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年时间里看了两部英国人讲自己的女作家的电影。
前一部是之前写过评论的"Miss Potter",之后就是这部"Becoming Jane"。
两部都还没有看过的人或者也可以试着把这两部前后接连看,会发现许多相通之处,但我个人以为关于Jane的这部在心理描述方面更为细腻。
所谓小惊喜,是之前在电台和报纸的宣传上只注意到主演Anne Hathaway,直到坐在影院里对着银幕了,才一点一点发现还有熟悉的面孔:在"Six Feet Under"和"The Queen"中都有好戏分的老演员James Cromwell,Maggie Smith(远至"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近可回顾"Harry Potter"系列),以及,因为之前朋友推荐BBC改编狄更斯小说所拍摄的"Bleak House"而知道的Anna Maxwell Martin!
Anna是七十年代末出生,容貌普通,但表演颇为耐看。
十二月去伦敦时临时决定"Billy Elliot"优先而放弃了她当时正在演出的音乐剧"Cabaret",后来一直有点耿耿于怀,所以今天忽然发现她也在这部电影里很有点开心。
今年是奥斯汀辞世190周年,这个不上不下的周年未必是关于她的电影电视剧在英国先后出现的原因。
但的确,此时英国的ITV正在进行的是The Jane Austen Season,把与《傲慢与偏见》等相比相对较少提及的"Mansfield Park","Northanger Abbey"和"Persuasion"搬上电视荧幕。
此外,颇有人气的古典音乐台Classic FM也与ITV合作,应景推出这三部作品的有声书。
于是,像我这样没有电视看的人多少还有点下载有声书的福气。
上次说"Miss Potter"的时候说到苏格兰湖区风光在影片中有绝佳展现,不知道这一部关于奥斯汀的电影和ITV的Jane Austen Season几轮结束,因奥斯汀而去Bath的游人会否增多。
Audiobooks下载:www.classicfm.com
你会爱上简.奥斯汀吗?
她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出身并不富裕但是接受了良好的知识与道德教育,学问渊博对人生和未来都充满梦想,容貌清秀仪态端庄,有点小清高,有点小俏皮,骨子里面那些小倔强时不时会蹦出来发作一下。
她对世界怀抱真诚而警醒的目光,敢爱敢恨心地善良,对感情的态度是憧憬灵魂的共振并且绝不将就。
她永远坚强独立清醒自信有原则,但渴望温暖,只要一点小小的温柔就可以将她融化。
这样的女子,你会爱上她吗?
有人说,我爱。
他叫Tomas Lefroy,来自爱尔兰,成长在伦敦。
又是怎样一个男子呢?
英俊聪明,博览群书,见解独到。
出身贫穷,努力向上流社会进军,并且胜利在望。
对了,还是个盛名在外的花花公子。
有一天,两个本不相干的人在乡间村落宿命般的相逢了。
不出意外,上帝就是要他们彼此相爱,并且深爱。
于是他们冲突,他们试探,他们挑衅,他们惊讶,他们理解,他们在彼此的眼睛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欣喜若狂,相逢恨晚。
按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这样的青年男女不在一起简直对不起天啊。
可是命运,就是爱开这样的玩笑。
他们在花园的角落里长久地亲吻和拥抱,他拉起她的手勇敢地奔向未知的旅程,因即将要来临的幸福婚姻激动得满脸通红。
但残酷的现实,正站在路口冷笑着等候他们。
生活真实的模样并非我们所想,当情感碰上理智,爱情碰上责任,鲜花碰上面包,我们的选择就来得那样力不从心而鲜血淋淋。
怎样才是幸福呢?
二十年以后,Tom成为了苏格兰的最高法官,Jane成为了著名的女性小说家。
彼此衣着考究,在上流社会里游刃有余。
她看见他,挽着年轻少女的胳膊,安安静静地站在她面前。
那一刹那,以为是当初热恋他的Lucy表妹。
女孩崇拜地说:今天可以为我们朗诵一段您的作品吗?
他皱眉:Jane,别这样。
时光霎时流转,初见时针锋相对的男女,草地上大笑奔跑的男女,舞会上翩翩起舞的男女,大雨里狠狠亲吻的男女,铁心私奔的疯狂男女,以及……她含泪离去,他默默无言的男女。
他们终究没有相守。
他结婚,生子,给自己的女儿用她的名,她则终生未嫁,延续着才女难售的铁血定律。
二十年后,Jane为年轻的同名少女破例朗读:“她开始理解到,他无论在个性方面和才能方面,都百分之百是一个最适合她的男人。
纵使他的见解,他的脾气,和她自己不是一模一样,可是一定能够叫她称心如意。
这个结合对双方都有好处:女方从容活泼,可以把男方陶治得心境柔和,作风优雅;男方精明通达,阅历颇深,也一定会使女方得到莫大的裨益。
可惜这件幸福的婚姻已经不可能实现,天下千千万万想要缔结真正幸福婚姻的情人,从此也错过了一个借鉴的榜样。
”众人鼓掌,Jane轻轻仰首,看见Tom依旧像年轻时那样紧拧着眉,深深地凝视她,尔后,终于在唇角凝聚出一抹欣慰而伤感的微笑。
她亦含笑。
双手轻轻交叉放在膝头,那洁白光滑的无名指,毫无点缀。
他不曾遇见比她更好的女子,娇俏,锐利,通透,潇洒,单纯。
她亦不曾遇见比他更让自己心动和热血沸腾的男子。
他们是彼此心底最深刻的烙印。
曾经相爱,永远深爱。
如果是你,你会爱她吗?
会不会拉起她的手在英格兰的乡间公路上狂奔,会不会在她为了成全你的家人选择放手时冲上前拦住她的去路?
她是《小王子》里的那只狐狸,看上去清高又难搞,实则躲在玻璃窗后面眼巴巴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心里默默念叨:驯服我吧……她的地久和天长,静止在谁的手上?
而你,会爱上简.奥斯汀吗?
百般激动中下完了《成为简》,忙不迭地开始看。
和以往的英国片一样,故事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也谈不上扣人心弦,一如既往的乡村宁静生活,优雅而毫不张扬的英式小楼和古堡,令人目不暇接的乡间舞会和英伦岛上独好的风景,熟悉的一切,却可以让简迷们为之兴奋很久。
几乎没有一个女孩可以拒绝简•奥斯汀,这个一生写出6部爱情传世之作却终身未嫁的女人得到了越来越多女性的追捧,这些追随者自发成立了各种组织,总称“简迷”(janeite),《成为简》应该可以被归入“简迷”对这为女作家的私人生活做的诸多白日梦中的一个。
奥斯汀是“剩女”吗?
《成为简》是一部非常现实的影片,如果说是改编串联自奥斯汀本人的著作,那么毫无疑问,奥斯汀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女作家,她谈到的爱情、婚姻、家庭问题放在今天依然适用。
而奥斯汀本人,却当之无愧可以成为“剩女”的始祖。
剩女是“3S女郎”的总称,就是Single(单身)、Sen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Stuck(被卡住了)。
所谓“剩女”可以理解为,长得漂亮,学历高,有思想,有个性,有 原则,有品位,有理智,感情丰富,心思细腻,十分自我,清高,孤傲……却没有男朋友的女孩。
那么奥斯汀呢?
她对自己的评价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乡村姑娘”,这点就足以成为她高傲的资本。
当下的“知本家”都可以闪亮一时,更遑论19世纪的英伦乡村?
这样的女子,把持着最后的细腻和高贵,灵魂独立而脆弱,在世俗的目光下永远坚持自己的追求。
奥斯汀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有美好的爱情,爱情在她的心中应该是沟通文学、互诉衷肠,“司马相如卓文君”式的惺惺相惜。
显然,木讷的韦斯利满足不了奥斯汀的要求,他总是那么拘谨,跳舞时踩到奥斯汀,打球时出尽洋相,连求婚都显得唯唯诺诺,唯一可说的就是自己可观的收入和姨妈的财产继承人。
市场经济下不时流传着一句“文人总是清高的”,清高并不仅仅表现在对人对物,更是对自己的过分完美要求。
在财产和爱情面前,奥斯汀还是倾向于后者,在情感与理智的较量中,理智输给了情感。
而在对汤姆的感情中,奥斯汀又没有伊丽莎白和达西团圆的结局,出于对汤姆名声的考虑,奥斯汀最终选择了放手。
那种文艺女青年的含蓄隐忍又升华了,我甚至暗暗用《廊桥遗梦》的结局去设计《成为简》,白发的简看着以自己原型写的书,想到那个人,那些事,没有哭,却是无声的内心翻江倒海……倒是影片很直接地安排了俩人见了面,当得知汤姆为自己的长女起名为“简”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奥斯汀始终没有向缺失了爱情的婚姻退步。
因为执着,因为信念,奥斯汀宁愿单身也不愿意向世俗低头,怕前一刻嫁给了委曲求全,后一刻遇上了真命天子,她就那么等,等等等等等成了“剩女”。
情感和理智情感和理智,翻译成白话就是“真情与金钱”的较量并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特有产物,在你周围你可以处处看到这样的人,有些仍忠于自己的感情,找不到我爱的人决不罢休;而更多的却是倾向了金钱,正如奥斯汀母亲说的“爱情令人神往是锦上添花,金钱布帛菽粟必不可缺”,婚姻已经不纯粹是你情我愿的结合,“有车有房,父母双亡”无形中成为金科玉律。
正因为如此,《傲慢与偏见》开头一段“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同样被用到了《成为简》的片尾。
小时候乍一看这段话觉得可笑之极,不是恋爱自由,爱情万岁了吗,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事实上,这却是一个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奥斯汀早在190年前就作出了结论。
女子要嫁的不仅仅是男人,更多的是他的财产,他的事业,他的所有社会关系总和,“门当户对”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标准。
因了这些,爱情从来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关乎双方家长,双方的社会关系。
总会有男生感慨做男人不容易,想找个条件不错的,对方最基本的要求惊人的一致:有车有房。
因此,许多男生已经摸索到,还是找个不错的乡村姑娘结婚算了,人家对你没什么要求,还不时会带着崇拜的眼神膜拜你,既没有压力,又满足了大男子主义的虚荣心。
那么女生呢?
并非她自己愿意变得功利和物质,实在是环境造人。
我曾经无奈地告诉那些个绝望的男生,中间层的女生不要找!
细究:中下等女生,正如他们自己说的,天真的只会崇拜你而不会对你有要求;中上等女生能够自食其力,自然对你的物质要求会小很多;只有中间层女生从小奔小康,物质生活很不错,欲望也跟着逐年上涨,她期待的是更富足甚至更挥霍的纸醉金迷,至少不能比现在差吧?
那么做这类女生的另一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反过来,这类女生又是最焦心的一群,也是最容易落入“剩女”的一类。
她们一边忠贞于爱情,轰轰烈烈也是梦中常有的情景,一边又不能在物质生活中亏待自己,贫贱夫妻百事哀。
所以我一直对《成为简》这个片名唏嘘不已,很想当然地认为编剧是看清了现实的物质和功利,才以这样暗示性的文艺片来教育人。
受过应试教育的人总喜欢把某个定义按到一件事物上,这点挺可悲的。
不管怎么说,这是我喜欢的片名,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成为简,I want to be Jane。
她的高尚,真诚,热情,不为所动;她的理智,她的信念,她为自己一生所做的决定。
很喜欢她对于真爱的态度:真爱绝不迫于时间、金钱、制度以及阶层,更不迫于生活。
(最后一段引用豆瓣朋友的原文,在此表示感谢)
有一天清晨醒来,我看着窗帘外耀眼的阳光,心里突然喊着,我该和那个我爱的人一起私奔,从此远离这该死的生活。
接下来经过了一整天烦躁的忙碌,在临睡前,我闭上眼晴回想早上的疯狂,问自己然后呢?
最终也想不出所以然,只能辗转着睡去。
然后,爱情总会被面包噎死。
再然后,结局无非两种。
要么是壮志未酬郁郁寡欢生活潦草,要么是痛定思痛强颜欢笑以求安定。
最后都变成心里面最深的守候。
因此这个世界上有割掉耳朵的文森特•梵•高,还有执着于傲慢的偏见中的简•奥斯汀。
当然我不能和他们比。
尽管小时候大人眼中我是个刚烈好胜看似未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不平凡的小丫头,但是大人们经常会看走眼就像他们说谎一样正常。
我人生的一切包括爱情,其实从未充满勇气。
没错,被面包噎死的爱情并不是结果,可后面的情节无论多么跌宕结果都只能归于平静。
别误会,我完全无意看轻人类这种最澎湃的情感,我只是想说,既然最终的结局已经逃不出定律,我们所有的冲动和坚持就可以轻松地当做人生的一个过程,可以哭,可以闹,但没有必要绝望。
再凶猛的潮水也会退去,再炙热的火花也会熄灭,但是生活总还是要继续。
还没有成为女文豪简•奥斯汀的有教养的乡村姑娘简•奥斯汀,原本已经收拾好行李决定不顾一切和爱人私奔的时候,突然清醒地意识到这个私奔的结局多半会是两个人贫困潦倒地谋生同时还要背负千万骂名,更重要地是她意识到也许那个男人的一生从此就要毁在自己手里了。
对于这个,没有谁能够担负得起。
热恋中的男女在这种时候多半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为了你我可以不惜一切。
但是之所以我们创造了热恋这个词就是因为还有一个相反的阶段,可能是冷淡,可能是猜疑,可能是背叛。
我们冷静的时候最常干的事,就是懊悔自己当初不该那么冲动。
热恋中的男女还会经常说:如果我们不能在一起,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就算那个阅历丰富玩世不恭的汤姆•勒弗罗伊也不例外。
但是显然简和汤姆各奔东西后并没有卧轨也没有割腕,他们活着,并且看起来很好的活着。
汤姆的爱情转移到女儿简身上,简的爱情则化成了不朽的名著。
爱情最伟大的意义,其实不是我们在一起的拥抱,而是拥抱过后对方留在我这里的心跳。
如果我爱你,真的爱你,那么我最希望的是你为我好好的生活,并且我也为你好好的活。
然后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想起,爱情在心上刻下的痕迹。
爱情和爱情是很不一样的。
有些人再怎么好就是没办法爱上对吧,所以也没有可不可惜这一说。
但是这一次,我为简遗憾的频频叹气:简,你怎么就不能爱上卫斯理先生呢?!
唉,我这真是瞎操心。
现实里的卫斯理先生究竟怎样,这没法说,毕竟生活不是小说,哪怕简再讨厌他,在小说里以他为原型创作出个惹人厌的家伙,你也不能说,瞧,卫斯理先生就是这个样!
谁知道卫斯理先生怎么样?!
说不定他好得很,只是简恰恰没有爱上他罢了。
所以,真正的卫斯理先生什么样,我不去说。
就看这电影里,我要说,如果卫斯理先生真是这样,那简,你可是损失大了。
影片里卫斯理先生第一次出现是在格雷谢姆太太家,奥斯丁太太缓解气氛提到舞会的事情,这个时候镜头切到卫斯理先生,看得出他之前一直在出神,听到奥斯丁太太的声音才转过头,他之前一定是一直看着简。
她姑妈说他不喜欢这些(中间有个镜头他还是看着简)。
镜头又切到卫斯理先生,明显困惑不解的表情。
接着镜头切给奥斯丁太太,然后给简,注意这个地方,简说But,sir之后卫斯理先生的镜头:先抿一下嘴唇,抬起下巴这两个小动作,靠啊,这不是表示对说话者感兴趣的潜意识动作么!
接着简巴拉巴拉说完,卫斯理先生先看了姑妈一眼,然后说自己改变主意了,这个地方也很有戏啊,微笑一下,再点一下头。
这一点头,赤裸裸的要做你坚定不移的backbone啊!
这一段我是不是说太多,这演员实在好,我其实不大会看演员的演技,平时和朋友聊起哪个演员的演技我也插不上话。
但是这次扮演卫斯理先生的演员真的给我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
接着说,之后就是卫斯理先生和他姑妈到简家,奥斯丁太太问喝不喝茶的时候,卫斯理先生站的好笔直,而且,他一直都是这么站的!
我喜欢这个样子的男人,不管在等什么,等人等车都好,都站得直直的。
倚着靠着上蹿下跳动来动去多动症不得闲的男人都退下吧……囧也许影片想描写一个木讷又有点呆的卫斯理先生,但是风度翩翩又充满爱意的男人很难有人会讨厌的吧。
还是这段,格雷谢姆太太给两人创造机会让他俩到一边走走,这个时候注意卫斯理先生有个明显害羞和不确定的表情哦,太萌了!
简走开的时候他的眼睛也一直跟着她。
这一部分最棒的时刻出现在从简故意走开,到奥斯丁太太用责备语气说:“Jane?
”之间的这几秒钟的一小段,卫斯理先生看着乔治,微笑了一下,算是打了招呼。
这个简直绝了,太自然了!
完全真情流露!
要不就是这个演员真真是个上等人,要不就是这个卫斯理先生实在太好,要知道这个时候乔治并没有出镜,你演员光看着那里也行,故作深情的继续追随简的身影也行,可是他并没有啊!
竟然还微笑了啊,真迷人。
都说爱情的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现实中是不是会说得多做到的少,这个我不清楚。
简走掉坐在长椅上写东西,他姑妈还没明白她在干嘛,卫斯理先生脱口而出“writing”,一瞬间我都觉得很感动,请试想同样的话从奥斯丁太太嘴里说出来和卫斯理先生说,是有多大的不同!
接着就是求婚,不知道编剧是不是想带着观众一起反感卫斯理先生,让他在求婚时说自己有2000镑的年金啥的,想让观众一起厌恶他用钱买爱。
但是失策了,卫斯理先生知道以金钱为求婚筹码是失礼的,也承认了。
这一点最起码比甜言蜜语说一大通本质却一样的求婚高尚多了。
而且卫斯理先生也说了,如果我们结婚,这都是你的。
不知怎么,我就是反感不起来,也许他傻也许他呆,我听到的全部都是他爱你,他的钱是你的,他的房是你的,最重要的,他的人也是你的!
他的那句“有时候,感情就像害羞的花朵,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会绽放”很美,但更美的是直面这简的那一鞠躬,算作告辞。
说到这我插一句,英文讲得再好的中国人,在和外国人聊天谈话结束后很少会说上一句“nice to talking to you”之类的话,自己不说不觉得,待对方跟你说过之后立马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没礼貌……现在说舞会场面。
他从人群中走来,文雅的鞠躬,面对面站着,从侧脸也感受得到他的激动和紧张,小心翼翼的跳舞,目光始终没有离开简,牵着她的手,还会偷笑。
(可惜旁边的简是个苦瓜脸,摊手……偷笑这表情我看了好几遍,实在太自然了。
跳舞这段真的是分得再细都有的写,一定一定要仔细看卫斯理先生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包括四个人手拉手转圈的时候卫斯理先生对另一位姑娘点头致意,太有心了,就感觉有些人的贵族气质真的是自然散发出来的。
)正跳的开心,麦克沃伊来搅局(我后面再吐槽他),俩人眉来眼去一番,卫斯理先生再次牵着简的手往前走的时候脸上表情有变化,是不是也意识到情况有变,有了危机感?
一曲结束,已经明白的差不多的卫斯理先生趁简还在望着麦克沃伊的是时候适时走开,我的那个心碎哦。
好么,反正麦克沃伊还不是挽着别的姑娘走了走了之后简你还不是又落了单,卫斯理先生又挽着你,还把你郑重的介绍给别人,唉,我心碎不说还加上一声叹息。
后来劝说麦克沃伊他舅的失败,准姐夫的阵亡啥的都没啥说的。
我怎么都想不到简怎么会质疑那信是卫斯理先生写的!
有骑士风度的上等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简也想得出来!
好吧,这一场戏里卫斯理先生无论是欲说还休还是无奈沮丧,还是握紧帽檐的一个个小动作,再一次迷倒了我。
卫斯理先生的最后一场戏是在教堂门口,他姑妈墨迹着不愿下车挑三拣四,是卫斯理先生挺身解围,简说:“难道旅行也是犯法的?
”卫斯理先生也为简的聪敏对答让姑妈尴尬而窃笑。
末了用力关上门,坚定的表决心。
后来跟着简在河边散步,言语所说的,肢体表达的,都是一个有气量,执着,心地美好善良的男人应该表现出来的,也使我为之倾倒的。
好了,卫斯理先生我都说的差不多了。
影片结尾很美,海瑟薇的发型要漂亮很多,简和姐姐一生未嫁,麦克沃伊结了婚,给长女取名简。
卫斯理先生应该也结婚了,一定是他爱也爱他的姑娘。
关于这个,我只想说一句:靠啊!
那姑娘为啥不是我!!!
=================我是吐槽勒佛罗伊的分割线============看的时候觉得槽点很多啊!
那发型我好不喜欢啊!
那人物性格冒冒失失花天酒地像猴子啊!
舞会人家明明挽着男伴还跟人家调情好cheap啊!
舅舅一发火立马闪人啊有没有?
不知道爱情忠贞啊有没有?
是离开人家过不了才回来找人家的啊!
想要勾引人家姑娘私奔看着很美好其实很恶劣啊!
有没有为姑娘想过啊!
板球那是你的个人秀好么?
姐不喜欢这么高调好么?
我脚着,麦克沃伊,你还是脱了假发继续赎罪吧,赎罪里面你多美啊
不久前刚刚看过了成为简奥斯汀,曾经喜欢过的作家。
由于太过熟悉,看这电影的时候,总觉得心不在焉。
对于她的未婚,她与伊丽莎白如出一辙的性格和背景,还有其它的一切一切,都十分有理由让我觉得厌倦。
但是,这都是把她当做一个小说家角度——应该说她还是我最不喜欢的那种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小说的小说家——但是以评价女人的角度,她是一个拥有伟大爱情的执着的女人。
我喜欢这个女人。
我喜欢她在夜晚的花园中主动亲吻自己的爱人。
我喜欢她即使知道希望渺茫,仍然愿意为了自己的爱情而怀抱着希望努力。
我喜欢她因为爱,而原谅自己的爱人,撇下当时自己的名誉家人故土一切一切和他私奔。
我喜欢她能够体谅爱人的难处,毅然决然的离开他,即使他结婚生子,她仍然没有妥协,执着的孤老一生。
而我最喜欢她的是,在经历这一切一切之后,她的小说中那两个和她和她姐姐性格如此相似的女人,都有着幸福的结局。
而简所爱的人,也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很难说这是她的幸运还是不幸。
他一直爱她,她也一直爱他。
这种爱情...安安静静,心照不宣,无论如何。
也很难说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无法在一起。
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太爱彼此,太爱护彼此,甚至太过担心自己让对方不幸福。
这样的珍惜让他们分开,也让他们的爱情永恒。
简的姐姐也终生未嫁,这样的两个失去爱人的女人也是至亲的姐妹彼此相伴终生。
似乎也是件很幸运的事。
简也一定这样想。
但我相信总会有很多的瞬间,漫步在树丛的瞬间,看到玩棒球的年轻人的瞬间,在图书馆安静的寻找书籍的瞬间,甚至看见岔路口上焦急等待的人的瞬间,她会暗暗想着,可惜不是你。
没有悲伤,更没有悔恨,甚至都不能称之为遗憾,只是一种甚至可以一笑置之,又不敢深深触碰的可惜。
简很早就死去了,不知道在她临终的时候,会不会想起他说的,如果我们不能在一起,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会不会想到,他们没有再一起,而且她也要离去,那个曾经或者一直认为她是人生意义的人,他的生命会是怎样?
而生命无论为什么而存在,有过这样的爱情,就足以支撑他们走过他们的人生。
只是,可惜不是你。
影片结束,我坐在电脑桌旁久久不愿站起,耳机里的片尾曲愉快的回旋,不断变换节奏,引人入胜。
每段音乐都是那么妥帖,或轻快,或低回,或想往,或惆怅,带着各自特有的情节氛围,若一幕幕的人生,酸甜苦辣,千回百转,但都直达内心。
简在伦敦拜访女作家拉德克丽芙夫人。
女作家问:“你想写什么?
”简沉吟着答:“人的内心。
”拉德克丽芙夫人投以一笑:“你了解吗?
”在那个英国时代,写作是用来愉悦生活,或者道德说教,真正表达内心、反映生活的作品不是正途,作家们多是通过想象,编些故事,讲些道理。
就像汤姆推荐给简的书,恶行带来苦难,美德带来回报,坏人没有好下场,是道德准则的浅白说教,缺少真实而直达人心的文学感染力。
简是真有独到见解的女子,能发当时别人所未发,她的文学要展现生活的真实性,人物真实的想法,故事发生的原貌,反映一言一行的来源。
她的文学,是从骨子里与众不同的,直到今天,在灿若星海的作家群里,她依然是独特的一个。
她讲的故事都很平凡,却能讲得如此不平凡。
说到汤姆,我一直认为他配不上简。
他差的太远了。
只是穿着大城市里时髦的天鹅绒礼服,顶着青年才俊的美名,故作矜持的公子哥儿,适逢其会地来到汉普郡的乡下,俘获了简的春心。
褪去了浮华的外衣,汤姆有什么?
经常流连于酒吧妓院,没有战胜情感的理智,缺乏责任感,如果简真的跟他私奔而去,结果不是鸡飞蛋打,就是两人颓唐的度过一生。
没有《傲慢与偏见》成为经典供我们唏嘘。
他不配拥有简的爱情,他只是简怀春时一个遥远的梦。
但从这段梦里,简的文学观也深化了。
她不再认为文学就应该完全执着于生活。
文学也应该是一个梦,一个美好的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她的《傲慢与偏见》,她笔下的人物,在经历磨难之后,会得到他们想要的。
“故事的开头,很糟,后来,更糟了,结局,她们都得到了幸福,幸福的婚姻,和很有钱的男人。
”深深地记忆着简私奔的早晨,走出家门,四下里寂静,偶尔一两声鸡啼,音乐舒缓,面孔黯淡,衬托着内心如鹿,抬头看到了路口等待的汤姆,忽然莞尔一笑,奔向自以为是的幸福。
没有为了爱情抛弃一切过就没有年轻过。
理智与情感本就是矛盾的事实。
简当她认为那是她的真爱时她选择奔向幸福,为了汤姆她放弃了家庭、地位、金钱。
当她偷读汤姆的家书,意识到汤姆的家庭责任和私奔代价时,她毅然回头。
因为,那是一个注定的不幸,对汤姆,对她。
她宁愿孤寂一生,怀念一生,做一个老处女,不选择和汤姆一生庸碌,毁掉他美好前程。
她在命运面前低头了,不完全是为了自己。
她又没有在命运面前低头,她可以放弃爱情,但唯一不肯放弃的,是她的笔。
多少年后,歌剧院里,简的脸上分明留下岁月的痕迹。
她的目光依然专注,黑色长发挽于颈后,更显面容瘦削。
还是那么敏感,会被音乐深深打动。
突然间看到汤姆,眼神中的黯然魂消,仿佛度过了一百年,又仿佛相隔只是昨天,其实十余年也就是一生了,像爱玲笔下的曼帧。
欲言又止,叫住了他又能怎样呢?
还不如不相见,彼此相忘。
我想汤姆也是这样想,他肯定也发现了简,也想过来相见,可只是在远远的地方,一抹身影,转身,想离去。
最终还是相见了,汤姆和他的女儿简。
怀念一个情人,莫过于用她的名字为女儿命名。
到这里,我才开始有点喜欢汤姆。
朗读后,简将书本放在腿上,双手抚书,凝然而坐,两眼饱含深情望向汤姆。
我一直认为,这个动作是人类所有姿态中最优雅的姿态。
安妮·海瑟薇,留下很好的印象。
比起《公主日记》里,高贵依旧,但不再浅薄。
沉稳,优雅,像世情之外的天鹅。
音乐是值得一赞的地方,妥帖,烘托,简直无所不能。
但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本片对细节处的把握,简直得了简·奥斯汀的真传,用矛盾的事实深挖人物内心,用细节的剖析寻找生活的原委,人物内心的成长,选择,徘徊,无奈,执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矛盾,辩白,差异,化学反应,互相理解,人与世情的矛盾,适应,无法抉择,理智与情感,以及英国乡村生活,简单的快乐。
情节从小处着手,细细致致,人物内心在情节发展上不断变动,娓娓道来,栩栩如生,入木三分,最终走向成熟。
说到英国乡村生活,也是本片所长。
阴霾的天气,湿润的树林,灰白的房舍,迷离的灯火,油画一般,美轮美奂。
看《成为简》前囫囵吞枣地看完玛甘妮塔.拉斯奇的《简.奥斯丁》。
其中对于简与汤姆.勒佛伊的那段“年少之恋”简单带过。
就如同简给Radecliff女士的评价“生活表面平静如水”一样,简的这段芳龄20之时的爱情就如她生命中许多未能解开的谜,留给读者的永远是问号。
简是只把这段感情视为年少之爱?
还是在内心深处一直爱着汤姆?
《成为简》正是大胆却又不失合理地填补了这段空白。
简的生活平静如水,尤其是在我重温了玛格莉特.莱恩的《勃朗特一家的故事》之后,我忍不住这样想。
但在电影为简的这段初恋的补白几次弄得我鼻子发酸之后,我认定那是在夏洛蒂丰富、完整(较之简)直抒胸臆的书信与勃朗特研究者日后渐渐挖掘的愈来愈多关于她们短暂生命痛苦的佐证所书写的动人篇章下产生的错觉。
无论简与夏洛蒂拥有多么不同的读者群,她们俩的生命多么令人遗憾的只有短短2年的交集,毕竟同为十八世纪中期至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英国工业革命动荡岁月中的妇女,伊莉莎白年代也好,维多利亚年代也罢,她们经历的辛酸--妇女地位低下所造成的关于婚姻、关于事业的重重困阻怕是相同的吧!
频繁的死亡与抑郁孤单的日子成就了夏洛蒂那从表面就能让人垂得一把辛酸泪的一生,而简的辛酸则是掩藏于她那六部小说风趣嘲讽的背后,在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中,诉说着那个远去的年代的女子的不幸。
《成为简》有着优美的景色,精制的镜头,悠扬的音乐。
这一切都令我们感到熟悉,因为不胜枚举的简的作品的改编电影已向我们展现出简的生活的那些丰盈的细节。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中流畅的镜头,比如卡桑德拉得知噩耗时下的那场雨;简与汤姆互诉衷肠的户外的那幕也十分唯美,清辉在黑夜中勾勒出人物的轮廓,色调虽冷,却挡不住观者感受到那爱意融融的暖意;在汤姆对简与他的未来表示悲观后,简与姐姐在海边散步的那段,同样展现了以相反的元素来表现人物的手法:大海无垠、蔚蓝、沉静,本该让人舒畅不已,但此时刚刚失去汤姆的简悲伤难抑,爽朗的海风中感受到的只是凝重的苦涩,可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简与汤姆的故事是以两人都不富有而最终劳燕分飞画上句号的吗?
私奔的桥段是真实发生的吗?
然而无论属实与否,我以为这样一来更强调了简的性格,除了表面的雄辩,才气逼人,更有一份能为真爱向世俗挑战的勇毅。
但简不是莉迪娅,她深谙受人接济的生活的艰辛,因此她选择离开,就像她选择和汤姆远走天涯时一样果断。
影片结尾处给了30多岁的简一个长镜头,那细微的鱼尾纹、消瘦了的脸庞、端庄的发型,让人唏嘘年华的易逝。
戏剧性的,简与汤姆再次相逢,而一阵令人难堪的尴尬被一位父亲轻柔又略带责备的“Jane”所冰释。
那一刻,简心中那块柔软的角落一定被触动了,她挽起汤姆的女儿的手,她知道,这个特殊的读者的父亲是给予她青春甜爱的人,这份爱她未曾遗忘,他也未曾遗忘。
安静的字幕打出,我们知道了简始终没有向缺失了爱情的婚姻退步。
我们更温暖地知道--也许与导演构想出所有的起始源时一样的惊异--汤姆给他的长女起名为“简”。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 浓烈 狂热 奋不顾身!
明天如何我不清楚 但在当下我愿意付出一切!
曾几何时 这是我对爱情的解读 我向往这样的爱情 并把它付诸实践 然而理想会被现实打败。
爱情不单单是两个个体的结合 更应该是两个家庭的融合。
年轻的时候很爱傲慢与偏见 家里有五个版本的这本书 数次搬家后 有些已经不知所踪 仅剩的两本一直是我的睡前读物 。
在没有这部电影之前 我对作者简奥斯汀的印象也仅停留在她终身未婚这一点认知!
所以当时看这部电影只是因为我非常喜欢安妮海瑟薇。
到看过之后 真的让我非常惊喜!
海瑟薇的颜值和演技从没让我失望过 就连男主也非常满意!
(后来我看x战警的时候就一直觉得教授眼熟 后来才想起这不是詹姆斯么!
)全剧120分钟 作为一部人物纪录片 时长稍显紧张 故事的结尾可以处理的再细腻一些 。
关于剧透我这里不想说太多 因为 我还是希望大家能自己去看一看这部电影!
为之倾泪!
保证您这两个小时不浪费!
这里就聊聊爱一个人这件事。
简奥斯汀终身未婚 这在200年前的英国社会并不常见 那时候的女孩没有财产继承权 她的财产只能通过她的丈夫获得!
套用傲慢与偏见书中开头的一句话:“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简与汤姆的爱情浓烈炙热 两颗心碰撞出火花的 甚至由于家庭的阻力 两人选择私奔这种!
但最后简选择了放手 理智战胜了情感 婚姻并不是他们两个人的事 这里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
简后悔过么?
我想不会的吧 因为在简的小说中 她已经给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
我想那是她对这段美好爱情的答案吧!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 如果有 不论结局如何 都希望你勇敢 因为你 为爱活过!
冗长反复的乐曲,墨守成规的舞步,面前的人永远僵硬的脸,无聊烦躁也只得垂眼忍受,而当高昂的音符响起,向前踏出的舞步迎合了某个特定人的舞步,优雅的转身,抬眼望见带着恶作剧般戏谑的微笑的脸庞,顿时眼波流转,嘴角翘起,爱情以一种微醺的姿态展现,一切烦恼展去,周围人们以光影的速度暗下去,只得自己眼中的他和他眼中的自己流光溢彩,彼此心照不宣的深情和局外人一无所知的茫然成为最深刻的对比。
湖边,树林水流在月色下寂静暗沉,却有一种婉转迷人沁入,只因身边人微微斜身的靠近,胆怯深情的吻,彼此激动真实地表白着炙热的情感。
彼此眼中心头上的美,化作一种景致,让周围一切成为最有意义的场景。
在爱情遇到阻碍遭到拒绝后,私奔通常是恋人们最冲动的选择,而当真实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时,心头的冷激,使得感情浸入一种惆怅当中。
这时所要做的只是一个抉择:为了爱情而与之相濡以沫,亦或是放弃爱情各自回归。
前者会得到爱人,但不得不看着爱人为了坚守爱情而向现实低头;后者至少能全身而退,但从此丢失一种热情。
爱情令人神往、爱情是锦上添花,但是金钱布帛粮食也必不可缺。
即便爱情绚烂如盛开的繁花,也抵不过开败的落差,重要的时间段不是花开,而是养成。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为了不看到爱人为了爱情而劳碌的身影,不愿爱人为了爱情丢失名声和经济来源,与其爱情死在现实的悲哀中,倒不如让爱情存活在记忆里。
而局外人的斥责嘲笑,全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作了多么大的牺牲。
故情难忘却,熟悉的身影在一晃而过中被辨别,隔了良久的时光,如何面对年轻时的冲动与辜负。
深吸一口气,故作沉静的微笑,轻轻唤出深刻在心的名字,如同山谷的回音一般回响在两人心间,而带着距离感的微笑在听到那个温厚清晰唤出自己名字的男中音时被瓦解,这个名字定是在心中唤了多次,再一次面对,也能够坚定温和地念出。
这一次,既是唤她也是唤她,但无论如何,都是自己心中最熟知的那个名字。
于是再一次眼波流转,已明白彼此究竟占据着如何重要的位置。
果然是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就是她对自己的高度意淫吧。
Would you rather be a poor old maid?Ridiculous, despised,the butt of jokes? The legitimate sport of any village lout with a stone and a impudent tongue? Affection is desirable. Money is absolutely indispensable.- I could live by my pen. 19世纪的欧洲女性最好的出路当然是嫁个有家产的人。但Jane和妹妹追求爱情、精神独立,她们错失与爱人共度一生的机会,她们没有成为某夫人,却成为了不起的自己。虽然剧本深度仍不够,但已展现了女权先驱的自我意识觉醒,并对此予以赞赏。
说实话,我真的不习惯安妮海瑟薇细细的嗓音像鸟叫般唧唧喳喳,整部电影由于安妮海瑟薇,完全失去了英国古典文艺片的端庄于内涵。那双大眼睛想能把一切想法都泄露出来一样,不纯正的英腔听起来也十分别扭,我看了几分钟就受不了了。 这种因为演员气质严重不符使电影不伦不类的事情时而发
简的两次私奔,第一次是詹老师到了关键时刻因为害怕失去自己拥有的一切而选择了放弃私奔,简伤心欲绝回到家里;第二次简私奔路上发现了詹老师除了自己还有别人要养,思考再三,还是陷入对未来贫困的担忧,“如果我们的爱会摧毁你的家庭,那我宁可不爱”。她善写月亮,却并不圆满。
简直是拿奥斯汀的名字骗钱的,一点都没有奥斯汀的感觉。海瑟维德演技着实需要磨练。
对于《傲慢与偏见》真内核Get不到如我,也就只能看到弧光走了个书名字面意思的那层,但反正电影也是就来套个壳借古喻今的,只是各方面水平都一般,又美又知性的安妮也是美则美矣,没啥可说,詹姆斯·麦卡沃伊标志性的凹嘴唇与做作表演也是让人最后一次觉得油腻,整体上给波兰斯基的《苔丝》提个鞋不过分。
刚开始总以为在看《傲慢与偏见》,有点跳戏,不是很好。虽然是编写的,也不能照抄啊。女人比男人在爱情方面更能委曲求全一些,我可以为你私奔,不在意名声,放弃金钱。但如果想想,你为了我,会生活更加困难,我就可以为了你,放弃你。在好多电影里都能看到类似的情节,也不是女权,就是觉得女人更能体谅对方。
下了整整一年半之后终于在岁末的夜晚静静地看完了她,这个我在中学时代最倾慕的英国女作家,还是勾起了许多伤心或是快乐的回忆。没有流泪,因为早已知道结局,但还是忍不住唏嘘和感动。爱情和婚姻之间,每个人都该有个底线,我是男生,我也要成为简。
现代社会也一样吧,嫁个有钱人的思想盛行,门当户对也还行,共同奋斗的万中挑一;爱情不等同于婚姻,人生啊,说不清楚......
像一首娓娓道来的田园诗,情绪起伏的有三个地方,一是舞会跳舞tom的出现,二是很多年tom称呼自己的女儿jane,三是最后jean朗读结束,tom停顿了一会儿,然后开始鼓掌,和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一样。#没结果的故事才最美,才不容易让人遗忘
《成为简·奥斯汀》cliché 一个我爱你你爱我但是我为了你的幸福不得不放弃我们的爱情的故事,这算得上哪门子的经典嘛!!😒😒😒
有些人真的只在爱情的时候活过那么一会儿,之后长长的时间就都是死了。而有些人,却将这短暂微弱的爱情之火,细心呵护,燃足了自己漫长的一生。
最初他說'Jane ,I"m yours , I"m yours,heart and soul. ,結果他說很荣幸见到您,Austen小姐.這是我女兒.她他仍然相愛卻不成眷屬.轉眼20年.她終身未嫁.而他早已功成名就妻兒圓滿,,,你一如我最初見到得少年 雖大家都以雙鬢斑白垂垂已老
安妮海瑟薇是蛮好的演员,但不适合奥斯丁这个角色,其脸部也不适合如此多的特写呈现。除此之外是很稳当的英国电影,几个推镜很有想法之外其余蛮扎实,私奔一段有些草率却又有最好的视觉语言(马车后窗晃动的透视)。很像是迈克·李或詹姆斯·伊沃里的电影的简化版。对于成为一个作者,剧本没有给出任何呈现,反而成了一部单纯的爱情片,失望。
Anne Hathaway,外观和气质都很好的展现了Jane Austen这个人物,尽管不了解Jane,但这部影片让我觉得,Jane Austen就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傲慢与偏见》,片子很好,只是安妮海瑟薇一点都没有Jane的味道,失败。而那谁,很帅
anne這小妞把jane演繹的還真不錯
还不错,但感觉大部分是女主角撑起来的
不知是大家根据简的书杜撰了她的性格,还是简真的把自己写到了她的书里,总之很多她作品人物的影子,可能是写书真的需要多经历~那么只好致敬简的人生,才能留下6本好书给后人无限瞻仰~~~但电影真的好平淡,我始终无法释怀男主在恋爱学分里给我留下没用小矮个的形象,安妮还不错啦,胸真好看~~
生活不是小说,简奥斯汀也不是伊丽莎白,并不是贫穷打败了爱情,而是理智战胜了情感,有时候选择放手,不是不爱你,而是太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