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別人一段,很同意:對於我來說,有兩種電影是必須要堅持並且仔細看完的。
一種是非常優秀的電影,另外一種就是難得一遇的爛片中的爛片。
兩者同樣難得。
爛片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如果能夠獲得爛片之王的殊榮,那也算不枉此生。
-回家的路 - 少婦色誘強吻幼齒無聊看了這片,老實說,真的受不了,戲中杜汶澤跟范冰冰是一對已經離婚的夫妻,他們有一個兒子,六歲(鄒硯文飾)故事說親性不是,說倫理不是,劇情多爛多不靠譜也算了只記得周台那一句:「收視就是生命」我最不明白的是那小孩的父母為什麼會同意自己6歲的兒子演這片「露屁屁」、「尿尿」、「摸女人胸部」、「跟范冰冰、尹曉潔親吻」范冰冰不知道是不是「職業病發作」,差點看來像舌吻了,最後那幕瘋狂的吻那小孩的頸,看得我就是嘔心,那有母親這樣吻孩子他的父母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那點片酬,還是想孩子成為知名童星總之,看了就是一個字:噁心怪得不片房如止低
晚上无意中乱闯教室 和满满一阶梯教室的人 看了这部家庭伦理片 换成端坐在电脑面前 肯定是看不下去 杜汶泽和范冰冰怎么会拍这么俗的电影 由于是集体观看 就老老实实看完了 群体观影气氛好就好在笑声不断 一些十分简单的场景都会惹人发笑 大家的笑点降到最低 比如一个长镜头--从汉堡包开始拉远 然后向上拉远 汉堡包越来越大 “儿子路笑”出现 坐在是坐在汉堡包旁边 原来汉堡包是一个模型 一点也不好笑 对不 但是大家就是笑了 大家欢快的气氛感染了我 我嘴角也向上扬了 这种反应在独自观影时是不可奢求的啊 这使我想起了小学的一节语文课 老师让班上一位同学起来读课文我目不斜视地看着自己的课本突然 班上哄堂大笑 我于是也跟着笑了起来笑得很开心 笑完后 我问同桌 发生了什么事同桌竟然和我一样不知道事情缘由 也是属于随声附笑后来追到源头才发现始作笑者是老师当然具体我们也不知道她笑什么 反正大家都最后笑得都很爽 编剧是很烂 里面的东西都很符号化 怎么现在还有这样的片子 让我想起小时候CCTV-6播放的家庭伦理片 但是感觉给爸妈看应该是很对口的 制片方高明 这样的片子最适合携家带口集体观看 我感觉里面的最好笑的笑点是那老外说的那句: “这是我们看到最好的中国故事!
”
——我觉得就这样,一切都是合理的,让命运去选择吧。
剧中的路远方很像我,应该说性格上我很像他。
很多人都选择不择手段去追求自己的荣誉,我还是坚持相信有最纯真的情感存在。
不要抱怨什么,一切都是合理的,只是大家追求的不一样,对错就让命运去选择吧。
电视是反映了几个社会的真是层面,真人秀的,女主播家庭的等等2008 10 28,看完,出来后,脑子里莫名奇妙的。
不过看到了范冰冰穿职业装的样子,看到了东方明珠
《回家的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叫田聪的著名女主持人,在一场大型直播秀中遇到的突发状况,为了节目的收视率不得不利用亲情去换取事业上的成功,但最终失去了宝贵亲情的故事。
田聪这一个角色,很好的诠释了社会学中的社会互动的概念。
她是当今社会典型的女强人代表,在事业上她苦心追求,无论是在电视屏幕前还是在幕后,她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在社会化的进程中获得角色认同。
美国社会学家戈曼夫曾提出一个拟剧论的概念,他把社会和人生看作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的表演者都很关心自己的形象,为了表演,社会成员会有前台和后台的行动,前台的行动呈现的是能被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田聪在电视屏幕前成功塑造了一个光鲜亮丽八面玲珑的形象,哪怕她用了很多虚伪的假象和作秀。
而相对于前台而言,后台行动则是为了前台表演的准备和掩饰。
在成功事业的背后,田聪的辛酸苦辣鲜为人知,而且付出了代价,前夫和她离婚,并且失去了孩子的抚养权,孩子甚至不认她,而这一切,没人其他别的人知道。
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能很好的表达出人的社会地位,权利和义务,田聪在社会中既扮演着一个名主持人的角色,也同时扮演着一个普通母亲的角色,可惜的是,两者角色发生了冲突,身陷在事业和家庭的十字路口时,她选择了前者,用一场收视大战中亲生儿子和前夫的出丑,用一场丧失基本道德的作秀来获取事业上的成功,理智明理的前夫毅然再次带着儿子离开,在一个以金钱衡量的社会下,这样的分崩离析是必然的。
这个典型的角色冲突也正反映了现代女性在当今年社会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艰难抉择。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田聪是聪明的,成功的,她经过认真的算计,有效地在最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种行为在社会学中称为目的理性行为。
在目的理性行为中,所有的行为都成了实现目的的手段。
但是如果把这种目的理性行为放在作为普通母亲的层面上看,田聪无疑是典型的角色失败代表,她不仅没有尽到一名母亲应有的责任,还让母亲这个职责长期处于游离和缺失的状态之间,甚至突破了道德的极限,将亲情作为一种工具,玩弄于自己的手掌中,实在是让人觉得心寒和悲愤。
事业得意,家庭失意,无疑,田聪这个母爱的世界近乎空白的人物,注定是个悲情人物。
我们生活的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科技的进步、物质的充裕,究竟是给人们带来了更大限度的自由还是限制了自由?
究竟是把人们推向了一个多元的世界还是将人们置于自我的对立面,在这样的多元世界里自我迷失自我疏离?
《楚门的世界》寓言式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
很显然,那个庞大的摄影棚是楚门的世界的全部,当然他对此完全不知道,他的出生、成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甚至包括他的死亡,都将在一个被人为操纵和设计好的舞台上上演,并被无以计数的生活于光鲜富足的现代世界的观众观看。
楚门就是他们的想象共同体,他们同楚门一起经历着他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离开楚门,他们的生活将无所适从,生活秩序将被打乱,生活将变得毫无意义。
但这场被设计好的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真人秀,却终因楚门的疑心和探求欲被击碎了。
在楚门走向真相的那一刹那,真人秀节目结束了,一个阴谋被置于阳光之下。
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深深的撞击,证明楚门又绝不仅仅属于楚门的世界,他同时就是生活在这个弥漫着商业电视硝烟里的你和我,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关于“老大哥在监视着你”的隐喻不言而喻。
上个世纪末以CBS的《幸存者》为代表的一系列真人秀节目的兴起,正好印证了博德里亚认为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极端丰富和精神生活匮乏所造成的“白色弥撒”,虽然博德里亚的观点是基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现状得出的。
如果放置到全球社会的发展形态上来看,这种思考多少带有前瞻性与预测性。
但就如今的社会现状来说,投资性社会,到处都弥漫着商业气息,消费社会的形态已经形成,尤其是随着中产阶级人数的日益增多,寻找刺激与快感首当其冲成为了白色社会人们普遍的消费目的。
真人秀的出现正弥补了这一类“寻找刺激与快感”节目原先的缺席,窥视人物的隐私、放大人物内心的阴暗面等真人秀元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物质世界里人们的窥视癖。
真人秀中人物的隐私是通过节目的叙事逐渐展开的。
我们平时所乐衷的电视剧,因为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的,不存在所谓的隐私,因此也就没有私人领域,而其实,促使人们观看电视剧的动力在于将这些虚构的人物隐私向观众曝光,从某种程度上说,真人秀和电视剧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最大的不同是电视剧的隐私是属于剧中人的,而真人秀的隐私却是真的,是属于普通人的隐私,所以从受众观看机制角度,对于这种不加修饰的第一手隐私的热情远高于虚构的隐私。
《回家的路》正是一部以当今消费社会的白色弥撒背景下,真人秀节目被刻意置于大街上的小孩在寻母的过程中所引发的对于收视率至上的电视台对于道德底线以及家庭伦理的反思的电影。
很多人把此片贬得很烂,我想很大程度上不是对于影片的不认可,而主要是针对女主角范冰冰。
我不知道这种莫名的憎恨来源于何处,但正如影片里那些毫无理性的粉丝一样,对于追星的狂热,那些无缘无故的迷恋与憎恨统统都是这场白色弥撒的消费主义社会的极端产物。
作为女主角,范冰冰在《回家的路》中的表演也算是尽职尽责,将一个职场上成功家庭生活失意的女强人演绎得有血有肉。
从故事本身来讲,这是一个悲剧人物,在职场上打拼无数,不满足于只做花瓶,一人身兼主持人和制片人数职,在这个依然男性在职场上还是占绝对领导地位的今天,她需要的也许仅仅是一个认同和肯定。
但收视率不佳、下属的篡权夺位、广告商的撤资、节目的被撤都使得这位外表冷漠的女强人一次次的遭受重创,这注定是一个以工作为中心的女人,所以尽管在直播的时候她内心曾受到孩子的触动,但在她身上,“母亲”的角色始终是处于一种缺席状态和游离状态的,因此这个东方明珠寻母的故事注定是一个悲剧故事,故事的悲剧性不在于她的失去,而在于不圆满,这个家庭终究是不会团聚的。
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孩子认同了自己的母亲,母亲也同时找回了自我母亲的身份,但在这样一个商业市场打拼,一切向钱看的氛围中,母亲的身份还是会被女强人的身份掩盖,而这个家庭又很可能走向分崩离析,从这个角度来讲,影片最后的不圆满成全了我们合理想象的圆满,以一个善解人意的空姐代替了这个已经回头是岸的母亲。
由于孩子母亲身份的缺席,父亲一人既要承担父亲的责任,还得担当母亲的角色,因此我们看到杜汶泽饰演的父亲出场时,是以一个不那么成功甚至有点窝囊的角色出现的,六岁的儿子在父亲相亲的路上不断地给父亲出谋划策,这一点颇为让我感觉有些不舒服,似乎刻意把孩子弄得很早熟可以增加影片的喜剧因素,的确影片的前半部分出现了不少又囧又雷的桥段。
我们暂且已经认定了孩子的早熟,但后来儿子在真人秀直播过程中给父亲打的那几个电话就与自己早熟的身份有些不符了,尤其是在斑马线对电视台请来的演员实施咸猪手一段,看起来让人感觉孩子是在刻意假装天真从而弄出这么一个桥段博取观众的笑声,同时在这里电影也承担起了真人秀以噱头吸引人们眼球的终极指标。
《楚门的世界》和《回家的路》都有一个看似悲剧却实则喜剧的结局,然而从现实的悲观角度来看,在这个媒介操纵的时代,谁都不能不能底气十足地说自己与楚门或者路笑无关。
在我们热衷的各种真人秀中,我们难道看不到楚门的影子吗?
在众多为超女好男儿狂热呐喊声中,难道就看不到那些终日与电视机厮守观看楚门与路笑的观众的影子吗?
我们可以痛恨那些整天吃完饭无所事事的长舌妇们的东加长西家短,我们也可以对那些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八卦天后不齿,但是我们自己却不曾意识到自己同样也是一个真人秀游戏里的参与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不得不赞同麦克卢汉那句“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至理名言,或者更确切地说,不是媒介延伸了人体的某些功能,而是人体的某些功能被媒介化了。
那么这样的话,在楚门的世界寻找回家的路?
我不相信你能给我一个肯定的答案。
总的说,感觉还是值得一看滴。
演员。
范冰冰演得很不错,很漂亮,眼神很到位,有时候我都在想,是不是因为她经历过,所以她才演的如此真实呢。
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对母爱的理解远远不够。
小孩子超Q~我超喜欢捏~~嘻嘻。
剧情。
反映了社会一个比较真实的问题,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
也许以后经历的事情多了,会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有更多的思考。
画面有一些画面很唯美,尤其是中间小孩子和妈妈坐旋转木马那段,还有最后范冰冰和小孩对视的那一段,很有感觉,算是亮点。
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可以容忍自己的孩子这样?
并且还让这些现场直播?
妈妈怎么会这么忍心出手打自己的孩子?
妈妈怎么可以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不是你妈妈?
空姐未免太多情?
... ...
“你不是我妈妈,因为你没有虎牙”---《回家的路》经典台词新锐导演方刚亮绝非惊世骇俗,范冰冰也仅是位内地偶像派女星,可他们合作的《回家的路》既汇温情与欢笑,亦能令不少观众稍感回味,在08年秋季档期里可表彰句诚意可佳。
当然若反复推敲细节,种种瑕疵显而易见,甚至对该题材无兴趣者,定会直接将片子忽略不计,可笔者在末尾望见那个略显“平淡”的结局时,竟叹息起女主角之悲哀,简直所料未及!
许多人总将电视上中明星捧为天人,却从不知晓他们私下的种种苦衷,本片中靓丽的女主持田聪(范冰冰扮演),恰如其一。
她的栏目收视差,领导要停播,赞助商要撤资,连几个参加节目孩子都变卦不来了,一筹莫展的小女子唯有将小朋友路笑(邹砚文扮演)找来充数。
另外路笑可不算瞎找的人选,他有连自己都不知的真实身份---女主角的亲生儿子!
影片从始至终分成双线索叙事,一条孩子的父亲路远方(杜汶泽扮演)去相亲,傻头傻脑地搭上位漂亮的空姐(尹晓洁扮演),不断引发笑料,另一条则更荒诞,当小朋友路笑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时,他不听指挥,孩子般任意妄为,鬼使神差地令《回家的路》栏目的收视率起死回生...不可否认,片中的邹砚文小朋友,较大多数时间内成为了喜剧小活宝,他的“露屁屁”、“尿尿”、“非理”假盲女,虽可造成影院中捧腹狂乐,但有如《蜡笔小新》式的庸俗桥段,未免太不雅观。
而杜汶泽扮演的牙医,继承了以往装傻充愣子的路数,有些冷幽默演得可以,但人物后半段没多大发挥。
尹晓洁呢?
想来想去,最后仅记得伊人的温柔与可人,她就是做个点缀。
影片的推进,前面屡屡出人意料,由于收视率提升得太快,田聪必须将节目继续播,谁知亲儿子不合作,广告商撤了资,领导又让马上停播节目,众叛亲离的女主角干脆骗了前夫,把自己从前的婚姻隐私,彻底暴露在摄象机下。
随着“真人秀”的收视率狂飙,那场在东方明珠塔顶的“寻子认亲”实况直播,竟然导致数万名观众围观,剧情如滚雪球般,越弄越大,愈加不可收拾。
以儿童文艺片《上学路上》扬名内地影坛的方刚亮,此回彻底抗起商业片大旗,新作不但拥有了知名明星,故事中尽量添加笑料与温情,娱乐效果可圈可点,且迎合了观众窥探明星隐私之好奇心。
但《回家的路》仍有国产喜剧内容野心过大,细节欠缺火候之通病。
全片配乐尚可,摄影并不出彩,双线索叙述仅是规规矩矩。
而且先前铺垫东方明珠那场高潮戏时,范冰冰既出手打过小孩,曾以之反目,那位空姐又那么善待小朋友,彻底将故事走向,提前告诉了观众,失掉悬念。
还有范冰冰在诱引杜汶泽说出往事时,后面几位摄影师站得那么明显,被骗者居然毫无察觉,经不起推敲。
但作为商业片,这些问题其实可以理解。
值得一提乃08年的秋季银幕上,大家又望到那位从97年《还珠格格》走红的范冰冰,谁想十几年后,小女子已然在华语影坛闯出了大名号。
她这次不算转型,也不因此获得超高的名与利。
可范小姐不仅延续了《手机》中的妩媚与风情,更将逐渐迷失自我的势利小女人演得活灵活现。
尤其戏中她接听老板手机时,语气总带有娇嗲,费劲心机讨好上司。
为做好主持人,她不仅整掉了虎牙,更不惜在生活里作秀,最终赢得了狂高收视率,反连儿子和丈夫的情都葬送掉。
但希望不要忘记她在游乐场抱住亲骨肉时,还有与前夫诉苦时,偶然间的真情流露,那种无奈.....向来以花瓶著称的范冰冰演起《回家路上》中田聪时,竟同剧中人相仿,顶着压力,备受着莫大的争议,却尽心演妥自己的角色。
所以世人如何去评判受命运嘲讽的女主角,还有范小姐的演技,已无所谓。
笔者从不是范小姐的粉丝,但就这次表演而言,可以打满分,因为我佩服她的努力。
这是我第一次公然给一部电影评一颗星。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写评论,我本可以不评价这部电影,但是如果一定要给,我必须实事求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对于我来说,有两种电影是必须要坚持并且仔细看完的。
一种是非常优秀的电影,另外一种就是难得一遇的烂片中的烂片。
两者同样难得。
烂片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如果能够获得烂片之王的殊荣,那也算不枉此生。
在这部电影里,范冰冰还是那个范冰冰,杜文泽却不再是那个杜文泽。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两个演员在我心目中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所以无论范冰冰演成什么样,基本上她都还是范冰冰,杜文泽就不同,在这里活生生的杜文泽没有了,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灵魂的人物,像扑克牌JQK……大叔说香港演员到大陆来拍戏都会变傻逼,此话绝对不是没有道理,当然,大陆演员到香港的情况其实更加不乐观,本来就够呆,被习惯自然随意表演的香港演员一对比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活像一只只呆头鹅白切鸡。
好吧,这部戏大人都只是配饰而已,主角是小男孩路笑。
路笑是单亲家庭,他爸要做的事情是给自己找个老婆,而路笑要做的事情就是给自己找个妈,就像小蝌蚪找妈妈的套路一样,路笑要找的是和他一样长着虎牙的女人。
影片里范冰冰是一档真人秀节目的主持人兼策划者,她跟路远方曾经有过那么一小段,至于路笑是谁的孩子,到最后也没有说明。
因为突发状况范冰冰临时把路笑抓来做节目,她活像个歇斯底里的神经病,为了节目的收视率一会忽悠孩子自己是他妈妈,一会又说不是。
然后呢,杜文泽去相亲却莫名其妙邂逅了空姐,后来路笑跑去找妈妈的途中竟然就那么凑巧地也邂逅了这个仙女姐姐。。。
可是饿地神啊,就先不说这些情节有多么扯淡和狗屁不通了吧,单说那小男孩一口江沪口音就已经让戏假到不行,更别提他让范冰冰亲他的那个镜头,导演给拍的活像一对儿情人在接吻。。。
我看到这里,真的忍不住惨叫出来。。。
这孩子还不到六岁就已经和范冰冰阿姨接过吻了,这对他幼小的心灵和以后成长的身心健康将会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啊。。。
还有那些雷人的台词,让我在这个暖冬止不住地打寒战。。。
于是我特意去看编剧的名字,我想知道他是不是以为自己对电视的理解和阐述非常地有深度。。。
包括他一直使用一些让人想呕吐的形容词,比如可爱的小虎牙什么的,我都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写的实在太恶劣了,恶劣到什么程度呢?
跟您打个比方您就知道了,就跟那台词是我写的似的。。。
被雷着雷着,其实也就习惯了。
外焦里嫩的。
那孩子一点不招人稀罕,真的,一个拍儿童情感的电影,要是儿童不可爱,真就没法看了。
我一直在MSN上对大叔喊:杀了导演吧杀了导演吧杀了导演吧。。。
后来我不这样喊了,我改成喊:杀了我吧杀了我吧杀了我吧。。。
苍天啊,大地啊,简直无法比喻啊。
范冰冰在里面最常嘀咕的一句话就是:该死的路远方。
而我在看这部电影最常嘀咕的一句话就是:该死的烂电影。
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们的口号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本来不想太多评论这部片子,只是看到那么多人的批判,什么性启蒙、真人秀....只是一部煽情影片,牵扯到孩子对妈妈的感情需要,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儿童一样纯洁一点点呢,为什么我们看这样部片子还要谈什么佛洛伊德!
看电影的人个个都是社精党?
我觉得这部影片还是不错的,虽然小主人公显的表演味道过浓,但是不可否然他笑起来还是很可爱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人之初,性本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复杂世界,对于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妈妈哪怕站在最高的地方,也会去亲亲孩子,爱他!
影片结尾小路笑还是找到了他的妈妈,虽然不是亲生妈妈,但是已经是最完美了,说到这里,我也是喜欢空姐,她们不但漂亮还有温暖的笑容。
不可否然即便有那么多人不喜欢范冰冰,但她在这部片子里的表演还是相当不错,也许她本来就有这方面的天份,她是个好演员,其他的和影片里一样,是错是对,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我们已经失去了辨别的方向
亲情是不能被利用的。
故事不错 但拍得不行
还行,范冰冰败笔~~~
漏洞也太多了吧
镜头的角度及切换很奇怪,和剧情不太搭配,人物的心理背景交待不清,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另外,范冰冰还是像一个大姐姐,这样的话看起来就像是...?
看了半天在那里说这不是杜汶泽吧这不是杜汶泽吧……还是很奇怪很莫名其妙的电影……
喜欢那个小孩儿,喜欢他说的那句:我爸说 哭多俗呀。
2008年看的最后一部电影
幸亏路笑没认范冰冰这个妈!
小演员超可爱!
1012,评分48.
2009—53
小蝌蚪找妈妈~
虎牙 妈妈
冰姐姐在里面的白裙子把人物衬托的无比淫贱
实在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差电影。
情节差点,但是小孩子挺可爱
有蛮山寨
虎跃上凑合看的
这个时候的范冰冰好瘦啊 我喜欢这个结局 不是大团圆结局的很少见 尽管主演是范冰冰 因果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