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家了,但……
Ich war zuhause,我在家但是(台),我当时在家,但……,我当时在家,可是……,我曾在家,但是,I Was at Home, But
导演:安格拉·夏娜莱克
主演:玛伦·艾格特,雅各布·拉萨尔,克拉拉·穆勒,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莉莉丝·斯坦根博格,艾伦·威廉姆斯,依尔卡·泽特,丹尼·科姆林,大卫·史崔梭德,沃尔夫冈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塞尔维亚语言:德语年份:2019
简介:电影讲述一名失踪一个星期的13岁男孩,他受到父亲死亡触发,渴望在大自然的环境下与死亡和睦共处,但他的母亲与师长完全无法理解他的行为。电影于2017年秋季开机,而于2018年4月开始第二波拍摄,于6月杀青。详细 >
大量长镜头,肃冷的内心表达,新浪潮年代的镜头语言,是向某些人物致敬吧。
有实验精神的电影观众不是其诉求,重在引发思考和讨论,这部作品做到了,那他就是阶段性的成功作品
导演qa可爱 (对Dennis Lim: help me....)
喜欢背景音 故事不太讨喜
zu Theorie
「生存/死亡」(排演《哈姆雷特》),表演与现实的真伪,人和动物的隐喻依旧是熟悉的德式晦涩与电影形式脱离的表达方式,只是编导太过于自我,而角色塑造又过于世俗。
崩溃的女人
看过无聊的 没看过这么无聊的
莫名联想到罗伊安德森。中段女主突然的长片大论让我颇有意外,一方面是打破了那种规整,另一方面想的是导演莫不是在自嘲自己的演员?到最后我是整合不起来。可复制性还是高的。不是很想推崇。
@2020-05-28 00:18:42
只可远观
首尾的寓言已是对“家”的疑问,中段是不断的确定哪里才有心灵的安身之所,生活也并在戏剧一起加入了讨论,生活被扮演劫持,心灵被赶出躯体,孤独或许来自被迫的自我背叛。
0/100。2020年第一部一星电影。其实柏林导演是给的没问题的,这部电影确实表明了安格拉·夏娜莱克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导演,但这部电影错就错在导演过于狂妄自大,搞得我都完全不知道这故事在做什么。家庭里面吵一吵,暧昧之中吵一吵,买自行车要吵,讨论演员要吵,更是直接让一群孩子们演了十几分钟的《哈姆雷特》(这个虽然很无聊但是是我认为这电影我唯一看的明白的地方了),简直就是对于观众的羞辱。另外更是加入几个动物的意象,让整个故事更显得莫名其妙。总之这就是部你看的时候昏昏欲睡,看完了再也不想想起来的所谓“高级”作品,令人作呕。 @2020-03-04 23:10:48 @2021-12-23 01:06:10
#HKIFF 映后导演温柔细声,结果被问到作为女导演在拍摄时有什么挑战一脸WTF这跟性别有什么关系??? 片名上致敬小津,而结构上也是最简单不过的家庭剧,但在剧情和表演上彻底反向操作,以无感情流露和戏剧感的抽离来实现剧场试验的介入;戏中戏与哈姆雷特的互文,似梦非梦野草莓似乎是对伯格曼的致敬?没有连贯剧情的转场由自然意象完成,夜空的星光到博物馆中对画作中夜月的凝视,雨水中弃落的皇冠再到溪水中的梦境。人们安静地、缓慢地、小心翼翼地生活在灰色柏林的冬天,一如开头结尾中驴子与狗与兔子的神秘状态。
我吃掉了什么?亡夫、脚趾还是生活?我恨着那些旁观、循循善诱的驴子,我痛苦时,它们总会劝说“你可以的、放宽心、接纳是有用的”,其实根本不懂我要的是什么。柏林充斥着令人晃眼的冷漠,人终究是孤独的,孩子的拥抱代表什么我不知道,我只能摘下王冠、服毒自尽,留下一段故事也是好的。我死了吗?这片葱郁的雨林是梦吗,哈姆雷特的妹妹是淹死的,我好像比她幸运躺在石板上,远处的是孩子吗,这一切都这么美,可能真的是天堂吧……
从大声喊出manifesto那里开始令人作呕
有点没看懂
非常棒!我离家了,但我没有找到森林。
看不明白但是感觉挺对的,return to dust
碎片化叙事极不友好 只能从一个个片段中管中窥豹 拼接主创意图 绝大部分是固定长镜头 十分作者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