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1

我11,十一朵鲜花,我十一,11 flowers,Eleven Flowers

主演:闫妮,刘文卿,莫诗旎,王景春,王紫逸,乔任梁,于越,张珂源,钟国流星,楼逸昊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海话年份:2011

《我11》剧照

我11 剧照 NO.1我11 剧照 NO.2我11 剧照 NO.3我11 剧照 NO.4我11 剧照 NO.5我11 剧照 NO.6我11 剧照 NO.13我11 剧照 NO.14我11 剧照 NO.15我11 剧照 NO.16我11 剧照 NO.17我11 剧照 NO.18我11 剧照 NO.19我11 剧照 NO.20

《我11》剧情介绍

我1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70年代,西南三线地区,无数的上海人怀着崇高的理想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建设国家,付出莫大的牺牲。此时此刻,文革的余威仍在,各国营单位乱相未除,而在子弟学校就读的少年王憨(刘文卿 饰)则和八拉头(张珂源 饰)、小老鼠(钟国流星 饰)、卫军(楼逸昊 饰)等几个伙伴过着无 忧无虑的快乐生活。王憨广播体操动作标准,被选为领操员,为此软磨硬泡求妈妈(闫妮 饰)为他做了一件崭新的白衬衣。可是他在河边玩时衬衣意外掉入水中,结果意外遭遇了被警察追捕的杀人犯谢觉强(王紫逸 饰)。 时代的大背景下,放眼尽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小人物只有随波逐流,身不由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偶像大师闪耀色彩一路疯逃那些希望我死的人功夫雄狮铁血英雄海浪伦敦生活三松村我也想要可不可以不要离开我印度超人前传老吴的账单转生成自动贩卖机的我今天也在迷宫徘徊黄河喜事水的记忆谍海追踪欢迎来到加帕里公园月光光心慌慌:杀戮继承之战第一季阿诚那些野兽少女夜蒲执念如影梨园情恨关于帕姆的那些事疯人巴士鲨鱼女孩整蛊之王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

《我11》长篇影评

 1 ) 20241002 我11

我们不停奔跑,11岁的自己遥远得只剩模糊的灰影。

影片似乎采取一种自然主义的拍摄方法,即不对场景过多排布,只是选取适合的场景,通过构图和调度来叙事,这和影片中的印象派形成了某种互文,而且景色都如同印象派的风景一样美好。

影片的视角是11岁的小孩,这正是逐渐摆脱天真走向理性的时候,故事中的主角也正是如此,和伙伴们一起玩着孩子们的游戏,但也有意无意地窥视和偷听成人的世界,虽然半懂不懂,但以一种特别的客观视角来观察各种人和事,在这方面是和观众视角重合的。

观看这部影片时,如果能与孩子共鸣,能与父母同感,知晓当时历史,理解中国文化,那是能有很好的观影体验的。

这影片不是在讲什么道理或是传递什么价值,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对那个时代的批判或反思,其中的核心故事没有时代性和历史性,但却可以视为是一部口述史,虽然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口述史的珍贵不在于重现历史,而在与其他口述史一同展现大历史下不同人的生命经验,让历史更加鲜活和“真实”。

 2 ) 很真实

在看《我11》这部片子之前,对这部片子的印象并不好。

也许是有点小小的爱国心理作怪,听到这部片子讲的是文革时期的事,本来是很好奇,却了解到这部片子中法合拍,而且5月9日先在法国上映,5月18日才在中国上映。

我很担心,担心这又是一部拍给外国人看的中国电影,为了获奖而讨好国外观众,这是中国导演为成名一贯的作风,个人有点反感。

好在王小帅导演名声在外,年轻人最喜欢的导演之一。

放下顾虑,踏入影院,看完电影,感觉庆幸。

庆幸没有错过这场精彩的电影,庆幸见识到传说中小帅导演的“残酷青春”。

故事是从性开始的。

11岁,正是少年身体第二性特征出现的时候。

四个少年在双杠上消耗自己过剩的体力,以至于迟到了。

两个迟到的小朋友发现同班大5岁的女孩谢觉红也迟到了,很惊讶,猜测是她生理问题,故事的第二条线也随即展开——16岁的谢觉红被人强奸了。

一件白色的新衬衣,这是贯穿《我11》的主线。

小主人公王憨因为做领操需要一件新衬衣,但这在那个物质缺乏的时代这是一种奢望,王憨因为赌气要衬衣甚至被妈妈打。

但是在妈妈了解情况后,花费一年的布票为王憨添置了一件白衬衣。

这件衬衣也成了王憨的骄傲。

为了第一主线和第二条线相结合,导演肯定花了不少心思,但是很可惜,还是有点牵强,有点儿莫名其妙了。

王憨与小朋友戏水时竟然晕倒在水里了,然后衣服飘到水里了,这是第一个莫名其妙。

王憨低头听小伙伴聊杀人事件,脑充血晕倒?

感觉有点儿扯淡,然后衬衣被风吹到水里的吗?

王憨晕倒了,小朋友肯定不会在这时候恶作剧。

看那个到处是树山间,也不可能有风将衬衣吹起来。

第二个莫名其妙是谢觉强拿王憨的衬衣。

逃命之时顺手拿一个小孩的衣服堵住伤口,勉勉强强还能说过去,但是将衬衣的看的非常重要的王憨为何没有大喊大叫?

是因为他胆小吗?

应该不会吧,他敢一个人去深山野林里去找带伤的逃犯要衣服呢。

他若在谢觉强拿衣服的时候大喊大叫,在桥上的公安就可能听到了,那样就没有接下来的故事了。

王导让逃犯和王憨做了个约定,王憨不许将逃犯的位置说出去,逃犯会赔偿给王憨一件新的衬衣。

王憨为了小朋友和他玩,将逃犯的秘密告诉给小朋友,守不住秘密的小老鼠又将逃犯的秘密告诉老师,于是一起警民合作的中国式破案展开,但是很可惜,还是没抓到逃犯谢觉强。

王憨的爸爸因为说了几句实话被打,失去工作,只好在家交王憨画画。

王憨学画是导演最想表现的地方了。

无论是画画的光线阴影论,还是印象派的解释。

既表现了知识分子对艺术的推崇,也借口说出了作者的呐喊,光线强的地方阴暗也就更深。

被粉饰了的社会其实是存在许多问题的,需要有大师的手段才能让一幅画和谐,对于社会也是这样的。

王憨学画画碰到了谢觉红和他的父亲,在父辈的交谈中,王憨了解了谢觉强杀人的原因。

妹妹谢觉红被陈主任强奸,哥哥为了给妹妹报仇杀了陈主任,因为对整个工厂不满,还要烧掉工厂,于是变成了杀人纵火犯。

王憨发烧了,迷迷糊糊,所有的事对于一个11岁的小孩来说还没法理解。

卫军哥那些赤佬们暗地里谈恋爱; 411和保皇派做斗争,他们斗争时所有的人都要站边,不站边的人像王憨的父亲那样会受到打压;谢觉强是一个杀人犯,但是他是为了自己的妹妹报仇;他们的父亲和自己的父亲都是知识分子,却干着与知识分子不相干的事。

这个社会在发烧,像王憨的脑袋一样,社会混乱了,人也就混乱了。

王憨发烧醒了。

谢觉强被抓了,他再次企图烧工厂,可惜被大雨将火浇灭,再次返回去烧,被抓。

谢觉强如他的名字一样,觉强,只是感觉很强,一个人对抗着一个工厂,工厂还有老天爷的帮忙,注定是一个牺牲品。

狱中的谢绝强拜托家人做了件衬衣寄给王憨,完成当初的诺言,但此时王憨的父母却担忧的是与一个杀人犯有来往,对自己或者对王憨都不好。

谢觉强教给王憨诚信,父母教给王憨逃避,在探监完毕后,发现老谢和谢觉红就在门口,他们已经没法面对,只能带着王憨从后门溜走。

谢觉强最后被枪毙,王憨赶去观看的路上,犹豫停了下来。

故事结尾,王憨开始遗精了,标志的他从童年开始步入青年。

这一年王憨11岁,发生了许多事,这些事与国家发生的大事结合在一起,改变着一个人的生命轨迹。

故事看完,有许多遗憾,因为导演要表现的方面很多,我没法找到一个中心的点,整体看来,像一部纪录片了,演员们的演技都非常好,表现的很真。

电影最大的遗憾是这部片子表现爱情的地方比较少,都被表现性朦胧代替了。

关于王憨与谢觉红之间,我觉得他们是可以有情谊的,王憨对谢觉红有好感,或者说王憨暗恋谢觉红。

从开始对谢觉红这个女人的好奇,到看到谢觉红换衣的羞涩,这个大王憨5岁的女孩,尽管经历有些凄惨,但她已经成了王憨心中梦中情人的样子。

电影最大的亮点是闫妮的表演,非常到位,将一个特殊环境下的母亲演绎的活灵活现,很真实的感觉。

还有就是闫妮与王憨父亲床戏那段,虽然没有影像,但叫床声很撩人,据说是闫妮本色演出,哈哈。

《我11》,很真实,很好玩,推荐一看。

 3 ) 孩子眼中的那个时代

整个片子都很压抑,但是乐在其中。

小孩子看着特别像贾樟柯。

时代的大背景下,放眼尽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小人物只有随波逐流,身不由己。

非常喜欢我11那偏蓝的色调,干净的清冷完全不同于脏兮兮的山河故人。

熟悉得如同每次远足在某个陌生的小镇上醒来,薄雾轻拢,陌生疏离五味杂陈。

孩子们在病榻前欢乐地演绎成人世界的杀戮瞬间戳中泪点,什么才是残酷,不自知最残酷。

说起闫妮,散发出来的自然而然的市井气息,让人感叹很难找到比闫妮更合适的演员来演这个角色了吧?

她的发型、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尤其是因为儿子要新衣服而不吃饭,给的那一巴掌,就能让多少人回忆起童年的情形。

 4 ) 给王小帅导演多说几句

我十一。

今年院线电影和少年派可以并肩的一部。

之前,对第六代导演没特别多的好感,他们所肩负的使命和他们的才气对比他们的作为来说堪称不了什么。

第一代的郑少秋他们建立了国内电影的拍摄范畴,把中国文化,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引入进来,第二代导演费穆他们在电影里多少有了那么点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环境下的人存在价值的探索沉浸了多少那个年代的风风雨雨,第三代导演谢晋他们,在树立一种所谓的民族主旋律电影,电影开始服从于主旋律,被奴役的艺人们偶尔抒发一下人生人性的激情,第四代导演谢飞他们在写一首民族的诗,写一首传统道德的诗,这首诗是在经历过那么多反复沧桑的民众的道德凯歌,第五代导演开始反思社会,虽然题材大都是在反思封建社会对人的迫害,有点过分的批判的意思,但是几部文革的戏《活着》《霸王笔姬》《蓝风筝》开始萌发了人在环境主题下该何去何从的苗头,第六代导演是人的放大器,个人的索取,个人的纠结,个人的挣扎,个人的命运他们都在探索摸索。

张元的《东宫西宫》里警察因为逮捕了一个同性恋在在一种边缘意识的主和奴的关系里在探寻我是谁?

娄烨所有的角色在这种悲剧的大环境里在唱着忧伤的小调,那个最为主旋律的陆川导演从《寻枪》到《王的盛宴》也在诉说着处于责任和权力之下的小人物和大人物以及模范人物他们的个人价值。

2013年了,在回顾一下他们今年的作品,我想说他们进步了,他们已经把触角伸向了更大的一种空间,不论及个人作品的好坏,王全安的触角已经伸入到那个特殊的年代,而王小帅的《我11》较之《我17岁的单车》是一种跨越式的进步(抱歉,只看过他这两部)。

没看过张元的《杂种》,娄烨的《浮城迷事》,管虎的《杀生》,但是就王小帅导演的作品来讲,导演的视角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成长的迷失为主题,到了一个环境的迷失为主题。

看了一些人写的评论,我想给王晓帅导演平反一下。

首先,中国有个电影审查机制,要让电影过审,一些场面必须得删或温和处理,如果有些人觉得故事是温和了文革的尖锐性,那我想说你必须得考虑中国电影的这个机制。

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看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一切,以一个中心事件复仇的哥哥被枪毙作为视点的中心事件,个人觉得是十分巧妙的。

儿童视角看残酷环境本身会更让人去思考那个年代的一些东西,这种最单纯和最丑陋的对比性力量是强大的。

同理也存在于莫奈的油画,父亲对儿子绘画的教导,和那个年代处处谨慎的作风。

白衬衫作为触笔应用到电影当中,他的多次出现有多次不同的意义,儿子要衬衫,那是儿子的小虚荣,是亲情的温馨点缀,衬衫掉到河里,小孩子的这种小行为,会让人联想到大人之间的斗争,衬衫被用来止血,开始成为叙事的重要物件,到最后衬衫的归还,犯人被判处的死刑,让这个衬衫在小人物之间的功能性和道德性作用,再次讽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

人都是好人,为什么会有那个年代的那些行为呢,结尾处更加多的笔墨来渲染空旷的阴霾的天空下,黄色的,金色的字迹,伟大的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和开头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下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的确电影存在一些伤口,比如说整体来讲连贯性不够,家庭事件,环境事件,主线事件(谢家的事)在那个年代的环境和时间的缀笔下突兀了点,也许原因在于导演在儿童视角下,过多的导演自己的主观笔墨,比如说过多的空镜,过多的比较间离的运动镜头。

这种视角的切换不成功,源自于主题的拿捏还是不够准确,这个时候需要考虑的就是做减法,隐藏自我,一切服务于当初良好的初衷。

整体观影下来会觉得这个地方纪录性的笔墨为主,那个地方表现性的笔墨为主,这个地方又太有诗话家庭的意境。

第二个是真实感不足,拿莫奈的画,以及各处重点叙事剧情宣泄,有点假的感觉。

演员不是生活在环境当中,而是按照导演的笔墨在往下进行剧情。

总体来讲,他让我眼球一震,本来就想看10分钟就关了,结果硬生生的看完了,还很有感觉到的敲了那么多字。

 5 ) 我xx

一部借着文化大革命说事,却不是说文化大革命事的电影。

我11除了名字依稀可见独立电影的样子,其他都充斥了大众审美了俗气和老套。

影片讲述的是原本无忧无虑的11岁小男孩,在亲眼目睹了一起“杀人事件”后不得不背负上心灵的煎熬,加上朦胧中获知了成人世界里的性事,让他身心开始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体内疯长的荷尔蒙和外界的压抑环境不时发生着碰撞和爆发两件主要的线索,可惜两件线索故事都讲得索然无味,对于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及国有经济体制下工业西南迁移等历史性年代所带来的影响影片则显得过于脸谱化。

对于少性新启蒙的描写则更像蜻蜓点水,不够深入透彻。

整个影片没用的情节设置太多,使本来就不清晰的主线更加模糊,影片也变得不知所云和杂乱无章。

很多自诩独立导演自诩拍文艺小众片导演干的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事。

 6 ) 在过去中觉醒

《我11》始于一家人的晨起洗漱,备餐吃饭,孩子出门上学,父亲出门工作。

尖锐的起床号响彻偌大的厂区,驱赶着人们从睡梦中觉醒。

在我看来,《我11》的开场部分就揭示了电影的主题:觉醒。

所以,影片很快就表现了小孩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觉醒:王憨和小朋友“玩单杠”,他们又被觉红所吸引,视线聚焦于她。

这种觉醒当然是无意识或者下意识的,但王小帅把它们放在一起,那显然是另有所图。

很快,时代的大幕被进一步拉开,逃犯、武斗、受伤的父亲……它们都为独夫和体制所束缚、驾驭。

人们以为斗争无休无止的时候,这个时代突然结束了,毫无征兆的。

所有人似乎迎来了真正的觉醒,重新具有了反思的意识。

  依11岁小孩的年纪,他们在大多数时间一知半懂,茫然不知所措。

其实不仅是王憨,也不仅是小孩,对文革的事情,大人和小孩有着共同的默契,他们想着掩盖,害怕被揭发告密,彼此无法信任(电影也安排了一段小孩子的告密),被时代深深伤害。

《我11》强调着身在现场,历史记忆又化为了个人回忆,就像首尾部分的旁白,还有王憨出现在每一个关键的重要场合。

片中出现了太多的视线和目光交集,王小帅特地强调观看者与对象和事件的相遇,仿佛借助这种表达方式,《我11》便拥有了历史的价值和人性的重量。

  相比同样带有自传性质的《蓝风筝》和《童年往事》,《我11》的叙说姿态正好介于当中。

对当事人,它没有留下太惨烈的文革伤痕,只在记忆深处留有几个波点。

对影响生命的生与死,电影只是处理成“有耳闻”。

因此,直到《我11》结束,我都没有搞明白,所谓的觉醒是不是主动发生的——有意识去驱使的,还是说,只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他们就觉醒了”。

显然在这点上,《我11》的解释难以让人满意。

  短篇回忆散文化背后,《我11》还有一条故事明线,即觉红一家的遭遇,或者更直白去点破:杀人、强奸、放火,时代之罪。

灰暗的氛围、压抑的人物、一个被侮辱和损害的少女……王小帅依然擅长在细节和时代还原上做功夫,片中布满了花、白衬衫、印象派画作等物体符号。

只是对看过《青红》的观众来说,恐怕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甚至在电影的气质和三线背景上,《我11》和《青红》(曾用名《我十九》)都如出一辙。

然而,面对那小孩的纯真和少女的失魂,我突然迷乱,这到底是在仿旧,还是真的怀旧……【南方都市报】

 7 ) 留白

上次看的类似这个年代的片子是和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

那时候《变三》全城热映,全上海只有一家影院放《钢的琴》。

其实《钢的琴》和《我11》完全不一样。

但是那种质朴的感觉一下子让我穿越回去。

我没办法从剪辑摄像和导演手法这样专业的角度去看,但是这电影我是三十块包场看完。

感想就是它是拍给一部分人看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就不懂,为什么那四个小男生趴在双杠上吊着?

讨论版给我的解释是摩擦获得快感。

结尾的地方我也不懂,他们手里拎着的用来暖手的东西叫什么?

当然,除了这些不懂电影还是勾起了很多回忆。

捉迷藏打玻璃弹珠捅炉子在墙上写XX大坏蛋,还会因为白衬衫自信满满。

每一场电影都是一次探险,跟随电影进入不一样的情景。

好像我就成了那个十一岁的少年,因为多人友谊产生的矛盾烦恼。

对死亡和成年人世界高度的恐惧以及对性的幻想。

渴望更多母爱。

截止到这部电影之前,我的最少观影人数纪录是四个人一场的《岁月神偷》。

只是参与到某个年代的某一个人的生活中。

不需要多精彩,也不用问什么时候结束。

就好像看这电影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它会讲到哪里发生什么。

直到他收到了白衬衣,他们跑着去看死刑犯人,他们在山上在河边在放学的路上。

一直在跑,跑着跑着后来我们都长大了。

 8 ) 你11,可文革也是11年

进入电影院的那一刻发现整个影院之内只坐着一对情侣边嚼着爆米花边评论着电影里的种种镜头无端的让我感觉烦躁最讨厌在电影院里不停的叽叽喳喳的人电影里的王憨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时候为了想要一个东西赌气 任性 不吃饭偷爸爸妈妈的钱 第一次当中队长 看见我们之前所从没看见过的令我们害怕的东西 懵懂的爱意 和好朋友的斗嘴争吵这些事情我们都真真实实的经历过明白了这是我们的童年可却忘了它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另一方面一开始并没有想去想着这部电影告诉我了什么直到和我一起去看电影的女孩在之后问了我一句你觉得这个电影想表达什么我才认真回忆思考了一下电影的慢过程或许对于导演来说最难忘的就是那段整整历时十年的文革和经历了无数痛苦的下乡"知识分子"他们认为自己是与这个乡下气息格格不入的地方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上海故事中老谢的女儿被老马强奸也事出于他托老马办事不就是为了那薄薄的一纸"回乡证"(工作调动)我11里,导演并没有通过一种痛苦的方式去表达文革中的无奈与惋惜或许他更像让人们通过自己的记忆去找回关于那些时间的痕迹其实在文革动荡的十一年里到底有多少知识分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知识分子 这四个字的分量又到底有多沉我们都不明白也理解不了更不明白所谓的保皇派与411的斗争记得我老爸跟我说过他们当年当兵的时候年年都会死好多知青他们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格格不入,他们吃不了苦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格调总会有太多的人卷入到械斗之中而那些失去的生命都不会有人再去追回得到回乡证的人抛妻(夫)弃子也要回去可是现在,我们都活着在这个新颖的世界里真的没办法理解在怎样的情况之下才会把一个中年男人逼到痛哭流涕那是怎样的对生命现状的无奈那既压抑又痛苦的哭声何尝不是一种对这个社会制度的呐喊

 9 ) 特殊时期的偷窥

由于传统习惯与资本发展的速度,使很多记忆,是中国某一阶段当中的几代孩子们共有的。

所以不管那年他11时,你多大,甚至有没有你,《我11》都会给你提供些可以寻觅的过去!

《我11》主要以孩子的视角,来展现特殊时期西南三线某建设工厂家庭中一段生活经历。

故事的交代与进展,很多是通过大人间的议论与悄悄话来实现。

孩子们出于好奇,没什么目的性地、有意无意地偷听着,听见了就听见了,不做什么反应。

这就好像是电影本身对那个特殊时期的偷窥,只尽量告诉你我看到了什么,却没有态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值得推崇,但却也是过审的原因之一。

电影主要描述的家庭,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尽管身处那个年代,是是非非基本都与他们无关,即便王憨看到了杀人犯、王憨父亲被打,这些都没有使这个家庭出现多大的波澜,大多数时候,这个家庭跟王憨一样,都是旁观者,忠于革命忠于党。

观众没必要为主角们担心,只需要跟他们一起当个窥视者,知道了有中学生被强奸,哥哥报仇杀人放火,被抓死刑。

这种窥视结束了,片子也就完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并没有看出太多《我11》对那个年代的思考与总结,这是比较可惜的。

虽然没必要太过直面血腥与残酷、不平与愤怒,但是很多态度,是可以不太暧昧的表现出来的。

不过电影本来就是创作者的自由,不那么辛苦的提高片子自身的厚重量,只简单却不平淡的说说那段时光,却也无可厚非。

影片的细节比较丰满,容易引起共同的回忆。

两处比较让我唏嘘,一处是广播中传来死刑犯马上要执行枪决时,孩子们疯跑来找王憨去看,王憨放下手中的活儿,立刻跟了上去,父母都没有阻止的意思;另一处是谢家与来监狱询问白衬衫的事儿的王家相遇,都是下乡的知青,之前老谢心里话都跟王憨父亲哭诉,可是王憨父亲这时竟然选择躲避……总的来看,《我11》整体算是比较有诚意的“王小帅作品”,但是稍显火候不足。

 10 ) 败于戏剧冲突

《我11》是一部令人遗憾的失败之作,失败的原因非常简单:缺乏戏剧冲突,而仅有的故事与细节又承载不了导演所欲表达的主题和历史。

其实许鞍华,锡兰甚至贾樟柯的一些电影都有弱化戏剧冲突的剧作表现,但细节与人物命运的走向很好地展现了时代风貌,从而是影片有了纵向的质感与史感。

而《我11》除了在开始的众多细节,如弹球,布票,烟标等上零散地展现了70年代的风貌,但故事重心显然在杀人事件后发生了转变,本应具有强烈期待视野的悬疑故事导演硬是套用了散文诗般地叙事格局,但无论从镜头语言还是叙事线索却仍在延续了一种情节剧的老套模式,从而弱化了影片的质感。

形式与内容的脱节让人嘘唏。

西班牙导演Victor Erice的《蜂巢的幽灵》讲述了类似的故事:一个孩子遭遇了逃犯。

但诗一样的电影语言使之成为杰作。

而他的《南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且更具历史感。

《我11》短评

超爱开篇。

9分钟前
  • 王十万万万万万
  • 推荐

还原性质,儿童视角,无配乐。我能明白我喜欢这部戏的原因恰恰是很多人不喜欢它的原因,温吞、自呓、事件弱化,如果放在大环境来看,这种结构确实不及格。可王小帅坚持用第一人称去消解环境,甚至连文革背景都是个跑场子的,功能上更多是在诉说成长的一个断面,有诚意的故事。

14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一个人,一生能拍这样一部影片来纪念自己的童年,纪念与自己相关的地点,纪念与自己相关的人们,简直死而无憾了。

16分钟前
  • 小舔舔
  • 力荐

《青红》已经说明王小帅对历史的把握能力之差,我不明白为什么找一群眼神复杂满嘴麦当劳味儿的孩子来演,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找个烟酒嗓子来演京剧演员。历史背景的意义不会为你的作品自动提升质量,更何况你对叙事和结构本身缺乏尊敬

18分钟前
  • 袁长庚
  • 较差

超级无聊

20分钟前
  • 没心没肺
  • 较差

喜欢王小帅拍的这种电影,还有他一直晃动的摄像机

22分钟前
  • Lee
  • 力荐

生拉硬拽的感觉

24分钟前
  • 我是你拐子
  • 较差

印象深刻,繁华中过,片叶不沾身

29分钟前
  • 晓东
  • 力荐

童年的回忆来自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小朋友演的不错~

33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还行

里面除了杀人犯的部分,看亲嘴,电报,溜溜,捉鱼,里面小孩子的交流方式简直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但我是在北方的大院儿里,里面小孩明显说的北方话,这点有点假了。

38分钟前
  • 张不是
  • 推荐

整个故事有些零散。有些细节上的东西感觉不是很细腻,尤其是那簇花,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一个有含义的细节,但是电影只是草草而过。细节部分让人觉得处处都所有指,但是处处都很朦胧,看不清,点不明。就像父亲解说的那些印象派的画,朦胧~好比一道菜,吃着好吃,但是骚动味蕾的味道差点。

39分钟前
  • 夏目
  • 还行

其实整个故事不够吸引人 但作为一部描写文革末期的作品 那个我父辈童年经历的特殊年代的神秘本身已经够吸引人 导演的个人情怀已大于故事本身。另外想说的是 四个小男孩中小胖子和小矮子真萌,反而是酷似贾樟柯的那个主角小孩一点也不讨喜

42分钟前
  • pabu
  • 还行

这是继《让子弹飞》后我最欣赏的一部国产电影。背景人设代入感极强,文艺但不矫揉造作。王憨这个角色所面临的一切是我曾经非常喜欢的一种环境。极赞。

47分钟前
  • 泊舟
  • 力荐

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52分钟前
  • loigcer
  • 还行

没有想象中闷。有情怀,有寓意,故事弱,被广电审过的关系么?但是青红之后,王小帅都在重复自己么?

53分钟前
  • 圆着石
  • 还行

那是我们上一代的上一代所经历的时光,真实,也很无奈。很多长镜头,大场景,加上小演员的灵动表演,拍出了中国电影人的实力,《结尾的叙述出来时,楞了一下,确实,那些事情已经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了...

58分钟前
  • 掠鲸川1983
  • 力荐

1.带着懵懂、猎奇的心走进了青春期;2.70年代的少年时期与90年代的少年时期是多么的相似,才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充满童趣的过去。稚趣的话语、无邪的同伴、消逝的家乡痕迹,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怀念,原来自己也已经离得很远。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这群小赤佬

1小时前
  • minhe
  • 还行

我21。此影片毫无代入感。与同类好片没办法比较。

1小时前
  • 柴犬妹妹
  • 还行

没有枪声,更加震撼。

1小时前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