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校园爱情、大抵相当的幕后班底、差不多的创作歌手身份,《恋爱通告》很难不被拿来跟《不能说的·秘密》作比较。
结果很遗憾,在周杰伦的“模仿拼贴”面前,《恋爱通告》就是一场自HIGH的爱情游戏。
这是一部没有“电影感”的电影,一个偶像明星居高临下的胡乱想象,它与现实生活完全脱节,一些恶俗桥段更是叫人忍无可忍。
如果与车相撞后忽闻古筝声是狗血淋头,动画特效和天降喜雨是低级无聊,那谢娜等人的出现就是噩耗灾难,陈汉典不加节制的装疯卖傻、王力宏本人的唱双簧则是灾难中的灾难。
招生方式莫名其妙,交流方法愚蠢至极。
最后,粗制滥造的武侠剧还知道往脸上蒙张猪皮,你真以为易容术只要换个发套就成了?
如果真是那样,王力宏导演都可以去演易先生了!
【南方都市报】
8月12日,《恋爱通告》上映的第一天,下午快4点,在天河城飞扬影院,将近8成的上座率,贡献给了台湾小天王王力宏首次导演的电影。
事实上在这天可以选择的电影并不是很多,《全城戒备》尽管是陈木胜导演,但外界口碑相当不好;《歌舞青春》则有太浓厚的山寨气息,择选的时候难免有些恐惧;《等着你回来》则明显知名度不够《恋爱通告》的大,而且恰巧今天是《恋爱通告》首映日,所以选择《恋爱通告》是毋庸质疑或需要深思熟虑的事。
“我是你的知音。
”“那我愿意为你弹琴。
”这是《恋爱通告》里,刘亦菲偎依着王力宏,在树下慢慢睡去时,两人的对白。
但其实这更像是在叙述电影跟观众的状态。
也许是王力宏本身的亲和力很好,歌唱得不错,脸蛋长得很帅,绯闻不多,态度不错,观众们还是很乐意给王力宏捧场。
所以当大家(fans居多,当然不是fans的也基本不会排斥王力宏)都抱着些许期待,带着宽容的态度,期待音乐上才华横溢的王力宏也能拍出个不会太差的电影时(当然我相信大家也并没有寄予厚望),节奏轻松明的电影快还是让影院里基本保持笑声不断。
《恋爱通告》全篇也基本围绕“伯牙和子期”的知音故事展开:王力宏扮演的知名偶像歌手在偶然听到刘亦菲饰演的民乐系学生弹奏的古筝后,脑海里出现了蝴蝶翩翩飞舞的幻觉。
这种感觉是他前所未有的,为了继续寻觅这种奇妙的感觉,他和陈汉典饰演的吉他手伪装成边疆来的学生,混入民乐系,借机靠近刘亦菲,并在刘亦菲的琴声中体会到“知音”是何物、并从此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剧本相当一般,甚至有些俗套,就是普通的偶像剧中,王子恋上灰姑娘,并且甘愿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在灰姑娘的世界找到真正的自我的故事。
表现手法也更是有些雷人,王力宏作为刘亦菲的知音,总在听刘亦菲演奏的时候自我意淫到了一个忘我的境界——比如出现泼墨山水画,两人翩翩起舞;比如两人化身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意淫世界里彼此追随等等。
让一部通俗的偶像剧又增添了一点神奇科幻的色彩,虽然不见得对影片有什么好的帮助。
不过好在有接连不断的笑点,把有些断续的剧情接凑在一起,可以说,这是一部让观众笑完之后记不住自己笑过什么,但又确实是开心了一场的电影。
不过首次担当导演,这样的偶像电影拍出来,已经算是可以被观众所接受的了。
如果说王力宏的导演水平还是有点生涩的话,那他的演技相比之下则出色一些。
早前与成龙在《大兵小将》里的演出,已经让人对王力宏的演技眼前一亮,而这部戏更是让大家发觉王力宏不仅能演严肃威武的正派将领,同时也可以出演一名傻里傻气为爱痴狂的大男孩(这华丽丽地就比楞乎乎的周董要多了发展空间了啊!
)。
同时他还在电影里演唱了大量新歌,表演了二胡、钢琴等他那首的乐器,就凭这点,对喜欢王力宏音乐的歌迷来说,电影还是相当值得一看的。
哦对了,之前王力宏不是说广告植入得很自然么。
其实完全不自然,并且相当憋屈,当就是这种刻意的植入,反而变成了影片中很大的笑点。
嗯,观众对植入广告的心态真的是越来越健康。
然后,此片最大的植入广告,应当是对民乐的宣传。
由于王力宏近年来的唱片中都柔和了中国风,在这部电影中也大打中国民乐的牌,把传统民乐演奏出了潮流气息。
估计看完片子,不少观众也会对民乐产生一定的兴趣。
我想这种植入广告,应当是国产电影最需要的。
——————————很好!
王力宏新专辑今天也面世了。
两者真是互为宣传啊!
这下王力宏火了。
一直不明白电影的名字为什么叫做《恋爱通告》,其实叫做《恋爱知音》更合适点。
王力宏得导演处女作,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青春的爱情偶像剧,略显俗套的剧情中点缀的愉快的搞笑与欢快的音乐,《恋爱通告》在七夕之夜燃起了一簇爱情的火花。
《恋爱通告》想要表达的内容很多,包括知音的寻觅,民乐魅力的展现,还有《诺丁山》式的爱情。
所以电影最终给我们呈现出的就是一出流行时尚与古典之美结合得爱情喜剧,而片中所要呈现的知音关系在前半部分倒也很好的体现出来。
本片的故事遵循“模板理论”,大明星杜明汉偶遇古筝女宋晓青,为了寻觅知音,与好友魏志柏一同化妆潜入校园,追寻宋晓青的“弦外之音”。
这个看似熟悉的故事剧情实际上被包装了多次,从国产《唐伯虎点秋香》到国外化妆题材的《窈窕奶爸》和《绝地奶霸》之类电影都可以看成是本片的灵感来源。
不过电影中没有刻意去强调身份变化的周遭环境对主人公带来不和谐因素,比如像《窈窕奶爸》和《小姐好白》中男扮女装后而产生对尴尬身份的强烈反差造成的喜剧效果。
但本片并没有表现出大明星去校园混日子而产生的不适应效果,反而很单纯的保持着很清新的理想风格,那就是对知音的一贯追求。
电影开场对杜明汉聚光灯下的生活简单的做了概述,一笔带过,随后直接进入了知音寻觅之路。
实际上略过身份反差所来的效果会使人觉得这个故事过于理想化,好在电影高明之处就在于在王力宏身边安插了一个陈汉典这个甘草角色。
在杜明汉一味忘我的寻知音过程中,陈汉典的魏志柏负责了电影中的大量搞笑片段,包括身份变化的反差,以及对好友神经过敏般的变化吐槽,这两个角色搭配的相当出色,片中的两位角色有点像日本相声里的捧哏和逗哏(发呆役和吐槽役),二人的具体角色较量相当于《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和孙悟空或者《灌篮高手》中樱木与流川枫的角色搭档。
王力宏忘我般的痴呆境界直接影响到大大咧咧的陈汉典,二个人性格互为补充,戏份得当。
王力宏的滑稽的造型以及呆板模样搭配陈汉典的囧相,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
这样的二人组虽说不新鲜,但也算老瓶装上了不错的新酒。
这样的故事中,真实身份与伪装身份之间的冲突必不可少,在《恋爱通告》中歌友会段落中造成了本片最大的搞笑高潮。
杜明汉与阿德的身份冲突,王力宏在二者之间疲于奔命之间转换,以及作为当事人之一的陈汉典身处明处的冷汗迭出的表现,令人笑掉大牙,这一幕可参见《窈窕奶爸》中餐厅的结尾戏,可惜本片将此段落安排在了剧中,没有作为结尾出现,有点遗憾。
电影的后半部分集中在了杜明汉身份曝光之后产生的必要矛盾中,大明星与大学生之间的知音身份到了最后通过片中多处情节推波助澜后,顺水推舟的成了爱情关系,同时也免不了落俗。
但作为一出爱情喜剧来说,这样的俗套在所难免,而电影结尾处的煽情恰到好处,通过一首诗的小细节,知音关系很平缓的过渡到了爱情关系,不显打情骂俏的浮夸之风,只是脚踏实地的用音乐作为催化剂去讲一个清新的故事。
这让人联系起来《不能说的秘密》,本片与后者大同小异,而这样滑稽而又俗套的剧情发展其实充满了当代偶像剧的固有风格,明知道电影采用先喜后悲的反差方式,但是该笑的地方还是令人开怀,煽情之处仍使人唏嘘。
片中很多地方对知音之间所产生的默契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甚至舞台剧效果加以影像化,使得场面很具美感,也很形象。
虽然电影没有点出杜明汉与宋晓青缘何成为知音,不过随后借助了台词以及音乐片段展示知音之间默契。
只是就电影的整体而言还有些理想化,比如乔振宇的幕凡这个角色作为主人公与宋晓青之间搅局的角色力道不够,以及陈冲饰演的经纪人最后时刻的180度大转弯不免有些过于人性化。
喜剧片中台词和情节可以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片的台词很精彩,毫无做作之言,包袱也很多,搞笑的地方使你捧腹,诉衷的时候也让你沉思。
不过《恋爱通告》最大的亮点还是音乐的运用,无论是民乐的魅力还是流行乐的时尚。
王力宏在本片中在很多地方展现了民乐的风采,同时将民乐风注入到了流行乐中,新专辑中大量歌曲在片中出现,恰到好处,起到了深化情节的效果,也算为自己的新专辑义务宣传一下。
不过结尾处民乐大会上的主打歌《你不知道的事》虽说采用片中宋晓青的诗作词,但却与民乐无关,有些突兀。
作为一部时尚青春电影,必不可少的就是包装,王力宏造型多变不必多说,刘亦菲牛仔裤搭配阿迪贝壳鞋的造型很清新,也符合电影的整体格调。
片中还出现了大量王力宏代言的产品,很明显,不过比起某些国产电影中赤裸裸的广告植入,《恋爱通告》中的广告其实算不上什么。
《恋爱通告》是一部很据娱乐效果的电影,故事不算跌宕起伏但很精彩,而且笑料出色,配有大量动听的歌曲和民乐,整体效果上佳。
作为王力宏导演处女作,很多地方还略显青涩,但总的来说本片还是给出一份不错的答卷,也给七夕点缀了一丝在音乐包围下愉悦的色彩。
不得不说媒体的吹磨拉捧还是在看众心中留下王力宏暗较周杰伦的看点,论学历和气质立竿见影,王力宏根本不需要去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来较量周杰伦,弄巧成拙。
略掉没看过的《刺陵》,首部巨作《恋爱通告》在我看来,完全没有《不能说的秘密》有灵气。
先说演技,演技生硬的不只是男主角兼导演王力宏,操着ABC的国语,每一句都像在念rap就算了,表情夸张以为自己在演舞台剧么。
您拍的只是电影喔。
曾轶可的处女秀就更无法过关,抛开所有对她的评论光就演技。
随便在街上拉的临时演员都能起码演得生活化吧。
每一句台词都用背诵式的,乍看以为CCTV朗诵大赛,真是了不起。
台词坑坑洼洼便算了,连表情也没有做足,说她是演员还讽了演员的职业操守,一点都看不出努力的迹象。
陈汉典虽然搞笑,但演技也生疏得很,特别是和杜明汉打电话那段, 吃了不少NG吧。
就连刘亦菲的演技都让人退避三舍,电影里最精彩的估计是陈冲了吧。
再说编剧,故事不完整零碎得可以。
演员表现场景既生硬又不符逻辑。
杜明汉第一次在车上撞到女主的时候,下车居然看到女主在弹古筝。
谁会被撞车之后还优雅地在大马路上演奏古筝那。
女主第一次看到某个学长的表情完全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后来居然成为了默默暗恋学长的其中渺小的一员。
那种狂妄霸气属中国校园中最有梗的一位扭身一变校园万人迷。
最后杜明汉赶到学校参加筹款女主听歌后走出场内头上一直下着劣质特效雨,然后全身湿透在校园闲逛一周再进入场馆拥抱杜明汉,那是什么雨噢。
最后说导演,整个电影被剪得得乱七八糟,衔接粗制烂做,完全不是成熟的制作。
广告植入显眼又突然,情节混乱只能说勉强理解导演的意思。
被打一拳或者被推到假的不能再假了,也不知道导演有没有思考过场景怎样拍会更显逼真和自然。
全是别的电影出现过千百遍的导法,这边配角对镜头出拳,那边陈汉典龇牙咧嘴的倒下,连配角的手都没盖在他脸上就倒了。
被书砸倒更是生疏得可以,书散满地姿势扭曲便是摔倒了。
同样是第一部电影为什么层次差别那么大,同样是音乐的solo为什么斗琴的那段音乐一直让影迷珍藏至今,同样是纯洁的爱情为什么一边大张旗鼓地换衣服奔跑打到记者另一边沉默无声地集苹果四手联弹骑单车。
电影院里笑得最大声的是坐在后排四五岁的小女孩。
《恋爱通告》能让我看到的只是最红火的人聚集然后打了一场生硬混仗,而《不能说的秘密》的每个角色都会藏在记忆最深处。
王力宏,还是好好唱歌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三个好朋友成立了家叫好来西的公司,他们某个晚上在一起规划个未来彼此最适合怎么发展,似乎每个人的道路都很清晰.一个专心拍戏,有机会成为国际大牌,一个转幕后,编导一类的,一个转影评人. 这三个人分别是葛优,梁天和谢园. 前两个人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只有谢园还在为自己想做的事而可能不是自己能做到最好的事努力.用梁导的话说 "不着调着"每当我看到他在各个剧目中穿梭时,我都由衷的感动...
一四星级。
王力宏的诚意之作。
用四个字概括:值回票价。
当初得知《恋爱通告》的演员(尤其是曾哥)和另外两位“偶像剧”编剧的时候,我深深为王导的“私生子”堪忧。
特别是看到情节后,我彻底地被雷到了。
那时候正在准备高考,我还给自己催眠说,一切都只是幻觉,幻觉而已。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好吧既然事实如此,我也奈何不了。
(曾经还是很坚定地说,不要去电影院看了,下档的时候等高清版咯!
)我深深觉得二哥再往火坑里走。
等看到林安儿老师剪辑出来的预告片,我心动了。
二哥的ABC腔调依旧没有改。
(亏得李安在拍《色戒》的时候还把他纠正得字正腔圆。
习惯真可怕。
)各位客串的大牌的表演很抢眼。
(看片的时候,竟然还看到大目老师,我完全地佩服王导动用周边好友的能力。
)对白很有笑点。
(基本上是从头笑到尾。
很可惜,该感动的时候,大家反而没有很感动。
笑的时候倒是都笑得很给力。
)结果,在一系列通告出来之后,所有电视台打得都是预告片首播,其实,早就不知道被放过多少次,我都快背出来了。
鉴于上次因为被《好好就好》的MV骗去电影院看了《我的美女老板》,失望而归。
我很担心这次也是这样。
再带上我对二哥的感情,这后果有点恐怖。
所以,我尽量控制期待度。
二王力宏作为处女导演,在选材上还是很聪明的。
从自己擅长的音乐上着手,把娱乐圈的诸多乐事丑事抬上荧幕。
发挥着王氏的黑色幽默。
或许,因为喜欢他久了,才知道那些笑声后的无奈。
被怀疑不会唱歌,被怀疑是Gay,被怀疑耍大牌,被怀疑不真诚,被怀疑只是个偶像。
在这一个被动的年代,他依旧带着偶像的面具,控制着脾气,出演一个我们喜欢的王力宏。
他,仿佛是一个木偶。
所以,听到他骂bullshit,我爽到了。
对于那段和陈汉典永远合作的Solo,尽管听过很错次,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
嘿得很俏皮。
受过专业训练的二哥唱个《费加罗》很给力。
大概是很怀念大学的时候演舞台剧,唱百老汇。
三笑点很多。
不得不说谢园老师演得民乐系主任还是很到位的。
特别是那句“走你的”。
他那套很挫的衣服莫非就预示着民乐系不乐观的未来?
谢娜那句“我真是太有才了!
”一如既往地继承了马兰坡坡姐的精髓。
甚至很爆了句“Fashion”。
方大同的出场很有喜感。
在那句“我大概是小杜的……呃……特别嘉宾”之后,我乐了。
听到《每个人都会》的时候,还真是很Enjoy。
大目老师的眼睛一如既往的大。
陈汉典的表演还真是可圈可点。
诸多笑料。
“阿德,不要。
”(魏同学被阿德挤到墙壁……)“那我就是你的知音。
”(在车上,魏同学的头在杜明汉身上使劲地蹭)“我当初以为你是脑震荡,现在我看你脑子是坏掉了。
”(这句台词被汉典讲得很搞笑。
估计脸部表情加分很多。
)王二哥讲台词好别扭,好ABC。
好歹你待在中国也很久了,国语为嘛还讲得这么有腔调。
有点不自然。
但是,表情和动作很OK。
(有个镜头切到眼睫毛,真怀疑是不是接过-。
-|||)对于二哥脑子里的幽默细胞,我一点都不表示怀疑。
撒个谎,还撒得这么给力。
(谣言就是这么出来的)关于那个卫生纸的广告,(我当初一直以为是牙膏)实在是很雷。
整部电影下来,感觉还是不错。
二哥亦真亦幻地演绎着似是而非的王力宏。
曾哥讲话一如既往的绵羊音。
一度怀疑杜明汉的性取向。
刘亦菲还是古装扮相比较好看。
子期和伯牙的幻想,才把她的美刻画得淋漓尽致。
宋晓青同学很主动,直接往阿德左脸颊亲下去。
最让我觉得有点格格不入的演员是乔振宇。
说不出来为什么,他给我的感觉有点作,在剧中更是表现出对杜明汉同学红果果的嫉妒。
他指挥,他说话,总是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但是,那句“他唱歌不是用丹田唱的”,然后唱《费加罗》唱到破音,还是很有喜感的。
抱歉的是,该感动的地方我没有感动。
只因为剧情,毕竟是太俗气了点。
只有在杜明汉冲下去追宋晓青的那段,心潮有点起伏。
或许是因为感觉二哥身为偶像的无奈,或许只是因为《唯一》。
当然,杜明汉只身一人坐在酒店的沙发上的时候,微微有点难过。
眼里的落寞,尽显无疑。
最后那个Kiss,算是Happy Ending。
倒让我觉得有点小清新。
让我想起《蓝色大门》里,同样是男女主角坐着,一侧头,就闻到了彼此身上的味道。
合衬的阳光,和合衬的温柔。
陈冲老师是老戏骨。
气场。
魄力。
怎一个赞字了得上海话讲得老有腔调的。
四幸好,你依然是王力宏。
幸好,你依然认真努力。
幸好,你依然真诚谦卑。
所有的对与错,是与非,历经千帆后,终究会与时间的尘埃融入一体。
你坚持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或许,可以称作梦想。
物是人非之后,你依旧怀着热忱,在你热爱的事业里打拼。
那些逼不得已的圆滑以及成熟依旧掩盖不了你内心的孩子气。
我只是希望,票房不要太惨淡。
为此,你付出了太多,也牺牲了太多。
身体显得更加清瘦,和家人吃饭的时间更加少。
甚至连专辑,也成了电影的附属。
你的诚意,我们看到了。
而且,我说,你做得很多。
如果你在意的,真的是我们的反应的话。
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里,我依然喜欢你。
五这部电影又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一个制作团队的重要。
李屏宾被誉为侯孝贤的御用摄影师不是没有道理的。
打光、特效等等一系列细节都处理得很好。
97分钟的电影,反而,有点意犹未尽。
(估计很多精彩片段都被剪掉了)总之,这是一部不会让人流汗的电影。
PS:片头,看到了王妈妈(李明姝)的名字,难道是幻觉?
2010.8.12「戀愛通告」上映是生日11年過去2021「披荊斬棘的哥哥」首播8.12冥冥中注定?
🥭台9.17期選曲放🚥「搖滾怎麼了」心疼雲迪哥塑料粵語選擇「護花使者」成功減重20斤發揮很好卻遭9.24期賽制淘汰。
🎬情節合情合理的蛛絲馬跡:7min開始多次出現的蝴蝶🦋劉亦菲的對流行不太感興趣31m陳漢典的「阿德不要」36m話說不出來用音樂表達38m杜明漢白雲🧻衛生紙廣告44m曾軼可那句「他根本不喜歡女生」47m四重奏排練幻想黑白畫面🎹49m宿舍床頭雲迪哥🎹海報51mDMH迪命宏?
應援燈53m古典音樂🎹彈奏62m一輩子有多少次嘆息遇見你我無法呼吸這都是你不知道的事64m廁所給電話傳言66宋曉青送日月?
心中的日月雲南迪慶。
93m少說話多彈琴95m明只好說。
【李上王下=杜】Btw🚥2011.10.24那2期「康熙來了」有驚喜
恋爱通告 (2010)6.02010 / 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 喜剧 爱情 / 王力宏 / 王力宏 刘亦菲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看的人戏,在最近最近以来,我们热爱上了电影。
从电影产生到现在的繁华,人们对电影的看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人说人们对电影的要求高了,对电影人要求高了,所以,人们对现在的电影不再想以前那么的敏感了,也再象以前那么的好奇和热情了。
真是这样的吗?
我的认为是:否。
为什么呢?
首先,什么是电影?
象《恋爱通告》这样的电影简直就不是电影,为什么呢?
没有生活基础,没有生活来源和生活的去处。
什么是生活?
生活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感应和体验。
所以,一部电影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人和自然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来,而不是凭空乱造。
当电影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对新生的事物是有好奇的,肯定对电影片里的东西也是好奇的,所以,这个时候人们的热情并不一定代表说这个时候的影片多么的好,而现在的人们对电影的要求和对电影人的要求如何的高。
而仅仅是好奇心使然。
那为什么,有的电影作品为什么能常留心间,被永流传?
两个字:共鸣。
当一个作品和自然世界发生共鸣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体的了,留恋和怀念电影,其实就是怀恋自己,怀恋自然美丽的东西。
其次,现在电影的流病。
当代电影,正是遇到国转型的时期,很多东西需要和新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譬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而西方早已经很成熟的经济秩序必然影响到中国社会,在近30年强大而快速的物质膨胀与文化底蕴参差的反差就非常强烈。
譬如一部电影想表达山村的艰苦生活的现状。
可能出现这些问题:一是,资金问题。
拍摄真实的山村生活,演员需要到山里去体会,去感受,去真正的生活,而这需要半年或者更长,而这些就需要相当大的经费。
在中国目前不成熟的电影业,无论从拍摄的程序还是从资金来讲,都是比较紧张的。
所以为了赶紧出片,往往会草草的拍摄。
2.政治因素。
我们的艺术表达的东西要符合一定的要求,符合政策和法律。
其他还有很多因素。
譬如《恋爱通告》,就是一部很烂的片子。
从导演到演员,再到剧本,都很草率,没有深度。
我说的没有深度就是没有生活的味道,失去了生活。
最好,现在的电影人,都是混蛋。
一个电影人,不是别人生产作品,而是为了通过片子去反映生活,反映自己的生活和大众的生活。
而现在电影人很差劲,他们要么就是自以为是的把片子按照自己的想象乱整一起,要们就是歪曲生活,要们就是为了利益而象大生产时那样“亩产万斤”乱说,要么就是想让自己被别人记住,被别人仰慕(其实任何东西都没有可能被永远的记住,何况虚伪的东西呢?
)。
《恋爱通告》,看了就想骂人。
烂人,烂片,一个字:烂。
本来看之前有点期待,豆瓣至少说是诚意之作啊,还是搞笑片,有CHD啊,应该还是算好看吧。。。。。。
呵呵,有句话说啥来着?
就是想要成功就要干自己擅长的事周杰伦这点就很聪明,某种程度来说,不能说的秘密成功也是他音乐的延伸,他成功地创造了一部电影,不是“看了”觉得好看,而是“感觉到”好看,不少人讨论过,明明就只是看了一次,看的时候没有特别的感觉,但一看完后,就忘不掉,而且越回忆越享受,那些画面配着音乐在脑海里经久不灭,简直就像遗失了很久的美好又重新被找回一样让人怦然心动周杰伦做到这一切,只是做到了3点,第一强化音乐作用,让电影全片不停地充满音乐,大家都知道音乐是有神奇作用的,他能带观众去入戏,进入他想表达的世界,这是他非常聪明的一点,时时刻刻知道自己的优势,就是用音乐来讲故事感染人,说实话他是有点犯规了,一般的导演是用画面带观众入戏,很少想到像他这样使用音乐的,看后来他拍的熊猫人,在脱离了音乐后,他就无法让我们觉得好看了第二点,尽可能地去表现美好,美丽,拒绝深度,这点来说刚好待会提到王力宏的通告简直就是反面教材,呵呵。
周杰伦本身的强项是用美丽去感动人,音乐是美丽的,初恋是美丽的,影片结尾为了爱而努力也是美丽的,周杰伦统领全片他就是拼命地向我们展现了美,风景美,人物美,故事美总是就很轻易地就能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样的电影怎么能不获得好评呢?
第三点:借鉴巧妙,让剧情简单中带有复杂,让电影瞬间升华,成为经典。
我敢打赌不少人在看完电影还是没有全部都看明白的,都是以为是个简单的故事(或许还有点闹鬼?
)但后来的恍若大悟,又会让人惊叹中获得满足,观众就是有点犯贱的妞,他们既喜欢从被导演玩弄中获得快感,又拒绝你直接走上前问他价钱,试想当初周杰伦如果明摆着就要借鉴触不到的恋人,这电影还能成经典吗,正是他在看似简单的剧情中处处埋下伏笔,才能造出巨大效果!
这些都是王力宏之流所不能及的,从他口中喊出“知音!
我原来就感觉到是知音的感觉”时,我就知道他把电影想得太简单了,按照拍MV似的粗暴地揭示主题,唉!
他以后最好是拍DV,MV都别在碰电影,别看现在票房不错,越往后强片袭来谁会看你这白痴片啊(当然白痴片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连敢死队这类型节奏单一的肌肉片其实都是过时了的)前面讲过王力宏最擅长是那种穿戴整齐深情款款地唱柔美的情歌,搞笑?
就像他片中自己说的:shit!
而且他自己shit就算了,还把未来笑片天王CHD搞cheap了。
CHD变得一点都不好笑,反而多了夸张成分,全片就像是个精神分裂的病人一样,风格严重不统一,搞笑不成,玩浪漫又不到位,理念深刻(知音,民乐)但表现浅薄。
或者,说太多不好的,我先说下好的吧本片的立意是寻找知音的故事,是拯救民乐的故事,是俊男美女清纯恋情的故事,本来很美的,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他不会输给周杰伦的,但是!
他不会扬长避短!
难道真的是甄子丹负责叶问,黄晓明负责2就成了超棒的叶问2吗?
想象一个场面:CHD问:王导,你这部片怎么拍?
王:简单,你负责搞笑,我顺便搞笑。
就是这样,我在片中,看了差不多30分钟,还没办法大笑一次,没错,CHD是样子都能让人笑,但目光不小心扫到旁边顺便搞笑的王导,你只会发现2个字:心酸,卿本佳人奈何*河蟹*啊!
你明明是个弹琴唱情歌的白马王子,玩深情才是你的长项,做啥犀利哥啊?
偶遇知音是很美的,你整一车祸现场,马路弹琴,寻找知音,也是很美的,你搞成,男帮女女泡男的过程,拯救民乐更美,你搞成男追女的垫场戏,说句不好听,大明星唱非民歌(不知道的事)追到了民乐系学生,就会造成民乐的一次救赎吗?
如果是,太俗!
试回想,本片的亮点之处,是王力宏把被拒绝的情书当场谈琴演奏,是为博佳人一笑,敢于把演唱会颠覆的执着,甚至耍帅表演乐器,而这一些恰恰是他本来最擅长的!
哪怕是他的立意,知音都是很有深度的,可惜,他没有把持住,他就像以前一样,像市场妥协了,找来曾轶可出演可有可无的角色,找来方大同演方大同,找来CHD喊:阿德,不要!
又要找大牌来顾及市场又要搞笑又要主题深刻,最后影片中出现的一切无一不是王力宏在妥协这一切无一不是在瓦解王导心中电影念仅存的一丝美感,最后他终于迷失了,影片到了最后15分钟都成了垃圾时间:杜明汉来不了?
观众知道他会赶上的。
天仙明明感动了却想转身离去?
观众知道这不可能的。
最后准备KISS天仙记者却出现坏了大事?
拜托!
都是男人,王导你想啥我们还不知道?!
就算你镜头前没表现,幕后潜规则还不是你说了算,别装了!
王力宏比不上周杰伦的地方是周杰伦驾驭市场,王力宏妥协市场。
喜剧片很有市场需要,但较难出彩,艺术片要出彩就更难了,还不一定有市场。
我丝毫不会怀疑如果王力宏拍文艺片,可能带出的内涵会比周杰伦更深远,但现实就是这么发生了,未来几年后,回顾文艺片,不能说的秘密会有他独特的地位,因为你听到了那贯穿全片的音乐?
因为你体味到了那岁月的清纯?
还是因为那一起躲雨的屋檐?
一起看过的风景。。。。
不能说的秘密从片名开始就是这种感觉,慢慢品味,虽难以明状,但已成经典。
反观通告一片,你觉得他和其他中国商业喜剧片比有什么特点呢?
至少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就像他的歌一样,别人是无法模仿的,完全不同的风格,那么想想恋爱通告本身是否是有独特风格呢?
是否是多年后你会回味的电影呢?
通告在喜剧片里面地位,你觉得他是被秒杀的对象呢?
还是仅仅除了票房外不值一提的每年总来那么几次的东西呢?
至少他是可看的,他是有诚意的,他是在隐喻他想表示的东西的,他当然是比周杰伦好的,这是我从豆瓣上看到最多的评论。
本来是一部商业喜剧片,硬要把他说得有多好多好,简直是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于是,电影没啥好回味的,粉丝的评论中是不难看出的,但又必须拔高,这就只能挖掘王力宏的剩余价值了,慢慢地,电影就在偶像的光辉形象的映衬下模糊了面孔,这些评论不是流于表面就是只是谈人不谈电影了 一部电影,连竭力想把他捧高的粉丝们都发现评论文章词不达意,理屈词穷,是最大的悲哀,于是跑来不能说的秘密版大发牢骚,获得心理平衡的大有人在,我真想奉劝他们,不好好看电影就算了,也该好好看看不能说的秘密评论的文章吧,不然说句不好听的,你们连枪手都输了,还比来比去比卡丘啊!
不是周杰伦太好,而是周杰伦太少,成功就是做自己擅长的事,王导!
歌迷叫你回去唱歌,哈哈哈哈哈哈
偶像的力量毫无疑问,这个季节是属于王力宏的季节。
《大兵小将》的热度还没退,他自己的新片就在巨大关注中筹拍。
直到这个夏天的大爆发,他自己说,这次是一个新的尝试,三件自己最爱的事情同时进行,唱片、电影、演唱会。
目前唱片和电影我都已过目,整体看来,这一策略非常讨巧,电影中不断出现、串联故事的插曲悉数出现在唱片中;整张唱片11首歌,只有两首和电影一点没关系,基本等于一张电影原声;可以料想接下来的十场巡回演唱会一定会出现电影原声和新专辑音乐。
这些东西统统不愁卖,作为一个新晋导演,首映并不在周末的《恋爱通告》首周票房即突破1600万,后劲十足。
在8月17号的明星见面会上,现场更有粉丝大声喊出已经看了三遍,还会再看第四第五遍。
我躲在众粉丝里,看起来好像过于镇定冷淡。
当王力宏站在台上向台下挥手时,我坐在第4排。
我看到的除了他脸上健康的笑容时,看到了更多挡在我面前的粉丝的闪光灯;体会到的除了见到偶像的一瞬狂喜之外,陷入的是深深的空虚无力。
没错,我是喜欢王力宏众多中的一个,并且我可以很理性的分析出我喜欢的不只是他的长相,以此证明我的不肤浅和他的确有内涵,可是他终究是偶像——比伯牙子期残酷得多,偶像不是“知音”:当你喜欢张爱玲、沈从文这些人的时候,你并不会想要得到什么,你只是看到有关他们的文字、他们的文字,就会因为感受到自己比其他人更懂他们而满足骄傲。
但眼前的偶像不是如此,尤其是王力宏这样的超级偶像。
他有才华,有相貌,有一切。
如果有那么喜欢他,就不会满足于听他唱歌,还会想看他讲话,看他的表演,想走得更近。
蔡康永说,如果你喜欢一个偶像,就应该尽力去接近他,能和自己的偶像近距离的接触是件很棒的事情。
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这说法没问题。
可是我忘了,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也是一个偶像。
讲话都是有立场的。
更关键的是,对偶像的获取并不是止于近距离接触就满足了。
对于距离而言,除开异常疯狂的粉丝,我所能做到的已经差不多极致了。
歌友会、见面会、乃至将至的演唱会。
可是空虚也将源源不断的从这种接触中产生,你会发现两点:一,你永远变不成偶像,二,你永远得不到偶像。
他的笑容非常好看,可是永远都是陌生的;他整个人只是一个符号,他对于你和对于喜欢他的任何一个人都有着同样的意义。
仔细想想,应该没人不知道这一点,只是大多数人都一厢情愿。
而且即便王力宏一直在(电影和现实中)自嘲只有长相的偶像没意思,也反驳不了流行文化的粉丝天生就是【食色者性也】的最佳写照。
我们要卖相要即时感受,不要深刻不要意义。
王力宏的讨巧在于他除了提供这些东西以外的确还有其他的,他是流行文化的精品,更具有劝服性。
他的跨界安全无比,他的大批粉丝会跟着他转战其他领域,连我这样量级的观众都会看不止一遍,刷出高票房并不困难。
那好口碑难么?
不难。
我就会说它好看。
因为不同电影的功能不同,比如最简单的就是别拿一部商业电影来意淫。
而这部片子更简单,仅仅提供王力宏展览就足够让这些人一遍遍走进影院。
粉丝虽然难缠,却是个非常宽容的群体,演绎了什么样的故事都在其次,只要能一次次的看到偶像,就(至少)在观看的时候变得老老实实心满意足。
这不是谎话,我真觉得好看。
所以所谓的粉丝在豆瓣时光刷出的高分不完全正确,至少这分数很真心。
你看到的是王力宏还是杜明汉?
与其他靠偶像撑场面的电影相比,这部片的独特之处在于你完全分不清真假。
你能分得清你眼里看到的是王力宏还是杜明汉吗?
我不相信你时刻都能分开。
首先,作为粉丝,你想要看到的就是王力宏而已,他演了什么角色不重要,你比看其他任何一部电影都更加集中精力在他的表情、话语和动作上。
你在电影中看到了一个比在电视访谈、MV、演唱会中的表现都丰富得多的偶像,这才是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满足。
其次,王力宏在电影和现实中的角色几乎没有什么错位,对于一个原本就不了解偶像的观众来讲,很容易在潜意识里将两者合二为一。
但电影中常常出现的王力宏元素又常常提醒大家别太出离了,这还是我们的超级偶像。
当杜明汉唱歌的时候,签售的时候;当电影中的音乐悉数出现在王力宏的新专辑中的时候;当电影中杜明汉的宣传海报统统都似曾相识的出现在《心跳》和《盖世英雄》宣传中的时候;当宋晓青哭着跑开影片响起的配乐是《唯一》的时候……你都想怀疑是不是哎,大明星也有自己的落寞,当力宏说这才是我的人生,我要普通人的生活包括爱情的时候,会觉得这是王力宏的话,而不是杜明汉,于是不得不感叹这部电影跨越了所有的戏剧表演理论,它既不斯坦尼拉夫斯基(演员与角色合一)又不布莱希特(演员与角色分离),更跟梅兰芳表演体系没法搭伽。
这个结果既不伟大也不卑鄙,它的客观作用就是伟大的整合营销,让迷恋者一遍遍心甘情愿的消费。
即便所有的歌在电影中出现了,还会满腔热情的预购新专辑,并且因为看过了电影更添一份感情;因为电影的意犹未尽(与空虚同义),会同样购买接下来的巡回演唱会门票。
一场电影,同样成为了精准的介质和广告本身。
而偶像,是物化时代的最极致表现,迷恋偶像跟恋物本质上没有区别,只不过更贪心。
电影凭什么是电影?
从电影本身来讲,无功无过。
作为一个新晋的只有MV拍摄经验的导演来讲,这份答卷已经不错。
单纯的割裂电影和唱片、演唱会以及王力宏偶像身份的关系看,故事很完整,笑点也自然,浪漫喜剧爱情也够了。
也许王力宏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自然而然的在电影中发挥了自我的种种元素,但这种发挥却在和特定观众的化合过程中让电影显得不那么纯粹。
我们看电影还在看什么?
看阿凡达的时候,我们要看的是特效和3D,一个建构出来的空间里发生的童话故事,与其说看电影不如说在逛迪斯尼乐园;看建国大业的时候,我们要看一颗颗星星,顺便数数到底有多少颗;那看恋爱通告的时候在看什么?
在看王力宏。
(当然,或许你在看刘亦菲。
他在看曾轶可,anyway)这是王力宏的骄傲,是电影的悲哀。
你还是唱歌去吧。
到底是业余的。
为了大同看的..
真棒呢
其实影片整体还是不错的,至少能够看到几分真挚的情感在里面,虽然与最近的大片差不多,一如既往的俗套。感觉最大的败笔就在曾哥,曾哥一出,绵羊音震得我全身发抖,雷个外焦里嫩,十年的鸡皮疙瘩掉一次性掉光了。
在陈冲和陈汉典面前,连刘亦菲都几乎变成炮灰,听曾轶可说话真是一种折磨。谈谈王力宏:ABC,高学历,长相出众,绯闻鲜少,会创作,会乐器,唱歌也不错,可为什么就是没有很喜欢呢,想了想终于发现,他的歌就算好听也不能多听,会腻,还有他本人略有些清高得做作,就像看他电影一样
男版Hannah Montana+各种植入广告+各种腐点+王力宏新专演唱会。整体挺二。但是笑点亮点不断。我爱曾哥我爱陈冲我爱陈汉典。每次到俩二逼主角时就觉得看不下去
高考前几天看的吧,当时很多同学喜欢刘亦菲和王力宏。
如果不是王力宏导演 我真不知道谁会打5星
给民乐
和闲闲看时被一顿笑
这里,有好听的音乐,有好笑的故事,还有好看的男人和女人,那么,对于一部爱情轻喜剧而言,还要苛求些什么呢?
CCTV6.王力宏的自我吐槽啊……“杜明汉好像不喜欢女孩子”曾哥的槽吐得好犀利啊。手法纯熟,看来执行导演不错。其间的转场动画段落很有想法。看了一多半给三星,看到gc和结尾差点被雷死……为了曾哥多给一星。那个叫慕凡的角色是个纯SB
其实心中默默打1星,方大同+1星,王力宏+3星~
方大同太驚豔了 !! 而且居然是林夕樣「每個人都會」:愛是兩人一張棉被,也是一人一瓶清水;愛是送一百支玫瑰,也是讓赤地開花蕊。 怎麼辦,我心中滿滿是你的旋律。..Ps:片尾職表作詞人寫錯。
啦啦 虽然尚未上映 但首映礼上看过了~我爱王导 我和荔举的横幅你一定看到了~~——王导,辛苦了!
子牙和伯期的知音狗血爱情自慰片
王力宏真是个30+岁的青葱男孩
蝴蝶眨几次眼睛~🎶不由自主的记起这首的旋律和歌词了,还记得以前没有微信还在玩QQ空间的时候,转发过一组刘亦菲的图,评论说我喜欢这个女生,然后@了一个人,她以为我说刘亦菲,所以接着听说她也喜欢,可却不知道当时我是向别人指👉这个我@的人呐,🎶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嘛蛋啥都不说了 懂的人自然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