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完饭看了这部关于霸凌的影片,越看越难受越看越痛苦,直至最后掩面痛哭。
是的 我也曾被霸凌过,而这仅仅是因为我打呼噜。
中专二年级的时候,同宿舍的其他男生,会打游戏到很晚再回宿舍。
我那时本就患有抑郁,睡眠不好。
他们回到宿舍后,又会再打游戏到凌晨。
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不打游戏按时作息,我就成了被排挤的那个。
无论怎么要求小声一点,对方都不在意。
我只好白天补觉,晚上提前去睡,等到他们回来,再起身去操场闲坐着听音乐,直到他们打完游戏睡了再回去。
我那时以为这样忍让就可以了,没想到回去后也睡不好,因为鼻中隔偏曲加上睡不好,我会打呼噜。
其中一个大一级的男生会把我喊醒,到了最后甚至准备了一根长棍子,只要我打呼噜就戳我。
我曾反抗过,在他戳醒我之后,我吵了一顿,把那跟棍子用切割机切断,还差点切到手指。
可这没用,还是那样,整个宿舍我还是被排挤的那个。
我从不曾与他们发生矛盾,我一直与人为善,但就像剧中的那样,一个人越忍让,越善良越会受到欺负。
那时还很无助的是,同宿舍的其他人,在看到这事情后从未制止过。
或许在他们眼里这不是什么大事,或许他们不想跟宿舍老大产生矛盾。
但最主要的是,他们也是加害者之一。
最后的最后,我不堪其扰,向学校提出提前实习,理由也没有提及这些,只是说,我抑郁有点严重,想出去住。
走之前,一直很关照我的老师跟我聊天,我忐忑着说了这件事,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王恒刚(带头的人)太自我了”。
搬出宿舍后,我提前步入社会,那时才16岁,我做了很多工作,吃了很多苦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是一回事了。
最后我在外面独居生活了两年,上了大学。
这几年,我回想起这些事情。
我还是不愿意彻彻底底的把他们看作坏人,我到现在也还觉得,他们在不懂事的年纪,做了错误的事情。
我始终做不到完完全全的恨,我痛恨于这种软弱,痛恨于这种伤害自己的善良。
这几年的生活中我一直会莫名其妙的产生想打人,想暴力行为的冲动,我每次都感到震惊不已。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太多的压抑和忍让藏在心里,造成了潜意识的不甘心。
这部剧最后的士兵,复仇了霸凌他的长官,在最后一刻选择了自杀。
他不能够释怀那些伤害,但又做不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最终绝望压垮自己,只能自杀。
我也是这样。
上大学后,又遇到了另一些没有教养的舍友,这次是针对性取向的霸凌。
今年我提前实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
去年下学期末,我在课堂上崩溃,掩面而泣,等到所有同学走后找到老师说明情况,老师递来纸巾,在走廊上哭的站不起身子。
但最终辅导员没同意我换宿舍的请求,只好让我提前放假回家。
我那时很无助的问“做错事的不是我,为什么让我回家”这都过去了,老师也有他们的苦衷。
只是让我遇到了。
结尾该说些什么呢,对施暴者的原谅?
迟来的道歉?
改善的现实?
都没有生活不是电视剧,不是有头有尾的。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D.P:逃兵追缉令》是Netflix出品的韩剧,改编自漫画,由韩俊熙导演,丁海寅、具教煥、金成钧、孙锡久主演,共6集,8月27日上线,豆瓣8.9分。
讲述服役中的二等兵安俊浩被派到负责抓捕逃兵的DP(Deserter Pursuit)组,借由士兵们的“逃离”,挖掘背后的原因,揭露韩国军队中的暴力现象。
《D.P》基调是沉重的,出现在开头的背景交代暗示了全剧的主线情节与主题:暴力。
开头的新闻画面中,出现了前韩国总统朴瑾惠在2014年说过的话:“打造出尊重军人人格、保障军人人权的部队开始。
”第二个新闻画面迅速“打脸”,韩国军队中发生了命案,兵长对二等兵施暴、杀人,显然现实没有任何改变,讽刺了当权者的空谈。
现实中,2014年确有这样的命案发生:由于涉嫌欺凌一名二等兵致其死亡,5名韩国士兵以一般杀人罪罪名遭到起诉。
士兵们被霸凌、施暴的事件不在少数,因此生活在痛苦中的士兵有些会选择逃离、报复,做出更多危险行径,甚至滥杀无辜。
下图罗列了一些真实案件,其中“遭到排挤”、“人格羞辱”、“殴打”等词反复出现,极有可能是导致最终犯罪的动机。
剧中D.P组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把逃兵们抓回来,阻止更多惨剧发生。
二等兵安俊浩一开始也遭遇了兵长的霸凌,被推到有钉子的墙上、被扇巴掌、还试图吐痰在他嘴里。
特写钉子,增强威胁和紧张感,也象征安俊浩成了兵长的眼中钉。
幸好很快,安俊浩就被派到D.P组,远离了兵长的威胁。
成为D.P后,安俊浩遇见了各种各样的逃兵:第一个逃兵没有具体交代他的遭遇,但他宁可烧炭自杀,也不愿意被抓回去。
而安俊浩无意中给的打火机,成为了逃兵自杀的工具,第一次出任务什么都没做,还酿成大错,被关禁闭的俊浩陷入极度愧疚。
不过一等兵曹石峰给了他安慰,俊浩开始反思、想要改变、做些什么······因此画面中出现了彩虹的光芒。
不过死去的逃兵在梦里湿漉漉地出现,倾斜镜头表达了俊浩仍被罪恶感囚禁的心理状态。
在此之前,俊浩也梦见过相同场景,是爸爸家暴妈妈的画面,俊浩是从家暴的家庭中逃离出来的。
以一模一样的场景来暗示,俊浩和一些从军队逃离出来的人,某个程度上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因为暴力,他们才选择了逃离。
“虐待问题,只要是集体生活就会存在,特别是干部们根本放任而不理会时。
”
剧中家庭的逃离与从军队的逃离之间,还有一个共同点:没有和解。
剧中是点到为止,因为导演要展现的不是逃离本身的悲剧,而是隐藏在各种各样的“逃离”面具中的暴力。
要如何跟暴力和解?
《D.P》给出了一个较为悲观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不从制度上彻底改变的话。
当霸凌者退伍,轻描淡写地跟被欺辱过的一等兵曹石峰说“都忘了吧”、“你还能拿我怎么样?
”
反而激发了曹石峰隐忍已久的愤怒和仇恨,决心逃离军队去杀了那个人,曹石峰已经陷入了疯狂和混乱的精神状态。
最后场景是在隧道口,第一集提过,这是朝鲜人挖的地道,现在是他们训练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剧中没有特意强调季节的变化,主角们穿便服时也只穿了一件薄外套,感觉是秋天,最后跑出隧道竟然是一片严冬景象,下着大雪,画面是冷冰冰的蓝色调。
天气的突变,似乎暗示一种在不自觉地氛围中,我们没有意识到已经到了如此严酷、寒冷的季节,就像是暴力环境中,加害者和旁观者也变得麻木,在一种暴力被默许的氛围中,没有意识到被害者已经被逼进绝境,失去了活着的希望。
逐渐意识到这一点的安俊浩,在结尾时脱离了队伍,往反方向奔跑起来。
剧情上为第二季留下了悬念,他是要当逃兵?
还是接到了新的任务?
重点是他去往的方向,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意味着还有变数,还有希望。
“变数”是其中一个逃兵教会他的,也就是“蒙提霍尔问题”:当你面前有三个选择,选定了第一个,正确的概率是1/3,然后告诉你第三个是“咣”,你会不会改变选择?
多数人因为不安而维持第一个选择,但改变选择的话,正确的概率会变成2/3。
其实这个逃兵的故事看起来有点温情,和暴力无关,不过他出现的重点在于告诉主角们:产生了变数,结果也可能改变。
对应到主线上,在暴力事件中,会产生变数的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旁观者。
剧中多次说的一句台词就是:“做点什么。
”被害者、遗属,都对于旁观者发出了诘问:为什么没做点什么?
自杀的曹石峰、扫射室友的同期小胖,他们最后说的“做点什么”,不就是因为没有人为他们做点什么,只好自己来吗?
在家庭暴力中,安俊浩一直是旁观者。
在军队暴力中,他本也是旁观者,但他也有被害的经历、因为没能做点什么的愧疚感,渐渐变得不能旁观了,遇见逃兵的女友时,他想起了妈妈而对她产生了同情。
透过这个事件,安俊浩的心理和行为都发生了转变,他不再旁观,而开始积极地介入。
DP组的上级,包含事务长、辅佐官,他们也有一些作为,但实际作用不大。
这个构图中轻狂的林大尉被挤压到只剩下一条缝,暗示他是夹在中间,虽有一点点权力,但是无法做出真正的决策去改变任何事。
整体来说,《D.P》主线与单元情节之间结合得很流畅,和《我是遗物整理师》的结构相似,但更加短小精悍,可贵的是少了韩式悲情,多了理性反思,加上题材的大胆拓宽,揭露弊病,像电影一样的韩剧,正是“Netflix体质”。
演员的火花在沉重的题材中保持一点轻松幽默,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
尤其丁海寅,摆脱了“只演爱情剧”的误解与刻板印象,打破帅气形象,在《D.P》中展现了干脆利落的动作戏,和爆发力极强的一流演技。
观众的目光得以随着安俊浩,了解逃兵们各自的故事,各个故事都为主角或主线提供了一些铺垫,最后又回到主线:暴力。
我很喜欢每集的片头都会出现的,安俊浩一人转过头凝视着镜头的画面,代表了《D.P》贯穿全剧的观点:是对默许暴力滋生的制度本身的觉醒、质疑和反思。
---- 上一篇剧评主要分析了《D.P》的主题——暴力。
这篇着重在人物分析上,特别是让人不能完全理解的角色:安俊浩、曹石峰、林智夑。
还有,在这部男性题材中扮演重要却容易被忽略的女性角色:俊浩妈妈、申雨皙妹妹,以及文英玉。
其中有两组人物形成了对照组:安俊浩-曹石峰;俊浩妈妈-文英玉。
安俊浩是剧中戏份最多、刻画最完整的人物,观众的目光一直跟随着他从入伍到加入DP组,通常这样的叙事会让观众对安俊浩更能产生共情。
不过我仍看到部分评论指出,安俊浩一直表现得很木讷、“圣母”,甚至指向了演员演技有欠缺。
我完全不认同!
安俊浩的心理、情绪转变非常地细致入微、循序渐进。
细腻的表演正是演员丁海寅的特色。
安俊浩第一次爆发,就在第一集结尾处。
初入DP组的第一个任务就失败了,逃兵自杀,安俊浩呆愣在远处,逃兵妈妈跑过去的时候,撞了安俊浩的肩。
这一撞似乎把他从一片混乱的思绪中撞了出来,他的目光聚焦在遗属身上,尤其是妹妹,她没有像妈妈那样大声哭嚎,接近于无声的痛苦更唤起安俊浩的愧疚。
背景中蓝色、黄色各占画面一半,安俊浩就站在蓝、黄的分界线中央,就像是他一半混乱一半清醒的心理状态。
等他知道是自己给的打火机造成了逃兵自杀,而前辈无动于衷时,安俊浩爆发了。
旋转的镜头,制造一种恍惚的感觉,因为安俊浩虽然在暴揍前辈,但他真正想要暴揍的是他自己。
一闪而过的笑意,是潜意识中安俊浩对自己的嘲讽。
这令他更加愤怒、更加愧疚,一时间失去了理智而转化为暴力。
练拳击的安俊浩与练柔道的曹石峰互为对照组。
首先他们都有极高武力值保护自己,却习惯于忍耐。
还记得曹石峰出逃的契机吗?
一个老兵欺辱石峰,他爆发把老兵揍成猪头,就跟第一集这段一样。
当安俊浩实行暴力的时候,被旁边的朴范求拉开了,愤怒被迫中止;当曹石峰实行暴力的时候,没人阻止,愤怒持续燃烧,才毅然决定去找黄章秀算账。
曹石峰和安俊浩一开始的命运相似,都是黄章秀的“眼中钉”,一个撞出了血,一个躲开了,这就暗示了两人命运的走向。
安俊浩躲开了“钉子”,幸运地加入了DP组,又幸运地遇见了韩浩烈,一个人情味十足的哥。
曹石峰留在那原处,受尽了折磨,最终流光了血。
当他“受命”欺负新兵时,安俊浩不配合,又惹怒了黄章秀,韩浩烈一把救走了安俊浩,曹石峰再次感觉自己被留在原地,无人救援。
安俊浩多么幸运,曹石峰就变得多么悲惨。
第一季的故事中,第一个逃兵和最后一个逃兵都自杀身亡,安俊浩的任务失败得很彻底。
但作为主角,他必须在这些失败中成长。
年轻的安俊浩的人生已经有很多失败的事,尤其是跟妈妈的关系。
他觉得逃兵女友文英玉的处境像他妈妈,被打了还向着男友,帮他四处筹钱。
他对文英玉说的话,实际是心里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什么老是把自己变得可怜?
”安俊浩入伍时不接妈妈电话,也不回妈妈的信件,休假时也不回家,可以看出他虽然清楚妈妈是暴力的受害者,可心里不能理解,甚至会责备她的软弱。
总有人会责备家暴受害者,为什么不离婚?
为什么不坚强起来反击?
就好像对一个遭遇车祸断了腿躺在病床上的病人说:你为什么不站起来?
其实是很荒唐的责备。
安俊浩的“别扭、回避”表面上是“恨铁不成钢”,觉得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软弱地忍受暴力。
而从他之前的梦中可以得知,潜意识中他并不是责怪妈妈的软弱,而是责怪自己软弱地逃离了家庭,没有做点什么去帮助妈妈,来自内心深层的愧疚感让他无法面对妈妈的关心。
他帮助了文英玉,却被骗了钱,不过安俊浩面对文英玉的“逃离”,并没有太怨她,反而让他进一步觉醒,不再沉默地旁观,因此回家的时候他问了妈妈:“你为什么不逃?
”
妈妈的回答令人失望,就像在军队中默默忍受着暴力的、沉默的大多数一样,适应规则而不会质疑规则。
爸爸在黑漆漆的病房看拳击比赛,与安俊浩练拳击保护自己不同,爸爸看拳击是爱暴力,代表他永远不会改变,就像腐朽的军营一样。
安俊浩对妈妈、乃至对自身的愧疚感的开始正视心理转变,由旁观转为介入的过程,是借助文英玉这个角色完成的。
反观,文英玉又是剧中唯一一个成功逃离的人,其他逃离的人要么抓到了,要么抓了又给放了。
当然,文英玉不是“逃兵”,但骗了钱,共同点都是不得已从最糟的处境中逃离的人,可以看作是俊浩妈妈的对照组,只不过文英玉是拥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女性形象。
唯一逃离成功的人,和提出质疑的人,都是剧中的女性角色。
女人们看似是军营故事的“局外人”,对于主角的成长却始终起到了重要的转折作用。
第一集出现的逃兵申雨皙妹妹,在最后一集又出现了,也是第一个问安俊浩:“你为什么只是旁观?
”。
局外人看得更清楚,任外人看都是扭曲的、极端的暴力犯罪行为,为什么身在其中的那些人却觉得是正常的,默许甚至助长了暴力的滋生?
正如编剧所说:“也许安俊浩正在一个被称作军队的组织所创造的垃圾堆里游荡。
”
和安俊浩一起的人,如果说他们太过微不足道,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那么剧中的林智夑大尉显然是一个处于更高位,理论上有能力、有机会改变点什么的人物。
林智夑是主角中戏份最少的,却是很微妙、值得琢磨的人,他一直在维护自己的权力空间,上面受压,他也要给底下的人脸色看,似乎是一种军队阶级固化的象征。
处理崔隽木逃兵事件时,面对家属的质疑,他明显底气不足,说了一番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话之后,最后还是朴范求救场。
林大尉有些无奈的半张着嘴。
下一个镜头就切到这条鱼上,都被开膛破腹切成生鱼片了,鱼嘴还在动呢,这就是林大尉的真实处境!
虽然点缀着花,看起来有模有样的,或许还是身价昂贵的料理,但不也只是任人宰割、被吃掉的命运吗?
你都是个生鱼片了还想说什么话吗?
韩剧中关于饮食的隐喻是非常丰富的,参照黄政民的《Hush》。
即使林大尉一来就帮了安俊浩,最后又帮了朴范求,可是他还是被上层压制着,所以最后什么也改变不了。
透过丰富的镜头语言,演员的细腻演出,令这些微妙又立体的人物成为了《DP》最值得二刷的原因!
最后一点关于片头,成长记录片一样,广泛地代表了出生在韩国的普通男孩,从懵懵懂懂地出生、成长到服兵役,每个男孩都必须经历这个过程,不过只有安俊浩最后看向了镜头,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也是上篇分析中最强调的,对于产生暴力之制度的凝视。
2013年我在韩国交换的时候,韩国网络曾经火过一首mv《悲惨军队》,这首改编自电影《悲惨世界》的歌曲,讲述了韩国空军飞行员被迫扫雪、一个小伙甚至因此和女友分手的“悲惨故事”。
那时候已经隐约知道,韩国军队的黑暗远不止这种以戏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吐槽。
(视频地址:https://tv.sohu.com/v/dXMvNjMyODg3OTUvNTg4ODM0NTEuc2h0bWw=.html)2014年,韩国曾发生过多起军队内部霸凌事件。
4月6日,在京畿道涟川陆军部队服役的一等兵尹某被部队老兵殴打致食物堵塞气管,因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这5名士兵涉嫌在4月份殴打一名姓尹的新兵,导致尹某窒息死亡。
据悉,尹某在军营里经常受到欺凌,被迫吃自己的呕吐物、舔地上的口水。
(http://roll.sohu.com/20141208/n406760148.shtml)因为人权团体的介入,以及一系列连发的恶性事件,让军队霸凌这个问题更加暴露在大众的视野里。
但众人皆知军队一贯的封口做法,更能得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结论。
《D.P:逃兵通缉令》应该是韩国历史上第一部直接揭露军队霸凌现象的影视剧,以前也曾经听过美国、日本、台湾军队同样出现了霸凌现象,但在韩国军队霸凌事件如此密集且耸人听闻,也与它的文化基因密不可分。
一、韩国军队为什么会成为霸凌最严重的地方?
在《D.P:逃兵通缉令》每集开头,都会打出一行字,“根据宪法及本法规定,大韩民国全体男性国民均有依法服兵役之义务”。
军人并不是被挑选的,军队并不是世外桃源,只会因为各种人员高度集中而更加错综复杂、鱼龙混杂。
当目光投入社会,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剧中每个人物有着不同的身份特点,比如霸凌者黄章秀和被霸凌者曹石峰:黄章秀退役后只能在便利店打工,过着一人生活(前面那个虐待老爸和女友的渣男比他还不如);而曹石峰会画漫画、是个像“甘地”一样的美术老师,退役后也可能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但当进入军营,只比谁来得更早,谁的拳头更硬,谁的心肠更狠。
而韩国社会本来就追求高度集体主义文化,我们wuli(우리)才是同类,“异己”只会被很快挑出来排斥。
我们韩国老师曾告诉我们,在90年代的韩国,如果一个男生去参加朋友聚会没有穿耐克鞋,就会被集体嘲笑,因为他“与众不同”。
这种现象过了十几年并未改变。
我记得2012年,韩国曾火过一段时间大衣军靴,冬天走在街上,几乎清一色的深绿色大衣黑色锃亮军靴。
以致于我刚回到北京上地铁都觉得眼花缭乱。
这群或穿着羽绒服,或穿着呢子大衣甚至衬衫的老乡们,虽然没有韩国精致,但让我感觉到一种亲切感。
高度的一体化带来了高度的压迫与妥协。
而在军队里,这种“一体化”外化表现为阳刚的男性气质,于是宅男、娘娘腔和同性恋便成了最容易被欺负的对象。
而传统儒家文化在韩国发展成“儒教”,又进一步成为当权者的武器。
其实儒家文化一开始并不是那么助纣为虐,儒家讲求“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即使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君要像个君,臣才能像个臣;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才能像个儿子。
但在演变的过程中,儒家文化被统治者加以利用,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而韩国又吸收了程朱理学那套,他们讲求阶级高下、长幼尊卑。
在学韩语过程中,你会被无数敬语非敬语绕晕,也会被教导许多规矩,比如当着长辈的面喝酒必须转过身去,要是远远地看到长辈必须鞠躬90度,这种文化本来是为了让社会生活更有秩序,但是当演变成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时,就会出现极端现象。
《D.P:逃兵通缉令》几乎没有中间地带,你如果不是被霸凌者,就被霸凌。
只有前辈能教训后辈,即使嚣张如黄章秀,也不敢对韩浩烈还手。
而即使“嚣张”如韩浩烈,也不得不假装打一顿安俊昊,不然他俩都会受到排挤。
但以上只是讲霸凌的土壤为何如此肥沃,但实际上开始霸凌只需要一个随机的对象。
当曹石峰绑架黄章秀并问他,“你为什么要霸凌我”时(连这句话他都要用敬语,真让人难过),黄章秀甚至讲不出一个所以然,他的回答是“因为我以为那样也可以”。
他们并不只是挑特定被害者,只是先试着挑一个最好欺负的对象,如果不反抗,就会一直缠着你。
安俊昊一开始也被看不顺眼,也几乎成为被霸凌的对象,但因为他有了去D.P的机会,所以逃过一劫。
但安俊昊并没有因为独善其身而远离风暴,甚至他反抗虐待新兵的举动会让昔日关系还算不错的战友曹石峰更感到绝望。
曹石峰不忍打人不再学柔道,但他的善良却无法坚持下去,只能被老兵压迫着虐待更新的新兵。
相比于害怕被打,理想主义的曹石峰可能更多地会唾弃自己的堕落。
于是他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精神崩溃了,走向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曹石峰走出隧道前的一句话让人无言,1953年的暖水瓶仍在军队使用,那么这种霸凌陋习怎么可能比暖水瓶的存活时间更短呢?
有人说,为什么不反抗?
反抗需要付出代价,需要组织。
老兵很“聪明”,他们只会挑1-2个看起来最没有威胁、没有依靠、柔弱无力的人下手,将他孤立起来,只要别人不主动挑事,就不会成为受霸凌最严重的人。
在这样的“高墙”面前,鸡蛋就算再多坚硬,依然会成为被碾碎的对象。
而这种霸凌并不仅存在于军队。
校园霸凌是许多韩剧的主题,职场霸凌也曾经被影视剧描画过。
在这套体系中,没有人敢成为那个越位的人。
2、韩国“恨”文化当压迫被逼到极致,就像高压锅的减压阀被死死捂住,要么就自我毁灭,要么就同归于尽。
于是,《D.P:逃兵通缉令》里,有些逃兵选择烧炭自杀也不愿回到部队,有些逃兵选择找霸凌者复仇。
韩国半岛的地缘政治,决定了韩国人的性格更容易偏激、走极端。
从古至今,韩国一直夹在几个大国中间,为了求生,他们需要的是团结一致对外,需要民族情绪。
韩国的韩(한)在汉语发音是“han”,与韩语的“恨”是一个发音。
就像《金达莱花》唱的一样,“如果君已如此厌我,欲弃我而去之时,就算死去,也不会流泪”。
所以在《D.P:逃兵追缉令》里,曹石峰会一次一次地被抓又逃脱,因为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找霸凌者复仇。
他很难找到一个中间地带,去妥协、去开始新的人生。
所以会出现《金福南杀人事件》里太阳下挥起镰刀的金福南;会出现《寄生虫》里突然血性杀人的穷人爸爸。
他们一次又一次忍受着命运无情的捉弄、失去法理与公平的支持,当到达一个极点,他们一无所有,不会再恐惧什么,考虑什么,他们要做的,就是复仇。
而且他们深知,他们的反抗只会对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形成一时的挑战和冲击,但是不会带来什么彻底的转变。
所以不如爆发,不如沉沦。
3、鸡蛋与高墙从第3集开始,我已经无法跳过片头的ost了。
一方面是太好听了(最开头的那段吉他有点像Coldplay的《yellow》也有点像GALA的《追梦赤子心》),另一方面每当看到那个略显粗糙的视频画面出现,展现一个婴儿如何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时,总会想到鲍勃·迪伦的歌“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想到每一集出现的受害者,他们也是谁的儿子、谁的男朋友,谁的哥哥(弟弟)。
但在军队里,他们却变成了自己都不认识的模样,答案却随风而去。
2013年,村上春树在以色列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曾经做过一段“高墙和鸡蛋”的演讲。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
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是由时间和历史决定的。
假如小说家站在高墙一边写作——不管出于何种理由——那个作家又有多大价值呢?
……请这样设想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分别是一个鸡蛋,是具有无可替代的灵魂和包拢它的脆弱外壳的鸡蛋。
我是,你们也是。
再假如我们或多或少面对之于每一个人的坚硬的高墙。
高墙有个名称,叫作体制(System)。
体制本应是保护我们的,而它有时候却自行其是地杀害我们和让我们杀人,冷酷地、高效地、而且系统性地(Systematiclly)。
体制庞大到无法战胜,但是小说家可以用笔、影视工作者可以用镜头,去挑战“高墙”。
在这个问题上,我真的很佩服韩国的电影导演和编剧,他们从来不惧把最血淋淋的问题剖析给观众,就像比干剖心,只求一个真相。
《D.P:逃兵追缉令》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关系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就像一个套娃,压迫一层层往上倒推。
老兵虐新兵,一等兵虐二等兵,朴中士和林中尉皆被上司虐。
而在上司的上面,只会有更强大的压力,只是隐去不说。
只要大你一级的人,就有资格对你拳打脚踢,用你最在乎的东西威胁你。
而在这种透不过气的压迫氛围中,还是会有些很细小的微光在闪亮。
韩浩烈就是一个典型的来调和的角色,他的吊儿郎当、插科打诨终于给灰色画上了一些色彩。
前4集单元剧就像小品文,短小精悍,轻轻敲打你的内心。
特别是第四集那个为了照顾奶奶逃跑的士兵,最后想去见奶奶一面,但得了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奶奶闪过了他,抱住了韩浩烈。
这个细节的处理就像一个壮汉闪过了你的拳头,但是抱着你的腰给你来了一记重摔,让你憋着的眼泪顿了一下,却终于在笑声中涌出眼眶。
但在第5-6集,轻轻的敲击变成了大锤重敲,没有什么喘息的空间,就像一张拉满的弓,任何的松懈都会导致箭无法入靶心。
一个朋友提出来,为什么最后曹死了,却接上了安俊昊祭奠他追击的第一个逃兵镜头,他认为是因为第一个烧炭死,还能被纪念;而曹是在被包围中畏罪自杀,因此没有资格被祭奠。
我觉得也有可能有这个原因,但是韩国佛教文化应该不会像天主教一样严格,而且私人祭奠不涉及军队管制。
但不论怎么说,这部剧底色仍然是悲凉的。
在全剧最后,安俊昊决定做那个出列者,迎着夕阳走去,摘下了他的礼帽。
希望第二季他来演一出《越狱》吧。
(因为看完抑郁了一个晚上,整理了一下思路,写下来还是比较杂乱,但还是想说出来)
第一集3分钟,男主这性格好帅啊,很硬第一集14分钟,看到墙上的钉子这里根本不敢看了第一集15分钟,有个二次元哈哈哈,好神奇,感觉串线了,韩剧里出现二次元第一集24分钟,点题了,开始讲dp是什么(指通缉逃兵的)第二集8分钟,那个阿宅人真的好好哦第二集20分钟,男主新搭档前辈还挺好的第二集30分钟,哈哈哈,好好笑第二集44分钟,逃兵和妈妈打电话的场景害我心脏颤了一下第三集5分钟,男主前辈家里照片照的他还挺帅的第三集15分钟,男主和逃兵的打戏第三集23分钟,麦当劳的巨无霸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没觉得什么,当第二次,它的麦乐鸡翅一起出现时,我感觉事情变得不太对劲。
麦当劳投钱了?
hh。
第三集29分钟,前辈打扮的真的好像男妈妈hhhhh第三集31分钟,这个姐确实好看,就很韩,声音也很御姐第三集36分钟,男主叫“姐姐(luna)”真好听第三集38分钟,这个镜头好日式,很美的海边蓝调滤镜第三集49分钟,前辈好可爱哈哈哈kiyo第四集6分钟,前辈“亲爱的”“我猜我跟安二等兵上辈子可能是夫妻”hhhhh第四集16分钟,出现了,“蒙提霍尔问题(三门问题)”第四集33分钟,完蛋,男主和前辈是真的有点cp感,想剪视频了第四集42分钟,逃兵的故事都挺煽情的第四集45分钟,上司也好好啊第五集9分钟,意想不到的名字出现了“路飞”“《海贼王》”第五集34分钟,男主和阿宅的打戏第六集34分钟,阿宅下线第六集41分钟,这个结尾彩蛋😭
不知道大家喜欢看韩国的一些电影没有呢?
这些年,韩国拍了很多反映朝韩之间的电影,像什么《共同警备区》《高地战》《乐透大作战》《延坪海战》,在很多电影里面,我们都能一窥韩国电影的情况,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件事情,韩国军队在其他方面可能没啥亮点,但在伙食方面是真的让观众看得十分走眼了,甚至一些剧情里面,朝鲜的士兵吃到他们的伙食,那叫一个美味。
于是,不免让我们好奇,韩国军队的伙食,真的像电影里面那么好吗?
答案可能超乎大家想象,其实,韩国军队的伙食堪称是非常糟糕的存在,表面看,韩国军队伙食似乎要比朝鲜军队好很多,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完全两码事,真实的韩国军队伙食可能连朝鲜都不如,更别提和他的主子老美的伙食比起来了,总之就是糟糕到了极致的那种。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
表面看,根据韩国军队去年的一份计划,韩国军队士兵的伙食提升到了1万韩元,差不多是57.4元人民币,这么高的伙食标准,放在国内,那都是空军灶的标准,可是,大家别忘了啊,这是在韩国啊,可不是在我国,韩国的物价水平是我国的三倍以上,换言之,他们能吃到的东西是我们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物价高是一回事,军队员额还很高,要知道,韩国军队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75万人,这是什么概念?
可能很多人没啥感觉,毕竟我国总兵力达到了200万,比他们多了好几倍,可是,别忘了,我们是有14亿人,养200万军队没问题,可韩国才多少人口,撑死了也就5000万左右,相当于他们维持了12%以上的人口是军人,放大到中国,起码需要一亿人当兵,可想而知规模有多庞大了。
如此巨额的总兵力下,问题就出现了,那便是员额太多了,军费根本不够用,看似每个士兵伙食费很多,可一分摊到了具体的士兵手里时,到士兵这里能吃到嘴里的伙食就少得可怜,而解放军不一样啊,解放军是采取的是伙食费具体到个人,哪怕是最低档次的伙食,那真的都比外面吃得好,因为伙食费是纯菜金,这么说,大家懂了吧!
更何况,韩国军队还存在一定的腐败问题,此前,很多媒体都报道过韩国军队高层克扣士兵伙食的事情,这件事情在部队是屡见不鲜,导致他们的伙食更是雪上加霜,可能很多人也会因为电影而被影响,觉得韩国是发达国家,伙食肯定比朝鲜的伙食要好很多,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完全反过来,朝鲜因为先军政治下,军队的伙食得到了很好的供应。
1.周末时看完了。
好久没静下心来看完一部电视剧甚至是一部电影,这部也是一样,虽然很吸引人,但是还是会被手机吸引,观影体验并不完整。
包括最近想去看的碟中谍7,一看时长两个半小时,我百分百肯定自己坐不了那么久,观影卒!
还有上周本来能抢到周天教主的脱口秀演出,但是天气太热想在家躺着、一个人去吃啥都不方便、万一周天要加班呢、看完回来是不是有点晚了…找无数理由没买,知道票售罄了,心里石头也落地,终于是客观原因买不到了。
2.今天看到一段话,大致意思是现在的自己已经没有单纯无功利心的爱好了。
周末生活要练字,想着会议笔记好看点,要看Excel教学视频,想着能节约点时间能按时下班,要刷工程师的题,不要临时抱佛脚不及格。
周一到周五就算了,周末好像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很少(为什么我要卷啊!?
)。
以前看书就是单纯喜欢想要看这本书或者小说,现在看都是我工作用得上吗?
或者能不能说服我别那么犟,就像那本没翻过几页的《亲密关系》。
1、2点好像是恶性循环,因为2所以被迫1。
卷不起来搞得心力交瘁静不下心,刷短视频又搞得愧悔恨,然后忙着又开始卷…最后,很好看,期待月底第二部。
——第一集辣白菜炒饭🍚 按分钟计数,拿小铁饭盒囫囵吞咽的训练餐——第二集鱼饼串和虾条🦐 进部队没什么零食可吃,感觉他们每次都吃虾条。
不过韩国的虾条确实好吃,就连上好佳那种洋葱圈也是韩国那版更鲜,外面裹的调味粉越多,不知道咋回事。
——第三集泡面 牛排盖饭🍜 拿碗吃,拿泡面盖子卷起锥形桶吃,或者直接那包装泡了吃,我宣布,地球没了泡面转不了。
男二算是男主的救星了,从泡面搭子变战友 我们KTV美食,足疗美食,洗浴美食做的多好多出名,韩国的网吧美食就有多普遍种类多光。
小到热狗串大到母牛排盖饭,韩国人有一天把烤肉端上电脑桌我也不会意外。
——第四集烤肉泡菜汤 汉堡 说烤肉真来烤肉了,打翻一碗泡菜汤多可惜!
没人喝我要——第五集辣薯片生鱼片烧酒 吃生鱼片好像也不是非得配上白的,混蛋领导配威士忌我看也吃挺香。
韩国拍影视剧贼喜欢给反派恶人或者各类狠人角色安排一个爱吃生食的特点。
爱吞生的人心也更狠吗?
倒不一定,只是从视觉语言上来说,吃生食就像回归原始社会,人的目的欲望更外露更强烈,不经烹饪,扔进嘴里三两口就化了。
高级日料店包房榻上,下位者低头,上位者斟酒,小门一拉,密谋开始,有人要遭殃咯!
又或者遭殃的人就是桌上某位,请客的人暗示说你就说这桌上的生鱼片拼盘。
赤裸的,随意割宰的,马上被人拆解入腹的。
——第六集雪和眼泪 雪地结局堪称悲壮。
第一季封神,看得我心都揪起来了,霸凌与被霸凌,韩国军队真的是绝佳的霸凌温床啊,霸凌之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啊。
最近刚好看到初中生被霸凌残杀的新闻,真的引起我的思考,我们如何阻止霸凌。
第一季塑造的人物群像也十分精彩。
DP成员一般有一定背景,在大部分人眼里,DP可以经常走出军营,不在军队里呆着。
一代成员:官二代朴星雨在军营里备受关照,DP成了他从军队去玩乐的借口。
背景不明但在首尔有大平层的韩浩烈,因为抓捕逃兵过程受到创伤而一直在医院呆着。
这时刚入伍的安俊浩被队长选中进入DP,因而也逃过被霸凌的命运。
但是在追缉逃兵的过程中,人物群像也由此展开。
众所周知,在韩国20岁至28岁的男性公民必须服兵役。
然而,看似稀松平常的两年军旅生活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格外难熬。
本是为了保护民众而生的军队却隐藏着一个肮脏的秘密。
不得不说,Netflix这次真的太敢拍了,故事的男主角名为安俊浩(丁海寅 饰),是一名刚入伍的二等宪兵,剧情也是根据他在服义务役期间的所见所闻徐徐展开。
初入军队的安俊浩完全没有想到,军旅生活居然那么「恐怖」。
超负荷的训练;
格外短的用餐时间;
以及各种反人类的规定。
但最难以忍受的,还是来自前辈们霸凌。
这里的军队好似金字塔,随着入伍时间逐级递增,年限越长的军人就越有地位,老兵欺负新兵似乎也成了一个传统。
他们的欺负绝不仅是同伴间的玩闹,而是实打实拳拳到肉,字字诛心。
起各种侮辱性的外号,一言不合就一顿胖揍。
还把新兵当做人肉座椅……
安俊浩也是被欺负的那一个,不过相较于其他新兵的忍气吞声,俊浩会反抗,会躲避。
后来又凭借过人的推理能力幸运地加入了D.P,即缉捕组。
缉捕的正是、不堪忍受军旅生活逃跑的逃兵。
安俊浩加入D.P追捕的第一个逃兵就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他当时的搭档是个关系户,进入D.P后一有机会就出去花天酒地。
这次他也是先拉着安俊浩跑去了KTV,在被一通猛灌后的俊浩有些懵,昏昏沉沉地蹲在门口,还把打火机借给了一个小哥。
由于根本没看逃兵档案袋,他根本不知道那个小哥正是要追捕的逃兵,而他借打火机就是要回宾馆烧炭自杀的。
一条人命就这样丧生,可关系户却满不在乎,反而觉得很倒霉碰上一个自杀的。
在愤怒与悔恨的支配下,安俊浩狠狠地揍了关系户,自杀的逃兵也成了他的梦魇。
事实上,安俊浩拥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父亲是暴力型人格,总是家暴母亲,而他也因为怕被揍而学习了拳击。
逃兵的死让安俊浩无比自责,恍惚间他回到了年少时期。
彼时的他仍在埋怨母亲为何从不反抗,可后来发生的种种却让他的心态发生了重大改变。
虽然暴揍了关系户,但俊浩却没有受惩戒,反而得以继续留在D.P,还换了新搭档。
新搭档也是个老兵,名为韩浩烈(具教焕 饰)。
虽然看上去一副臭屁不正经的模样,实际上对追缉逃兵很有一套。
他们合作后的第一位逃兵,是个长期遭受老兵虐待的小胖。
由于他睡觉打呼,老兵们便给他戴上防毒面具,还故意往里面灌水,小胖根本无法呼吸。
长时间的虐待让他根本无法忍受,只好选择出逃。
基于这种情况,韩浩烈教给俊浩代入感,将自己设想成逃兵,以此猜测他会做什么,去哪里。
他们先后找到小胖的家人、女友了解情况,确定他从未联系过家人后便得出他不会自杀的结论。
又搜索了他可能会使用的游戏账号,监听了他的通讯记录。
紧接着又锁定到他最近一次被看见的地点,猜到没有身份证的他根本没有入住宾馆,而是每天乘坐地铁来回转,最终果然在地铁末班车抓到了小胖。
两个人的搭配越发默契,之后又接连抓了几个逃兵。
有高智商,极其理智的优秀老兵。
之所以逃走,是因为需要筹钱赶在家里拆迁之前,送老年痴呆的奶奶去疗养院。
也有不学无术,性格暴戾,逃出军队只为各种享乐的小混混……
但印象最深,也是彻底暴露军队中霸凌行径的还是一等兵曹石峰(赵贤哲 饰),大家都叫他阿宅。
阿宅是个老实人,性格木讷,热爱二次元,梦想成为漫画家。
可在参军后,一切都变成了奢望。
其中以黄章秀(申承浩 饰)欺辱的最甚,他仗着自己入伍时间最长且即将退伍,便在宪兵队中作威作福,可怜的阿宅也沦落为他捉弄欺辱的头号对象。
逼迫阿宅做“高射炮”表演;
让他学猴子叫;
用打火机烧他下体,美其名曰为他除毛;
各种找理由暴打他,用烟头烫他;
之前被当做人肉座椅的也是他……在黄章秀的教唆之下,军队中其他老兵也各种欺负阿宅,并以此为乐。
愤怒与屈辱结成仇恨的种子在阿宅心底生根发芽,而黄章秀临走前云淡风轻的一句“都忘了吧”也成为阿宅复仇的催化剂。
于是,他逃了出去,带着刀、绳子等伤人工具朝着黄章秀家冲去。
得到消息的安俊浩与韩浩烈也急忙出动,他们要赶在阿宅做傻事之前找到他。
与此同时,军队出动了特勤队联合警方一起赶了过去,并给予必要时可以射杀阿宅的命令。
阿宅绑架了黄章秀到了曾经他被他们欺负的隧道,要在这里终结一切。
至于最后阿宅有没有杀死黄章秀,在此就不多做剧透了,这个答案也并不是整部剧的核心。
剧集开始时电视上播放着韩国「前Z统朴槿H」的宣言,致力于将韩国军队打造成尊重军人人格,保障军人人权的部队。
可是下一秒就切到了「金二等兵命案」,多么讽刺。
事实上,这件事的确有据可考。
2014年韩国一名二等兵被欺凌死亡,他曾被迫吃牙膏,舔地上口水,甚至遭受水刑。
但韩国军队霸凌事件并不是个别现象,很多退伍明星都曾爆料自己在军队受过霸凌。
包括半夜被叫醒给上级家人录视频,随时随地被人围观,偷窥,更有甚者会要女团成员电话,一旦不给就拳打脚踢。
明星尚且如此,何况其他普通人,那些未被曝光的阴暗面又有多少?
但《D.P:逃兵追缉令》这部剧除了揭露军队霸凌恶行的真相外,更多的是引发观众对于旁观者的思考。
剧情借助第一个自杀逃兵姐姐的嘴问出:“你为什么只是旁观呢?
”
是在问安俊浩,也是在问所有人。
面对霸凌,你是否也曾冷眼旁观过?
马丁.尼莫拉的忏悔诗曾有这样一段话:"起初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
军队中的军官、老兵、新兵,每个人都是旁观者,正是因为他们的默不作声,使得施暴者好似得到“免死金牌”,肆无忌惮作恶,毫无愧疚之心。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每一位旁观者都在变相地施暴。
很多人看完剧都表示阿宅是隐形王者,曾经是柔道冠军的他的确可以通过武力以暴制暴。
暴揍黄章秀那段也看得很过瘾,可是剧情也特别强调了「以暴制暴」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霸凌。
正如追缉队长所说:“那些王八蛋虽然死了,却一点悔意都没有。
”就算真的杀死他们,这些施暴者也根本不会忏悔,反而是一种解脱。
可同时也抛出了一个疑问:不能以暴制暴,那我们是不是至少也要做点什么?
或许可以从不做一个“旁观者”开始。
剧情最后,安俊浩朝着队伍相反方向跑去,天边是还未落山的太阳。
这也许在告诉我们,一切都会有改变的可能性。
看了D.P之后对蒙提霍尔这个经济学原理还挺感兴趣的,原来改变选择 胜率比较大~感觉现实里最直观的应用就看RM定惩罚人选的时候,李光洙或者刘在石问要不要换,直观感受确实是不要换比较好,但原来换了受惩罚的概率比较低🙊感觉会对我的人生有一定影响,毕竟我就是个不爱更换选择、喜欢死磕的人,既然现在知道了,换了会比较好,说不定未来会有所改变~
3+
还是说不出来的难受
你既是「經歷者」,又是「創造者」你既是「受害者」,又是「共犯」所以,你做出改變,就改變了世界一個人可以是抑鬱,向自己開槍不可能另一個人(所有人)也都是抑鬱,向同屋掃射一個人可以選擇聽從長官指揮,與大部隊行動一致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如何繼續前行。看起來表面上,還是沈默的大多數都還在服從長官,往復循環實際上,覺醒的人,已經在覺醒中改變了而每一次的改變,都會繼續喚醒覺醒者!再大權力組織,也是由一個個人組成,而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出屬於他的選擇與改變!
东亚国家,儒家社会,绝对的权利太容易滋生霸凌的温床了。之前看过韩国爱豆在军队被霸凌的新闻,当时还有点难以置信。现在明白了,那些普通人,也许只是便利店的打工者,在人生中唯一一次可以拥有支配别人人生的权利的时候,又怎么可能放过呢?
看了第一集,没有激发接着看第二集的欲望,题材尖锐,但没有建立代入感,全程跳脱出来看技术层,毫无沉侵式的体验,一集一个故事的短片作业。9.1/7.83万 短评2.3万条 %93/5/2
类型的点、题材、视角都挺好,“追缉逃兵”自带侦查推理、动作的元素,好看的同时塑造出韩国的军营小社会与外界大社会都有如“人间地狱”的图景。一个不够强大与自信的国家,制订强制入伍的政策,成为了这类“阳刚男性”的培养皿:他们过着恶性男性气概统摄下的集体生活,对弱者充斥着暴力、欺凌、瞒骗,以及更为常见的蝇营狗苟、“沉默的大多数”。能用电视剧(相比电影更大众化的媒介)指出当下国家政策驱使的人权崩毁与社会危害,是挺勇敢的一件事。
是隧道在叙事明日,明日并非承袭个体想象和祈祷中被神化的光明景象,是隧道在叙事,明日要有光。人类文明的起源在于有意识受教感光条件及其恩泽(误)。知重而返,共勉。
狗屎,看的恶心的很,只会提出问题不会解决问题,永远都是拉偏架绑架弱者,霸凌者永远都是相安无事平平安安。
奇特的棒子国
不喜欢这类有些阴暗的题材
最悲伤的是,你以为结局会有希望,会有反转,可惜最后没有任何改变
鸡汤剧。人设纸片,浮于表面。
部队内霸凌。全员配角演技很赞,丁海寅帅气。
看了一集,没有吸引我继续看
石峰的这一枪,打在了心里。不意外,但很痛。
这什么玩意
已看完六集。安俊浩入伍后意外成为追缉逃兵的一员,他将与韩浩烈搭档行动抓逃兵。结局不太好,我觉得要么那个逃兵杀了欺负他的老兵然后被抓或被杀,或者那个逃兵直接就投降,他怎么可能会自杀呢,那他出来报仇干嘛呢?还有话说韩国真有那么多逃兵吗?
第一集很有意思,看到第四集真的烦了,高开低走
根据漫画原著改编,作者本人曾在宪兵DP单位服役,所以故事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另外,曹石峰几乎可以看作是作者的化身,用戏剧和艺术完成了反抗和复仇。为什么会将2014年作为时间背景,因为那一年虐兵导致的伤亡达到顶峰,陆军参谋长引咎辞职,全社会的施压和关注促使军队改革。陆军第103师师部驻地是在江原道,但该师是虚构的,剧中只有首尔防卫司宪兵部队是真实存在的。虽然是军旅题材,但叙事和视听都相当都市化。全民兵役制实属无奈,数量两倍于自己的北方军队,以及距离边境线不到50公里的首都圈,即使天上有F-15K,海上有世宗大王,韩国军队也不得不全民皆兵。东亚辈分文化简直太恶臭,现代化近一个世纪都没有甩掉的烂癖。
俊浩问妈妈为什么不逃,可是比起逃出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兵营,逃出赖以栖身的家庭和魔鬼一般如影随形的家暴丈夫,真的很难下定决心。是一部很好的剧啊,探讨了社会方方面面的霸凌,上下级,新老兵,前后辈,夫妻间……而浩烈和俊浩还有缉捕组领导之间互相关照的同侪情谊,成了这个阴暗底色的故事里仅有的一点点亮色。可是他们也并非人性光辉的代名词,在强大的暴力面前,他们也只能对石峰这样的受害者保持沉默,弱者的集体沉默最终导致了石峰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