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能将人拉出生活的电影"如何知道这部影片的是真没印象了 但确实在b站看过一次并记了片名好几年 今天想着在7月过去前再来一部电影 就它了除了结局雷人 说不上来其他的硬件问题 缘分的起因是有异想天开的成分 过于理想化 不过后来也知道那不完全是巧合 短评里看到说过程情节程序化的我也挺认同 但对我来说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感染力" 生活里有人带来了光 无形间的改变 现在更加麻木的我观看这部影片 当然知道这些只是幻想 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一定的激励作用 反而比第一次看的时候产生了更深的感触 深度交流的内容我也觉得值得回味 希望还能再有新体会
本篇影评面向已经看过这部作品的观众,含有大量剧透,没看过的人推荐你先去看一遍哦笔者水平有限,且没有看过真人电影也没有读过原作,如有谬误还请指出,多多包涵,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补充说明,欢迎和大家一起讨论。
多图长文其实,为什么有些人觉得看不懂,觉得没有逻辑,是因为,这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片,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互相的救赎,还有对生与死的探讨。
希望你在看完这篇影评之后能找到答案。
向死而生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我们存活于世,有时,不得不把那个真实的自我,小心翼翼地伪装起来,避免受到伤害。
但是一旦接受了自己不久于世的事实,就会发觉,这些是多么可笑,多么无用,就会时刻想要去展现真实的自我,反正都要死了,不如活得洒脱一点?
面对世界的恶意,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逃避。
但是,在你的内心深处某个角落,真的没有,哪怕一点点的,义愤填膺的正义感吗?
我相信大家肯定不是没有 ,而是早已被这个世界给磨平了棱角,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谁还有功夫去搭理别人呢?
搞不好还会惹火上身,吃力不讨好。
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是没有办法的。
我不是在批判,我也不认为我有资格去批判,因为我也是如此,大家大抵都是如此。
女主角是一个将死之人,而她自己也接受了这个现实,所以她才能做到,去展现最真实的自我。
干得漂亮
但是男主心里就没有正义感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男主的态度代表了大多数人,毕竟,这种事情确实是有风险的,容易吃力不讨好。
这一段情节,虽说比较理想化,但我非常喜欢,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
男女主角的日常嬉笑拌嘴,还有一起吃饭一起出去玩,不是在逃避现实,强掩悲痛,也不是在水剧情,恰恰相反,这是女主接受了自己死亡命运的表现。
所以女主的家人对她的特殊照顾,故意避开死亡的话题,就好像是在说,我觉得你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而可以看出女主是特别讨厌这样虚假的平静,所以她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同学,她不想让别人伤心,更不想让别人强忍着悲痛,去刻意地用虚假的笑脸来特殊照顾她。
其实说到底,不是“我觉得你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而是她的父母本身不想接受这样的现实。
而男主为什么对于女主来说这么特别,原因就在于此,他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她不久于人世的事实,很普通地去对待她,对于死亡的话题也是毫不忌讳,毫不逃避,甚至还以此开玩笑,这让女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真实。
互相救赎的故事男主去探病,和女主聊天,聊到班里同学们的反应“班里的同学们说了什么吗?
”“说你没来上学,是因为我的跟踪狂行为,真是服了他们了。
”“你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
”
“因为我和你在一起吧。
”“才不是呢!
是因为你没有认真地和大家交流过,好好解释的话,这么有趣的事情大家一定也会理解的。
”
“没人会想和我这种不起眼的同学说话的吧”“你还是老样子,总是想象大家对你的看法,改一改吧?
我果然还是觉得你应该和同学们搞好关系。
”“没人会去做毫无价值的事情的。
”“又说这种话......真想让你和恭子搞好关系啊......”一次又一次地拒绝Gum Boy
值日时
有人说为什么女主非要改变男主,一个人有什么不好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不好的,不是一个人这件事,而是不肯与他人交流这件事,而且,与他人交流,和独自一人,这两件事情并不冲突。
并且,这不是说女主以将死之人的身份道德绑架、无理取闹什么的,而是互相选择的结果,女主选择了男主,男主也选择接受女主。
如果男主真的对女主没兴趣,那他大可不必理会女主。
男主的成长经历在电影中好像是没有提到过,我也没有读过原著,不清楚有没有相关描写,但肯定不是什么好的经历,不然也不会是这样的性格。
在一次次受伤中,产生了“反正说了也不会理解我,反而可能让自己受伤,还不如不说”这样的想法,封闭了与他人的交流,这其实是一种逃避,对现实的逃避。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认可他人、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可能还会对自我判断失衡,极端情况下,会极度地自负(觉得别人都不懂我)同时又极度地自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不与他人交流,实际上是一种对他人的不认可,不信任,害怕他人伤害自己。
但是遇到女主之后,男主才渐渐地发现,原来与他人交流,互相认可对方,是如此幸福的事情,有了改变自我的想法。
男主心境的变化
我在观影期间,头脑里时常划过一些悲观的想法,如果没有捡起那本日记,如果女主没有生病,那两个人的世界大概永远也不会有交集吧。
但是女主的遗书,让我打消了这些想法。
现实就是现实,没有如果,大概这就是命运吧。
El Psy Coongroo说完男主,说说女主为什么说是互相救赎呢在难过的时候装做开心,可比开心的时候装作难过要难多了。
女主每天隐藏着这个巨大的秘密,无人倾诉,对死亡的恐惧又时隐时现,挥之不去,想必一定是心力交瘁的。
这时,她注意到了男主,并且去主动接近他,慢慢地,男主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
有人可能会有一些疑问,比如,男主是喜欢女主还是同情女主?
女主是喜欢男主还是只是把他当做精神支柱?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男主可能一开始是同情女主,后来慢慢地喜欢女主,同情与喜欢并存,女主也可能一开始只是想找个人倾诉,后来喜欢上男主。
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可能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我们又从何而知呢?
从我们的视角来看,男主是陪伴女主走过所剩不久的人生,而女主是改变了男主为人处世的态度,帮助男主成长。
而且,主要也是以“我”的视角来推进故事的,所以,我认为本作最主角的主角,最着重描写的,还是“我”,也就是志贺春树。
因此,我个人觉得,女主被歹徒刺杀而死这个结局,虽然出人意料,但却不落俗套,而且结合后面的剧情,你会发现这样处理其实更好,更能完善恭子这个角色,稍后详谈。
一些其它情节的解读恭子这个角色,其实对两人间的关系也有推动的作用,主要是推动男主。
恭子对女主是真的很关心,就像个老父亲一样,你想想,要是不知道哪里跑来的野男人要拱你的白菜,你会心甘情愿吗?
不要说恭子像泼妇什么的了,剧中的人物没有上帝视角,误会也是很正常的。
(说起来,我看完记不住主角的名字,恭子倒是记得很清楚233)
正是这个情节,推动了之后剧情的发展。
讽刺的是,恰恰是女主伤害了男主。
男主来到女主家里玩游戏
“那个...”“嗯。
”“你是绝对不会把我当做你的女朋友的吧?
”“诶?
”...“你突然在说什么呢?
”“只是确认一下而已。
”“不会的。
”“那就好,放心了。
”
苦瓜脸,看得出来男主已经不开心了这个表情,仿佛就是在说“看吧,果然也不过如此,不该抱有什么期待的”“书借我,我要回去了。
”“诶?
再多待一会儿呗...”
但是女主突如其来的操作又让男主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想起来了恭子说的话“没人在旁边保护着他是不行的,这点你做得到吗?
”
细节描写#1
细节描写#2这两处细节描写,代表了男主已经下定决心,负起责任,去守护女主,没错,舍我其谁?
结果呢,却是出乎男主的意料
逗你玩“你一直不说话,感觉像认真的一样,是不是心动了?
好羞耻啊不过非常成功呢”这里,至于是不是真的在开玩笑,我是这样认为的,大概一开始是真的想去做,但是后来又觉得这样做太对不起男主了,于是就改口说是开玩笑,然而......
换我来我也蒙啊
生气了这里男主是彻底生气了,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封闭着自己的内心,就是怕再受到伤害,现在以为终于能够敞开心扉,然而,女主这样做等于是在玩弄男主的感情,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如此简单地就瓦解了,深深地伤害了男主。
这里真的就只是生气,没有别的意思
惊觉这时男主突然发现,自己确实是有点做过头了,于是拿起包夺门而出。
这里女主的哭泣,我认为其实包含了很复杂的感情,首先是觉得自己这样做很对不起男主,怕男主可能不再理她,其次是感到很自责,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做,还有就是真的有些害怕。
这里男主应该是也有一些自责,还有就是气愤,还有自暴自弃,总之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情。
人与人之间的伤害本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如果和一个人产生了联系,同时也必须做好伤害他的准备。
正如“豪猪理论”所说,所谓成长,就是在互相伤害中,在一次次的接近和疏远中,渐渐学会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
我相信,男主之后肯定也明白了这一点
关于泷本恭子我认为恭子这个角色塑造算是比较成功的。
前面说到,女主最后的结局,是被歹徒刺杀,这样的结局处理不落俗套,同时很巧妙。
巧妙就巧妙在,如果女主最后真的是因为胰脏的问题而死,那这件事恐怕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而这样处理,可以引出下面的剧情,男主单独约恭子出来。
这样在恭子得知真相的时候,所受到的冲击将会更大,会把感情渲染得更加强烈。
这里其实是有点吃醋的意思,你想想,自己最好,最看重的朋友,有秘密不告诉自己,却和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人关系那么好,搁谁都不会好受的。
这句话大概有一半是气话吧,也是感情很复杂,生气是气为什么女主男主都不信任她,不信任她能接受女主不久于人世的现实,不肯告诉她真相,导致她一直在误会男主,搞得自己简直就是个恶人一样。
也气男主不告诉她真相,导致自己没能多陪陪女主。
同时,这里男主追出来,也是体现了男主心境的变化,变得能够主动去和人交流了。
对了,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最后那一幕,不是说男主和恭子要交往了,而是恭子和宫田一晴(那个Gum Boy)要交往,貌似很多人都误会了(包括我,当时就觉得怪怪的,回来看了BD之后分析才发现原来是这样233)“你以前喜欢口香糖吗?
”“最近才喜欢上的吧。
”
明示
相信很多人是因为这句话误会了
这句话就说明了交往对象不是男主总结及杂谈在我心中,《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然鹅为什么只有7.0分,我不服),对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腻,而且不是一股脑地全都塞给你看,有些部分需要观众自己去思考才能明白。
有时间的话也要补一下电影和小说。
但是我要吐槽一句,这里哭声配的也太违和了吧?
我透,在电影院刚听到的时候差点笑出来,感觉好破坏气氛,感觉男主哭声太过用力,恭子哭声又力道不足。
其实之前看过一部漫画,叫做《我用一年一万日元卖掉寿命》,改编自小说《三日间的幸福》。
我也特别喜欢这部作品,还买了本小说来收藏。
这部作品,也是讲述了生与死,以及互相救赎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不过我觉得,《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要比《三日间的幸福》剧情更合理一点。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Thanks♪(・ω・)ノ
胰脏物语这个电影上映4年了,由于自己不喜欢恐怖类型、青春恋爱类型的电影,所以一直没有看这部电影。
显然在看之前我对这部电影有一些的误解,看完这部电影,我认为我应该更加的热爱生活,但是当我们在说热爱生活的时候,我们究竟在热爱什么?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常常用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而大多数人在追逐诗和远方的途中,忽略了眼前的苟且,但正是眼前的苟且构成了生活的大部分,而被视为苟且的今天,却是留在昨天的人可望不可即的明天。
当你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是否会放下一切,尽情享受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条评论:"真想查出个癌症,就可以辞了工作休息休息"。
为什么我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当时也这么想的,没想到还有人和我有如此相同的极端想法。
电影中的女主,虽然查出了癌症,却依然维持日常生活,她认为今天,昨天,明天一样重要。
这样的观点从癌症患者口中说出确实让我深有感触,与她相反,我的想法是接受当下苦难,期待在未来的某个事件节点,一切都会有所好转。
这个事件节点可能是上岸、功成名就、结婚等等,可能对于我来说,我所热爱的生活,是明天的生活。
但当我经过某些事件节点后,发现生活依旧,我开始思考:我所热爱的明天是否又变成了明天。
电影中男主与女主对于生活的观念也是截然相反的,女主认为生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对他人的认同和被他人认同。
男主认为生活中只需关注自己,只需自己认同自己。
戏剧性的是,两个人都希望能成为对方那样的人。
我认为,我们过于需要周围人的认同了,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好友的认同,领导的认同,以至于宁愿战死沙场,光荣返乡,也要维护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优秀形象。
需要不断的成功,不断的向前,不断的证明自己可以,不能搪塞借口退缩,最后只能祈祷癌症降临,让自己得以喘息。
我之前有过疑问:孔子思想家,教育家这些称号是怎么来的,我也想要啊,需要考证吗?
无意间从某个电影里面找到了答案。
初中肄业的白客想当记者而进入报社,但因一些原因被报社摘掉了记者工作证并且辞退,在一次走访中,别人问起他是干什么时,他犹豫的回答了自己是记者。
当时我认为他是为了更好的取材而说谎,因为此前他也伪造了学生证说自己是大学生,从而赢得了非法分子的信任。
但是,当他像记者一样走访,像记者一样取材,像记者一样在报纸上为乙肝感染者发声,他究竟是什么?
他是不是记者?
记者究竟是什么?
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就是记者,而任何这种身份,不需要任何人的认证。
最后,我所理解的生活可以总结为一段话:上岸之后是生活,上岸之前也是生活;功成名就之后是生活,功成名就之前也是生活;癌症之前是生活,癌症之后也是生活;生活就是生活,不论结果如何,太阳照常升起。
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歌唱家、诗人、摄影师、旅行家,即使多一个作家,应该也不起眼吧。
标题是很喜欢的一首歌的歌词里的一句,前年听到的,翻译过来是,若能轮回转世,我想成为你啊。
第一次看到这一句歌词时就胸口闷闷的,但不知道为什么。
若能轮回转世,我想成为你啊。
其实“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就是“我想成为你”,“我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吧。
虽然最后女主离开了,但男主其实已经把她的胰脏吃掉啦。
每天每天的相处,某种意义上就是逐渐把一个人吃掉的过程吧。
我之前喜欢过的两个人,都是那种和我很不一样的人,我过去丧丧的,不能说是阴暗但总归是活力不足和热爱逃避吧,脑子里总是悲哀的想法,觉得自己破破烂烂的,总希望有人来爱我来救我,没准儿我就能好好活下去了。
他们看上去非常的健全和明朗,像是所谓和我正相反的人吧,我好想变得像他们一样啊,我想把他们的胰脏吃掉虽然最终他们并没有来“救”我,我和他们的关系到最后也并不近,始终是孤身一人,可我的确变了,我居然成为那个明朗的可以让一些人笑出来的人了,有人想吃掉我的胰脏了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吧,没有绝症,没有拯救,没有少女从天而降带你去吃甜品逛海边看烟花,没有人借给你《小王子》(虽然我有借给一个人《小王子》但他半年都没有看??
),但有人淡淡地对你说一些话,陪你做一些事,然后他们从某个时间点开始逐渐不在了,你也往前走了不过胰脏我已经吃掉了。
那些人的一部分会和我一起活下去,明朗的地方也是,温柔的地方也是,哪怕怯懦的地方可能也是人生因为某一次相遇染上色彩,我觉得是很传奇很难以想象的事,但似乎又是日常生活中默默发生的事,只不过色彩在不知不觉中浮现以致于你无法分辨和那个人究竟有没有关系,而且那个人后来没有死,只是渐渐消失,不过如此电影最后有一段模仿《小王子》的画面,女主在自己的星球种下樱花(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春树吧),用玻璃罩去保护它,照料它,一次又一次地看日落,星球随着花朵的生长变得五彩缤纷,这时男主的星球进入画面,是一个没有色彩的荒芜的星球。
男主低下头淡淡地笑,说我不厉害,你说得对,我不过是胆小而已。
代表女主的死亡的那个画面,和《小王子》中小王子被蛇咬到的那幅插图画得超级像,看到就让我很心痛。
是捂住双眼,身体微微后仰的姿势。
《小王子》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不断相遇和别离的故事,小王子养育玫瑰,离开了玫瑰,遇见狐狸,离开了狐狸,遇到飞行员,终于又离开飞行员。
小王子准备启程离开狐狸的时候,狐狸说它一定会哭的。
小王子可能是觉得愧疚吧,他说这是你的错啊,我本来不想带给你痛苦,是你要我驯服你的。
狐狸说是这样的。
小王子说你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
狐狸说由于麦子颜色的缘故,我还是得到了好处。
麦子颜色的缘故又是什么呢?
“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
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
我对麦田无动于衷。
而这,真使人扫兴。
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
那么,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
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
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别离固然悲哀,我也不想要别离,但我不认为因为有别离,相遇就充斥着悲哀和无意义。
有些人觉得女主临死还改变了男主独自一人的生活很过分,我是不这么觉得的。
男主其实是选择了改变,远离人和靠近人实际上都会有难过的时候,但他开始试着靠近人去生活。
这是他的选择。
樱良死了,他会哭,一定会哭。
可是他会更喜欢樱花,会喜欢《小王子》,会更多地用触觉而不是数字去感受人的体温。
那些我们爱过的人,也让我们爱上了更多的事物,即便从生命中消失,也永远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文艺完了想从最近学的东西的角度野蛮分析一下,这个故事是非常典型的冷淡回避(甚至有点毒舌)的分裂样男性吸引到热情洋溢的表演型女性的故事了,原著里还没这么明显,动漫版真是做得太夸张了……看到有人说这部和四谎有点像,四谎我没看过,但好像也是分裂样男被表演女“拯救”的故事。
甚至疑心霓虹的很多作品的核心是不是都是分裂样被表演型拯救,冰菓也是吧?
要我说我也挺想被热情洋溢的好看小姐姐喜欢和“拯救”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小姐姐如果不是得了绝症哪有时间和兴趣理阴暗肥宅!
可以洗洗睡了【不过话是这么说,我想起来我高中时非常喜欢和另一个朋友一起拉着一个很冷淡回避的男孩子玩,觉得他一个人怪寂寞,想让他更敞开一些。
我可能就是表演型吧hhhhh
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向往这样的爱情,向往着他们美丽的邂逅,向往着他们甜蜜的日常,向往他们愉快的旅行,向往着他们那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个瞬间! ! !个人没谈过恋爱,也从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然就算想有也只是白日做梦。
虽没有经历,但我依然要写出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我觉得这是个心酸的爱情,本没有交集的两人在男主(志贺春树)拾取共病文库并阅读时,两人就被交织在了一起。
他们开始互相救赎,互相拯救,樱良的社牛在改变着春树,而春树也在竭力的让樱良快乐的享受青春。
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这是我无法触及到的我认为最美好的青春。
明知道一定会分开,可我还是选择与你相遇。
这部电影完美诠释了前面有多甜后面就有多刀,而且发刀快准狠。
后面在樱良出院后,本以为至少得再见一次面在发刀,结果直接给我来了一发催泪弹,幸亏刀番看多了才没有哭出来,但内心也已经掀起轩然大波,久久无法平静。
最有感触的地方在樱良住院后,春树每天都会过去看她。
在一次探病中樱良突然问春树要不要玩真心话大冒险,又不过樱良只好答应。
结果樱良输了,她选了真心话,春树沉默许久后问:“活着是什么”“这么认真吗?
活着吗?
”“我想想”“嗯,就是这个”“活着就是,和某人心意相通,只有这样才叫活着吧”“认可某人,喜欢上某人,讨厌某人”“和某人在一起会感到开心,和某人牵手 这就是活着”“自己一个人的话,就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别人产生关联,才算是活着”“我是这么想的”“我的心灵 是为了和大家交流”“我的身体 是为了和大家接触”“所以,人活着是有意义的”“这是由自己来选择的,就像你和我现在在这里活着一样”
前面的铺垫在此处用出,我觉得是最好的。
看这段时让我无限心酸,再一想到后面的剧情,我直接哭死。
内容也是很深入人心,我其实一直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迷茫。
每天重复着干一样的事情,重复着走一样的街道。
感觉生活没有意义,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不断的寻找,不断的探寻。
最后可能只是这一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活着就是,和某人心意相通,只有这样才叫活着吧”
结尾结尾感觉还行,最后的独白其实挺好的,一下子就有那种被感动的感觉了。
既丰富了男主的性格,又给整部电影做了一个总结。
在最后樱良给春树写了遗书,遗书当中蕴含着两人一起经历的难忘又美好的时光,这应该是整部电影中最震撼的片段,又有多少人在这里哭出了声。
这一段写出了春树为什么不叫樱良的名字,也写出了一个孤僻的人是如何开始慢慢改变的。
在电影中有一段春树说的话:“感觉自己变了,以前对人从不感兴趣的我,不知不觉被她改变了”“不,如果按她的话来说,是自己选择了改变吧”“选择把丢在地上的共病文库捡起来”“选择了接受她的邀请,也选择了与她在一起”虽然是自己的选择,但选项是因你而来。
无论是接受你的邀请,和你一起去旅行,和你一起玩游戏还是陪你一起看烟花都是因为有你的前提才可以选择的。
陪你走过了一个春晓盛夏,我们一起见证了很多,春晓的百花齐放,花枝招展。
盛夏的赤日炎炎,绿树成荫。
可能没有第一次在医院的相遇,我依然会选择和你在一起!!!
(本段为仿第一人称独白,不喜勿喷)还有就是后面这一段我也很喜欢,这一段紧接着上一段写出来他们最终完成了互相的救赎。
“我一直认为自己跟其他成百上千的高中生一样”“不过是比别人稍微短命一点而已”“但就是这样平凡的我”“你却觉得很重要”“无论是同学 还是恋人 都不需要的你”“唯独选择了我”“或许这17年,我一直都在等着被你需要”“正如樱花等待着春天一般”
“能让别人幸福,你真的很厉害”“我并非如你想象的那样”“我死前一直很想告诉你,我想以你为榜样”“但光是这样果然还不够,我和你的关系”“如果用这种随处可见的话语来表达就太浪费了”“所以我又想到了,可能你并不情愿”“我还是,想吃掉你的胰脏”这个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是在前面有解释的,在春树接受邀请去和樱良一起吃牛腺的时候有讲过。
当时春树问樱良:“难道说,吃牛的内脏也是治疗的一环吗?
”樱良回答的是只是喜欢吃而已,接下来又说“那之后我查了一下,外国好像有种信仰”“给别人吃掉以后,灵魂就会在那个人的体内继续存在下去”当时春树回答的是“我才不要,你的灵魂看起来特别吵闹”而最后春树却说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意思就是我想让你一直生活在我的体内,其实这样细腻的感情表达一直是日本动漫电影的强项。
“一定就是你,我一定就是为了与你相遇,才不断做出选择的”
其实在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还是两人在一起吃牛腺的时候。
春树问樱良:“没有不能吃的东西吗?
”樱良回答:“基本没有吧”“不过,这也是近十年来医学进步的功劳哦”“人类的力量真厉害呢,虽然患了病”“但日常生活完全没问题”虽然这么说,但在两人在酒店春树给樱良拿洗面奶的时候,在包里看到了整整一包的药物,而在两人回去后不久樱良就住院了,是啊,那有没有症状的病啊。
两人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已经超越了疾病带来的疼痛。
最后真如樱良所说:“ 或许这17年,我一直都在等着被你需要,正如樱花等待着春天一般。
这些都不是偶然,也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你做出的选择和我做出的选择,让我们遇见了彼此”虽然也有很多缺点,但它依然是我心中的神作。
虽没有经历,但仍要铭记。
五星是我给我自己的交代,因为它感动了我。
回首2018暑假结束之际上映的胰脏物语,她向身处人际关系混沌的世界发出了自己在灵魂与爱下的宣告,志贺春树作为内向者的代表在那个属于他们的世界以自己的方式独行独处去诠释自我的意义。
但过度的遮罩将外界的阳光所遮蔽。
无法被他人理解也不愿被他人所接受的周边环境阻碍着树的生根发芽,“果然我这种人就不该和他人扯上关系,只有一个人的话就不会受伤了”长久的萦绕于春树的头顶,外界的一切终将是偶然与无意义,只有属于自我的想象和小说里的世界才是人生中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和意义。
但正是有着这份不可思议的偶然让春树拾起了落地的共病文库,巧合地看到了同属一个班级的山内樱良的故事与人生,让两个完全属于两个世界的人相遇相识相知,相互将自我灵魂的归宿去交给对方的灵魂中去。
山内樱良作为外向人格的代表,将自我的人生意义归结于在社会中与他人产生的一切交集,给他人所留下的深刻记忆,但她又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特殊性,生命的延长线相对一般人短了一些。
面对已知不长的生命线下想要活出平常人生活的女高中生,在看到春树对自己的人生秘密作无反应之时,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就此相互交织在一起。
正如文题所说“我为你缀上樱花,你为我生根发芽”描述的正是两个人相互成长相互依赖的故事,本作中的后续也一直在强调两人间的关系不是爱情不是友情而是一种更为独特的关系,是属于两种不同人格相互交织而互补的人生伴侣,是灵魂的知音;这其实也是属于原作loundraw的一种巧思,这两种人格并非有孰优孰劣之分,更多是两种不同人格的良性交织来升华自我的人生意义与身处于社会下的人生意义,在樱良的陪伴下,春树接受了一晴的口香糖,打破了内心中的茧房,迈开脚步与恭子说出成为朋友的话语;在春树的陪伴下,樱良取得了属于自己想要的日常 ,将藏匿于活泼开朗背后的恐惧与忧虑分享给了春树,在烟火绽放之中找到独属于自己存在的意义“我的17年的人生就是为了遇见你而存在的”。
loundraw其实正是在以他独特的语言和故事去向当下社会讲述着不仅仅是青春的成长故事,更是人格的相互补足,找寻自我人生意义的一个过程。
(第一次写,发出来和写的时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果有什么问题请指出,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我是为了遇见你,不断选择,生活至今。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看完这部动漫,印象最深刻的这么一句台词:我是为了遇见你,不断选择,生活至今。
剧中女主外向开朗,很招人喜欢,也有很多朋友,男主则内向孤僻,几乎不愿意跟任何人交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然而就是这么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在相遇以后,深深的被彼此吸引着,改变着,并最终真正成为了彼此灵魂的一部分。
看完这部剧后,我想到了武志红老师(知名心理咨询师)曾经谈到的关于“关系”的几句话: 你在,所以我存在。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性格是一个人内在关系模式的呈现。
性格在关系中形成,性格在关系中呈现,性格在关系中改变。
最绝望的事情莫过于:这个世界跟我没什么关系了。
我们可以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某个人为了复仇费尽心机,最终复仇成功,可他们居然在完成复仇之后选择了自杀。
这些人大概是觉得人生已再无可留恋之人,可留恋之事了罢……因此,与他人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很重要的事情,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自己对这个道理就深有感触。
我曾经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偏执的人,而且做任何事情都火急火燎,更严重的是我非常爱面子。
这种性格导致了我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而且总是没有办法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传递给对方,因此身边很多同学同事都只能是泛泛之交,没有真正交心的朋友。
直到我遇到了她,我的初恋(现在是老婆了哈),她和我几乎是恰恰相反的……她脾气温和,做任何事情都慢条斯理,而且心态包容,更重要的是她非常尊重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这种遇见一开始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烦恼,我们会经常因为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大吵大闹,甚至想过分道扬镳。
可最终,我们都想明白了对于彼此来讲,对方是最重要的人,然后走到了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成为了彼此灵魂的一部分。
我变的更有耐心,更温和,偶尔也能享受慢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惬意。
她也变得更有攻击性,更直接,偶尔也会脾气暴躁的对我恶语相向。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深深的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深深的爱着一个人并且她/他也深深的爱着我。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我是在秀恩爱(好吧,我承认确实有一点)。
可我更想表达的是这么一句话:跟别人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能让一个人的人性变得更加成熟且完整。
心理学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追求人性完整的动力要远比他/她追求幸福的动力要大很多。
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生活中才随处可见,恋人更多是因为不同最终走到了一起。
对于一个孤僻的人来讲,别说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了,去建立基本的关系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剧中的男主就是典型的这种人,害怕与人交往,总是想象着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却不肯去小心的向他人求证,结果就是越来越孤僻。
如果是这种情况,最佳的策略就是:先走出第一步,主动与他人建立连接,而且对象最好是一个性格相对温和的人。
或许一开始你会因为缺乏经验显得很笨拙,并不能马上和对方成为同伴(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人能一开始就做的很好,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可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有经验,懂得与人相处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则,然后也可以开始慢慢享受人际交往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再进一步,你会慢慢明白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应该是怎样的,继续下去你就能交到真正可以互相倾诉共同成长的同伴了。
我想以上这些或许就是这部剧的编剧真正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吧。
大胆的去爱,大胆的去恨,慢慢的你会发现,现实世界是有疗愈性的……嗯,这是一部好剧,推荐给大家。
很感动,很温情的一部电影。
说实话,看见豆瓣的评分后,我的内心是有点震惊的。
但我想把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记下来。
起初是被“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而吸引,很好奇为什么要“吃掉胰脏”。
在电影开始,被解答了:一个人吃掉一个人的一部分,也会拥有这个人灵魂的一部分。
所以开篇樱良对春树说“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起初我以为女主只是因为男主不拒绝,所以一直联系男主、叫男主一起出去玩。
直到结尾我们才知道,原来在此之前,女主就已经注意到男主了。
这不经让我想起高中时代,同学之间的“爱恋”。
我们都说我们会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其实我们更多时候会注意到跟自己截然相反的人。
女主是一个开朗活泼的人,她会想为什么男主总是独自一个人,既不关心别人,也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因为写“与病共存”,因为男主爱看书,所以他们相遇了。
是巧合吗?
不,是必然哟。
看这部电影时脑海里一直重映侑子小姐的话:“人只有邂逅,才会改变。
”“正是我们选择才有了我们的未来。
”看到电影结尾,我们都无法否认的是——男女主的相遇,改变了对方。
这一点在男主身上体现在,在女主去世后,他选择成为樱良这样的人。
如他所说,他从樱良身上学到了很多,他开始选择过与人相伴的生活。
正是因为与人有联系,所以人感觉活着。
这是樱良告诉春树的。
那春树教会樱良什么呢?
——是爱呀。
樱良在良好的环境长大,可爱活泼,社交能力强,有许多朋友。
但她也拥有让人难以想象的坚强。
我在电影结尾回忆片段看到樱良一个人偷偷哭的场景时,很想抱一抱这个坚强的女孩。
怎么会不在乎呢?
樱良在春树面前嬉笑对待自己的病情,因为“死亡”所以决定做一些让“生”不遗憾的事情。
她也很惧怕啊。
就连春树偶然看到樱良包里大量的药物时,都会发愣,何况是日日夜夜都要“与病共存”的樱良呢?
樱良也很惧怕死亡,自己的死亡。
可是尽管是这样,樱良还是选择不告诉闺蜜,她还是选择正正常常过完“剩下的时间”。
因为她不想给她在乎的人带去伤害,她不想让在乎她的人担心。
直到春树的出现。
因为春树的性格,春树并没有流露出常人一般情况下会对“将死之人”所说的“安慰”之话。
樱良坚强的内心深处有了一个洞,这个洞是春树开启的。
樱良开始敞开心扉,她选择去认识这个和自己性格截然相反的人。
于是,心里的洞开始有了回音。
如樱良在遗书中所说,她和春树之间的感情,已经无法用爱情、友情来概括。
因为与春树交往,樱良感觉到自己在好好活着。
她体会到了爱,无比真诚的爱。
所以最后,我又在电影结尾看见了那句引起我好奇的话:“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这次,是春树和樱良二者心里共同的声音。
一部青春死亡教育片前半段节奏太快,看出是要留给后面大段着重抒情两大主题:一是死亡教育,二是人存在且活着的意义。
本质上一个问题。
人的心思太复杂了,不得不说,你不知道每一个举动是什么意思,ta自己也不知道,这种无序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集合体才是人吧对于死亡教育的主题,并没有太多新意关于活着的意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羁绊。
最后大段抒情开始美化、玄幻: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遇见你关于女主的死,编剧/原著作者:想不到吧.jpg,但是在我看来纯粹就是甩小聪明要是我本来性格开朗,那得知将要死去,肯定是要做一些大胆之前不敢做的事,变得更加洒脱看开:没什么大不了的,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这是纯粹的自由要是我本来性格内向,得知将要死去,肯定会陷入更深的哲学思考和存在性命题,甚至写出第二本人间失格,甚至提前结束生命前者说的是女主,后者说的是男主其实,人活着是要建立联系的。
但是如果与他人毫无联系,那死亡更是无足轻重了,因为这时候只需要考虑你自己如果明天,活着今夜就要死去,我只担心父母的遗憾,死亡,在于联系的断绝。
死亡,考虑的不仅是自己,还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其实,今夜死去也无妨下面是连图的吐槽:p1p2 怎么会有这么恶心的谚语啊……p3不是京吹久美子和丽奈一起爬山吗!
p4突然化身折木奉太郎p5突然化身野田洋次郎!
天气之子主题曲mv中的形象哦p6p7突然化身eva碇真嗣!
p8突然化身天野阳菜!
总之,画风多变,越看越眼熟哈哈哈可能是我想多了制作是studio voln ,越看越有a-1,comic wave和京都的感觉hhh
这种事情我也只能和你一个人说了。
可能是因为,只有你,让我在认清真相的同时还能感受平凡的幸福吧。
我的医生,他说的话就是让我在认清残酷的真相。
而我的家人,又会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反应过度。
想要假装一切如常,他们在做的则是向我掩饰残酷的真相。
要是告诉恭子或其他朋友,他们一定也会对我小心翼翼的。
但是你就不一样,你就算知道我生病了,也还是像平常那样对待我,所以我啊,觉得跟你一起玩,特别开心。
来一场夏日的恋爱冒险,用整个夏天恋爱,也用整个夏天犯错。
如果我说我确实想再找个男朋友谈恋爱,你能帮我这个忙吗?
这话什么意思。
没什么,我没什么特别的意思。
带换洗衣服了吗?
什么换洗衣服。
算了,到了之后再买吧,反正那边应该有优衣库。
那边有优衣库?
每个人能走到现在,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我是为了写《与病共存》,才选择了那个日记本。
而你是因为爱看书,才会有兴趣捡起我的笔记本。
而且你对我的请求,全都能坦然接受。
你到现在为止所做出的选择,和我到现在为止所做出的选择,我们两个到现在为止所共同作出的选择,一个一个的积累起来,才是我们能走到一起的原因啊。
是因为这些选择,我们两个才会是现在这样的关系。
现在能有你陪在我身边,真的特别开心。
所以,我想要多一点时间,只要再多一点点时间就好,我想要你跟我在一起。
我恐怕没有办法为你做太多事哦。
在我死之前要跟我好好相处哦。
嗯。
陪着她把想做的事情做了一半,我再一次猛然的意识到她的真实病情。
突然有一天,她住进了医院,她那亮丽笑容之下潜伏着的病魔,其实已经逐渐侵蚀了她(413病房 山内樱良),我很清楚这一点。
对我来说所谓活着,就是能与别人彼此相知心意相通。
人生在世的意义应该就是这么一回事吧。
欣赏认可别人,喜欢爱恋别人,厌恶憎恨别人。
因为和别人在一起而感到快乐,和别人牵手并肩而行,这个过程就是活着。
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是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的。
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我觉得就是我们自己活着的证明。
我的灵魂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你们的陪护。
我的身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你们的碰触。
所以,只要人活在这世上,就一定是有意义的。
怎么活是自己选的,就好比你和我,都选择了像现在这样活着呀。
我只是想感受你在我面前活着的真实,和触手可及的寻常。
只有先平复心情,才能够接受现实。
想通很多事情之后,我终于下定了决心,直面这个结局。
……我想再看看那本日记,那本《与病共存》。
在她过世之后,要将这本日记,转交到一个人手上。
因为只有那个人,知道她生病的事情。
而这本《与病共存》的日记,也只有那个人知道它的存在。
她还说,那个人非常胆小,说不定连她的葬礼都不敢参加。
但是他一定会来拿这本《与病共存》。
你到底是为什么从来没有叫过一次我的名字呢?
你是不是害怕,我会成为你生命当中太过重要的某个人呢。
当你的名字出现在别人的口中时,你就会想自己在对方心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
所以你也怕叫了我的名字后,你心里会不自觉的给我留下一个位置。
你非常清楚我早晚有一天会消失,所以你不敢把这样的我当成朋友或者恋人。
我是不是猜对了呢?
要是我猜对了,那你要记得在我墓前多放一些贡品哟。
与别人相处就是我活着的方式。
但是只有你在独立的活着。
你生活的重心不在于和别人打交道,而是在于探索你自己,所以你有了独特的魅力。
我也想拥有,专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的魅力。
就在那一天,就是你向我坦白说你为我担心的那一天,你对我说希望我能活下去的那一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存在的意义。
我这样无足轻重的人,能得到你的关心真的特别高兴。
不管是做朋友还是做恋人,其实你都完全没必要和我有什么联系,可你在那么多人中,却选择和我并肩而行。
这十七年来,也许我,一直就是在等候着你对我的关心。
就像是樱花,在盼着春天的到来。
我说真的,你有让人幸福的能力。
我和你之间的关系啊,单靠语言已经根本不能形容出来了。
我才是,活着只为遇见你。
“志贺春树,你的名字真的和樱良好配啊。
”我们俩就像樱花和春天。
一定是因为你,我一定是为了和你相遇,才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女主自带甜蜜属性,整部片被撑起来,特别浪漫,还有小清新,很喜欢电影的画风,美中不足的是影片节奏稍慢,不太带感
中二做作,故弄玄虚
敬请各位家长注意,这是一部比较血腥的片子,不适宜儿童观看,看了可能会反胃。请观看时务必注意不要携带儿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谢谢。不,求求你们了。
还算上乘的煽情漫,本打算三星半打四星的,但是后面女二实在太sb了看着烦死人
走在海边沙滩的无声对话,阳光照耀下的清澈海面与少女樱良定格了美好的记忆,铭记于心的清新离别爱恋。
就像很多日剧里的女生一样啊,笑起来甜甜的让你没有防御感,敏感爱哭,要在夏天的时候恋爱,要在夏天的时候犯错,但是真的很多时候想暗快进,前排带着女儿来看的父亲哭成了泪人,希望他没有遭遇家庭不幸
“活着就是和某人心意相通”。这一句台词值一星。但是女主那种只许我撩你不许你硬的劲儿、男主那种捧读死鱼眼、阳痿社交理念逼迫我观影中途退场。
没有名字的我 没有未来的她
女主这操作有点无语啊
春樹咲良、多配的名字啊……
最后男主和闺蜜和解那段太拖沓,直接打断了感情高潮。
处事观和生死观消解了部分宅气,反而招致死宅的不满。其实除了遇害经过有点突兀,其他没什么问题。
作为能拍出更好画风的日本,临死前找个人一起做这些事,已经不是三观不正的问题了,观看感受也不好,不觉得是胰脏问题,只觉得是脑子问题
还行吧
誒,櫻花和春樹,真悲傷
再也无法认同这种“找一个特别的人来认可自己才能理解生命意义”的观念了,但对活人的体温我也很迷恋。女主真是很聒噪,像极了几年前的我,区别是我接近过的冷漠脸读书男一般都不搭理我,可能是我这人内心戏太多却太没文学性哈哈哈#励志片与现实的鸿沟#
7.3分,二次元最能让人沉论的是,里面有许多现实生活当中不会有的人。无论是《声之形》还是这部电影里的妹子,现实里都是不存在的。男主的性格像我,不过我始终都没遇到能改变我的人。最后一段刻意煽情,还有杀人狂的情节也没必要。
我相信友谊,友谊万岁!!!
没看之前一直让我觉得是部恐怖片,看了之后又觉得这情话有点变态,一个说我想吃你内脏一个说我想吃你指甲的污垢,这种告白方式也只有日本编剧才能想出来
中医理论“以形补形”的文本被赋予了新的释译。对此我想说,请给我一份满溢精液的18cm粗大屌。😊。故事很日本,哀而不伤,并且结局死得狗血,不落俗套,有一种恋爱型都市猎奇物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