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我类比的话,我觉得这片子对标的是120 beats per minute,倒不是说抄袭或者致敬或者别的什么,而是本质上都在讨论生命和人生。
我不是很想一刀切东西方的情感思想之类的事物,但我觉得《影里》有一种不一样的东方思维。
如果去读queer film history其实能发现这个事物本身就是挺西方的(我是指政治/学术意义上,并不是网络上说的那种调侃似的西化概念,呃大概是有一种western dominance的感觉,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酷儿历史是这么讲述的,但是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问有没有人知道石墙运动具体发生了什么,一个纽约的同学超级好笑地说,这个东西真的非常复杂,但说实话没有人到底知道那个地方发生了什么,等人们反应过来,它就已经是酷儿运动的标志了,而那个酒吧周围的社区,是一踏进你就知道这一定是一个少数群体意味十足的地方,这么一来看其实这个世界还挺草台班子的)好了回到电影,其实对于新酷儿电影来说艾滋应该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像120bpm就有深刻地在讨论这一点。
而aids的爆发也确实是一个强烈的西方公共危机,大多数的queer film会将此作为一个标志。
但我个人觉得对于东亚社会,好像不太适用,即这一套公共性危机的背景,在东亚好像并没有什么土壤,或者它与东亚式酷儿电影的链接也不是很深刻。
我不知道是因为我不怎么看这些电影还是说其实这些东西存在,但被边缘化。
说不定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值得研究的点。
120bpm对于90年代法国hiv/aids危机的回顾本身有一种对于生命实体的探讨。
那种对于生命、欲望、病毒真实或者虚拟的描写架构了宏观与微观的酷儿世界。
而在所谓的“retroactivism”般的指引下,有一种很强烈的生命力与韧性,对于未来的指引个人看来极具冲击力,循环往复般的前进。
(我个人觉得他们对于政治斗争的希望也算是强烈的精神内核/属性)《影里》是另一种感觉,如果说颗粒状是120bpm带给我最强烈的生命组成的本质感受,那么《影里》的质感则在于层次:强烈的声响和生命的迹象。
(其实120bpm也有用,但我觉得对于夏日这个imagery的选取有偏好)生命是无限的叠加,所以场景的选择也是相当多,集体活动场所/办公室/河道旁/咖啡馆/树林等等等等。
在影里中,生命是流动的叠加态,电影前半部分的描写就是在刻画这种内容。
我之前一直不太懂为什么夏天可以被用来当作欲望的对象,当我看到对于绫野刚那双腿的好几个跟踪式的拍摄我才意识到人只有温暖/炎热夏天才会穿得单薄,相机对于人体的展示有一种窥探式的快感(这么一看说不定有一种erotichistory式的探讨?
)那么情感是什么?
情感就是日浅帮今野抓蛇后难以压抑的事物,如果回到120bpm就是那段Nathan和Sean的clubdance。
在二人的关系里,基本上是没有阻碍的,我说的阻碍主要是一种社会性的道德约束。
(不是说这玩意不存在哈,这玩意在cmbyn里面都有,我只说角色还是选择了情感导向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而电影后半段就是311大地震危机,一个难以预料的天灾。
一个符合Japaneseness(关于日本性完全不熟悉,但其实很明显一些特征会出现在他们的文艺领域)的危机,就如同aids/hiv危机对于120bpm的作用(叠甲:不是没感情地说这些天灾人祸都是实用主义性的,只是说对于情节发展来讲)当然这一部分的过渡可以说是不如120bpm,我觉得有点生硬了,说实话随随便便截俩图都感受不到大地震的震撼,如果不是现实发生过,这个概念加到里面就非常地突兀,还是导演个人处理的问题吧。
强烈的声响其实是感官上的刺激,因为场景的丰富所以带来的这种多重/交叉体验。
比如说同样是水,受灾期间的河水/海啸来临时的海水/钓鱼时的流水都不一样。
而在地震之后,在对于生命的寻找之中,今野发现了另一面的人性,即他所看不见的日浅的黑暗面,每一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都代表自己不一样的立场。
今野希望有希望,日浅的父亲和哥哥有着失望又或者是松一口气的想法。
那么曾经的美好是什么?
今野的爱是什么?
这些生命的本质又是什么?
我觉得这一点和120bpm想要把握的感觉是相似的,是一种futuristic的感觉,也是一种轮回。
我看到绫野刚(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把刘海梳开了就是绫野刚了哈哈哈哈)最后站在庆典和溪流旁边的镜头时,会感觉到这种意味。
拥有过去不只是代表沉湎,我在当下要做的是让它指引未来。
就像眉姐姐说的,人总要活下去,这日子也总是要过下去。
不过还好还有电影。
顺便多说两句,绫野刚原来在里面当1又当0啊(bushi),演他前男友那个角色的女装好好看啊。
日本人对于鬼魂的执念还真是深刻,非要拍出来笑死就像是艺术史里学到的那些在卷轴上的小鬼一样。
可能是因为这两天和朋友聊天的口癖吧,或许真的很想说一句,绫野刚,原来我是你的嬷嬷啊(开玩笑),你还真是演什么像什么,几年前的脸还挂得住诶怎么到了去唱卡拉ok比某位比格门将的脸耷拉得还要快,真是不年轻啦,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收收心吧,不要再睡未成年了,因为确实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有些人对你的滤镜还是太强大了。
真正的回礼 是日浅想让今野看到黑暗中的自己吧我也是刻薄的 不择手段的 黑暗的人你做好准备了吗你做好喜欢这样的我的觉悟了吗恐怕还是没办法吧那 还是让我选择消失吧放过痛苦的你也放过拼命在仅有的良知里挣扎着的自己对于今野来说得知地震可能遇难之前 真的很落寞吧 但也只是普通失恋般可以承受可是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这份感情 好像又有了转机这样感觉好像有点残酷但在寻找的过程中 却是在治愈自己人类的那点黑暗又算什么他的假里面也有不少真不管怎么样活着就好就算把2000元的套餐再升级也没关系你活着 我就能看到光
沼田真佑的小说《影里》是风格独特的震灾后文学,也是真实动人的同志文学。
改编电影《影里》同样也是一部优秀的后3.11同志电影。
有学者说在日本文学界“震灾后文学”这个类别的出现就始于2017年《影里》获得芥川奖这件事。
宣布获奖之初,还引发过不小的争议。
小说描写了男主人公今野周一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日常生活。
今野十分在意偶然相识的男同事日浅,但对方看起来总是神秘兮兮,行踪不定,和今野的距离忽近忽远。
“那一天”之后,今野彻底与日浅断了联系,惦念对方是否还在人世,今野一路拜访和日浅有关的地点与人物,却意外得知了日浅不为自己所知的人生阴暗面……这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但并未占据原作太长的篇幅。
作家着笔最多的地方是,日本岩手县小镇上的树林,溪流,各类鱼,烟草,日本酒以及汗液。
小说几乎是被这些平稳安定的细节描写填满了,几乎未对“3.11震灾”做出任何特别的描写,对今野的同志身份也几乎不曾提及。
这是一部无比平淡的小说,隐去所有看似重要的时间和身份特征,只剩下像溪流一样无声无息无波澜前进着的日常生活。
但在电影《影里》中,震灾的存在感显然强了不少。
电视新闻的播报,失踪者名单,一片狼藉的今野的家,无一不都在指向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14:46分的那次日本未曾有过的大灾难。
今野和日浅的对视,今野和日浅两人深夜独处时的紧张感,做了变性手术的前男友的登场,在“那一天”之前今野的世界还有阳光照进来,“那一天”之后今野的世界一片灰暗…比起原作小说,电影里的“同志身份“也得到了一些显现。
哪怕这一点显现和其他的同性电影相比,依然是微弱到几乎不值一提。
把原作改编得有些 “明白”或许称得上电影《影里》的一个小缺点,但我认为它值得更多正面评价的一个点在于,从它身上可以看的到现在日本同志电影的新相貌和新的发展方向。
在同志电影制作方面,和国内一样,日本也陷入了一个怪圈。
bl漫改影视剧在市场盛行,而描写真实同志的同志电影极其少见。
当漫改忙着描绘两个同性的年轻人被迫同住一个屋檐下而渐渐互生情愫,或者gay成功掰弯直男迎来欢喜结局的幻想情节时,已出柜的同志导演——桥口亮辅的电影《恋人们》(2015)里面,出现了这样完全相反的场面:律师四之宫是个同志,在他被暗恋多年的已婚直男误会而被迫断绝联系,一个人站在阴暗巷子里,在电话里边向对方辩解并做最后的告白,边痛哭流涕。
四之宫早在学生时代就曾向直男告白,对方不接受却提议继续以朋友的身份相处长达数年。
电影《影里》也有相似的情节,日浅遭到今野的强吻,却在推开今野之后继续倒在今野家的沙发上呼呼大睡,隔日再若无其事地邀请今野一同外出钓鱼,和继续保持联络和交往。
bl向作品里那种存在于gay与直男间的奇怪电流波动似乎很难在描绘现实生活的同志电影里出现。
虽然困难,但那种电流也不是没在非bl漫改电影中出现过。
岩井俊二2016年的电影《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里就出现了女性同性婚的镜头。
因为并未在影片里直接提及有关lesbian这个身份的事情,所以造成不少观众困惑女主人公皆川七海和真白之间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
但如果我们考虑一下这部电影的制作背景-2015年,东京涩谷宣布承认同性伴侣关系,同时一ノ瀬文香和杉森茜这两位日本演艺圈女艺人也在同年举办了同性婚礼,2016年的《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里的同性婚礼场面似乎有了些象征意味。
两位女性在各自人生最无助的时刻相遇,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然后一同穿上婚纱来陪伴彼此接下来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里,完全没有对“同志”的任何形式的提及。
不得不说,同样是“去同志身份化”,和《影里》相比,岩井俊二的处理方式确实更加梦幻。
《影里》是在寂静山谷中静静流淌的溪流,《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是大人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岩井让女主进入的仙境中,没有现实世界预设的身份枷锁,充满了未知。
再说回震灾这个主题,像《影里》一样,《恋人们》和《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也都以非常隐秘的方式描绘了后3.11时代的世界。
《影里》里,今野的日常生活以“那一天”为界限被彻底颠覆了。
在“那一天”之前,日浅也曾不告而别过,但那时今野并没有像最后一次一样去努力寻找他的踪迹。
是灾难的发生促使了今野的这个变化。
同样《恋人们》里面,三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上都分别出现了疑似震灾带来的变化。
鳏夫筱冢淳在失去妻子后一直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他决心要堵上一切为不幸遇害的妻子讨回公道;律师四之宫已经有了同性恋人,却还是对已婚的多年好友念念不忘,小心翼翼地想要靠近对方(这部影片,这部分占比最小);主妇高桥瞳子不满婆婆丈夫长期轻视自己,欲求不满的她选择和另外一个男性发生婚外情。
另外,《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里,女主人公皆川的两次结婚也非常突然(岩井俊二在采访中直接表示过这部影片就是在表现震灾之后的世界)。
这些人物似乎都曾长期过着有些压抑的生活,然后突然在某一个节点做出了一反往常的行为——以各自的方式去和别人建立新的联系。
这个变化可以和灾难后心理学联系起来,有新闻和研究指出过,在3.11之后,日本的结婚人数骤增。
巨大灾难的发生使得人们迫切想要和别人建立更加深刻的联系。
我们可以猜测一下,今野之所以会如此执着于找寻日浅的下落,是否是因为震灾发生后,今野意识到自己最想见到的人正是日浅呢?
(补充:电影《恋人们》似乎还有两个地方暗示了震灾,一个是筱冢淳的工作,他是工作内容就是负责桥梁检修;二是律师四之宫登场时腿部是打着石膏的。
不知道桥梁和腿是否都是在地震中受的伤。
) 由此可以说,以上所写到的三部影片全都是刻意回避了正面描写震灾的震灾后电影,也就是后3.11时代电影。
也许是因为有关震灾的记忆太惨痛,电影里的人物是刻意回避想起这个行为(正面描写震灾的影像近年也非常多,例如NHK2016年所拍摄的纪录片《风的电话》和诹访敦彦2020年的电影《风的电话》)。
或者说制作者想要描绘的就是这种震灾之后的日常生活,震灾已经过去了,我们不必迫使每一个人都背负时时刻刻记起它的责任,但因为它的出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确实被改变了,不会再和以往一样了。
在这个意义上,庵野秀明的《新哥斯拉》(2016)和新海诚的大热动画电影《你的名字》(2016)都可以称得上是后3.11时代的电影。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作品里消解震灾的真实影像,转而用间接的方式去表现震灾之后每一个个体的内在感受和平凡日常。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谈论的三部影片——《影里》,《恋人们》和《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共同点的话,可以说,它们都既是震灾后电影,又可被划分在同志电影这个类别中。
哪怕它们既消解了有关震灾的记忆,又在不同程度上对同志身份进行了弱化。
其中《影里》在这两点上做的最彻底。
同志这个性少数群体的身份和震灾受难者这个也可称得上少数者的身份结合之后,又生成了新的身份。
它既是少数者又是多数者。
总之,这个身份不再具有单一指向性,它成了一个容器,一个可以承载各种个体各种隐秘情绪的容器。
拿《影里》来说,小说也好,电影也好,在一些读者和观众眼中,它都是在不动声色地讲述一个浪漫的单恋故事。
不过我觉得在这方面,是电影更加打动人。
无论是看到片头今野在人群里找寻日浅的身影,还是今野接过被日浅咬了一口的石榴,还是今野深夜醒来看到正俯下身看向自己的日浅的脸…以及今野在几年后和新恋人一起在河边钓鱼的时候,看到了日浅在河对面和自己对视的幻影。
这些镜头都无比真实地传达出了今野一类人所能拥有的最极致的爱意。
参考:木村朗子【その後の震災後文学論】青木社 2018
看这部电影太费劲了。
我真的从预告出的时候就在等,一直等了八九个月才能看。
能看之后又老是看了一点就睡着,节奏太慢了。
龙平好适合这种角色,神秘、自由,让我想到行天,他真的自带这种气质。
但是他又可以剥离这种气质演各种各样的角色,真的太厉害了,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
太迷他身上的气质了!
完全的天赋艺术家!
刚哥这部好楚楚可怜、泫然欲泣啊!
龙平你为何要这么pua他?
不过这种知道并非良人,却还是甘心沦陷的剧情挺打动我的。
真的爱上日浅太容易了!
今野这会一辈子放不下他吧,真的白月光,做他最喜欢做的事,干什么都好像有他的影子,仿佛只要自己努力记得这个人就一定还存在,就在自己左右。
他好爱他。
就算身边对象不是他了,可是今野的最爱永远是日浅吧。
他俩张力好强啊!
龙平真的bl气质!
家里强吻还有篝火下说前戏啥的都让人血脉喷张啊。
他俩真的就算啥也不做,就纯钓鱼,也是气氛暗流涌动,暧昧的不行。
我很喜欢这种氛围!
看着他俩并没有什么,实际上一切都已经发生了。
心动是永远心动。
坦诚是只对你坦诚。
可以欺骗自己的爸爸和哥哥,虽然也欺骗了你,但是又忍不住告诫你我是阴暗的人,你不要被我迷惑。
我相信自由的日浅也是短暂地想过为今野停留的,也是想过要负责任的。
一定是双向的爱。
一定是双向导致他俩没有真正在一起过。
因为爱你所以不想毁灭你。
最后放生虹鳟太感人了,说了之前日浅说过的话,“你之前跑去哪里了啊”,我总觉得这句话看着像是对虹鳟说的,实际上是想对日浅说吧,你是不是在某个地方好好生活着呢?
你大学四年究竟跑去哪里了呢?
地震后这些时间你跑去哪里了呢?
你会不会再次像离职之后某天出现在我家一样再次突然出现在我的生活?
不出现也没关系,做一条自由的虹鳟吧,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看最后的cast表才发现居然有伦也耶!
然后回味了一下伦也刚刚哪里出现了!
想了一会儿才意识到那个女装居然是伦也!
好漂亮啊!
伦也和刚哥那段抱抱也好感人,“你有没有遇到好的人”呜呜呜呜呜太温暖了两个人。
分手后也为彼此祝福,希望对方幸福什么的。
那会儿的气氛真的太温柔太温柔了。
虽然这部我觉得故事节奏有点问题,也有点风格突变的情况,但是总体很喜欢意境,氛围感很好。
为大家的表演打满分!
演员真的都表现很好了!
龙平能不能下次演个像之前那种《御法度》那样子的bl电影?
这种就还是若有若无的情愫啊!
想看龙平演bl电影,真的气质无敌适合了!
当然龙平演什么都可以,为了不想重复演同质化电影不演这种也可以。
我只是真的想看!
龙平我真的超级无敌喜欢你啊!
每个角色都好有魅力!
大爱《昡:北斋之女》、《编舟记》、《真幌站前三部曲》。
其实看过的我都爱!
怎么做到每个角色都这么有魅力的啊?
我真的觉得龙平和角色是互相成就的,角色本身有魅力,龙平又用自身的魅力给角色带来了其他的魅力。
我真的吹爆龙平!
感恩你成为演员!
简述夜色苍苍,今野秋一驱车,将要离开。
斯时,一个人影举着双臂,有三分熟悉之感,冲在今野的车前。
今野连忙刹车。
那人疾步跑来,敲了敲玻璃。
今野定睛细瞧,这人不是旁人,正是他的前同事西山。
西山局促窘迫地和今野见面。
今野见她面容倦怠,而他素日与西山也不亲近,无事不登三宝殿,果然听到西山惴惴不安,问他和“课长”是否还有联系?
长时间没有听到这个绰号,今野先是怔了一怔。
西山的提醒让他乘坐回忆的列车瞬时退回到了很久很久之前。
今野想起了日浅典博,那个被同事们戏称为“课长”的男人。
彼时的今野秋一刚刚被调到人生地不熟的分会社,每日睡到日光透过窗帘,才起床,然后用喷壶给那一盆齐膝高的茉莉花浇水。
茉莉叶子深绿如油,洁白似雪,他的生活在平淡无波中渐渐流逝。
除了房东有时上门要求填写表格或者发送小报,少与人接触,他在会社也是沉默寡言,对于前辈们的提议,只是附和。
今野的生活变得不一样始于那日,他看见一个年纪与他相仿的男人,即日浅在吸烟,就前去阻止道,厂房禁止吸烟。
孰知日浅把他的话当作是耳旁风一般,丝毫不在意。
再到后来多见了几次面,日浅还将抽过一口的烟,塞在他手上。
起初今野并没察觉到自己慢慢地在意日浅的出现,也许是在货架前,今野在清点货物,日浅蒙住他双眼时玩笑似的话语,也许是在同事们练习祭祀舞蹈,今野独独看见了那个坐在椅子上,观察眼前众人的日浅。
可能是年纪相近,性格相投,两人逐渐拉近关系。
今野说自己戒烟了,日浅却说烟戒不掉。
日浅带着酒去找今野,常在一起,半夜饮酒,或者在天气晴朗时,出门垂钓。
肥白的虫子在钓钩戳穿身体的时候会迸出透明的液体,石榴要掰开直接啃下一口,不要一粒一粒地拈着吃,在林间走路时不妨瞧瞧四周,说不准就有水草丰美,适合垂钓的地方。
这些记忆像是一帧帧相片嵌在今野的记忆中。
忽有一日,日浅辞职了。
今野是从别的同事那里听到的消息。
日浅的辞职意味着他从自己的世界剥离了。
今野又恢复到从前循规蹈矩的日子。
“多么狡猾的男人啊,他敲了门,却不主动推开门。
”他一潭死水的日子是在一个平淡的白昼再次被打破的。
今野不敢置信,日浅微带笑意出现在他家门外。
据日浅所说,他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还是当地的MVP。
今野心中五味杂陈,无论如何,两人重新成为朋友,恢复交游。
直到某日,他和日浅的相处发生了异样的变化。
风雨之夜,日浅与寻常一般握着一支酒来找今野。
二人小酌,到了微醺时候,各自找到舒适的位置睡着。
良久,日浅醒来,他目光徐徐挪动,尔后起身,蹑手蹑脚地走到今野的近旁,然后伸手抓起了一条匍匐在今野身上的蛇。
此刻,今野也眊着眼睛看向日浅,他没有一丝惊讶,没有一丝恐惧,像是聚光灯一样追逐着日浅的动作。
俟日浅将蛇扔了出去,今野的目光仍旧牢牢地锁定在日浅身上。
日浅如陷入五里雾中,不知其义。
他的脸上表情略微松动了一点,仿佛话语即将破口而出。
今野如爆发的火山一般,扑向了日浅,做了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他吻在了日浅的唇上。
“你的唇,你的灵魂,你的双眼,你的手臂,你的手掌,你的心和你的爱,都是我的。
”风雨萧萧,雷鸣隐约。
日浅使劲把今野一搡,将他推到在地。
他装作若无其事,重新背对今野入睡。
相安无事,是那个吻的尾调。
黑夜回过去,风雨会过去,而如镜一般平静的心湖在被风吹皱后,会有一圈圈榖纹回荡。
今野在晨曦微光里醒了,环顾四周,不见日浅的踪影。
他站起身来,走到落地窗前,拉开移动玻璃。
日浅侧身坐着,目光眺望向远处,仿佛什么人、什么事与他都没有干系一般。
有一天,今野回到家,发现日浅颓然坐在楼梯上。
日浅说业绩下滑,还需要一位客户才能保住工作。
不用多说,今野是那一位客户。
在今野签完合同、保单后,日浅未曾多说一句话,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我知道你是麻烦,可我在劫难逃。
”这是日浅第二次离开今野的世界。
往后的日子,今野与日浅未再谋面。
西山的话语令他忆及日浅。
他追溯日浅的来处,而真相在一层一层剥开的时候,常常会叫人感到失望和痛心。
早年的日浅未去上大学,欺瞒家人,收生活费,伪造学历,兼之向同事借钱,欠债不还,一去了无踪影。
家中父兄对他失望透顶,他的父亲更是把他当作罪人一般,非但起诉他隐瞒欺诈,侵占个人财产,还在明知他有罹难的可能的情况下,拒绝提交他的名单,只为了不给他人造成压力。
兄长与日浅的交流从以前的亲密到后来的生疏,再到绝无音讯,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陌生人。
日浅再也没有出现了。
而今野秋一终其一生都不会忘记那个立在溪边向他澹然一笑的男人。
浅析电影《影里》毋庸置疑是以今野秋一的个人视角打开的,它注重于探索“今野秋一”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千篇一律的生活,如同夏日的蝉鸣一般单调、枯燥,并且无聊。
而日浅典博的出现无疑是改变了这种局面。
随着镜头,也就是今野秋一的目光去打量日浅典博时,今野秋一从被观察的客体,变成主体,而日浅典博变成了客体。
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日浅典博不遵守规定,想要抽烟的时候就抽烟,一点不会顾及别人的想法,日浅典博做事速度很快,手脚利索,因此同事们才会称他“课长”,日浅典博不在意别人的意见,同事建议他去剪短头发,会好看很多,他却满不在乎,就连西山举起双臂,奔到车前去拦车的方法也是跟日浅典博学来的。
今野跟在日浅典博的身后,接触到的都是自己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他换了一种方式去面对周遭发生的一切。
诚如加缪所说:“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这可太真实了。
我们宁肯避免与他们往来,相反,最为经常的是我们对和我们相似的、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
因此,我们不希望改掉我们的弱点,也不希望变得更好,只是希望在我们的道路上受到怜悯和鼓励。
”今野和日浅典博两者之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所以,他们才会相互吸引,可是,他们又很不相同。
今野在正确的道路走太久,偶然的一次偏离,不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日浅典博偏离正常的轨道太久,偶然的一次救赎,不能将他带回到正常的轨道。
影片恰如宋词的上下阕,以西山询问今野关于日浅的消息为分界点,上一阕是今野和日浅相识相知相离,下一阙是今野去追寻日浅隐藏的个人经历。
前期的日浅,是今野眼中的日浅,他七情不上脸,自自在在地垂钓、外食、聊天,但是,到后期的他展现自我,眼神总是流露出各种复杂的情愫,像是一汪深潭之下蛰伏着一头巨大的猛兽。
今野吻日浅的一节,是两人关系发生变化的重要枢纽。
日浅的感情由此变得充盈而丰厚,像是未滗干净的中草药汤,淌出沥青的颜色,泛着苦涩的味道。
他对今野是否爱,值得商榷。
在那一刻的日浅没有从善如流地接受今野的爱意,是他看见了内心那个鄙陋的自我。
后续签订合同,日浅或多或少也利用了今野的爱慕之心。
听到倾慕之人,深陷困境,而自己力所能及,可以解决,今野当仁不让。
在夜钓的情节中,两人几次三番争锋相对。
日浅刚开始指责今野的车停错位置,又讥刺他吃饭挑剔,拘于小节,而今野毫不相让,每一句都反唇相讥。
日浅也是在此时说了回应主题的那句台词,每个人都不止一面,表现出来的是一面,另一面藏在阴影里,那一面才是真实的自我。
日浅始终站在影子里。
《呼啸山庄》有言道:“如果你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怎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它在我的眼中也只是一片荒凉,而我就是一个孤魂野鬼。
”结尾,今野另觅伴侣,回头再去看岸边伫立的日浅时,已然是空空如也。
于他而言,日浅像是日光下的幻影,像是湍流上的浮沫,像是一开始努力想要攫住的虹鳟鱼,临了,释然地将它放生。
影片的基调不是在渲染那种刻骨铭心、为之生死的感情,相反的,它营造出一种夏日里乘荫纳凉,悠然垂钓的氛围,将过往婉转道来。
(文/月落星沉)参考作品日剧《昼颜》电影《言叶之庭》青木カレン《never again》Taylor Swift《I knew you were trouble》加缪《堕落》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全文共3185字,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和留言。
下篇文章再见。
对引战、无礼、恶意的评论,善用举报功能未经同意,禁止搬运、二传、修改、发布本文
“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的背面,看阴影最浓重的地方”这真是一句让人难过的话。
从认识了解到打开心扉的过程已经让人百转千回,表白需要勇气,难道还需要完全认识一个人,这样才有资格爱上一个人吗?
或许这也是导演和自己的博弈,爱也有可能不会应为只是看到那瞬间的光芒,才是爱。
关于”影里”,或许它和爱是两回事。
剧情部分,影片一直给人一种压迫和窒息感,剧中的日常生活无聊又无趣,直到“镜头”遇到喜欢的人,画面才是丰富的,声音才是灵动的。
导演对场景的设定衬托了两人不断变化的关系,光是钓鱼这个场景,就出现了许多次,每次的氛围都是随着剧情变化的。
随着场景的变化,我们也很难去定义日浅对今野的感情,它有暧昧的痕迹,但是时深时浅,稍纵即逝。
演员部分,绫野刚大概是第一次演绎这样的极度敏感又温柔的角色,竟然也是毫无违和感地合适,比起以往的冷峻风格,更多了一些演技,角色带来的惊喜感超过了影片本身。
影片本身的硬伤还是挺多的,剧情上的编排前后跨度太大让人不适,调色上也让人有不适感。
两小时的时长,可以选择性观看。
漂流中尋覓的歸屬張維中 先去閱讀一篇小說,然後再看到寫出那篇小說的作家形象,兩者之間的對照關係,常令我深深感受到「創作」這件事真的好奇妙。
像宇宙中一次天時地利的偶然,爆炸出新星系,甚至有了生命。
一段神秘的發生,帶來無法解釋又充滿驚喜的結果。
讀完沼田真祐的《影裏》這本書,回頭上網搜尋當年他在芥川賞記者會上的得獎感言影片,坦白說,如果沼田真祐與我在東京街頭錯身,我大概會以為他是剛從秋葉原離開的宅男。
很難想像這樣的男生原來就是寫出《影裏》如此一部文字詩意,思緒細膩,故事流動著壓抑的氣氛,站在懸崖邊的情感崩壞到搖搖欲墜,但終究控制著沒有掉下去的作家。
這不禁令我更加好奇,才寫下出道作旋即拿下芥川賞的作家,是什麼樣的背景養成,形塑他勾勒出《影裏》這本書。
《影裏》當中收錄了〈影裏〉、〈廢屋光景〉和〈陶片〉三篇短篇小說。
其中同名小說〈影裏〉是沼田真祐發表的第一篇作品,一舉獲得文學界新人賞,同時奪下第一五七回(二〇一七年)芥川賞。
三篇小說的篇幅都不長,故事獨立無關聯,但筆觸和節奏有著相通的氣味,貫穿的主題都呼應著三個要素——死亡、性別和歸屬感。
他的小說讀起來,很有吉田修一早期出道作如〈熱帶魚〉那時期的純文學小說氣質。
情緒內斂,敘述留白,看似輕描淡寫不多說什麼的筆觸,彷彿什麼事情都點到為止,但觸及的事件,每一樁皆是冰山一角,深海下暗湧著無比沉重的人生課題。
一九七八年次的沼田真祐生於北海道小樽市。
從小隨父母工作而四處遷徙,從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再到福岡縣。
在福岡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以後,又隨父母搬到東北岩手縣的盛岡迄今。
每搬家一次,生活與就學環境就隨之更迭,人際關係重新洗牌,想必對於自己和居住的那片土地,也得面臨一再磨合的適應。
使我回想到在〈影裏〉故事中,作者筆下的主角今野秋一和日淺典博,在經歷過居住首都圈多年生活來到岩手以後,總有著今野所說的「自身與土地的氣息無法相融」之感慨。
然而,在小說中,那份與當地人格格不入的心境,倒也成為兩個男人相濡以沫的契機。
沼田真祐一直到定居岩手之後,才終於將那些過往情緒激發成小說作品。
他曾在一場座談會上表示:「東京是個適合遊玩的有趣地方,但住在東京寫小說,對我而言充滿困難。
雖然說在哪裡都可以寫小說,但〈影裏〉是只有在岩手才能寫出來的作品。
」 環境對一個寫作者的影響很大,不知不覺也反映在小說裡的人物性格上。
《影裏》這三篇故事,很明顯的都看得出故事的進展,全建立在主人翁(第一人稱的我)與環境的互動上。
重大的情節轉折,不是主角自己的推演,往往是被動的,來自於在某個特殊的環境中,偶然相識的關鍵友人。
從那些闖進生命裡的關鍵人物,他們帶來的故事,讓主人翁的生命有了轉折。
主人翁被對方影響,被對方帶領,像是跟著他/她深入一座青蔥蓊鬱的森林,發現未知的境地。
縱使故事的結局都沒有詳盡說清,但你知道主人翁在歷經那些事件後,已對自己的存在價值有了翻新。
他們的醒悟皆與「死亡」脫離不了關係。
〈陶片〉的主角歷經哥哥在少年時期的身亡;〈廢屋光景〉的主角面對友人的自殺;至於〈影裏〉中的日淺,今野還抱著他生死未卜的可能,然而對他的父親來說,日淺早已活著卻像死亡。
那些死去的人,是一波波比311東日本大震災還劇烈的海嘯,在活著的人心中,伴隨著永不停歇的搖晃。
作者顯然也是關注性別議題的。
在這本書裡,三篇小說都直接或間接出現男同志、女同志和性轉換的角色。
縱使著墨不多,甚至隱晦,但卻是在解讀這部作品時不能忽略的要素。
因為他們的性向,活在這個傳統的世俗社會中,才擁有了現在的人生態度,以及看待周遭人事的世界觀。
「沒有歸屬感就會感到不安」在〈陶片〉裡出現了這段話,或許可以總結這三篇小說裡每個人的心境。
在看似平穩的日常生活裡,我們可能都不自覺是《影裏》這本書裡,某個人物的影子。
隱藏在外人不得而知的背後,心裡有個不好說的祕密,帶著不安的飄蕩。
說穿了就像〈陶片〉裡出現的漂流物,每一件,就是每個人潰散的靈魂,在茫茫大海中漂流著,尋求哪一天,會被誰拾起收藏的歸屬。
然而,一旦有了歸屬,真的就是件好事嗎?
又忍不住想到恩姆對香生子說的那段話:「一穩定下來,人就會孤立。
光是活著,就有很多不安。
」 人生啊,就是不斷充滿著光影對峙,分割不開的矛盾。
是一部后劲极大的电影。
19年底在电影节看完,过很久都缓不过来。
20年7月出版繁体中文版也迫不及待买来读。
不得不佩服小说真是很厉害,看起来平静又日常的文字,内里是人类惊心动魄的情感。
电影剧本完全参照小说,几乎没有大改动,只有细节方面的扩写。
窃以为,是难得的对于纯文学作品改编算成功的电影。
诚然,无法忽视的瑕疵也不少: 导演出身商业片,拍摄习惯是,就怕观众看不懂,几处地方都有'画公仔画出肠'的啰嗦而少了日式文艺片留白之美,且后半段稍冗长又力道不及。
但,导演对家乡的热爱有真挚的传递出来,很受感动。
以下是自己的观影笔记,作品中的情感始终藏在暗处又异常浓烈,怕错过或忘记任何一处,因此尽数写了下来。
顺序与电影时间线无关,与我的记忆有关。
全部都是剧透! 全部都是剧透!全部都是剧透!请看完电影再来看!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本身故事也非常简单,它描绘的是人的心情和氛围, 需要加入观众的主观体验才是完整的作品。
因此笔记仅代表我个人的感想。
每个观众因为经历不同,会感觉到不一样的东西。
1. 地震过后,今野盘点赈灾物资,经过曾经一起喝咖啡的地方,曾经被蒙眼的地方,呆呆地望了一会。
此时,今野与日浅已经疏远了很久,也是整个故事的中间点。
2. 今野无精打采的回家,被同事拦住,在车里吓到了。
同事询问日浅的事情,今野提到有六个月没联络了。
两人逐渐疏远在2010年九月份以后(小说写)。
此处情节发生在311大地震之后。
3. 听到同事说日浅可能的死讯,今野很生气。
“你讲这样的话,要负责任的!
”4. 时间线回到过去,刚刚调到盛冈的今野开始新的生活和工作,懒洋洋的日常。
5. 今野遇到日浅抽烟,客气的规劝,日浅说叫他把推车留下。
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推车部分是电影剧本对小说的扩写。
6. 今野与同事相处很拘谨,看来是决意做一个深柜。
却无法自制得注意到了正在看别人排练舞蹈的日浅。
7. 今野在仓库被日浅捂住眼睛,通过烟味认出是抽烟那个人,内心大波动 日浅请喝咖啡,今野客气的回答日浅的问题,日浅把烟递给他,他说,来之前已经戒了。
日浅离开后,他咕咚咕咚喝完一罐子咖啡,把没抽的烟捏灭在咖啡罐里。
这里是剧本的扩写,很赞的一段。
8. 今野推着日浅修好的推车,开始在新环境里感到温暖和舒服。
和日浅及其他同事一起工作的时候,对日浅说的话,都很在意。
9. 今野老是把居民楼通告放在不对的地方,被年纪很大的拄着拐杖住在二楼的铃村女士敲着头教育,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我已经教了你正确的方法,只说不做。
原来今野是一楼最后一户住户而铃村女士是二楼第一户。
今野偶尔的偷懒,招来铃村女士的责备。
他颇害怕铃村女士。
10. 今野写信给家人。
提到盛冈很热,提到搬来的时候买的jasmine,咬着桃子。
小说中提到他的妹妹就快结婚。
11. 日浅上门请喝酒(第一次拿的酒是鹫之尾)。
吐槽今野买的jasmine摆放花盆太小。
今野沉默了一会。
是自己内心的爱意也在发芽生长吗? 日浅说到夏季鬼火,他说,火灭了还会再烧起来。
今野的表情 ... ...像是秘密被突然剖开了。
支支吾吾得接着日浅的话。
12. 日浅教今野钓鱼, 钓到一条虹鳟,但是今野抓鱼的时候被虹鳟逃掉了。
那片水域本来应该没有虹鳟,今野想要回去调查一下,日浅说,为什么不保持神秘感。
今野呆呆的看着钓鱼的日浅的背影。
13. 两人一起去咖啡馆,今野又抽烟了。
小说中通过第一人称'我'(即今野),描述着'我'眼中日浅的着装,谈吐,气味,视线都不舍得移开一秒钟。
日浅给今野自己捡到的石榴,今野开始一颗一颗掰着吃,日浅让今野大口咬着吃,今野吃的很甜。
日浅说他们家以前有石榴树,隔壁邻居老人会吓唬他说, 石榴味道和人肉一样。
14. 到冬天,日浅突然辞职了,今野去仓库问同事也没有问到情况。
又变成了孤单失落的一个人。
今野开始自己一个人钓鱼了。
15. 某天早晨,日浅突然敲打今野家的窗玻璃,今野怔怔的望着他。
日浅虽然一辞职就找到新工作而且有了手机,却没有联络今野。
日浅的新工作其实就是骗老人的类似传销组织,今野的内心摇摆着,犹豫的接着日浅的话。
16. 今野去铃村女士家放居民通告,听到铃村在学习英语,他小心翼翼的塞通告进门上面的小孔,生怕铃村听到他来。
后来,铃村太太把以前学生写的文章打印出来塞给邻居们看。
今野偷偷躲在门后,怕与铃村正面交流。
可是某一天,突然看到清洁公司的人在清理铃村女士的屋子,并向今野表示,他们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就这样,身边的人,突然消失了。
17. 日浅又来了,这次拿着的酒是南部美人。
今野说发现了新的钓鱼地点。
日浅有点惊讶。
今野说是上游,到河很深的地方。
日浅说,现在如果签单不顺利,就去钓鱼,好歹要有些什么成果。
今野嘲笑他,你倒是认真工作呀。
18. 半夜,醒过来的日浅发现今野脖子上爬着一条小蛇,唤醒他,并帮他拿走了那条蛇。
吓呆的今野,慢慢回过神来,突然经历的生死一线,内心的欲望强烈地涌动起来,终于抑制不住,想要强吻日浅。
日浅推开他,叫今野去床上睡觉。
今野懊恼着,听从了日浅。
19. 早晨,今野起床,怔怔的望着日浅睡过的沙发,突然发现日浅就在外面抽烟 (龙平在电影节映后见面会上解释说,此时日浅想要好好回应今野的感情,虽然不是今野期望的那种),日浅提议,去今野新发现的上游的钓鱼点钓鱼,但又吐槽,那里应该是死水啊20. 两人默默的一前一后走着。
日浅发现一棵倒下的蒙古栎,上面长满苔藓。
日浅说,旧的苔藓上又会不断长出新的,我们是站在一具尸体上啊。
今野喝了水说,可以继续走了吗?
电影最后,他回忆起这句话,踏着亡者的黑暗,生者才能继续前行。
小说里写到,日浅是一个很容易被大的事件感动的人。
比如,他会感慨华尔街股灾的巨大影响力,对森林大火产生浓厚兴趣,却对身边平凡的周遭意兴阑珊。
21. 一起钓鱼的地方,两人收获不小。
两人脚下的水更深了 。
导演在电影节映后见面会上介绍,水的深度即是两人感情的浓度。
此时,水已经漫过膝盖。
两人的感情属性不尽相同。
今野对日浅是爱慕,日浅对今野是同性之谊。
不要小看友谊之情,对于日浅的人格而言,已经是非常珍贵。
22. 日浅上门要求今野帮他签单。
今野欣然应允。
日浅签完就急着走了。
今野看到地上,日浅留下的很多烟头,他默默的捡起来了。
23. 今野接到了旧男友副岛的邮件,却不想看。
之后又突然接到日浅电话,叫他去指定地方夜钓,会教他新的钓鱼方法,串钩。
今野开车到了日浅指定的地方,看到禁止停车的牌子,没有听日浅的话,停到里面去。
附: 电影并没有说副岛是前男友,理解成同性圈子的友人也可以。
小说中,很久以前今野曾期待与副岛一直相好下去,(看到结婚广告,会不自觉代入副岛的脸),但对方始终与他有隔阂,也不愿意介绍他给亲友。
两人'在经历了几次冗长而窒息的谈话后',最终分手。
24. 今野没有按照日浅指示停车被日浅埋怨。
日浅又抱怨今野带了很多日浅说不需要的东西,帽子也被嘲笑。
小说中,日浅几乎是把今野从头到尾尖酸刻薄的数落了一遍。
(绫野在电影宣传的杂志访问中提到,被日浅那样评论感到'悲伤又生气'。
)日浅叫他去重新停车,今野不愿意,说你快教我串钓。
两个人都不高兴。
气氛变得尴尬。
之后,今野本来隔天确实是休息的,但是心情有了变化便说隔天要上班,提前离开(小说里明确写他是在撒谎),今野受挫精神已近崩溃。
25. 夜钓后,两人坐在篝火旁,日浅说篝火用的是他在秋田出差时特地找的浮木,所以火烧得那么美。
今野却说: 我只要有这团火就够了。
(这是与前面隐喻的今野心中扑不灭的火呼应吗? ) 两人默默吃着钓上来的鱼。
日浅抱怨鱼籽不如他以为的多。
望着篝火的今野心事重重,眼泪若隐若现。
(绫野杂志访问谈到今野篝火前心情: 要是眼睛能燃燒起來就好了,這樣眼睛裡的水份就會漸漸燒掉乾,要是看不見他就好了)僕、あの時、目が焼ければいいのにと思っていました。
このままどんどん目の水分がなくなっていって、彼が見えなくなればいいのにと。
https://movie.walkerplus.com/news/article/223164/26. 日浅说, 你只看到光明的那一面,看人的时候,要看他背面最暗的那一面。
日浅在篝火前对今野说烧木不能急躁前戏要做足。
可能是暗示他,两人并非没有可能; 也可能是提醒他,了解清楚他这个人再决定要不要交心;当然,也可能纯粹就是撩他。
毕竟,后面还盘算着把2000元的套餐升级到6000。
不管哪种,听到今野拒绝喝酒过夜,不甘于又失去主导权,才直接把话挑明了讲。
退一步就要进两步。
附: 篝火这段真的是全片高潮27. 今野离开了,去酒店见到了前男友,对方已经变性为女人。
在前男友跟前也非常放松。
坐姿和拘谨的平常完全不同。
今野说自己在这里没有朋友。
从前男友的台词中,今野对调职盛冈很期待,虽然要放弃之前的很多东西。
今野陪前男友回客房,没有进去,前男友含泪求抱,问他,“你有新交往的人了吗?
” “没有”。
前男友关上了门,今野却想起了刚才河边的篝火。
前男友提起另一个调职的同事,说三年外派结束后,对方辞职留在了那个地方。
今野说,我不会的。
(对应最后的变化)附: 小说里没有这次见面。
今野在回到家中后电话联络了副岛。
两人在通话中互相理解消除了芥蒂,之后也开始定期联络,做回朋友。
花絮: 绫野拍完这场戏有专门去跟伦也道歉。
因为今野是怀着情感受挫和愤怒,赌气才去见前男友,有点对不起副岛。
28. 大地震了。
镜头回到开场与前同事的谈话。
原来今野也让她入了传销的局,签了三个单子。
还问她借了30万。
她说,打电话给日浅现在的单位,对方说他311那天,在釜石市跑单,但是失踪了,可能因为钓鱼被海啸卷走。
今野来到夜钓的河边,看到了篝火的残余。
他此时的心情?29. 今野去拜访日浅的父亲,哥哥,河边一起夜钓的老人,他很紧张,一直是自我保护的蜷缩的坐姿,手也一直在换着姿势。
父兄口中的日浅,都是黑暗的那一面。
今野问哥哥,你们家真的有石榴树吗?
哥哥说,母亲去世的早,父亲把石榴树砍了。
被砍掉的石榴树,象征日浅缺失同理心的人格吗?当别人诉说另一个日浅,今野的注意力会被救护车的声音,直升飞机的声音,孩童玩耍的声音分散。
这是在逃避去看日浅影子背后的黑暗面吗?日浅父亲家里挂着书法'电光影里斩春风'另,小说中日浅父亲有详述了一些日浅自小便呈现的反社会人格的特征。
30. 今野回到家,看到那个传销组织寄给他的项目变更通知,把他变成了结婚典礼项目的会员。
可他明明不会正常结婚啊!
表格底部正是日浅的签名。
今野呜呜的哭了。
重要的人,只剩下这个签名。
他从暗处移动到光明处为了看清日浅的字。
他是即便知道有黑暗,也只想看到光明的人。
31. 2014年夏,今野路过曾经和日浅一起参加过的盛冈夏季活动,看着参加活动的人们,那是抱着寻找日浅的心情,还是在悼念这段回忆呢? 在那个场景,用了放慢镜头。
去钓鱼的路上,见到“尸体”的蒙古栎, 摸着新长的苔藓。
32. 今野有了新男友,今野说要教新男友钓鱼,并答应去看新男友的父母。
他终于敞开心扉,活下去的人变得更好了。
恍惚间,似乎看到日浅就在树后面看着他。
今野的眼睛红了。
33. 今野又一次钓到了虹鳟, 他取下鱼饵,把鱼放入水里,呆呆地看着它游走,水还是很深,漫过了膝盖。
人生的一段结束了。
34. 经历过地震灾害,为了找日浅的消息也看到了因为灾害而生离死别的其他人,可能就是这些生死上的直观冲击,今野才能走向不同的人生。
(今野09年外派到盛冈,本来三年外派期结束,之前今野还跟前男友说他不会留下来,因为地震和寻访日浅的经历,他最终选择在盛冈,和一个重要的人一起生活下去)35. 两人关系时间线2009年夏季,今野调职一个月两人相识2010年冬季,日浅辞职2010年夏季,日浅回来找今野2010年秋季,两人疏离电影开场时间是2011年4月10日;日浅拿到奖状是2010年5月;日浅找今野签单是2010年8月底;副岛联系今野是2010年9月3日;去日浅父亲家是2011年6月4日电影节映后见面会上,有被问BL的问题,绫野说,男男,男女, 女女, 爱只是关于身边重要的人, 是通用的导演说,今野的心中是愤怒的。
小说中倒是隐隐感觉到了。
夏天,冬天,夏天,冬天。
不请自来,不告而别,不请自来,不告而别。
说好不会给我带来损失,留下最后的讯息却是一个讽刺的合同签名。
即使我有可能发现不了,但你还是签好寄出来了。
一地烟头也好,落荒而逃也好。
不过与四年大学和开心的谈论自己的新课程新同学一样——毕竟拿捏住不同的人性,才能欺骗不同的人。
至于背叛信任,并没有,毕竟是一厢情愿的信任,怎么称得上背叛呢?
利用而已。
我爱上一个欺诈师,但他真的有光照不亮的地方,老家的院子里也真的曾种着一棵石榴树。
不过最最能骗人的话,大抵九真一假。
反过来说,我所爱上的你,竟也有九分是真的。
毕竟要是我才没有耐心,放那么长那么长的一条线。
从蒙住别人的眼睛开始,教他钓鱼,陪他逛书店,看电影,走过节庆游行的队伍,为了新工作把头发剪短,冒着大雨提来一瓶酒,用最柔软的语气叫醒他、帮他捉去盘踞在胸口的一条小蛇,明明不会在别人家过夜、却还是在被强吻后留下来睡到早晨,水还很浑就叫他带自己去上游钓鱼,知道他心悦自己、不是打一个电话就拿桥等他打来、而是马上又打一个,点燃觉得最好的流木、撑起一捧琉璃一样的篝火,突然发脾气找茬,不喝酒就拿饮料给他……所以……所以我当不了欺诈师,仅此而已。
“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
忘不了,太熟。
太熟,就要跑。
”走的时间刚好,即使死亡,也能拿来作为谎言,实在是高超了。
五年如过隙,修好的手推车又哗哗作响。
虹鳟放回水中湖心,过了一会儿,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是随着鱼儿游动,那逐渐荡漾开去的波纹,会否在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一次触碰到你呢?
笹本君:这原应是封月祭信。
但早在几天前,电脑坏掉,所以想恰好在一个月你的纪念日写给你的信化作泡影。
这不,担搁四天,我再在这给你些字,因为时间,因为一部电影,因此这封信不同以往要长,但你已到天堂,故不存在语言方位之间的差异。
而看这个电影其实也是多天以前的事了。
当时是真的有话,偏不敢肯定把握得住,由此先找来相关影迷撰写的日志。
多了便有怯,眼前鞭辟就里的细致剖析让我却步连连,也就没像从前,挽了激情写字。
但日如流水,积淀是有,不变成文字,总在心半悬。
所以今天简单说兩句,看能是个什么意思。
男主是孤峭的人,在拆分纸箱的车间,偶然踫上临时想吸烟的日浅。
于是他给他指出不被人说的小间,由此初识。
之后,他陪灯过的夜屋,日浅不告一声便来,他望着门外手握酒瓶的他,记下了;日浅周六相邀他水谷溪地静静钓鱼,他不看上方下边,观众看到,绿树的密意、溪水的丛荡。
起风了,枫叶樟叶相互抚摩,接触不到的时候漏下的夕阳,撒在或日浅或他肩;日浅找他,说更有个奇妙的鱼境,按照电话指示路线,俩人在漆漆深夜、碎山坳下等待上钩。
在这里,日浅说出整部电影的主导之语——对人,不能只看光明一面,你还得看,他仍是有黑暗的地方。
从这一个神秘的夜晚开始,日浅变得如幽人,来去无踪。
几回后来的交往,间错里有空白的月份,亦有见人只比瞬计的遗憾。
之后便是2011年的3月11日。
地震后日浅记忆归为永恒。
他找遍周边,再没有这个人。
没有表现,人中的情,但是感受到这种情浓。
我又为什么忘不了呢。
首先我想问问笹本君,三十年的生涯这样“不留痕迹”的人有没有,多不多。
有这么类人,即便回忆后发现,他并没做很多对你有影响到的事,但只这寥寥的事,你想起就觉得温馨。
成人间妄求馨,说温都是奢情。
但他不明显得都给了。
你说这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认为么?
一股小溪,缓缓流下来了,遇到细腻人,它就响得脆,踫上的是钝者,也许像头顶有大太阳,不久干涸。
我想笹本是有的,有些人,和自己共同过过,做过事,正因他,困难变得小微,但他不一定知道你某个时刻感激他的眼神。
时间在走,记忆摞列,人和人之间到底是以情维系。
希腊神话的俄耳浦斯是个诗人兼歌手。
善弹竖琴。
妻子死后,他追到阴间,冥后被他琴声感动,让他破镜重圓。
但在回来人间的路上不能回头。
他快要到地面前看了看妻子,后者再次回到阴间。
他又是为不能忘老情而误了事。
他忘不掉的正是弥漫于日子的记忆,水滴样锁碎,但恒温。
可一经生死,好似顛倒,如果记住温暖,反丢了以后的长日。
可他仍不选择忘记,这恐怕不仅是人的悲惨。
我今天早上突然惊觉,有些母亲与笹本君的照片没有下载到手机,电脑随时会垮,看来这不是久留之地。
5点起来,匆忙洗漱后统统存下。
我看着一些兩相比较下舍弃的照片,忽地想,连这种最基本的权利,现在也只留给活着的人。
死人竟这种自己照片的选择权都不有了,那么 由我让留下的和删除掉的,到底哪一个是他她们自己喜欢或讨厌的呢?
这种情份,跨越生死以后之前其中,都是在不说话,等着一切发生。
笹本君,我再说一句,人,是为过去的日子活着啊。
节奏太慢了
像小说一样的电影,很多钓鱼的片段完全可以台词再少一些的,如果后半段也像前半段一样不塞那么满,绝对会上一个台阶,可能也是主动筛出去一部分本来也不太喜欢这种风格的观众吧。两个演员自身气质跟角色非常贴合,怨妇刚哥和渣(直)男松田龙平,还都特别文艺,松田龙平请您一直演渣男好吗
2.12G。其实这是一部反对恋直男的电影,结局就是丢钱又丢人。
“消失很久的人突然出现不是借钱就是卖保险”是即使otherworldly如龙平的生物也不得不遵守的cliche。
小日子😅
前面镜头过分的拍绫野刚身体,还“不怀好意”的运镜,到头来给观众的只有一个强迫的索吻,然后就被推开。就算垂钓陪伴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但不告而别和发展客户关系也能让人认清些现实吧。不知道导演取向弯直,但是他的表达里就这点“微风”弄成了狂风暴雨,把同志显得易碎脆弱。前半段回忆中的摄影美,花花草草很人间日式,中村伦也的变装眼前一亮。
看着看着就发现镜头老是怼着绫野的屁股,立刻感受到了腐的气氛,我是不是不对劲?其实松田的屁股也可以怼着拍几个镜头。话说在阳光直射下给茉莉花盆栽浇水好吗?进度条一拖到底。
氛围、配乐、表演都不错,但没必要搞这么长,空镜头过多,有些墨迹了,当然这是日本很多电影的通病。
这故事怎么都觉得小题大做,缓慢地故弄玄虚。
这部电影,我没有get到。。。就是说,身边如果出现了一位经常带我钓鱼的朋友,我会挺开心的。但这位朋友其他方面好像不太靠谱的样子,比如不辞而别。想出现就出现,想消失就消失。no. 两星给钓鱼片段吧,很惬意。
別的都不行,只有綾野剛的肉體可以。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人事已非
前半段好些,结尾显得稍拖沓。喜欢关于河流和钓鱼的故事,有几个河流的画面是够美的。人物之间浸满了暗涌的情绪。其实还是一个后311大地震的电影,如果大地震后的人物创伤和扑朔迷离的人物去向结合得更好一点就好了,可惜仅仅只是化用了大地震后的创伤情绪为人物关系增加厚度。
🎣 诈骗分子进入了我循规蹈矩的生活,没有“性”福。景色宜人,后半部分剧情……PS:LT。
电影相较于原作减少了“风景”的篇幅,“少女视角”的描写果然也没法通过影像完美呈现出来,原作内容太少,电影果然还是要放大填充并且打乱部分叙事顺序才能成功影像化啊……
刚哥身材太好了想摸!每次笑都是因为他或是想起他,心甘情愿的柔情小男孩,我见犹怜。爱这种东西可真是没那么容易消失啊。
爱一个人到最后,是不管他什么样子都会爱吧,更何况他从来没有对你说过谎呢。
HIFF上的小惊喜,克制,压抑,缓慢的叙事,日本人的谨小慎微表现得淋漓尽致,还不错
啊 前半段就是夏日美好夫夫物语 后半段不评
纪念一下是朋友为了绫野刚氪金远程送我电影票去资料馆看的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