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大厦
ប៊ូឌីញស,金边白楼青春梦,White Building,Bodeng sar
导演:卡芝维·尼昂
主演:皮塞斯·钦,Hout Sithorn,Ok Sokha,Chinnaro Soem,Sovann Tho,Jany Min,Sophearat Chan,Sophany Leng,Nareth Seng,Bunthoeun Tith,Chandalin Y.
类型:电影地区:柬埔寨,法国,中国大陆,卡塔尔语言:高棉语年份:2021
简介:导演两年前用纪录片《再见,白楼》(《金边白楼的前世今生》)向自己的童年故居致敬。今次有贾樟柯的公司参与制作,他则以剧情片来细说这栋大楼的居民在逼迁前的故事。主角和两位好友每天都在白楼内练舞,希望终有一天可以上电视台参加比赛。眼见白楼面临清拆,他的父亲想尽办法组织居民,向 政府争取更合理的赔偿方案。此时死党亦将离开..详细 >
前面三个人莽撞又沉闷的劲头让我想到《风柜来的人》,可惜导演没让这条线发展起来。总的来说,如导演所说,确实是一部个人化十足的电影,但只展示了和大厦的联结被切断的阵痛,没有关注那种联结最初是如何生成的。父子关系塑造得有些生硬、理想化,也是有点缺乏情感上的预设。视听语言我还是挺喜欢的,许多静默的画面,身着西装的父亲,即将倾倒的大厦,这些给我印象很深
确实蛮像科长十多年前世纪初的作品的,入选平遥也符合他一贯以来对第三世界电影/现实命运的关怀,一种镜像的创作怜悯,完成度放第一梯队没什么问题。怀揣梦想渴望联系的个体在冷漠时代背景下无奈的处境,无时不刻都是巨大的对比,上一秒还在街头骑着摩托做着舞蹈明星的梦,下一秒就已背负所谓家庭寄予的厚望枷锁。身体不适且难以沟通的怀旧父母亲,叛逃出家庭的姐姐、移居海外的挚友、失能的爱意已无处安放。柬埔寨的整个城乡人群结构和当代中国别无二致,背井离乡在繁华中心积攒日后返乡生活成本的青年们,向着注定宿命拼命挣扎的大厦蝼蚁,不幸又相似的落寞。那些在现代无节制的城市变迁中无处可去的百姓们、老龄化无活力的市井,作为同为高压环境下的东亚人很难不去共情,但即便如此,我们所最终记住的,也是曾自由洋溢过热情的动作与那喧嚣的楼屿。
抬头是白楼虫蛀的天花板,低头是父亲溃烂的黑脚趾。母亲抱怨噩梦不能说出来,想办法驱散咒语。眼前离开故居何尝不是噩梦搬演,这里居住着公务员和艺术家,却要这般没有尊严地离开。墙上贴着搬家公司的广告,嘲讽着男孩的街舞梦。补偿款修不好白楼的裂缝,蜂蜜治不好脚趾的溃烂,贫穷让人无法保有健全。
这段回忆的重复执导让本部影片应当更好。
平遥。柬埔寨拆迁故事,有点闷有点虚,不太喜欢。
少年见证自己坚信不疑的一切「塌房」的故事。
跳舞赚钱,发小移民,拆迁补偿款,父亲的病...核心都是穷。故事有点散,只能说看看柬埔寨青年的生活状态吧。科长监制
午后的静态,废墟里的人像。摄影上乘,但三个片段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更像是各自独立,各自成为市景的一个侧面。金边这个城市,名字有落日余晖的味道。
奇观之下也没有半点波澜 贾樟柯亲自推荐加一分 鼓励加一分
何以为家🧐
202109090威尼斯线上旧瓶装旧酒,老树没开出新花。第一次看柬埔寨电影并没有看出和其他东亚电影有什么不同,各方面都在borderline不知道该写啥。对了,男主好像易烊千玺[捂脸]突然得知男主竟然拿奖了,我寻思这片子也没给他多少发挥的空间啊
第一次看柬埔寨片,算是惊喜,柬埔寨年轻人梦想的追求与破灭,画面把控很稳,加上知道柬埔寨的电影史之后,更觉得白色大厦能在他们影史上占有重要的里程碑,期待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venezia78 地平线,贾樟柯监制。国际制作阵容,视听都在线,男主和父亲演得也不错,就是这个节奏啊,前面挺好的,为什么后面变得那么墨迹,是我的欣赏水平有问题吗?拆迁+贫穷,顶多再加一个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挺简单的主题,怎么搞得跟挤牙膏似的?这真是一部让很多人对文艺片望而却步的电影啊。本片最大优点,没有超过90分钟。
东南亚贾樟柯
很慢
某一生活断面的情绪呓语,以新一代青年视角表现柬埔寨人民无边无望的生活状态,全片为闲散不具事件性的生活碎片。电影与建筑与社区的关系传递得也不够明显,人与物和地的连接性较弱。开头以为是《风柜来的人》那挂,结果城市青年的特性流于表面,社会带来的集体颓废也停留在空洞的情绪概念。关于社区拆迁与个体记忆《加加林》好太多了。
中规中矩
前一段真好,朝气蓬勃,能看出当年柬埔寨摇滚乐的影子,后面对拆迁和父亲的刻画,一直怼背影,还有不太有必要的静止,都太僵硬了。
2.5没意思
后半部分观感实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