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名》定档后,就很期待了,只对个人而言,还是对20世纪30、40年代时期历史和故事是感兴趣的。
都说程耳导演的作品会不太好懂,为了能理解程耳导演的思维方式,特意补了补《边境风云》和《罗曼蒂克消亡史》,确实给我带来了看其他电影没有的感受。
大部分的电影作品还是会直给多一些,即使没有看全,前后的片段和直给的结果,大概其可以猜个大概。
但是看程耳导演的作品,真的是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当然这次的《无名》也是值得认真观看的,一定要注意细节!
通过这个电影再一次get到了程耳导演,看过他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蛮喜欢的,这次大年初一去看了期待很久的《无名》,整个电影看下来,能很明显的感受到程耳的腔调,程耳的风格,感觉空镜真的拍的好美,平静中蕴含着暗潮汹涌,阿莱65果然能拍出五彩斑斓的黑,整个影片虽然偏暗,但是缺依旧清晰,而且演员我都很喜欢,被何先生和叶秘帅的腿软,所有演员都很好,音乐也很带入,随着情节紧张,非常好看!!
都给我去看!!
但是看电影时最好全神贯注,一定要静下心来。
小鲜肉的演得好吗?
很差。
但更差的是导演通篇的“刻意”。
刻意的对白、刻意的方言、刻意的镜头、刻意的色彩、刻意的叙事。
他仿佛在用这些“刻意”刻意蒙蔽观众的双眼,营造一种“伪艺术”、“伪审美”。
把讲不出好故事的责任推卸给观众的“艺术门槛”。
一个真正的好故事,最不需要的就是故弄玄虚,用大量的运镜去夸大人物或者说人体本身在影片中的作用。
一个真正的好故事是让观众毫不费力得身陷其中,不必解读,单纯欢喜。
如果给王一博的演技打分,我打一分,他未来还有太长太长的路要赶。
但我会给导演打零分,为他对电影,对艺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打零分。
上海的孤岛时期,是各个间谍机构活动最剧烈的时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
地下工作者们,没有姓名,抛弃自我,投身到一场一场的伪装中,在纸醉金迷中仍坚守心中的信仰,为理想献身。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沉重的话题,克制的表达,程耳用他的才华为无名者立碑。
画面色调偏暗,但屏幕外的观众,能一直感受到光亮,那是无名英雄们燃烧的信仰之光。
剧情没话讲,太吸引人了。
得把地下党的活动搬到荧幕上演出来,光这一点就足够吸引我。
令我惊喜的是,无名不是传统谍战片,它有黑色幽默的风格,不会让人觉得压抑沉闷,反而会有很丰富的观影层次。
程耳保持了他之前的影像风格,常用对称构图,利用画面色彩来区分情感。
时不时有高空俯拍的上帝视角,在细节上又做到了极致考究。
看完了,终于知道为什么科长要给无名取英文名 hidden blade了,反转的很牛逼,值得二刷,意犹未尽,画面精致,强迫症看了都舒服,梁朝伟每一个表情都值得玩味,程耳拍女性角色果然很美,王一博表现太令人惊喜了,角色也很复杂,到最后一刻还在感叹,剧情牛啊!好看,还会在刷看看有没有漏掉的细节!
9点左右看的吧,看的过程中我一直看手机,怎么还没播完怎么还没播完,很尬,感觉是不是在看文艺片……没有剧情…演技水平也很一言难尽…为什么这种电影一定要请流量呢?
想不通……春节档电影请也请个有演技的吧……看到微博一片刷出来的好评,能不能正视一下真实的观众感受……看完就真的很无语,就很后悔,大年初一我为什么选了这部啊
相比《边境风云》的略显稚嫩和《罗曼蒂克消亡史》在叙事上的略有不足,程耳七年磨一剑的《无名》保留了这位导演所有的优点:唯美却冲突的画面、对复杂人性的探讨、服道化精细到每一根头发丝的精良制作……此外风格更纯熟、每一处细节和伏笔更经得起推敲。
梁生和迅哥的表演依然很稳,黄老师大鹏哥王传君江疏影张静仪都展示了不同的一面。
值得提到的是另一位男主演王一博,这位流量明星第一部走进观众视野的电影,真的让人刮目相看,表演节奏掌握得非常好,每一个微表情、每一个眼神都很到位并且出人意料,观看影片的时候会忘了他是一个“爱豆”,他就是那个时代下蓬勃但压抑的人物,角色魅力爆棚。
其实看完《无名》就明白,程耳本次一改以往低调的宣传风格,不仅高调宣传,更不吝于赞美自己的电影和自己一手调教出的新人演员,完全是因为《无名》值得,“不好的电影我是不会向大家推荐的”;“尊重观众”、“恭喜王一博转型成功”……这位话不多甚至有点社恐的导演真诚得可爱。
《无名》几乎是近来最让人有讨论欲望的电影了吧,不说超质感画面,成功的故事框架,布局独特的故事线索,只是其中隐喻那一部分,就够我们分析很久,沉浸很久。
比如关于食物的隐喻,影片中出现了蒸排骨、呛虾、拿破仑。
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象征情节,便是分享食物,尤其是分享同一个(份)食物,代表着分享和和平,好像是一种结盟的默契——我们掰开了同一个面包,就不会掰开对方的脑袋。
但是这部一开始,王一博和王传君吃早餐,王传君点了蒸排骨,被王一博吃掉了大半,后来的车上,王传君一直在抱怨这件事,并且说“你知道什么是早餐吗?
早餐就是自己点自己的”,不愿分享的意愿非常明显,这也预示了两人立场不同和最终对决的那一幕。
有人问为什么王传君扮演的角色S了,其实,他必须死,他和王一博的角色,一同杀戮,一同休闲,一同吃饭,偶尔聊天,他们的不同结局,才能给观众看不同选择者的不同出路,也是导演和观众一起探讨主角出路的一种方式。
而影片中多次吃饭的情节,且多以森博之为主,也在呼应汪伪和日方试图在缔造“和平”,但是这和平是虚假的,当你不想演下去,就可以提前离席,所以梁朝伟提前离席。
也在表明他彻底自掀身份。
几人吃饭,森博之永远是吃得最多最自如的一个,他觉得自己是这桌的主人,用虚假的“和平”做借口,没有心理压力的和这些人勾结,欺负他们的同胞,和这部戏的其他情节一起表明他们的嚣张。
王一博多次和森博之单独吃饭,而在多人饭桌上吃得很少,给森博之传递的感觉便是可以和他达成私下的投诚和交易,这也是他最后成功的原因。
饭桌上多次出现呛虾,有没有人觉得,呛虾和井下的劳工很像?
在红酒或是水泥中,还有活气,但是死是必然结局,虾还在挣扎,可是那些劳工只是静默着,其中一个人还捻着佛珠,真的很悲怆,而另一方面,呛虾和汪精卫死后的特务部也很像,只是他们比劳工挣扎得更剧烈,有人还在侥幸,森博之觉得自己无论去哪,哪怕是战俘都会被优待;有人布局,比如大鹏知道这个组织迟早取消,怕人多口杂的泄密,于是安排王传君和王一博自相残杀;梁朝伟迫不得已暴露后,把自己做成一张弓,射出最利的箭,最利的箭完成了任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影片最后王一博在香港吃呛虾的时候,真的让人触动,他和他的同胞不再任人鱼肉,不再是挣扎在死局里的呛虾,他们独立、自由,这时候咔哧咔哧的吃掉那些虾子,是解脱、是自由,也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我很喜欢拿破仑,很甜蜜的食物,充足的糖分和美好的口感,可以给人以最大的慰藉,影片中的真夫妻梁朝伟和周迅,用拿破仑传递消息,感觉有充足的信任和沉重的浪漫,而梁朝伟为了保护周迅和其他秘密,被迫暴露,和王一博凶狠缠斗,非常有魅力。
梁影帝鲜少有这么“正”的角色吧,这些道具和情节结合一起,会让人自然而然的把斗争、牺牲和牺牲后换来的美好,联系到个人身上,更加感人。
关于土地的隐喻。
说这个之前说一下梁朝伟和王一博的形象转换。
在片子开头广州被轰炸的时候,梁朝伟是劳工的身份和面庞,在防空洞中沉郁凝视外边,然后镜头一转他衣冠楚楚的去斡旋于特务之间。
而王一博出场便是衣冠楚楚的特务,但是一切结束后的香港,他穿着夹克,是很普通的市民装束。
这可以看做是,战争让普通人离开他们普通的生活投入战斗,而无数人希望的战争结束不过是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也在昭示山河破碎必然身世浮沉,而梁朝伟和王一博都不是软弱的人,所以有着投入战斗的决绝,也有着回归普通的幸运。
但是有的人没有办法回归,比如软弱的张先生,凶残的森博之。
有趣的是,黄磊和森博之都提到过自己的土地,他们对自己的土地充满向往,但是一个是需要他人付出惨重代价才可以回归,一个是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想要隐匿到自己的土地上,必然有人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梁朝伟对黄磊的提问,和最后王一博对森博之的对话有某种相似之处,两人都非常的淡定,梁朝伟微笑着,循循善诱,王一博说你让我想一想,然后点燃一支烟,虽然两人心中都是坚定的锄奸念头,又有些不同,梁朝伟是淡定的,甚至会让人临死都如沐春风,一击得手。
王一博是邪气的,他青筋暴起,他说等等的时候,你会觉得,经年压抑的仇恨在他的心中冲撞而出,当他不再伪装,对于森博之来说,他就是恶魔。
同样的锄奸行动,梁朝伟演得更像“我是来度你的”,而森博之没有被度的价值和必要,所以他必须死得恐惧而狼狈,死后也要谢罪的姿势。
他们多次提及自己家乡的土地,无论是被伤害的和给予伤害的,综合影片中多次的俯视这片土地的视角,有人在保护这片土地,有人在造下满身罪孽后想要无辜的隐匿到自己的土地,这两者必然不可共存,影片的这一段,尤其王一博对森博之说的话,我真的是血液凝固,不先透露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影片中还有一点关键道具:报纸、旗帜、领带周迅和梁朝伟潜伏多年,他们送出的情报当然不止一次,但是在影片中有迹可循的,我感觉是森博之说出德对俄宣战后,梁朝伟的眼神,和后来的拿破仑蛋糕,可以看出这里梁朝伟赶在第一时间送出了这份情报,因为当时延安和苏联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所以这份情报至关重要。
然后多日后,镜头一转,拍到报纸上刊登出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的消息,这个镜头语言应该就是在呼应前边的拿破仑传递吧。
报纸的另一个关键作用,是王传君杀害了张婧仪后,故意把报纸扔到王一博可以看到的地方,于是开始了他们二人的试探和拉扯。
报纸第三次关键性出现,是刊登了大鹏的死讯,明示了这位骑墙派的结局。
关于大鹏的画面,有一个非常的有象征意义,就是大鹏站在两面旗帜中间,画面简洁而有冲突感,站在旗帜接缝处的大鹏,骑墙的身份呼之欲出。
王一博的领带多次出现,这里抱歉一下,我暂时没有二刷的条件,所以需要稍后写一写。
最后说一下关于片名的隐喻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早早的注意到,整部片子,中国人大部分是没有名字的,而日本人,比如森博之这种重要角色,是有名字的。
我觉得这代表导演的一种思想,无名者,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是这片土地上无数的被伤害被践踏的人,也是无数的反抗着的牺牲着的人,他们痛苦 、悲伤、沉默、反抗、狠戾,作为个人他们可以是无名的,无名的他们在创造历史。
但是加害者,必须有姓名,必须不可隐匿!
昨天坐在影院里,听王一博对森博之的那段台词,我的心里响起一个声音“反抗者可以无名,加害者不可隐匿”,后来我把这句话作为我上一篇影评的题目,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听到的历史的回响,是我们的不可或忘。
谢谢程耳。
也希望作为导演的他,和作为演员的他们,无名可以成全名,功成可居。
我爱所有认真对待历史和电影的人们。
很棒!
看了毒sir的影评决定来看,想着买早点的票子看看到底值不值得,果然很值得。
一如既往的程导的风格,但比以前的更容易理解,空境超美,非常有那个年代的感觉,加上演员们的演技都很不错,音乐音效都非常完美的契合,各种上海话日文等语言穿插,营造了当时年代的氛围感,会带家人好友们继续二刷!
镜头真美,羊的那个场景压抑中渗泪。开局的一段段碎片在下半场一一扣上,有细节,每个人物都很立体。本来怕王一博演技会拉垮,但是洗手间和战俘车的那幕都有记忆点。大年初一,不算踩坑。
都骂就是政治正确吗?被打了流量标签的人怎样都翻不了身吗。和妈妈一起在影院看完,老太太说,小王演的可以了。凭良心说,剧情非常一般,但,电影镜头很讲究,不少画面很有美感。小王与梁朝伟打斗段落和投降后阴笑俯视的演的很不错。日语和上海话台词说得好。用功了。合格。
看的早上第一场,程耳果然不让人失望,超好看,特别是后半部分,相当精彩,王一博太令人眼前一亮了,演技不错,年轻演员中算是很不错的了,这部电影值得二刷。
3.5 《无名》的最大矛盾就在于以“有名”演“无名”。那种程耳特有的隐藏感、暗流涌动的氛围营造,碎片化叙事,有时还带有点出其不意的突发性行为逻辑,被明星制、主旋律宣传话语所“破坏”(好在整体破坏性不大)。梁朝伟、周迅、森博之等人的表现自不必说。只是王一博的确少那么点代入感,角色身份的游移感依然是不到位的(或者说用力过猛):坏得太拙劣,又好得不那么令人信服。结尾停在糕点铺再好不过了:前台小哥一个点头,配合周迅开场打开糕点盒的情报,可见这里是个地下站点。无名百姓的支持,才是抗战胜利的关键。于无声处听有声。结果片名出来后又来了个“我是共产党”,真真落俗了。《无名》是主旋律电影表达方式的又一新探索,以氛围破局,上次是张艺谋《悬崖之上》,上上次是梅尔维尔《影子部队》……
挺好看的,但是能想象大家看完之后一头雾水的样子哈哈哈哈
剪辑稀烂,倒叙插叙什么什么叙,也不是你这样瞎剪辑的!!但是,张叔平!张叔平!梁朝伟!梁朝伟!
他要不用这么稀碎的剪辑,你一眼就看出这是个稀烂的故事。
你俩既然都是共产党,那干哈打的那么狠…还扔楼下去了,那是真想干掉他的样子……王一博居然还行,虽然有几场特写还是差了口气,和高手过招也是,但整体没算掉链子,还是得要导演调教才能出来。梁朝伟和周迅,不用多说,跪就完了
好弱智空洞的剧情一直在那边故弄玄虚,感觉不如多看几遍风声,暗算,伪装者.......两颗星给拍的很美的画面
三星中两星给梁朝伟,一星给保持住自己审美风格的导演。扣的分在剧情,倒叙和交叉叙事其实只是在单薄的剧情多了一些形式上的复杂。罗曼蒂克我喜欢的点在于藏,一些剧情和角色经历用导演对老上海的审美还有演员演技藏住了,用叙事来回和台词藏住了。无名藏得不够,虽然能看出来尽力了但大部分人看到一半应该都能猜出吧……
最后王一博是共产党这点觉得崩了,如果是国民党觉得演的合适。。
看罗曼的时候就觉得程耳是需要演员成就的导演,最精彩的就是章子怡地下囚禁的那场戏。无名还是同样的问题,梁朝伟审讯那段我倒是很喜欢,但是导演本身叙事功力不够,故事情节太乱了。整部电影充满了导演的自恋。
体量较小 有点故弄玄虚那味儿 比罗曼蒂克可差太多了 BTW王那个三白眼真适合演狠人
拙劣的王家卫模仿者
会有一天,豆瓣将以对无名的不公而羞耻
除了几处为了迎合观众认知的重复镜头,其他无可挑剔。关于演员吧,别戴有色眼镜去看就好,当然是有提升空间的。
王一博哪有那么差,程耳抓他的气质抓得很准,好导演可以成就演员。
特别喜欢程耳的一点,是明明是很沉重的主题,氛围也非常压抑,但全程没有任何一处地方让你觉得他刻意想让你哭。我这两年很讨厌那种“红烧肉式”的电影和电视剧,说白了就是你能明显感受到导演在告诉你“这是我设置的泪点啊!你该哭了啊!”但程耳没有这样的镜头和动机。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他在用自己的镜头和人物的身体表达了他想说的话。这完全不用夸“高级”,这就是自然美学。另外,新人王一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还是让我觉得足够惊艳,他的打戏太流畅了,他的身体经得起大荧幕的考验。
不知道,这很难评
首映场 构图看得出来用心、bgm乱轰炸、故作高级感、剧情稀碎。另:有些人的脸和演技真的不适合大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