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回忆录

Memoir of a Snail,蜗牛的回忆

主演:莎拉·斯努克,柯蒂·斯密特-麦菲,杰基·韦佛,尼克·凯夫,艾瑞克·巴纳,玛格达·苏班斯基,多米尼克·皮侬,托尼·阿姆斯特朗,保罗·卡普西斯,伯尼·克利福德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24

《蜗牛回忆录》剧照

《蜗牛回忆录》长篇影评

 1 ) 一个轮回再见

12年前,深陷抑郁症,日日昏沉,还能思考什么的话,就是是否死一死。

那时候看了一部电影,Mary and Max,大哭不止,于是看了Adam Elliot其它电影,把一句话刻在脑子里,死一死念头冒出来就连带想下这句话:Life is a cigarette, and smoke it to the butt. 天知道Adam Elliot在我生命中的分量。

意外发现他新片出了,第一时间买票去看。

一个轮回了,我自认为现在生活还行吧,想得明,放得下,惜命怕死,白云苍狗,行云流水。

Adam Elliot有没有更好些?

他好像还是老样子。

我边看边哭边叹息,你怎么更黑暗了?

可是结尾又明媚到耀眼不似真实,还是十二年前的Adam Elliot。

前2/3妥妥拉着我回忆了一遍抑郁症时期,一脚踏进泥沼陷了大半身,甚至怀疑走出电影院我还能回归正常生活吗?

所以结尾那么突兀刻意(所以少一星),我却非常喜欢(所以是否是五星?

)非常感动,谢谢你!

哪怕这个明媚的结尾太假不会发生,让这部电影看上去plastic,但我迫切需要。

因为我在以现实生活来实践去相信,会的,一切都会结束,生命值得努力走到尽头,绝不辜负。

好好生活。

嘿,转了一圈你还是老样子啊,我真的move on了。

PS:TIFF对面的Second Cup Cafe拿铁真的好喝,好喝到每次去都喝一杯程度。

特意去吃Millie Patisserie,不料搬了,遗憾。

 2 ) 全程实拍,这部动画电影催泪又可爱

《蜗牛的回忆》获得了动画界的最高荣誉——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长片水晶奖”,目前已入围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本⽚从2025年2⽉14⽇起登陆英国院线。

”亚当·艾略特以狄更斯式的笔触,勾勒出⼀幅⽣活的哥特式画卷。”

原文作者:Nick Bradshaw、Katie McCabe翻译:陆钰婷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剧情简介:在⼀位年⻓的朋友去世后,内向的格雷斯开始讲述她的⽣活故事。故事从她在战后在澳⼤利亚的童年开始,当时她不幸成为孤⼉,随后与她的双胞胎兄弟分离。

她选择了封闭⾃⼰,沉迷于囤积物品,但她的艰难经历中蕴含着不少⽣活的启示,这些启示逐渐帮助她⾛出悲伤与⾃怜的阴影。影评正文Nick Bradshaw:在亚当·艾略特的电影中,孩⼦们不会轻易离开⾃⼰的巢⽳。他们或许被迫离家,或许家园崩塌,但他的⻆⾊们并不渴望展翅⾼⻜,也没有对翱翔的希望。在这位澳⼤利亚动画导演的“黏⼟动画”⽣活寓⾔中,⻦类虽然存在,但它们往往在本质上被困在笼中,被折断翅膀,甚⾄双腿。⽽它们的⼈类守护者⸺艾略特笔下那些扎根于现实的⻆⾊们⸺同样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在其他动画形式中,⻆⾊往往能够展现出轻盈、⾃由与幻想,但艾略特的黏⼟⻆⾊却始终背负着沉重的忧虑。(他将⾃⼰的建模⻛格称为“粗犷的歪斜”,这种⻛格源于他家族遗传的⽣理性颤抖,使得⻆⾊看起来粗糙、不对称,却充满真实感。)作为⼀个毫不留情却并⾮冷酷的创作者,他热衷于为⻆⾊设置重重困境,以此考验他们的韧性。在他的三部短⽚、两部中⻓⽚和两部⻓⽚中⸺总计149分钟的银幕时间⸺他为⻆⾊们赋予了酗酒、阿尔茨海默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哮喘、失明、脑⾎栓、癌症性甲状腺肿、脑瘫、⽿聋、医疗电击、肺⽓肿、懒惰眼、雷击、巨头症、截瘫、沙利度胺畸形、图雷特综合症和静脉曲张等种种困境,同时还让他们经历了失去⽗⺟、宠物和肢体的痛苦,以及频繁的欺凌。他的早期三部曲《叔叔Uncle》(1996年)、《表妹Cousin》(1998年)和《兄弟Brother》(1999年)描绘了⼀系列独特的家庭怪⼈展现了他们的怪癖和应对⽅式。获得奥斯卡奖的《裸体哈维闯⼈⽣Harvie Krumpt》(2003年)则通过展现⼀位先天患有难以治愈的抽搐性疾病和同时作为⼤屠杀幸存者的⼈物的坚韧品质,展现了反抗的英雄主义。艾略特的第⼀部⻓⽚《玛丽和⻢克思Mary and Max》(2008年)通过⼀段断断续续的笔友关系描绘了⼀个墨尔本的年轻怪胎和⼀个⾃闭、超重的布鲁克林孤独者的⽣活,⽽《Ernie Biscuit》(2015年)则将⼀个胆⼩的巴黎动物标本师带到了澳⼤利亚的偏远地区,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蜗⽜的回忆》重现了这些主题,并加⼊了⼀些变化。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是艾略特⾃早期短⽚以来,⾸次回归纯粹的澳⼤利亚故事,横跨墨尔本、堪培拉和⻄澳⼤利亚(还有⼀个巴黎的闪回)。

《蜗⽜的回忆》是艾略特迄今为⽌最具个⼈⾊彩、情感最为内敛的电影。影⽚由主⻆格雷斯亲⾃叙述,尽管她身边还有⼀系列其他⻆⾊。格雷斯·普鲁登斯·普德(Grace Prudence Pudel)是⼀个双胞胎,她从出⽣那⼀刻起就感受到了家庭分离破碎的痛苦。她的⺟亲在分娩时去世,⽽她的兄弟吉尔伯特成为了她最坚强的守护者。他们的⽗亲珀⻄是⼀位法国定格动画师和街头魔术师(与《兄弟》中的⽗亲⼀样,艾略特⾃⼰的⽗亲也曾是⼀个杂技⼩丑),他跟随他们的⺟亲来到澳⼤利亚,但⼀次醉酒驾驶事故使他坐上了轮椅,并陷⼊了酗酒的深渊。睡眠呼吸暂停也随之⽽来,让这对双胞胎在夜间护⼠的照顾下,陷⼊了⼀场注定失败的⼈⽣游戏。格雷斯和吉尔伯特被分开,送到了澳⼤利亚两端的寄养家庭。格雷斯被⼀对温和的夫妇收养,⽽吉尔伯特则被送到⻄部⼀个狂热的基督教果农家庭。

尽管双胞胎的磨难让⼈联想到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或雷蒙·斯尼奇(Lemony Snicket)的作品,但艾略特的叙事更加沉稳,但艾略特的叙事更加沉稳,带着⼀种狄更斯式的对⽣活苦难的哥特式描绘:差异⽆处不在,苦难总如倾盆⼤⾬般降临,⽣活充满了不可控的变数。在他的怪诞⻆⾊群像中,依然不乏冷幽默,但《蜗⽜的回忆》却出⼈意料地充满了泪点。普德尔⼀家是艾略特迄今为⽌最颓丧的⻆⾊,他们沉重的眼睑下仿佛藏着⽆尽的眼泪⸺⽽在格雷斯的身上,这些泪⽔确实倾泻⽽出得以释放。莎拉·斯诺克(Sarah Snook)⽤她那柔美的嗓⾳为格雷斯注⼊了丰富的情感,从甜蜜的喜悦到颤抖的痛苦,情绪的起伏在埃琳娜·卡茨-切尔宁(Elena Kats-Chernin)哀婉的弦乐与钢琴配乐中得到了强化,尽管艾略特偶尔的过度描写略显冗⻓(“我的⽣活已经变得可悲事情已经失控……孤独、⽆爱、如同囚徒”。)尽管如此,这种情感完全是格雷斯⾃⼰的。作为⽚名中的蜗⽜,她也是⼀个局外⼈和囤积者,收集着⼩饰品、豚⿏、浪漫⼩说,试图⽤这些物品筑起⼀道堤坝,抵御内⼼的失落感。即便到了成年,她依然戴着她⽗亲为她制作的玩具蜗⽜帽,帽⼦上⽤铁丝和乒乓球做成的眼睛摇摇晃晃。她对蜗⽜的习惯了如指掌:受到威胁时会缩回壳中,但也永远不会重⾛旧路。这⼀点由格雷斯最后的盟友和偶像平基(Pinky)点明。平基是⼀个令⼈尊敬且充满⼲劲的怪⼈(由杰基·⻙弗[Jacki Weaver]精彩配⾳),她早已摆脱了束缚,并拥有⼀⻓串传奇经历:从与约翰·丹佛(John Denver)在直升机上谈情,到与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打乒乓球。平基的⽣活也充满了近乎荒诞的灾难:她在酒吧跳舞时被吊扇切掉了⼀根⼿指,因此得名;两任丈夫都死于⾎腥的意外;我们还⽬睹了她多次与⻋祸擦肩⽽过。然⽽,她依然勇往直前,正如她在后院中轻松绕过各种障碍,⼀杆进洞的⾼尔夫球技所象征的那样。

平基似乎还遇到过艾略特早期短⽚《叔叔》中的⻆⾊,她向格雷斯转述了那位叔叔的智慧箴⾔(借由索伦·克尔凯郭尔[Søren Kierkegaard]的话):“⽣活只能向后理解,但必须向前活。”格雷斯⽤⾃怜为⾃⼰筑起了⼀座牢笼,只有在平基去世⸺以及格雷斯最终陷⼊绝望时,她才被迫寻找⾃⼰的⼒量。她向⾃⼰最喜欢的蜗⽜⻄尔维娅(以普拉斯[Plath]命名)讲述了⾃⼰的故事,并将其放⽣到朋友的菜园中,那⾥被标记为“平基的怜悯之坑”。像哈维·克鲁姆佩特Harvie Krumpet⼀样,她决定要继续活下去。格雷斯如何继续她的⽣活⸺未来还有哪些坎坷等待着她⸺我们不得⽽知。她可能不会与摇滚明星⼀起⻜翔,但她已经脱下了⾃⼰的外壳。在另⼀个⾃传式的转折中,艾略特让她继承了⽗亲珀⻄对定格动画的兴趣。她或许没有远离家族的根源;她的过去,就像艾略特精⼼雕琢的沉重⻆⾊模型⼀样,可能定义并限制了她,但她的未来依然漂浮在未书写的篇章中。专访正文Katie McCabe:是什么促使您创作⼀个关于囤积爱好者的⻆⾊?

Adam Elliot:我⽗亲去世后,留下了⼤量的物品。我不确定该称他为囤积爱好者还是极端的收藏家。当时,我和兄弟姐妹们不得不整理他的遗物,这让我感到⾮常烦恼。然⽽,这种烦恼逐渐转化为⼀种好奇⸺不仅是对他为何收藏,更是对⼈们为何会收藏的思考。什么时候收藏会演变成极端的囤积?

原因有很多,但我发现,极端的囤积者通常经历过失去孩⼦、兄弟姐妹或双胞胎的痛苦,⽽囤积成为了⼀种应对机制。Katie McCabe:剧本最初聚焦于瓢⾍,为什么后来改为蜗⽜?

Adam Elliot:那部电影《伯德⼩姐》(2017年)上映后,瓢⾍的设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笑)。⽽且,瓢⾍的意象有些过于甜美和俗套。于是我开始寻找另⼀种动物。蜗⽜在受到触碰时会缩回壳中,某种程度上,蜗⽜是内向的象征,⽽格雷斯(Grace)正是这样⼀个⻆⾊。蜗⽜壳就像她对外界的保护屏障。Katie McCabe:电影全程采⽤实拍,没有使⽤CGI技术。为什么这对您如此重要?

Adam Elliot:如今,CGI动画已经泛滥,⽽随着AI技术的兴起,我们看到的许多内容都是合成的、⼈⼯的。当观众看到黏⼟上的指纹时,他们会感受到⼀种真实的存在感。这是对⽊偶实体性和触感的致敬。我在1969 年离开电影学校时,有⼈告诉我定格动画是⼀种即将消亡的艺术形式。

但如今,像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和⻙斯·安德森(Wes Anderson)这样的导演仍在探索这种形式。对我来说,故事永远是第⼀位的,动画只是表达故事的⼯具。观众可以原谅糟糕的灯光、动画和表演,但他们永远不会原谅⼀个糟糕的故事。我们的⽊偶粗糙且不对称,⽽这正是我们想要庆祝的⸺它们的不完美。本文转载⾃sight and sound 2025 三⽉刊

 3 ) 9分神作导演回归,出手就是年度最佳!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最近,有一部新影片上线。

编剧和导演的名字非常引人瞩目——亚当·艾略特。

(澳大利亚独立动画导演亚当·艾略特)黏土定格动画的方式,强烈的悲喜剧风格,是属于艾略特的标签。

截至最新这一部,艾略特虽然仅执导了7部动画影片(5部短片,2部长片),却部部经典,获奖无数。

2003年,他自编自导的动画短片《裸体哈维闯人生》,获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

2009年,首部长片《玛丽和马克思》更是让他声名大噪。

略显怪诞的画风,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感动的故事。

两个“不完美”的人,在成为忘年交笔友之后,收获着友情、自洽和彼此的心灵疗愈。

(《玛丽和马克思》剧照)影片大放异彩,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斩获最佳长片“水晶奖”(该电影节最高奖项)。

同时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和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影片”。

(《玛丽和马克思》截影)尽管导演为影片安排了一个非常“反迪士尼类大团圆”的“BE”结尾,给观众留下了诸多感伤,但影片中金句频出,治愈着银幕前的我们。

(《玛丽和马克思》截影)在豆瓣上,超过44万人为这部影片打出了9.0的高分,入选豆瓣TOP250名单,排名第150位。

甚至,有网友称这部影片是超越《飞屋环游记》的“神作”。

今年,亚当·艾略特携新动画长片回归。

6月,新片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首映,即荣获最佳长片“水晶奖”。

又在渥太华国际动画节、锡切斯电影节、 伦敦电影节上捧得多个大奖。

口碑也是相当的好:IMDb7.9分,MTC综评83分,烂番茄新鲜度94%,豆瓣8.3分。

15年磨一剑,果然出手就是王炸——《蜗牛回忆录》Memoir of a Snail

海报中,坐在左边的男孩叫吉尔伯特,旁边是他的双胞胎姐姐格蕾丝。

格蕾丝,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此刻的她正坐在床前,伤心地哭着。

因为,她的忘年交挚友萍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突然,萍奇坐起,大呼一声:“土豆!

”重又倒下,撒手人寰。

(《蜗牛回忆录》截影)土豆?

什么意思啊?

带着萍奇留给自己的“谜题”,格蕾丝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回忆之中。

01不幸童年格蕾丝是一个早产儿,由于发育不完全,她出现了唇腭裂的情况。

因为难看的嘴巴,从小到大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不断地嘲笑和霸凌。

她很想像蜗牛那样,躲进壳里,逃开周遭的一切。

(《蜗牛回忆录》截影)是的,蜗牛。

格蕾丝的妈妈是一名软体动物学家,家里有很多关于蜗牛的收藏。

比如,蜗牛首饰八音盒。

(《蜗牛回忆录》截影)比如,一枚蜗牛造型的戒指。

现在,这枚戒指戴在了吉尔伯特的手上。

(《蜗牛回忆录》截影)因为,它曾经的主人——格蕾丝的母亲,早已不在了。

弟弟出生之后,母亲就去世了。

幼年丧母,加上畸形的外貌,令格蕾丝很自卑。

但她仍是个善良单纯又有点鬼灵精怪的孩子,她会给醉鬼詹姆斯布置圣诞彩灯,让对方感受节日氛围。

作为回报,詹姆斯送给了格蕾丝一只真正的蜗牛。

(《蜗牛回忆录》截影)从此,蜗牛成了姐弟俩的朋友,相依为伴。

吉尔伯特平时看起来总是一副很emo的样子,但他也很善良。

他热爱动物,是个素食主义者,他还会不顾危险地冲进车流中救回被困的蜗牛。

(《蜗牛回忆录》截影)吉尔伯特很爱“玩火”,他的梦想是当一名街头艺人,表演烟火秀。

为此,他不断练习。

只是,练习的结果往往是这样的——

(《蜗牛回忆录》截影)那些被烧伤的伤疤叠起来竟是一个笑脸的形状。

很疼,但这感觉很棒,让姐弟俩感到心意相通。

(《蜗牛回忆录》截影)人生的开端并不太美好,但好在有弟弟的陪伴,格蕾丝感到一些安慰和温暖。

对了,还有蜗牛。

蜗牛开始繁衍了,有了它们的家人。

格蕾丝和吉尔伯特的身边仿佛也多了一些亲情。

西尔维亚,是格蕾丝最喜欢的一只,因为它的螺纹方向和其他蜗牛都不一样。

它很不同,就和我一样,格蕾丝这样想。

(《蜗牛回忆录》截影)格蕾丝的父亲珀西,曾是一名制作定格动画的动画师。

为了找创作灵感,他时常走上街头表演。

在那里,他和格蕾丝的母亲相识、相爱。

可好景不长,母亲刚刚怀孕,父亲就被一个酒驾的人撞成了截瘫。

职业生涯尽毁,加之妻子离世,心情沉郁的他慢慢地变成了一个酒鬼。

没了收入来源,钱就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姐弟俩的童年在一贫如洗的日子里慢慢向前滚动。

窘迫的生活里总有一些欢乐和亮色。

比如,那一天。

他们一起去了游乐园,在过山车上没心没肺地喊上一通,那些阴霾一扫而光。

(《蜗牛回忆录》截影)父亲还会打毛线,格蕾丝的蜗牛帽子就是他织的。

(《蜗牛回忆录》截影)父亲其实很疼爱自己的一双儿女。

他很支持吉尔伯特的梦想,也会拿出老式宝莱克斯摄影机教女儿如何制作定格动画。

(《蜗牛回忆录》截影)若干年后,格蕾丝回忆起那个宁静的夜晚,那一整天的美好,仍然感觉如此珍贵。

珍贵,是因为那些欢笑与幸福转瞬即逝。

父亲的睡眠呼吸暂停症又犯了,格蕾丝和吉尔伯特像平时那样拍拍手,想用声响叫醒他。

但是,这一次父亲没有醒来。

那一天,有童年记忆中的喜悦;那一天,承载着无尽的悲伤和不幸。

(《蜗牛回忆录》截影)父亲去世了,姐弟俩没有别的亲属,儿童福利部门来接他们了。

他们会被送往不同的寄养家庭,因为没有家庭愿意一下子收养两个孩子。

分别时刻,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没有,眼泪已经诉说着一切,他们身边从此再无任何一个亲人。

从此,天各一方;从此,两不相忘。

(《蜗牛回忆录》截影)02苦乐参半到了新的家庭中,姐弟俩各自的生活并没有变得好起来。

格蕾丝的养父母总是沉溺于自己的“爱好”,无暇更无心照顾这个名义上的女儿。

格蕾丝仍旧孤僻、敏感、内心如同一片幽暗的森林。

吉尔伯特就更惨了,他的养父母是一对“xie教神棍”,不仅在思想上控制他,还强迫他从事体力劳动。

(《蜗牛回忆录》截影)为了活下去,吉尔伯特只能忍气吞声。

他在等待,等自己长大了有钱了就去接姐姐,一起离开这里。

他把这些幻想写进了信里,邮寄给姐姐。

弟弟的信给了格蕾丝希望,她决定试着活下去。

她去了图书馆当义工,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了萍奇——一位性格古怪的老奶奶。

(《蜗牛回忆录》截影)萍奇的一生堪称传奇,有过两任丈夫,但都因离奇意外死在她眼前。

见过极光、在死海上漂浮过、当过脱yi舞娘、和雪猴一起泡过澡……还和菲德尔·卡斯特罗打过乒乓球……

(《蜗牛回忆录》截影)格蕾丝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和萍奇的相处上,她们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种菜,一起打发时光。

这位阅历丰富的老人总能洞悉格蕾丝的忧郁与哀伤。

她说:“生活不是回顾过去,要向前看。

(《蜗牛回忆录》截影)格蕾丝在萍奇的陪伴和劝导下,逐渐开朗了一些。

但生活中只有萍奇和对弟弟的隔空思念是远远不够的。

她努力去社交,却收效甚微,孤独感始终如影随形。

她慢慢沾染上了“囤积癖”,不断地购买跟蜗牛相关的一切,摆件、装饰物,大的小的,让它们填满自己的房间。

好像也就能够填满自己的孤寂与空虚。

(《蜗牛回忆录》截影)她感觉自己快变成“小透明”了,她很怕,怕那仅有的一点存在感也消失不见。

(《蜗牛回忆录》截影)终于,她遇见了肯。

爱情来得猝不及防,生活焕然一新。

肯的爱好是修补瓷器,他告诉格蕾丝他很想修补她那破碎的心灵。

约会一个月之后,肯求婚了。

(《蜗牛回忆录》截影)格蕾丝欣然同意。

格蕾丝很开心,她觉得已经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有萍奇的友谊。

当然,还有吉尔伯特。

格蕾丝开始畅想,婚礼结束之后就留吉尔伯特在身边安顿下来,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了。

就在她满怀希望,高高兴兴筹备婚礼的时候,就在她等待着弟弟从远方赶来,敲响屋门,姐弟重逢的时候。

格蕾丝等来的,是弟弟的骨灰。

格蕾丝的世界,再次倾塌了。

那些曾经的期许,那些对生活的憧憬,那些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光芒全都失去了色彩。

格蕾丝的内心,再次陷入幽暗之中。

(《蜗牛回忆录》截影)伤心欲绝的格蕾丝开始暴饮暴食,很快就变得过度肥胖。

丈夫肯表现得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她。

可是,格蕾丝无意中发现了肯的秘密。

原来肯之所以从不阻拦她的大快朵颐,是因为他有“恋肥癖”。

肯爱的根本不是格蕾丝,而是她的“肥胖”。

亲情,爱情,烟消云散。

本以为生活会是苦乐参半,只是为何要让我一直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03向前而活前面提到,“悲喜剧”是导演艾略特一贯的影片风格。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会因为黏土角色的种种滑稽夸张的表情和行为而嘴角上翘。

同样,也会因为他们的宿命感和悲剧性而飙出眼泪。

与《玛丽和马克思》相比,本片的感情线要丰富一些,既有友情,也有亲情,同时还有拓展开来的陌生人之间的互相温暖。

比如,萍奇“手拉手”的想法逐步发展为成熟的慈善机构,为那些孤独的老人送去温情的陪伴。

(《蜗牛回忆录》截影)很多人都说艾略特的影片是“又丧又怪的鸡汤”。

的确,影片的主角往往都是“怪人”:患有阿斯伯格症的马克思、因为脸上的胎记,自卑又胆怯的玛丽、活在缝隙之中,被生活的狂风暴雨所裹挟的格蕾丝……他们,都是世俗眼中的“怪人”,却也是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

他们经历的悲欢离合,与现实中又有什么两样呢?

这碗“鸡汤”确实别有风味,让人忍不住先干为敬。

对了,影片最后有“反转”,小派就不剧透了。

萍奇告诉格蕾丝——困境,往往源自作茧自缚。

我们的“牢笼”并没上锁,是恐惧让我们深陷其中。

(《蜗牛回忆录》截影)我们并不应该是去羡慕蜗牛能缩进壳里。

而是应该像它一样,从不后悔来时的路。

(《蜗牛回忆录》截影)格蕾丝对着她最喜爱的那只蜗牛西尔维亚,叙述着自己的过往,像是自语般的独白,又像是老朋友一样的倾诉。

这是她的回忆,也是“蜗牛”的回忆。

格蕾丝曾经是只“蜗牛”,她想逃避。

现在,她还是“蜗牛”,向上、向前。

影片中,萍奇留了个“土豆谜题”给格蕾丝。

现实中,我们总会忍不住吐槽生命的艰辛酸楚,如格蕾丝一样咒骂:生活才是那个“该死的谜题”。

(《蜗牛回忆录》截影)骂过了,哭过了,生活还要继续。

也许,有时回头看看,才会略懂生活的奥义。

可我们终归要“向前而活”。

蓦地想起《漫长的季节》的大结局,王响对着“曾经的自己”高喊——「往前看,别回头」

(《漫长的季节》截影)

图源于网络/ 图片Bishop/ 作者

 4 ) 丧到极致就是燃

低落的时候就应该看丧丧的电影,就像这部。

下垂的蜗牛眼睛,不堪重负的身体、灰蒙蒙的天气,一桩接着一桩的不如意,像及了down到低谷的阴沉的自己。

尤其是唯一的生命支柱——哥哥被大火夺去生命那一段,我仅存的小火苗都被浇灭了,共情心泛滥,想和女主一起自暴自弃!

上天怎么就这么笃定地作弄可怜的灵魂!

还好有时候上帝开个小差,我们的主角还是有散发微光的契机,比如有一个多才多艺有趣诗意的父亲和一个正直温柔的哥哥、邂逅一位坦诚相待还能在危急关头拉你一把的soulmate。

虽说无缘生在一个充满爱意温柔以待的环境,但也没有恶人挡道,单纯的天性和一双能够洞察微小事物的眼睛,让她足以构建出一个独有的“蜗牛壳”,在这里她能够完全放下戒备在幻想乌托邦里安全生活。

soulmate曾说过:你的不安是因为你给自己造了一座“监狱”。

当千头万绪挤不下这座房子时,蜗牛壳就成了监狱,再也容不下世间的纷杂。

当她把收藏的“蜗牛周边”全部烧掉,便是凤凰涅槃之时,看,上帝也没这么多功夫针对你,他为你关上一扇门,但为你开了一个保险箱。

转机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哪怕最后的“哥哥重生”让我觉得哪儿不对劲,我还是会热泪盈眶,因为内心的火苗虽微弱,但依然生生不息[爱心]

 5 ) 完全是自己的碎碎念

太久太久不曾提笔,虽然心知肚明自己的笔力已经退化到何种地步,但是真的到行文时才真切知道什么叫滞涩。

刚刚看完《蜗牛回忆录》,因带着情绪故无法完全沉浸,而且数次被剧情和意象带来的联想恶心到干呕,即使这是一部离写实相去甚远的粘土定格动画。

在蜗牛八音盒被继母烧毁的时候,在Gracie发现体贴的丈夫加诸在自己身上的邪恶癖好的时候(回头想想这是爱意吗?

),在Gilbert和Ben因为因为恋爱被电击的时候(直接联想到了《闪亮的日子》里的那段惩罚)。

我自觉情感淡漠,但是其实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个人对我说,你有点太多愁善感了,对自己不好。

这样对自己不好吗?

我时常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反应来得总是慢一些,或者永远不会来。

有人说情绪应当像潮水,让它来了以后再离开。

可是如果我的情绪不像潮水,而像一片火海,难道它也应该来吗?

火,我一直很喜欢这个意象。

Gilbert作为和火联系最紧密的角色,在这部电影里也最被我关注。

Gracie说,他像士兵,像守卫。

火焰合该是来势汹汹的,暴烈的,自由的;也合该是温暖的,明亮的,生生不息的。

当火焰的特质落到人的身上,这个人就会像战士。

天知道我有多喜欢Gilbert在被继母发现和Ben接吻后的扬眉,我当时想,就是这样,就该是这样。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追求自由,而自由的形态千变万化。

具体到这部电影里,自由以各式各样的怪癖被呈现出来,即使加以修饰也还是恶心扭曲到让人有心理不适。

但是没有关系,作为观众个体的我不需要慈悲,因为当这个故事被呈现出来搬到荧幕上,当这些阴暗被拿出来曝晒,我的观点就已经微不足道了,它们在被看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归宿。

 6 ) 十五年后,他带着诚意满满的新作归来

黏土动画是定格动画的一种,因为其费时、费力,从人物造型设定、脚本设计到逐帧拍摄,整个流程堪称巨大工程。

如今追求速度的时代,肯静下心来做一部慢慢成品的黏土动画,实属难得。

还好他仍然坚持在做这件费力不一定讨好的事,他就是澳大利亚导演Adam Elliot(亚当·艾略特),那个十五年前以一部《玛丽和马克思》治愈无数观众的人,带着最新的长片动画《蜗牛回忆录》回来了。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小家庭,爸爸是定格动画师,妈妈研究软体动物,他们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弟,姐姐格蕾丝 (Grace),弟弟吉尔伯特(Gilbert)。

如果故事按照普通模式发挥,他们一家肯定是众人艳羡的幸福美满。

这是亚当·艾略特啊!

他讲述的故事一定不简单,往往是阴郁且孤独。

让我们重新打开这个底色暗沉、充满伤感的故事。

格蕾丝,是一个喜欢收集蜗牛的女孩,从小就和蜗牛一起玩耍。

格蕾丝唯一的忘年交朋友,老奶奶萍奇(Pinky)生命走到了尽头。

伤心的格蕾丝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自顾自地说起萍奇,和自己的蜗牛好友回忆起了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

年轻的爸爸为了艺术,在巴黎街头演出,偶遇了妈妈。

如此,一见钟情的二人,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可命运给他们开启了困难模式。

当二人的宝宝诞生时,妈妈离开了人世;爸爸也因为事故,高位截瘫;女儿格蕾丝因为先天的原因,是个兔唇宝宝。

格蕾丝小时候因为唇腭裂,被嘲笑、歧视,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每一次遭受霸凌,都是弟弟吉尔伯特挺身而出,保护她。

格蕾丝的爸爸关心自己的孩子,支持他们的梦想。

吉尔伯特喜欢玩火,希望长大后以火焰表演,格蕾丝希望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定格动画师。

即使吉尔伯特把两姐弟的手上烫出来不少的伤疤,爸爸也会在吉尔伯特试验表演时给予鼓励;爸爸也会主动拿出定格动画的设备给格蕾丝摆弄,给格蕾丝提供各种有效的意见。

但是爸爸始终郁郁寡欢,饮酒度日。

患有呼吸暂停综合症爸爸,常常在酒后沉睡,呼吸突然暂停,每一次格蕾丝和吉尔伯特都会鼓掌唤醒爸爸。

可是,在某个平常的夜晚,两姐弟的掌声这次没有叫醒爸爸。

没有其他亲戚照顾的姐弟俩,被福利机构送到不同的寄养家庭,格蕾丝和吉尔伯特被迫分开。

格蕾丝的养父母在生活中照顾着她,但也常常丢下她,两人去追求自己的特殊癖好;当格蕾丝长大一些,养父母直接离家远行了。

吉尔伯特的寄养生活更悲惨。

他的养父母控制欲强烈,吉尔伯特既要在他们的果场里打工,还要跟着他们诵读完全不懂的经文;如果稍有令他们不顺心的行为,吉尔伯特就将遭受严厉惩罚。

让两人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彼此的书信往来。

他们约定长大后一定要重新相聚,幸福生活下去。

格蕾丝在图书馆兼职的时候,认识了经历丰富的萍奇奶奶。

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很大,却莫名合拍,成为朋友。

然而,格蕾丝的生活根本没有那么多阳光。

当她期待吉尔伯特来参加她的婚礼时,等到的却是吉尔伯特的骨灰,她的养父母说吉尔伯特葬身于一次突发的火灾。

当她以为遇到的是真爱时,才发现这个口口声声爱她的男人,只是爱她肥胖的身形,这个男人以收集胖女人为乐。

而她的养父母也在异国他乡玩乐至死。

格蕾丝独自生活的时候,萍奇将丰富的人生经历讲述给她,带给她新的快乐;格蕾丝被渣男欺骗的之后,萍奇陪她度过难过的时光;萍奇带她接触不一样独居的人,温暖孤独人们的心。

和萍奇在一起的日子,让格蕾丝渐渐成长。

即使遭遇诸多不愉快,格蕾丝依旧记着萍奇说过的:生活,永远向前!

萍奇离开之后,格蕾丝重新孤身一人。

她重拾儿时梦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定格动画师。

格蕾丝的作品参加了展映,没得到太多的掌声,却意外遇见逃离火灾现场,存活下来的吉尔伯特。

从此,两姐弟一起生活,就像回到了相亲相爱的小时候。

这次的故事,虽然过程阴郁,但却给观众留下一个充满幸福的Happy Ending,实在不太像亚当·艾略特以往的风格。

曾经的《玛丽和马克思》,将两个孤独的人彼此互通书信、互相支持的友情故事诉说。

在那个黑白的故事里,玛丽送给马克思的红帽顶是全片唯一的彩色,就像他们是彼此生命里唯一的光。

如今的《蜗牛回忆录》,依然关注着孤独的人,一个失去所有,却依然努力治愈自己的孤独女孩的故事。

她有先天缺陷,她失去亲人朋友,却坚持追求梦想,挣脱自己的牢笼,永远向前,不回头。

亚当·艾略特的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画面总是偏暗色,内容总是偏致郁,让人观看之时,似乎能找到自己的身影,内心始终压抑着一丝悲伤。

但观影之后,我们似乎又能从中寻找到一点向上的动力,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

(其实结尾处有个细节,格蕾丝说吉尔伯特身上始终带有火焰的味道,我个人认为或许真相是:吉尔伯特根本没回来,美好的结局不过是格蕾丝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的幻想。

)公众号:紫式说

 7 ) 想说

我很喜欢,喜欢这种定格动画,也喜欢这种娓娓道来,还喜欢影片里面包含的淡淡的忧伤细腻柔软温和与良善。

以及对生活微微的向上~最喜欢女主对动画的追求,似乎看到了多年后的自己?

(也许是自恋)一个人能够全然抛弃前面的包袱,认真过好今后每一天就是一种蜕变和勇气。

以及能遇到一个挚友真的好好啊!

边看边想起来我的brother,生命中有一个兄弟或者姐妹真好

 8 ) 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必须向前迈进。

继《玛丽与马克思》之后导演的又一部粘土动画片。

用费时费力不一定讨好的形式,讲了一个孤独的灵魂抱团取暖的故事,从头到尾絮絮叨叨却依然感人而温暖。

电影里很多隐喻,Grace的蜗牛象征自我封闭,糟糕的是她给自己造了个笼子,幸好后来遇上Pinky;Gilbert的苹果象征同性,他讨厌贴标签,直到烧毁代表宗教迫害的教堂;Pinky是智慧,即使老到痴呆也不耽误她表达生命的体验。

生活总是会遇到的变故和挫折,最多暂时躲进壳里,但不耽误拖着尾巴继续拉出一条粘液划出的人生轨迹;蜗牛从不回头,勇敢的朝前走。

人生是一幅美丽的挂毯,这需要经历,都是可以细细品味的小幸福。

 9 ) 观后感

这本自传式小说以一只名叫蜗牛的小生物为主角展开了一场关于成长、自我认知和生活态度的思考之旅。

故事通过描绘蜗牛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界中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及他们的悲欢离合。

作品情感细腻且笔触流畅给人以温暖而深刻的触感让人反思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充满温情与思考的优秀读物值得推荐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

 10 ) 萍淇的信✉️

亲爱的格雷西,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然后我就像甜甜圈一样死了,你找到我的饼干罐和一些我希望你拥有的东西。

你已经睡了好几天了,我需要告诉你重要的事情,在我的大脑完全腐烂之前。

诶,苍老真是个混蛋,在你不知情的时候来临。

有一天,你把牙齿咬在了苹果上,它们留在了上面;你去拉直裤袜上的皱纹,然后意识到你什么也没穿。

无论如何,我离题了。

我的秘密,首先我是一个孤儿且在孤儿院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那是一个可怕的地方,我日夜被关在婴儿床上,从来没有被抱过或拥抱过。

唯一的联系方式是我旁边的小男孩。

不,我不会告诉你我记得的恐怖,但想告诉你被囚禁是什么感觉。

关在笼子里简直太可怕了。

但是,在那之后的这些年里,我了解到最糟糕的笼子是我们为自己创造的。

你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笼子,格雷西,你的笼子从来没有上锁过,但你的恐惧让你陷入困境,摆脱那些蜗牛!

让自己自由!

你摆脱了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肯恩,现在是你脱掉外壳的时候了,清理你的宝藏,重新开始。

有点自怜也没关系,但是时候继续前进了,会有疼痛,但这就是生活,你必须正面面对它,勇敢一点。

无论如何,我要谢谢你,格雷西,你已经很棒了。

不久我的号码就到了,是时候拉上我的窗帘了。

我一生中第一次觉得自己比看起来更老,我看起来像高玩。

人生是一幅美丽的挂毯,它需要被体验,都是细细品味的小幸福,就像在雨中抽雪茄一样,或穿着直接从烘干机烘干的毛衣。

够啰嗦了,是时候我们两个都放手了,就像我说过的,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永远前进,你是时候在世界各地留下一些闪闪发光的蜗牛痕迹了。

记住,永远不要,永远不要回去。

《蜗牛回忆录》短评

蜗牛永不回头。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7分钟前
  • lixunhuan
  • 还行

临死前放回忆走马灯的时候应该会回想起今天。走出这个复古影厅正要进来的阿姨问我是什么电影,前面出去的人哭好惨,我说了电影名,她又问好看吗,我给她看了我手打湿的一坨纸巾,说it’s sad but in a good way / 两天后在ACMI看到了这部电影的道具展出和主创访谈,导演说自己的手天生震颤,画画做雕塑都做不完美,但现在已经拥抱了自己的特点,甚至很骄傲已成为他作品的aesthetic。泪目

8分钟前
  • 模因碎片
  • 力荐

比较跳跃 看不大懂想表达什么…一对兄妹的要悲惨也没多悲惨的人生?无趣…

10分钟前
  • 小 Z_
  • 很差

在找到自己这件事情上,人类或许做得没有蜗牛那么利落,害怕就躲到壳里,要往上爬就使劲伸头,留下一地粘液,管什么自我不自我。可我们是人类,我们需要花一生的时间找到答案:我究竟是谁。这个过程太苦,就像这部作品的导演,《玛丽和马克思》之后十多年,才创出了这部哀伤里透着暖光的新作品来。

11分钟前
  • 号子
  • 力荐

积重难返,付之一炬,一言以蔽之,求放过。无论是《玛丽和马克思》,亦或是《蜗牛回忆录》,一如既往的内耗感。

14分钟前
  • 晓口袋
  • 还行

看得我想睡觉。。。诡异的画风我也不太喜欢

17分钟前
  • dreaming121
  • 较差

3.5。剧本蛮俗的,但仍有一些有趣的节点点缀着。(Vue Westend)

22分钟前
  • 三十
  • 还行

究竟是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呢?如此苦难的人生,如此难熬的每一天,找不到快乐的事情。

26分钟前
  • 豆友211713731
  • 还行

还是熟悉的配方,但吉尔伯特穿过沙漠来找Gracie了,我爆哭

28分钟前
  • 刀下
  • 力荐

跟《Mary and Max》一样的路数,但疗效稍弱。剧情有点老套,被嫌弃的Grace,压抑的情绪,在吉尔伯特回归的一刻,人生依然温暖。

33分钟前
  • 如果我是编剧
  • 还行

不太喜欢 虽然剧情是感人的但画风实在太影响体验了

36分钟前
  • 一一
  • 较差

哭到哽咽。每次想到《玛丽与马克思》里的信件都会流泪,这次也被救命稻草一般的感情给深深打动。作者喜欢描绘边缘的性格和糟糕的人生,但是又能恰到好处让人触摸到宝贵的光点,很多细节可爱又可憎,温暖至极。

41分钟前
  • 冥王星的灯笼裤
  • 推荐

拍摄用功,但剧本透着生活是盒巧克力的霉味,问题在蜗牛象征和主线包袱没什么关系,怪人不是一种用话语和奇迹来解救的处境,而是反之,怪与社会融合的失败,照见人性残酷的真相,所以我们有《象人》、《刺猬的优雅》和《豪泽尔之谜》。

44分钟前
  • censored dump
  • 还行

蜗牛从不回头看它走过的路,总是不断向前。记住,永远前进,不要回头。

49分钟前
  • 樹上的女爵。
  • 还行

蜗牛女孩的人生是惨,但比起她哥哥来,她困在自怜自哀里更可悲。。。结局很温暖,哥哥出现时令人想哭。。。其实,就像影片里不再囤物懂得断舍离的女孩,人生变得向前看,而同样,也不要囤人,毕竟孤独是人生的必然,任何可依赖的人,或早或晚或因自己或因他人,都将离去。

50分钟前
  • so what
  • 还行

欣赏不来

55分钟前
  • 豆友283585297
  • 较差

双胞胎中失去一个就像是看待世界的眼睛掉了一只

56分钟前
  • 天林林
  • 推荐

动画做的够好,比同类的真人题材更令人共情。结尾只靠一份遗书转折太单薄,反而暴露前面情绪漩涡掩盖的种种生硬之处。

60分钟前
  • 跳板
  • 还行

阴暗,孤独,绝望。最后的暖意如冬夜里划亮的一根火柴,微弱得难以抵御生活的寒意。

1小时前
  • ~ 🐮小莉
  • 还行

没啥感觉..

1小时前
  • daladumdumdum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