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言叶之庭》很像,孤独的女孩,雨或者水,遇上爱情,得到爱情,爱而不得。
1.约会时,滨海公路上,白色江豚造型轿车,上面两块帆板,车里的挂饰是一只江豚和一只海龟,男孩女孩聊天听歌…2.男主死后,妹妹打开他的房间,是满屋的书,和一些健身器材。
她向女主介绍,哥哥看起来什么都会,都很轻松的样子,但是背后很努力,包括一开始照顾妹妹,吃饭很难吃,但是他不断看书和看烹饪电视节目,厨艺慢慢变好了。
3.男主死后,随身带着水杯,对着水杯说话和他共渡冬秋春夏,阳光再次照在女主的身上……4.还有谈恋爱情节,背景是两个人伴着吉他🎸哼唱,不时笑场,一起学习冲浪,水面上女孩踩在了一只帆板上与他背后轻轻相拥;互相发和朋友在一起的搞笑照片,惹得手机对面的人傻傻地笑;以花为前景,特写到全景交代赏花;蓝天白云,椰子树夹道,女主从副驾伸出手臂迎风欢笑;两人在餐厅挑战各自的巨大汉堡,胃口大开;在河豚馆里挑选江豚挂件;夕阳余晖下,伸进海里的桥上,两人手握余晖(全景+手部特写+远景相拥);夜晚飞机闪着银光划过,两人在酒店阳台看烟火,女孩把男孩伸来的手拉到身后,人物在偏右,烟火在画面中心升起;白天海滩上两人提着鞋子奔跑,然后被男主追到,相拥而上;绿草地上,两人一起坐降落伞一样的户外项目,爽着腿,俯瞰大海;花店里,男孩被欧巴桑调戏,女孩在一隅扶首叹息;晚上烟火满天,他们穿着名族服饰在人群里仰望星空,在人群里牵手向前走(背影);明亮的金黄色被子里,两人69轻吻💋;逆光下,在海边与海鸥嬉戏;阳光下,女孩一个人帅气冲浪;夕阳下,女孩平躺在帆板上遥望远方,男孩在水里陪伴,海浪轻轻地涌动;小小的爱心蛋糕上插了4个蜡烛,还有帆船的造型,在KTV环绕灯下,女孩拿出大大的充气江豚礼物,充气,两人把江豚放在中间,拿出同款手机壳的手机,伸长手臂,45℃角同步自拍;男孩弹吉他,女孩抱膝摇摆唱和;冬天的夜晚,两人都戴着帽子走在圣诞节的路上,玩亲亲,女孩被亲代的一霎那,突然有了狗子的表情。
角色名字太复杂,一下用男主、女主、男二、女二来表示。
首先,前半段节奏太拖沓(一度以为不过两三分的作品)中后半段中规中矩,最后结尾倒是实在富有想象力。
动画特效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不过是这般璀璨吧。
想来想去《与你共乘海浪之上》的主题都不知该如何表现,却没想到汤浅郑明竟是这般富有想象力的导演。
前半段的节奏拖沓很容易让人退坑,非电影院观众也许看到二十分钟以是极限,这么看来,全片一个半小时也怕是导演冥思苦想之后的结果。
中间段的转折其实理由不太好,但也算不上是生硬,毕竟角色的行为逻辑在情感上说得过去。
但是中间结尾处女主突然一改态度,从消极的变为积极的这一点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差评。
后半段的填充则是通过揭开前半段埋下的伏笔来表现人物情感,这是很通用的“爱情”类剧情的表现手法。
中规中矩,没毛病。
男二喜欢女主这一点我认为是导演强加上午的要素,目的是为了动摇女主和男主的情感认知(这里男二表白后,女主跑到厕所和男主的对话),另外作为内容填充丰富剧作人物,同时带出“支线”——角色的自我认知。
角色的自我认知是片中四个角色都拥有的问题。
但男二和女二在这方面更侧重“自我”,因为总是和他人比较,所以看不清过去与未来。
女二喜欢男二是因为男二帮助女主走出了这个问题边界,反过来男二喜欢女二在表白事件后也是因为女二帮助男二认清了自己。
在动画世界里,这很合理。
男主自始自终都是工具人,这没得说,男主的角色塑造是为了表现女主和男二和女儿,反倒对自己的表现微乎其微。
不过这也没关系,重点是他起到了作用,挺好。
其实通篇下来剧作套路很俗套,有意思的是导演对于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幻想。
这是动漫版的《人鬼情未了》。
故事情节很程式化,就是俩人相爱然后死别,过世的那一方为了安抚生存下来的那一位,迟迟不肯离去,衍生了一段魂魄相随的陪伴。
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这俩人在童年时便已相遇,只是毫不知情,中间兜兜转转了十余年,终被命运之手牵到对方面前。
消防队员港因为童年溺水的经历对大海有着相当的畏惧,大学生菜子打小就喜欢在大海上冲浪,至于仍然用着儿时的冲浪板,也正是这块板,让港认出了菜子是童年时救了自己的小女孩。
他说菜子是他的英雄。
因为菜子他再次走向大海,学习冲浪,他想有一天能和菜子一起并肩在海浪之上。
两个人理所当然的相爱了,一如所有深陷于爱情中的年轻男女,各种痴傻,爱得不可分离
当死别突如其来,菜子对带走港的大海有了恐惧,她将大海从自己的生活里剥离,人生陷入了困境。
思念堆积到相当的厚度时,会有灵。
菜子唱起了他们最爱的那首歌,奇迹出现了——在水里,港回来了,回来陪伴他心爱的女孩。
直到后来,港完成了对菜子的拯救以及自己的心愿,才终于从菜子的人生中完全退出。
最后一幕,一年前港留下的圣诞祝福,在一年后被菜子听到,这个桥段的设计很感人。
已经接受现实选择积极活下去的菜子,在祝福声里哭倒在水中,这一次,港,不会再出现了。
影片不曾在剧情上有太多新意,那就只能在小设计上吸引观众。
比如多次出现的手摇咖啡,细致到对咖啡豆的介绍,那是港心中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做消防员始于童年被救的经历,立志要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说白了,这个起因来自于菜子。
比如做蛋包饭,菜子最喜欢蛋包饭却总也做不好,港则是蛋包饭制作达人,等到菜子学会做蛋包饭的时候,港已经永远离开了。
这就是成长,时间不会为谁停滞不前,更不会因为谁的离开而暂停。
比如冲浪板上的江豚图案,那是儿时的港被搭救后睁开眼的所见,从此喜欢上江豚,而江豚正是菜子的最爱才会出现在冲浪板上。
这些若有若无的小细节,明明暗暗地昭示着命运的注定。
主题曲《Brand New Story》贯穿全剧,最喜欢他俩人的合唱,菜子一直在笑,那幸福张扬着,快乐四溢,让人听着忍不住跟着笑起来。
这歌还是能让港回到身边来的介质,哭着唱,笑着唱,菜子与港的故事在歌声里开始,在歌声里结束。
也不能说结束,港会一直在菜子的生命里相伴,激励她寻找到生活目标,乐观开朗的活下去。
动漫的自由在于无边的想像力,不受限于真实世界。
影片最后的盛大场面,将菜子与港的幻想变成了现实,画面极其壮观,无论是热烈的色彩还是俩人终于得以并肩站在海浪之上,都深深的打动了我这个观众。
全片中冲浪的画面很多,每一幅都美好得可以当桌面,还有那惹祸的烟花,也极为绚丽。
细小如蛋包饭的颤抖、咖啡冲泡时的涟漪,都被传神的表达出来。
看得到新海诚的一丝意味,但又不似他的恢弘大气,是更细腻,更精巧,更贴近生活本身的。
不得不说,日本的动漫制作确实前仆后继的,一浪接着一浪。
这是一部让人又甜又泪的爱情电影,如果只看前半部,那真的是一部甜甜的恋爱电影,可看到后半部分又让人笑中带泪,泪中又隐隐微笑。
蛋糕、汉堡、冲浪、夏日、萤火虫、海风……这一切在发生在爱情里的元素都是那么美好,可现实总是不那么美好,经历了生离死别的女主似乎难以接受爱人突然消失的事实,竟然以看似荒唐的方式认为爱人并没有离开。
情侣手机壳大概是爱人们都会做的事情吧可或许,这又是爱人用另外一种方式在陪伴她,也许在现实中我们会认为这种“存在”并没有合理性,可是对于一对相爱缠绵的爱人来说,这更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默契,一种契约,一种对彼此的了解,女主似乎知道爱人并不舍得她,只是用另外一种方式鼓励她,支撑她,在最后以他们相识的方式永远离开……
影片用轻盈诙谐的方式讲述着沉重的故事,鼓舞了生活中正在经历苦难的人能够独立面对人生的风浪,能够乘风破浪,相爱的人终归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次元,永远相伴在一起。
影片中无处不在的小伏笔也会让人体会到那份爱的牵连和连贯,温暖和哀伤并行打动观影人的心情。
整个影片的色调也非常温暖,像是在讲述一个稀疏平常的故事却扣人心弦 。
一部闲暇下来看的轻松电影,如果你生活缺了点糖可以来看看,如果你生活特别甜蜜,耶可以来看看学者珍惜身边的爱人。
有人说,人究其一生都是在寻找“最爱”。
我之前一直不敢说自己最爱哪部电影,但是现在有了。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明明剧情平淡无奇,我却从头哭到尾。
除了对口的画风之外,就是高超的细节表达了。
给你的感觉就像失恋之后,你突然想起他,然后就泪流不止的那种感觉。
用生活中的小事打动你,江豚、海龟、“英雄”、咖啡、海浪、圣诞节、消防员、爱心锁……反复出现的事物,反复出现的回忆,这才是最打动人的细节。
我从头哭到尾。
现在眼睛肿得难受,靠。
首先我是真的喜欢这种画风,干净澄澈,让人想到一切美好的事情。
但是到了最后,日莱子还是要一个人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斯人已逝,我们只能连着他的那一份一起活下去,勇敢地乘于自己的海浪。
面对最爱的东西,我却找不到话来夸彩虹屁了。
而且,这就说明,要想真正打动观众,就要反复出现一些东西。
《Brand New Story》这首歌贯穿始终。
从一开始幸福的合唱,变成一个人孤单寂寞地开口,再变成“召唤”自己深爱的人的咒语,再到最后,唱出一个“你”字就泣不成声。
不可否认,全剧最撕心裂肺的大概就是第二个圣诞节日莱子的放声痛哭吧。
当她开始哭的时候,我们那一场有个女生直接哭出声来了,而我只是默默流着自己的眼泪。
想来我们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才会泪流不止。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但再也不可能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如果真的能死而复生该有多好。
居住在水里的港无法牵起她的手,无法再次保护她,却两次帮助她救人。
无法拥抱,无法亲吻。
当他在江豚里伸出手想要触碰日莱子时,他缩回了手。
在奥斯特大厦的海浪之上,日莱子变成了他的“英雄”,她的手穿插在水幕中,天人两隔,再也不可能接触到。
港的手穿过了她的手。
佛曰人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横亘在现实生活中的,是拥有后又失去和永远地离开。
我曾经跟我妈妈说,我要死在她前面。
我不想看着任何一个我爱的人留我在这空荡的人世间。
但是我已经看了太多爱人已逝,只有我独活的故事。
我今天中午在看于娟的《此生未完成》。
还有永远是我心中一个梗的城南花已开。
所以更需要好好活着,我也想好好活着,我一点都不想离开这个美丽又残酷的世界,一点都不想目送所爱之人远去。
但是在圣诞节来临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再次振作起来,然后开始新的故事,乘上自己生活的海浪。
就此。
我还是好想哭。
和《言叶之庭》很像,孤独的女孩,雨或者水,遇上爱情,得到爱情,爱而不得。
1.约会时,滨海公路上,白色江豚造型轿车,上面两块帆板,车里的挂饰是一只江豚和一只海龟,男孩女孩聊天听歌…2.男主死后,妹妹打开他的房间,是满屋的书,和一些健身器材。
她向女主介绍,哥哥看起来什么都会,都很轻松的样子,但是背后很努力,包括一开始照顾妹妹,吃饭很难吃,但是他不断看书和看烹饪电视节目,厨艺慢慢变好了。
3.男主死后,随身带着水杯,对着水杯说话和他共渡冬秋春夏,阳光再次照在女主的身上……4.还有谈恋爱情节,背景是两个人伴着吉他🎸哼唱,不时笑场,一起学习冲浪,水面上女孩踩在了一只帆板上与他背后轻轻相拥;互相发和朋友在一起的搞笑照片,惹得手机对面的人傻傻地笑;以花为前景,特写到全景交代赏花;蓝天白云,椰子树夹道,女主从副驾伸出手臂迎风欢笑;两人在餐厅挑战各自的巨大汉堡,胃口大开;在河豚馆里挑选江豚挂件;夕阳余晖下,伸进海里的桥上,两人手握余晖(全景+手部特写+远景相拥);夜晚飞机闪着银光划过,两人在酒店阳台看烟火,女孩把男孩伸来的手拉到身后,人物在偏右,烟火在画面中心升起;白天海滩上两人提着鞋子奔跑,然后被男主追到,相拥而上;绿草地上,两人一起坐降落伞一样的户外项目,爽着腿,俯瞰大海;花店里,男孩被欧巴桑调戏,女孩在一隅扶首叹息;晚上烟火满天,他们穿着名族服饰在人群里仰望星空,在人群里牵手向前走(背影);明亮的金黄色被子里,两人69轻吻💋;逆光下,在海边与海鸥嬉戏;阳光下,女孩一个人帅气冲浪;夕阳下,女孩平躺在帆板上遥望远方,男孩在水里陪伴,海浪轻轻地涌动;小小的爱心蛋糕上插了4个蜡烛,还有帆船的造型,在KTV环绕灯下,女孩拿出大大的充气江豚礼物,充气,两人把江豚放在中间,拿出同款手机壳的手机,伸长手臂,45℃角同步自拍;男孩弹吉他,女孩抱膝摇摆唱和;冬天的夜晚,两人都戴着帽子走在圣诞节的路上,玩亲亲,女孩被亲代的一霎那,突然有了狗子的表情。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以下简称《共乘海浪》)的高光时刻来源于诸多日本动画(或者说一切动画)的奇妙时刻,它是虚拟人物对于自身(以及现实)的理解和观众对于现实的解读混杂、交融在一起的时刻,是现实不再重要的时刻,是任何人凭借意念就能改变现实的时刻,是魔法开始呈现的时刻。
这一切哲学都寓含于「作画」-「使之运动」这一连续动作的背后——无中生有,天马行空。
作画本身就像是魔法,它并非如电影一样用摄影机摹写或复刻了世界,也不仅仅是扭曲了世界,而是凭空(也凭借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梦幻的世界。
动画是如此奇妙,它的存在会让我们问自己:何为现实?
为什么我们会在看似完全虚假的画面里沉醉;为什么那些轮廓和色块被我们视作有感情的个体;为什么我们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快乐而快乐?
它究竟有什么魔力?
日菜子(川荣李奈)朝着水唱昔日的歌,她发现每次歌声响起,就能在水中看到自己的恋人。
在那个时刻,大概所有人(银幕内外),包括她自己,都认为那是幻觉,那是悲伤过度导致的认知扭曲。
这是一个绝妙的悬念。
在一开始,我们这些不常观看动画的人,都可悲地沉溺在对现实的陈腐理解中——要在任何反常的现象中找出合理性,找出它们在我们自身认知框架内是其所是的理由,而不是任由自己的想象力和感情飞舞起来,任凭动画的牵引,转向一个更广阔、更梦幻的精神世界。
悬念持续了一会儿。
暧昧的细节不断被抛出,我们开始在「事实」与「幻想」中犹疑。
心情仿佛钟摆,一会儿偏向这是真的!
一会儿又觉得,这肯定是幻想。
在传统电影中,只要没有人与鬼的交互,只要没有鬼对现实的改变,就永远存在两种解读方式——她在幻想,或鬼魂真的存在。
因此,在像《人鬼情未了》这样的电影中,鬼魂与情人永远若即若离,无法接近。
在《夜以继日》里,恋人死去后,女主角只能遇到一个替身,而不是换了灵魂的恋人。
它们给予观众的就只有暧昧与含混,只有压抑与悲伤,只有成年人的虚伪与空洞,他们想要幻想却又半遮半掩、含羞带臊,害怕被指责太过直接、不切实际!
然而在《共乘海浪》中,鬼魂毫不犹豫地改变了现实,港(片寄凉太)救起了日菜子的手机。
但随后,监督给了日菜子一个暧昧而奇怪的远景镜头——他还是在暗示我们,这一切可能只是幻想。
对于观众来说,这既是诱导,也是揶揄。
因为可悲的我们,在那一刻,仍在犹豫。
直到后两次,港终于出现,他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将倾盆大水从燃烧着的废弃大楼注下——这是影片最美妙的高光时刻。
在那一刻,看似「写实」的动画瞬间露出真面目,扭曲的透视与形变、夸张的奇观、天马行空的镜头运动,配合着BGM——这是只有动画才能带来的震撼,它在暗示我们在动画里,如果你的意念足够强大,就足以改变现实。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龙猫》里那辆形状怪异扭曲的飞驰巴士,看到《冰雪奇缘》里艾莎无拘无束地操控魔法,看到《千与千寻》中小千坚定地做出父母不在猪群的判断。
所有这些场景,并不仅仅是作画者和动画监督的功劳,而是所有观众共同意念的结果。
在那些奇妙时刻,观众、剧中人、主角的感情与意念神奇地连接起来。
这些奇妙时刻给我们带来的激动首先来源于那些电影里的苦涩、悲伤与绝望。
我们同主角一起,处在困苦中。
随之,现实扭曲,神性显现。
树林里存在着的美丽龙猫,忽然化为一辆巨大而怪异的巴士,载着我们的朋友奔向稍微美好一些的现实。
于是我们感动,那种感动是艺术家制造的梦幻,是梅洛庞蒂所说的具有神性的知觉。
这种扭曲与变形只能由作画展开,用摄影机、特效、蒙太奇永远显得虚假而突兀(因而它们也只能保持暧昧含混)。
只有画作的连续变形与运动才足够有说服力,才能让我们相信,那是真实又梦幻的,是悲伤又安慰的,是天真又苦涩的。
《共乘海浪》的高明之处在于,监督告诉我们,幻想并不是全部。
在幻想背后,苦涩、犹疑与感伤仍然存在。
影片末尾,在「乘上海浪」之后,日菜子仍然在孤独和回忆中茫然地痛哭。
那痛哭将我们拉回现实。
正如在《龙猫》里,尽管有美妙的感动,但母亲生病的事实并未被解除,也不可能被解除。
即使你能够在水里看到恋人并与之交谈,也无法触碰,无法拥抱和亲吻,无法共舞,无法做爱。
日菜子送别只存在于水里的港回到现实之后,她的感伤就像我们走出电影院时的感伤一样。
梦幻结束了,接下来你将面对现实,面对生活。
这是宽慰,是提醒,不是鸡汤。
监督在暗示,那段爱情/幻想就像电影(动画)本身一样,只能带给我们一时的快乐。
艺术是有限的,但艺术带来的快乐是真实的。
前几天在小组刷到,以为是纯糖爱情片,结果不到五分之一就开始刀...整部片子下来算是老套的love story,但又带点神乎。
男主去世后寄存在水中,女主只要唱起初次约会的歌就可以召唤男主...男主最开始出现的时候,还以为是要走向女主精神出现了问题,被困在男主去世的阴霾中难以走出去,逐渐堕落...不过嘛,人家毕竟是个爱情片&奇幻片,最后让男主以灭火的形式在众人面前出现,灭完火之后出现金光就成佛了...怎么说呢 真的挺神奇的哈哈哈 前期的描写满足各种爱情幻想,中期男主离开却又未离开的部分,还挺牵动的~悲中喜吧 最后女主在水中呼唤男主,但却再也见不到,放声大哭&一年后的圣诞祝福的时候 才是真正的刀片 以为要结局,结果片尾又狠狠一刀... 汤浅是很懂怎么刀的ww里面最喜欢的一句话“一直潜在水里的话,是无法乘在海浪之上的”
看完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感觉就是普通的讲故事的动画片,我就想说你是个动画片就要有动画片的样子!
再大胆一些啊!
搞什么现实主义啊……听故事的话我看电影看小说就可以了,我还是觉得想象力不够!
不够突破!
干巴爹⁄(⁄ ⁄ ⁄ω⁄ ⁄ ⁄)⁄ ⁄(⁄ ⁄ ⁄ω⁄ ⁄ ⁄)⁄⁄(⁄ ⁄ ⁄ω⁄ ⁄ ⁄)⁄ 没有140字还不能发了……
今天才看完整部电影,觉得有很多地方想吐槽。
就是你们一直说这电影不行不行,又说汤浅不适合做商业?
那你也知道商业电影就是要大家都说好才有人去看的好吧…你们个个人都骂汤导什么时候才能吃到饭啊…虽然电影只有几个片段有汤浅味,但是作为商业电影真的很不错了好吧…起码比隔壁《天气之子》好多了…(天气之子看到最后全都懵逼了……)整部片看到后面直接骂出来…太虐了好吧…正如大家说的那样,体会过热恋,分手,关系透明的人更容易get到电影的泪点。
我一大老爷们看到后面直接爆泪,发着烧都没力气说话了还能挤出眼泪出来…电影到最后,女主成功的像男主说的乘上海浪顶端,从傻乎乎的少女蜕变成成熟自立的女子,也用眼泪正式的接受男主离开的事实…这里我想说的导演真的心机用尽,做到了十足的大众审美和少量商业气息味。
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说说我和这部电影的故事,这部电影刚排期我就超级期待的。
当时刚和谈了两年的女友分手,一直想找一部言情电影散心。
刚好这部动漫言情就刚好就出预告了。
然后呢…就被《哪吒》挤出排期了,(这里我想说,同是商业电影,为什么啊?!
《哪吒》说实在的实打实比不过这部电影啊…结果一部电影赚的起飞,一部电影直接倒闭)到后面重新上架,一星期后下架…我都一直在关注啊…当时特意请病假去看,结果我爸突然送早餐给我☹️,搞得最后一场都没赶上,虽然不能怪他…☹️)但还是很不开心的好吧…在这期前我还不知道汤导是什么东东的,有天我同学偶然给我推荐了一部番《恶魔人·哭包》,然后一看演员表。
原来就是一个导演嘛,怪不得画风这么像预告。
自己后来又在b站补了汤导的《四叠半》&《春宵苦短》都很不错。
从此走上了动漫电影的不归路…我觉得这电影作为让汤导出现在大众面前已经远远足够了,普通观众看电影只追求爽和大众品价。
你一句哭死我了,他一句哭死我了,电影能不火吗。
电影深层好坏粉丝应该知道,但不能因为导演是大师所以才戴有色眼镜啊。
没达到内心标准可以,但不要黑出来啊…不然汤导何年何月才能出头啊…。
靠《恶魔人·哭包》吃小众粉丝也是没前途的啊,兄弟们…听说今年的汤导又在筹备新电影了,希望各位好心人嘴上留情,这样才能让汤浅大师卷土重来😭啊…不拿流量怎么来的钱啊,不拿钱怎么大制作啊,良性循环啊🔄弟兄们。
在这再次希望汤浅导演新筹备的电影大卖!!!
别人拍的我还可以给到2星但是汤浅不行别说什么转型了我从四叠半猫汤看到春宵苦短怎么都不可能想象这是汤浅拍出来的你说是冈妈又一力作我都信这特么编剧是跟谁有仇啊日本人就这种疼痛作品总能屎出新高度最受不了的就是女主靠卖蠢来立人设看得我尴尬癌充斥全身每个细胞你俩唱歌就唱歌一直笑个屁啊不能好好唱吗关键是这段镜头还只是在平淡的买东西根本没笑你们这样我感受不到什么甜啊之类的只感觉傻逼女二洋子人设是我行我素天呐这根本就是在侮辱这个词她这根本就是冷血无心毒死人的那种男二也不正常除了第一次呲别人一身水再见面就是去家里送箱子结果没几天就来告白不好意思你是宾格你真喜欢别人好歹多了解一下再来吓唬人突然就表白什么的彭于晏来了也不好使啊女性角色全体都是为了被男性拯救而设置的工具人马上2020了能不能别这么幼稚势均力敌不好吗啊?
超浪漫、又有感动的高甜虐狗片,音乐真好听。剧情并不意外,好在画风出色。这样的故事,仍然能保持独特画风与自由度,导演个人风格仍然很突出。
春宵苦短 女主一直在线犯蠢 没汤浅的style 太无聊了 歌儿除了第一次出现惊艳外 其余时候真的像跑调儿。。。。 聒噪
当个草履虫真好
很喜欢日本动画里那种现实和超现实想象力交错的场景。
大型虐狗高甜情侣日常动画vlog,幸亏是动画,不然真人版该多油腻啊。不过汤浅的运镜还是很流畅很舒服,以及各种小细节还是能戳到人的。“傻瓜才不想谈恋爱呢!”好的,我是傻瓜。#siff2019#
故事有点弱
三星半,俗套的纯爱励志片里也能看出汤浅政明的诡异画风也是醉了,从摩天大楼冲浪下来直接把恐高症+不会游泳的我吓瘫在座位上。
1.别名又叫“我的男朋友是个喜欢比666的水鬼”;2.我是造了什么孽选了这么一部伤心又难过的片子来看,最受不了这种生离死别阴阳相隔天各一方的了;3.中心思想真好啊,因为你救了我,我也要尽我所能的去救更多的人;4.最后日菜子看着山葵和洋子手牵手走远了以后,全片唯一一次崩溃大哭,真的我就差那么一丢丢就绷不住跟她一起哭了。
其实还蛮喜欢的,可惜汤浅式飞一般的镜头太少了,不过瘾。
没有逻辑,更没有动画的视听美.
两星半,无语,离谱,蠢到批爆,在车祸现场唱歌那段我直接惊掉下巴,那首歌真是矫情中夹杂着愚蠢,愚蠢中泛滥着无知。这就是这就是没有原作支撑的汤浅吗,只剩下小资的滥情。同样的情感,更深刻感受到了《情书》的高明,那种厚积薄发的情感,隽永的意境。PS:我真的老了。初中的时候我会感动的泪牛满面。
湯淺政明也拍起了清新偶像劇…中規中矩的商業套路,作畫依然好,然而想像力的表達遠不如以往,甚至比不上同樣偏商業的露之歌。殺雞焉用牛刀…對喜愛湯淺的人來說「平庸」或許更令人失望的。
……整部电影都给我一种疯狂赶进度的感觉,节奏太乱,情节太老套,每个主要人物的转变都莫名其妙。前面因为代入感看哭几次,比如男主死后女主打电话时崩溃哭道你快回到服务区啊,女主带着江豚跳舞,看到后面代入感慢慢消失,甚至十分尴尬,越来越觉得眼泪白流了。特别是男主妹妹拽着女主进入圣诞树大楼那段,简直失智。是我在电影院看过最失败的动画电影。
#上海电影节#第十八场,狗粮电影,以及如何让一首歌听到吐……
太cult了,年下变态男友死后附身女主角导致精神分裂,同事趁女主虚弱窃取芳心,不考虑拍一版恐怖片吗?
这糖中带刀刀中带糖的超俗套剧情真是好看啊……一看片尾字幕“脚本 吉田玲子”,好吧难怪呢……女主可爱!妹妹可爱!!!
汤浅政明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的才华在这种东西上,要被甜腻的日式纯爱恶心吐了,丝毫没有夏日的清爽感。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第一句想到的是“情深不寿”。太过完美炙热的爱情,失去只会更令人感伤
好甜好浪漫,这是真人电影无法呈现的形象、风格跟氛围,一切都完美,让人心情都变得透明。太理解为啥有人会沉迷二次元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