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拉着看着这么些集,产生了不少疑问。
一个片子,打上一个金婚的标签,找来一男一女两个演员,演着一些家长里短的剧情,再夹杂着看一两次还行看多了都膈应的幽默对白,一拍就50集,是不是就以为一定会吸引爱看家庭剧的观众?
耿直这个角色是比较吸引女性的,但是他的可信度在胡军的演绎下显得不是那么高;至于周韵,实在是害怕听她念对白,光看人的确是个可人儿,但是,可不可以真的不要以演员的姿态出现?
至于广告的问题,这部剧绝对是一个跨时代的作品,见过植入广告的,没见过这么红果果地植入的。
演到后来,只要他们一有什么情节的变化,就在猜测是不是又要引出什么品牌了,能不能先不要夹杂剧情、直接一次把广告说完?
我最近一直在追着看,一集都落下,真的很好的,那个年代真的开始慢慢喜欢那个年代,比较干净,追求的都很简单,看着心里甜甜的,让人羡慕起那个年代了纯纯的爱情,一辈子相守,比现在的非常勿扰来的真实,有一个像耿直一辈子都在哄着你老公多么幸福啊
五一之后,天气转得像秋天了,然后看了《金婚风雨情》,或许是因为这名字才对得起这飘摇的季节。
不知怎的,时光一去五十年,英姿飒爽的耿直同志就忽然老成这个样子了,我想这老的也未免太快了些罢。
说实话,对于编辑塑造的这个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我打心底里是接收不了他就这么“忽而老去”的。
人都害怕看到别人老,因为这也就在见证着自己慢慢老去。
这当间儿,突然想起刘心武写的一篇短文《人生好时光》,其中有这么一句:他一生当中的好时光,也就是写作爱好与才能得以施展喷溢并占据中心位置放射光芒的时间段,加起来不到十年而已。
我又不自觉地想到今天和66岁的朱老师谈天,回头想想他们那一代人,又有些潸然了。
他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好时光,多半是从78年之后开始的,粉碎四人帮,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算算年纪,朱老师那时候也都是31岁的人了。
人说“三十而立”,指的就是这从“而立”到“不惑”的人生中最宝贵的十年吧。
再来说说这耿直的“人生好时光”。
若从他17岁入伍到28岁结婚算起,他这十年是在部队里过来的。
从列兵到营长,经历了淮海战役与抗美援朝,从一个没啥文化的大老粗摇身一变成为了知识女性眼中“最可爱的人”,无论如何,这在那个时代的人眼里这些年是可以算作“好时光”了。
也是,没有这些历练的经历,就没有后来的耿局长,甚至他包容、豁达、忍耐的性格也应该是那个非常时期所形成的。
28岁回到北京的耿直,因为这种性格被老军长亲自拔擢,也是因为这种气质让舒曼一见倾心,他的这“人生好时光”倒成了后半生的基石,可又是“不足为外人道也”的。
电视剧里呈现出来的,已经是是耿直28岁之后的故事了。
从28岁到40左右,这又是一段“人生好时光”,恐怕也是“人生最后的好时光”了。
对于经历过整个六十年代的的人来说,可能早就懂得什么叫做牺牲、奉献和死亡了吧,而与这些相比,那些貌似严重的“肉体出轨”或者“精神出轨”反倒像是调剂苦涩的作料了。
我总想,若是没有些强大的精神意志与顽强品质,很多人是走不出那个年代的。
同时,这也是舒曼的“人生好时光”,这十年,让她用后半生验证着这一辈子她只爱过这样一个人,一个这样“完全”的人。
那么对耿直来说,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
很对人会忿忿他连佟志那样的“精神出轨”都没有过,真是枉活了这一辈子了。
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一段时间,直到看了胡军一家在鲁豫有约的访谈后才算解开了一些。
胡军的父母也走过了“金婚”,奇葩之处在于这一对老人一辈子从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架,比耿直与舒曼的爱情看起来还要不可思议。
老胡同志说他在单位都没有和同事们吵过嘴,为什么到了家里还要和最爱的人生气呢,这是没有道理的事情。
听他们讲了很多的细节,直到我觉得这种“天上的爱情”是可信的,只是很难复制罢了。
其实“金婚”五十年,爱情若要能够发酵并且保鲜,终究是少不了一生当中十年左右的一段好时光。
这十年里,能让该发生的的都发生了,若不经历误解、彷徨、绝望和悲伤,我们的人生往下走去,反而会是无比崎岖的。
这就像是从一扇窄门误入,却往往赏鉴到了大风光。
而且,这十年的光景,也必定由各种如期而至的偶然所构成的,若是没有唐山地震,没有未启程的留苏、留美,没有资本家二小姐的标签,耿直与舒曼的爱情会更美好么?
恐怕答案也一定是否定的。
掐指一算,我周围的男女女,几乎都在这个“人生好时光”的时光闸道里,后面有人等着鱼贯而入,其中的人多半却是苦涩的,只想着逃离。
21世纪的80后,显然不比文革时候的年轻人轻松,也肯定不如那时候的人辛苦恣睢。
要说是什么让我们在这“好时光”里仍不觉幸福,我现在想到的就是“爱情”了。
我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我也相信没有爱情的长久婚姻,我同意没有婚姻的爱情并不是耍流氓,我也同意婚姻同样可以葬送爱情。
可是看了《金婚风雨情》,我忍不住地去想:耿直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甚至于一生,都付给了爱情,这究竟是时势造就,还是命运使然呢?
想了很久,我终于觉得,若是我换成了耿直,大抵也能做出这样的事来,这既是时势造就,又是命运使然吧。
看了父母爱情,很喜欢。
但也不得不承认安杰的一生真的很童话,江德福简直是男人中的好男人了,然后就看了这部类似题材的金婚风雨情,到文革那段真的很压抑,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描写的太残酷了,而父母爱情则是轻描淡写的带过,让人没有那么难受。
当然,这里的胡军也很伟大,为了爱情早早退役,地方专业后给自己曾经部队的下属当下属,也是牺牲了很多。
总之,想看童话故事的幸福就看父母爱情,更想感受那个时期的真实情况,就看金婚风雨情。
整体水平一般,缺点太明显,1、人物不够丰富,围绕着几个人物翻来覆去的讲,编剧木有驾驭更多类型人物的能力咩?
2、情节太满,木有留白;3、木有岁月流逝的感脚,导演创造氛围的能力差,这一点及其不如《激情燃烧的岁月》;4、女主角周韵演技不咋地;5、主要矛盾写的太平淡,好似一个浪头,还没涌起,就结束了;6、人性的阴暗面木有写好,导致主角太假。
总结:剧本一般,导演一般,演员一般。
题材道具高分,总体三颗星。
2011年新年伊始,我就看完了一部国产电视剧,这对于一向屏蔽国产电视剧的我实在太难得。
虽然植入广告非常给力,金龙鱼一比一比一,新飞冰箱老品牌,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湾仔码头饺子真的很好吃,蒙牛阿拉配方奶粉国外先进奶源,立白洗得就是干净,这些广告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不停出现,但是,我还是要来说一说这部电视剧。
首先,关于剧情。
一个在战场叱咤风云的男人,放弃自己最钟爱的事业和看得见的光明前途,就为了娶一个通了几封信的明显不是一个阶层的女人;自愿下放,陪她去干校,为她而在单位靠边站,经历文化建设,一次又一次因为她而失去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事业却从无怨言;天性乐观,领导能力超群,工作能力强,学习兴趣旺盛,对生活每时每刻充满热爱,容忍她,宠溺她,保护她,信任她;铮铮铁骨,而又柔情万分;潇洒倜傥,而又忠贞不二。
一个才貌双全优雅高贵的女大学生,放弃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而嫁给一个爱讲粗话不爱洗手的大老粗,为他洗衣做饭生儿育女,为他两次放弃出国学习深造的机会,为他放弃自己在事业上的追求,为他放弃自己的崇高理想,放弃自己的浪漫情怀,放弃自己的高雅情趣,为他心甘情愿做一个守候家庭的妇人;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没有共同的思想境界,没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即便是在最后金婚的时候,他终于陪她看一场天鹅湖,却依然在剧院睡着了。
我说不清楚,这到底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
彼此为对方牺牲那么多,得来的是一段50年的磕磕绊绊的婚姻;50年的磕磕绊绊,却又是相濡以沫,全心全意。
牺牲是心甘情愿,争吵却也是暴风烈雨;爱情如火如荼,生活却也是麻烦不断。
50年风雨兼程,却又同舟共济;50年彼此改造,却又不断妥协。
50年的时光,当屏幕上回放50年来他们的共同镜头的时候,除了两人都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只怕感慨更大的是在这日夜厮磨之中双方性格潜移默化的改变。
50年后,耿直早不是当年的耿直;舒曼也不再是当年的舒曼;失去了自我,却又获得了一个新的自己。
婚姻如熔炉,生活若铁锤,将他与她在熊熊大火与涔涔汗水中锻造成全新的他与她。
只是,假如耿直转业之后事业一直不顺,做不了局长,当不了领导,分不到房子,会怎样?
彪子与玲子,不就是一个悲戚版的耿直与舒曼么?
剧中一再强调彪子和耿直一样都是当兵打仗的好手,然而彪子却生意失败、缺乏责任心,并最终成为一个负心人;强硬的玲子一辈子伶仃,最后惨死。
耿直与玲子两兄妹的结局,截然相反,因而更加讽刺。
原来不过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富贵鸳鸯诸事顺。
其次,关于演员。
不得不说,我爱死祖峰了。
对于耿直这个形象来说,如果缺少季诚这个角色的对比,会减色不少;而季诚的形象,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个季呆子。
简单,学术,率真,钻研,古板,认真,寡言,季呆子就是我的梦中情人。
只可惜这样一个梦中情人,他精神上爱一个女人,生活上跟了另一个女人。
老了以后季诚对石菲菲的那一段什么精神不会死人你就是那手指手指断了要出人命的表白太苍白无力而又残酷伤人了。
手指断了不过是痛彻心扉而已,还能活得精彩;精神死了,对于他这个知识分子而言就是世界的覆灭。
幸好,石菲菲那样的女人,本来也不在意对方的精神到底在何处,也无力捕捉季呆子的灵魂。
至于几个主演的南京口音、温州口音、上海口音,太让我喜欢了;只可惜其中也还是有唐山口音东北口音陕西口音这些令人不那么痛快的杂音。
一部还算不错的电视剧,看到第六第七集就无法往下看了。
我不明白编剧是出于什么目的,不知道是不是思维惯式,还是迎合观众,要将南方来的知识分子(女主的姐姐和姐夫)描绘成这样的形象,却无限放大男主角没知识却高大全的形象。
说了这么多年的重视科学重视知识,可是为什么我们的电视里还是要放着这样轻蔑得表达对知识分子感想的电视剧,大家往往还乐此不比,觉得知识分子的形象就该是那样的。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影片中男主第三次换家(一位局级干部,换了这么多次房子,房间这么大,这个我们暂且不去说它。
)时说,“人家老季也分了大房子?
”“是啊,好歹别人也是个局级干部。
”看来,这位极为不想当官的老季医生要不是托得自己是位局级干部,估计作为知识分子的他也赶不上那趟福利分房。
看来编剧希望将有知识的人就和磨叽划上等号,希望将没知识但“大气”的干部就划为应该和崇尚的目标。
其实这样刻画的国内电视剧作品不算少数了,就不一一举例了。
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往往将知识分子尤其是南方知识分子刻画成“小气磨叽的小资产阶级”成了惯例。
但是问题就是都这么多年了,我们的编剧们能不能有所改变呢?
有所突破呢?
电视媒体的传播不是应该传送主旋律吗?
为什么我们尊重知识分子的主旋律的电视剧却很少在我们的荧屏中看见呢?
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分子们的故事们不够精彩吗?
我想不是的,比如医届的裘法祖先生的德国生活(夫人是德国人,相濡以沫一生),国学届的季老先生德国生活也尤其精彩。
为什么我们的荧屏上没有见不到苏步青先生的故事,李国豪先生的故事,童第周先生的故事。。。
这么多知识界文化界名人的故事,这么多的资源,却没有编剧愿意去改编呢?
反复得使用着老题材,反复得改拍已经拍过的作品,反复使用着已经用得烂得让人乏味的桥段和理念,为什么却没有编剧愿意有些突破呢?
《金婚风雨情》拍摄时已颇受争议,已经有了《金婚》为什么还要拍再拍一个?
从宣传的时候,制片方就反复强调上一部是“吵吵闹闹五十年”,这一部是“风风雨雨五十年”,得承认,这个说法还是挺忽悠人的。
因为上一部《金婚》虽然好看,但是毕竟有这个缺憾。
《金婚》故事背景的五十年,也是中国的社会剧变的五十年,这剧变对每个家庭都有影响巨大,因此当年观众看《金婚》时不免总是提心吊胆地等着这影响袭来,结果没啥影响就过去了。
有了这点缺憾,当宣传说,这部金婚是“风风雨雨五十年”的时候,确实提起了观众的胃口。
既然是“风雨情”时代感就是第一位的,但是全剧看下来,除了文革十年有点时代感,其它的阶段很难看到时代的影响,尤其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除了人老了,都看不出时代有什么变化。
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饥荒,留给大家多么深的印象?
那样一个铁锅都买不到的年代,舒曼和耿直碰到的问题却仅仅是一个想解决两地分居的女人的纠缠。
至于60年,很多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幼去看水肿病,年轻女孩子闭经,这些都是作为医生的舒曼、作为卫生局干部的耿直能直接碰到的问题,但是剧中完全看不到。
八十年代的主旋律是改革开放,是一个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微笑的年代。
从排着大队,才能买到芝麻酱,到有自由市场,可以买菜、买肉、甚至卖鱼,各家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置东西”:买自行车、买电扇、买黑白电视、买冰箱、买彩色电视机、买双开门冰箱……这些都是家长里短,但是这就是八十年代,谁家买了冰箱电视都会引来围观和热议的时代。
还有女主角的头发,舒曼在八十年代竟然盘个发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时候,大家开始烫头,开始有流行时装,流行歌曲,流行电视剧……时尚的萌芽和批评时尚的声音成为每个家庭吵架的话题。
时代感的素材遍地都是,观众一定会记得《活着》里面征集钢铁时,要拆被富贵依靠为性命的皮影上的铜钉时富贵的紧张,而当高炉里终于炼出一个大铁坨子,人们敲锣打鼓庆祝的时候,富贵夫妻眼中的迷茫。
也会记得《庐山恋》中张瑜的那些花衣服,而一个国民党军官的女儿和一个中共干部子弟的感情也同时折射出一个解冻的充满活力的时代。
产生时代感并不困难,我们的父辈、祖父辈都是风风雨雨五十年、六十年的过来的!
人的一生有多少风雨是和所处时代有关的?
谁能从时代中逃跑?
谁也不能!
这是观众对“风雨情”充满期待的原因,也是对《风雨情》失望的原因。
剧情虽然还好,但是后几期的广告实在是太多了,把它在我心中种下的美好印象全毁了,就算剧情再好,就算演技再好,都让这冗长的广告给毁了。
特别是:金龙鱼+一比一比一,还没看完,已经重复了6遍了!
还有:新飞冰箱、蒙牛孕妇奶粉……广告词都念了好几遍
前一段时间在论坛里面有统计的,好像删掉了?
重新统计如下,欢迎补充:湾仔码头平安保险金龙鱼食用油某金店?
新飞冰箱立白洗衣粉蒙牛
那些年,陪我妈看得电视剧。广告植入挺傻逼的,真为导演智商拙计。
冲姜文断断续续在电视上看了点 胡军的桃花阵容真强大 王艳 张延 胡可 一个比一个讨人喜欢。。。
里面的植入式广告太烦人。
演的为什么那么假呢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难看
其实很可乐。。。故事也有点意思。。。只是这种戏还植入广告让我有点无语,然后周韵的演技还是…额,不自然。。。虽然笑起来我觉得还挺舒服。
可爱的老耿。
吸引我陪老爸老妈一起看了~
平平淡淡才是真。
好看得要命。周韵真是有气质,说话柔柔弱弱的,但是骨子里透着坚强。胡军有担当,他俩一开始的结合就很不容易,让人心疼,哭了好几次。婚姻需要经营,他们也曾想退缩,却坚守住了,感动!
演员演得好
为了最后无耻的广告剧扣一颗星
“红颜人间白发情,转眼人生阅尽悲欢,这一生还是你最好。”
全是广告,舒曼演的也不好,耿直一笑也傻傻的
看过几眼,才知道原来周韵是姜文老婆
烂。最烂的电视剧。后二十集似乎没了导演,演员随便演。打算看的观众别看了,劝你别浪费时间 。秦海璐 演的不错。
陪着看的,但不错
很多集虎头蛇尾
在金婚之后还能有这样一部讲述金婚的电视剧,实属不易。虽然后20集几乎是完全为植入性广告服务,但这样绵长而又浓厚的情感的确令人羡慕不已。
剧本很一般,最痛恨的是那生硬的广告植入
我爸妈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