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曼也许并不是一位一流商业电影人,但却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风格导演,用非常man来形容他的电影风格是比较恰当的。
他的电影作品通常都在两个男人之间展开故事,散发着强势和硬朗,比如《盗火线》,比如《惊爆内幕》,比如《借刀杀人》。
不过到了《迈阿密风云》一切却有了不同,尽管影片依然有两位男主角,不过在两者之间却不再有火花,所以影片也没有能带来多少反响。
《迈阿密风云》在美国的票房很糟糕,导致这种结果有很多的因素,未必全是影片质量的缘故。
迈克尔曼是个极度追求风格的导演,虽然他执导的大多是商业题材,但是有时候由于个人过分追求风格变化,往往会令影片变得十分小众,所以在电影票房上他是个不稳定的元素,有可能大赚也极有可能大赔。
个人非常喜欢他的上一部作品《借刀杀人》,非常欣赏他对整部影片情节的设计和场面调度,影片的每个细节都值得咀嚼。
《迈阿密风云》与《借刀杀人》一样在初始阶段略显沉闷,不过《借刀杀人》在后面是渐入佳境,所以我也同样期待《迈阿密风云》,不过最终却是令我失望。
导致失望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故事的散漫和人物的薄弱,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必须能够时时刻刻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令他们不忍停顿,就象看剧集《24》那样。
影片《迈阿密风云》改编自二十多年前同名热门剧集,同样曾由迈克尔曼编剧,所以说电影版的《迈阿密风云》就象是他多年来想要圆的一个梦。
而且功成名就的今天他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打造这部影片。
不过重新由他编剧的影片却没有当年编剧的电视剧那样大红,真的是时过境迁观众口味大变样,警察与毒犯的题材在二十年前可能大受欢迎,而如今却早已犯滥成灾。
不知是因为迈克尔曼过分追求写实风格还是另有原因,迈克尔曼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加入更多新鲜元素,使故事变得更为曲折惊险,而是老套的直叙缺乏起伏。
情节上平铺直叙,影片没有能带给观众任何紧张感,和上一部《借刀杀人》的步步杀机的紧迫感觉相去甚远。
更重要的是迈克尔曼作品中最精彩的男人对峙完全不见了,象《盗火线》中罗伯特迪尼罗与阿尔帕西诺,象《惊爆内幕》中阿尔帕西诺与罗素克洛,象《借刀杀人》中汤姆克鲁斯与杰米福克斯,而在《迈阿密风云》中柯林法瑞尔与杰米福克斯更本没有什么火花可以碰出来,这两个男人是平行线没有交集。
我以为在《借刀杀人》中表现出色的奥斯卡影帝杰米福克斯应该能在迈克尔曼的新片中大展身手,事实上这次配给他的角色根本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重心基本上在柯林法瑞尔身上。
如果男人的对手戏没了,难道说迈克尔曼想要变变花样,搞搞男人与女人的精彩对峙不成。
所以我便期待爱尔兰小子与中国美女之间的“PK”,一开始巩俐在影片中登场还颇显出某种干练,以为在两人之间要上演控制与反控制的游戏,但故事往后发展却让巩俐完全变成了花瓶。
在影片中巩俐的职业女性的行头很飒,而且表演也不错,不过导演却并没有让她塑造一个狠毒的女人,而是让她成为一个被法瑞尔俘虏的女人,一个被爱情冲混头脑的毒犯当然就没法和法瑞尔形成对峙了,真正的大反派却是另有其人。
所有应该对立激化的矛盾全都不存在,这实在让人有些泄气。
而作为法瑞尔与巩俐之间的爱情也是靠一场场激情戏缔造出来,可以除却这些戏两人之间还是缺少其他的交流,包括某些复杂的情感也都被草草收场。
唯一值得一提的情感亮色是法瑞尔最后放了巩俐,很有些《盗火线》中警匪间惺惺相惜的味道,不过这次将友情改作了爱情,正所谓为爱放一条生路。
不过影片并非全无可取之处,正如前面所说的迈克尔曼是个极度追求风格的导演,所以《迈阿密风云》便是他独特风格的作品。
在《借刀杀人》中他已经开始使用DV拍摄,而这一次他更是大胆地采用自然光不加修饰的画面来拍摄影片,整部影片呈现出与大部分影片不同的写实风格。
在摇晃的镜头下人物和场面都显得非常之朴素,让观众几乎以为是在看一部纪录片,影片末尾处那场激烈的枪战更是逼真,爆头溅血仿佛就发生眼前。
这种粗糙朴素的极致风格与大部分传统影片的唯美画风完全不同,虽然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有创意的拍摄手法,但是对绝大部分的观众而言未必会习惯这类风格,这是和《夜宴》这类精雕细琢的中国大片完全背道而驰的风格。
面对没有经过修饰的写实画面,对于已习惯于精美如油画般电影画面的观众来讲,缺少华丽特效的自然风格未必不是一种折磨,因为他们的视觉已经不太能接受太纯粹的粗糙画面。
迈克尔曼的这种尝试实在不适合用在如此大成本的影片上,这毕竟是在考验观众的接受程度,这样的冒险又如何能期望能得到所有观众的认同呢?
加之剧本自身又不够精彩,演员们又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票房的失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影片虽然从整体上来说是失败,不过如果当作一种先锋实验电影的尝试,影片在技术风格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很有可能成为某类动作影片的学习教材。
不过价值1.25亿美元投资的教材也实在太过昂贵,只怕令环球影片公司大为光火,也让迈克尔曼以后的拍片计划会大受阻碍,没有商业上的成功在好莱坞也是不易居的。
文:眉间尺
看到很多評論說這部影片鏡頭混亂, 搖搖晃晃, 身為動作片動作及槍戰場景卻不夠精彩blah blah blah...其實這都算是Michael Mann的一貫風格.比如第一視覺, 所以會在奔跑時搖搖晃晃, 所以會在遠目時失焦.比如真實感, 槍戰場景Michael Mann一向是追求真實的, 所以不可能出現其他商業片中的那麼多子彈橫飛且橫飛不斷的戲碼, 爆破場景也不可能有無比驚人的震撼效果. 至於動作場景, 仔細看的人不難看出是迅速準確且致命的, 這些都是訓練有素的警探必備條件, 更何況對打的只是些僅憑身壯未經訓練的混混, 也許他們搏火是可以你來我往的, 而動起手來則不一定是對手, 比如Jamie Foxx救他女友的那場戲, 與沖上來的兩個人動手招招致命, 於是這場動作戲幾秒鐘便結束了. 這是符合邏輯與常識的.而最後一場槍戰戲, 鏡頭上佈滿了飛濺的血滴和不知道是汗水還是什麽水的水漬, 導致遠處船塢的探照燈成了一點一點的光斑, 這種視覺效果是相當真實的.很多評論也提到了這部影片沒劇情. 的確, 該影片劇情的確是單薄了些, 不夠豐厚, 不似他的大熱之作
这部电影当年争议很大,我都不记得是否在国内上映过。
好像那阵很多国内的一线女星都争相奔往好莱坞,接下许多让人咋舌的角色,结果在银幕上的表现差强人意。
说到底,这些女性角色大部分都是西方男性对东方女性的意淫,很难真正地跟当下的好莱坞女明星平起平坐,更不用说跟电影中的男主角平分秋色,最终沦为可有可无的花瓶角色也是实属无奈。
所以,巩俐的表演招致众人垢病也是可预料之中的结果。
关于导演,我看过他的作品不多无法给出太准确的评价。
唯一好奇的依然是他为何会找巩俐来出演这个女主角,这样南辕北辙的选择让人大呼意外。
杰米•福克斯是我非常喜欢的黑人演员,于是能让他充分表演的电影,我肯定就不会方案了。
个人对柯林•法瑞尔感觉一般,倒是很喜欢40岁左右的巩俐,确实有果实熟透了般的性感。
整部片子里渲染暴力、豪华、邪恶以及性感的部分都做的很充分,只是部分色彩和衔接,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有点想走艺术法儿,其实一路商业到底,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迈克尔曼的这部电影想法太多,所以拍出来的感觉有点四分五裂,但所幸的是我们看到了巩俐。
这位东方女神贡献了她率真而富有光芒的表演。
巩俐将东方面孔和东方的倔强执着一如既往地带到了电影中,这部戏中的科林法瑞尔既不潇洒也不浪漫,老气横秋还忧郁阴沉,我实在无法理解这张木讷的脸孔有什么值得巩俐喜爱?
显然,巩俐的出现让这部电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生机,让这电影变得丰满而又光泽。
所以西方媒体将巩俐的表演称之为教科书式的表演。
毒枭头目伊莎贝拉有一种被冷却的绚丽热度。
苍白瘦削的她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在冷静时自觉地用一种审视的姿态将自己包裹起来。
她的深刻自知让她在投身娱乐时也带着一种旁观性质,那层盔甲是铸就的年份久远,几乎让人遗忘它的初始。
她的冷淡内敛仿佛来自一种焦灼的热望,无法满足地在背地燃烧。
冰与火的强烈对比把她推向某一种极端的虚脱状态,灵魂与肉身比肩而行,无法融合。
好莱坞对亚洲女演员的一概印象大抵也是神秘而邪恶的边缘人物。
伊莎贝拉没有脱离这个陷阱,但在深入层次上达到了树立并凝聚的程度,从而使得围绕她的情感逻辑通顺可解。
伊莎贝拉初始的眼神如钢铁硬弓,一个瞥视就射出万把利箭。
渐渐的,随着感情的进展,那目光被剖开,变成了细细密密的小针;再后来,就碎成了一片片玻璃。
虽已丢了攻击性,但底料仍然是参差不齐的,稍不留意会扎了手。
因她其实还是她。
伊莎贝拉的前史如同埋藏的沉睡矿脉,隐隐撼动着表层的泥动石走。
这前史造就了她孤往绝诣的气势,也激发了她微妙的挑逗情意。
他问她母亲的模样,她指出了照片中偏居一隅的独特女子。
她爱母亲,爱母亲的力量。
正如她坐在快艇上对他说,我是个生意人,我不需要男人给我一所房子来居住。
因此,男人对她无心保护,没有一生一世的许诺。
有的只是短暂的欢愉,然后,转身离去。
伊莎贝拉做爱时的神情是绝望的,这种绝望让人诧异而惊恐。
她的眼神和体态还带有维持的迫压性,但那蒙了一层的泪水证实了她的虚张声势。
欲望激化了本质的复现,却不是纯真或新鲜,而是久而熟习的绝望。
不如周渔相信的“爱如死般坚强”,伊莎贝拉宁愿认可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道理。
因为,这是她从十七岁起就经历的人生。
伤害反复,伤疤累积,最终形成一片粘连而麻木的隐约疼痛,只有揭起结痂时才会从过往传来。
然而伊莎贝拉眼中却有时而飘忽的甜蜜的希望。
轻轻扬起的下巴是试探也是验证。
——我们没有未来。
——没错。
——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她的命签上写,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时间就是幸运。
她知道,天色很晚了,光线不会为了他们驻足。
所以,及时行乐。
留恋是一种奢侈,感情沉重却如真空。
她只承受那短暂抽离的痛苦,随后自我愈合。
一切,都是生存智慧。
喜欢最后游艇上的告别。
幸运用完了,就省略了所有“我会去找你”之类的鬼话。
因此,她不是被抛弃,而是去出航了。
然而,纠缠的情几乎将她绑缚着扔进悲伤的海洋。
她站在游艇上,目不转睛地将忧伤投射到岸上的他身上,仿佛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两步,即使是徒劳无功的靠近和不舍。
总想起伊莎贝拉像一只扑扇着翅膀的小鸟一样欢快地拉着他跑进那座童年的临海大房子,仿佛没有经历徘徊异乡之苦,没有时刻警惕着被抛弃被遗忘。
前史的推动力胜过情节堆砌,想象空间自由灵动,未言之义如此美妙。
巩俐在柔软与刚硬的过渡段游弋得恰如其分,这貌似也是她大部分角色的特性,只不过一内一外时而颠倒。
那些传统女性的外柔内刚正与伊莎贝拉的外刚内柔形成对仗。
去除社会障翳,她以一个女人身上永久的矛盾性站立着,作为超历史性的题旨。
伊莎贝拉的绝望,根源于人与人之间必然分离的宿命,无论存在或精神。
二者实质不同,告别也有无数种形式,但同样无法寻回,无法复制,无从模拟。
每个人都是一座妄想移动的孤岛。
烂!
烂!
烂!
哪里有6.2?
我看2.6还差不多!
好好的陈凯歌,拍出了《无极》;不怎么好的冯晓刚,拍出了更差的《夜宴》;就连这特别特别好的麦克尔·曼,也跟着拍出了《迈阿密风云》这种烂到没边的烂片!
从《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和《盗火线》之后,该导演一路走低,终至深渊……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
你说你想说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啊?
要剧情没剧情,要场面没场面,要演技没演技,要特技没特技,要暴力没暴力,要色情没色情,嘛儿也没有一片子,好的坏的都没有一片子,你环世界跑去都难找的这么一个大烂片,就我们这给派一个巩俐去,还没青春……这要是你家的电视机我早给它砸了!
这部号称1.25亿美元的大制作,无论影评还是观众都是一片骂声。
不过,内地票房似乎还不错,这跟宣传一直在巩俐的激情戏上做文章不无关系。
本片是22年前的电视剧翻拍,可是电影却拍的不如如今盛行的美剧。
说实话,现在这种类型的警匪片已经不吃香了,要拍成“无间道”才会有人看了。
全剧平铺直叙,节奏缓慢,缺少兴奋点。
既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炫目的特效,似乎全片唯一的看点就是巩俐的激情戏。
光凭这个大妈级的中国“美女”,要换回1.25亿的投资似乎有点困难。
真的不知道那1.25亿花到哪里去了,一点火爆场面也没有,像一部低成本的小制作,要不是科林法瑞尔和杰米因福克斯,简直就是一部电视电影。
话说回来,本片的演员整容倒是挺强大的。
不过,科林法瑞尔演的不够狠,一个卧底警察演成了情场浪子。
杰米因福克斯是我比较欣赏的演员,可惜演了个配角,没怎么发挥。
至于巩俐,很有沦为好莱坞花瓶的趋势,虽然我承认她有才华,但是好莱坞不是那么容易闯的,毕竟她是拍艺术片出名的,商业片不是其特长,片商看中的是票房。
巩俐最出名的作品还是属于张艺谋导演的那种农村女性,隐忍的同时具有不可小觑的内在激情或爆发力。
她身上拥有的东方传统特质,是属于中式深宅般的内敛与沉静,可以坐成一副画,却并非开放式的中西合璧,让人觉得妩媚至骨。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巩俐(可卡因版)。
巩姐真是驻颜有术啊,杜拉拉升职器式的扮相,精炼、年轻又风骚,足可以冒充章子怡妹妹。
@ 徐东金逸 / 剧情老一般了 但予我则是记忆犹新的疯狂影院之旅 一路跑着进的放映厅可happy
mann老师老了 音乐还不错
迈克尔曼迈入创作末期却转投数字摄影的怀抱,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想想同在用数字摄影机的罗伯特罗德里格兹跌得有多惨就知道了,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就是无处不在的俗,猫鼠爱情的迸发,俗;卧底与毒枭的博弈,俗,但落实到相关场景的呈现,在布满噪点的夜景与粗糙音效制作的背后,老曼那忧郁又绵长的情绪化叙事就完全占上风,不需要去考虑那些狗屁爱情戏、人物动机怎么发生的,只管去慢慢体验其间人物与人物间有声或无声的交流与疏离,时而静止,时而奔涌,在最真实的稳准狠与最梦幻的琼瑶剧边缘反复试探,褪去了冷硬风的博弈以后,那相当迷人的气质让科林·法瑞尔那诡异油腻的胡子都变得性感起来。
为了巩俐看完了谍海风云和这部 emmm 真的很一言难尽
不能算烂片,但问题和瑕疵太多,分也扣的差不多了。优点是所有的动作段落都拍得很好,设计上不马虎,也有一些独特的视角和剪辑。但其他方面都很多问题,从片子本身能看出制作过程是大chuasai现场。一是数码摄影技术还不成熟,整个画面浓浓DV风,虽然在调色上尽可能挽救,但依然十分出戏。如果全片都DV倒也还行,主要是明显几个机位的画面差别很大,最后感觉是整正片BTS剪在一起。剪辑也很迷,俩剪辑师,感觉都没有做clean-up,好几处低级失误。声音也是剪出和混出了学生作业的水平。不知道背后的故事,但感觉成片和导演的想法相差甚远,或者导演本来也没想好。电视剧改编的故事,节奏也是很像一季电视剧强行压缩为2小时。巩俐状态也不好,和剪辑可能也有关。塞洛克斯的酱油角色台词不到五句吧……故事还是适合电视剧。
= = 纯当看柯大叔颜
巩俐那口古巴英语说的有点意思。
又是一个South Beach的电视剧吗?
新海岸,新风景。大胆的黑色,让人物成为负形,而头顶总有光,飓风蠢蠢欲动,接近《新世界》的超验性。选歌精准,尤其是片尾Mogwai的Auto Rock。
不过不失,但比起『盗火线』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质感质感质感,像通宵后的凌晨,有凛冽的、不真实的清醒感,难怪哈莫尼科林会喜欢
迈阿密可真漂亮,不过涉及到这里的片子全跟毒品脱不了干系,另外巩阿姨的口语囧的够可以
卧槽 这电影开玩笑啊亲 可惜了我这么爱的柯林法瑞尔
挺有张力的。巩姨有气场!
不太壞啊,只是不及導演其他前作,男主角不夠有型好看,那部法拉利出鏡太少…
2012/10/6.
很冷的迈阿密,很性感的巩俐,绝对上乘的犯罪片。
巩阿姨无论如何打扮都携带着一副村姑范儿,在这部电影里面也不例外。
柯林法瑞尔浓眉大眼的坏小子
31分钟,巩阿姨出场;51分钟,巩阿姨激情戏,但是数次均没有到肉。不知道导演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