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

香火,Incense

主演:李强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3

《香火》剧照

香火 剧照 NO.1香火 剧照 NO.2香火 剧照 NO.3香火 剧照 NO.4香火 剧照 NO.5香火 剧照 NO.6香火 剧照 NO.13香火 剧照 NO.14香火 剧照 NO.15香火 剧照 NO.16香火 剧照 NO.17香火 剧照 NO.18香火 剧照 NO.19香火 剧照 NO.20

《香火》剧情介绍

香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庙里的佛像塌了,需要三千元钱重新修葺,为了筹得这笔钱,和尚(李强 饰)先后来到了佛教科和文物科,然而两方人马只会相互推诿责任,看来谁也不打算掏出这笔钱来。无奈之下,和尚前去找在另一座庙中生活的师兄帮忙,可是师兄只是劝他放弃。 之后,和尚决定靠化缘筹钱,哪知道没过多久竟然被警察抓进了派出所,出来后,和尚遇见了想要帮忙的妓女、企图哄女友开心的小伙子和一心想替妻子求药治病的丈夫,甚至当起了算命先生。最终,和尚卖掉了念珠总算筹齐了钱,当他满心欢喜的回到庙里之时,等待着他的,却是寺庙即将被拆的消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计中计之密钥奇缘谢公子的酒伟大的自由双子座计划妻子的怀疑614号逃犯洗冤录之西夏铁棺十二谭转运短信逃离火山岛唇上之歌大红包2:龙凤呈祥声恋六壮士怪医黑杰克两位神秘医师芭比之公主的力量我的鄂尔多斯新生六居客第二季锡瓦斯天和局设计迈阿密完美店长60秒致死3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三季天堂岛疑云第七季腐尸美男鱼澡堂步之物语罪犯艾米丽黑猫鲁道夫

《香火》长篇影评

 1 ) 崩塌的信仰

宁浩的处女座。

讲述了一个穷和尚为重修佛像,三次进城,求而不得,借而不得,讨而不得,最终却是靠着欺骗获得了修佛的资金的故事。

化缘的过程,其实就是和尚信仰一步步崩塌的过程。

没钱的时候,和尚苦苦支撑着信仰。

看到周围贪癫痴的众生活的都比自己滋润,和尚的信仰满满动摇了。

随着一点点的丢掉信仰,和尚似乎也渐渐找到了生财之道。

可是一个悖论出现了,当初和尚是因为捍卫信仰,即修佛像才需要挣钱的,但在捍卫信仰的路上,他却丢掉了信仰。

说穿了,我们其实都是那个和尚,我们不想被金钱所困,所以拼了命的去挣钱,但殊不知,拼了命地去赚钱这件事,就已经把我们困住了,我们都陷入了一个与初衷背道而驰的怪圈里。

电影的最后,和尚心中已没有了信仰的隐喻物——佛像。

没有了佛,自然也就没有了畏惧,进而也就没有了敬畏善恶,敬畏因果的念想。

没有了敬畏之心,自然也就没有了底线,没有了良知。

这是一部宁浩用了四万块钱拍摄的小成本电影,模仿痕迹较重,但是移植的非常成功!

这样的电影,耐看。

 2 ) 宁浩是一个被低估的编剧——《香火》简评

前几天出门买菜摔坏了腿,躺在床上结结实实地休息了两天,加上哥伦布日长周末,闲来无事看了几天的喜剧,把之前宁财神的《武林外传》《龙门镖局》还有宁浩《香火》温习了一遍。

我一直都是非常喜欢宁浩的,也一直觉得他被低估了,他的作品都给了我很多的惊喜,两年前看过他最早的一部小成本电影《香火》,当时不以为意,昨晚重新来看,突然领悟到了宁浩作品让我喜爱的真正原因。

《香火》的故事很简单,讲得是一个偏远小庙里佛像塌了,庙里的和尚四处筹款修缮佛像,找文化部门被拒,化缘筹款被没收,直到最后开始招摇撞骗,好不容易凑齐了修佛像的三千块,却被告知小庙正建在了要修建的公路的路基上,很快就要被拆除了。

看完片之后,又撸了一遍豆瓣上的评论,评论的关键词无外乎信仰缺失,人性之恶,体制问题等等等等,宁浩在片尾鸣谢了“贾章柯”,也被广大观影者拿出来比较,无不叹息宁浩后来的电影画风跑偏。

可是《香火》讲的真的只是一个带着社会问题的故事吗?

如果把整个故事简化一下,可以看出来,这个故事的意涵比我们想得要深刻的多。

追溯到一开始,整个故事的起因是小和尚在隆冬时节鞋子破了,于是把垫佛像的布抽了出来补鞋子,导致佛像倒塌,而故事的结尾是,小和尚好不容易修好了佛像,却被告知庙就要被拆了。

小和尚要补鞋子是因为隆冬寒冷,是温饱体肤之欲使然,从头至尾因这一欲望引发的“修佛像”这一心愿始终无法达成,所以这个故事再简化一些,其实是一个始于欲望而终于求不得的故事。

是不是似曾相识?

然而,故事的内核在影片当中早已被明确地点出了,那就是“佛眼看世界”。

小和尚要修佛像实际上也很难讲是因为信仰。

他修佛的动机在影片中被强调了好多次——村里人人杀羊,得有庙,庙里得有佛像,佛像没了,庙就没了,和尚也做不了了。

那佛像年后再修行不行?

不行,因为这样一来过年的香火钱就没有了。

那修佛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对于村民来说,是希望能减轻杀生的罪愆,合理化自己求生的欲望;对于和尚来说,佛像是寺庙的标志,是自己吃饭的饭碗,佛像没了,等于自己要失业了,说到底,还是欲望。

宁浩在影片里不厌其烦地借和尚之口把这些信息说了好多遍,可是还是被大部分的观众忽略了。

片子里的小和尚是个有点慧根却没有佛性的人。

片子里好几处都有明确的暗示,第一处是在修车匠的家里,小和尚两次修车,两次纠结于照片里看不出性别的裸体小婴儿究竟是修车匠还是他的妹妹。

第二处是小和尚被关到了派出所的小黑屋里,小黑屋的电视里放着扫黄教育片,屋子里堆着裸体假模特,小和尚一脸尴尬,不知所措,然后悄悄地关掉了电视的声音。

第三处是同被关在派出所的妓女要出钱给小和尚修佛像,小和尚怯怯的说:这不合适。

派出所小黑屋的戏简直神来之笔,那个同被关在小黑屋的小姐一语道破的了小和尚的本质,和尚也是人,也是男人。

小和尚也一语道破了机锋,都是因果报应。

没错,在佛的眼中圣人猪狗尚且一视同仁,而小和尚却被饮食男女,肉身凡胎,虚妄幻像折磨得不知所措。

随后,全片最有佛性的一幕出现了,小和尚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个小姐回去取罚款,那一个镜头,不悲不喜,无欲无求,小和尚和那位小姐不过是芸芸众生当中两个最普通不过的生灵罢了。

宁浩的作品,无论是后期画风如何清奇的各种电影,总能让我感到某种命运的回环之感。

《香火》这种也不例外,小和尚招摇撞骗筹到了修佛像的钱,最后却被告知庙要拆迁,浅了说,是中国特色体制问题,深了说,何尝不是求不得之苦?

东吴弄珠客在《金瓶梅》序中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 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我不知宁浩是否受了这些古典小说的影响,热衷于把世间之苦寓于嬉笑怒骂,声色犬马当中。

《金刚经》的第一个故事是世尊跣足袒肩,入舍卫城乞食,众人皆见苦难,而只有世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

世人肉眼看到好坏善恶,美丑贫富,官吏平民,妓女和尚,而这些我们唏嘘感慨的信仰缺失,人性丑恶,社会问题在佛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一切的一切不过因果循环而已。

这才是佛眼看世界。

 3 ) 中国,如何找寻信仰&谋求生计?

这部电影是宁浩导演取材自家乡,用家乡方言拍摄的处女作。

作为导演的老乡,望着那熟悉的塞外景色,看着那些一脸沧桑的乡亲,听着他们口中吐出的浓重的乡音,对于这部电影的思考和感触自然比他人要多一些。

我认为:影片表达了人生不易,而当代中国种种现实更让基层糊口谋生的人们处于困境泥潭,坎坷前行。

而在挣扎于现实的过程中,人们为压力所折服,被世俗异化,灵魂的纯洁被打破,信仰丢失,“香火”难以延续。

影片整个充满了黄土的黄色、白雪的白色、煤炭的黑色、砖瓦的蓝色,灰冷单调枯燥缺乏生机,只有时不时出现的对联和旺火燃烧起来的火焰才带来一丝亮色和生气。

到过塞外农村的人应该明白,塞北的冬天就是那样的,天气寒冷,环境恶劣。

人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着实的不易。

片子开头乡间公路将画面一分为二:灰蒙蒙的天和蒙了雪的黄土地。

一棵树突兀地出现在镜头中,接着传来了高亢婉转的民间小调,然后,镜头中就出现了一辆三轮车从田地中驶过,上面坐着我们的主人公--和尚,地里还杵着一个稻草人戴顶破棉帽。

相信来自大同或者朔州的朋友,立马就会感到画面传递来的环境的艰苦和人的生活精神的坚韧。

南小寨村是一个户户养羊杀羊为生的村子,和尚是村里唯一的寺庙里唯一的和尚。

和尚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和尚,他不是纯正的信徒,但又时刻在传扬佛学,这都是为了生计和信仰。

他没有去很严格地遵守戒律:他抱回了非素的方便面,和杀羊的屠夫开着他妹妹的玩笑。

然而,他是信佛的:他一再强调全村是杀羊的一定要有座庙,说明他相信佛教的因果报应,相信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且相信这座庙那尊佛可以保他的生计。

所以,和尚在一开始是敬佛的,虽然礼佛时动作随意但看得出他是诚惶诚恐的,和尚的确是有信仰的。

在和尚一脸惬意地修补鞋子的过程中,突然,佛像坍塌了!

和尚所信仰的生计的保障崩坏了,和尚不安了,他需要想办法把一切修复,保证他的生计和信仰能够继续。

和尚第一次去县城,和屠夫商量了对策,这可爱单纯的和尚,决定向政府求助。

第一次进城,就出现了旺火的镜头,尽管这时候旺火还是人们拉来的煤炭,没来的及搭建成形。

和尚和拉煤的人探讨二表哥的事情时,他还是坚持着自己信仰的那个和尚,他的异化还没有开始。

然而,他去想宗教办求助却碰了壁,因为人们在寻求新的信仰,他的信仰不被重视了,和尚的脸上写满了失望;紧接着,文物办的不理睬让和尚再次受到了打击。

随后,屠夫、宗教办科长、文物办小安、二表哥,这些人都劝和尚还俗,和尚却还坚持自己的原则:要做和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影片在这里出现了几种职业:和尚、公务员、发廊店主。

然而,只有和尚做着自己还算本分的事情,其他人都偏离了该在的轨道:公务员顾忙着排练却不务正事,发廊店主是非法经营。

人们在各自职业谋生的过程中发生了异化,不再坚守本分,也在丢失信仰。

和尚第二次去县城,还是和屠夫商量对策,并惦记着屠夫妹妹的相片。

他决定向大师兄求助还自认为有戏,并且扛着窗框去找了文物办,希望得到支持。

和尚既想向他人求助也还希望自己能努力保住生计、保住信仰。

这里,旺火的镜头再次出现,此时已经基座已经成型,旺火快要完成,和尚的佛像似乎也有了希望,但他的异化也开始了。

师兄劝和尚到自己庙里入股,放弃村里的旧庙,但和尚还是坚持:“村里都是杀羊的,一定要有一座庙”。

他还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实在不易。

他化缘筹款被警察逮住,却遇到了几个妓女要为她捐钱;他帮小伙子骗女朋友,之后又摆摊算命,却被流氓毒打。

这里又出现了几个职业或者说人物:二师兄、警察、妓女、算命“瞎子”、流氓。

二师兄,这个和尚为了生计或者说为了钱财而背弃信仰,完全异化了,他不再是“和尚”; 警察,这里的警察不完全是正义的代表,对于和尚的逮捕是出于个人的利益追求,也是异化的形象; 妓女,为了生计不惜出卖肉体,更是公认的异化的代表; 算命“瞎子”,以欺骗他人谋生,是缺乏信仰的象征; 流氓,为害一方,侵害他人,异化分子对社会有着极大的破坏。

这些形象和我们此时坚持信仰的和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和尚为了化缘,对老太太说了瞎话,对警察也不说实话,摆摊算命时作为出家人说了诳语,破了戒律。

和尚的谋生本领越来越强,而他的信仰也在逐渐丢失,他异化的内在动力愈发强烈。

这里又出现了两处旺火的镜头: 一处是在和尚准备好功德簿开始化缘前,搭了一般的旺火,和尚的佛像见到希望了; 另一处是和尚算命生意结束时,旺火已经搭起了,和尚在点钱,貌似他的佛像到手了。

旺火燃到最高时,人们对生活的盼望也达到了最高,不过异化也到了极点,只差最后的点燃促化了。

和尚被小流氓们抢劫之后,无处可去。

夜晚,人们点燃了广场上的旺火,火光冲天,热闹非凡,人们对于生活改善的企盼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此时达到了最热烈。

而和尚一脸失意,不知他心中做何感想。

我可以肯定的是,此时他已经丢掉了自己的信仰,完成了异化,被俗世同化了。

第二天,和尚在回村的路上,被一个司机拉走给人看病,这时的和尚学会了骗人,最终骗到了重铸佛像的三千块钱,从那户人家临走时和尚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们他已经不是个出家人了,信仰就这样消失了,重塑的佛像也没有了意义。

佛像重塑好了,和尚为佛像开光,他一脸喜气,因为他获得了新的谋生手段,懂得了要把寺庙发展好,而这时却被告知庙要被拆掉。

片尾大喇叭里的阿弥陀佛声中,镜头投降了一望无垠的黄土地。

和尚要面临新的求生危机了,然而此时他不恐慌了,学会了世俗的种种手段,但信仰却在诵佛声中渐行渐远了。

影片中的关键符号:羊、黄土、和尚、佛像、旺火 羊:芸芸众生,把芸芸众生比作羊羔有几分基督教的气息,在这部以和尚为主角的片子里或许有几分滑稽,然而我的这种感觉非常强烈。

羊不停出现在镜头中,在村子里人们的鞭子下戏台上屠刀下,在片头在片尾,他们安静,静静接受安排好的一切。

黄土地:或许不是导演特意的安排,但在我看来,黄土地代表着我们的生命之源,代表我们每个人切切实实所处的环境,生存的条件。

和尚:找寻出路,谋求生计得的同时希望保住自己信仰的那一群人。

佛像:信仰。

佛教认为人生于世,本无痛苦,因为痴嗔贪恋之气才陷入泥沼,而佛教就是要渡人脱离苦海。

这是信仰,然而现在各种信仰正如坍塌的佛像一样在不断崩坏,而重塑的过程是艰难,而且重塑后也是变味的。

旺火:煤炭是山西人民的命根子,而旺火是晋北地区由精煤搭成的宝塔形状,人们于除夕元宵点燃,祈求生活幸福,越过越红火。

影片中的几个细节: 大喇叭、鞋子、自行车、窗框、歌词。

大喇叭:传播消息的信号,片头出现,片尾也出现。

前边是引出和尚出行的消息,要踏上保护信仰的路。

而片尾是送走了和尚的信仰,送他走向一条新的道路。

鞋子:和尚的鞋子一开始缝缝补补,最后却在被小流氓抢劫,重塑佛像经费尚无着落的情况下买了一双皮靴,说明了和尚的异化的完成,选择了一条新路,丢弃了信仰。

自行车:和尚行路的工具,也是坚持信仰谋生的一个工具,每次进城回来都要屠夫修理半天,如果可能最后会换成大师兄那样的摩托车。

和尚的信仰不断变化的象征。

窗框:从一开始的明清古物到片尾的民国物件,我认为是表明了价值观的改变。

歌词:和尚送妓女之一回去,迪厅里放的歌曲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字幕标出了一句歌词“命运如此安排总叫人无奈,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

”大概也道出了生活的不易吧。

所以,我认为影片想传达的是:人生于世不容易,或说人生如此艰难。

特别是在现在的中国,体制转变,人们从事着各宗各样的营生,只是为了能活下去,而人们的价值观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转变,从传统的重道德有信仰异化到了现在的唯利是图信仰缺失,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个写照,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不满,和对信仰去向的困惑。

导演运用了过多的符号特别是有地域特点的符号,这是其艺术构思,但也容易产生让观众难以理解的情况。

而看现在宁浩导演的作品,就较少这样的情况了,或许这也是导演回归现实的一个表现吧?

 4 ) 和尚有庙,庙有像

和尚和自行车和尚筹钱明面上目的,为了修倒塌的佛像,有佛像才能有香火钱,才能活下去。

至于暗线或许还有其他目的,比如个人私信等,姑且不表。

既然有了目标,那就想办法搞它。

正常的找组织,亲朋好友,搞不到;那就见招财招,别人能乞讨,我就化缘,别人能算命,我也能做法,只要能来钱,那就整。

谈信仰太高大上,不至于,只不过卑微的活着,但至始至终,小和尚从没抱怨放弃,一直在努力地活着。

虽然最后的拆字,宣告了出发的目的就已然错误,在别人看来白忙活一场,那又怎样?

佛像立起来了。

 5 ) 都是一样

影片里有句很有意思的话,在派出所里,那几个妓女要资助修佛像,和尚不同意。

妓女甲说:你快别了,你那个钱能修佛像?

妓女乙回答:大家凑凑不就能修了?

妓女甲说:你咋就不明白呢?

不是不够,是不能。

政府不出钱,妓女给出钱;干净钱被没收,不干净的钱不能用。

小和尚坚持着自己最后一份对佛的信念,终于被逼上梁山。

你改变不了社会,就只有被社会改变你。

和尚站在被拆的庙前,我们站在被拆的理想前。

 6 ) 泥佛塑起,心佛消逝

南小寨的和尚有个深植于内心的图式:和尚得有庙,庙里得有佛像,所以佛像坏了必须得修。

但本就生活窘迫的他,无力承担修佛像的费用。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于是他开始了第一次尝试,走正规渠道向直管部门进行申请。

但每个岗位都有上级制定的目标,南小寨的佛像修缮,与他们的岗位目标无关,且不涉及他们的自身利益。

虽然和尚言辞恳切,但最终还是得到个他们也没有办法的答复。

换了个文物科碰运气,迎来了第一次的转机。

文物科刚好需要旧窗框,拆了俩来卖。

(这里给我穷人卖血、或出卖身体健康换钱的感觉)但好歹估价两千,修佛像有望了。

没成想年前都关账了,得年后才能拿到钱。

这样没法赶到正月15前完工,而正月十五那天的香火钱,是一年中主要的收入来源。

他开始了第2次尝试,向亲近的人求助。

先是找了开发廊的表弟,再是拥有更大寺庙的大师兄。

但别人怎么会为你的愿望买单,哪怕是亲近的人,最多给点小钱救济,或推荐下其他出路。

这也让和尚意识到还是得靠自己。

第3次尝试,擦净尘封的铂,开始化缘。

在与城里人接触中,他原先单纯的规则也被打破后重建。

他发现想让人掏更多的捐款,得给一些虚名,比如在功德碑上刻名字;得应承下他人的心愿,比如哪怕B超做了是女孩,也要说功德会保佑生男孩。

踏遍了城化了一千多,本以为有奔头了,没想到被警察看到,怀疑行骗抓进了警局。

虽然最后身份得到证实,但国家禁止化缘,钱被没收。

这个阶段他开始学会说谎,但底色还是虔诚和善良的,所以他能打动关押在一起的卖淫女,从而让她们想筹钱塑像、做些善事、洗刷罪过。

也是因为这样的底色,导致他没法接受卖淫女的钱。

机缘巧合,在路上碰到想让他做托看面相,发现这是个路子,于是他开始了第4次尝试-摆摊算命。

这个阶段他试过了所有能想到的正途,发现不行,开始彻底的行骗。

利用人性、社会规则,钱确实好赚了不少,但没成想早就被几个混混盯上。

收摊时,不光钱全被抢光,还被暴打一顿,眼镜腿也折了。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看着城里庆祝新年搭起的火塔,废了多少人力物力只为一晚的燃烧,而自己只想修个小小的佛像,却这么的艰难。

和尚在此时彻底的转变了。

回家路上,载他的好心人提到之前化缘时想要男孩的那家,最后竟真生了个男孩。

大家在传他的神通,而自己邻居的老婆瘫痪一直治不好,也想让他看看是不是中邪了。

和尚当机立断马上就让载着去了,而且即使知道对方为生病花了不少钱、家境贫寒,还是开口要了3000。

这些过程中,发现和尚变化、学习、适应新规则的能力还挺强的。

但同时,他也丧失了原先的价值判断,开始说谎、抽烟、重视形式以谋求更多的财富。

实现了修佛像的目标,但丢失了对信仰的虔诚。

虽然他一开始修佛像也是为了温饱,目的并不单纯,但社会染缸的浸染依然让人惋惜。

故事的最后,佛像终于修好,金光熠熠。

公路局的人却在门口测算数据,画上了拆字。

忙活了这么久,终究还是一场空。

环境是不受控,且变幻莫测的。

我们的人生也可能碰到类似的事,还是应该关注过程中的体验、收获,结果就随缘吧,否则容易心态失衡。

 7 ) 《香火》背后的真相,全片存在真正的佛!和尚离成佛仅一步之遥

佛早已洞悉了一切,无论是否修好佛像,在最后修路拆庙时,佛像都会销毁。

于是佛乘着此处缘法,打破佛像,便是要打破和尚心中的执着。

和尚若当即明白,佛不在佛像,更没必要修新佛像,则真正顿悟。

可和尚愚钝,执迷不悟。

佛念其心诚,一而再,再而三,散去和尚钱财,望和尚回头是岸。

混混磨砺和尚肉身,技师考验和尚真心,以大法力变女孩为男孩,近乎明示和尚,不要执着于幻相佛,而是要明白缘起性空,一切众生皆佛,一切有为法,梦幻泡影。

但和尚最终还是失败了。

和尚心中的佛仍执着于雕像。

最终,和尚望着远方叹息。

佛亦叹息。

通俗版:和尚穷守独庙,坚守本心,极具慧根。

于是佛降下任务,通过各种线路会达成三结局:1,度化失败:和尚坚持修补泥塑佛,而不明白真佛何在2,还俗线:和尚迷失本心,无论是去理发店还是大庙,亦或是报复回去混混,跟着技师上楼,都会达成还俗线。

3,度化成功:避开前两条线路,等到拆迁线达成后,即可开启云游四方任务,此时获得大法力,等级由和尚升级为阿罗汉,度化成功。

:-DThe End.

 8 ) 香火 被低估的现实主义神片。

有种当代水浒传金瓶梅的凄凉感,冷门佳作。

ps:当年领导还说要修路,到头来也是一句空话,总之就是没钱!

替屠户超度的和尚没有得到尊重,人们总是对和尚说钱、还俗做买卖娶老婆、小姐、杀生等俗话。

修缮佛像也是为了那点香火钱苟活度日。

宗教科长收礼拿水果的时候你笑的很灿烂啊!

唯一虔诚的善人被当皮球踢来踢去,这穷乡僻壤能活下去还管什么信仰呢?

1.改革春风+文艺排练强烈对比和尚讨生活的惨状。

2.师兄擦摩托对比破自行车,上色佛像花了3000说花了1000,对待师弟没有一点慈悲,就说没钱。

3.化缘需要个功德簿,这年头没人愿意无名做好事,和尚为了生存也得说谎坑蒙拐骗。

4.警察欺软怕硬,愚弄和尚。

把💰收了自己吃喝了吧,真是凄凉。

把和尚和妓女关在一起看性病教育片。

妓女反而是电影里少数稍微正常点关心别人的。

5.信不信佛无所谓,但是我知道有因果报应。

妓女:啥因果报应,外面做坏事的逍遥着呢,受气的总是好人。

和尚:坏事做的多了,他也活得不舒服。

妓女:就像那个省长似的,做坏事被枪毙了,老婆也疯了。

那个二蛋也吃喝嫖赌没有好报应。

6.瞎子看人,和尚算命。

广场烟火表演只觉得聒噪,以乐景衬哀情。

后面车上谈及大肚女人就有黑色幽默意味了。

信仰崩塌也抵不过冻馁之患,请五台山师傅开光,也不能说多少钱,这东西讲究个缘分,多老实的人也得讨生活。

老乡听到3000块钱也咳嗽一愣,本来筹到了钱被各种阻拦间接害了另一家。

7.最后的绝杀讽刺就是塑完佛没开心一会,新建的“致富路”又要把这最后的归宿拆迁了。

 9 ) 和尚不信佛,只为一炷香火,这是人间的故事

在一个以杀羊为生的小村庄南小寨,有一个古老又破败的小寺庙,寺庙里的人都另谋生路了,只剩下一个老实巴交的和尚。

年关将近,和尚想收拾一下小寺,以便承接十五的香火,不料佛像坍塌无法补救,修新佛像需要三千元,为了这笔钱,和尚四处奔波求讨,遇过白眼、进过局子、撒了谎、骗了人、挨了揍……新佛像好不容易修成了,却得到寺庙即将被拆的消息,和尚茫然无措地站在那里,不知在想些什么……《香火》是宁浩执导,李强等主演的剧情片,也是宁浩导演的电影处女作。

影片上映于2003年,全片采用山西方言对白,看起来像是纪录片一样,给人真实之感,更能觉出影片幽默讽刺得辛辣刁钻。

和尚要修佛像,不是因为笃信佛法,只是为了承接香火,这目的就很人间,这故事就注定是个人间的故事。

所以你会看到推诿责任、收受贿赂的官员,喜钱财、买摩托的和尚师兄,装瞎子算命的骗人团伙,想帮忙却遭嫌弃的妓女,家徒四壁却重金求神的夫妻,重男轻女的婆婆,哄骗女人的渣男……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展示了人间种种,像一锅大杂烩,“食材”丰富,但并不十分追求色香味。

这就让观看影片的人有些为难:说它好吧,确实不够精彩;说它不好吧,表现了那么多,也着实难得。

如果非要说影片的好处,那就是它似乎提示了一些问题,引人自己去思考:其他人都走了,只有这个和尚留下来了,不是他对寺庙有多大感情,是因为他就会当个和尚。

如此怂批的一个和尚,却为了三千块钱,开始坑蒙拐骗,这世界果真能让人疯狂,且如此地轻而易举。

有人说:我们都是那个和尚。

没错,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和尚的影子:对权势的怯懦、对暴力的恐惧、对善良的欺压、对他人的怨怼、对事情的执拗、对生活的无可奈何……在某一瞬间,我们是可以与和尚共情的,甚至回想起自己相似的经历。

和尚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底层百姓的不易与不堪。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生活的路似乎有千万条,但真正能让人走通的却屈指可数。

和尚也想走正规道路来修缮佛像,可正规的道路走不通啊,他只能不断地降低自己的底线,靠愚弄欺骗更穷苦的人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世界就是如此等级森严、制度明确,向上的诉求总是很难得到满足,向下的抢夺却通常要容易得多。

佛说不可妄执,和尚历经曲折也要重修个佛像。

佛讲善恶因果报应,笃信佛法的穷人都上了当受了骗。

和尚不信佛,只为一炷香火,这就是人间的故事了。

 10 ) 故事梗概

和尚把支佛的树枝下的黑布拿走,补鞋。

男人杀羊,从脚吹气。

佛祖倒地上烂了,和尚到小学找男人的妹妹,修自行车,想去县城找领导修庙。

时间改革开放春风下,地点类似于县委大院宗教科,科长以抓大放小,小庙都排不上号。

科长让他还俗哈哈哈,或者去投奔大师兄。

教堂大姨送礼,科长询问教堂修缮计划。

和尚又去找了文物科,科长指挥女人练歌。

和尚最后见了还俗的理发师哥哥。

和尚化缘要钱,被警察抓了,结果和妓关到了一起,小妹说做这一行死了要下油锅,和尚说做善事能抵,小小妹提出花3k修缮,妓修佛,但是和尚嫌弃小姐的钱,和尚交完罚款,送小姐回夜总会🪩。

一人找上和尚拿一百块的一半做抵押算命,说姻缘合适。

和尚买了十几块的小佛,《人生预测万年历》,在胡同口摆摊算命。

结果被小混混以没交税为名殴打抢钱,另一个算命瞎子摘掉了墨镜,讽刺。

和尚推着自行车走在热闹的广场上,落寞。

雪地里,和尚扛着自行车回村。

遇到三蹦子搭车拉回家,被告知比妇产科医生还厉害,生了男孩,然后又要他看中邪的村民,真狠啊,要三千。

佛像也修起来了,男人给了和尚一个念经机,和尚打趣到自己要下岗了。

公路局来量尺寸,告知和尚要修一条致富路,庙正好在路基上,过完年就要拆,转达文物局的话,不是清末窗子,而是民国,让他再搬回去。。

贾樟柯出镜石头,宁浩摄影。

《香火》短评

囿于制作,此片初看难免粗制痕迹重重,贵乎其真诚而用心。匠心十足,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颇具《小武》式的幻灭,还是这样的魔幻,又是调皮的黑色反讽,看得出宁浩起码曾经是个活力十足的“精神小伙”。多年以后回想初衷,如果不是像“疯狂系列”那样谋求在商业上的成功,搞不好宁浩也许会是中国的罗塞里尼。处女作,也是个人最喜欢的宁浩作品,虽然后面全然不是当年的宁浩了,毕竟理想总被现实强奸。这么一想,我们和那个和尚无异。多一星献给理想。8.3

3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信仰与现实,一出荒唐的故事。

4分钟前
  • HarperYug
  • 还行

不行🚫

6分钟前
  • 1
  • 较差

一个穷和尚,要修庙,三次进城求而不得,借而不得,讨而不得最后,却得到了意外之财和尚从最开始的求再到一步步的骗,最后甚至是诈......于是,现实包围了信仰

9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苦逼

14分钟前
  • 24格
  • 还行

可怜

19分钟前
  • ...
  • 较差

化缘得来的钱是干净的,被大盖帽明目张胆的抢走了,文物局宗教局推诿扯皮一把好手,不干人事,倒是人人喊打的妓女想着重塑佛像。妓女尚且有所畏惧,那文物局宗教局大盖帽畏惧什么呢?

20分钟前
  • 一条小熊呀
  • 力荐

还行,比小武还是有距离。

21分钟前
  • 匈奴女子
  • 还行

毕竟有那么些世态炎凉的况味。宁浩对市井小民是很了解的,他一不小心就可以成为贾樟柯;但他没有成为贾樟柯,这也是很好的。

22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还行

信仰不真。

24分钟前
  • 穆宁玦
  • 还行

宁浩居然拍过这样的电影?太像贾樟柯了。既有主人公的改变也有对社会的披露,又像是苦行僧的修行又像是批判宗教。前面的开端其实可以浓缩一下,看的有点不耐烦,和尚被抓进局子那个场景布置的很好,就是从这里才开始够味。

25分钟前
  • 傲娇凛冽雷大山
  • 力荐

哈?

28分钟前
  • MissFuturistic
  • 较差

我们都是那个和尚。

30分钟前
  • ……之类的先生
  • 力荐

大概是故意拍得粗糙吧,配的歌和字这些细节挺细,挺逗,挺黑。结尾挺俗。也谈不上信仰崩塌,要崩塌起码得先有信仰才行吧,信徒里面又有多大比例不带有功利目的呢,大家都讨生活而已,何必那么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31分钟前
  • 苗斑
  • 还行

宁浩处女作,恍如贾樟柯。

33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与其说电影,倒更像一部辛辣精悍的小说。而且这电影也太不宁浩了吧。每个导演的处女作都会让你心里哏儿一下。

34分钟前
  • 天才+英雄
  • 还行

这种风格的影像,以及题材和对家乡的认同感,简直和贾科长如出一辙。

37分钟前
  • 黑骨精
  • 推荐

时代也强奸了宁浩这个正经要修庙的和尚。

41分钟前
  • bird
  • 力荐

前面一个小时是和尚的憋屈,但我也觉得好憋屈,因为有点闷。后面半个小时开始有意思,和尚在前面好好做事的时候求不到钱,现在开始干坏事钱哗哗的来。结局也挺讽刺的,修好了佛像,开了光,被告知庙都要拆了,终究到头还是一场空。

45分钟前
  • 声嘶力竭
  • 还行

就算为了一个卑微的信仰,也要与生活卑微的抗争着。

46分钟前
  • 白天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