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里面的小傲堪称神童,引的我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又能引人深思。
在看整个电影的时候,我基本是笑得,然而最后我哭了,只想说既然赋予了孩子生命,就请好好的陪他们长大,不然孩子也是会愤怒的!
这部电影我觉得非常好看,很有意思,小宝小小年纪演技那么好,真的很厉害!
希望小宝越来越好,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像愤怒的小孩那么好看的电影,谢谢!
过年期间在放才跟着看一下 一大堆大咖陪着俩小孩一起逗乐 有点公路小鬼当家的味道 不带脑子看看还是挺乐呵 反正就是最老套常规低级的喜剧方法 话题有点意思 关注小孩的孤独与老人的寂寞 只是这片也没想在这方面有什么探讨 最后简单升华一下已是极限
中国版的《小鬼当家》。
搞笑、温馨、温情,所有让人温暖的词汇都可以放在这部片子里面。
但我觉得,它比《小鬼当家》要好,要感人。
它融入了很多情感因素,父子情、母子情、爷孙情、朋友情,等等,是一道呈现给大家的感情的饕餮盛宴,搞笑因素在其中反而是一个配角。
而《小鬼当家》在这方面要弱不少,是近年来少有的、同时也是一直中国电影人很难拍得好的情感大片。
只是不知道,这样一部片子,在国内的票房能够有多少。
而且一定程度上,它还反映了中国当前的热点社会问题:留守儿童。
虽然小傲和我们通常意义上提及的『留守儿童』还不是一样的生活背景,但本质上,就是留守儿童。
陶泽如在其中的戏份不轻也不重,却是串起整个剧情的关键人物。
而且这样一个战争片中常见的铁汉角色,少有的在本片中体现出了柔情一面。
有人说,《愤怒的小孩》的诞生就像迎来了中国儿童喜剧的一场春天。
作为一部明星云集的合家欢电影,它不仅刷新了“囧途”式的时尚潮流,而且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而毋庸置疑,王一鸣饰演的孙小傲就像一个聪明神奇的智多星,堪比美国《小鬼当家》中的宝贝小凯文。
明星多元化是本片的一大闪亮卖点,一群大明星为一个小演员齐声捧场,亦由此成为了“众星捧月”的经典创举。
在这群绿叶配角中,我们有幸目睹了众大牌明星颠覆以往的另一面。
一向温婉的江珊扮演了哭鼻子妈妈,昔日严肃的张嘉译扮演了卖萌爸爸,范伟、陶泽如、刘仪伟等继续逆袭搞笑,而陈坤则首次客串了刑警队长;另外还有刘德华大爆彩蛋,正如《泰囧》中范冰冰的惊艳出场。
从喜剧表现手法上而言,《愤怒的小孩》采用了“抖包袱”式经典手法,充满精彩爆笑的台词和桥段。
作为黄建新儿子黄雷导演的处女作,本片既有效继承了第五代导演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还出色地把握了当下影坛的潮流命脉。
除此之外,导演对于热点元素的选择性运用,以及对表演、摄影、美术等各方面的精准调度,都注定了这部影片的出手不凡。
换句话说,《愤怒的小孩》虽为小成本之作,却有着大气候之态,它的出现,就像为停滞不前的中国儿童电影注入了一枚清醒剂。
当国内诸多导演还在玩转回忆录时,黄雷导演却以《愤怒的小孩》遥首了未来。
与此同时,影片中也不乏引人深思之处,但绝非空洞无物的说教,这也是《愤怒的小孩》远胜于其他同类型儿童电影的智慧之处。
回想孙小傲愤怒离家,正是始于父母对孩子关爱的缺失,但影片并没有刻意引出“留守儿童”这一沉重话题,而是通过孙小傲的自娱自乐,从侧面展现“父母不在场”的孤独童年。
而“笨贼三人组”虽然打着拐卖儿童的名义,但影片中却以孙小傲爆笑智斗坏蛋的方式予以呈现,带给人的是充满希望的正能量,而非冰冷残酷的负能量。
这份返璞归真的勇气,恰恰是以往的儿童电影所匮乏的。
影片最终以“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圆满收尾,则是对孙小傲这场冒险旅途的正面升华,无论小傲离家远足,抑或兰兰寻途归乡,他们的最终方向则无一例外,都是寻找爱的温暖。
从故事大纲来看,《愤怒的小孩》可谓绝对的三观不正——一对常年在国外,疏于照顾自己的小孩的父母,请了一个五大三粗的保姆在家照顾小孩和年迈的爷爷,由于做的菜实在太难吃,又对父母屡次食言不回来看自己感到不忿,小孩终于愤怒暴走,开始了一段公路片常见旅程……我看到这样的剧情简介,觉得替那些带着小孩去看电影的父母捏了一把汗:如果真让小孩看了去学,那不是就学坏了嘛?
这几乎是中国所有家长和管理者们都特别在意的一件事,似乎他们认为,电影的剧情是会被现实模仿的。
诚然,的确有这样的事,但其实少之又少;但如果电影因为现实的关系畏手畏脚,丧失了想象力,那对于电影本身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没有的想象力,电影还能算是人类造梦的工具吗?
所以,“有不爽就离家出走”,这一点是存在于《愤怒的小孩》这部电影的世界观当中,不必带入现实。
基于这一点,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调皮的小孩能学足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里的表现,用各种“间谍”手段躲过摄像头,成功的逃出家中。
这位愤怒的小孩的冒险地集中于北京和天津,在离家出走的过程里,他结识了一个女王样的小女孩,而这小女孩则被两位过分卡通化、穿着类似于东京涩谷系小帮派的的愣头青反派开着日军最爱的三轮摩托车追捕,《愤怒的小孩》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这部电影比较让我意外的是它的细节设置,虽然小孩离家出走能碰见这么多事、坏人坏得太动漫了显然不合常理,但它好看就好看在不合常理:如果真的跟现实一样离家出走就被拐到山西小煤矿里做童工或者卖到深山老林里或者砍掉手脚去要饭,那这就不是喜剧片而是现实主义悲情大片而且也不可能在电影院见到了。
《愤怒的小孩》还是能让大家笑着看完的,特别是陶泽如饰演的面馆老板,一个曾经当过兵、穿着抗美援朝的T恤,一言不发古板正经的孤寡老年人看见小孩的欣喜,和小孩在一起的快乐,以及小孩走了之后的那种落寞,都让我感同身受。
此外,片中的两位小演员王一鸣和肖逾榛也演得很有灵气,担当得起各自的角色。
主要讨观众喜爱、走喜剧风格的男孩在全片的幽默感十足,面对摄像头摆出的各种挤眉弄眼的段落虽然并没有刻意的在电影里表现,不过扮演警察的陈坤面对摄像画面的无奈感,那一幕却让我笑了很久;走冷酷御姐甚至带着点女王气质路线的女孩是全片的一个很大的惊喜,她那个角色是一个从小就被坏人带走,帮坏人做坏事的身份,所以既要有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和世故,也需要一点点小孩本身的天真与单纯。
这样的层次感对于一个科班出身的成年演员也有难处,但这个叫肖逾榛的小女孩却演得令人意料之外的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这样一部儿童电影而言,《愤怒的小孩》是足够有趣的;在有趣之余,又能让大人们思考一下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夕阳红之恋等等社会问题,也算是做足功课了。
《愤怒的小孩》是多年以来最像那么一回事的儿童电影,由华语电影界著名监制黄建新之子黄雷导演,王一鸣、肖逾榛两位童星联袂张嘉译、江珊、范伟、马上又、陈坤、张译、陶泽如、刘仪伟等出演,这个演出阵容强大足够,童星、笑星、红星的跨界支持,自然与黄建新导演《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及监制众多热门有关系。
本片的背景是中国当下备受关注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表达方式较为新颖,情节爆笑而又时时给人以平凡真切的感动。
马上又、刘仪伟等人饰演的贼,处于笨拙和精明之间,唯有一根筋的坚持是他们做坏事的终极信念,而陶泽如的客串则别有一番风骨,江湖上退隐的大佬做屠狗辈最有义气,这也是古已有之,酒是他的介绍信,当然本文更多去写留守儿童带来的社会性问题。
《愤怒的小孩》倒是提出了一个普适于所有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
最需要的就是各种情感,亲子关系和小伙伴都是最重要的,影片中的孙小傲(王一鸣饰)家庭富足,但他最需要的不是最可口的零食,不是最昂贵的衣服,不是毫无节制的零花钱,也不是父母从国外邮寄的最高级、最新奇的的玩具,更不是随口说出乃至泛滥的“爸爸妈妈也爱你”“爸爸妈妈也想你”,而是“我要跟爸爸妈妈在一起”!
对孩子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教育是情感教育,而当今中国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出问题的恰恰是情感教育。
当我们真正反思我们这个堕落的社会,当我们真心寻找人间情感的“正能量”,我们就会发现人间自有天堂,这个天堂就是孩子的眼睛,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心灵。
小屁孩必须走出成年人划定的空间,才能看到自己的潜能,也让父母发现如何才是合格的父母。
本人从1997年,在农村担任过七年的中小学教师,当时已经出现不少留守儿童,本片却是城市中的留守儿童,问题似乎比农村更为严重。
众所周知,当前极端不合理的城乡二元体制极大地割裂了社会,尤其是造成了受伤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
如果说空巢老人不仅仅是个农村问题,留守儿童则纯粹是个农村问题。
但本片并没有把这个题材直接拿来简单地处理成一个“小蝌蚪找妈妈”式的农村儿童的悲情寻亲故事。
而是在现实与想象、城市与乡村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巧妙地让城市中的人与农村中的人互相“遭遇”,并把故事的发生地由城市转换到乡村,再由城市转换到乡村,从而使本片的故事更加充满张力,也让从一开始的范伟爷爷的装懵和小孙子的创造性淘气,最终在与笨贼的对战中产生了奇妙的战绩。
小孩愤怒了,事可大可小。
小的无非是装装叛逆,发发脾气;大的可掀房揭瓦,随时离家出走。
小孩奉行“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宗旨,于是他愤怒了,后果很严重。
在离家出走这个可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行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通过智取钥匙、调戏监控、掩人耳目等一系列活动,他成功潜逃了。
他很得意,自诩为历险记。
虽然我不知道他那弱弱的小身板是怎么负重一打包裹的。
被某货物载进货车,他遇见了一小女孩兰兰,她说她被坏人跟踪。
他身体里见义勇为的细胞果断进行了冲击,是的,他灵机一动救了兰兰一次。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走在一起,走着走着饿了,但是没钱。
兰兰说睡着了就不会感觉饿了,小孩鼻子一向灵通,嗅到香肠的香味,给兰兰一说,兰兰奋不顾身地跑去了,其实兰兰比他还饿,只是忍着摆了。
由此他们结识了“津门五侠”的高老头,那爷爷看起来好凶啊,切香肠的手法那叫一个"快、准、狠"。
吓懵了两个人,小孩哆哆嗦嗦地问:可以给碗面吃吗?
事实证明扮可怜这一套很管用。
爷爷用眼神瞟了一秒,最后端上两碗面给他们吃,还放了刚才切的香肠,说明这高老头只是外表彪悍了一点,内心还是善良的。
小孩有点心虚了,知道骗人是不对的,可是那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饿了,想吃东西。
后来知道高老头是个退役的军人,他沉默寡言,但一见到这两个小孩,就很喜欢他们。
所有小孩都渴望有一个像高老头一样的长辈,用同辈的口吻和你说话,尊重并信任。
但大人可否懂得小孩的心思呢?
兰兰的身世是个迷,她到底是谁?
她的父母呢?
她为什么逃跑?
为什么不让我报警?
这些问题他很想知道,但兰兰不告诉自己,他选择相信她,所以一直跟着她,想保护她。
小孩的爸妈一听到儿子不见了,就立刻从俄罗斯赶回家里。
可见他们是真的很担心他,是爱这个儿子的,只是后悔当初没花时间陪伴孩子,让他失望了。
小孩的爷爷更是痛心疾首,都怪自己在这装病,没能照顾好孙子,他打电话给自己儿子说:我孙子不见了,你赔一个。
此事证明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爷必有其孙。
再后来与坏人的战斗中,小孩负责主战,警察配合,弹弓是核心作战工具,马蜂窝是最大boss。
由脑残胖子,猥琐瘦子,二货老板构成的贩卖儿童组合vs神器弹弓组。
小孩叫他们如何给人质绑票勒索,拍摄视频时不要暴露信息,还要注意焦点,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混吃的,这点常识都不知道,电视里都这样演的呢。
二货老板一直戴着墨镜扮黑社会,后来才发现纯屌丝一枚,教训手下的手段就是在别人身上撒尿(原谅我说出如此恶俗的词语),最后三人被一群马蜂窝封杀,无路可退,投到警车里,说了最后的告白语:还是我们自己戴上吧。
兰兰看着刘德华的照片说:这是我爸。
其实她心里知道,他已经不在了,他的样子都记不起了呢。
兰兰最后回家只想找到一张自己和父母的照片。
她只记得很小的时候自己就被坏人带走,她不想去啊,哭着喊着,只看见父母含泪招手的身影,虽然那里有豪车有新房,也比不上有父母的地方啊,那是她唯一的念想。
她看着那张暗黄的黑白照片,不知道自己已经流泪,她还安慰别人不要哭。
她不想再帮坏人做坏事了,所以她选择逃跑,这个过程很艰难,幸好遇见了小孩,小孩很勇敢,比自己还小,却还扬言说要保护她,让人很想笑,却让她感动,这种感觉真好呢。
在她一无所有,无处可去的时候,她不会感到害怕,因为有人陪着一起。
在最后,她答应了和他一起回家。
小孩说:兰兰成了我家的人,等我长大,我要娶她做媳妇儿。
幸亏有这段历险,幸好着这段奇遇,幸运又这段缘分。
爸妈现在很疼我,也有很多的时间陪我,每年生日他们都会陪我一起过,我很开心。
我想这是每个孩子心中的愿望吧。
巧的是2013年的开年有种育儿影视剧盛行的风向,寒假电影贺岁档拥挤不堪,但是佳作甚少。
而湖南卫视正播放的《小儿难养》的电视剧似乎戳中现代人软肋,养育一个孩子真不容易,这不是城市人的矫情,因为从下一代前瞻性的考虑,这孩子还真不能随便放养。
《愤怒的小孩》拿两个孩子来比较,孙小傲是爷爷带着,而父母远去俄罗斯淘金,按理家庭条件非常不错,但这个留守的孩子寂寞和孤独。
而兰兰却是被父母由于贫穷而遗弃卖给他人,于是被拐卖儿童份子控制,做乞丐和下套子骗人,兰兰岁数不小,却经历磨难很多。
兰兰渴望父母的温暖和关怀,这似乎与孙小傲截然相反,但两个孩子却患难见真情,在被追逐颠沛流离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见识。
放养和温室培育,都不能决定孩子今后的人生和气质,一个人一生在自己的二亩三分地溜达,这是不是一个悲剧?
小儿难养,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中国人的观念是望子成龙,从开始怀孕便想方设法的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于是不断的投入,父母有了孩子以后几乎都没有各自的空间,因为他们眼里只有孩子。
其实父母依然继承了传统的育儿观念,过分的溺爱,让孩子无论从现实还是精神上都无法断奶。
影片《愤怒的小孩》集中很多明星奶爸奶妈张嘉译、范伟、陈坤和刘德华,目的就是一起来关注祖国的未来,甘当孩子们的绿叶,为他们的人生安全和养好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身体力行的支持。
明星和普通人一样,可能作为演艺圈明星父母他们与孩子的感情和剧中的孙小傲差不多,长时间不在孩子的身边,缺乏父母的爱也属于正常,但时间长了,这会严重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全,因为老人带孩子容易让孩子在人格上永远只能是个孩子,而不能坚强的成长起来。
所以《愤怒的小孩》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至少它聚焦了儿童们的现实世界,目前拐卖孩子的事非常猖狂,而留守儿童们的故事也不少,如何养育好下一代是个不简单的问题。
要想让孩子培养勇敢坚强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溺爱而害了孩子们,有些人虽然岁数不小,但人格上的成熟是非常迟缓的,这严重影响其三观的形成,有个健康的理想和信念。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如果不养育好下一代,我们拿什么来期盼祖国的未来更加壮大?
养育孩子是个科学又需要倾注大量感情的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我们如何打造一个孩子正确的三观的确不容忽视。
虽然《愤怒的小孩》没有更深入的去表现成年人是如何教育孩子,但对于孩子的出走更让父母三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自己的孩子像小傲一样出走,他又会怎么办?
所以关于孩子的方方面面成长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培育孩子应付困难的办法同样是个不错的选题。
面对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这孩子的教育需要大量的案例来分析,所以儿童电影的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
《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都已经到五了,多则票房几亿少则也接近亿元大关,所以孩子们的钱很好赚,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孩子的一个悲哀。
《家有儿女》、《西游记》、《还珠格格》等长寿剧都是依靠孩子们给力维持下去,所以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宠爱不能解决一切。
我试着写点什么吧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我腾讯视频里面的推荐了,看到这个可爱的名字,写完作业后,急匆匆的要求赶紧弄给他看。
快9岁的小子了 乐得嘎嘎的。
有一句台词是 世界上有2亿多的愤怒的小孩。。。。。。
因为爸爸妈妈只要工作 不要他。
转头问小家伙,你愤怒吗?
摇摇头,告诉我,有你陪我。
这朴素无华的四个字,使我心有欣慰啊,什么不甘于,自我牺牲等等。。。
一切跟自己不和解的情绪,瞬间放下放下 了
影片刚一开场,大牌云集的全家福就让人觉得影片阵容很是强大,张嘉译、江珊、范伟再加上舞蹈神童王一鸣,随着片头字幕的打出,陈坤、张译、陶泽如、刘仪伟、居文沛、董立范等明星位列演员名单里,如果再算上最大的彩蛋刘德华,这阵容足以让大多数电影羡慕不已,绝对是中国的儿童片难得一见的超级阵容。
明星虽多,但绝对没有抢走两位小主演的风头,群星捧月下的男孩王一鸣和女孩肖逾榛,我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两位小演员的表演,但两个人演得自然又不失童趣,可爱中透着机灵,尤其是王一鸣在片头处的“完美失踪”和为两个匪徒跳舞的段落堪称影片最大的亮点,在林妙可、张子枫之后,中国影视业又多了两个可以立得住台的童星了。
众位明星出场,皆有其亮点之处,其中造型突出的有刘仪伟的滑稽老大、陈坤的帅气刑警,表演精彩的有陶泽如的刀工绝活,范伟的幽默台词,相当吸引眼球,明星来助阵绝不是简单的打酱油,正如片名所言,“愤怒的小孩”大人是糊弄不住的,不拿出点真本事怎么行,陶泽如旗下的“津门五侠”摆pose亮相的时候,仿佛是周星驰的《功夫》一般,民间高手一出手,必有回响!
有好人就得有坏人,尤其要坏得有趣坏得卡通坏得有特色,影片中两个笨蛋匪徒很赞的竖立了自己的型格,胖匪徒是马上又演的,这位音乐人这次算是跨界突破演出,而演瘦匪徒的张子栋则最为出彩,以前喜欢看话剧《开心麻花》,就对这位张子栋印象颇深,他的肢体语言就是极大的笑点,后来《决战刹马镇》里他和包贝尔演的两个笨蛋相当亮眼,演“偷鸡”的他那句“俺们村是金光闪闪紫气冉冉”记忆犹新,这次《愤怒的小孩》里“我想考研究生”的台词经他那张嘴说出来,味道也重口味了一些,张子栋有自己独特的喜剧天分,以后未尝不能成为一个黄渤,期待他再放光彩。
现在的人70后、80后什么的分得很清楚,在90后开始进入社会,00后也有着典型的时代痕迹,常听到家长的感慨,说现在的小孩不好管,知道的太多了。
资讯发达让现在的小孩变得更神奇,他们也有着每个时代小孩的勇敢、善良,或者是聪明、机智,同时有着更高的情商,还有数不清的“花招”,网络上很火的糗百上这种故事多不胜数,在这部电影里,王一鸣所演的“愤怒的小孩”明白自己要什么,甚至也知道爷爷想有个新老伴,还有着对别人的关怀,现在的小孩不是让人难懂,而是他们懂得太多,如果家长还把这样的小孩当好糊弄的小孩,那真是无知了。
导演黄雷是个新导演,电影拍得精致并有新意,这正是目前儿童片所要的,小孩子去电影院都是家长陪同的,如果一个电影能让家长也看得津津有味,这才对得起一家三口的电影票钱,《愤怒的小孩》用每个人都会喜欢的趣味性故事达到了合家欢的目标,这不是讨喜,而是一个惊喜。
近年来,华语电影市场上除了各路动画片猛显神通外,专为低龄观众打造的纯正的儿童题材电影的稀缺之现状,已然到了严重的地步。
这一点再不得到改观,不光小孩儿愤怒,显然孩子家长们也要愤怒了。
这部儿童电影新作《愤怒的小孩》便是以孩子的视角,小孩儿的冒险经历,时下最流行的喜剧片打造模式,类公路电影的工艺流程,将一个既童真无邪,又亲情弥漫的故事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
可看度够高,回味亦够长!
首先,看看影片编导们赋予故事主人公们的名字:孙小傲、兰兰、孙建业、孙美丽、孙仲谋,黑老大、高老头……浅显易懂、特色鲜明如代号一般的名字,在携带出屡屡喜剧韵味儿的同时,更能让诸多小观众轻松领略其各自的性格特点。
而故事开始不久的“亲情难圆”和“家庭难聚”,更一举促成了小孩儿的愤怒出离。
如同间谍大片般的紧密节奏和桥段设置,让普通的儿童喜剧片更具商业特色。
接着,离家孙小傲与落难兰兰的相识,以及随后这一儿童组合与黑老大的手下“哼哈二将”乌龙般的你追我逃,更将影片带入到或欢快、或惊险、或温情、或爆笑的情致氛围当中。
这其间,“哼哈二将遭遇交警”,“津门五侠拔刀相助”,“小傲与兰兰智斗二匪”,以及“小傲尽展弹弓绝活儿”……皆让这一场看似略带荒诞的追逐戏,看点连连,且无时不散发出天真无邪的童真童趣。
另外,故事中夹杂着对交法新规的戏谈,对草根爱音乐的戏说等等,更是不断地提升着影片的喜剧效果。
而影片自始至终,营造出的亲情概念,也完全是从儿童观众的视角出发:自父母的主观上的以借口拖欠,到爷爷的客观上身体有碍的无奈;自老红军高老头的无私相助,到警民通力的合作擒匪,再到一家团圆,合家欢乐!
典型的儿童电影从欢乐开始到欢笑过程,最后幸福结局,一个都不少。
正所谓,在少年儿童们的心里,温暖而完整的亲情和爱远比丰厚的物质条件重要。
有人说,《愤怒的小孩》可以看作是中国版的《小鬼当家》。
而此番黄建新之子,黄雷的导演处子秀似乎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电影导演界的“小鬼当家”。
其这部导演系毕业作品的初登大银幕,无论从题材,到桥段,从镜头,到台词,虽称不上完美,却已然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再加上有知名老爸导一代黄建新的出手监制,让影片从软件上的故事,到硬件上的演员配置,都可谓上乘。
张嘉译和江珊搭档组合演技派夫妻档,范伟和陶泽如则各领风骚爷爷桑,帅气陈坤和张译联手做起了警界精英,黑老大刘仪伟则带着两个智商忽高忽低的手下大演抓人灭口,尤其是“小鬼”王一鸣的古灵精怪和多才多艺,更成为引领全片走向的助推器。
挺励志
小朋友好萌
毛毛虫之电影大篷车之第3部
看到陶泽如让小孩儿喝酒冲凉那段,实在看不下去了,好尴尬呀。
刘德华演的真好
还行吧,看完了。。。。。。
众大腕一堆堆给小孩子做绿叶,难得!可电影依然是一部烂片。
相当有趣,儿童戏剧本应如此
众星客串的儿童片。陈坤、范伟、陶泽如、张嘉译、江珊等,他们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导演黄雷的父亲名叫黄建新吧。作为儿童片,不算差,喜剧效果也还可以,但到底不过是一部平庸的处女作。黄雷照着这个水准走下去,拍拍CCTV6的电视电影还是可以的。
电影两星半,小萝莉加一星。三星半。
我怎么这么喜欢张嘉译呢 驼背也可爱
太扯了
作为一部儿童电影,其实还不算特别糟糕,两星半
像小孩不错,演技很浮夸
哎呦,算了吧,看完开头那个塑料瓶喷水的画面我就懒得看了。
刘德华 饰 板砖
唔,如果说受众是小孩,我很怀疑那么饶的深度台词能被听懂多少。再如果是成人,那么又为何定位为儿童电影?不过干得好的是,掏腰包的是父母,能左右很大部分孩子的偏爱,而且这部分父母,都挺自我的……
还不错啦,蛮有趣的
great kids
你在侮辱我和我国成年人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