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男人也一样。
我这次终于想明白了司法独立的本质就是剥夺议会主权,因为法律的关键在于实施,你制订条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性解放的本质就是下半身不经过大脑思考。
娱乐的本质也是一样的,游戏独立于现实自成一体。
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艺术和娱乐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我认为这里主要体现的是一个现代性问题。
艺术的庄重感是前现代的死亡赋予的,娱乐则是现代性对它的转换。
投身艺术就像投身爱情一样,现代性使其成为不可能。
娱乐至死并不是一个诅咒,而是一个福音。
艺术变成娱乐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新天地,资本主义彻底摆脱了死亡的威胁。
文 | 阿嬷是一个十分奇妙的发现。
找片子的时候看到了电影「这时对那时错」的缩略海报,心里就在想,是他的。
点进去一看,果然,导演后面跟着那个熟悉的名字:洪尚秀。
毕设课题做的便是洪尚秀,不是因为热爱,而是他小众且相对容易操作。
拍了近二十部几乎无二致的电影,只是小圈子才会被提及的导演。
不可否认,每次在未来选择的岔路口,我一直避重就轻挑相对省力的那条,无论是否有人同行,是否前路看得见光。
文理科选文,纯文学戏文选戏文,电影史论创作选创作。
自己一直都在避免艰难深刻,于是整个人生就变得轻飘肤浅。
或许是因为我的浅薄,当把洪尚秀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后,我开始认定他也是个贪图省力的人。
十七部电影下来,喝喝喝,吹吹吹,做做做,九字足矣。
当我兴高采烈地把这个结论告诉我的老师,我险些没能顺利毕业。
因为你不能用九个字去糊弄一个看惯了三万字的成年人,哪怕你说的是真理也不行。
在他的十七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便是这部「北村方向」。
不仅因为片子一贯的食色性主题,更主要是黑白影调下的情事拍得够美:我们不过在大雪天喝喝酒聊聊天做做爱,如此之外别无他事可期。
一次闲来无事的探访,三两个与电影圈相关的男男女女,一家老板娘总是比客人晚到的韩酒屋,几场不着边际的觥筹夜谈以及游走在暧昧与真情之间的情爱关系,这便是整部电影给你的一切,而这也正是它的可爱之处,足够简单,也足够迷人。
有点小名气又总是处在窘迫境地的男人是洪尚秀电影不变的主人公,他们永远性趣盎然,对漂亮女人天然无免疫力,热衷于情爱又惧怕囿于其中。
他们自私怯弱却总是幸运地遇到善良傻气的女人,迅速地产生交集,发生一段短暂浅薄的缠绵纠葛之后分道扬镳。
在电影中有一个有趣的话题,讲的是人生的偶然与必然,女人说自己在来的路上遇到了四个人,一个导演,一个演员,一个音乐人以及自己的一个学生,而这四个人都与电影有关,并且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分钟之内。
这让她感到十分神奇,认为这不是偶然事件, 冥冥之中一定潜藏着什么关联。
男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偶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而正是无数的偶然事件成就了我们的人生,只不过我们选择性地挑其中几件意义重大的当作必然事件,把它们连成一条主线,最后构成了我们决定呈现出来的一生。
就像电影中的男男女女反复出入同一间韩酒屋和韩餐店,重复相似的谈话和行为动作,使得整部片子呈现出一种复沓重现的节奏感,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偶然发生的。
而人们往往容易陷入对这种偶然性的迷恋,但偶然性最终导致未知,未知带来的不安全感又使人痛苦和迷惘。
或许正是出于对未知的过分自觉,男人演化出了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他一边享受当下的自我情欲释放,一边在事态不可控或是即将变得更加复杂之前,决绝地快刀斩乱麻,让一切迅速回归原点。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滑稽的一幕,男人从第一眼见到酒屋老板娘起,早已起了占有之心,两次故意离席到屋外抽烟,期待着对方也能出来。
两人一起去买吃食,男人用惯用伎俩强吻女人到最终二人发生性爱关系,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必然事件。
可笑的是,一夜情爱之后,男人则义正言辞地让女人忘记自己并要她坚持写日记,好好生活,大有将放浪形骸之事归为一次偶然事件的企图,而他也如愿以偿地得逞了。
这是一部典型的洪常秀电影,热衷于一些故弄玄虚的对话,戛然而止的情爱关系,以及原地踏步的人生。
如果你和我一样着迷于此的话,它会是一部非常适合冬日的片子。
当然,如果你看完后觉得不如己意,那就当作一次偶然事件忘记它吧。
再没有一个如此聪明的导演,能这么字字珠玑的讽刺着生活里的一切,却也这样美妙的引人入胜。
寒冷的雪,温润的酒。
电影里面的几个人,总是在这样的一个圈子里绕来绕去。
成俊在前女友家中临走时说的我爱你,又说我们必须分离,比起后面的酒吧老板,导演给出了两者之间一丝细微的差别,这个时候的成俊说的是真心话,而且眼中带着泪。
留恋于自己的回忆无法自拔,在每每唤起这种情愫时,却迸发出瞬间的热情,流泪,拥抱,接吻,上床。
我相信主角在那一瞬间的热情,但是在反复和逃避中,他最终毁掉了自己的一切。
在猜测女人心思的段落里,很明显能看出导演的男人视角,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一下子就揪出来,大约还是有所保留的。
电影里面的三个女人,都在渴望自己的爱情,用着不同的方式,或者是自己一成不变的方式,在试探着男人们的心,或者其实只有成俊的心。
另外电影刻画精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尤其是在喝酒前后。
比如酒后合拍男主角的吐槽,以及清醒时好友之间的一通电话。
在美好之外,这是生活最真实的部分。
像是电影里的‘小说’酒吧,那些美好的愉悦的感觉,大部分都是存在在‘虚构’里。
为什么这是一部好电影,因为除了看到好演员,好导演,还看到了自己。
看洪尚秀的电影,总是使我的心沉静下来,同时心如被温柔地抚慰后有种恢复生机的感觉。
洪尚秀拍的是最不像电影的电影。
似乎他从来对情节、故事不感兴趣,他的电影就是写他的生活(主人公总是导演或编剧),也并不是要得出什么高深的哲理,而是还原一个失意导演或编剧的原生态生活。。
他永远写他熟悉的生活,表现他的世界,不断深挖下去。
他不追求戏剧性,而他的电影却是真正不可预料。
有人说作家最可贵的是想像力,他们可以凭借想像力创造出他们没有经历的人生。
但有了洪尚秀,我们不得不怀疑这样的理论。
真正的作家也许只是写他自己,写他眼中的世界。
曾经的导演想念哥们永浩,这其实只是他可以进城的理由。
罪犯总想着回到得逞的犯罪现场,英雄想着回到胜利的沙场,野兽想念曾得意地出没过的山林,而这位导演心底里的念想大抵也如是。
夜未央,他忸怩地终于还是闯进从前女学生的家门。
在她那里,他辉煌过。
这一回,她继续让他辉煌。
她为他吃过苦头,也想过放弃。
可自这一回以后,她则甘愿为他奉献所有。
一次次地给他发短信,抒情的,思念的等等。
但他已趣味索然,这样的她于他是何等地负累!
他宁愿与一个与她模样相同的女人寻欢,也不愿回应她短信里的思念之情。
《北村方向》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刻画了好几个异常美好的女性形象。
从前的女学生,神奇的酒吧老板娘,魅力十足的宝兰,都有着晶晶亮的眼睛,温柔的神情,纯净的心思。
在她们面前,男主角显得格外渺小。
流氓导演与永浩哥的友情恐怕是要终结了的,由于他的一夜未归。
在永浩看来,导演不论是和宝兰同宿,还是和老板娘共枕,这都侵犯了他的“领地”。
男人之间的情感竟如此脆弱,这归根结底恐怕还是由于男人的软弱本质。
他们要占有,想夸示,想显得大,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小的,是一无所有的。
内心充满恐惧的人总是装得很强大,软弱的人要用高分贝的语言掩饰心底里的不安。
反复出现的“多情”,极有反讽意味,原来的温柔意味已褪变成色厉内荏的格调。
这部作品的出色之处是节奏感极好,张驰有度。
很多细节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值得仔细玩味。
而猪堕井的那天的男一号竟然能胖成这样,杀人回忆里首尔来的警察在《夏夏夏》里胖成那样,都实在令人唏嘘。
补充说明的是,流氓导演向几个男学生突然发飙,指责他们摹仿他,可参看叠叠山中教授在和从前女学生吃饭时对那位年轻男老师的指责。
女学生甚至还说,他在所有方面都学你——这当然也包括学教授和女学生交往。
教授对被摹仿一事很不满意。
这说到底还是猴王意识在作祟。
洪尚秀镜头里的教授们,实在不堪!
可洪的镜头风格则又告诉我们,这些就是真实的生活哪。
看起来不喜欢热闹 面对生人很拘谨的导演 来到首尔见朋友 却联系不到了一个人在酒馆写作 被路人邀请 发现原来是电影系学生 透漏自己暂时不创作了喝过酒 沉闷的导演好像变得活跃 邀请大家去一处好地方在那个水果摊大发脾气 责怪大家伙跟着他 然后导演就跑掉了走到了“她”楼下 那个两年前的她。
女人骂他 怨他 他哭 一塌糊涂 像个孩子 然后他们就贴在一起了 然后他又走了 说“我不会再来了 我爱你 别再联系了 你要幸福”笑靥如花 温文尔雅终于见到了好兄弟 整个人都一改昨日沉郁 一起吃饭 不停散发个人魅力又一日 和好兄弟一起去探望当年第一部电影的主角 然后被指责当初选角没选他 哈哈哈又聚到“小说”酒馆 他说 许许多多没有理由的事情组成了人生 只是人们喜欢找出其中一部分 穿起来当做是思考的主线 叫做理由酒过三巡 导演就和女主人贴在一起了 互道了 姓名萍水相逢 转瞬即逝下一秒就和兄走在了大街上 这已经是第三次路上偶遇女演员了庆珍依然念着导演 导演选择向女主人许下诺言 叠在一起 互诉衷肠第二天告别 并结下不再相见的约定 眼中满是深情走了 像来的时候一样 一个人 遇到很多人 相互寒暄 没了突然意识到导演很喜欢把镜头突然拉近
元旦假期最后一天,一如既往的好天气。
不知道是不是用了新买的蒸汽眼罩,还是昨天晚上喝了点小酒,又可能是看了一部很有趣的洪常秀的电影,总之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心情舒畅地醒来了。
在床上赖到舒服了才起来。
今天依旧决定哪里也不去,呆在家里看看电影,写写东西。
最喜欢初雪的那场戏。
小酒馆里,宝兰兴致勃勃地讲着自己与四个人偶遇的奇妙体验,“虽然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太奇怪了。
”她几乎全程看向成俊,神采奕奕。
-“没有理由的。
就是这些没有理由的事聚到一起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然后我们故意从其中挑选几个当作理由,连成一条思考的主线罢了。
”成俊自顾自地说着充满哲思的话,一起喝酒的钟元似懂非懂地看着成俊,“…所以说嘛,在现实中,虽然有好多东西被我们忽略,但实际上就是这些无数的我们看不清的东西在相互作用。
…我好像说的有点多了吧。
”宝兰看成俊的目光依旧饱含热情和崇拜,“我可是第一次听说。
十分的新鲜。
真的,导演你啊,太聪明了哟。
”姗姗来迟的酒馆老板娘和成俊的情人庆珍长得一摸一样。
成俊的目光有些躲闪,直到老板娘离开去准备下酒菜,成俊的才留恋地望向老板娘的背影。
回过神来和众人干杯时,成俊始终盯着自己的酒杯,宝兰依旧充满爱意地注视着他。
感觉女主人会出来,我就先出来等她了。
成俊这么想着,走出来抽烟。
转过身,发现跟着出来的宝兰。
“我是在哪些偶然的作用下出来的呢?
”宝兰笑着,俏皮地问成俊。
两个人相视笑了。
-“当然会有一些的。
”“是吗。
是什么呢?
”-“空气、男人、女人。
”宝兰笑了,让成俊也递给她一根烟抽。
成俊给宝兰点上烟,宝兰仰头吐出一口烟,然后低下头,“啊,真不错,这烟。
”他们聊到刚才一起喝酒的钟元。
成俊说,钟元是个话如刀子般的人。
宝兰很快又把话头转向成俊,她再次露出那般崇敬的神情,毫不吝啬地夸赞成俊聪明。
成俊偏过头笑了,又聊会一起喝酒的英浩,说他也是个头脑很好,伶牙俐齿的家伙。
虽然作茧自缚,但是个很好的人。
宝兰点了点头,抽了口烟。
笑着问成俊,“你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
我又不是什么看相的。
”宝兰点僵硬地低下头,但依旧充满笑意地,“诶呀,就随便说说嘛。
”成俊想了一下,没有抽烟,也没有其他多余的动作。
带着几乎温情的神态,“我觉得你是一个好人。
”“是吗?
原来如此啊。
”宝兰笑着点了点头,抽了口烟。
“真觉得是一个好人。
”成俊重复了一遍,不知所措地重新把烟放回嘴边。
宝兰笑着说了谢谢。
成俊的手机响了。
他看向宝兰,示意之后背过身去。
是情人庆珍的短信。
“今晚下了第一场雪。
非常的寂寞。
老师你要是真能看见极限的话,那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吗?
我就只能这样等着吗?
庆珍。
”宝兰一会抽烟,一会抬头四顾,随便地看着什么。
她转身向成俊的方向。
“诶,下雪了。
”她最后说。
以成俊为首的男人永远似懂非懂,顾左右而言他;而女人总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只是将那些随机出现的偶然连成线的可能。
无论你是导演,还是大学教授。
无论有多少人崇拜你,你又迷恋着多少人。
暧昧又寒冷的空气,狡黠回避着的男人,深情又脆弱的女人。
昨天刚刚重温了《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有趣的是,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纠结在与有妇之夫的爱恋中的英熙一个人走在海边的沙滩上,她的周围没有来自情人包含爱意的双眼,就算在梦里,情人也尽是躲闪。
但英熙身后的是洪常秀包含爱意的镜头,它矢志不渝地记录英熙深邃的孤独。
而本片中的男女不乏相互欣赏、憧憬和占有。
四目相对时总是难掩其中的欲望。
但众人身后的镜头确是冷冽的,它无情地撕裂空气中的暧昧,把男人和女人揭露得很赤裸。
于是想起一个一针见血的短评:“洪常秀的电影编剧是我们自己,你经历多少,就能看到多少深度。
”刚刚陷入一段令人困惑的关系中。
难免觉得看洪常秀的片子其实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无论是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找到同今时的自己有几分相似的英熙小姐,还是在《北村方向》里变得更懂男人和女人。
突然就明白那些拉扯其实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偶然,前一秒还在缠绵地说“我爱你”,下一秒竟可以双双坦然今后再不相见。
成人世界里男女交往的激情和杂音淋漓尽致地复刻进电影里。
看完之后总免不了感到失望,开始意识到无论是暧昧的化学反应还是逢场作戏都不过是一瞬之间的下酒菜而已;但也因此变得更通畅,发觉男人和女人的关系竟也不过如此,大不了一笑了之,天亮了就说再见。
洪常秀似乎永远在传达一个主题:一旦感情中的男女易位成旁观者,心便是冷的。
那些男女之间的感情便经不起推敲,那些目不转睛的深情全是自作多情,那些误认为能瞒天过海的矫饰其实是明牌。
洪常秀实在是太坏了。
他毫不留情地拍那些男女之间相处的尴尬,从他者视角旁观这些涌动在情感中的推拉,那些一眼就能被识破的诡计和掩饰让人会心一笑。
捕捉那些尴尬成为观影中最大的乐趣,然后后知后觉自己的生活也是同样这般尴尬生动。
那个夜里,我们依偎着肩并肩喝酒,我尴尬地诉说着自己的情意。
听着电视里的情歌,我们都沉默。
过了好久我说,歌词写的真好。
他说,是啊。
他的电话响了,我也不望向他的背影。
从洗手间出来之后他说差不多要准备走了。
零点的大街,他把围巾围在我的身上,分手前我们拥抱了一会,他摸了摸我的头然后走了。
我曾认为这些生活片段应该如岩井俊二的电影那样带着残酷的美感。
当我把它分享给我的挚友,他回了我一首但丁的诗:…我觉得爱神正酣畅,此刻她手里正捧着我的心,臂弯里正睡着我轻纱笼罩的情人。
他唤醒她 她颤抖着驷服地,从他手上吃下我燃烧的心,我望着爱神离开 满脸泪痕。
直到我真正开始看懂洪常秀。
这一秒围在我身上的围巾下一秒就会围在另一个人身上,这就像同一天对两个女人说“我爱你”一样轻而易举。
哪里有什么爱神,哪里又有什么氤氲的情意。
不过是神采奕奕的宝兰与四处躲闪的成俊,在情人庆珍和酒馆女主人之间左右逢源。
我曾陷入深刻的悲伤中,也不过只是因为找错了解读的方式。
那一夜我们是摄像机镜头里的男女,自然有资格说那样话,做那样的事,暧昧涌动空气。
一夜之后回想,就不必带入主角视角,不妨坐在旁边欣赏这一出生动的生活短剧。
体会当时无法洞悉到的尴尬,方才真正一笑了之。
值得一提的是,《北村方向》的英文译名是《The Day He Arrives》,日文译名是《次の朝は他人》。
我完全不讨厌成俊,哪怕他如此狡猾。
影片呈现男人女人的方式看似不公:对女人太残忍,对男人太纵容。
所以安排了成俊在结尾承受来自女摄影师长久的凝视。
多么精妙的一记回击。
这是影片的结尾,也是我生活的答案——他依旧点拨你去直面自己的欲望。
哪怕一切不过只是空气、男人、女人。
2023.1.3
看起来不喜欢热闹 面对生人很拘谨的导演 来到首尔见朋友 却联系不到了一个人在酒馆写作 被路人邀请 发现原来是电影系学生 透漏自己暂时不创作了喝过酒 沉闷的导演好像变得活跃 邀请大家去一处好地方在那个水果摊大发脾气 责怪大家伙跟着他 然后导演就跑掉了走到了“她”楼下 那个两年前的她。
女人骂他 怨他 他哭 一塌糊涂 像个孩子 然后他们就贴在一起了 然后他又走了 说“我不会再来了 我爱你 别再联系了 你要幸福”笑靥如花 温文尔雅终于见到了好兄弟 整个人都一改昨日沉郁 一起吃饭 不停散发个人魅力又一日 和好兄弟一起去探望当年第一部电影的主角 然后被指责当初选角没选他 哈哈哈又聚到“小说”酒馆 他说 许许多多没有理由的事情组成了人生 只是人们喜欢找出其中一部分 穿起来当做是思考的主线 叫做理由酒过三巡 导演就和女主人贴在一起了 互道了 姓名萍水相逢 转瞬即逝下一秒就和兄走在了大街上 这已经是第三次路上偶遇女演员了庆珍依然念着导演 导演选择向女主人许下诺言 叠在一起 互诉衷肠第二天告别 并结下不再相见的约定 眼中满是深情走了 像来的时候一样 一个人 遇到很多人 相互寒暄 没了突然意识到导演很喜欢把镜头突然拉近
1. 关于偶然:与《夜与日》里的选择一样,都是处于各种限制中。
假如万物能够随心活动,范围大如宇宙无边,那各自所处的文化语境就远远不同,对各自行为的影响也差异巨大,这时,距离上再难偶然,同一时间作出同样举动也难;但总有,因为再大还大不不过身为物质存在的局限及语言对“偶然”的定义。
2. 总是忘记过去认识的人,总想为某个人拍张照;今日一别往后甭见,留着记忆再美好几年,都是永恒的假象。
脑海就是宇宙无边,记忆自己都会奔远,别刻意沉陷,给自己铸笼。
3. 有些人为什么突然就生气了?
是《突然的自我》听多了?
干了这杯,还有三杯?
一般来说,他是拿着大众信条作为自己的知识,一朝被反驳,自己想不通(从没想过),就觉得自尊被侵犯、就看不惯别人了,实则是被社会通行的词典给塑造了,他并不是“个人”,只是“社会公民”,那词典指导他如何生活、如何表现得像“个人”(仔细观察下,你会看到很多用词相近,语句结构相近的,他们是一部行走的死词典,不断被编纂)。
成为“个人”的人,很难生这样的气,因为他至少对现世大部分问题都有自己的考虑、形成一定深度自己的观察认识,只会探讨问题,不争啥对错,更不会“突然的自我”。
再次警惕:这个“自我”也是被塑造的。
还干?
别喝了。
4. 勇敢不是直言,虽然洪导片里的男主都靠“你太漂亮了,我就想跟你睡觉”这种摘自通行词典里的话,跟女人睡成了,他想问的是一句:然后呢?
然后,这么喜欢对可爱的字幕卡下手,就不得不提,红起蓝收,中间影片黑白,这大盘什么走势啊?
《北村方向》,步往“个人”。
北村方向。
看《北村方向》(洪常秀第12部长片,继《处女心经》后又一部黑白影像,2011年)的感觉与看《生活的发现》(第4部,2002)非常像。
都是一个男人在游荡(前者身份是导演,由外省到首尔游荡,后者身份是演员,由首尔到外省游荡)。
事业失意。
但其帅气和一点圈内小名气,导致桃花不断。
也可谓炮了一路。
如果说对洪常秀的电影有一个总体印象,这两部,构成总体印象中的一极。
不负责任的性,布尔乔亚的忧伤,裹卷着男人的虚伪,女人的伤。
这两部相隔约十年的片,不同点是什么呢?
《北村方向》更轻盈,更远离传统电影叙事构架,《生活的发现》里是男人事业受挫,导致他接受外省友人邀请,外出散心,起码有一个面对困难的明确行为动机(类似于好莱坞剧本理论里的“激励事件”),《北村方向》动机及相关预期弱得近乎看不见。
仅仅是一个曾经在首尔文艺圈小有名气的电影导演,近两年没有拍片,在外省教书,他重回位于首尔的北村街头,以日记旁白诉说着,来这里逛个三四天,除了一个哥们,其他人谁也不见。
一次散心之旅。
洪常秀的电影缺乏一般电影里主角所面对的经典困难和挑战,从而要去完成他们的任务。
迎接挑战、完成任务,构成叙事动力。
这部电影尤其见不到这类元素。
整部电影看下来,其实我略感懵逼。
洪常秀究竟为何拍这样一部片呢?
男主角先是反复打哥们的电话不通,一个人在小酒馆喝酒,遇到几个年轻人邀他一起喝酒,是电影学院的学生,聊得很开心的样子,还说要带他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但走在街头他突然一反常态,对着他们一通发飙,并跑掉了,让一群学生愣在原地。
他内心的伤疤似乎被学生们揭开了,不想再掩藏真实情绪装作心情好。
他只是一个无片可拍的不知名导演。
他想起了一位旧相好。
郁闷之际摸到了她两年前的住处,试着敲门。
她还在那里。
起初对他的来访诧异,态度冷淡。
他一顿热烈表白,说我还爱着你。
对着她痛哭,表现出自己的不如意。
她的态度转变了。
变柔软了。
二人又躺到了一起。
种种细节得知,她一直爱着他,等着他。
但他抽身而去。
并且电影暗示出,这是段婚外师生恋情,他当初还为这段爱离家出走,变成了圈子里不体面的人,此后他搬去外地教书,与她隔绝了来往。
在这个寂寞之夜,她从她身上又找到了些许安慰。
他心情变好了一些。
但次日离开之际,他又告诉她,我们还是不要再联系,对你对我都好。
此后他联系上了哥们。
哥们招待他。
带着他去一个叫“小说”的酒吧多次,去一个叫“多情”的餐馆吃饭。
总是有哥们的一位美女朋友相伴。
是位在大学教电影评论的女教师。
女教师对他充满了好奇和好感。
但他认为她是哥们的心上人,保持着距离不僭越。
他更感兴趣的是酒吧的老板娘。
她跟他的情人长得相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对她感兴趣少了道德风险。
他弹钢琴,说话喜欢抖些有趣理论,跑到酒吧院子口抽烟,都是为吸引老板娘注意,但女教师似乎比老板娘对他更积极主动。
哥们说他钢琴弹得一般,女教师觉得非常好听。
他关于相面的有趣理论也折服了女教师,他随便说了几句,女教师就惊叹被他看到了内心深处。
但他最后还是跟老板娘成功地建立了联系。
通过在院门口抽烟蹲守她,并在雪夜陪她出去购物。
走在深夜雪地上问“你冷吗”然后冷不丁把她抱入怀中强力吻她。
这些手段奏效了。
因为他原本是个帅气的大叔,有点小名气。
老板娘是个寂寞的女人,有着不好的男人运。
最终,他跟老板娘在她的酒吧休息房间内睡了一晚。
抱在一起浓情蜜意,起来告别时连个电话也不想留(婚内身份,减少骚扰)。
只告诉老板娘,“要交好的朋友,要少喝酒,每天写日记”,这样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样一个试图活在理性自控里的人(他写日记,对自己的行为和计划带有审视目光),实际上在北村逗留的几天里,充满了偶然随机的冲动。
整个电影约80分钟。
主要内容就是几场酒后小叙,男主角与前女友及酷似前女友的老板娘间的一夜欢情(一夜之后都拒绝进一步的联系,从前女友家出来后多次收到她表达思念的信息,未回复一次),女教师对他表现出的未得逞的热情,酒喝多了后,女教师为丢失的狗伤心落泪,并说,自己内心有很深的悲伤。
男主角的哥们是个稳重的男人,不愿意承认对女教师有特殊情感,直到喝多了后才流露了心迹,他喜欢她(他与妻子分居),但女教师表现出对男主角更明显而浓厚的兴趣。
这当初还夹杂着另一个男性酒友,是男主角以前一部电影的主演,哥们说也想邀他一聚,男主角本不想见到他,但听说他近来混得不好,就同意见见(人都喜欢看到他人的落魄,不如意)。
那酒友对男主角发泄了一通愤慨,原因是说好让他演另一部电影的,他为此等了一年,但男主角换了别的主演而不告诉他,他控诉这种做法不仗义。
但这个愤慨得以消除。
他看到男主角会弹钢琴还能搬出一套套高深有趣的理论,关于相面,关于偶然性,他对男主角又有了羡慕的目光。
才华在社交场上果然还是硬通货。
整部电影如此闲散,就像一篇记录着无关紧要的生活的日记。
有点小乐趣,有点小尴尬。
有点艳遇的小满足。
但生活大抵相似。
谁也没有异常超脱。
一群孤独的生物,聚在一起取个暖,男女之间对上眼了,交换一下体液,在那个时刻说一些温柔情话。
但并不能算数。
人与人之间似乎很难有更深的连接。
这是男主角计划来个三四天的散心之旅。
事实上电影里共展示了五天。
想必他在原本的生活里倍感压抑,无处诉衷肠。
这四五天的游荡,酒叙,拥抱,想必驱散了心头些许雾霾。
但影片结尾处,男主角街头遇到一个女粉丝,想给他拍张照片。
他同意后,靠在墙角,脸上仍然是一副僵硬的表情。
内心真正的舒展也许从来就不曾获得。
这是一部不明觉厉的电影。
四年前看过一遍后,注定记不住这个影片的具体内容。
但电影所营造的感觉,却始终在心头挥之不去(与《生活的发现》带给我的感觉有些像)。
小酒馆里人物聊天的状态,一些情欲片段,一些奇妙的画面,时间的某个瞬间,都在心头有了烙印。
就如同自己的一场短暂经历,大致经过已忘,但会残存几个记忆碎片,连通着某种深层感觉。
洪常秀的影片是有一种魔力的。
完全不依托戏剧性和视觉奇观的制造,只是描述普遍经验。
哪怕只是“男人提起裤子就不认人”这样带有戏谑性的某种观察结论,在他的电影里,也总是有细节非常生动的展示。
他所有电影均有这种特质。
只展示真实的东西。
他说过,他死也不要去拍些虚假的东西。
但我还是不免困惑,与他其他诸多作品比起来,这部《北村方向》所表达的东西太含糊了。
简直就像是一段没有主题的生活记录。
洪常秀自己也说过,他拍电影从不玩主题先行这套东西。
都是被生活具体的场景,一些思绪打动,先产生碎片,然后试图建立一个结构,将这些碎片纳入,变成一部可称作电影的视觉作品。
但这不等于他的电影没有主题或表达重点。
往往还是能够找到这类东西。
而这一部,不那么容易找到。
电影借助男主角的口,探讨了偶然性。
生活中存在大量偶然性。
我们认为必然、认为具有某种神秘气息的事物(往往因这种气息激发出人的爱情感觉),往往只是一系列偶然事件叠加的结果。
当然,这个片子也充斥着偶然性。
男主角在街头偶然与一个女观众相遇了三次,与三个男学生也相遇了三次(有一次还一起喝酒),共去了三次“小说”酒吧,碰巧老板娘都外出,他们几个自助式服务。
在偶然性下,去了前女友住处,欢愉一夜,又在偶然性推动下,与老板娘有了一夜欢愉(老板娘与前女友长得像、同时大哥的女人不能碰等等偶然中的必然似乎也起到作用)。
同时,人又喜欢超越偶然性,试图建立一些必然性逻辑,来为自己的欲望冲动、与他人连接的需求,寻找到合理动机。
“相面”逻辑就是这种动机的一种反映。
善于通过玩相面撩妹的老司机,话语总是充满两极,“你虽然看起来是个很务实、精明的人,但其实你内心非常感性,非常善良,非常愿意为值得的人付出”。
往往能击中人心。
因为人性和人心,总是有着共同基础,只有极少数表面性差异,个性化的东西。
人超越偶然性地企图建立必然性连接,然而最终,也发现生命依然只是一些偶然事件。
一夜的必然连接过去,人复归偶然,复归命运的孤独与茫然。
241128
8.1 感觉对位。北村在哪?你们文青happy就ok。
我境界还太低,一大群人叨叨絮絮的,男主跟长得像际遇也挺像的两姑娘一人打了一炮。
文艺青年的掠艳之旅。
洪尚秀的黑白片一般都好于彩色片。冬天好过夏天。男人好过女人。
不就一装逼骗炮的事吗,至于水军搞这么高分骗老百姓看吗
老子再也不想看洪尚秀了!老子要看人间自有真情在!最后,看来所有人都害怕镜头摄取灵魂啊。
黑白的镜头看的我黑人问号脸
这就是男人。
不是顺流直下,而是永远无法跨入同一条河流。不知道还需要说些什么,男人和女人之间是空气,是墙壁。这样一个男人,已经拍不出电影,也说不出什么漂亮的话,对喜欢的女人,只敢在酒后到她家里去哭一场,拥抱和亲吻的时候好像定下了后半生但是醒来就决定离开。好好活着吧。好好活着吧。不到80分钟。洪尚秀的电影是一种美德。
哈哈哈哈哈真诚的傻逼们哈哈哈……洪尚秀拍文艺青年真是一流的。
不想再看洪尚秀。
这个剧情到底是啥?男主这个外形也能骗连环炮……那小胡子能刮干净吗?那头发能修剪一下吗?
洪尚秀的电影一贯如此了,喝酒吐槽吃饭打炮。虽然细微,但这就是生活。
搞艺术是为了搞姑娘?N.Z
韩国最具独立精神导演洪尚秀影片,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倒也不闷呢
反电影的电影,男人是猪。
反差度,黑白色,表演,最后一个镜头,都恨中意;但还是想说all directors are crap
这部真的几乎完全无感。还是更喜欢最近几年的洪尚秀,这样的导演你可以发现他是在修炼的,是在精进的,他越来越从容,对表情达意越来越熟稔。至于这部,唯一让我有点儿感觉的是雪中拦车那里,我们都是鹤氅之下的小人物,有七情六欲,要雪中拦车。
电影人拍电影人。贵圈的男女关系。洪常秀应该很喜欢小酒馆的氛围吧?
浪费大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