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结局。。。
看似是个完美的结局,但是只是一场梦。。。
在我看来,导演要么安排久美子彻彻底底死在雪地里,要么就真真实实的给她一个完美的结局。
那只兔子的出现,彻底证明这只是女主的一场梦。。。
彻底证明这个电影是只给儿童看的吗?。。。
除了这个结局,其他的部分还是很喜欢的。
吃方便面的兔子就很可爱。
看录像带入神的久美子就很美,虽然常人是无法理解她的,但我觉得人生只要有自己值得专注的事情就再好不过了。
女主红色的卫衣很赞,以及后来她在酒店把铺盖剪成外套穿。。。
这让我觉得女主原来不是神经病,只是个呆萌的少女。
影片的构图和色彩都十分精彩。
从东京(灰暗压抑中的红色)到明尼苏达(白色雪地中的红色),一直营造了一种孤独感。
在日本时她每天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无法忍受一尘不变的生活,无法忍受结婚生子的人生平淡轨迹。
到了美国后,虽然仍旧是一人,但却充满了生气,因为她有了人生的目标——寻宝,所以影片为数不多的对白都在在下半部出现。
影片的情节性并不是很强,甚至有些脱轨和荒诞。
其主题其实非常简单:每个人都希望跳出平庸的日常,寻找宝藏,追寻梦想。
即使这个宝藏压根就不存在,我们还是会固执地相信并继续寻找、前进。
最后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可以理解为久美子找到了宝藏,也可以理解为她最后冻死了,而那只是梦罢了。
有点像公路片,重要的是寻找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毕竟,人生不过是一场徒劳。
最后,一开始以为这是日本导演的电影,因为真实的还原了日本电影中的压抑的氛围,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被扭曲的东方之美。
我觉得导演之所以会选择日本作为故事的起点,应该是了解日本文学中对于人生的虚无的大量的渲染,彰应了本片的主题。
在录像带阶段,虽然影片中前三个出现的镜头写的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就已经在纳闷:假如确有真事,那么男人藏宝的影像,又是谁拍出来的呢?
既是藏宝,肯定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应该不会有摄影师跟拍。
可如果是自拍,他又怎么做到把这些给录下来呢?
莫非远远地就架设好Camera,选好角度,一次不行再试第二次?
他只要直接画个藏宝图就好了嘛!
随着剧情反复地播放,我马上确信:这个故事完全不值得相信。
试问:所谓的藏宝,无非就是在雪地里挖个洞,把箱子埋进去。
那么等来年春暖花开,雪融化了以后,这箱子还怎么隐藏?
更搞笑的,插个“红旗”权当标记?
实在是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
断定了这一点之后,再看女主角的言行,智商真令人捉急。
可悲催之处在于: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之后,能够帮她解决问题的,却又只是一个美国警察,两人之间存在语言的交流障碍。
此女虽然表情呆滞,但逃跑功夫堪称一流。
剧中她就跑了好几次 -- 老妇人家、旅社、警察、出租车 -- 很奇怪美国人怎么都喜欢帮别人、却不喜欢追别人?
除了在智商层次分不清现实和虚拟,这个女人不同于常人的,还有生活方面的常识极差。
录像带直接冲进厕所,丝毫不担心可能会卷成死结、把下水道堵住。
你把上司的卡偷了跑了,人家难道不会在第一时间把卡挂失 / 冻结啊?
你身为29岁的大姑娘,竟然就这么愉快地决定、快乐地逃跑了。
(她的母亲虽然同中国家长一样爱唠叨,整天把“找对象了没”、“工作怎样”、“升职了否”碎碎念挂在嘴边,但不至于就培养出她如此地不同常理、感情用事吧!
)最后一切背景都虚化,只留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她找到了想要的,同时遗弃了的那只兔子也出现了。
如此寓意,不言自明。
在日本社会,剩女得不到任何关爱。
有的就是离弃。
影片压抑孤独的情绪通过城市生活的落寞和寒冷无际的冰原环境相继传达出来。
传说中的“宝藏”不仅是主角异想的金钱美梦,更是她摆脱内心孤寂和情感困境的一个出口。
这个情感窗口更是虚无的,唯一借用的方式就是金钱。
就算这个出口是莫名其妙的,是不存在的,但女主角就这么慷慨的赴死了。
小红帽不采花,不卖火柴,不看外婆,不被吃。
小红帽是一件鲜红的连帽卫衣,套在久美子的身上,盖着她的头。
久美子变成了一道风景线,在灰暗的东京尚显不起眼,在白茫茫的明尼苏达倒是很扎眼,从被忽视变成了被帮助,但这不重要。
在红卫衣之上,她还披了极具民族风情的彩色大披肩,在沉闷清冷的异国雪域行走,像一尊飘浮的妖怪,露出冻红的脸蛋,紧抱着放不下的执念,一种不被人理解的孤注一掷的希望,一种妄想,人们纷纷评论,朝着自己的理想之地走啊走。
久美子相信自己相信的。
你相信什么呢?
会和喜欢的人结婚,工作会有点成就,会有的,你觉得,久美子也觉得,会有的,那宝藏。
她有端端正正的笔记本标注宝藏细节,这是功课与计划,她把《冰血暴》的录像带看烂了,这是努力与恒心。
一些人的理想破灭了被嘲笑,一些人的幻想实现了被尊崇。
久美子相信自己相信的。
她的生活里没别人,没其他事,她决定相信宝藏,相信自己会拥抱一大堆纸币,相信自己会变得有钱,住大房子,不用工作,不再喂兔子泡面,会变得幸福。
幸福是不需要别人的,这才是为什么幸福值得追求,在久美子这类人的心中认为。
避开朋友,丢掉公司,躲躲躲,躲得全身神清气爽。
不对,还剩个母亲,我曾经在她的肚子里,我被从她身体里拿出来,我曾浸在她的血里,她曾密不透风地罩住我。
然而只有宝藏值得相信。
母亲最后丢给我的还是劈头盖脸的指责,是我撒谎了,可撒谎的宝贝也应该被爱的。
最后的牵挂也甩下了,谁甩谁的不重要,我的宝藏最重要。
还需要最后一声发令枪,我就可以全力奔跑了。
久美子给了警察一个卒不及防的吻,滚圆的眼珠转个不停,像是在观察一只实验体,要从里到外,捕捉他的所有反应。
久美子知道,吻是会显现真相的。
不牢靠的东西在这一吻之下就会破灭,警察本来就是不牢靠的,他也是认为我在妄想的那一类人,久美子的吻是为理解自己的人准备的。
砰,久美子开始拼命奔跑。
人们寻死也爱扎堆,港汇的护栏加的老高,青原木树海空地应该还足,有着千年大树的庇护,倒也能瞑目安息。
久美子一头栽进荒芜雪海,与其说是抱着一死的决心前往寻宝,不如说是抱着寻宝的理想寻求一死。
在风雪肆虐的晚上,久美子长出了第三只眼睛。
她原有的两只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身体在变僵硬,能看到眼前阴霾一片,能看到生命在流走,她明白,从奔下出租车的那一刻就隐约明白,也许从出租车驶进荒芜之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明白。
但第三只眼看到的是另一回事。
它看到了自由可能性,这幅烂身体终于可以扔了,不费吹灰之力脸上就自带完美妆容,千思万念的奇迹就端坐在面前,几步小跑,伸手一挖,奇迹来了,钱,爱,欲望,所有想要的东西,都在这里,拦也拦不住的超我砸来了。
久美子呀,你就此永生,在电影画面的最后一格,笑得最灿烂的时候。
像我们这样懦弱的没有勇气去跌进自己幻想的人,会好好记住你的。
这是我看过菊地凛子演的最精彩的一部电影,没有之一,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很深,最后的结尾是我绷紧的心弦终于有得松懈,开始虽然看不懂,但是更随着情节发展我也成功进入状态,这部电影我看了好几遍,每一遍的感受都不一样,有一次因为她最后那欣慰的笑而感动哭了,也让我感受到她的艰辛,谢谢菊地凛子能给我带来那么好的电影
亮点比方那卷乱了的磁带,地铁上放走兔子(回应科恩兄弟的猫?
),那身棉被让人想到古代的贵族。
可除了主角之外的人物情形太典型了。
其实Fargo中的明尼苏达人更“典型”,可因为夸张,反而不觉得生硬。
在这里坐实了,却显得简单化。
母亲也是,像纸板人。
或许这就是久美子心中荒凉的世界?
从没想到铲雪机能有这等浪漫的出场。
用一张白色的宣纸贴着显示屏。
标下每一根铁丝网的铁杆号,与左右两边的距离和从摄影角度看,垂直于目标点的方向。
再把这些绣在一块布上面。
所有,唯一的举证是,电影开头说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便远赴他乡,踩着咯吱咯吱的雪坡去了,蹙着眉头的去了。
太好了,结局和预想的一样。
眉头舒展开,连那只兔子也跟着回来了。
那只早已经抛弃在地铁车厢里,随着“隆隆隆”的轨道声音而不知去向的兔子。
我那奉为信念为之拼命的目标,对于我来说真的存在找到那个宝藏的可能性吗?
但我不管也不想管别人怎么对我说什么,我就是要坚持去找我的宝藏,死也要死在寻找我的宝藏的路上。
16年8月4日看了这个电影,只觉得可笑可悲可怜,我又何尝不是另一个可笑可悲可怜的人呢,谁又不是呢。
我说她疯了,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她固执地以为终归到达的。
我他妈又何尝不是在走一条不归路呢?
我他妈又何尝不是已经出发无法回头了呢。
很多似乎很丧的片子其实并不绝望,比如《阿基里斯与龟》,或是《宝藏猎人久美子》,看完反而感到本来为“生”之熙攘而绷紧的神经得到了放松。
或者说,人必有一死,而死亡对于绝望的一生来说可能是一种终极快乐的保证——至少从这一刻开始,绝望停止了。
这么来看,久美子在寻找的其实就是和解脱同步发生的死亡本身。
片子最后,久美子在预定的地点刨出了密码箱,看见一箱子的钱时,她露出久违的笑容,令她惊喜不是钱的意义。
经历了一番历险,在设想的地点发现隐藏的宝物,期望不落空就是幸福。
从短线来看,久美子的人生的确无可期待,所有期望都在现实中落空了,但其实每个真实的个体跟久美子也相去无几,跋涉一生寻找虚幻的宝藏,最后在成功的幻梦中死去。
因为坚信,她并不会被任何事物诱惑、带走,而是一直走向自己心中的信号。
最大的遗憾可能是没人能与她同行,去往她坚信有什么的地方。
母亲,朋友,差点误解的爱情,都没能陪伴她。
她是孤独的,偏执的。
看到有人从现实意义上讨论她是人渣,偷刷公司的信用卡,逃避表示友善的朋友,也不顾及年迈的母亲。
但其实她根本与人群是隔绝,谈不上辜负。
离她最近的是那盒录影带里的世界,“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奔赴的地点,能够暂停、回放,描在纸上,缝在布上,几段可以运算出数字的距离。
老板并没善待久美子,而是一直在用不相干的琐事折磨她,用她的隐私拷问她,母亲也是疯狂相逼,女性朋友带着孩子,不用说什么已经是规则的顺从者,年龄、婚姻、职业,日本社会里女性地位的低微和身份的限制令人窒息。
然而,菊地凛子这样的演员在超越女性的束缚出演女性,久美子不是为情所伤的可怜女,也不是斤斤计较抱怨的畸零人,她的疯狂如此自然,几近信仰,更可说是天性使然。
其实最后结局是好心警察把小红帽拖出荒野,买了套人造神经系统。
生活的牢笼,人生的宝藏
想给四星,失分在女主的表演上……
长假漫漫,离乡离乡,皑皑白雪,有我宝藏!
好奇怪的片,突然就烂尾了... 4/14 @ IFC Center
皮囊之上,卖萌真的可耻。
我是有多傻逼才会坚持看完一个日本傻逼跑到美国犯傻逼足足104分钟?!
蠢足以抵消一切闪光点
祝你在另一个世界幸福。。。
还真的有一箱钱
真丧
名字很有趣,故事萌死了。主角电视屏幕上显示出"fargo"字样时,我惊呆了,作为科恩脑残粉+公路片情怀泛滥,加上片子有美到令人窒息的摄影与固定机位,浓浓的日系风格把片子塑造成了一部披着日本风美式核心的公路片,深得我心,冰冷孤独的基调也注定不被大众接受
天真、可爱、荒诞、诡异、梦幻,这是一部以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 延伸的 “真实” 电影。入魔且沉迷幻想的迷影之旅与爱宠灵魂相拥通往自由之地,可以当作《冰血暴》的番外来看。(泽尔纳客串一位可爱又笨又暖心的警察)
没意思。
都市传说,悲伤童话,有趣又哀伤,菊地凛子又美又萌得像兔子,全靠一人表演撑起,前半段拍对一成不变的焦虑,后半段像个极简主义的公路片,把美国拍得处处是好人,导演客串了个真·好人,理想化假结局的配乐摄影色彩真心好看
有那么一种人,你可以说他们坚持自己的理想,但是他们坚持的,真不讨人喜欢。所以作啊作,作死了自己。你说她是理想主义者,我只看到一个孤独的人偏执的提早走到了终点。
solitude is a fancy loneliness
这也太萌了…世界那么大,她想去挖挖哈哈哈哈
其实本质上还是部亚历山大•佩恩的电影。《fargo》是个子虚乌有的故事,却被科恩兄弟戏谑地打上了“true story”的标签,这部《宝藏猎人》开头也打上同样的字样,不过这一次的故事则是改编自亦真亦假的都市传说,所以说这一层故事哪些成分是真的?是真实的少女去寻找不存在的宝藏?还是杜撰出的故事和虚幻的光影产生了重合?不过这个故事又何其有趣,真真假假分不清,却也叫人甚是喜欢。
一部二逼电影还这么多打高分的装逼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