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说,看电影,再烂的电影也要写影评,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就写一句话影评都行。
那么,看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我立刻想到的一句话就是:一半是装逼,一半是傻逼。
廖凡同学,他在演这部戏的时候,就好像大脑被驴给踢过。
表情异常狰狞,语速非常慢,台词的咬字重音都特别奇怪。
我久久久久不能适应。
从他进入咖啡厅,坐下来说了那句经典台词“一杯咖啡”,的那一刻起,我一直就让他的戏给雷到最后。
我操,这走的什么套路,怎么突然由香港黑帮片变成学生DV作业了?
廖凡演了那么多年戏,怎么突然就不会说话了?
说情节。
王耀,这个明显从北京胡同出来的小混混连同捣饬的比他帅很多的发小,还有一窝北京胡同的姑娘们,不知道怎么就混到香港黑社会去从事性敲诈行当了。
这一点导演没交代,我们也就只能将就着看。
这小子到了香港以后,还特潮流地弄得特别硬朗颓废的造型,到处以特别装逼的架势说话,结果在咖啡厅被道上混的一胖子给海K了一顿。
被K完了他还特别不要脸地躺人家地上不起来,完了还约人家咖啡厅小姑娘去海边,去到海边就强吻人家,吻完就跟人家说:说你爱我,假的也行。
这才不过影片刚刚开始,我脑袋就看的嗡嗡的,就差没起鸡皮疙瘩了。
不过话说回来,王耀装逼也就算了,偏偏装逼犯遇到一个特傻逼的主儿,内女的自打跟他一起去海边做了次爱以后就一直跟着他。
说实话,除了跟他上过床,我实在看不出来她对王耀到底有什么理由可不离不弃的。
就算上过床,感情也没深到那种程度吧?
丫太他妈脑子有病了,被骂,被抽,被打,被利用,被欺骗,被背叛,被遗弃。。。
总之她就是把所有特别贱的事都经历一遍了,这也就算了,问题是观众一点没看出来王耀有哪怕一点爱着她的表现,或者有什么隐忍的理由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她却还一次一次死赖着不走,这不是脑子有病是什么?
(我知道她也没办法,导演不让她走,还让她一遍一遍地被羞辱。。。
)这样毫无逻辑,情感建立都无法合理,怎么可能表现得出来他们之间一直维系下来的是对对方无比深沉的感情。
还有达尔文那一段台词,我就不明白了,难道非得运用跟故事情节没有一点联系的扯淡台词,才能表现人物天马行空放荡不羁的性格么?
或者只有这样,才能说明这是一部寓意深刻充满个人主义和意识流地伟大著作么?
片中那些暴力和色情的镜头,简直都称不上是暴力和色情,离真正的暴力和色情实在相差的太远了。。。
内血浆的颜色怎么调的,都快和番茄酱有一拼了,还有莫名其妙的一遍一遍表现做爱和裸露的镜头,根本都是多余的,内露点的女生简直露的太没劲了,因为这根本都称不上是为艺术献身,充其量只是能为自己短暂的出镜抢抢镜头。。。
其他各种情节,我简直,都不稀的说了。
在这部电影里,我从头到尾都没看出来,王耀到底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而在最后,女主角嫁给他的发小郑重的时候,我更一点没觉得那是爱的绝望,我到觉得她嫁郑重就对了,郑重多好一小伙子,比王耀强多了。
王耀那根本就是一四六不懂的真禽兽。。。
当然,我也没太看出来郑重什么时候爱上丽川,并且已经爱到什么程度了。
要么是这些人掩饰的太他妈好了,要么就是导演给忘了。
最后。。。
当丽川按王耀当初说的,安静的放了一浴缸水,安静地割腕去死了。
当王耀从监狱里放出来以后知道她死了,竟然也戴着面具去海边徇情了。。。
我突然觉得,从头到尾看下来,本来,我也许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我也努力去往那上面靠,可是到最后,为什么呈现出来的,就是王耀一直很装逼,丽川一直很傻逼呢。
王朔的小说我看过,因为看的早,基本上不是把很多故事混淆在一起,就是根本忘光了。
但是我敢保证,王老师就是再操蛋,也绝对不会让谁无缘无故爱得死去活来的。
这根本不成立么。
我不敢说王朔老师的作品被糟蹋了,但是我必须要说,在这部电影里,廖凡是真被糟蹋毁了。
很早以前就想看这部片,一方面是因为由王朔的故事改编,另一方面则是电影大尺度的镜头。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都浓缩在一句:爱是无法自控的犯贱。
电影相比原作真是改编了许多,可以说是“浪漫”了许多,从电影语言的表现和艺术感的表达都相当的不俗。
先说丽川,这个原本简单清纯的女子,在遇上王耀之后,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她爱他,无法自拔,她想过离开她,但却没有勇气。
也许就是王耀浑身上下散发的痞子气息吸引了丽川,他宁可被人用酒瓶砸死的倔强、毫不掩饰自己是坏人的诚实,以及渴求她说一句爱他时的语气。
丽川明知道,明知道跟着这个男人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但为了跟他在一起,她愿意出卖自己的肉体、愿意为他生孩子流孩子、甚至愿意为他死。
丽川恨透了王耀,只因自己太过爱他,王耀吻她时,她狠狠地咬他,他狠狠地打她,两人都恶狠狠地瞪着对方。
然后他一句:过来。
就足以让她所有的自尊都在刹那间崩塌,心甘情愿地埋在他的怀里。
丽川最后如王耀所说,放了一缸热水,躺在里面割脉自杀,她灰心、绝望,她恨······而这一切只能用死来报复王耀的无情、惩罚自己的犯贱。
王耀,这个看似无情冷血的男人,貌似只对自己的兄弟和大海有较干净的感情,而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人事物,与他无关,都只是他的玩物罢了。
直到遇上丽川,遇上这个疯狂爱上自己的女人。
在他眼里,从来都只把女人当作是生财工具,所有女人都如此,她也不会是个例外,至少他理智是这么告诉自己的。
然而王耀还是爱上了丽川,所有人都看出了这一点。
也许是童年或过去不为人知的经历让他打从心底排斥爱情,他不愿意承认这个让他觉得羞辱的事实,谁要是说他爱她,他就要砍谁。
他故意处处折磨她,故意对她坏,对她说各种绝情的话,只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她的表情,那爱他的表情。
丽川最终如自己的要求割脉自杀,坐了八年牢出狱的王耀去丽川家拿了她的骨灰,奔向那片大海,戴上面具,把自己活埋在沙子里。
明明可以轻易得到的爱,自己却犯贱地拼命往外推。
然而,这些无法自控的犯贱,都是因为爱,有什么理由去怪责他们呢?
几年前李皖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调侃了一切的王朔最终在爱情里倾倒了自己所有的脆弱,也许是吧,据说《致女儿书》也很好看,但是我全部没有看过,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我更没有部队大院以及街头板砖拍人的辉煌历史。
王朔的小说我基本全部没有读过,而王朔的爱情,和他的脆弱,也只是他的,他的小说和爱情里没有我的影子,他的脆弱,几年后再说这样的话,会不会觉得矫情。
观念的转变是一件如此可怕的事,正如转变前的观念无法阐释转变后的,也许观念反倒是不重要了,毕竟许多人都会去经历,去接受,不管是自己悟到的还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不同,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接受了年长人的观念,而有的人都三十好几了还像个毛蛋子,那其中的转变,转变的过程,转变的瞬间,才是最个人的吧,也才是最历史的吧。
王朔这拨人不仅在转变自己,还携带了历史的影子,有幸生活在那么一个观念突变的时代,许多瞬间还来不及体会就飘逝,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呢,爱情。
爱情也是会变的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爱情应该是常为新的,必须有生活,爱才有说附丽,而生活时刻在变,得以附丽的爱情当然也如是;可爱情又是最可以不变的,因为在爱情里又附丽着自己的脆弱,以及孤独,所以变与不变之间,爱情要比生活更眩晕,但伴随着青春期的残酷以及残酷之后的正常。
生活进入轨道之后,爱情也正常了,平淡了,不那么自我了,开始成为两个人的事,开始成为三个人的事,开始成为大家的事,于是那早前倾倒了所有脆弱的爱情,渐渐不能再包容脆弱。
于是最受不了爱情成为稀松平常的事,因为这个为数不多不能调侃的东西,怎么可以,就这样成为一种,海水和火焰之外的东西,内心的海水和理想中的火焰啊,在浩瀚,在燃烧,在交融,在媾和,在升华的东西,却如同烂泥了,于是,要拼命地给烂泥涂抹上血的颜色,因为毕竟,血还是自己的,或者,偶尔还能感觉到疼痛。
所以就一定要来一番非同寻常的爱情,超越了生活的,胡闹的,乱伦的,多角的,虐待与被虐待的,因为还有脆弱在啊。
可是观念呢,已经成为生活本身,不再去理会;可是爱情呢,不甘心成为生活的部分,为什么这样,海水和火焰啊。
但是你的嗓门太大,沙哑的讨价还价,怎么能说出一句有感情的大白话。
看这部片子之前,我被朋友郑重告诫,里面有很多sex,我看电影不多,带颜色的根本没有几部,从小妈妈就是我严格的广电局。
但是看后,我不觉得这是情色片,相反性却是必须包含的一部分,当语言,纸笔不能够倾诉时,身体是我们最后防御和进攻,身体的交流是我们最纯粹,最坦白的交流,甚至包括他们在做爱时的挣扎,缠绵,疼痛和不舍,实在是倾诉了,包含了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当一个生活里不会容纳爱情的人遇到了一段执著的像火焰,纯洁的像海水的爱情,他第一个选择是逃避,而逃避却分为许多种,皮条客遇到了丽川,他最自然的方式就是他的社交方式,用最下流的,最粗鄙的方式去蹂躏她,让她走,让她心伤透。
她越是纯,她越是受伤,她越是信任,她越是难堪。
丽川在嫖客房间内惊慌失措,但是他却坐在外面稳如磐石,丽川被扒了个精光,被他抱走时还关切地问: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这么晚才来?
尽管那时,她已经虚弱的站也站不住了。
这样的爱,显然不符合我们的世俗标准,但是我还是能感到强烈的爱情存在,近乎神经质的追求,放弃所有尊严的乞求是爱情;用尽力气的逃避,谩骂和暴力,试图来否认和践踏爱情,却被另一个男人的出现而露了马脚,他是爱她的,只是她死后才知道。
当我们依然青春,依然会因为空气的湿润而皮肤润滑,因为夏夜的到来而心跳加速,我们应该放开自己烈火一样的青春去做一些看似疯狂却执著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件执著的事情,都会让我们强烈的感到自己生命的力度,深度,韧度。
王朔看似一个痞气十足的北京混不吝,但从他的作品里却总能感到他是一个最呆的人,他的呆就在那点对尚未泯灭的理想主义的追求上,那么纯真那么美,在嬉笑怒骂之下有这么一点坚硬和闪亮,如果不在平时日把它收好了,锋芒毕露会两败俱伤。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与爱情有关,与执著有关。
对我而言,王朔是个不能绕过的阅读经验。
他肆无忌惮的话语拼接以及冒犯调侃的视角把当时刻苦学习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文坛打得天翻地覆。
这部小说是他尝试抒情小说的一个表现,类似的作品还有一个以空中小姐为主体的作品。
另外,他以老刑警单立人为主角的侦破小说,甚至还有橡皮人这样的荒诞小说,体现了当时王朔在题材和风格上的尝试。
从某种方式上,王朔确实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作家。
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困惑的流氓,他其实有遗产,不需要特别辛苦的工作,可是他没有家庭,也没有工作,在那时的社会环境里可以说完全和正常的社会结构脱节,他和朋友们一起,把所有的善恶、是非这样的东西放到一边,全凭自己的本能寻找乐趣。
也就是说,这是个发条橙风格的主人公,但是可惜我不能这么类推下去。
主人公泡妞,目的就是为了找个女人当引子,方便容易驾轻就熟。
但是没想到这个女孩属于豆瓣上那种刀子嘴处女身的学习委员萝莉,一头栽下去爱上了这个流氓。
伤透了心之后,这姑娘开始乱交,卖淫,最后自杀收场。
在小说里,主人公的感情是以可以说非常琼瑶的方式体现出来的,他会惹是生非,暴打上钩的嫖客以至于导致了被警察盯上,后来出来之后为一个同样遭到诱骗的女孩子报仇抓住了强奸犯,这种手法现在看来当然还是比较纯朴地,目的无非是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部小说,即使是今天看起来也还是有新鲜感的,因为它描述了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黑暗世界,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法则和对错,不受感情的控制和打扰。
可惜的是囿于当时的环境,王朔也没可能那么随便的发挥下去,必须安排一个改过自新的劳改话柄和被爱感动的狗血结局,所以王朔自己也觉得格调不高。
回到电影上来。
就剧本而言,刘先生还是尝试了把这种没写透的残忍表现出来的,之所以不少人觉得很拧巴,我觉得问题是在于,我们是从79年之后才会认真思考和创作的,而且很快就蜕变为以抓老鼠为主而非思考为主,从张艺谋先生、陈凯歌先生为代表的六零届就能完整地看到由激情而优则仕的过程。
我们缺乏从四百击到人性这中间的不断累积和发展。
在电影中,导演用大海来反衬两个人的特质,来说明在男人身上如火焰般危险的残忍,和女性如火焰般无畏的爱情,而火焰是很难持久的。
但是导致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过于局限于大海的意象,实际上大海也有凶险的一面,阴沉的一面,肮脏的一面。
这个在热带阳光下过于明亮的海滩于是使得很多剧情大大表面化了,似乎是导演的思路在跟着概念走,这样就削弱了很多场景的说服力,比如几次作爱的场景,缺乏镜头、节奏和气氛的差异化;相比之下,不少在室内的场景显得非常丰富和有层次,比如某场争吵的群戏,调度、剪接都很流畅,说明导演事先有明确的设计和安排。
就演员而言,廖凡的表演能力让我非常惊讶,我看到有评论说把电影演成了话剧,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对他表演张力的正面评价。
也许观众会觉得过于戏剧化,过于夸张,那恰恰是由于整个故事的发生环境显得苍白虚弱,缺乏生活背景,象极了一个MV的舞台。
当然也要考虑到成本造成的制约,我认为还是导演的经验不足就简单地放弃了很多可以营造的细节。
表演本身而言,他的做作和爆发力都表现出非常充沛的感情,展现出人物的不协调,把一个肌肉发达但是感情上有严重缺陷的流氓演得非常生动。
相比之下,莫小奇同学修长的肢体让我两眼发直之余并没有特别的印象,除了几个特定的场景之外都像是在交作业,而且她的身体被拍得不是过于唯美就是过于写实,没有很好的强化主题。
如何将唯美被残忍吞没通过电影语言表达出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要困难之一,要么就是金瓶梅,借劝善宣淫,要么就是刘胡兰,变成露点的永不消逝的电波。
这需要导演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对人性的了解,但是我认为主要还是导演的经验问题。
比如说,在她被嫖客强奸一段,如果能用海边的长而稳定的节奏表现出一个洋娃娃被毁坏的感觉,将是非常让人动容的一场戏,但是导演自己的呼吸先急促了,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无非是快节奏的剪切双方的推挡,女方的由矛盾到恐惧到期待到绝望都是通过双方的肢体对抗表现出来的,就失去这种本来应该由内而外的情绪产生动作的效果。
在这场戏的最终实际上出现了这种感觉,但是明显拍的素材不够长就换掉了。
之后廖凡接应的那场戏也不够自然,总体表现出导演把握的能力还不足,没有能控制住自己要表达的感情,反而伤害了要表达的内容。
另外一点就是最后的枪声,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的配音过于清脆,显得非常敷衍和象征化,本来是一个非常长、非常单一的镜头的酝酿和延伸,就是要把观众的情绪抑制到一定程度再释放,实际上到这个时候观众就如希区柯克所言,已经知道了结局,但是在期待主人公如何行动来实现这个结局,这个枪声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既是主人公或者说导演的一个表态,也是宣告故事的全部终结,这样轻飘飘的声音非常让人遗憾。
最后,结合片中非常潦草的任达华等,以及不是一般低能的英文片名翻译,我将善意的将一切罪过归结到钱,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上,以弥补我最近恶损了另外一名国产导演所缺失的德行,阿门。
08年和09年的交界线,没有倒数,没有许愿,我在看一场关于虐恋的电影。
有人问我什么叫虐恋,我说,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对方对自己的爱,对TA进行精神或肉体的虐待。
那什么是爱?
我说就是两性之间荷尔蒙的吸引。
这种丝毫不浪漫的解释,绝对与“爱”所产生的各种良性或恶性的副作用不冲突。
虐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词,于是主流大片不会玩这种题材。
于是主流人群看了此类文艺作品之后,从嘴里吐出“无聊”、“下流”之类的评价,对文艺青年们来说,反而是一种审美的鼓舞,他们就是小众,就是让主流无法感受他们特有感受。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改编自王朔的小说。
我不读小说,只看电影,无视小说的深刻,无视改编的颠覆。
引用标题党员瑞大光·梅兹梅里克对该电影的的评语就是“一个很欠操,一个很耐操”,这句话虽然粗陋,未尝不是对电影精辟的解读,也是对“虐恋”一词的一种诠释。
虐恋,虐恋,王朔果然是个牛人,所有有关虐恋的元素被毫不留情地放进了电影里,碎玻璃,互相刮耳光,做爱,分离,报复,妒忌,杀害,出卖肉体,欺诈,自杀……鲜血淋漓。
我不希望自己的生活鲜血淋漓,但感情多让我们的心鲜血淋漓。
或者此刻,你不得不回首自己的感情,是不是莫名其妙地角力,莫名其妙的妒忌,莫名其妙的明知故犯,莫名其妙的伤害和被伤害,莫名其妙的,陷入各种程度的虐恋当中,即使没有察觉。
你还可以对“虐恋”这个词鄙夷轻视?
看这部片的时候不停想起韩国金基德的《坏小子》,我确信导演刘奋斗一定受了金基德的影响。
男主角一样的外强中干,动起手来够狠辣。
既然有了爱情,为什么要任由它平淡无奇。
电影中,王耀和丽川陷入虐恋当中,矛盾不断升级。
之所以恨,是因为爱,之所以狠,也是因为爱,之所以无法停下来,是因为想知道,你,爱不爱我。
王耀说,“你去死,你去死了我就告诉你!
”总要爱到极致,恨到入骨,或许,才对得起爱情之名。
“说你爱我,假的也行。
”王耀说。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他爱着她,他也爱她,只是他们两人,永远也无法求证了。
--看完这部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时很触动,一直想写些什么,但是久久无法提笔。
等到今天,却又不知胡言乱语些什么了。
我们这代人,慢慢远离为爱情去死的年龄。
-
王朔小说里那个男主人公再无恶不作,奸淫掳掠,这个故事也是个纯情的故事。
改变后的电影里面,这个女孩儿爱得再深,穿得再白,这个电影也是个色情的场面。
并不是电影不好,只是其实他跟原著无关。
如果你试图用这部电影去重温王朔的小说,那又是白费工夫。
廖凡一改警察形象,没了《像雾像雨又像风》中那幅萎缩状,摇身一变,恶棍一枚。
平心而论,他帅多了,他的形象果真比较适合这种相由心生一目了然的变态。
女主演胸很大,她稍微一脱,漆黑的电影院中大家就心领神会了,台词念得很清楚的同时还很没有感情,除此之外,并未留下过深的印象。
总体来说,如果不考虑原著小说,电影还行。
若将之与王朔的文字连在一起,那只能说又是一部至多深及腠理的片子那本小说早已是过时的事情了,可是美女爱上流氓的故事还是不断的上演。
只是此流氓不同于彼流氓。
王朔总是把故事写到床上为止,后面的事情留给博大的头脑,还纸张一面洁净。
而这部电影的角度是从脱衣开始拍,让人无法不怀疑这名女子的青春到底是装出来的还是装出来的?
小说中有一个场景我终身难忘,当吴迪举报了他们的当晚:——————我搂住她,她推开找,下了床,拿枕巾擦干了脸上的泪,鼻子堵塞地说:“让我再好好看看你。
” 她打亮台灯,俯脸凝视我。
她用手轻轻擦去我脸上的泪水,仔细地把我看了又看,凄凄地笑,关灭台灯。
屋里又陷入一片黑暗,她走了。
那最后一闪而逝的是张什么脸哟!
那样娇好、美丽,又充满深深地绝望和惨淡。
那天晚上,我们都感到了巨大危险的迫近和前所未有的恐惧。
——————————————那一句让我再好好看看你,远胜一万句我爱你我恨你我想你我等你我要杀了你等等等等...而这句话并没出现在电影中,我很遗憾,没有看到我等了很久的镜头小说中还有一个场景,说吴迪自杀“手腕切的口子肉翻得象小孩嘴唇”。
电影中只是将这名大胸女子至于浴缸中让其更加性感,死得也很性感,却没能拍到这样既具冲击力的效果……不过也许这个效果本身并不适合视觉。
只是我,曾经长长久久的想象过那个场景,从小孩嘴唇中汩汩的流出鲜红的血……这一切都没有出现在电影中,但这不能说明电影不好这是一个在香港发生的变态故事,一位风尘女子爱上一个变态流氓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一部让人看了险些崩溃的国产电影。
虽然不玩狗血毋宁死的国产电影频频虐得我三观凌乱,但是如某豆瓣网友所说的:“看电影,再烂的电影也要写影评。
”否则咋对得起你那双被蹂躏了一百多分钟的眼珠子呢?
实事求是的说,《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剧情不算烂。
画面也抓眼。
因为……这是一部文艺范的三级片…… 咳咳,自动捂住羞红的老脸…… 下面言归正传,开始邪恶的剧透(就问一句你们期不期待)。
香港有一个小混混,名叫王耀,面目狰狞,气质猥琐,没受过什么教育,也没有什么文化,更没有任何一项正当职业的技能。
他却没有缺过钱花。
他有一套独特的营生之道,即“性敲诈”。
啥叫“性敲诈”?
就是一种专门利用猎艳心理给嫖客设计圈套,在嫖客与妓女交易的过程里破门而入,进行勒索的行为。
嫖客们迫于恐惧,会乖乖的交出钱财。
此举又叫“仙人跳”,粤语俗称“捉黄脚鸡”。
王耀玩这套把戏玩得乐此不疲。
他频频得手成功,除了他捏准了男人们喜新厌旧、渴望刺激又爱面子的天性,也在于他有一个固定的团伙,里边有不少听命于他的女性性奴。
后来他遇到了丽川。
一个长相酷似天使的女孩子。
他故技重施,去撩拨人家。
女孩年纪轻轻,涉世未深,没见识过王耀这种暴走的荷尔蒙生物,更没见识过王耀那种“不要脸”的追求手段。
王耀自始至终都是个痞子,嘴角挂着诡诈的坏笑,直截了当的告诉丽川“我不是好人”。
他捂着丽川的眼睛,用霸道总裁的语气命令她爱上自己。
丽川身不由己的回应了,王耀又带她去沙滩、去悬崖,不断挑战丽川的底限。
王耀要丽川证明她的爱,那就把裙子脱了吧,把内衣也脱了吧,把身体也献了吧…… 被王耀忽悠失身的丽川,瞬间依赖起了王耀。
王耀却满足了新鲜感,对丽川若即若离起来。
丽川耐不住去找王耀,却发现王耀和别的女人动手动脚、言辞暧昧,还把他与丽川的性事当做谈资炫耀给身边人听。
丽川羞愤之余,转身离开。
但是她舍不得面对现实,她舍不得面对自己被欺骗、被玩弄的现实。
她依然与王耀纠缠。
哪怕王耀对她拳脚相向,甚至告诉她自己是个皮条客兼敲诈犯,还要求她加入犯罪团伙。
丽川都顺从了。
她要的是他的爱。
只要他爱她。
哪怕王耀不停地抽她的耳光,她也愿意把另一边脸转过来任他打。
有一天,跟着王耀去卖淫的女人被警察抓了。
王耀打起了丽川的主意,要丽川当“托儿”,骗男人进酒店。
丽川起初不允,王耀骗她会在嫖客推倒她之前闯入房间。
丽川信以为真,去与嫖客交易,却发现王耀没来。
她被嫖客强奸的期间,王耀就守在门外偷听。
清醒过来的丽川嚎啕大哭,她坐在浴缸里大骂王耀。
王耀略略用点苦肉计,丽川又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沦陷在他的“爱意”中。
没过两天,丽川也成为了王耀团伙里的忠实一员。
她轻车熟路的配合王耀他们去诱骗嫖客、去敲诈嫖客。
王耀看着丽川一点点的堕落,一点点染上风尘。
他对她渐渐失去了兴趣。
当初看上她,不就是贪一口她的清甜纯洁么。
现在她与别的性奴有啥区别?
丽川,在王耀眼里就是一个性奴。
于是,他肆无忌惮的跟别的女人上床,被丽川发现之后也不以为意。
丽川报复性的跑进王耀好朋友的房间去叫嚣“我们一起睡觉吧”,王耀看她的表情好像看一只滑稽的猴子。
他内心的想法不言而喻:你只是我的猎物与傀儡。
你还真把你当成我正牌女友了!
王耀知道丽川在这场游戏里输得彻底。
他付出的只有肾上腺素,丽川付出的是纯粹的感情。
王耀失去丽川毫无沉没成本,丽川失去王耀等于失去了全部。
当丽川哭着告诉王耀自己怀孕了,王耀坚决要她打掉:“只要是你生的(孩子),我就不要!
”;当丽川流产之后虚弱的从病床上睁开眼,王耀狞笑着说:“孩子死了,是个男胎,长大了肯定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当丽川赌气嫁给他的好朋友郑重,王耀嫌弃的骂她“你在我眼里就是一垃圾”,怂恿她“为什么不去死”;“你不就是想知道我爱不爱你吗?
等你死了,我就告诉你我爱不爱你”…… 丽川彻底被逼疯了。
她割开了自己的动脉血管…… 她的血液,将整个浴缸染成红色。
还算干净的,是她水面上的头颅与死不瞑目的双眼。
丽川死后,王耀入狱。
八年后,他重返社会。
他去丽川家里拿走了丽川的骨灰盒,走回到沙滩上,开枪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人生。
很多观众认为王耀此举有“赎罪”性质。
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恶劣、自己的渣。
他玷污了一个女孩子的纯白,摧毁了她的希望与生活,还亲手把她送进了地狱。
为了补偿这个女孩,他选择自我毁灭,让这份受尽蹂躏的爱情化为永生。
我看到这些论调,只想骂一声“呸”!
生存在人间愈久,我愈讨厌文艺作品里讴歌的“牺牲之爱”。
尤其是男女之间那点事,似乎没有个白璧无瑕、善良无私的圣母玛利亚,浪子就不会回头,渣男的灵魂就无法得到净化一般。
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里的王耀,他遇到的“圣母”何止丽川一个。
那些被他拉下水的性奴,被他玷污之前,哪个不是清清白白的姑娘家,哪个不是精神世界坍塌之后,为了留在王耀身边,从被迫卖淫改为主动逢迎,从痛心疾首变成浑浑噩噩。
她们只是没有在编剧的安排里焕发出主角光彩罢了。
王耀能对她们残酷无情,就能对丽川与众不同?
丽川在电影里有啥过人之处?
靠她宛如芭比娃娃的身体,还是靠她对男人至死不渝的痴情?
论身体吸引,丽川水蜜桃一般的酥胸,纤细笔直的大腿,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但是再动人的胴体,若在亲密关系里缺少感情基础,也会在日久生厌的熟悉中被对方嫌弃。
论痴情感化,丽川从未成功过。
因为王耀这种人,如果讲究道德节操,就不会干“性敲诈”这种事。
一个不具备良知,太缺乏底限的男人,只要有利于自己,想干什么都可以。
而且女人对他们越好,他们越不愿意改变。
许多像丽川的傻姑娘,被渣男祸害到手之后,总是抱有一种天真的幻想:只要我的爱如火焰一般热烈,如海水一般深厚,他迟早会洗心革面,迷途知返。
如果他打我、骂我、伤害我、背叛我,那是我付出的还不够多,我做得还不够好,我的诚意还不够明。
或者是他还没醒开劲,他一旦想通了,就知道我是带领他成长的白娘子,我是帮助他成熟的紫霞仙子……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她们愈发在渣男面前低姿态,还美其名曰“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 民国女作家张爱玲曾经就犯过这种错误。
原本,张爱玲家世显赫,身份尊贵,是应该落一个好姻缘的。
但是她被胡兰成迷惑,委身于他。
胡兰成嘴甜如蜜,擅讨女人欢心。
他本有妻室,见到张爱玲之后,立即用强势态度与发妻离婚。
娶了张爱玲没多久,他又有了其他情人,还不止一个。
更过分的是,胡兰成从来不以此为羞耻,反而在张爱玲跟前津津乐道,大谈特谈他与别的女人的调情韵事。
张爱玲痛苦万分,却强迫自己一再委屈求全,隐忍包容。
她拼死了般等着胡兰成玩够了回头。
哪怕胡兰成逃亡期间,继续“左拥右抱”的风流快活,张爱玲依然定期给他寄着生活费。
后来张爱玲与胡兰成离婚,离婚了很多年,张爱玲才幡然醒悟。
她写信给好友说:“(我过生日)得到七千美元和胡兰成的死讯,难免觉得是生日礼物。
” 此时的张爱玲早已走出了胡兰成辜负她的阴影。
她明白了要想渣男改变,唯一的方法就是成为他们的命中克星。
胡兰成在张爱玲这里没有被克住,却被另一个女人治得服服帖帖。
那是民国有名的女流氓,杀人不眨眼的上海滩“母毒蛇”,以经营毒品生意、开妓院为生的佘爱珍。
他们相爱相杀,相伴到死。
胡兰成落在她的手里,再无与其他女子的半点绯闻。
可见拯救渣男的,永远不是冰清玉洁、心底纯良的好姑娘。
能够改变渣男的,永远需要比他们更坏、更难缠,以便一物降一物的恶渣女。
后现代爱情理想的唯美主义葬礼——《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的晦涩表达 生活似乎是越来越美好,男男女女开始打扮得越发花枝招展,出入于让人彻底放松彻底沉醉的一扇扇门,美丽的饰物装桢着我们的生活,爱情沦为必需品。
由于社会物质文明发育得更加丰满,加之借助了现代的丰乳技术,生活硕大的两只乳房摇摇欲坠。
人们贪婪的享受着人工奶水,俯首帖耳的跪拜在异性的生殖器下,欲望占据着上风,没有信念,没有理由,要的就是一个字:操。
我无力去方对物质文明和商品化的生活,或者说无心如此。
沉沦其中,难以自拔,短暂的欲求毒瘾一般折磨着我的身心,妄图支配我的行为。
谁没有幻想去进行一场海枯石烂俗到家的爱情体验,可是当我重新睁开眼睛,又是满世界迫不及待脱去华丽的伪饰跟人上床呻吟的男女。
我并不是想把一切罪责都推到他人身上,即便我推,也推不干净,双手上童贞的鲜血与恶臭的体液无论如何都洗不掉,深入皮肤,侵蚀心灵。
于是,我想要做一个选择,彻底投降,或者继续挣扎。
前者容易得多,后者则充满艰难,即使它的美几乎无法抗拒。
我退缩了,不怎么相信自己能实现这件伟大的冲出重围的使命,更不相信能有人愿意跟我一起发疯。
于是,我骗了自己,告诉自己我是认真地选择了后者,而且那是多么坚定的决裂和重新开始,可是我终于发现着多么的可笑。
看了影片,我流泪了。
我不知道这是同情还是悲伤还是扯淡,我只清晰地感觉有东西从眼眶里溢出,划过鼻侧,蔓延到嘴角,刀割一般,只是并不疼。
我知道自己已经麻木,我的身体在乱发神经。
我安慰自己说这电影是狗屎,它在胡扯,但是我分明看到在那炽热的海滩上,有我自己的脚印…… 表面上看,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是在是太扯淡了,王朔的精致扯淡,完全是疯子的臆想,好像一个没人要的痞子做的渴望激情又想来点浪漫和温馨的白日梦。
没错,也许它就是一场梦,是我们潜意识中面对欲望的折磨和灵魂的拷问时做的一场梦。
可以解释说王耀就他妈那么坏,无可救药,无需理由,这是人性中混蛋性情的极端合成;丽川也就是那么贱,她就是现在少女们贱到极致的典范。
然而除了这登峰造极的坏和贱,似乎还有点别的什么。
王耀是个痞子、皮条客兼敲诈狂,他的职业的特殊性暗示着他本身情感世界的特殊性。
他曾经说过干这行是因为刺激,每天会有新鲜的面孔和新鲜的人新鲜的反应,他寻求的正是这种生活,他讨厌千篇一律的生活,他不想沉闷的活到死,或者说他惧怕平庸的生活。
可以想象,这个长相不怎么样的家伙曾经的生活背景,他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家门外是成堆的垃圾,工厂的浓烟总是朝着他的方向牌,富人们见到他们会自动躲开,社会福利总是惠及不到他……他仇视社会,仇视上层人恶俗的生活,他要向社会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惜使用极端的手法。
可是他也会恋爱,同每个人一样,活得越贱,骨子里越是充斥着欲望。
于是,他一口气尝试了许多女人,他想开了,他抛弃了爱情童话。
他和他的妓女们都只是单纯的肉体依附关系,是短暂的。
比如同学同事之间擦肩而过,他们只是擦肩上床,大家体贴的问候对方,他们则是体贴对方的身体,仅此而已,与正常人所不同的,是他们将人内心的欲望付诸实践,某种程度上更加真诚地表达出来。
他不在乎身子下面的人有什么感受,他尽其所能,让她叫得更加疯狂就足够了,对他来说,这才是真实的,他用不着说任何的花言巧语引诱女人与他发生关系,因为在他的世界,人的欲望毫不犹豫地外化出来,仅凭一个眼神,两个人就可以进房间。
这样的态度肯定是不正常的,然而现实中我们仿佛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就王耀而言,他的行为最初是被动的,他被这个社会,被他的生活强奸,只不过他选择了享受强奸,并且转而成为施暴者。
他压抑在现代物质文明下,想不到除了物质出了实实在在的性爱与敲诈还有什么是真实的。
他想像上层人一样活得舒服些,不择手段,出卖着被资本动机剥夺的残存丁点的良心,逐渐麻木。
于是他的工作就真的成为了他的工作,有着固定的路线、程序。
他也会恨为什么没有能够真心相对的人,他也渴望有人对他好,即便已经习惯了没有任何关怀的日子,充满刀枪棍棒拳头精液乳房的日子。
希望被社会接纳的心完全坏死,他既然不能被肮脏的社会接受,那么为何不寻求独立,自甘堕落又怎样?
他相信他的心死了,直到遇见丽川。
丽川不是妓女,她看上去像是个纯情的少女,穿着干净的白色连衣裙,眉清目秀。
可是她对这个没有良心反复折磨自己的痞子百依百顺,她被粗鲁地征服,接着顺从地与之合流。
为什么?
就因为她莫名其妙地爱上了这个痞子?
丽川是个酒吧女招待,她的社会地位同样卑微,她目睹着社会的不公,眼见男人女人的性游戏,面对人们近在咫尺的施暴行为,可是这一切,相比于社会对他们无形的强暴,显得幼稚可笑。
她生活在虚伪的骗局中,她看清了“明天会更好”“人人平等”“追竺篮蒙睢钡纳缁峒寤蜒裕哟チ颂嗉偾榧僖獾娜嗣牵恋萌ダ砟切┪髯傲齑四H搜推耐嘎劾衩驳幕疤舛导噬舷胱潘穆闾逑胱虐阉乖谏碜拥紫旅土业胤⑿故抻娜嗣恰T诩酵跻飧鲆涣初沲伤亢敛谎谑文谛恼媸迪敕ǖ哪腥耸保舯盏男拿藕敛挥淘サ卮蚩恕K灰镏市缘墓└灰崆槊塾锛僖獾墓鼗常氖钦媸档奶逖椋呐孪裢跻档媚茄俚囊残校蛭沼谙嘈帕耍嘈耪夥莞星椤K腔岵孟氲模酝跻в邢M残斫鼋鲆蛭桓龅谝淮五忮耸钡难凵瘛K勒飧瞿腥烁谎钦驹谏缁岜咴档模拗卣踉谏缁岬那勘┲小S谑撬炒樱雅栽谏缁嶂械囊旎菀锏搅思拢雎糇约荷硖甯吧宋吮3钟胪跻墓叵担晌约耗腥说募伺饩褪巧缁幔腥撕团说纳缁帷S纱丝杉耘缘牧鹾头吲N颐撬降恼松习喙ぷ饔Τ晏趾蒙纤镜囊磺行形抵噬弦彩窃诔雎糇约海坏サナ巧硖澹褂辛榛辏松睿嗽谡飧鑫镏实氖澜缯疚冉鸥U夂图伺惺裁辞穑潭壬系氖士啥苟眩训勒獠皇切槲焙偷ㄇ印@龃ɑ故怯械阋桓睿袼械拇琅艘谎胫っ魉哪腥耸前模幢闼酪惨饷锤龃鸢浮@龃ǖ乃朗撬詈蟮哪藕埃撬墒酉执缁嵘嬉庖遄扒笞晕艺媸荡嬖诘氖侄危菰谝黄铮路鹑谏碛诨鹧嬷校宰苑倮捶纯购妥非蟆?王耀和丽川的关系是悖于人们正常思路的,一个疯狂地使坏,一个疯狂的犯贱,貌似不可理喻毫无理由。
倘若置身于跟他们同样的位置,也许就会明白。
王耀之所以一次次地殴打丽川又一次次地强吻她,这是他自以为已死的灵魂矛盾的挣扎。
他相信自己就是个混蛋,他认同社会对他的看法,于是他就要没心没肺,可是他去又从心底产生奇怪的感觉,哪里不太对劲,于是以坏的方式变相地表达他的爱,包括最后他躺在沙丘中的一枪。
王耀的爱情的发展是影片表达得非常晦涩的地方,与此同时,这让丽川看上去像是一个十足的带有自牛虐向的荡妇。
两个人的交流几乎都是密码,甚至是简单的性行为。
在海滩上,他们终于完成了相知到相守。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象征着人们的生存困境,特别是情感困境,夹在水与火的重围之中,要么烧死要么溺死。
所以,影片中许多镜头都是在那片海滩上展开的。
其实,王耀一开始被丽川吸引使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他认为自己爱上了这个女人。
但是他又绝对不愿相信自己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因此他用命令的口吻让丽川说爱他,哪怕是假的。
这种对于感情的态度正是王耀、郑重他们的精神外化的表现,他们时刻提醒自己是被生活抛弃的人,他们糜烂地生活着,唯有靠肉体的慰藉勉强维持自己的尊严。
他们的自虐和互虐是他们对生活的暴动和嘲弄。
他们是多么浪漫的人,奔向大海,疯狂,肆无忌惮,狂笑,这正是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向生活示威。
他们残暴地摧残着自己和别人,相信只有在最痛苦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
想象在香港,作为“青苔”的他们是怎样的世界观价值观。
传统理论被现实彻底击碎,他们,没人管没人疼,过着毫无生机的日子,毫无目的仅仅是在活着,那么他们神经不正常怎么了,他们莫名其妙的疯狂怎么了,他们变态地发泄怎么了。
悲哀的是,这就是现实,他们就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日子怎么也要过,让人打得满脸狗血要过,让人操得站不住了要过,被自己的爱人逼得要疯了还要过。
这不正是我们的生活么,如此之近。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无法解释的情感,恐怕是只有曾经真正爱过恨过的人才能读懂。
极具象征意味的海滩,是海水与火焰的交界,与这个火热的正在燃烧的世界关系暧昧又疏远。
那里是他们这帮人快乐的源泉,是他们逃避现实追逐理想的场所,是唯美的。
在喧嚣的都市中的无所适从与他们在海滩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对比是强烈而反动的。
我们的社会病了,人们病了。
在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世界,我们,应该站在哪?
1我是在十几年前知道这部影片的,在《看电影》杂志上。
一直记得这个文艺的名字,一直记得男女主角寂寥的背影和那片湛蓝的海。
我没有想到的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一部包装成超级文艺片的超级烂片。
那个背影和那片海,宛如梦呓,跟故事毫无关联。
2每个荷尔蒙涌动的文艺男孩,在青少年时期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终极幻想:一个纯洁无瑕的女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爱上我了,爱得死心塌地、无怨无悔。
当然,我也爱她,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这个世界如此荒芜,我也不能改变什么,所以这份爱只能走向毁灭,走向此情可待成追忆的一天。
少年时期,拥有这样的幻想无妨。
归根结底,男孩们缺乏安全感。
可是人到中年(甚至是青年),还保持这样的想法,则显得自私和油腻。
3从头到尾,王耀对丽川做了什么呢?
强吻、虐待、欺骗、精神控制。
有人说这是类似S&M的爱情,可如果当真如此,M应该享受其中,她的自我了断应该是发生在两人无法维持这种关系以后。
但丽川不是,她每一秒都身处煎熬,划破自己的手腕是对这种关系的主动切割。
世界上只有一种爱可以像丽川那样——不是男女之爱,而是母爱。
王耀的所有行为,指向都是他要证明这个女人对他毫无保留的爱,他不惜将最恶的一面展示给她,是要向自己求证,她至死都爱他。
而证明这一点以后,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
4导演的行为与王耀的所作所为,高度一致。
王耀说过一句他缺乏安全感,导演大概觉得给出这样的暗示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他非要把这个不堪一击的男人刻画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让观众产生生理不适。
那些美丽大海的镜头是导演自以为的内心展示,仿佛观众看过之后应该立刻懂得他,懂得他所有故弄玄虚的镜头语言背后藏着的“深情”,从而更加爱他。
最无法原谅的两点——一是王耀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成年男子的龌龊意淫。
将对女性的伤害,视为自身的能力,甚至有些洋洋自得。
(王耀对丽川说我不是一个好人的时候,就充满了这种洋洋自得。
)他们只想被爱,却不想学习爱,就如同他们坐在家里好吃懒做,幻想发大财。
二是导演在叙事能力上的极度匮乏。
虽然我可以将人物行为合理化,不代表导演可以什么努力都不做,然后觉得看不懂都是因为观众层次不够。
有母亲和弟弟的丽川为什么要去王耀的世界飞蛾扑火,电影没说(哪怕她认识他之前失去过一个孩子呢),王耀的性格、与他身边众人的情感关联更是无从谈起(哪怕他讲进化论时眼神闪烁呢)。
最终结果是,人物的每一个选择,看上去都因缺乏动机而失真。
5也许导演觉得,一切尽在不言中。
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影片结尾我要完整播放一首我觉得代表了我灵魂的歌,重要的是我要把“刘奋斗第XX部作品”打上公屏。
然而我只想说:Who cares! 投资人要的是卖座,观众要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然而一个在试图用真诚感动观众之前,已经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导演,你能指望他什么呢?
从我爹那里淘来的
全版DVD应该已收 :)~~
这片的成功之处是 女的选的都很赞
什么乱七八糟的
装逼男意淫之作
爱的箴言放在这里真合适.
看胸
爱情总是让人变成傻逼
精彩部分已经被河蟹了。。
原著与电影是有很大不同,但是都很好
为什么在别人眼里的烂片我看来好悲伤。。。。
4麗川贏了,她用一個女人一生中最寶貴的東西去贏得王耀最後的那聲槍響。值嗎?我只是個普通人,搞不懂愛情還能愛得這麼歇斯底裡。不就是一句“我愛你”嗎?!沒有安全感的人就這麼難把這句話說出口,索性就惹來了愛人的戲謔挑戰,最後大家都跟著玩完。嗯,為了社會安定團結,看來瘋子都不配擁有愛情。
小說不錯,電影太裝B,一個字,太他媽爛
不好。没有小说过瘾。
廖凡的表情,有够狰狞的!!!他的这一面,不太适合他!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抱着骨灰,带着面具,说一句,我爱你,假的也行.....
莫名其妙
很黄很暴力
王朔的原著,翻拍的很重口味。。最后那个画面太模仿《花火》了。。
郑重好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