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时旸)从故事本身来讲,《单身骑士》讲述的一切并不太新鲜,新鲜的是故事的讲述方式。
其实,对于这样的叙述方式而言,文字会比影像更适合承载这一切。
“亡灵叙事”是文学叙述法则中一种独特的形态,已经被大量有效的实践,它可以用一种超现实的视角重新抚摸一切现实的故事,有时,这种叙述方式很易于催生出悲悯的气质,《单身骑士》中那些忧郁的角色,在亡灵叙事的视角下,不可捉摸的命运和无法抵挡的孤独都被加倍地锐化了。
姜在勋所在的投资银行陷入了一桩欺诈丑闻,他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变成了参与者,让很多人的生活翻覆,他决定以死谢罪和解脱,而在临死之际仍然惦念着远在异国澳洲的妻子和儿子。
这个并不新颖的设定听起来更像是一组构架庞大的庸俗电视剧,《单身骑士》有意识地只呈现片段、一角和部分,主动舍弃了很多东西,相较于具体的故事,它更在意的是呈现情绪,全程用窥视,刺探和旁观的视角写出了普通琐碎生活之下的人生苦味和内心波澜。
姜在勋在家里吞下两瓶药片,其实就已经亮出了底牌,即便镜头特意交代他也订下了去往澳洲的机票,但疑惑终究还是种下了。
对亡灵叙事方法不陌生的人,大概都能猜到之后的走向,故事的推进也一点点验证了所有猜想。
这个男人像并不存在的透明人,穿梭于各种地方,他看见妻子独自一人时的落寞和坚韧,看见她与邻居的暧昧,看见儿子融入新生活后的快乐,他偷偷窥伺这一切,从未被察觉。
其实,故事一直在有意识地向人们交代谜底,只不过是一点点地滴漏和渗透,保持一种和观众心照不宣的节奏,姜在勋跟踪那个和自己妻子暧昧的邻居,那一群人从自己身旁走过,视他若无物,后来,他独自站在大桥上沉思,那个走过来和他开玩笑的工人,为那座战时落成的大桥而自豪,一切其实都已经被揭晓。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后的部分并算不上反转,只不过是确证。
这并非标准意义上的悬念类型片,即便知道了一切也并不会损伤什么,反而会更加激起另一种意义上的悬念,这飘浮的亡灵和魂魄以旁观的视角窥视人间,到底会走向怎样的结局?
和男人陪伴在一起梭巡人间的还有一个孤独的女孩以及一条狗,三个畸零的孤魂,构成了一种奇特的亲密关系,这些飘荡的畸零人在观看尘世中的孤独者,他们彼此映照,氤氲出疏离的哀愁。
姜在勋和那个年轻女孩都处在孤独,绝境和困厄之中,姜长期缺席于家庭,他将妻儿送往澳洲,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许也为了避险,他臆测着妻儿美好安全的生活作为慰藉,但其实对他们的境遇以及内心一无所知,后来,他的魂魄飘荡到了异国,看见自己的妻子重新捡起琴技,默默忍受寂寥,独自面对生活,他仍然鞭长莫及,无论他是生是死,他一直处于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中。
而那个女孩,终其一生拼尽全力打着黑工,只求温饱,但最终被同族的骗子掠走了钱财,杀害了性命。
他们是一类人,肉身无可依傍,困苦无处言说。
死亡成为了出口和入口,从原先的生活中逃亡,然后重新流窜进人间,得以用另外的视角观看一切,检视自我。
这故事中的所有亡灵都是困守原地的人,那个在大桥上沉浸于自豪感的工人,那个在社区里警惕地盯防陌生人的老太太,那个在病床上无法动弹的女人,他们像一株植物一样种植在原地,坚固地滞留在原来的执念里,困于桥上,困于家门,困于病床,即便肉身消失,只留魂魄,也似乎从未得到自由和解脱。
从这个意义上说,姜在勋和那个女孩算是幸运的超脱者,他们也经历了悲愤、困惑、不甘和无奈,一路上回望了自己所经历的生活,最终选择了放手。
男人说,“就像谁都不知道我们来过这里一样,就这样悄悄消失不好吗?
”他们选择了悄悄消失,遁形于这自己终究无法再度进入的生活。
这故事用亡魂注视人间,映照出许多无奈和苍白,还有许多挣扎与悲哀,它以一种盘旋的俯视视角让人们重新思索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与心态穿越人生。
对比了下时间线,大约晚于《局内人》和《金融对决》的拍摄,风格大相径庭。
人人都有不幸,偏偏镜头语言又是如此舒缓唯美。
导演当年是新人,文艺的笔触,缓缓道来残酷辛辣的真相。
最后30分钟真相逐一揭开,诸多不忍。
男主李秉宪,一套西装到底。
本片中,由于角色性格内敛,肢体语言基本忽略不计。
各种情绪递进,全靠面部与眼神特写完成。
犹豫、疑惑、怀疑、愤怒、痛苦、释然...... 在这个承受重压的男人脸上一一呈现。
其实综合之前的电影,一直怀疑,秉叔是不是从某年开始已经习得自由控制眼袋与眼下肌肉的能力.... 故事揭晓谜底时,安静坐于椅中的画面,美不胜收。
(感觉自己很是残忍)
片中,作为一家之长的男主角原本是证券公司分公司的老板,过著稳定的生活。
不实彩券事件爆发后,他为了寻找家人而躲到澳大利亚,之后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秘密。
这是李秉宪在《爱的蹦极》之后时隔16年之久再次接拍言情剧,同时出演的还有《Missing:消失的女人》主演孔晓振、千万级电影《釜山行》演员安昭熙。
据悉,演员们在制作阶段就对剧本的完成度大加称赞,认为结局非常出人意料。
导演李珠英(音译)是一位在广告界经过长期锻炼的女性导演,有著超强的讲故事天赋,单靠剧本就打动了各位演员,让这部出道作品格外值得瞩目。
同时,《Single Rider》也是韩国电影第一次把大部分剧情都搬到澳大利亚进行拍摄,兼具了话题性和品质保障。
愿意为最后20分钟给出80分。
“我们不能只是静静地路过吗?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从来就不是生与死能分得开的吧。
有情节,慎点。
昨天看了晚场电影,原本以为是再普通不过的剧情片,结果竟是莫名其妙的看了部‘鬼’片。
都市人강재훈是一名高压职场——证券行业的工作者,从剧情判断应该是名抑郁症患者。
作为一名기러기아빠(大雁爸爸)将妻和子都送到澳大利亚进修英语。
两年不曾相见却在死前买好了机票。
于是作为灵魂开始了一段探亲之旅。
满心欢喜却意外目睹了妻子出轨的事实,令自己悔恨不已。
기러기아빠(大雁爸爸)是韩国近年来十分常见的家庭构成。
韩国中产以上的家庭为让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带着孩子去往欧美澳洲等国家。
父亲就留在韩国打拼挣钱,而孩子只有在假期时才会回到韩国一家人团聚。
所以将此类父亲称为大雁爸爸。
由此想来母亲一人在国外抚养孩子,还是会有很多不便之处,自然变成了出轨的契机。
不由得想吐槽,看了这部电影的大雁爸爸们应该琢磨琢磨自己是不是被戴了绿帽子。
接下来才是我最想表达的。
其实最为触动我的任务是主角강재훈在悉尼街头偶遇的灵魂지나。
她是名持有working签证的韩国青年,每天早晨5点起床,坐公交赶去农场工作,日复一日工作了两年辛苦攒下了 19000刀。
却命丧在一群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韩国同胞手中。
事情原起于想回国的지나在论坛上看到可以高汇率兑换韩币的帖子,想在回国前将美元换掉。
却不知对方是一群良知丧尽,吸食大麻的恶魔。
见面后以暂时不能使用网银,将지나骗上车一通回到住处,抢了钱害了命。
并埋尸于屋后。
作为一名身在国外的学渣,深知在异国的不易。
极高的警惕心去面对周边的一切,稍有一点大意都会有超出想象的结果。
对自己负责是一种人生态度。
只想说一句,可不可以谋财不害命,活着就行,活着比什么都要美好。
从来没有写影评的习惯。
但是昨夜看完电影后却久久无法平静。
单凭情节来说真的值得一看。
后半段才揭开故事真实的面纱,着实让我震撼了一下。
新年第一部韩语片,我很喜欢。
开场便映入眼帘的三行小诗自然有其深意,贯穿始终都需要仔细思量。
내리 갈 때 보았네올라 갈 때 보지 못해그 꽃似乎很多人都以为,给予她富裕的物质条件、良好的住宅环境、较好的学习条件等等就是一种对她的关爱与呵护。
而其实呢?!
错过了那段彼此相伴的时光,错过了那朵花开的时候,错过了给予与被给予温暖的每一个瞬间,就全都错过了。
自以为的奉献与牺牲,也只不过是彼此伤害。
我相信수从来都没有想过或是做出过试图出轨的事情,那一个吻不过是担心、害怕、惊惶背后期待关怀、陪伴、拥抱的冲动所致。
수一直想要的不过是一家人在一起而已。
可是他不知道,他以为自己的妻儿会在自己的奉献中幸福安逸地生活着、大笑着,他以为他们应该是幸福的一家人。
可是,非要等到最后一刻才知道、才懂得,她的辛苦与期望,相伴在一起的难得与欢乐。
姜在勋,很多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某天,因为证券交易中出现的问题,在勋在一瞬间失去了一切。
不得已,他只好前往澳洲去与家人相聚,寻求寄托。
然而到了澳洲,他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他发现妻子原来已经准备开启新的生活。
他原来以为完美的一切,原来只是他一手撑起的幻象。
很多细节特别感人,比如他的顿悟,他对生活的重新追求,让生命不再麻木冰冷,是一部唤起人心的好片,演员演技在线智商在线,值得一看
说实话我本人不喜欢如此慢的节奏,结尾是不是转折也无所谓。
但是同为一个一岁半男孩的爸爸的36岁的我真的是感同身受。
似乎李秉宪的每一个内心戏都能get 到我的点。
我觉得,我理解他。
理解社会的压力,理解对家人的亏欠,理解对老王的愤怒,理解看到老王只是工人那种轻蔑,又看到老王体贴得到妻子心时候的自卑,也理解看到妻子心中仍有他和家庭事事后的内疚,更激理解对没陪伴孩子的自责,再也不能去补偿的痛苦。
这个故事人物是有成长的。
当一切化为虚无,我终于知道原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看完回味,这部电影是一部慢情调,节奏慢,音乐慢,画面慢。
不过人物的表现配上相得益彰的配乐以及优美的风景,丝毫不会让你不耐烦,就那样悠悠然的跟着电影的节奏,和故事一起慢慢发生…故事最后的反转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其实从男主去到国外开始,脑海里总是若隐若现的开始怀疑男主是不是已经死了,但是又不愿意去相信这是真的,其实我也在疑问那位外国大婶、男主的儿子是怎么看见男主的?
其实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为了家庭努力拼搏的男人,没有变成麻木不仁的金钱者,而是带着血肉在奋斗,最后因为欺骗了朋友亲人而自责不已,虽然他大男子主义的将妻儿送到国外是不正确的,也许也是一切不幸的开始…他从来没想过他的妻子会离开他,没想过他的儿子会不爱他,当然他的问题是他忽略了妻子和儿子需要他的陪伴,一同生长。
其实我最后认为女主并不是真的喜欢邻居外国人,只是独在异乡,一个男人的照顾冲淡了她的孤独,这并不是爱,最后女主哭着摊坐在地上,喊着“欧巴”,真的让人揪心,那一刻她最清楚她爱谁。
这个电影看完后有强烈的欲望再去看一遍,好好的看看细节,好好的品味剧情…下山时映入眼帘, 上山时视而不见的,那朵花。
这首诗完美的诠释了电影的主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忙碌,因为种种而忽略了那些一直在我们身边的“花”,或许现在我们还未意识到他是谁,还在视而不见。
或许这就是人生,后知后觉,总有遗憾。
电影的海报是男主与一只狗,其实还是让我看的心疼,不忍心看他独自走在路上,希望他能和妻子儿子和和美美,但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们还在活着,就好好的爱惜自己的亲人朋友,便得始终…
身边有很多人忙于生计容易对周边的一切选择性忽视,他们总觉得赚够了钱其他是可以用钱来补偿的,很多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过去的就是过去了时间是时间最公平的存在了,就像孩子成长期没时间参与等到他成年了用钱能买回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吗?
李秉宪扮演一个韩国的大雁爸爸(父亲在国内努力挣钱,母亲带着孩子在外国上学,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团聚一下),从事的是光鲜亮丽又多金的金融白领工作,整日忙碌连妻儿邀他出国团聚旅行的要求都顾不上,哪成想公司产品一夕之间将自己及周边亲朋的财产都给拖下水变泡沫了,面对闹上门的受害者只能带着员工跪地谢罪还挨了一大巴掌,这种压力下他只能靠吃药缓解,最后还是决定出国看看妻儿过得怎么样,到了国外还没正式见面就发现家里属于他的位置已经有一个男人占据着了,他隐忍不发也不现身就暗暗地躲在暗处观察着妻儿与这个男人的日常生活,原来妻子在国外一个人带孩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夫妻之间各有苦衷却又没人主动倾诉。
这片子就像是一本叙事本,通过丈夫的视觉平平淡淡地展开故事,大部分人都会以为情节就是一个简单俗套的妻子出轨故事,但结局却又出乎人们的意料,片子很有新意也拍得不错但情节比较叙事平缓不太符合大部分观众的观影口味,但对有心的观影人来说是真的值得收藏的佳片。
片子另一条线的女孩也是很悲催,在异国他乡为了存钱努力工作却为了省点汇率差额失去了该有的警备心,人生走向悲剧。
很多人都不喜欢剧透,我日常写小评时也极力避免,但这次决定将《单身骑士》作为一次特别例外——因为剧透后,更能在轻缓铺开的时间里,去感受那份缱绻哀伤的情绪。
算是一个招呼吧,见谅,不怕剧透、或者已经看完片的亲故,可以继续看这篇小文了。
一、文艺,灼心不少导演和演员,在拍完一部或多部大戏后,会选择置身文艺片缓解下身心节奏。
如同全度妍拍完窒息的《密阳》后走进《精彩的一天》、姜栋元拍完《检察官外传》转场《被遮盖的时间》……在李秉宪接连拍完大阵仗的《侠女:剑的记忆》和《局内人》、孔晓振拍完《迷失:消失的女人》后,他和她都选择了《单身骑士》。
虽然取景地远赴澳洲,但外在文静的《单身骑士》似乎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劳动。
可是,和大部分文艺片一样,它灼心。
二、旅程,阴阳开场的一场金融诈骗,让证券公司支店长李秉宪无意中成为帮凶,面对客户们的哭泣愤怒,他跪地赧颜——拍完《单身骑士》,李秉宪紧接着去拍摄《Master》,却转身成了金融诈骗集团的超级BOSS。
演员的角色命运总是这么神奇。
李秉宪认错、被掴脸、写致歉信、喝酒、吃药……剧情自此进入缓慢,而那架飞往澳洲的飞机,则成了模糊剧情梗的「刽子手」。
飞往澳洲的,是一个魂灵。
还原正常时间轴:从李秉宪将妻儿在澳洲的地址,写在手上的那一刻,他就服药死亡了。
他原本还为妻子迟回韩国而生气,但在灵魂飘离身体后,那份意识却订了一张去往澳洲的机票。
这个亡灵游走在澳洲的街道上,徘徊在妻子的住所中,看着妻子为孩子和生活忙碌,注视着邻家男人的一举一动。
他内心应有滂湃,但脸庞无动于衷。
这时,如果还没有意识到李秉宪已时亡灵身份,会变得急躁反感——像一个偷窥狂,就不能直接见妻子吗?
而剧情的种种推进设置,则极力在掩饰这一身份,只为最后的真相解开。
还是那句话:反转这个活儿,真的不适合所有电影。
《单身骑士》和《清醒梦》都在2月22日上映,都有反转剧设,但实际效果都不好。
大概能理解剧本的用意:想在最后20分钟,给前面80分钟的剧情来次高潮。
但如果正常铺设的话,前面的80分钟很多镜头都将是情绪泪崩点——如果不考虑反转,前面设置一个清晰的界限,让观众清楚地知道西装革履的李秉宪、青春洋溢的安昭熙、活泼可爱的狗狗都只是一个亡灵身份,观众的煎熬情绪,大概会变成一次又一次的心疼、心痛。
他们和活人生活在一起,活人看不到他们。
如同《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里的人和游魂。
阴阳两隔,痛吗?
痛。
《鬼怪》里有的游魂还在开心生活,而装着满腔心事的李秉宪,就这么忍着,只能这么忍着。
他什么都为妻儿做不了了。
「下山时映入眼帘/上山时视而不曾见的/那朵花」,《单身骑士》开片拉的这三行小诗,这10多年来,一直在韩国人气极高。
它让多少人念念有词,它让多少人幡然醒悟?
不知道。
知道的是,在匆匆的前行里,还会有一波又一波人忙于上山。
还会有更多人错过花儿。
如同《单身骑士》里的李秉宪,「下山」后换了一种脚步和形态,才发现了「上山」时未能好好端详的妻子和孩子。
三、单身,骑士中文里的「单身」含义有些模糊。
如果按照英文片名 《A Single Rider》来理解,这里的「单身」理解为「只身」似乎更贴切。
单身,是没有对象。
只身,则不管有没有对象。
凡事,只身比单身更痛苦。
影片里的李秉宪作为「大雁爸爸」,一个人留在首尔打拼,成为公司的最佳销售代表,要付出多少辛劳。
孔晓振放弃自己的事业,带着孩子在澳洲上学,又要付出多少心力?
Ta们是一家人,却都在兀自承担着相隔万里的责任。
这世间,谁又懂谁?
如同人们一直在争论着一个问题:堂吉诃德是崇高的骑士,还是愚蠢的傻子?
最后觉得,英文片名(韩名同理)《A Single Rider》里将晦涩的Rider换成Ticket似乎更好——《A Single Ticket》,一张单程票。
一张回不去的单程票。
文︱@韩影书 ©原创︱著作权所有
欣赏不来
see you on the other side
太多自以为是的别人需要 然后自己孤独 爱人也孤独 孑然一身 孤苦伶仃
节奏虽缓慢,但我看的很入迷,全然没有快进的冲动。虽然更喜欢暴力杀片,但饼哥的演技真的震到我。虽然我基本拒绝韩国的一切,但韩国电影的确是好看。
不是我的菜,情节可信度很低
立意好
温柔细致的道别诗,运静恬淡、摇移自然、人物处于画面边缘的构图透露着精巧的孤独。如是那一卷被清风乱翻的白纸,哀愁随风入夜,悲情润物无声。纵使眼前江山无限,唯有独自凭栏相思,一人吞下仅存的人世滋味,千里奔赴最后的泪眼执手,离去的人依然以他的方式延续着守护的责任。
那朵花,别忘了。
故弄玄虚,澳洲的那片海要比剧情好看。
李秉宪穿着西装失魂落魄地走在深夜的别墅区,这一幕不知为何异常地打动我。这应该就是影像的力量吧。
10/09/2017 4:00pm ACMI
6.5
不太起眼的一部,却十分合胃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好故事 拍的有点闷 结局好评
“下山的时候看到了 上去的时候没看到的那朵花。”
因为贴了李沧东的标签而看,难看得想摔手机。人物行为动机前后都不一致(应该是没有才对),没什么意义的配角,执导能力也严重不足。至于大反转,谜团揭晓前就可以猜到了吧?揭晓后更不知道电影想表达什么……
看完之后觉得死了真好,想去哪就可以去哪,大家也都会原谅你,李饼很正常的水准
一开始缓慢的剧情,让人不自觉的认为是一个很无聊的电影,直到最后女生被挖出来的瞬间明白了男主原来只是个鬼魂,然后泪奔,一发不可收拾。一望无际的路上,男主孤单走着。大海,蓝天,男人,最后一幕简直要哭死。
看到最后才看明白
太平淡了。李秉宪离开了暴力,专注于感性的表现层次不足,孔孝真的这个角色也没什么好表现的,整个故事由于内容不足而表现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