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茉莉

Blue Jasmine,蓝色茱莉(台),情迷蓝茉莉(港),蓝茉莉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莎莉·霍金斯,亚历克·鲍德温,安德鲁·戴斯·克雷,鲍比·坎纳瓦尔,路易·C·K,彼得·萨斯加德,阿尔登·埃伦瑞奇,迈克尔·斯图巴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蓝色茉莉》剧照

蓝色茉莉 剧照 NO.1蓝色茉莉 剧照 NO.2蓝色茉莉 剧照 NO.3蓝色茉莉 剧照 NO.4蓝色茉莉 剧照 NO.5蓝色茉莉 剧照 NO.6蓝色茉莉 剧照 NO.13蓝色茉莉 剧照 NO.14蓝色茉莉 剧照 NO.15蓝色茉莉 剧照 NO.16蓝色茉莉 剧照 NO.17蓝色茉莉 剧照 NO.18蓝色茉莉 剧照 NO.19蓝色茉莉 剧照 NO.20

《蓝色茉莉》剧情介绍

蓝色茉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Jasmine(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的丈夫Hal因为商业诈骗罪被捕入狱并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贫如洗的她只能离开纽约来到旧金山投靠她的妹妹Ginger(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从挥金如土的生活瞬间回到普通人的世界,Jasmine精神崩溃了,她经常自言自语,并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她不喜欢Ginger的前夫Aguie,更不喜欢Ginger现在的男朋友Chill。Jasmine在一个牙医诊所找到了份工作,同时回到学校上课,但她的生活仍旧一团糟。直到在一个派对上,她邂逅了一个公务员,他风趣英俊又有钱,很快就赢得了Jasmine的心。Jasmine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就在他们准备购买结婚戒指的时候,Ginger前夫Augie的出现又让她的世界昏天暗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笑嗷喜剧人恋爱十诫萨登的离去冬候鸟竞选伙伴小双侠黑血人模狗样白色巨塔孟祥斌暴风雪吉祥酒店虽然我是注定没落的贵族,闲来无事只好来深究魔法军情五处第六季便通美食家十指连心全面管控魔王军最强的魔术师是人类我自己的情歌一路逆风倚马而息铁塔油花浪漫曲犹太狮子可爱的小农场第一季梦魇行者莎拉的钥匙浑身是劲那狗那猫唐人街恰恰灵蛇爱

《蓝色茉莉》长篇影评

 1 ) 压抑

我在飞机上看完的这部电影。

我一上飞机发现邻座是一个60多的北京老头,带着那种最最典型、且本人多引以为豪的老北京作派。

手里攥俩钢球叮当乱响,脱了鞋的脚丫子翘着搁在我座位这边的置物袋上,正操着一口纯正的京片子唾沫横飞地跟他同行的女人说着话--“那谁出得起谁就去买,好卖着呢!

是不是?

”,更绝的是他长得还特像黄宗洛老前辈在《大宅门》中扮演那老阉狗。

我开始看蓝色茉莉。

我昨晚只睡了5个小时,飞机餐实在难以下咽就只喝了一杯茶。

茉莉被乔伊逼问在做什么作业、有什么用的时候,我从生理上感觉到胸口憋闷。

测了一下静坐心跳,83。

邻座老头要了一小瓶红酒,和同伴两人一杯一替对酌起来。

过一会酒劲上来,老头睡着了,手里还拿着剩半杯的红酒。

飞机上提供的免费劣质红酒的那种酸涩味道,混着中老年朋友因肠胃不好泛上来的味儿,有规律地从老头嘴里喷出来。

这时候茉莉的谎言被戳穿,从香槟色的宝马上下来,爱马仕包包里的东西掉了一地。

我又测了一下静坐心跳,90。

布兰切特的表演真是妙啊,让人不禁一次次倒回去看茉莉疯魔时脖子上的青筋、泛红的眼眶、神经质的抽动,静静体味自己血压随茉莉心情忽低忽高的节奏。

结尾,茉莉洗完澡,头发湿漉漉地披着,伴着妹妹和重修旧好的男朋友你侬我侬的笑声走上街头,她又开始恍惚地自言自语。

邻座老头睡得熟了,手里的半杯酒一歪,全洒我毯子上了。

不用测我也能感觉出,我的静坐心跳肯定上百了。

 2 ) Better Gene

这部片子请Cate Blanchett——一个外国人——来演“地道”的纽约客是可疑的。

合理的选角应该是Meryl Streep,她出生在新泽西,并且曾经成功饰演过戏说版的Anna Wintour。

但是老头儿自然有他的方法论,看完全片,觉得“精灵女王”确实无人能及。

纽约本来就是外国人的地盘,Jasmine和Ginger的差异是小,不同的人生都可以并轨在这个城市狂跑。

Ginger早早地离家,正如名字所暗示的那样“生”和“僵”;而Jasmine之所以成为Jasmine,都是后天的养成。

她把自己装进了Birkin Bag,装进男人的香槟色宝马车里,她像翻看商品目录一样轻巧地翻阅自己的人生来move on。

极长的篇幅都是层层剥开华贵的套娃,把所有人带进了Jasmine的回忆里,逼她到崩溃的边缘。

她的生活冲进阴沟里,回光返照,又死沉沉地掉落。

还好结局是个悲剧,不然也太瞎了。

Jasmine是集大成的贵妇,坐拥钻石手链、丈夫的温柔和丑闻,以及抑郁症。

她脆弱得只有一张壳,大荧幕特写她的脸时,睫毛膏总是被眼泪晕到下眼睑。

她是一条美丽名贵的观赏金鱼,老头儿附体在她身上神叨叨的说话,离开了纽约的水域之后在西岸的平凡生活里处处搁浅。

因为本质是一条鱼,没什么大脑,所以耍起手腕儿来也格外瞎,一次把丈夫送进监狱,一次把未婚夫逼得离场。

她在聪明地做蠢事,所以显得可怜。

Jasmine和Ginger是两幅基因,装进了不同的生活里,彼此都没有自知,在顺境里可以敷衍和假装,在逆境里就只有抓瞎。

两个人都不是深刻的人,只是Jasmine装得更有见识,也更有钱有底气去谈论这个世界。

但当她被光鲜的过去给踢到惨烈的破产生活之后,两人一模一样的愚蠢就两相对照了。

这部把可恨之人拍得可爱的片子,老头儿确实拿捏的好。

即便是其中纽约人民对西海岸满满的恶意,也是很正经的幽默。

不得不提精灵女王的演技,在上流社会里美得像香槟,落魄时也有漂亮的气泡。

汗水与泪水在别人身上只有可悲,在她演出来倒是亮晶晶的悲戚的美。

尤其最后那个眼神,就是这种不做死就不会死的绝望。

——————————————————————————————Po主知道错了,想张嘴骂我的人不如直接看第二段,忽略第一段好吗?

求你们,被骂伤心了。

 3 ) 用针挑破脓疮,病才能好

一出横跨美国东西两岸的浮华众生相,对上东区富太太极尽揶揄挖苦之能事,针针见血,专门挑着“上流人士”自我感觉最良好的地方戳不留一点体面,尖刻程度堪比写作《围城》时的钱钟书。

凯特布兰切特演活了这个爱慕虚荣,看似光鲜靓丽其实内心空虚如菟丝花般的女子,流连于上流社会表面上”声色犬马“的奢华生活无法自拔,习惯性以攀附豪门为主业完全不自立,平日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太想要结果把自己都骗了,以至于落得个鱼死网破害人害己的悲惨下场。

过去的荣光多美好,现实的处境就有多可笑,两相对比产生影片里众多笑料。

当然伊最可贵的一点也在于其始终坚持要往上爬的“初心”,不管现实处境多落魄仍然坚持“倒驴不倒架”,人前逼格始终端得高高的,时刻准备着卷土重来。

一旦得着机会可以回到自己真正“属于”的阶级,立马原地满血复活,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爬上楼都不带费劲的,容光焕发到让人看着都心疼,更衬托出谎言被揭穿后的一地鸡毛和不堪入目,观众尴尬到头发都要竖起来了。

然而想看无产阶级天生正义,善良憨厚的穷苦妹妹vs病娇贵妇姐姐的估计也会失望。

说好听点妹妹是安贫乐道,说难听点儿就是不思进取,把所有不如意一股脑儿推给“基因”,然后自己往沙发上一摊只等找个男人来靠——而且这妹子一逮着机会往上爬比谁都利索,毫不犹豫一脚蹬开碍事的未婚夫,对方哭成梨花带雨都没有一丝怜悯,希望破灭后旋即又闪电般旧情复燃,回赠给前未婚夫一个温柔的微笑,变脸之快连姐姐都要甘拜下风,充满了底层人民朴素的”生存智慧“,倒显得茉莉得了前夫的钱还奢望前夫的爱实在是过于“天真幼稚”了。

可见虽然混的阶级不同手腕段位也有差别,在凡事靠男人上姐妹俩倒是半斤对八两,都是可笑又可悲的小人物。

还有人批评前世今生来回穿插导致剪辑太混乱——怎么会呢?

刻意把剧情打散然后再靠女主角的精神状态重新串起才是高端玩法,正好体现了凯特布兰切特复杂多面的华丽演技。

真是光看她脸上表情就知道故事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她老人家精神病又恶化到第几层了……总之,观影体验就好像做了一场精神massage,好像把内心深处那些类似的毒素一股脑释放了出去,整个就一舒坦。

 4 ) 《蓝色茉莉》-----镜像姐妹的自救幻想

蓝色茉莉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内容的剧情片,其创作模式可追溯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经典情节剧--两个世纪以前的欧洲戏剧舞台上,以新兴市民阶层为表现主题的通俗情节剧取代了奢靡的贵族生活宫廷剧。

这同时也是由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催生的平民化的艺术,它代表的不仅是“美国梦”的庞大基石,也象征着美国中产阶级有关成功、爱情、婚姻关系、家庭的价值观念准则。

这种早期向观众传达社会道德规范的工具,化用到伍迪艾伦的电影中俨然已成为黑色讽刺和对裂痕的一种冷眼旁观的揭驳。

两位女主人公是被收养的姐妹,姐姐Jasmine是天生基因良好、居住在纽约公园大道、夫富子骄、生活优渥的人生赢家;妹妹Ginger则是超市收银员,和不入流的男人鬼混,不受姐姐待见的底层人士,相同的的起点却走出如此不同的人生道路。

影片从一开始就把姐妹俩的生活作为对照进行讲述,在叙事上的过去和现在的两条线又加重了这种对比。

有意思的是,jasmine在经历丈夫背叛去世、家庭破产、继子出走后生活基本坍塌,不得不从纽约搬到旧金山和妹妹同住,颇有点殊途同归的意思。

片中人名以及地域都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姐妹俩的名字都源于植物,jasmine的茉莉花语是坚贞纯洁,搭配片名代表忧郁的蓝色以及她在片中落魄的境地、毫无自立能力、大量服用安培他命的状态,讽刺的意图彰显无遗。

妹妹ginger则是代表活力的生姜,也有姜黄色之意,她虽然过着拮据的生活,还拖着两个孩子,但是孩子懂事,还总有对她痴心不渝的男人,仿佛也很满意自己当下的生活。

纽约,作为只在回忆线中出现的城市,是富裕生活的象征;是对从旧金山来纽约度假的妹妹一家的局促姿态的揶揄;是举办豪华晚宴却不肯抽出时间陪妹妹的名流姐姐生活的依托。

而旧金山,作为60年代性解放、嬉皮士运动的主要战场,gay city的标签城市,无疑是更大包容性和市民化的代表,也在片中充当起了jasmine落魄之后的避风港,并为她提供了看似有可能的未来。

毫无疑问,地域的转换所提供的可能显然无法为jasmine的未来描绘蓝图,她的搬迁看起来是影片的“自救”主题的开始,与此同时也残酷的宣告了她的自救之旅的失败:找不到工作只能当牙医助理而被性骚扰、学习电脑课程想做线上室内设计师之路举步维艰、忧郁症发作频繁酗酒嗜药、找到金龟婿即将结婚却被临门当机。

实际上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进行着自救:ginger在姐姐劝说之下投向新的男人的怀抱赖世图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ginger的前夫拿着20万向jasmine求助想开自己的公司、继子在得知父母的龌龊事以后产生自我怀疑从哈佛退学离家出走、哈尔则是最可笑又最常见的自救方式爱上了甚至还未成年的法国佣人(片中专门强调法国也有影射意义)。

凡此种种,都是个人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而对生活做出的改变,即便有些行为在观者看来完全是逃避,可是反观我们自己的生活,何尝又不是充斥着自诩为“改变”的逃避呢。

但是,显然他们的自救无一成功,或者说都未曾获得惯常社会认同的成功。

jasmine的谎言被拆穿,婚姻梦破灭;ginger的新男人居然是个已婚骗子,她只能回到前男友怀抱并对其真情流露“是我差点失去你”;哈佛高材生儿子成为二手乐器倒卖店主并步入已婚群体,对妈妈冷言冷语让他不要再来打扰自己生活;想开办自己公司的妹妹前夫被骗得血本无归;哈尔被自己老婆告发,面对牢狱之灾只好选择自缢。

反倒是被jasmine不屑的妹妹男友,空有一身肌肉,被女友甩了只会暴怒痛哭,工作之余只知道喝酒放松粗声看球扰民的机械修理工,最后抱得女人归,是片中唯一被赋予肯定的角色。

所以影片给我们称述了一个残酷的现景:个人无法战胜生活的现实,生活的背后有我们不得不遵守的规范,而更为可悲之处在于,不论你是安于现状不作出任何改变,还是想用传统价值观中歌颂的人性力量去改变现实,实现“自救之路”,都是苍白并且无力的。

个人行为的价值何在?

如果它根本就不能改变生活的话?

社会的发展让价值观的多元化消解了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个人梦想的抗争,全面化战争和政治欺骗的远去让无论是“垮掉的的一代”还是“愤怒的一代”都变成了“享乐的一代”。

日趋个人化的抗争和诉求与社会的纷繁复杂背道而驰,越来越难以找到一个既定的标准和定义。

而成功的定义却永远是那么单一,在这点上,影片让姐妹两人在生活的弱者与强者、成功者与失败者、喜剧和悲剧中不停地互换角色,直到最后,无论是坐在椅子上神经质自呓的姐姐jasmine,还是重回修理工男友怀抱的妹妹ginger,都是无可奈何的失败写照。

 5 ) 较新颖的Woody Allen

我知道我现在该看明天的Case了,以我的效率这篇写下去明天绝对会后悔,不过还是想趁着有劲儿写完。

Blue Jasmine!

估计要被可悲的译为“蓝色茉莉” 了,求不要这么译!!

去看Woody Allen的电影,有纽约人,有充满阳光的旧金山,以为是延续近几年的轻喜剧风格,会笑一笑,演完一撇嘴走出来。

但是我错了,这部电影跟近年的Woody Allen完全不一样啊。

好惊喜啊!

抄IMDb稍微透点大意:A life crisis causes a vapid and narcissistic socialite to head to San Francisco, where she tries to reconnect with her sister. 虚无又自怜的社会名流(在纽约)遇到人生危机,来到旧金山投奔自己的妹妹,两人试图重新沟通……不过不能讲更多了,恨剧透。

首先主角是个很生动的女人!

今年大荧幕上就没几个这么生动的女人,而且很真实啊!

Cate Blanchett 演技不要太好啊,不知道今年后面还会有怎样的女主,不过至少在奥奖提名的讨论中会出现她,这么讲很保守了。

这个角色根本就不讨人喜欢:太自傲,居高临下,娇生惯养,而且是真的有问题(什么问题呢?

不告诉你)。

但是她却能让观众容忍她,并且从头到尾在内心给她加油,期盼她不要出差错,就因为电影在呈现她的细节中留有希望(这点希望是在最近几年爷爷的电影里少有的),这点牢牢抓住我的心,让我内心纠结、乱跳了一个半小时,在感情上很难受,结束却好满足啊!!

有一个关键剧情点,在爆出之前两分钟内我猜出来了,不过不扫兴。

其他人物也很真很有趣啊。

Sally Hawkins演妹妹,Bobby Cannavale和 Louis C.K. 两个男冤家演得很生动,Louis C. K. 啊!

虽然能看到他自己台上的一点影子,但是这种中产职工角色也算是不小的演技派转型了。

Alec Baldwin演的Cate老公的角色,就是随意返工,轻松愉快,不会有频繁的“这是Alec Baldwin” 的思绪出现,而角色又不大,厉害类。

影片中出现“跟比自己小很多的外籍少女相爱”这一元素,不知道其他Woody Allen粉儿有木有跟我一样“诶”了一下呢?

结尾那个让人心碎而又不陌生的镜头很满意。

说不陌生,是因为在美国,在三藩,尤其是在市中心走不多久,就可能看到这种场面。

说心碎,唉不妨告诉你这就是个悲剧啊,不是喜剧,但是我一直在笑(旁边的女孩儿也一直在笑所以并不是我变态),因为Woody Allen没让我失望。

 6 ) 纽约名媛崩溃记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蓝色茉莉》是部好戏。

不过,这并不是说它有多完美,而是说电影的戏很足,有趣、好笑,演员很有味,内容挺出彩。

女王范的凯特·布兰切特演活了一个可笑的名媛——同时也是一个虚假又虚弱、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

她陷入人生低谷,严重依赖药物。

她跟陌生人倾谈,自说自话。

由于实在无处可去,她从高贵的东区纽约来到了接地气的西区旧金山,从高高在上的名流生活掉进了社会底层的普通生活,即便如此,她始终不愿接受人生落差,对妹妹等人冷言冷语,认为周围人的存在都是对她的羞辱。

面对人生难得出现的亮色,她又上演了过去的恶习,编织起脆弱可笑的谎言。

自然而然,面对这样一个喜欢撒谎的人物,电影也撒起了谎。

对于名媛为何破落,众叛亲离,形单影只。

电影一直隐瞒了真正原因,以为她的境况只是人生的恶意玩笑,直到最后皆大欢喜之际,突然来了个致命一击,推翻了之前所有。

伍迪·艾伦把故事编得滴水不漏,一般电影里,经常会出现废的人物,比如妹妹的前夫,这种倒血霉的角色,很多导演只会把他当做真正的倒霉蛋,数落完就遗忘了他的存在。

结果,他到最后又跑了出来。

还有那个神出鬼没的儿子,看起来好像也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岂不料,电影的最大谜底由他揭开。

与此同时,导演还擅长制造反差,令观众产生错觉。

先是开篇,名媛和老太从飞机上到飞机下,一路侃侃而谈,甚至大谈性爱花样,令人错以为她们是最大年龄差的姐妹淘,结果下一处,老太原来根本不认识她,勾起了观众对名媛的好奇心。

然后是一百八十度的反转,原来名媛和老公是闹掰了,无力挽回,根本不是什么意外被抓。

就连老公的出轨曝光也非常戏剧,蒙在鼓里的就名媛自己。

名媛与妹妹关系冷淡,即便落了魄,她也不忘用过去的三观来对妹妹进行洗脑,否定她的一切切。

当观众以为,通过一次偶然的社交活动,姐妹俩都要找到真爱,人生翻开新篇章,结果,就像《赛末点》的网球,命运的天平突然倾斜向另一边,人生还是没有变化,甚至更见惨淡。

最后,连听名媛倾诉的人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蓝色茉莉》不像伍迪·艾伦风格的爱情喜剧,而是不留情面的嘲弄讽刺。

在故事行进过程中,电影会比较随意地切入到过去的生活当中,有些是充当插叙,有些是记忆闪回,而有些就是借他人之口,将名媛的过去和现在缝合在一起。

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名媛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的戏肉。

近乎意识流跳跃的处理方式,也像极了名媛的精神状况,她无法摆脱过去,不受控制地掉进其中。

布兰切特制造了名媛的两面生活,一度目中无人,嫌弃亲戚,不可一世。

知道丈夫出轨后,无能无力地抓狂,浑身抽搐,以至于神经抽风到歇斯底。

她确实演得非常卖力跟用力,从头到尾都处在一种可怜但更可恨的状态。

这个憎恨过去的女人,她终究还是留恋过去,无法自拔。

她所害怕的,只不过是失去那种生活,尤其是失去构建上流生活的关键人物——她丈夫。

她越是否定,越是痛恨,愈发暴露自己的苍白,躯壳内一无所有。

在故事以外,《蓝色茉莉》很像伍迪·艾伦电影的名流代表,夸夸其谈,自诩贵族豪门,结果不堪一击。

这样一个人,突然掉进了迈克·李的底层人民生活当中,处处不对劲,制造着笑料。

莎莉·霍金斯继续出演脱线的小人物,姐姐虐她千百遍,她却一直充当傻呵呵的老好人。

这个故事最可爱的,反而是妹妹一家。

她的前夫,没有过激的反应。

她的男友,在超市里留下了热泪。

她的两个儿子,居然也充当了姑姑的人生听众。

与之相反,在名媛的世界里,她自己的冷漠虚伪就不用多说了,老公更是一个自私可笑的人物。

至于他儿子,到头来还是摊着手,认为一切都跟自己没关系了。

显然,伍迪·艾伦否定了上流社会的光鲜,借男女之事,令他们的丑态现行,丝毫不留情。

一直到最后,名媛还是无法忘怀过去。

她试图哼起跟丈夫相识的那首《蓝月亮》,无奈,她好像连歌词都记不起来了。

恐怕,没有比这还可悲的事情了。

忧郁的蓝色,忧郁的茉莉。

【名牌】

 7 ) Everyone is GREEN TEA B!

对有些导演作品的无条件期待,是出于对其趣味性的信任:一个人的表现技法可能偶尔失手,创作情绪可能高低起伏,但三观突变的可能性不太大。

看他们的作品,就是聆听聆听人生感想,这种导演的数量稀少,伍迪艾伦当然是一个。

自《午夜巴塞罗那》之后,和身边许多朋友一样,我对伍迪艾伦先生的午夜三部曲,几乎是一路匍匐着跟进过来,每一部都流光溢彩、神采飞扬。

这之后的《蓝色茉莉》,依旧全程关注度高亮。

观影之后也是好评如潮,身边朋友罕有反对,嘻哈一阵赞美,夸不了剧作,夸凯特演绿茶婊演得好还不会吗?

我唯二听到差评,来自于半文艺的两个圈外朋友,他们的评价都是——太罗嗦,看不下去,睡着了……我觉得他们说的很对啊,作为叨逼叨派导演的杰出代表人物,伍迪艾伦的《蓝色茉莉》同一主题反复渲染不加节制,姐妹双婊一主一副双线叙事设置老派,推进速度缓慢,任何戏剧性的反转都在可预期范围内,一直期待的惊喜到最后也没有发生,整个电影晃晃悠悠,一派暮色。

一派暮色就对了,反正79岁的伍迪艾伦的确不年轻了。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在乎别人评论的导演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有基本不在乎别人评论的导演,伍迪艾伦排名居前。

他根本就是把电影当成宣讲工具,年轻时可能还在乎技巧,年老了就自说自话了。

其实所有老年人都一样,他们才不在乎要跟你证明什么,要向你讨好什么,他们就是拉住你,反复反复讲他们要讲的那句话,伍迪艾伦不过是刚好会用电影表达而已。

“天下女人都是Bitch!

”——《蓝色茉莉》我看得津津有味的点在于,伍迪艾伦先生对女性的“嘲讽”可真是不留情面,“嘲讽”这个词并不准确,但大概就是这种负面的玩笑的态度:凯特布兰切特演的绿茶婊“茉莉女士”自不用说,各种矫揉造作无下限的的可笑及可怜,她一生的高低起落,伍迪艾伦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就做了总结:“我跟这儿的谁睡觉,才能换杯加柠檬的马提尼?

”伍迪艾伦讽刺得更无情的,是莎莉扮演的妹妹“生姜小姐“。

莎莉从一出场就是作为凯特的陪衬,她总是能自觉自愿地给姐姐一切绿茶行为找到辩护理由,她对姐姐的宽容并非来自同情,至少一大半是源于幻想式的崇拜,“生姜”不过是Loser版的“茉莉”,天资欠奉,努力不够,跳两步就回泥浆里打滚儿去了。

这种情结,就像绝大多数的仇富者,对财富的崇拜,远甚于富有者本身,无非是他们力有不逮罢了。

都是绿茶婊,凯特布兰切特演的“茉莉”是放坏了的碧螺春,莎莉霍金斯演的“生姜”则是永远能回收再泡的立顿。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不少女性观众在看《蓝色茉莉》时,仿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审视绿茶凯特,却选择性忽视了伍迪艾伦,实则把所有女性骂了个遍:要么像“茉莉”那样,挨操是为了混口像样的饭吃;要么像“生姜”那样当劳力养活自己,然后为了挨操本身,她对男友Chili“辣椒先生”的评价是“他可能干了!

”。

《蓝色茉莉》里出现的所有其他女性都“不怎么样”,从女仆、健身教练到律师,无论什么职业,都是上杆子的bitch,尤以亚裔律师为甚——能睡的男人睡遍了!

(伍迪艾伦好像电影里对亚裔从来无爱)。

“讽刺”可能是我们的定义,在伍迪艾伦看来,也许人类从来都是如此:雄性争名夺利,雌性择优而取,绿茶与否不过都是途径,自然法则才是人类的本质,可笑的是人们把粉饰的外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

关于伍迪艾伦先生本人,他的形象是极具欺骗性的:身高劣势让他看上去缺乏攻击性,睿智形象让他看上去像个知识分子。

事实上,女人总是对外表弱小的男性放低戒备,却忘了男性的性冲动与此毫无关联,伍迪艾伦的“身高优势“让他可以自由地在女性腰部高度寻找快乐,让女星欣然接受他充满性暗示的挑逗评价。

至于知识分子这件事,伍迪艾伦当然是,但远不止于此,查查伍迪艾伦的生平就能明白了,但显然他很懂得利用这个长处——越是他讽刺的绿茶,越是争相跳进他的茶杯。

伍迪艾伦对女人的热爱和嫌弃是密不可分的,比绝大多数孔武有力的导演,他作品中的性冲动都要丰盈得多。

写这篇影评的时候,刚好伍迪艾伦的养女再次发表“童年遭性侵”的血泪控诉,而他赢取另一个亚裔养女的“传奇”,完全不逊于任何电影故事。

供她生活,为她“干体力活”——我估计,伍迪艾伦在内心里,养女和老婆的标准也没大差吧,不过是叫法不同罢了。

伍迪艾伦性侵养女一事的是非,并不在电影评论讨论的范围之列,只是和前妻这一切戏剧化的陈年旧案,有可能是伍迪艾伦女性态度的根源。

无论如何,道德和才华似乎不必捆绑销售,况且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定义道德和才华两个概念本身——这就已经很难了。

只有一点倒是很确定:道德的标准从来都是改变的,倒是才华的刻度倒是一直都在那里。

你奈他何!?

继续广告下微信公共账号呗: mydunhe

 8 ) 美与性别战争

如果只是单纯是为了讽刺,那拍一部电影格调实在有些苟且。

距离《欲望号街车》被创作的四十年代已经有半个世纪的时间,而距离《三姐妹》第一次在俄罗斯上演也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今天同样的故事仍然上演不衰。

美和精致,受过良好的却多余的教育的女性们,因为格格不入而讽刺地存在着,依靠他人的善良和偶然的幸运生活,脆弱的神经一再受到嘲弄。

女性在过去一百年的社会角色变迁里从弱者变成了 强势的弱者 获得的关注越多反而越脆弱。

同样是歇斯底里症,在男性是罪,需付责任,在女性是病,被付同情。

事实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这种变化随着社会阶级升高而变得微弱,所处社会阶层越高,女性越被女性化,越没有自主权,获得的认同也越少,一朝打回解放前。

英国女王这辈子最不对付的是黛安娜,因为归根结底一个被教育成善于扮演强势的女性,而一个善于扮演弱者。

可能菜场大娘反而在性别上会被公平的对待呢。

是不是如果放弃追求美和轻松的生活,会让性别界限模糊一些,会使女性更受公平的对待?

 9 ) 《蓝色茉莉》:换个结局,茉莉会逆袭

《蓝色茉莉》:换个结局,茉莉会逆袭我原以为剧情会这样发展下去:下半部,茉莉一边欺骗着外交官,一边继续努力学习,终于有一天,她取得了资格证书,而外交官也发现了她的谎言,但是却依然被她的不懈感动,最终茉莉的不屈不扰,勇于追求的精神使她获得了幸福。

而妹妹金洁,虽然被那个结了婚的音响师欺骗了,但却也在这次外遇中对比出了以前生活的不同,开始明白生活有着更高的层次,她不肯再回到废柴男友的身边,开始追求新的生活。

而继子最终也通过妻子对他的爱发现,原来亲情比金钱更重要。

多么完美的一部宣传正能量的电影。

可是,导演偏偏就打碎了这个美梦,撕开所有美好的外衣,扼杀所有的希望,揭露了一个残忍、真实的世界给我们。

有趣、惊恐和心碎的堕落妇女形象是影评家对女主人翁茉莉的定义。

豆瓣上的评论也一面倒的批判茉莉爱暮虚荣、傲慢、虚伪、自欺欺人。

个个都正义的指责茉莉自作自受,罪有应得好象自己超凡脱俗,烟尘不染一样。

我想说的是:是社会的不堪造就了茉莉的悲剧,积极上进的茉莉成为了这个充满着贪婪、欺骗、唯利是图的市侩社会的代罪羊。

茉莉不是骗子全剧并没有说她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婚姻,她拥有美貌,所以她那个骗子老公才会和她结婚,这有什么错?

茉莉只是享受金钱带给她的光芒和荣耀,却没有做什么非法事情。

有人指责说,她其实知道她老公是骗子,但却装作不知道。

我想,也许她是隐约有怀疑,就象我们所有的家庭主妇不太了解自己的丈夫真正在外面做些什么一样,并不清楚事实的真相有多恶劣,不然,她不会傻到用自己的名义去注册公司、开银行账户,这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最后还向FBI告发了丈夫,而这同样是要用失去奢华生活做代价的。

话又说回来,她的那个骗子丈夫为什么可以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经融犯罪这么多,却最后由一个电话才被调查出来?

在这之前,那些律师、援助生、国家机关,投资人都在做什么?

只能说明,他们都喜欢金钱,对能获得金钱的事情,所有人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至于说到后面遇到外交官她说谎,用茉莉自己话做解答:略加粉饰了一下,省去了不必要的细节,可重要的是,我的情感,我的观点,我的幽默,都是真实的我。

大家都一样,就象应聘、相亲,先捡自己的优点介绍给对方,谁不喜欢撑门面?

而后面谎言被揭穿后,外交官的表现,更证明了,茉莉说谎的迫不得已,果然,事实上,她确实也有着敏锐的设计天赋和社交能力,只是这个腐败社会不肯给她展示的机会。

外交官看中的只是她的外表和她所描绘的虚假身份,对于内在真实的她,其实他不在乎。

整个社会都是虚伪的,大家都在互相欺骗。

偏生这些罪过,都由这个倒霉的破了产的茉莉来承担,所有的人用嘲讽和漫骂来撇清自己内心的肮脏。

茉莉没有爱慕虚荣在淘宝上买仿版的大牌,存钱买奢侈品,遇上话不投机的朋友敷衍应付,这是我们最常做的,茉莉只是千万个我们当中放大了,特定的一个。

虚荣是人类上进的动力之一,每个人都向往过上好的生活,所以我们才会奋斗,才会努力。

因为破产,她不得不吃着廉价的蛤蜊却回味着美味,瞧不起护士的工作却不得不为了生计委屈求全,拒绝矮个男和牙医的骚扰却又积极寻找合适的再婚对象,就因为这样,就指责她不够现实,好高好高骛远?

事实上,她只是忠与自我,她不肯自暴自弃,她告诉妹妹应该追求更好的生活,不然永远摆脱不了现状。

如果我们不奢望更好的生活,怎么会努力改变?

当农民就安心的当一辈子就好了,干嘛脱贫致富,屌丝逆袭?

茉莉不放弃做梦,陷入困境以后,千方百计地想走出去,她没有心情和妹妹的朋友们享受人生,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恶补电脑,而她学电脑又是为了在网上修读室内设计的课程,她将高傲的态度和优雅的姿态化为奋斗的动力。

剧中哪个人不是追逐金钱、贪图享受的呢?

金吉和前夫买着彩票做着发财梦,中奖后想投资梦想着挣钱;继子恨茉莉不应该告发他老爸,因为这样使他失去了高贵的身份和经济来源;外交官购买了能容300人的海边别墅,为从政做好准备。

享受生活有罪吗?

当别人的行为和目的和我们不一样时,或则说太过高远时,我们会开始排斥她的存在,茉莉没有成功,所以她所有的梦想便变成了白日梦,不切实际和拜金主义。

在电影结尾处,在结婚的前夕被男友抛弃的茉莉冲出金洁的家,失魂落魄的游荡在街头,自言自语。

但我相信,换个结局,茉莉会逆袭,以她好强、不甘现状的个性,她会坚强的支撑过这个潦倒时期,她的坚韧最终会为她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10 ) 无法自立的女人

英文的“blue”有“蓝色”之意,也有“沮丧”含义,而在伍迪•艾伦的新片《蓝色茉莉》中,看完主人公整部电影的情绪,这“蓝色”倒是更有“沮丧”的情绪。

伍迪•艾伦的电影通常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调调,每部影片不同的是在“黑色”与“幽默”的调料中平衡添加,而在2013的大餐中,老头子显然多加了些黑色的调料,通过布兰切特让人看着新鲜的落魄而神经质的表演,他给予了人们生活中的种种虚伪与谎言以辛辣的讽刺。

伍迪•艾伦的电影叙事关键的无非是线索和台词,而本片的线索上,他玩起了时间上的双线叙事,围绕着主人公茉莉富贵的昔日与落魄的今日生活,交叉表现,给予了强烈的对比,又体现着人们性格和命运绕不过去的宿命。

布兰切特扮演的茉莉的性格特点在影片开始不久就快速体现,让观众可以很快为这个角色建立一个素描,她的出身显然不算体面和富裕,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她性格中有一些自卑和敏感,而这样的性格下一旦抓住一次“翻身”的机会,就会让她更加爱慕虚荣。

她有了这样的机会,与“富商”结婚,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极力学习和体现自己的品位,而昔日的生活经历,还有那些人和事,她总是试图挣脱,这在她与妹妹的交往中得以充分体现。

影片一上来就是她落魄的开始,接着交织她富贵而又有些让观者讨厌的过去,从而一种“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感觉自然的在影片中表现出来。

茉莉是一个无法自立的女人,这种“自立”不光是一种经济独立能力,更是一种情感的自立,思考的自立,成熟的自立。

所以,落魄的茉莉总是给人一种有些幼稚的感觉,她总是舍不得放下昔日生活的那种“自尊”,很不情愿的给牙医当助理,又艰难的学习着计算机设计课程,而种种细节中,充分体现着她对今日生活的不甘和周遭人的不爽,在这些细节的呈现上,布兰切特献上了非常出彩的表演。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些对某个女人的议论,她如何如何“贱”,但是又如何如何总有男人围绕,一种交织嫉妒和不解的感情总是投射在这样的女人身上。

当茉莉艰难的开始适应现实生活时,她却自然的对周围男人依然散发魅力,牙医欲对她动手动脚,妹妹男友的朋友对她颇为倾心,甚至又有一位事业有成的体面男子似乎能让她回到那昔日体面的生活。

然而,老头子在这片中显然讽刺的兴趣大于给一个幽默的大团圆的兴趣,茉莉的本质没有改变,她依然无法“自立”的生活,她甚至在落魄后都要虚构一个可以对话依靠的对象来让自己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她情感上永远希望依赖一个男人带给她一切,而为了拥有这一切,为了维系这一切,她甚至可以欺骗自己。

前夫事业的猫腻,她不可能没有察觉,但是她怕,她自欺欺人;前夫的风流她潜意识显然也有感觉,但是她怕,她逃避,她对戳破真相的妹妹忿然指责;当新的依靠就在眼前时,她怕失去,她撒谎,她掩饰真相,最终还是又栽了跟头,伍迪•艾伦在这部电影中表现了一种很强的宿命感,你无处可逃,你无所依靠,你就是一个笑话,这一次,老头子确实下手较狠。

而伍迪•艾伦这一次的“狠”还不光体现在让女主多惨上,更在通过昔日与今日两条线,他让两个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有趣的对比。

茉莉和妹妹的命运不同,走向两个阶层,伍迪•艾伦倒是没有刻意的体现上流社会多虚伪,平民阶层多善良洒脱,相反,他的镜头下,倒是这方面的表现更充满了喜感。

妹妹的生活是直白的,简单的,又有些混乱和没有方向感的,她常常在姐姐的游说下无所适从,在她眼中,茉莉是见多识广的,生活方式是高尚的。

对一个女人来说,或许上流社会有种种虚伪,容易让人丧失自立能力的,但是平民阶层的男人也可能经济有限,酗酒暴躁,言语粗俗,这对姐妹的生活中都遇到了种种奇葩的人和经历,但是妹妹显然更容易满足和调整自己,她始终处于一个自己习惯的位置。

而茉莉,她的生活轨迹跌落,眼看要升起,又再度跌落,而其中原因又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冲动,整部影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揭示些茉莉的“自作孽”事迹,让你刚刚感觉她也挺可怜,又马上感觉她又是多么的“活该”,这个节奏上,伍迪•艾伦把握的很有意思,观众对角色感情的投射被他很娴熟的调度。

伍迪•艾伦的电影中,演员们的表演总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似乎很自如的体现着自己的演技。

莎莉•霍金斯演片中这种脑子少根弦的角色已经很自如了,毕竟她常演类似角色,举手投足都一副“土相”。

而布兰切特奥斯卡级的表演,给我的更深的感觉已非出色,而是特别,女王落魄讨人恨的模样看着实在让人耳目一新。

伍迪•艾伦的电影就是这样,每一部都有让你预期到的节奏和感觉,但是每一部他又进行一些微妙的改变,所以我一直称之伍迪•艾伦的几乎每年一部的电影轨迹叫作“电影连续剧”,下一集的故事,你可以预料它的味道,却无法预料它被演绎的方式。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cca7d9d7fe9369fecb0c39d9

《蓝色茉莉》短评

为了丈夫放弃学业失去自我的女人,受丈夫欺骗后冲动报复的女人,娇生惯养瞧不起所有人的女人,为了重获财富不择手段的女人,不觉得她是在作死或发疯,她做的所有事都符合她本人,这也正是对这类人的讽刺所在。

6分钟前
  • 斯嘉丽
  • 推荐

很一般

8分钟前
  • Ivo
  • 还行

客观得说介于三星和三星半之间,几乎还要归功于精灵女王的神发挥。一切都是老头子的调调:光线色调配乐,只是场景从欧洲来到旧金山和扭腰;内心戏比午夜系列进步很多,可故事太过单薄,而且这叙事风格是诺兰附体?精灵女王奥斯卡会提名。Park Ave被黑出翔,观众大半是白发的伍迪脑残粉,拄拐杖率最高场

12分钟前
  • 酷风风
  • 还行

俗气又做作。

15分钟前
  • 猛犸象
  • 很差

故事欠丰满了点。却是喜欢的类型

18分钟前
  • 闫妮
  • 推荐

喜欢的会很喜欢,但我尝试了很多次都无法喜欢伍迪艾伦,所以这部戏对我来讲唯一的看点是cate的表演。

23分钟前
  • 薄荷清柚
  • 还行

第一次发现伍迪艾伦电影里的人物性格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 ★★★☆

28分钟前
  • 施晓波
  • 还行

这种话唠又总是在讨论loser的话题让我打心底里反感,虽然话唠是伍迪的标志,但加上这么点神经质就快要换我神经质了。结局仍然是伍迪式的话唠与生活继续,只不过切了段横截面供各位看官赏阅

29分钟前
  • M.
  • 还行

boring shallow and predictable as fuck; a few cameos like louis ck are also stupida

33分钟前
  • gondolier
  • 很差

“翠西亚刚去看完伍迪艾伦的新电影——讲的都是担心在纽约变得神经质的故事。他就这个主题还拍过另外一两部电影,翠西亚心想不知他有没有考虑过搬家,听说他早就铁了心绝不离开纽约。因此估计他还会继续拍下去。”(《基本无害》)【凯特女王的演技真是好啊_(:з」∠)_【20170317于小西天

34分钟前
  • 夜寻
  • 推荐

CB强大,结构也有意思,但我能说它聒噪地有点闷么……

38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至少她强迫过自己了,如果她是个清醒的人,并不是没有逆转的机会。

41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老头好久没这么不留余地地使坏了吧,其实也不复杂,但是这种充满恶意的剪辑还是让人喜闻乐见的。

45分钟前
  • viennavirus
  • 推荐

这个名字就很俗,莫非是讽刺什么的我没看出来?

50分钟前
  • claireC
  • 较差

jasmine这个名字真的很好听。这种片子本开就是凸显个人演技的好嘛。原声乐不咋地,甚至有些难听

54分钟前
  • Aubrey
  • 还行

凯特.布兰切特凭这种电影和演技也能拿奥斯卡最佳女主?

57分钟前
  • YU
  • 很差

一个富家女就算落魄了也要维持体面的穿着打扮,已经刻在骨子了

1小时前
  • X
  • 推荐

伍迪总能发掘出演员身上潜在的伍迪性⋯⋯Cate Blanchett也不例外。仍是典型的伍迪式小品,一个“过去”没有过去的故事,结尾有点伤感。

1小时前
  • btr
  • 推荐

伍迪艾伦的电影最精确的是他对人的社会色彩的认知之透彻。凯特神经质诠释很到位,莎莉小女人的味道总是很生动。好电影

1小时前
  • 宋雯婷
  • 推荐

何必如此狰狞

1小时前
  • Muya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