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
Atlantique,Fire, Next Time,Atlantics
导演:玛缇·迪欧普
主演:阿卜杜·巴尔德,艾敏纳特·卡纳,伊布拉西马·姆巴耶,艾玛杜·孟波,玛姆·比内塔·索恩,Diankou Sembene,Nicole Sougou,Babacar Sylla,Traor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塞内加尔,比利时语言:沃洛夫语,法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一群无薪的建筑工人们出海去异国寻找更好的生活,却一夜之间在海上消失了,被他们留在达喀尔的女人们则饱受莫名高烧之苦。17 岁的艾达私下为爱人苏雷曼(去世的工人之一)而哀悼,但是她已经被许配给另一个男人。她的新婚之夜发生了一场大火,随后一名年轻的警察被派去调查案情。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愤愤不平的工人们回来了,而且已经..详细 >
5/10
深海扁舟意外失事,新房床垫莫名自燃。住在豪宅歆享荣华的富商,远洋渡海拖欠薪资的青年。没有关联的事物,都随着心愿未了的亡魂归来而产生联结。你从肚脐钻入他们的身体,我用哭泣把你拖向岸边。你会在吞噬的海浪里看见我的模样,我永远会在汗水里尝到你的味道。回忆是预兆,每个爱情故事都是鬼故事。
会联想到也曾被“帮扶”过的我国第六代,但实话说第六代大多数作品完成度都不及这部。
一直以旁观者的身份看演员在那自说自话
冰冷又温暖,像一首诗一样。
难看至极。除了美丽的海洋搭配迷离的电子音乐有点意思,其他就是彻底的学生作品!而且连优等生都不算!视听语言干瘪,调度平庸,剪辑混乱,剧本又是女导演最爱的人鬼情未了浪漫言情剧,结尾硬加上QQ空间留言一样的高中生男女告白语。呕。超现实元素嫁接到第三世界国家语境真是,国际评委所要的“深度”、“内涵”、“美感”都来了。再佐以黑人、女星、包办婚姻、阶级矛盾。。。西方评论家啧啧称奇的谈资就是这么来的。哇,有被恶心到。评委会烂透了。
就是個《人XXX了》的故事。敘事太迷人。影片像是創造了一個屬於他們的「桃花源」,與世無爭,但又慢慢透過那抒情的影像和音樂滲透你的心。最後的鏡頭的表述也很明確。但的確那個關鍵的信服點會讓部分人無法信服這個「桃花源」。
#PYIFF# 神秘主义的东西是从迪奥普的短片里延续过来的,但主要表现在空镜头和人物状态的描画上,一涉及到人物对话和强情节转折的时候就难以避免那种很类型化的东西。女主的感情戏倒是很迷人和值得玩味的一条线。
笨拙..但看出了趣味。视线全是指哪儿看哪儿,情节基本由口述,无环境,而背景声又全是原真的,这也挺好玩的不是吗。肖恩贝克的调度形式完全是受情节框架左右,迪欧普则是把整个剧场放在纪录素材中去调度。当然,散漫遮盖了零星瞬间。
两条叙事线的合拢勉强到不行,到底是怎么在这样一个松散到近乎干涩的故事中看出花来的?神秘(诗性)元素与现实议题搭配的又一失败范本,不想再看到自恋如斯的第三世界影像。那座高塔很适合列入“令人着迷或恐惧的巨大沉默物体”。
3.5 把大西洋当做故事主体 拍摄了无数组海洋的固定镜头 整个摄影意图和氛围铺陈都十分奏效 后三分之一没必要完全落实下来 就算落实也太没有仪式感了 大大减分
形式上接受不能,呈现效果也不尽人意。刚营造出来的氛围,晚上回魂那个场景灯光环境音乐等等一切东西感觉都是对的,结果非要把故事延伸到第二天,闪光点全被当天晚上的海风吹走了(摊手)如果把时间停留在那天晚上刚刚好,表述过于繁琐平庸。大西洋上的漂浮魂魄颇具神秘主义色彩,除此之外主题上也只剩下了“人鬼情未了”,社会层面的阶级问题看着真的不是重点,民工集结半夜上老板家里讨薪只是情节背景板啊。表述能力上给人种眼高手低的感觉,迪欧普长片处女作拍成这样的确值得表彰。不过拿到评审团大奖认真的?新导演不应该先进一种关注单元?
不同的肤色,相同的情感;不同的非洲,相同的境遇。欠薪的黑富人,挣扎的穷民工,超越一切的真爱。异域风情、法式叙事
诗化意境,雅俗兼容,社会批判,悲剧人情。以鬼醒人,可以说是非洲蒲松龄了,遗憾结局稍逊,抒发不足。
通灵式民工讨薪 硬拗(全程都在想:大家知道徐锦江演《倚天屠龙记》白眼都是靠自己翻的吗!
NYFF 看完我也只想翻白眼
吃尽了第三世界的福利,这样都能拿评委会大奖真是难以置信。
除了大西洋海景的几次扰动,其他大多没能提起太大看的兴趣
首次接触塞内加尔这种西非电影。起初单纯的以为讲述的是一个伤痕爱情故事,后来加入当地的宗教元素,还有鬼魂附体等等灵异事件,让我摸不透主题。和泰国的《蝠鲼》同样走起迷幻灯光学。夯实内容,丰富精神内核,少些形式主义才是这类电影的出路。
光线色调运用挺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