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注意*)舞挨特别上映+首映刷了两遍,上映的影院不多,制作成本不高,并且特别容易被打上烂片标记的小众作品。
故事的女主角ヨシカ首先就是一个并非普通人范畴的角色,中学起就没朋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的同时又渴望与外界进行交流。
这样一个不平常的角色使得观众很难代入自己去理解天台与2的对话以及从那里开始的剧情突变,自然也就会对影片的结局感到无所适从。
影片以茉优唱歌为分界线,唱歌之前可以说是纯正的恋爱喜剧部分,非常多的桥段即使是看第二遍也会忍不住笑出声,而唱歌后更着重于表现ヨシカ这一类的人,她们是怎么在尝试着改变自己,在改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心理上的障碍(ヨシカ的情况就是对社会对处女的认知的误会)以至于再次引爆她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非要打个分的话,我比较倾向于以唱歌为分界线,前半90分,后半70分。
恋爱喜剧部分的节奏把握特别好,而后半段剧情的各种突变以及结尾的处理有些晦涩。
茉优的演技就不需要我吹了真的好,特别喜欢她的情感表现力。
关于角色ヨシカ这样难以融入社会,活在梦里的群体可能并不少,但不得不说2这个角色在现实中实在是太少见了。
除了那个ヨシカ撒谎怀孕后他失望的表情以外,整部影片中他都是一个抹润唇膏时充满了乐观,厚脸皮,像牛皮糖一样表达自己对女主角的喜爱之情的角色。
对2来说ヨシカ是一个除了颜值(如果不算茉优出演的话这点也不存在了)以外完全未知且难以交流的人,但他的乐观积极和死皮赖脸最终成功打动了她。
当然不客气地说,他最后能备胎转正修成正果,1狠狠抬了一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了。。
关于结局第一遍看很难读懂,第二遍看完才有了些自己的理解。
过年前夕ヨシカ和2去钓鱼时,2对ヨシカ说了一句“ふえてるね”,影片结尾ヨシカ对2说了影片标题"勝手にふるえてろ"。
虽然有些突兀,但在我个人看来更像是ヨシカ对她自己说的,并通过思绪的语言化来画龙点睛。
钓鱼时还摇摆在1和2之间的ヨシカ,终于最终下定决心清理掉自己的脑洞恋爱,彻底爱上2,影片到此落幕,可预见的一段佳话就此开始,也不失为一种合格的结局处理方式。
片尾曲BabyYou非常照顾情绪,好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十公斤熊”,更多影评和资源欢迎关注。
有没有发觉,如今单身的人越来越多了。
大多数人会说,一天天忙死了,哪有时间和精力谈恋爱。
只要有wifi和手机,不谈恋爱好像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影响啊。
今天要聊的这部电影,刚好戳中了当下很多单身男女的境况最终幻想女孩勝手にふるえてろ
原本片名直译过来是:请你肆意颤抖呃,这个名字多少感觉有点黄暴。
相比之下,熊更喜欢另外一个翻译:被爱妄想症该片根据绵矢莉莎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24岁却没有恋爱经验的江藤良香纠结在幻想中的单恋和真实世界的恋爱中无法自拔的故事。
扮演江藤良香的是熊最近pick的新晋女神松冈茉优。
很难想象如此青春无敌靓丽的她竟然还是个谐星。
出演晨间剧《海女》让她被更多的观众认识,是枝裕和的新片《小偷家族》也有她的身影。
《最终幻想女孩》是她第一次担纲主演,凭借此片获得第27届日本电影职业大奖最佳女主角奖 。
这部电影完完全全成了松冈茉优的大型个人秀。
360度无死角,各种状态下的松冈酱让你看个够。
连哭都是这么美
但话说回来,有松冈酱的颜值怎么会母胎单身24年,这不科学啊。
好了,说回电影,松冈茉优饰演的江藤良香是一家公司的会计。
工作枯燥乏味,只需要不停地按计算器就行了。
下了班呢,同样单调乏味。
打包外卖回家吃,吃完带着耳机听着嗨歌刷碗;
日常最大的消遣是趴在床上边吃零食边浏览维基百科。
她对这些早已灭绝的生物异常感兴趣。
甚至网购了一个鹦鹉螺化石,抱着这个化石用手画着圈圈,脸上还流露出慈母般的微笑。
这个宅女不一样。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爽翻了天,但在公司联谊聚餐上却怂成了狗。
重度社交恐惧的她,在联谊会上坐立难安,感觉完全透不过气。
径直跑出门外不停爆粗。
只有这样做才能消除自己的焦虑感。
正所谓“宅若久时天然呆,呆到深处自然萌”。
江藤一个人待习惯了,习惯沉浸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不想出去也不想别人进来。
偏偏就有一个人想进入江藤的世界。
他是和江藤同公司但不同部门的小二(渡边大知 饰)。
殊不知江藤的世界里早已留了一个位置给某人。
这个某人是她高中同班同学小一(北村匠海 饰),她一直暗恋男神十年。
她把男神看作是天然王子,画成漫画;会因为男神无意的一句说话引起一阵悸动糟糕,是心动的感觉。
为了可以光明正大看男神而不被发现,她还练成了一个绝技:视野见。
即用视线的边缘去看东西。
熊当年怎么就没悟出这种技能?!
说起小一,江藤就会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容光焕发,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按摩技师、织毛衣的老太太、地铁乘务员、便利店小哥、钓鱼的大叔都是她忠实的听众。
可是,她从来没有表白过。
她本人十分享受这种只存在于脑内式恋爱召唤。
因此,当现实中的小二向她表白的时候,她懵圈了。
被人表白说不高兴是骗人的。
这不江藤早已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路小跑地回家,顺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地铁乘务员、便利店小哥、钓鱼的大叔。
高兴归高兴,被表白之后应该怎么办。
江藤不知道啊。
一天江藤在睡觉时,被子不小心被电暖气烧着了,自己差点就因此丢了小命。
经历过生死之后,她悟出了:还不能死要赶紧把想做的事情做完
她说的事便是要再见小一一面。
为此她盗用高中同学的账号,组织了一场同学聚会,终于在聚会上如愿地见到了小一。
天台上的夜聊,是江藤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
小一和自己有着共同爱好是她始料未及的事。
可惜她猜不到这场谈话的结局。
十年未见的小一早已忘了江藤的名字。
呵呵,世上最尴尬的不是我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喜欢你,你却不知道我的名字。
单恋的时候是心动,清醒的时候是心痛。
江藤此时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一直活在幻想之中。
而按摩技师、织毛衣的老太太、地铁乘务员、便利店小哥、钓鱼的大叔这些人和她根本就不熟。
自己甚至都没和他们讲过话。
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想象。
松冈茉优用歌唱的形式,让幻想走进现实那一段堪称全片里让人惊艳的一幕。
她完美演绎了一个鸡毛又懦弱的死宅。
性格里带着反叛,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却又极其固执,因为小事轻易放弃一个人,但又非常心软且极易被感动,孤独的时候总是试图在一切可能的人身上找温暖但总是无果。
江藤良香就是当下年轻人的一个缩影。
熊对此深有体会,一个人待时间久了,真的会上瘾。
越来越不想跟人接触,人一多只能不断地看手机缓解尴尬的气氛。
你可能会说,一个人难道不会觉得孤独吗?
孤独?
怎么会呢。
手机、聊天软件、农药吃鸡,每天都已经被这些app填满了空档,怎么会有时间去感到孤独。
那么,谈恋爱就不会孤独吗?
你看看多少餐厅里吃饭的情侣,入座后都是各自玩手机,无言以对,疏淡如水。
一个人的孤独变成了两人份罢了。
而且,谈恋爱所投入的成本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约会成本、分手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结婚成本、养育的成本……而且你还不知道投入的成本会不会收到相应的回报。
于是,很多人干脆选择了不投入。
不谈恋爱,似乎就不会承担失恋的风险。
还有些人是想谈恋爱却不知道如何做,就像江藤一样。
被小二表白,她不知道如何面对。
幻想世界里天下无敌,现实生活中一败涂地。
摆在她面前有两个选择,继续待在自己的幻想里,像古生物化石一样,最后灭绝;又或者打破幻想,实现物种进化,来到现实世界。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熊觉得无论是单身,还是谈恋爱,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哪一个选择才是最遵循你内心真实的声音。
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有清晰、坚定的人生规划,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很多人觉得恋爱结婚就等于人生赢家,而还在单身的你就被同龄人所抛弃。
不是这样的人的一生就像长跑,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甚至还有人中途放弃。
我们不应该为落后别人而焦虑,领先别人而自满。
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跑下去就可以了。
你的点赞和转发是熊写作的动力
首先讲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真事吧。
2019年春节放假的时候在微信上收到了一个初中男同学A的好友请求。
我自从初中毕业就没有参加过任何同学聚会,也没有加同学群,除了和好朋友还一直有联系,和其他人可以说是断绝来往了。
所以A加我的时候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就同意了,然后随便聊了几句,最后他说有空出来聚聚。
我嘴上说着好啊打着哈哈,心里想着到时候真约了再随便扯个理由说没空就行了。
然而几天之后他又在微信上问我要不要出来聚聚,我本来想问都有谁要去,但想着反正都不会去就果断没回。
又过了几天收到另一个好友请求,验证信息写着:老同学。
我想应该也是个初中同学吧就同意了。
加了之后我首先就问你是?
对方说只是个老同学而已想聊聊天。
这时候我其实就有点恼火以及不耐烦,加人的时候不主动表明身份就算了,被再次问是谁还不说。
我语气很不好地再问了一次,他才说他是Z。
Z在我印象中是初中班上的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男生。
相貌普通,皮肤特别白,中等个头,有点瘦。
成绩在班上应该是中等偏上一点,理科比较好,感觉是个很聪明的男孩子。
初中的时候我当了三年的语文课代表,作文写得还行,时不时被当做范文在全班印发。
印象中我和他没有什么交集,说过的话不多,可能只有收发作业的催促。
和他的关系连朋友都算不上,如果不是同班那应该就是陌生人。
想了一下,回忆中A和Z大概是好哥们儿吧。
A是班上的开心果,时常会扮蠢来逗笑,因此对A的印象比Z要深刻一些。
但也仅此而已。
Z说前几天其实是他想约我出来,说有话想跟我讲。
其实这时候我隐约猜到什么,但觉得事隔十年,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于是让他直接说。
他说,其实这十年来他一直喜欢我。
我满脑子的what the fuck,觉得又让人哭笑不得又不可思议。
他继续说,希望在情人节这天能约你见一面,把话说清楚。
当然,周末也可以,但你如果想在情人节这天的话,就情人节。
我顿时除了爆笑无法表达我心中的困惑和不解。
首先,说喜欢了我十年,初中三年没有任何表示我可以理解是因为你性格腼腆,但是初中毕业后的这十年间我从未收到你的任何联系,没有电话短信,没有QQ微信,可能也没有关注我微博豆瓣看我喜欢什么烦恼什么,什么都没有。
喜欢我却不联系我?
为什么?
其次,情人节是情侣过的,我为什么想要和一个对于我来说是陌生人般存在的人在情人节这天见面?
可能在你的想象里,我会答应和你在一起,于是要特意选在情人节这个比较特殊的日子,有纪念意义。
为什么我会答应你啊?
一个从我的生命中突然消失了十年的仅仅只是同过班的同学,我为什么要答应你时隔这么久的表白啊?
难道在你的想象里我也默默暗恋了你十年,对于你迟到的表白欣喜若狂然后和你在一起?
最后,实在不知道为什么在毕业后的一两年里在和我根本没有见过面、毫无互动的情况下还没有忘记我,并且还持续了十年。
当然以上这些话我没有在微信上质问他。
我只说:情人节这天和你单独见面,我老公会生气吧?
于是他便一下子瘪了,像泄了气的皮球。
和之前想努力证明这十年的执着相反,他要我马上拉黑他。
当然我也没有结婚。
A后来问我结婚是不是真的,我说是。
他说那你是我知道的初中同学里第一个结婚的啊。
为了撒这个谎于是我成了初中同学里第一个结婚的人。
但效果是有的,Z再也没来找过我。
这件事发生后一个月,我看了这部电影。
作为一个恋爱经验几乎为0的大龄女青年,再加上这件事,很奇妙地,我既能带入女主又能带入阿一的视角。
在女主对二说你就是因为我是处女才喜欢我的吧的时候流泪,同时也在阿一问女主名字的时候丝毫不感到意外。
毕竟,除了幻想,还有什么能支撑十年暗恋长跑呢。
“最重要的是自然。
”自然的认识、自然的相处,是女主角良香渴望与人交往的方式。
然而,深宅孤僻、性格古怪的她只能活在自己创造的理想社交圈里。
直到影片进行到70分钟,被暗恋男子一语惊醒的她,才不得不自我终止幻想。
至此,连观众也被欢快的交谈氛围与活泼的少女心思感染,将女孩的“脑补剧”当做了这部电影的真实。
《最终幻想女孩》关注“社交边缘人群”的情感状态,以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年轻女孩为引线,激发人们对快节奏社会中的交往疲态和内心困境的思考。
一开始,看到二十多岁了却还徘徊在中学时代回忆之中的良香,会觉得这样的女孩确实封闭太深、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接着良香将自己长达十年之久的暗恋心事告诉周围的每个人(咖啡厅服务员、钓鱼大叔、便利店小哥等等),才发现女孩也没什么大问题,倾诉与嬉笑都是她与现实的沟通方式;后来走到节点,良香通过一首歌唱醒自己,原来那些为己欢喜为己忧的朋友、那些滔滔不绝的日常,都是一场对于人际交往成功的臆想。
原来是彻彻底底的沉浸在自我世界里。
这倒使我更加确认,良香这个人物的特别设定,是能够在时下社会找到普遍性认同的。
因为,良香这样的人不仅是恐惧社交,她更多的是在渴望交往的强烈意志与害怕失败的内心防线中纠结徘徊。
大篇幅的幻想场景里,良香或开心或忧虑地告诉每个人自己的情感烦恼,她并不太在意倾听者的意见和想法,毕竟那也是她臆想中的一部分。
而单单“倾听”与“沟通”这样的形式,就足以让她得到放松了。
事实上,没有任何情感经历可谈,也没人听过自己心事的良香,常在自我幻想的脑内剧中制造怀疑;她知道自己有问题,但是不知如何出手解题;她知道自己与世界的极限距离就在眼前,却一步也前进不了,没法克服。
所以,影片给了良香除去“自我幻想”之外的另一个爱好:研究古动物。
关注古动物——“我这样的人是不是该灭绝了。
”奇异的生物很有趣——“所以我才会跟它们产生共鸣啊。
”高层公寓的夜晚畅谈,给了良香一个大惊喜:原来,自己和暗恋对象有着共同的古怪兴趣;同时,那次畅谈也浇了良香一盆冷水:原来,暗恋对象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
于是从这一刻起,幻想带来的不真实大过了真实,良香捂住胸口开始审视自己,幻灭感同样让她心碎。
这份与现实隔离开的幽闭的疼痛,主要反映在日常生活的人际环境里,影片却以她虚无缥缈的恋爱经历为踏板呈现。
因为女孩苦苦难觅对象、与现世脱轨而活的老套,更加容易让人心疼,也不难使人产生共鸣。
就像良香自己所言,物种变异让人振奋。
到底是不愿意自己去改变,去迎合和接受社会,直到自我变异成为远古动物了呢?
还是周围也有觉得很不错的人,想要进化与之相处,却不知道如何开始?
答案就藏在良香与“小二”在天台对话后的那次崩溃里。
良香不敢面对自己的追求者,她会想要逃,也会对自己吸引别人的地方产生怀疑(这份怀疑甚至存留在幻想中 :跟大叔聊天时被提醒,虽是告白却没有听到对方说“喜欢”。
);她不是不想恋爱那么简单,而是害怕意外的情感会对自己本就脆弱的内心造成伤害,而是担心感情不够纯粹。
留意细节的良香,甚至因为小2的一句话,将自己是处女这件事情视作羞于启齿的秘密。
并且为此撒谎,声称怀孕、广而告之,以达到自己的心理承受平衡。
这正说明了,良香与人际社会的距离,在于她不断通过失败的社交否定自己,恶性循环。
渴望交流却又不敢展露自己,这一种长久以来的胆怯和不自信,使她深陷内心的恐惧,而非表面上看来,少女的幻想乐园那样简单纯粹。
那么,(这样的人)灭绝了吗?
不管是感情经历一张白纸的人,还是恐惧社交的深宅,亦或是有些奇怪的、会做出尴尬举动的人。
不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类社交边缘群体都时时刻刻存在着,可能是今天某一时刻的你,也会是明天某一瞬间的我和他。
手机网络便捷、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人们无法控制的减少了面对面的、实在的交往,更无法控制愈加复杂、拥有万千思绪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都有良香的一面,可以说是涉恐一面,也可以说是可爱一面。
当乏味生活只能依靠想象弥补的时候,那种对于与人接触、认识朋友、被人关心、倾诉衷肠甚至收获爱情的心灵需求就愈加强大。
影片将这一普遍现象放大,以“母胎单身”的女孩故事可爱呈现,实际上,还是表达了了解与沟通对于当下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也如“小二”所说:你是“稀奇”的, 而不是异常。
“异常”是别人眼中的古怪,“稀奇”则是对于我而言的喜欢,是古怪得可爱 ,是中我心意。
同样,良香因“小一”不知道自己名字而崩溃。
但是她没有注意,自己也从未喊过“小二”的名字,“小二”则在为她从不叫自己的小名而耿耿于怀。
你看,其实大家都一样。
到最后,与其说良香接受了“小二”,还不如说是她接受了在幻想与现实间不断逃避、左右摇摆的自己。
渴望在社会交往中取得他人认同的良香,这一次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恰是因为拥有了“小二”带来的勇气。
影片这时候才间接表明,天然王子其实是2号。
就此,良香清空脑洞,斩断恶循环,生活也准备朝着视野宽阔的那一方向掉头。
以终止幻想、收获初恋为结尾的《最终幻想女孩》,其实才刚刚走到美好的开始而已。
其实觉得小一大概也是一个社恐患者,只是比良香稍稍自如一些吧。
参加同学聚会的路上碰到认识的同学(良香)也不会热情的打招呼,只是会在共同搭乘电梯的时候帮忙按住电梯门;对陌生人(小二,大概就是不熟的同学的熟人这种定位吧)更是只保持了基本礼貌的极度冷淡;就算是意外发现了一个居然跟自己有一样冷僻外号的人而觉得有趣,也会因为居然忘记了过去同学的名字,只能尴尬地“你啊你啊”这样称呼对方,而不好意思开口询问。
其实站在小一的立场,他和良香,就算在良香的幻想中,也只有三次交集(漫画对话,罚抄写对话,操场对话),所以两人的关系其实真的就是不太熟的同学这种程度吧。
而良香也完全不是什么风云人物,大概就是班上最沉默寡言没有存在感的那个姑娘吧。
初中时被以喜欢为名的同学们肆意逗弄,就算自己很不舒服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和同学们其实在心理上距离很远,那么以小一的性格,如果一开始就没有记住名字,后面就算有好奇并留下了印象(为什么只有你不看我,请看着我),但是既然之后也没有更多交集,名字什么的不知道就不知道吧,报这样的态度也挺正常的。
也有可能初中其实还是知道名字的,只是因为十年没有打过交道所以忘记了,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啊。
毕竟小一对良香好像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情。
说这么多也并不是想要指责良香玻璃心。
自己默默暗恋了十年,以为和自己某种程度上有着特殊联系(罚抄写故意写不一样的话)的人,就算理智清醒地意识到两人现实关系的疏远并做好对方可能根本不认识自己的准备,内心还是会忍不住有小期待吧,意识到对方真的不认识自己也还是会很难过很难过的。
何况良香并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
只是有良香这样看起来温婉乖巧其实内心还蛮狂躁的社恐患者,就也可以有小一这样内心和外表一样冷淡的社恐患者啊,我们社恐患者也是很多样的。
对于小二,被良香接受后的小二的确显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可爱的地方。
但是,明明是主动邀约的人最后却自顾自喝醉了酒,只顾发泄自己的情感没有在意对方的尴尬;两个人明明并不熟却好像很熟稔一样拍着对方的肩膀(讨厌和陌生人不必要的身体接触!
);这样的人完全不可能被我接受!
(我知道是我过度代入了,我比良香还要麻烦难搞,还没有她十分之一的可爱。
)一个内向的人非得这样被一个外向的人所“拯救”吗?
两人同样不爱社交,同样有极为冷僻的爱好,这样的人熟悉之后能够“自然”相处的可能性不也很大吗?
社恐患者和社恐患者在一起和外面的世界保持着距离,共同构筑自己的小世界,不也很好吗?
心里忍不住不断有这样的声音冒出来。
(最后,看电影简介的时候以为自己是像良香一样的人,没想到看完之后反而觉得跟小一更有共鸣呢。
)
粗粝又柔软,迟钝宽松又敏感,mayu真是很独特的演员。
细腻中见趣味的一部片子,女主和我本人大方向上相似,性格和习惯差了不少,所以看起来也有趣。
在宽阔的一眼无边的裂痕里寻找连结,在喧闹繁华中沉浸孤独。
灭绝动物、初二那年喜欢的人,都是对时效性的抹平,在流连遥远的物中成全充分完整自主的自我。
二 是粗糙直男,他有他的欲望和本能,但又有细心天真的一面,渡边大知意外地适合(无意识之恶) 二的出现给女主提供了一种即时的、现世的荒谬, 二代表着本能和野蛮的日常【音乐剧里那句:日常即反常】。
这两个人站一起的时候其实气质大相径庭、毫无关系,两人在一起时必然出现自我的让渡、人和人面对时在交流而无法交流,在驴唇不对马嘴中发现情感。
(女主和二像一个经典的古典双人舞hhhh,男舞者望向、支撑女舞者,女舞者望向渺远)她从未知道那些人的名字,那些敞开的交谈都是幻想——“这就是我与这世界最近的距离了”,其实她从来没和身边人说过话,从前幻想是她的现实。
很多细节都抓得特别好,菊石的螺纹、半梦半醒时分的幻想,意识到要在死前见到他,不敢打出的电话、没有撑腰的朋友,因为他东京的空气真美好。
一小时转得挺好:一其实虽然一直被欺负但傲气得很、内心有点抖s,女主和一绝对是同一种孤独又自傲的人(这也是我这么认为自己)。
这俩人居然心心相印然后转到他都不知道她叫啥...( 趣里好可爱啊居然说中文。
)后三分之一就是谈恋爱。
从幻想世界进入现实世界,进入粗粝、野蛮的日常,吵吵闹闹的酒馆和大叔对情侣的调侃。
野生动物园那段+街上送便当那段女主的自我被疯狂地侵入——被打听、被评判、被呼唤、被凝视,被祝福的身体(真的......“那是她出于好心”;这一段吵架整个都很直男......好难过啊这个he),相当准确。
“跟我生孩子吧”这句已经上升到恐怖片程度。
真的,这部只要不he什么都好。
女主分手以后一下子就进入了用恋爱和世俗事务解决孤独的轨道。
实在是不能接受这样真实的未来啊,自我的让渡和进入野蛮的日常。
感觉这部电影是我的判词。
电影结尾那个红色便签渐渐吸满二衬衣雨水镜头真的太美了。
2025.2二刷。
终日沉溺在自己幻想出的王子公主梦中被现实不记得自己名字的男主角轻易击败;偶尔也会享受被e人关注的感觉,但是无法接受亲密关系;对周遭的人充满好奇却根本不敢走进对方的内心……就这样,拒绝和真实世界沟通的自己越来越难以忍受孤独。
假怀孕和朋友闹翻:以为内耗改成发疯自己会很爽,其实自己投入过真情实感哪会全身而退。
还好朋友是真朋友,即使自己发脾气也会想办法缓和彼此的关系,甚至包容自己伤人的字眼还主动道歉,按下保存键证明自己有被踏实地爱着。
二对着外面大喊:“我想和你生孩子”回过头低下头说:“其实我很不好意思”。
那一刻触动的处理女主的心还有我这个社恐的心,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坦白地剖开自己的人,他好勇敢,他好帅!
真实人际关系有伤害也会有爱,别因为怕痛就放弃品尝爱的机会呢,套子里社恐们。
社恐脑中的挣扎竟然也能拍成这么有趣的电影,感谢导演。
1.害怕孤独但又享受独处;2.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然而外面筑起高墙,无人能踏入;3.心中想法超级多但愿意袒露的很少,什么事都爱自我完结;4.完美主义,无法接受现实中的人存在的缺点。
经常因为一点瑕疵放弃一个人;5.对外界时常抱有怀疑(和第6点有共通点);6.永远对自己存在批判,为何我这种人也会被人喜欢,喜欢我的理由是什么;7.知道以上的所有缺点,但不愿轻易改变。
电影剧情特别紧凑,归纳其主旨我变了好几次:爱情来源于幻想、你好陌生人,以及良香是我本人写照这件事…直到结尾,我们十年都在幻想中度过、喜欢灭绝动物的“透明人”良香,最终以一个湿漉漉的吻,在红色便利贴浸湿的瞬间,给自己暗恋的十年画上休止符。
可是我真的不喜欢这个结局啊喂!!
超级无敌可爱的良香选择了向“自然感”的现实妥协,但小二看起来真的太傻了,相比之下,北村匠海的“天然王子”,已经好了不止一个level…还是电影人设太离谱,mayu可盐可甜、又知性又可爱,搭的两个男优实在…cp感是令人尴尬的程度。
mayu撑起了全片,以及隔壁爱吹陶笛的姐、便利店的长辫男、河边钓鱼的大叔、公交上always打毛线的阿姨、趣里饰演的餐厅服务生还有卖糕点的阿婆…配角的戏太好看,听女主和这样一群人碎碎念着幻想,深感现实太无趣了。
良香的每一句“Fxxk”都可以做成表情包了hhhh…女主每次对现实翻白眼,我也狠狠点头赞成了,爽到!
还有孕吐、“章鱼”的梗,让人大爆笑!
电影越往后看越好看,但还是觉得语境问题,很多幻想的描述不是很喜欢,比较生涩~太太太喜欢良香同小一在朋友阳台交谈的那场戏,也着实是哭到不能自已😿:良香终于鼓起勇气向初恋男神搭话,意外地,二人很聊得来,报菜名般说出彼此喜欢的灭绝动物,自己好感动,以为没有比再别重逢更令人开心的事了,同神来之笔的“对不起 你的名字是?
”相比,我更感同身受良香见到多年未见的初恋的心情,那种焦躁不安、心烦意乱,我也开始幻想我的青春里,那个他还好吗?
“究竟是为什么,会对每天俯下身来捡我们脚边垃圾的人无动于衷…就算是说出一句'谢谢'也只是为了自我满足而已”良香说出的话振聋发聩,无数“透明人”充斥的世界,你我都选择冷漠视之,实在是太糟糕了…在良香心中王子般的小一,中学时却是被其他同学欺凌、老师戏谑的对象,我们的青春里,到底有多少看不见的阴影呢…
真实地触碰到我的内心,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简直就是我!
其实一开始就怀疑,女主那么明显地不合群,怎么可能和这些陌生人如此熟悉地交谈。
导演用镜头剪辑也很明确地说明了这点,在不同场景面对不同的人,说着没有关联的一搭一搭的话,组合起来才构成女主的内心独白。
所以反转的时候,不是惊讶,而是一种释怀。
果然吧,我们这样不善交际的人,都是如此。
尴尬地想搭话,却总被无视,感觉自己真的和他们在不同的世界。
原本认为阿一完全不认识自己,他却主动走来和女主说话,那样的感觉,真的觉得自己的十年没有白费吧。
即使阿一和自己的甜蜜回忆,似乎只是因为这一点,他是如此受欢迎啊。
一切似乎很顺利,两人甚至有相同的爱好,可女主期待的心情,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幻想全部破碎。
和阿一的幻想破碎的是所有交往,和钓鱼大叔,咖啡店小姐姐,车站工作人员,便利店小哥.....一切都只是幻想。
伴随着音乐,我真的看到了自己,从前有好感的同班男生,甚至记不住我的名字,那些聪明的,酷的人,好想认识,却不敢搭讪,在qq群里,永远沉默,没有人和我聊天,什么点赞,永远是最少的.....我尽力掩饰着自己,说是不想去交际而已,其实不过给自己慰藉,保留幻想。
真实却是,我一聊天就尴尬,没有人想关注我。
在一群人的热闹中,打闹中,我永远,只是在旁观,永远。
他们,一说话,一做事,就有无数回应,而我,却只敢躲在一旁,甚至连参与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有人告白过,但到现在还是单身,没有喜欢的人,孤独,其实很享受。
但,每当我幻想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努力,一发表,就会有回应的时候。
现实总让我认识到,我,就是如此孤独地活着,没有回应,从来如此。
女主最后选择了阿二,我一点都不惊讶。
如果是我,也会如此。
“比起喜欢或者讨厌,能够毫不违和地自然相处大概最好了”和阿二,不用经营着所谓关系,不用担心失去,他爱她远比她爱他多得多,在自己孤独时,这样的男人,是会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也第一次让女主得到了被人重视的感觉。
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喜欢这个结尾,一鼓作气丧到底才现实,强扭的瓜不甜,我不信良香会喜欢小二。
啊mayu实在是太可爱了 而我现在连脑内幻想也做不到了
不知道是我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跟导演编剧演员世代差,完全看不懂,完全不懂笑点在哪里,加上无时无刻不在爆笑的观众,全程尬到我生理不适。失望透顶。
我被偷窥了 就是拍给我这种人看的 我怎么现在才看!聚会时一个人去洗碗是我 只是我的理由是不想玩狼人杀 暗恋中学同学十年四舍五入也是我吧 一旦这样 就非常能get到北村匠海的帅 那一路全程都跟良香一样嗷嗷嗷的 于是当被问你叫什么名字来着的时候 我也崩溃了 后半我觉着我已经没在看电影了 怎么样都行
尽情发抖,尽情幻想,尽管爱吧。
我承认,我就是来看松冈茉优的。从《剧场》里初识的惊喜,到《小偷家族》寻找的单纯,再到这部神经质的幻想女孩江腾良香。一个性格鲜明有气质的女演员,期待后续作品。
全靠松冈茉优的演技支撑,虽然她的颜值让故事没有说服力。
红色便签被慢慢沾湿时候响起的乒乒乓乓是心动的声音么?还是惊慌失措的声音?想起几次曾错过的机会,不想再这样了,想要有爱他人的能力,也想有得偿所爱的能力和勇气
啊不是 是不是有病
即便读过原著也没想到会拍成这样一个电波系的电影,松冈茉优到底是成了一个大物女优,在大银幕上怎么看怎么好看。选渡边大知来演“二号男”也十分妥帖,憨厚 温柔却也有着自己的原则与深情。“我有认真喜欢过良香啊,你却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说不要把喜欢自己的男人和身边的朋友当傻逼对待,会遭报应的。
一场松冈茉优大型可爱秀,非常满足了。电影本身也非常有趣,喜剧的部分还是挺不错的,有几处搞笑的节奏很好。
————— 🔴 2017 🔵 日本【2018年 9月【🟢】【➊】】【≈ 117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表面上是拍从未拍拖、永远处在中学时空回旋的社恐宅女,实际上却是给大批量宅男观看的——尤其是昨晚在香港文化中心拍手大叫至放浪形骸的那位观众。好在围绕社交网络加LINE、已拉黑之类的细节,耕耘不错。中间还一度切换到歌舞片,结尾的表白高潮很有趣。松冈茉优换了无数造型,可塑性很强。
松冈茉优大型可爱秀…可是…这梦境一点也不美好啊!现实也太残酷了吧!真是小可怜。影片各种小情绪处理得都挺好。
7分,处女当久了容易脑回异常!
7.4?我是看了个冰雪奇缘吗?5分。
二刷:五星变8.5。才看了几年,却对剧情没一点印象,等于看了部新电影。情节确实不容易有记忆点,不过影片刻画的女主内心世界十分具有感染力,小众手法捕捉人物细腻情感,故事完成度不算高,胜在有趣。松冈茉优在三年后主演的《钱断情始》中的角色设定也是财务女孩。
松冈茉优好美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对内心小情绪敏感的捕捉是本片最动人之处,导演自由摇摆在爱情、音乐的类型元素之间,轻盈地向观众传递着我们每个人内心最柔软地方。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