咬了咬牙…忍了。
在我看来,她是偏于理性的…关键的事情不受情绪的第一时间支配,而是过后找宋建平解决。
当然,可能是她不愿再和晓风正面面对,可能因为之前的羞事难于启齿,但是不管怎样,她可能选择了一种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而不是只被摆布于自己的情绪…一个成熟的人是能够控制或者说感知自己的情绪的,这很重要,这使我们不会因为情绪冲击而做失实的事。
反观此事后来晓风的言行,她对宋建平说,为什么她不来找我谈,而找你?
她是对你还有想法吧?
这话,丈夫的心不凉都不行了!
这话,尽显情绪失控和思维的不理智。
而且,有某些片断,这位妻子说的每一句遗憾的话都好像最终就变成真的了,好像看起来就是她自己把事情变成糟糕样子的…人的意识多么重要?
正方向正能量的信念多么具有意义…武志红老师说得对,生活需要一些幻想,尤其是那些你愿相信并为之行动的美好幻想…请保护好生命里的美好幻想。
说了半天,没说我喜欢刘东北和娟子的感情。
两个更显幼稚的孩子…但是骨子里却都有着对于感情的执着保护。
时间太久,看能不能以后再接着说吧。
简单说,娟子从不要孩子,到果断离婚,她是自爱的,也是维护感情的纯粹的。
直到东北二婚,和她只是当朋友,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都还在盼望东北,就这一点,这女孩重感情…深情之人才会有深信,不是傻,只是真。
而真的知情以后她也网聊了,这能不能说是一种洒脱和拿得起放的下呢?
但,说实话,两次她伤心,我也跟着很为她伤心了。
两次关键时候,刘东北,一次去了晓风家,被宋建平劝退,但毕竟他第一时间面对了,在心里陪伴了,相对宋建平,开着车偷偷离开事故现场,有吗?
东北和娟子另一次关键时候,东北在娟子家门口等…还有一次,他在娟子家门口停了一晚车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才离开。
此处感动我了…东北不说他爱不爱娟子,至少那一夜,他对娟子的依赖是踏实的,感人的。
东北后来在某方面的克制也是为了娟子而改变的吧,人常说,爱情里面到底该不该为了爱人而改变?
改变会不会使我们失去自己?
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改变还是可以有的吧…而这“好”怎么定义?
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体会吧。
只是后来东北怎么又没头没脑的和别人结婚了?
看得我这傻子不能理解?
聪明人都这么爱折腾吗?
聪明人是不是该多一点智慧…最后,娟子和东北的戏份只有一个巴掌和离开的身影…东北说,打得好!
我想知道现实中,他她们会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吗?
东北一直没有明白他对于肉体和精神的分裂,不光葬送了和娟子的爱情,也葬送了一个生命…很现实很痛的结果,真的该,那一巴掌!
如果说起怨恨,娟子本也该很恨东北的吧?
然而后来的事情也没有转机。
人好像惯于随惯性,即使那惯性并不带来快乐和希望的方向…然而麻木的顺从苦难,能遇到怎样的自己?
中国式离婚…最后的最后,全都离了。
但在散场之后的回想中,我突然体会到,最后晓风念的离婚协议内容…怎么分割财产等。
那内容不重要了,但那仿佛是一种宣告,对未来,对自由,对要重新开始的自己的宣告…这离开或许才是爱的开始,它何尝不是另一种归来…另一段温暖?
爱到极致是放手,放手亦或是拥有。
愿每个人都在不可避免的分分合合中寻找到一个新的自己。
不为别的,就为这样一起走过一场的另一半和自己。
……………………我还是一口气写完了,感谢一部好剧,感谢一个边吃饭边认真看剧,还写下来感受的傻子。
………………又看了一下,的确还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也是压垮林晓风的,比如丈夫出差,母亲又摔了脚,还有当当没人帮忙照看,使得她也无时间忙学校的事。
只能说现实生活的压力更需要人用智慧去面对。
比如说,丈夫出差刚好碰上母亲生病,这是非常偶然的事情。
忙过一阵就好了,并不是说这样忙就不配当一个好老师了…这种大事情还是应该多方面考量。
另外工作对一个人的自信树立是很重要的…人是一个载体,你做什么工作,就承载什么样的精气神。
所以有时候去医院看病,在没什么治病因素的情况下遇到奇怪的病痛,有的医生都会问你干什么工作的…其实我想道理就在其中了。
所以这个剧中,人们的生活智慧是不够的。
宋建平作为丈夫也没有多思考晓风老师这个角色的缺失的重要性。
他后来只把逃离作为目标。
中间有些细节好像还提到了,晓风就是该去工作,但是这些重要细节都没有人真的重视,强调。
人要活得智慧,有些大方向要有意识。
另外,生活的现实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家庭成员们更需要彼此照顾,团结才能抵御各种风险。
…………………………………………看了另一个豆友的影评,我也很想说自己的感觉。
就是这两个角色都有糟糕处,但确实觉得晓风虽然失去自我并且很疯狂,有时还有虚荣,但她总的说来还是个真人,真性情。
而宋建平就猥琐很多…伪善怯懦,冷漠残忍兼而有之。
每次见事态已经无法控制,才转一副脸面去跟晓风坦白,危机公关虽然很多时候都骗过了妻子,但最终事实还是被妻子撞破,等待他的只有狡猾而冷漠的离场。
看到后面都有些为晓风觉得不值…这样的男人还有什么可要的,实在是无法再叫人爱慕了。
如果说有预测未来或者续集的话,我个人觉得,晓风至少活得坦荡,自我意识,观念改善以后她至少还可以很阳光的再面对这个社会,面对生活。
但宋建平,这个显得有些计算,又喜欢权衡利弊且还动用了虚伪之心的人,完全只靠理性却没有热情的活着。
而且他后面的惯法如此娴熟,我想如果重新面对社会,他也很有能力很有机会再选择一个类似晓风这样并不算精明或者说没有那么灵气的一个人作为对象。
和一个看不透自己的人一起生活才会相对安全吧…我想这样的角色终究内心是孤独的,很难破他自己的围城。
这两个角色,宋可能更悲哀,更需要自我的救赎。
不过编剧往往也是为了情节而情节的,一开始却并不是这样,比如在娟子最失落的时候,宋作为朋友中间人,各种帮忙照顾,还是挺够意思,挺有人情味的。
所以这只能说是编的一个故事,人物还是有这些自相矛盾处,不合理处。
演戏的疯子,看戏的傻子…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能有所感悟也就好了。
…………………………………个人还觉得,按道理网络是一个可以很虚假但反过来,又可以更为真实的世界,因为网络的世界里不需要生活的面具。
就像东北,虽然平时出主意很不靠谱,但他通过网络和晓风说的话的确还挺鼓励人的,而且在旁观者看来,其实就是解决之道,而且像容器一样,具备包容的核心。
宋在看到妻子因为网恋而改变以后按道理应该反省自己,为什么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的文字就可以那么打动自己妻子的心?
男人所谓的金钱,权利对于女人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带来安全感或者快乐吗?
不知道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只是追求一个知心爱人那么简单的。
或许,人到最后都会觉得一个知心爱人才是最重要的吧。
宋不但没有反思自己,剧本也没像大多网络故事情节那样展开…大多数网络故事里,男女主角在现实生活中两看相厌,却通过网络以为找到了灵魂伴侣,最后发现就是对方,这才突然感受到一些被自己忽略的美好…然而这部剧是反的,还以为他她们会通过网聊建立新的关系,恰恰相反,宋建平根本没有感触于妻子的内心孤独,而林晓风也没有因为之前东北积攒来的一点希望而另眼相看一下宋建平。
相反他她们之间,由于网恋的曝光发展出来的却是自我的矛盾,背叛等等情绪。
实在是可惜…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尽量做个可爱的自己,做个可爱的人,对自己也对周围的人,也对这个世界。
否则,再高的荣誉,再多的金钱也带不来简单,平凡,真挚的开心与快乐。
人心最需要呵护。
自己或者另一半都是………………………………以上…………补充。
宋建更願意呆在錢少但有地位的國營大醫院。
但在林小楓的一再慫恿下,為了錢,還是去了外資醫院。
勢利的人啊!
蠻奇怪的,自由,民主在大陸沒什麽進展,但女性的地位在東亞來看,卻是相當地超前……說是怕影響學校里的孩子們,林小楓離職當起了家庭主婦。
我不太理解,當當已經上小學了,還會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來照顧嗎?
想當年,從小學一年級起我都是自己走路上學去的……沒了工作的林小楓成天無所事事,成天電話查崗宋建平,嚴重影響其工作,任誰都受不了吧!
宋建平呢,原來還比較實誠,但經歷了幾次事件后,林小楓總懷疑,總往壞的方面想,他也受不了了。
得,乾脆就扯謊吧。
雙方失去基本信任的惡劣結果……于是,宋建平開始一個謊接著一個謊的扯,儘管可能有些小錯,但畢竟沒有什麽大錯。
但這卻讓林小楓歇斯底裡。
終於兩人矛盾越鬧越大。
法律也夠好玩的,都到這地步,想離還有這么難?
林小楓就是不答應,就沒轍?
搞得宋建平竟然要去西藏呆幾年,以達到分居的目的……杯具啊杯具。
卻有其必然性的杯具。
这是很早的以前的一部片子,就是通过这个片子晓得陈道明和蒋雯丽的。
里面有个片段记忆里总是抹不去,那就是女主角每天早上慌忙脚乱打理完家务事后,牵着儿子的手往外冲去赶车。
自己年轻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的。
生活总是不平凡中度过。
蒋雯丽在我这个里面演绎得很朴实、很精彩。
只是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
对于这部电视剧,我长期无语……但还是想说几句,其实,像我身边或周围,推而言之,在中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些人因为拥有与某个或某些人长期固定、稳定、法定的关系,比如友谊、血缘、婚姻、事业上下级之间等等此类关系,就开始缚束对方,认为有权力去改变对方。
长期如此,关系的另一方就开始审视这种关系了……一个人的个性,有一定的稳定性,想要改变,可以说是十分艰难的,除非,Ta深刻地认为自己某些性格有缺陷,或是有强烈的爱支持,发自内心想要改变自己,否则,你休想去改变一个人。
除了改变对方,很多人还想控制对方,这也是不可能的,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多么深的爱。
起码来说不可能长期控制的,在对方厌倦之前,改变这种想法吧。
因为每种关系的各方都是个体运行,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习惯或信仰追求,你没有办法控制这些,因为它们是无形无色的,Ta没有告诉过你,你可能永远都不清楚。
最可怕的,就是,有些人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科学地讲,Ta的思想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认为自己所想的就是事实,没有经过证实,先给人家判刑了,像《中国式离婚》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妻子林小枫因为太爱自己的丈夫宋建平(我认为这种爱是不健康的,狭隘的),她的眼中只有她的丈夫,没有别人,没有自我。
而失去自我,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初能够吸引他选择她的,自然是因为她拥有某些特别的东西。
而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自己都不爱自己,怎样让别人去爱你呢?!
所以,一个人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无论和谁有多么亲密的关系,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哪怕这段距离有时候只有0.01mm),都不要随便地时刻地控制别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圈子,比如自己的追求、爱好、朋友、活动等,时刻保持自我,这是要保持一种关系中最起码的要求。
李安的《卧虎藏龙》中有一句话:当你紧握自己的手,什么都没有;当你张开自己的手,却发现拥有整个世界。
看到后面很压抑,要崩溃了,不适合我
拍得特别简约风格 有分寸不加赘余 很优秀的婚姻恐怖片冷暴力不解决问题的男人产生神经质的女人让人不适,但也警示女性不要依附他人不要沉溺另外摄影很优质,一看是《立春》的摄影
中國演員功力深厚。原著也看過,挺不錯。
看过好多遍
看了解说,难得的很现实的剧
壹一般般吧 紫薯补丁
我想现在已经很少有这种刻画婚姻状态中人物心理如此深刻的电视剧了。两位主演演技出色,尤其是蒋雯丽。有时一段婚姻走到尽头,并不是不爱了,而是年年月月累积的矛盾误解遗憾积压在心底,冲溃了彼此间的信任,感情分崩离析,但两人却要在婚姻的框架中生活,日夜相对,直到彼此耗尽最后一点心力。那种无力感的最后,是两人间不再愿多说一句的沉默。能吵的起来的架分不了手,而真正走向婚姻尽头的却是两人相对却无意再多说一句。这种婚姻崩溃的过程自小耳濡目染,这部剧如此真实,看完有一种无法呼吸的无力感。
配乐太阴间了,而且一直循环,受不鸟
trust is the foundation of a happy marriage
目前的感受:1.编剧厌女。2.婚姻里爱重要,合适重要,沟通重要,步伐一致重要。3.任何亲密关系都要看重对方的品质。|||人物塑造太拧巴了,后面1.5倍速都觉得太难熬。弹幕更真实——为男人找借口、指责女人总是太容易
矫情。
表演很到位,就是故事太压抑了
太真实
有挺多逻辑不通的地方,肖莉这样的人设,通情达理又不失世故圆滑,出轨在她这里怎么可能成为离婚的理由,另外真还挺喜欢这个演员和角色的。娟子既然决定引产,引产完居然不离婚了?莫名其妙。另外为了剧情能继续狗血下去,设置各种‘’巧合‘’……另外小枫的人设就是神经病吧,谁当老公都受不了她……
蒋雯丽每天跟着公共后面的追的情景感同深受。
张口指点别人说不要偏执要沟通很容易,可关于沟通的惨剧仍然比比皆是。桃花盛开对话兵临城下,满面春风的妻子发现自己恋上的网友是自己的丈夫,林小枫失心疯般砸了家又闹自杀,那场戏看来看去都是残忍。那么多压抑和歇斯底里
编剧脑子让驴踢了。
表面上是女主变态,骨子里是男主变态。这种婚姻真让人窒息
对女性的偏见一览无余
很高兴结婚三年才看了此剧。因为明白了,最亮的地方角落里最暗,最美的爱情也最令人唏嘘。婚姻里的沟沟坎坎太多,一两句话说不明白。如果能总结一句,我想说,情绪化的尽头大概率是失败的婚姻。当然,太理性也不太可能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