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刀客、杀人,这一幕幕,不由得让人想起《双旗镇刀客》,想起《东邪西毒》!
此部电影描写的小人物闯江湖,太真实了!
那一招一式简直是街上流氓混混的对打!
不得不说,这才是真正的江湖!
那种高来高去、移形换影、气功封神、一剑西来的都是幻象,只有这长刀才是真实的世界!
主人公大卫的刀,不像双旗镇刀客那么神奇,也不像盲武士那样风沙四起。
但是,简单的你来我往,劈砍刺扫,更显得惊心动批!
因为,这才是普通人的江湖,你拿起刀,拼出命,换回黄金,也有换回棺材!
就算如此挣扎的小人物,也被同样是小人物的暗算。
你想退出江湖,想远走高飞,干了一票就跑,你的同伙肯定不答应,你的仇家也不答应!
所以, 任我行说“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结果,退出江湖变成被人出卖发配千里,差点死了!
十年后,大赦天下,大卫回家却收到女儿的白眼和埋怨,还有老婆的冷落和嘲讽。
他一个人揣着恨,却为了放下而既往不咎,但是,这个世界不会忘了他们曾经做的一切。
于是,孤胆英雄再次上路,埋下的刀再次挖出,而老婆依旧惴惴守在家里。
从他拿起刀那一刻,悲剧就埋下了种子!
随着献血的浇灌,仇恨、出卖、误解的花开遍大漠!
进而成为藤蔓,死死捆着大卫和陆谦,走向深渊!
最后,千人斩和大卫的对决能看出导演致敬好多情节,千人斩的装备、大卫的招数、最后的一刀,死在老婆怀里,这么些意象构成了熟悉的结尾。
不过,最后陆谦的死,有些悲壮。
感觉在洗白,为了娃,爹就这么被坑的!
最后,此类题材前段真的非常吸引人,但是后来的文戏往往陷入拖沓的境地,想描写好人、坏人的纠结挣扎与构陷,却忘了节奏的重要!
其实,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把事情说明白,而且一个他人的转述也能如此,非要事无巨细,变成了评书,又没有讲好,结果虎头蛇尾,倍感可惜!
尤其是结尾处大卫非要支撑着站起来,难道就不能像《喋血双雄》那样爬么?
就不能最后一眼留下眼泪那种的解脱混杂遗憾的矛盾么?
非要站起来倒在怀里?
另外,大卫女儿的命运没有交代好,完全可以暗示遇到新的“千人斩”或者“金满堂”,又或是朝廷鹰犬的螳螂捕蝉!
唉!
结果,太草率了!
打了半天,酝酿了无数,却收获一个拥抱!
俗套啊!
电影名为《千里不留行》本出自《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里不知道是不是讽刺还是白描?
大卫的行径只能算是谋生之道,说侠客是侮辱!
一个虚无的大主题,却配上这么个小混子,真是为这句诗悲鸣!
看了之后,最大的亮点是动作戏,美术也很好。
剧情有些老套。
不过很久没有这样风格的武侠片了。
男女主演演技还算可以。
反派弱了一些。
总体来说网大的标准合格。
就是编剧上应该在狗血点。
还有江湖的本意,希望能看到续集,看到林大卫鬼刀林初入武林时的状态,和女主结识的故事。
还有于大由的剑经的故事。
大漠苍凉,人为食亡,心总归扛不过饿肚子,很现实的江湖片子。
关于江湖味道,刀法武艺,下面一堆众人影评已经阐述很多我就不多说了,确实还不错。
我要谈的是剧情矛盾。
一个剧本的核心是主人翁要有核心的矛盾和目的,然,此片没有。
一般江湖片的主角都有一个核心矛盾点,比如仇人,此片编剧很诡异……按剧情来说主人翁第一仇人应该是出卖他的兄弟,此人陷害主角惦记其老婆,应该才是本片核心反派矛盾点。
你以为主角要杀兄弟报仇,然,这个核心矛盾点居然莫名其妙转移到“被害者”金满堂此人身上,他成了头号反派BOSS。
当你以为金满堂是头号BOSS时候,咔嚓,杀手一刀弄死金满堂,杀手又成了核心矛盾点……那尼??
这种这么离奇的核心转移我看片半辈子还是第一次看见。
哈哈哈哈哈哈,这编剧好好玩
大漠黄沙,武侠再起。
影片聚焦小人物,小人物的江湖也是江湖,整体风格明显,武戏出彩,写实风格很带感,刀刀致命。
很久没看到这么纯朴的武侠风电影,看得出剧组在动作设计方面下了功夫。
电影配乐也加分不少,听说是请了国外的技术团队,虽然是网大,但剧组也提舍得花钱啊,看上去比那些影院的大电影制作地还要用心,值得推荐观看!
最后,希望看到剧组更多的作品。
连刷了两遍,像我这种从来不看网大的人,一边看一边感慨这片子不放院线真的浪费了,真的需要让更多的观众看到。
在影片的细节中看到了很多触动人的点,一看导演就是一个有江湖情结的人——从构图和调色中看到了王家卫的味道,从节奏和置景中看到了龙门客栈的赶脚,从形式上看到了断刀客的影子,特别是在挖出十年前的那把刀的场景,有被触动到。
致敬并不是为了装逼,而是在表达对武侠电影的那种强烈真挚的热爱。
故事虽然简单,演员略显青涩,台词没有太多的废话,主线足够简约,有些桥段略有些狗血,但能看出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打斗戏的设计上,让这部片子一看就足够沉稳,有魄力,其他的问题在坚实的打斗场景面前都瞬间可以忽略不计,一个字:爽!
就行了。
不管是在刀戏的编排,分镜的设计和后期的剪辑上来看,都是下足了功夫,已经相当的成熟,不知道导演开机前到底是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和研究。
武打戏中刀戏是很难编排的,而这部片子还特意挑战长刀,对演员的要求也很高,不管是刀的重量和长度上来看,碰过长刀的人都知道,是能当大铁棍子来使的,所以说长刀谱其实讲的是棍法,很有道理。
首先对演员的体力是很大的考验,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误伤演员和摄像师,可想拍摄难度有多大。
在打斗形式上来说,并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更加贴近实战化设计,感觉就是刀刀毙命。
虽然打斗攻防短暂,但实际看着真的爽快,没有拖泥带水的东西,本片在风格上可以说是在尝试开创自己武侠世界的新技法。
看到结尾的对决,当然出于不剧透,就不多加详述,真的瞬间笑哭了,也把整个弹幕给笑哭了。
这个梗可以成为全片最佳,也是最大的亮点,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笑的同时,也有一种心酸的味道,可以感觉到电影人的不易,为什么能如此强烈地感觉到呢,大家看了就知道了,里面一定一定是包含了太多的不易,才会选择设计出这样的桥段。
评价一部电影,打出几百字几千字,真的很容易,你可以一边扣着臭脚一边吃着薯片,一边瞎几把写,瞎几把装文艺逼,但是只要你哪怕是经历过一次拍片的过程,你就会SHUT THE F' UP,特别对于一位白手出道,拍长片处女作的导演来说,不知道是经历了怎样毒打的崩溃之旅。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每一部电影都在见证一个江湖。
最后一句话送给导演:“咏春,叶问,请指教!
”
他叫林大卫。
太平镇第一刀客,绰号“鬼刀林”。
浙江义乌人。
早年,他在沿海打过倭寇,解甲(脱了战衣)后开始行走江湖。
走到西北后,遇到了现在的内人婉玉。
本来,他想放下刀,过普通人的生活。
可隔行如隔山,他又不会别的营生。
只好在县衙当个帮闲。
专杀朝廷通缉犯。
比如这种武艺高强的江湖人——
县衙帮闲,就是官府雇佣的外围刀客,无固定俸禄。
而朝廷呢,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常常给他们发绢布当俸禄。
聊以糊口。
曾经有个前辈对他说:刀口上这碗饭,端起了就放不下。
这不,又有人慕名来比刀了。
他不想比。
可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
内人婉玉是江南人,吃不了西北粗粮,平时都是吃大米的。
为了赚钱买米。
他来到了后山坟地,跟人比刀。
看他拖刀而行。
趁机反杀。
这套刀法,他是从俞大猷[yóu]的《剑经》里学的。
俞大猷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名将,可他的《剑经》里,其实是棍术——借棍存剑,将常见的剑法融入到棍中。
跟林大卫比刀之人,也读过俞大猷的《剑经》,可他把棍术当剑术练,不得其法,惨败于林大卫之手。
江湖人比刀,一般是败者死。
可林大卫没有杀他,反而将《剑经》的秘密告诉了他。
此后,他的剑术进境一日千里,十年后,他有了自己独有的外号——千人斩!
林大卫有个朋友,叫陆谦。
可这个朋友,并不拿他当朋友——人家看上了他老婆。
陆谦这个人,有脑子,能说会道,是个当团队老大的人。
经常拉林大卫捞偏门(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这次他想借林大卫之手,除掉黑道上的商贾——金满堂。
在西北,凡是贩盐铁的,都得拜金满堂的山头。
而陆谦,需要林大卫这把菜刀。
当然,他也不是白让林大卫出力,他承诺,事成之后,让林大卫当上捕快。
进朝廷,有编制,有稳定俸禄。
林大卫心动了。
以林大卫的刀法,打金满堂和他那群狗腿子,犹如虎入羊圈,砍瓜切菜。
可他也心怀愧疚。
只因他不小心误杀了金满堂的妻子。
而金满堂也被陆谦一个背刺。
捅死!
这次捞偏门,林大卫拿到了两大包黄金,于是他把刀埋了,准备退出江湖,跟老婆女儿安安心心过日子。
然而,既入江湖路,便是薄命人。
陆谦这种人,压根就不能当朋友交。
他为了林大卫的老婆婉玉,跟蔡捕头设下毒计,让林大卫为金满堂的死,背了黑锅。
于是,林大卫被流放了三千里。
陆谦还花钱请千人斩杀林大卫,可千人斩有自己的原则——他醉心武道。
他想杀的是拿刀的鬼刀林,而不是手无寸铁、流放千里的林大卫。
“等你再拿刀的时候,就是我杀你的那天!
”
林大卫被流放十年,而太平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千人斩成了太平镇最厉害的刀客。
陆谦左手握刀,成了背靠朝廷的捕快,右手垄断了太平镇的盐铁生意。
金满堂死而复生,原来陆谦那一刀偏了一寸,没刺中他心脏。
只有林大卫的老婆婉玉,依旧还在等他。
十年后,皇帝大赦天下,林大卫重回太平镇。
可等待他的,却是陆谦的再次利用、金满堂的报复、千人斩的生死决斗。
只是,在千人斩眼里,陆谦、金满堂这种渣渣,根本不能跟鬼刀林相提并论。
他连续两个背刺,干掉了陆谦和金满堂。
这时,最搞笑又心酸的一幕上演了——金满堂:“你妈的,又捅这里!
”
无疑,拿刀的鬼刀林,才是千人斩的真爱。
在太平镇没有敌手的千人斩,只有亲手杀掉鬼刀林,才能让他获得极致的爽感。
决战,拉开了帷幕。
两人旗鼓相当,招招搏命。
今天,是千人斩十年来,最爽的一天。
可惜,死神的镰刀还是挥向了他。
影片名叫——《千里不留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结了婚的男人,还是得防着点自己身边的假朋友、真小人。
万一有个陆谦这样的,偷了家可能都不知道。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二、混江湖的,都是为了口饭而已。
可一旦混了江湖这口饭,想金盆洗手可就难了。
仇家会追杀,朝廷也不会接收。
所以才有了那句话:刀口上的那碗饭,端起了就放不下。
三、对一个刀客而言,名声在外,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高手也只不过是晚点死。
当捕快,进体制,找靠山,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王道。
四、李白的《侠客行》写的是真好:“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黄沙滚滚,天地苍茫,这才是侠客!
公众号:剧情向
现在是2022年1月10日的0点47分,看到孙虎毅导演的处女作长片电影,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这其中的曲折、不易、反转、坚持、挣扎,实在太太多太多,搞的我现在心情复杂。
所以,让我们还从电影开始说吧。
江湖,到底是什么。
在这部电影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江湖,都是为了吃饭。
影片中官府的地位,官员说话的语气,永远是颐指气使,这像是一种设定,也注定了电影悲剧的内核。
再江湖,说到底还是官老爷们的玩具罢了。
电影史上这样反抗的故事比比皆是。
但很多都比较含蓄,但在这部电影中这种官府带来的压抑感,会让人感到无比无奈,你可以逃,你也混,你也可以混的很好,但那永远是在江湖中,在老爷们的手掌之中。
不说别的,但但这种潜在的设定,塑造了潜在的对立和无奈,就让电影非常的具有可看性。
最后男主角回归时,一种梁山式的悲壮呼之欲出,刀已出鞘,怎么可能回头。
想过安定的生活只能是痴心妄想。
杀过的人,做过的事,还都要有个说法的。
这种悲剧的情怀很让人感动,最后同归于尽,官府把这个事掩盖,也算是最好的结局。
回到现实。
孙导演是我多年的朋友。
良师益友。
当初他去北京,我属实是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对电影的无比热爱。
到现在也已经10年有2了。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你愿意用10年换一部电影吗?
我们不常联系,偶尔打电话,聊到深夜,我能感受到,他很孤独。
有时想放弃,但我们只要一说到电影,就会停不下来,我也忘记了白天要去单位班的无奈,就这样聊啊聊啊,说到哪就算哪。
他说他一直学习,学习戏剧的结构,学习编剧,学习动作设计,我其实不太懂,是个门外汉,但能感受到他的激情永不减退,这是非常令我佩服的点,10年了,几乎和大学时期有着一样的脑子,一样的梦,这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艰难的。
可见对电影的那份纯粹,天真的爱。
在电影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我们那么快乐。
孙导也帮我很多。
他的经验和能力,对我的片子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孙导和杨老师,就不会有我的电影。
孙导在北京,我也会很羡慕。
我总说他离梦想比我近的多,他一定会成,因为他坚持不屑,他对电影有激情。
现在还有谁对电影有激情?
电影已经快完了。
回到电影。
这部片子定位是网络大电影,但其实却比一般网大要用心很多。
不管是编剧还是动作设计,都是经过用心打磨的,绝非流水线商品。
立意和故事都倾向主流这是不争事实,但打戏的设计,台词的打磨都非常非常纯熟,无法想象是一个导演的处女作长片。
这和孙导演常年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常年保持积极的学习充电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也让我们看到了电影,用心和不用心真的是不一样。
再进一步。
电影说到底,还是在写自己,拍自己。
孙导演可能自己没有感觉,但主人公的经历又何尝不是在电影行业底层挣扎的刀客呢。
话语不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也不是你的,你什么都没有。
只能在边缘江湖徘徊,等待扬名立万的机会。
这也是电影行业的弊病,大部分的资源和市场都已经被大鳄牢牢控制,刀客想出头,难比登天。
此刻的孙导演应该很释放吧。
那就尽情的开心吧,让这些年所有的不快乐,所有的压抑,都随着这刀光剑影,喷涌而出的热血,滚滚黄沙,尽情的挥洒出去,再也不要回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侠片可谓是风靡一时。
片中各种江湖上的快意恩仇以及性命相搏的打斗场景,给观众打开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其中91年的《双旗镇刀客》和95年的《断刀客》,更是向我们展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江湖。
前者放弃了比较常见的东部场景,将故事设置在了黄沙漫天的西北双旗镇。
后者将人性中的歇斯底里突显到了极致,所有江湖人的行为不再受到传统道德的约束,而是以手上功夫为标准。
可惜,后来市场风向转变,武侠片逐渐没落。
现在已经很少再能看到单纯的武侠片了。
尤其在网络电影领域,基本都是五毛特效满屏,演技尬出屏幕,用剪辑来充当打戏的敷衍作品。
让人意外的是,最近上映的一部网络电影《千里不留行》,居然有些过去武侠片的影子。
电影主要讲述了太平镇第一刀客林大卫,因生活所迫而与陆谦等几位同僚一起劫掠了黑道商贾金满堂的财物。
后来林大卫被陷害,惨遭流放,而陆谦顺势接管了金满堂的盐铁生意。
十年之后,金满堂伙同马贼大当家千人斩回来复仇,并扬言要屠灭整个镇子。
得蒙大赦刚回家的林大卫,不得不再次拿起被埋葬的锈刀。
这部电影的故事线并不复杂,基本就是十年前是一切的起因,十年后是一切的结果。
最终心怀大义的林大卫战胜来犯敌人,守护了镇子也实现了自我救赎。
电影中,人物丰满是亮点之一。
片中涉及到了林大卫、林大卫妻子、陆谦、鬼刀林、金满堂等许多人。
除了对林大卫刻画得比较仔细之外,其他人的思想、行为也都交代的比较完整。
比如林大卫遭到流放时,千人斩接受陆谦委托半路劫杀他。
可千人斩找到他时又放弃了,因为之前林大卫在比武时同样饶过他一次。
这段看似无用剧情,实际上有两个用处。
一个是圆上了之前林大卫放过千人斩的剧情,另一个就是让陆谦这个人物变得更加有厚度。
抢劫金满堂是陆谦一手谋划的,林大卫被流放也是他陷害的,再加上他一直觊觎林大卫的妻子,让他有各种理由置林大卫于死地。
如果陆谦什么都没做,只是任由林大卫被流放,反而会显得不合理。
这段雇佣杀手却又什么都没做的情节,我认为设置得相当巧妙。
对于林大卫武艺高强却过得贫苦的设定,电影没有明说却暗示得很明显。
千人斩武功不如林大卫,但是他凭借“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种方式赚了一些钱。
可他的这种方式不会过问对方好坏,只是当成一桩生意。
林大卫一方面心中仍旧有着自己的坚守,另一方面有着身边妻子的提醒,所以日子虽苦,却不愿“捞偏门”。
即使后来他与陆谦一起去劫掠金满堂,也是因为对方是黑道中人,做过不少违法勾当。
这跟林大卫在县衙里做帮闲,也就是打零工时区别不大。
再加上妻子病重需要钱治疗,这让之前一直有所坚守的林大卫心中出现了动摇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自始至终,林大卫都不是一个自私自利或者贪慕虚荣的人。
电影对于这个主角的塑造,可以说是既顾及到了周围环境,又照顾到了人物内心,说是超过了网络电影中绝大部分作品都不为过。
一直都说网络电影剧本烂,可究竟烂在哪里呢?
有的故事逻辑不通,甚至主线剧情前后矛盾;有的人物极不讨喜,可能还很圣母。
《千里不留行》在这两方面做得都没有太大问题,在豆瓣能获得5.9的分数其实也暗示了绝大多数人的感受。
这个故事最优秀的地方,我感觉还是所有人物的行为都有合理动机,而这依托的是塑造出的不公平的氛围基调。
比如林大卫夫妻俩,算是片中最正面的两个人物,但是善良不能当饭吃。
给官府打工却领不到薪水,想成为捕快只能靠人脉和关系,最信任的大哥却成了陷害自己的人......
好人没饭吃,坏人都撑死,身在这种环境中让人感觉无奈又绝望。
可电影又展现得特别真实,因为这种不公平即使在现在也经常出现在各种角落。
自从武侠片没落之后,国产电影一直缺少这一环。
尤其在网络电影领域,有着各种华丽特效的加持,很少有导演会去愿意研究武打动作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里有着一个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问题。
比如以前偏向现实的电影看多了,突然出现了武功、江湖这些离普通人比较远的武侠片,自然会吸引很多观众喜爱。
而现在技术进步太快,随便一部电影中都可以加入各种华丽特效,类型也升级为了仙侠、玄幻。
单纯的动作片反而失去了吸引力。
《千里不留行》虽然不能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武侠片式微的现状,却成功给这一类型片添砖加瓦。
毕竟在包容度极广的网络电影中都不能找到一席之地的话,武侠片可能真的就一去不复返了。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
(。・`ω´・)
1.编制外打工人的悲惨故事编制外的打工人为了改善下生活,在他人鼓动下捞偏门,一群人屠了黑社会金满堂满门,又被同伴出卖,发配边疆十年。
十年后才知道,金满堂没死,而自己是被同伴出卖。
黑社会来小镇寻仇,打工人几乎以一己之力,杀灭全部对手,自己也伤重殒命。
陆谦、鬼刀林一群人早期只是衙门的帮闲,属于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因此捕快的腰牌和稳定的俸禄成为他们的追求。
而为了获得编制、钱财,他们需要以命相搏,陆谦还要高发兄弟,鬼刀林出于江湖义气,没有供出同伙,只是没想到自己被同伴出卖。
至于陆谦混上了捕快,动辄都说自己背后是朝廷,但在捕头言语中依然是个帮闲。
算是彻头彻尾的编制外打工人的悲惨故事了。
2.王家卫还是徐浩峰作为一个网络大电影,影片有着良好的叙事节奏和完整的故事。
至于一些宣发文案说,影像风格像王家卫,打斗风格像徐浩峰,这基本属于把影片主创放火上烤。
《东邪西毒》里杜可风镜头下粗粝、饱满又极富层次的画面,以及大胆采用抽格手法,更是打破了武侠电影强调力度、速度和流畅性的惯性,画面在意不在力,是至今未见来者的存在。
王家卫在古装武侠中讲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冷漠与疏离,也是独此一份。
徐浩峰将江湖置换成武行,重试探、强调一招致命的打法,只存在徐浩峰电影和一些日本武士片里,多数国产武侠还都在武舞的范畴。
而且徐浩峰将武侠电影类型的核心矛盾设定为“礼崩乐坏”,实质上将武侠电影从简单的复仇故事、江湖纠葛中抽离了出来。
这些都是《千里不留行》不具备或者无意去探索的。
3.致敬抑或是拼接影片的配乐很好的表征了电影存在的问题。
从文本来看,影片配乐很好的契合了剧情和节奏,不过,大提琴前奏一起,就发现其旋律极其接近谭盾为《英雄》创作的主题曲,于是音乐又陡然变调,让熟悉《英雄》配乐的观众显得无所适从。
事实上,影片的角色设定甚至故事本身也跟配乐一样有着极强的拼接感,千人斩的角色跟《绣春刀》里丁修一致,甚至演员左顾右盼不看对方的表演方式都与周一围如出一辙。
而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陆谦来自于《水浒传》,陆谦作为林冲的好友,为了自己的前程,配合贪官陷害林冲的故事,国人都不陌生。
好玩的是,《千里不留行》中的陆谦为了黄金、编制还有鬼刀林的爱人选择陷害鬼刀林,算是肩负起了高衙内和陆谦双重角色。
所以这样一个故事,看起来更像是《水浒传》林冲故事变奏。
最近无意中看到这部难得一见的武侠电影——千里不留行,起初是被名字所吸引的,可惜从头看到尾都没有找到“千里不留行”的影踪,除了“男猪脚”被流放千里!
我严重怀疑导演或者编剧取这个剧名是为了蹭一波“雪中悍刀行”的热度,可惜市场反响并不买账,算得上耻辱失败了。
为此,我给它重新取了个应景的剧名,叫“刀客的命运”,其中的韵味大家可自行体会,我的体会是难得善终。
电影开局就用一句话介绍了男猪脚的职业:县衙帮闲,官府雇佣的外围刀客,无固定俸禄。
好家伙,这是妥妥的临时工啊!
干最累的活,拿最低的工资,背最黑的锅!
接着画面就转入男猪脚的工作场景:黄沙,骆驼,老树,树荫下镇定自若蹲坐乘凉的斗笠刀客,一群持刀谨慎合围的帮闲刀客。
这一幕幕带着浓厚的武侠风味迎面而来,接下来的打斗特效虽然用的是5毛钱的那种,但环节设计还是挺有看头。
本以为这又是一个讲述快意恩仇的武侠江湖,但接下来的一句台词直接把剧情给带偏了:这次不会又发绢布吧?
快活不下去了!
太离奇了!
身为太平镇公认第一刀客的男猪脚居然吃不饱饭!
太现实了!
这还哪是大众心目中的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
所谓的“大众”心里能接受吗?
票房能好吗?
影评能好吗?
剧情就不赘述了,直接点题吧。
这部电影在场景和特效拍摄上差了点料,但整体剧情表述还是比较清晰的,只不过有一定的深度,导致一部分大众看得云里雾里,和电影“无极”比要好很多。
电影主题其实在剧中就已经摆出来了: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用之,恬淡为上。
估计很多人都没发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兵器并非祸之源,而在于人心,滥用兵器会造恶,所以要控制和慎用,发挥其该有的作用,比如守护!
再看看今天的美国,这部电影是不是有些无意中映射呢?
再来说一说一些有意思的大众影评吐槽。
有人说男猪脚的妻子人设是个圣母婊,站着说话不腰疼,鼓动男猪脚去和强大的马匪拼命,自己也不逃命。
对此,我只能说:呵呵!
放眼当今社会,冷漠的人不在少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遇事第一要务是保证自己远离危险,至于别人的安危就得看自己心情!
再说回剧情,首先,男猪脚十年前造恶谋财害命, 导致马匪如今回来寻仇,自己应有责任承担代后果;其次,马匪张贴告示明确表示要屠镇,身为太平镇曾经第一刀客的他,不管从什么角度考虑,都应该站出来反抗。
其妻有句话说得很在理: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
只可惜这样的大丈夫不论何时都不多见!
还有人说剧情逻辑有些混乱,角色间矛盾转移频繁,分不清主次。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要明白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前面我有提到过;其次,创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个主题的?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描写一群各异的刀客的悲惨命运来实现的。
这里重点说下“千人斩”的人设,一个典型的武痴形象,一个尚武的变态,不关心人命、道义和利益。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要捅死雇主金满堂,因为金满堂不比那群上去送死的小弟,他加入群殴可能对男猪脚造成不小的伤害,最终会影响到千人斩和男猪脚的公平对决,由此不难看出千人斩想要正面击败男猪脚的怨念是有多深!
PS:金满堂,“你妈的,又捅老子这儿”。
至于千人斩为何要当面斩杀男猪脚善良的徒弟,其实也很好理解:男猪脚前面砍了那么多小弟,肯定受了点伤,体力也有所下降,不给他打点鸡血怎么激发战斗意志,最后他终于嗷嗷地冲了上去……PS:千人斩,“只要你拿着刀,我就能找到你”。
有王家卫东邪西毒的感觉,动作设计和西部感营造都不错。但是很多情节还是差点厚重。主角的演技不够,少了韵味。
其实是中规中矩的西部武侠
主角的结局是广电总局安排的,中国是不允许存在《老无所依》里的结局的
以多欺少,不公平,我想再等等…都说了让你等等,还往前走,找死!你妈的,又捅这里。
片名错了,其他都还行,因为看这样的演员和导演阵容,应该就是小投入。到底哪里是千里,哪里是不留,哪里是行不行,没有看出来。看着片名进入剧情,以为是林大卫拿了黄金,挈妇将雏到处躲,结果没有这个剧情。最后林大卫和千人斩的决战,千人斩有提升,比如说铁手臂,比如说铁网手套,比如说十年来的积累和杀气,但是林大卫在提出刀法上的原理后,却没有去印证这个刀法的原理,至少打斗中没有依据这个原理来击败对手,既然说了,当然能印证最好,否则说出来又有什么意思。所有的男人都死了,剩下女人在哭。
江湖就是江湖,刀已出鞘,便无法回头。
低成本拍成这样已经算是很用心了,武侠类型片要鼓励。
故事前半段还可以,后半段很拉胯,剧情转折生硬不合理看得人好尴尬,男主老婆本来还挺好的,可后面就越来越圣母(还有其他bug就不一一说了),即便全片硬凹了悲剧感,可剧本不到位的情况下,也只能说导演装笔了,至于武打,虽然不是慢动作,演员本身参与也比较多,但实在没什么能记住和能夸的设计,武侠真是式微了,以至于有部正常一点(仅仅是正常一点)的武侠片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夸赞,但我能夸出口的只有摄影和外景了
看不下去
没有一个人在讲人话,剧情稀碎,一个小时过去了还不知道主人公到底想干啥,塑造的江湖架空,架空并不意味着失真,每个人做事都没有逻辑且非常直接,每个人都在端着。你要学王家卫就学到底,要学徐浩峰就学到底,哪怕说你抄袭日本剑戟片你也抄得真诚一点好吗?否则就是四不像、丑八怪
在网大里算是有风格的 但依然还是网大
全方位地重拍一遍八十年代的武侠片,如同学生的翻拍作业。
开头的打斗特别惊艳,故事稍微薄弱一些。另外男主有点像宋洋
演技有点跟不上
67/100 无编人员的悲惨命运…
江湖刀客的味道是有了,打斗不错,大电影的小成本能做出这种调调很不错了,几个演员也是到位的。可惜这年头硬派江湖式微,播放量是真不行。一声叹息
无人生还
有江湖味道;剑客太文艺了,与身份不符,要么江湖气十足,阴险狡诈,义薄云天,要么你就干脆利落快意恩仇好了,干嘛搞的像文人一样文绉绉的,内心戏太多!“他妈的又戳我这里!”哈哈哈哈……
总想给个五星吧。但是总觉得很难。导演和编剧很有想法,一个掺杂了东邪西毒、双旗镇刀客的武侠片。想着导演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彻彻底底有自己的想法又很难。打戏倒是不错少见的不那么滥用威亚和慢镜头,就是真的不过瘾。网络大电影,哎只能降低一下要求
剧情一般,但场景和表演还不错,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