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追完了rome全集,对阿提娅这个角色印象很深。
故事前半段,这个生活放荡追名逐利的女人,在贵族权利斗争中展现了绝无仅有的凶残和女人少有的理性。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用几乎专断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快速磨练心智,适应残酷的政治斗争。
面对暴露出对其爱慕的男子的细腻情感的女儿,她发自肺腑地讲出了“disgusting”的评价。
而多年后 ,她却爱上了自己的政治伙伴安东尼。
不想在面对背叛后,她失去了年轻时的冷酷,失去了一个贵族的高傲,她被击垮了。
当然击垮她的还有塞维利亚的死和对她的诅咒。
这时她的女儿面对自己暴露感性弱点的母亲,也惊人的用了这个词——“disgusting”。
我仍然记得阿提娅,永远在家里不停歇地碎碎话语——斤斤计较的选择布料,训斥奴仆,管教儿女。
她能在解决掉到刺杀威胁后,突然如释重负的躺在床上微笑着说一句“好饿啊!
”。
何等坚强的女性,可岁月却无情地摧毁了这种“无情”,让他在爱情的执着里里看到了无奈,看到了求而不得。
我深感,年轻的心是永远比衰老的心更坚强的,那种坚强始于野心,长于无情。
而我总是偏向于喜欢那种的衰老。
第二集里,百夫长逐渐黑化,从一个堂堂正正的军团将官、平民英雄转变成一个时常躲在阴暗处的黑帮老大。
这一集,百夫长的黑化进一步加剧。
和身份的变化相比,心理的变化才是最可怕的。
或者说,一个人身份的变化往往与心理的变化高度关联。
作为曾经的13军团百夫长,他恪守军纪、英勇善战、是非分明、原则性极强。
因为有这样的品格,在恺撒撕破契约带兵越过分界河后,他毅然决然离开了军团。
因为有这样的品格,在第一次成为平民后,他宁可饿肚子也不充当黑帮杀人的工具。
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品格,他放过了老庞贝,拒绝了艳后的交欢命令,并一步步走向政坛。
可自从迈步政坛后,他的信仰就越来越摇摆不定了,是非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了,对兄弟的情义、原则的坚持渐渐让步于政治利益。
也许他自己并不知道,仅仅是短时间地浸淫于政治,他的精神世界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巨大改变。
不客气地说,13军团时期的百夫长与从政之后的行政长官、元老,几乎不是同一个人。
如果不是波罗在角斗场上誓死捍卫13军团的动容表现,他的精神世界大概已经被地位和名利重塑。
随着得知自己被绿,并引发了妻子自杀、恺撒惨死、孩子下落不明等一系列后果,百夫长早已混乱不堪的精神世界终于坍塌了。
他认定自己是黑暗之子,认定自己被神灵谴责,一心只想等待神灵结束他的残躯。
在这种背景下,接管黑帮,无疑成了他加速堕入地狱的通道——或许这也是他选择接管黑帮的原因。
总之,接管黑帮后,百夫长越发变得冷酷无情、不讲道理,俨然翻版的安东尼。
自己的手下让一位12岁的男孩吹箫,引来了对方家族的不满。
连波罗都表示手下这一行为对男孩不公,应该收到惩罚。
百夫长却拿出了老大的架子,公开训斥波罗,并拒不接受对方的请求,公然纵容手下作恶。
果不其然,由此引发了对方的单方面报复。
波罗认为报复合情合理,这事儿就这么翻篇儿得了。
百夫长却要求手下展开进一步的报复,引发了进一步的派系纷争,并在争吵中和波罗撕破了脸,俩人大打出手。
波罗无奈之下再次选择了离开。
回到罗马的政治局势方面,安东尼进一步巩固独裁统治,西塞罗继续过着受气包的生活,布鲁图斯等处境日益艰难,屋大维则领导了一支1万人的军队。
安东尼原本计划的是卸任后去马其顿行省养老。
但在阿蒂亚得知马其顿是不毛之地并吹耳边风之后,安东尼决定索取熟悉的高卢作为养老地。
为此,安东尼再次威胁起西塞罗,要求他在元老院发起相关议案。
西塞罗原本是个喜欢口嗨但又胆小怕事的怂包,曾经跟随庞贝对战恺撒,后跟着布鲁图斯一同投降,一方面长期对恺撒心存不满,一方面又不敢公开干架,甚至还带头发起了加冕恺撒为元首的议案。
说他两面派一点不为过。
但这次安东尼失算了。
怂了半辈子后,西塞罗竟然硬气了一把,选择缺席元老会议,并留下了一封讨伐安东尼的檄文。
不过咱就是说,真有种,自己当面念檄文啊,自己跑得远远的,让同事代为宣读檄文,结果导致同事惨死于安东尼之手。
同时也不得不说安东尼这个人,人家只是代为宣读檄文的,有怨愤你得去追杀西塞罗啊。
说起来这个场面与三国时期,袁绍讨伐曹操时的场景很相似。
时陈琳洋洋洒洒作檄文,历述曹操之劣迹,吓得手下不敢往下念。
不同的是曹操并没有杀念檄文的手下,反而称赞其对方的文才。
说回西塞罗,逃跑的路上,还给屋大维去了书信,请求对方起兵讨伐安东尼。
这个策略倒是在线的。
果然,时隔几年,罗马战事再起,安东尼成了元老院的敌人,成了叛乱者。
屋大维则加入了讨伐安东尼的阵营。
真是世事多变迁啊,谁能想到曾经不被安东尼放在眼里的小孩子,竟然真地能拉起一支队伍,并成为自己的强劲对手呢。
与此同时,第二集挖下的坑又有了回应:一是波罗离开三个月后,再次割舍不下百夫长,回到了罗马,并与百夫长的大姨子重逢,得知了孩子们还活着的消息。
下一集,大概率会上演波罗单骑救孩子的剧情了,颇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赶脚啊。
二是犹太人泰门再一次被阿蒂亚放了鸽子,并很显然很气愤。
而在泰门回家时,再次看到了犹太老乡鬼鬼祟祟的动作,不知道到底在酝酿着什么…三是那个甘当奴隶性奴的男子,原来竟是塞维利亚安插在阿蒂亚身边的刺客。
只是塞维利亚要求不许伤害屋大维的姐姐,所以刺客迟迟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
又不得不说了,罗马人的恨是真有原则,要杀对方的母亲,却又不允许伤害对方。
话说连阿蒂亚都称自己的儿子为叛国者,甚至要求安东尼处置屋大维的信使,这种母子归母子、情人是情人的原则感真是神奇。
片尾,刺客终于在粥里下了毒药。
悬念来了:阿蒂亚会中毒吗?
btw,布鲁图斯接下来又该去往何处?
第一季结束时,留下了几个巨大的坑:恺撒死后,罗马怎么办?
安东尼等会被清算吗?
失去爱妻的百夫长将如何度过接下来的人生?
波罗真地可以割舍掉与百夫长的兄弟情,远走他乡吗?
第二季第一集,这几个坑一一被填上。
先是安东尼也差点被干掉,多亏了自己是行伍出身、身体矫健,才成功逃回阿蒂亚的家里。
此时,阿蒂亚也正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第一反应是36计走为上,在假设安东尼已死的前提下,火速逃离罗马。
这正合安东尼的想法。
被刺杀的安东尼直接的想法就是去北部招募军队,与布鲁图斯等开战。
但在离开之前,必须把恺撒的遗孀也带上,以免被人背后指责没有义气。
阿蒂亚是反对这一做法的,这符合她自私透顶的个性。
但也正是安东尼的这一决定,为局势带来了转机。
恺撒死后,罗马城一片混乱,家家闭门或外逃以自保。
恺撒的尸体被忠诚的奴隶穿过混乱的人群,托运回了家里。
恺撒和妻子的朋友、亲戚无一人上门吊唁。
安东尼一行到了恺撒家里,说明来意及去意,却被恺撒遗孀要求公布恺撒遗嘱。
遗嘱里,恺撒几乎将遗产全部分发给了罗马公民,并将屋大维认定为唯一法定继承人。
遗嘱公布后,屋大维做出了留守罗马的决定,并从法理层面为安东尼等人分析了留守的可行性。
事实上屋大维一开始就不建议逃走,因为在他看来,局势远没有到不走不行的地步。
有了恺撒遗嘱,他摇身一变成了恺撒继承人,法理层面占尽优势,就更加坚定了不走的决心。
屋大维认为,布鲁图斯是以暴君的名义刺杀恺撒的,但假如公开认定恺撒是暴君,那么恺撒生前的行政任命都是非法的,安东尼就不再是执政官,布鲁图斯等人的司法官等身份也将失效,到时就需要重新选举,这对任何人都不利。
要知道,布鲁图斯等人的主观动机之一就是恺撒的平民化政策威胁到了他们的贵族利益,刺杀恺撒就是要更进一步巩固自身利益。
既然公开认定恺撒为暴君实际上会侵害自己的既得利益,那么显然理性层面,布鲁图斯是不会这样做的。
而如果不这么做,在不开战的情况下,为了彼此的利益最大化,就只剩下妥协一条路可走了。
即将恺撒的死因认定为自然死亡,并为恺撒公开举行葬礼。
看到这里,不得不说,屋大维不仅有极强的思考能力,更有着冷静的头脑,能够从人性最在乎的利益角度出发,在乱象中拨丝抽茧,直击核心本质,并给出最优解决方案。
但安东尼和阿蒂亚并不认可屋大维的说法,坚持认为他这一套说辞是纸上谈兵。
如果换成三国、五胡十六国的背景,安东尼还真是对的,因为对方会不计一切代价将安东尼等人赶尽杀绝。
但罗马之所以是罗马,贵族之所以是贵族,共和之所以是共和,就在于凡事都是有底线讲原则的,连刺杀安东尼的行为都并非布鲁图斯的主张,之前有人提议下毒谋害恺撒都被布鲁图斯以不光明正大为由否决了。
在罗马共和的政治文化里,屋大维的分析反而是对的。
面对母亲的不支持,屋大维又展现了高超的说服技巧,他以自己继承了恺撒的巨额财富为诱惑,诉诸母亲贪财逐利的本性,成功说服了母亲同意自己的提议。
由此,逃跑、开战的计划被放弃,安东尼只身前往布鲁图斯家里,如屋大维所预期,与后者成功达成协议。
按照协议,安东尼和布鲁图斯等将在葬礼上分别发表演讲,火葬恺撒后,共同执政。
但安东尼耍了个花招,在葬礼上公开了恺撒遇刺的真相,唤起了民众对恺撒的同情心,激起了民众对布鲁图斯等人的强烈仇恨。
这导致布鲁图斯等人被迫离开罗马,以调任外地的名义逃离。
安东尼成为最大赢家。
说到恺撒的葬礼,恺撒遗孀在家里朝恺撒老情人脸上吐口水的画面简直不要太解气,里头不知道压抑了多少愤怒与悲伤。
恺撒之前与情妇的夜夜笙歌,遗孀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如果不是被阿蒂亚画了墙画造成舆论影响,遗孀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可就因为恺撒的离开,情妇竟然心生如此怨愤,并一步步诱导儿子布鲁图斯刺杀了恺撒。
此外,恺撒的葬礼在广场举行,人群里不断有人为葬礼添加木材,表达对恺撒的敬意。
这就有回到第一季结束时的那个问题,恺撒是暴君吗?
如果是暴君,他死后,为何没有万民欢呼庆祝?
如果是暴君,他死后,安东尼为何能轻而易举煽动民众对他的敬意?
还有,如果是暴君,布鲁图斯又为何不公开宣布?
当然不能否认,民众有时候是愚昧的,连安东尼都把他们称作暴民。
乌合之众一词的由来不是没有缘由的。
但也必须承认,恺撒的很多政策是利好普通民众的,从利益层面出发,民众很难认定他是暴君。
不过他确实又存在独裁,排挤、暗杀反对派的行为。
只能说,政治人物的复杂性远非一个词能够概括的。
就在恺撒举行葬礼的同时,百夫长这边也在举行另一场葬礼。
区别于恺撒葬礼的规模宏大,百夫长为妻子举行的葬礼则只有波罗等几个人见证。
是的,波罗果然没有真地离开罗马。
当他听到恺撒的死讯后,二话不说骑上快马转身回到了城里。
他是担心自己的好朋友百夫长。
回到城里,一切都变了,恺撒死了,百夫长的妻子也死了,百夫长的孩子也不见了。
这就要说百夫长的性格缺陷了。
百夫长看似有坚定的信仰,但情绪非常不稳定,常常是感性凌驾理性,尤其是与屋大维对比之下。
第一次回城看到妻子抱着一个婴孩,第一反应是自己被绿了,一怒之下差点把对方杀死。
后被妻子忽悠是女儿的孩子,则立马原谅了妻子,并道歉。
咱就是说,是不是闺女的孩子,稍微观察、打听一下就真相大白了啊。
也正是知道百夫长的这个性格缺陷,妻子更加坚定地要求所有人和她一起保守秘密,直到秘密被揭开,毫不犹豫地坠楼自杀。
妻子死后,百夫长抱着尸体呆在原地。
原以为他陷入了极度的悲伤和自责,没想到还沉浸在巨大的愤怒里。
看到旁边的小男孩,竟差点丧心病狂地干掉对方。
待大姨子和孩子们回来,又歇斯底里地对她们降下诅咒,而后跑进混乱的人群里。
就在他离开不久,曾经的仇人黑帮老大上门来把他的大姨子和孩子虏获走了。
沉浸在复杂情绪里的百夫长也成了一滩烂泥,身上之前的物件被路人洗劫一空。
好在有波罗的出现,才救了他一命,并完成了妻子的葬礼。
可孩子们去哪儿了呢?
被自己吓跑了吗?
这就是两个武夫的局限性了,孩子怎么可能抛弃母亲呢?
意外得知孩子被昔日仇人带走后,百夫长和波罗怒气冲冲上门寻仇,两人顷刻间将黑帮团伙屠戮殆尽,战斗力实在非凡。
要说这个黑帮头子也是欠啊,就因为当初手下被教训了,一直怀恨在心,恺撒一死便趁机来寻仇。
可明显干不过百夫长和波罗这俩大屠夫啊,角斗场上的事迹也不可能不知道啊。
都刀架脖子了还嘴硬,结果被百夫长一刀斩首,真是自找死路呢。
至于百夫长的大姨子和孩子们,真地被先奸后杀了吗?
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恺撒惨死、妻子殒命、孩子下落不明,百夫长接下来又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心魔?
btw,安东尼还真是个行走的生值器,恺撒葬礼前还要来一发。
屋大维竟然找波罗道歉,还原了自己一时疏忽导致百夫长秘密泄露的真相。
还记得权游二丫去到地下室看到上千张面皮吗,当时整个人震动了。
在Rome里,看到了不少,sensiviya对儿子Brutus的追缅时把面具带脸上,还有许多脸孔的装饰,还有墙上有许多face。
tymen作为jews对他的家庭和宗教有过刻画,百科上写罗马是天主教会的中心,嗯懂了为啥给他那么多镜头。
对了之前总看到嫌弃印度用手吃饭的,罗马里贵族还是平民公民很多都要手直接吃呀,小麦的原因主食是很硬的面包,都用手拿着啃,配些黄油,葡萄啥的酱,当然吃一些汤啥的也会用到餐具。
还有他们的椅子没有靠背,贵族很多躺椅是两头翘,两人在两头面对面躺卧蛮有意思的。
还有服饰,无内裤,基本都是裙子一体式的,就材料是平民穿粗布黄麻贵族丝质很多。
不对应该说有衣服穿的不穿内裤,但在奴隶角的奴隶们,穿着最少的布料干活,所以看起来只穿了内裤。
他们的剑,直短宽,跟战国时期有些像哈,现在古装瘦长的剑主要是侠客以及指挥作摆设用,士兵还是用刀多,弯长宽。
这些如果在小说里,需要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才能感受到古罗马的日常生活。
影视的动态剧情的推进这些都沦为背景在画面里。
信仰,以前是多神论,信仰很多神,看起来平民都挺虔诚的,而且对诅咒,curse,是最高级别的恨的外向表达,双方都挺信的。
但是现在你如果说诅咒xxx,对于无神论,感觉就像是发牢骚,可能还没骂人杀伤力大。
以前看哲学史,对古希腊古罗马还是有滤镜的,觉得思想真先进,科学技术也好,实际看了影视,还是非常破滤镜的。
那些民主只在非常少的部分人身上,那些雄伟的建筑雕刻绘画基本都是奴隶完成的。
书里会大量笔墨写他的优点,当然也会在结尾写个但是,但着笔很少,重点都在丰功伟绩上。
但影视化了之后,都是立体三维的,所有的谈话剧情推动都需要画面背景,大量的奴隶无声的存在,是没有台词笔墨但时刻提醒的存在。
很奇怪中国直到晚清都是有大量仆人,家宅内宫廷内打杀也是凭主人的,为啥感受不同呢?
都说罗马第二季比第一季差,不用看了,但好奇心害死猫,而且50多G两季一块下载下来了不看可惜啊。
刚看到第二集我也觉得屋大维这演员选的太烂了,但看到后来觉得选得很精髓啊,这片子就表现了屋大维的聪明和冷酷,这演员很符合。
听到有人说第二季器小,应该跟这个也有关系,第一季凯撒塑造的很伟大,解放奴隶,种族平等,思想很有进步意义。
第二季屋大维不但冷酷无情,而且大谈特谈道德,相比来说,确实差了一个档次。
其实影响第二季质量最重要的问题是编剧不行,为了凑内容制造戏剧冲突,导致人物的性格发展不合情理。
比较明显的几处,1.Polo当了二当家的之后跟老婆大谈特谈人生没有意义,Y生来就是为了打仗的,想上战场云云,其实前面塑造的Polo是个乐天派,除了打仗和做爱,见到自己的女神之前真心没别的想法,编剧也不能为了引出Polo老婆告诉他怀孕而硬加一段谈人生谈理想吧;2.泰门本来就是个侩子手,结果突然就有那么强的内疚感了,第一季色胆包天,趁人之危就敢打女主人的主意,结果第二季来了一个情深义厚的妻子和三个儿女,这个角色的问题最大了;3.乌瑞纳斯诅咒他的孩子那段也感觉不是很舒服,当然没有明显的不合情理。
说点好的,其他的主要角色都塑造的不错,亮点是安东尼、屋大维他妈和埃及女皇。
总的来说就是可以看看,虽然比第一季差,但也没那么差,剧荒的时候可以打发时间。
第一集,期待已久的葬礼演讲并没有出现,而是后来由一位平民转述了,安东尼并没有施展莎士比亚笔下那种高超的演说技巧,而仅仅用凯撒带血的袍子煽动情绪,这也比较符合剧中对安东尼形象的塑造。
Pullo的求婚简直美好到虚假。
Vorenus太惨了吧,老婆孩子全没了,那个抓他孩子的人我完全没印象是谁了,是那个从前雇他当保镖的吗?
Cicero的嘴脸越发丑恶了,还很窝囊。
屋大维中途换人不太好,我还挺喜欢一开始的演员的,可能因为看起来有点阴柔不适合后来的形象吧。
突然想到因为屋大维前后就跟换了个人似的,直接换个演员来演也挺合适。
Cicero真是墙头草,哪边都不讨好。
Vorenus太冤,好在死前被孩子原谅了。
结尾屋大维凯旋,民众欢呼凯撒,跟之前凯撒的凯旋如出一辙,物是人非,坐在看台上的女人们一定感到恍若隔世吧。
因为一个屋大维,Atia母女间反而建立起了sisterhood,安东尼和埃及艳后的形象也显得高贵多了。
导演的意思大概就是:不管杀人放火、骄奢淫逸,都比铁石心肠要强。
回想了一下,剧中上流社会的男的好像都没有什么忠诚的爱情可言。
安东尼一到埃及就把Atia忘得一干二净,凯撒为了政治利益转头就能抛弃塞维利亚,就连看似痴情的Aggrippa都为了权力放弃了Octavia,而屋大维更不用说了。
反观平民社会,从时时惦记着老婆的奴隶(啊一时忘了凯撒身边那个老奴隶叫啥)到为了家人改邪归正的Timon,从老婆死了才跟黑发女在一起的Titus到一生只爱一人的Vorenus,简直是爱情乌托邦了。
编剧这是在批判上流社会的男人利欲熏心嘛?
罗马这个剧因为突然被砍,弄得后面三季全部压缩在一季里,完完全全成了个大纲文,真是太令人遗憾了。
其实没有亚克兴海战也无所谓,毕竟太烧钱了,可以略过。
但是安东尼在腓力比之后去了东方的事情也略过,带着屋大维娅去雅典,支援屋大维舰队,和屋大维的第三次合作与分裂,把屋大维娅送回罗马,征帕提亚,和女王结婚,在亚历山卓办凯旋式等重大历史事件都略过,弄得虎头蛇尾的,很多突兀的地方。
这让艳后这个祸水显得很多余,他对她的爱情也是完全缺乏合理性和说服力的,他的堕落也是那么的莫名其妙。
明明倒数第三集还和阿提娅爱得那么深,几乎是生离死别的,结果下一集就突然不爱了,她千里迢迢漂洋过海去找他,他竟然因为怀里另一个女人的要求而对她闭门不见,显得他很渣很负心。
而且编剧可能为了向观众证实他爱艳后,特意安排了艳后骗他自杀时他阅信后号啕大哭的剧情,幸亏James purefoy的演技在这一刻可以说是炸裂性的,让我都忍不住心酸发颤,但我觉得还是想象他是在为自己的英雄末路而哭吧,而不是为了这个莫名其妙的爱情。
这个女人太多余了,还不如和乌瑞纳斯表明心迹,临死前也狠狠暧昧一下呢。
当然编剧还算良心,给他编了几句特别潇洒的台词,让我只看了一遍就几乎能背下来。
“这是个寻死的好地方,不是吗?
总好过高卢的某个壕沟——亚历山大曾经站在这里。
”“请转告罗马人民,我死得很体面,是罗马人的方式。
”比起63版叽叽歪歪的爱情和幽怨,这一版干脆利落的安东尼才是最符合历史上本尊的真实性格的。
对比一下本尊的原版遗言:“不要因为我遭遇厄运而怜悯我有如此不幸的下场,应该回忆我过去的丰功伟绩而为我的一生感到高兴。
我毕竟曾经辉煌过,最后的结局也可以说是死得其所,只不过是一个罗马人被另一个罗马人所打败而已。
”另一个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自杀前的安东尼身边只有乌瑞纳斯这个忠心下属的陪伴,纯爷们之间的诀别是不会叽叽歪歪哭哭啼啼的。
安东尼得到了乌瑞那斯曾经向他保证过的,“至死的忠诚”,一直守护在他身边。
乌瑞纳斯回应他的告别之词同样干脆利落。
“长官,能够在您麾下效劳,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
”比起死在艳后怀里的爱情戏,本剧的安东尼最后死在忠心部下怀里的基情戏要更得我心呢。
……08年的文章,整理的时候顺便来这里存档。
————————————————今日终于得以把罗马第二季落下的两集观赏补完,唏嘘不已中。
安东尼自尽了,就如历史所述的那样。
虽然这是从故事一开始就知道的结局,可还是非常想看到在剧情引导下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杀死自己——这个也曾成为过罗马帝国中心的聪明极度的男人。
“我曾经非常害怕失败,然而现在不了。
”在绝望的时候安东尼这么说。
于克利埃佩特拉面前立下的遗嘱已将他逼上了声誉的悬崖,而亚克兴海战的大败更是将他逼到了生命悬崖的尽头。
最后,他伏在乌瑞纳斯跟前,痛哭着请求他用罗马战剑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血的颜色染红了战剑的象牙柄,乌瑞纳斯抹去安东尼眼角上浓重的眼线,为他重新穿上前来统治埃及时的罗马战服。
尽管死者已失去了罗马荣耀的庇护,却依然可以保留作为罗马战士的尊严。
而克里奥佩特拉,她欺骗了安东尼,至少在剧情里是如此。
为了保全自己的王位和权力,她出卖了自己的情人。
可当她明白活着只不过是成为戴着王冠游街的战利品后,她开始后悔自己的背叛。
屋大维赶到的那一刻,克里奥佩特拉已用毒蛇噬胸,死时依然是高傲美丽的埃及统治者。
罗马统帅与埃及女王携手执政的梦想在未凉透的尸体上成为了现实,而亚历山大城的命运已被改写。
她在闭上眼的瞬间,想到的究竟是对安东尼的忏悔,是对屋大维的诅咒与仇恨,抑或是对自己并不完美的王权人生的遗憾?
无论如何,所愿皆随灵魂地逝去烟消云散。
受到诅咒的阿缇娅成为了罗马第一公民的母亲,可被鲜花和赞美的光环笼罩着的她别过脸哭了。
她赢得了罗马城内所有战役的胜利,却输给了远在地中海彼岸的异国情敌。
(其实一直不觉得阿缇娅在相貌和手段方面是差于埃及艳后的orz)然而阿缇娅终究是阿缇娅,被女神眷顾的她永远不会在别人面前失去那份天然的优越感和气势。
在凯旋仪式开始前,面对想要争做罗马国母的屋大维心机颇重的小妻子,阿缇娅的表现赞到掀桌。
“我可不管祭师怎么说,我一定要走在第一个。
你大概正在想着今后该怎么整死我吧?
不要忘了比你强的多的女人都曾和我斗,看看她们的下场。
”说着,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了那扇缓缓开启的大门。
是的,即使那份骄傲有了缺口,阿缇娅也仍然会苍白着嘴唇换上她最美的服装。
奥克塔维娅跟在母亲身后露出同样胜利的笑容,也许在她心目中,只有那份绝对荣光才适合自己的母亲。
乌瑞纳斯和波罗的组合在本季结局部分总算又合上了拍。
在经历过许多风浪之后,二人之间的感情已升华到“你帮我照顾孩子,我帮你照顾孩子”的程度[罗马不愧是同性爱泛滥的国度=_,=,pia]。
“此人的忠诚已成为了恶习。
”屋大维这么评价带着“小凯撒”逃跑的乌瑞纳斯,然而他并不知道乌瑞纳斯之所以冒死保护小王子逃跑的原因并非为了安东尼,而是因为那孩子已是波罗唯一的亲人。
艾瑞纳和她腹中的胎儿被奴隶该娅毒死,而该娅最终也在向复仇女神坦白了自己的罪恶后被爱人掐死扔入池塘。
对于波罗而言,兄弟一家、自己的儿子和曾经的小主人已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
他与乌瑞纳斯在埃及南部并肩作战的情景令人泪流不已,于是不禁又想起第一季中波罗被逼上角斗场,而最终乌瑞纳斯忍不住违反规定冲入场内陪着兄弟一起厮杀的镜头[泪流中]……“For the 13th Legion!
”身为百夫长的乌瑞纳斯和13军团的战士波罗这么喊。
荣耀属于罗马,而荣誉却只属于这般为兄弟热血战斗过的罗马军人。
但最后的最后,乌瑞纳斯还是死了。
身经百战的他是因为在沙漠一战中遭遇背后捅伤而感染致死。
窃以为这只不过是导演为了杀人而制造的剧情借口,至于事实真相,大概是因为导演说猪养肥了就是要拿来宰的=_,=。
此为结局令人不愉快之处。
那么自此,暂别罗马时代吧。
著名的连十条大家都知道,原来当初我看完rome,也写了十条。
今天把它贴到这里来1、男人为了权力而斗争,女人为了男人而斗争。
2、男人为了权力放弃爱情,女人为了爱情学会诅咒。
3、权力使人疯狂,爱情使人愚笨。
4、人会撒无数的谎去掩盖一个谎言。
5、人会因为撒过的谎而背负诅咒。
6、民意永远在掌握话语权的人手里,话语权永远在掌握兵器的人手里。
7、拿武器的永远也斗不过搞政治的。
8、男人搞政治为了快感,女人搞政治为了安全感。
9、原则是屁,很有味道,但很快消散。
10、不要得罪女人。
屠戮黑帮团伙后,百夫长提着头目的首级像个游魂一样回到了家里,日复一日地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
而没想到的是,被屠戮的黑老大竟然是黑帮界的大哥大。
老大被干掉后,黑道出现了权力真空,既有的权力平衡被打破。
为了争地盘抢生意,各帮派之间相互厮杀,严重破坏了罗马的生产生活秩序。
这让当下统治罗马的安东尼大为无奈。
安东尼原以为随着布鲁图斯等反对派被放逐外地,自己迎来了属于他的幸福春天。
却发现,每天都要处理各种糟心事儿。
好在时隔近五年,安东尼再次见到了那个令他垂涎欲滴的埃及艳后。
安东尼倒是贼心不死,可埃及艳后却压根不把安东尼放在眼里,其来罗马只会两件事:一是重新确立与罗马的战略伙伴关系,毕竟恺撒已死,现在的话事人变成了安东尼,很多事都是因人而定,新的话事人登场,就需要订立新的协议。
这件事很快就谈妥了,无非是埃及继续向罗马进贡粮谷,并向安东尼个人输送利益,以换取罗马对艳后的军事支持。
二是带领近四岁的儿子争夺恺撒继承人的身份。
这就无法达成共识了。
且不说观众开天眼知道这个孩子并不一定是恺撒所生,就算是当局者如安东尼等,也绝对不会公开官方承认其与恺撒的半点关系。
一个罗马领袖,竟然和埃及人生了个孩子,这简直是打整个罗马的脸。
除了维护罗马声誉,更不可能承认的原因则是,这关系到罗马的现实利益。
埃及人的孩子成了前任元首的继承人,那相应的金钱利益、政治名分都要给到。
任谁都不可能答应埃及艳后的这个请求。
所以哪怕埃及艳后以出卖自己的身体为代价诱惑安东尼,安东尼也完全没有松口。
只是碍于外交礼节,不得不和艳后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
可在此日举行的国宴上,阿蒂亚则毫不留情地说小孩子一点也不像恺撒,并贴脸诅咒埃及艳后去死。
这倒真是符合阿蒂亚蛇蝎美人的人设啊。
处理了一个烦心事,另一烦心事就是黑帮火并。
这就需要波罗的神助攻了。
陪伴朋友一个多月,眼见自己已无能力,波罗找到了安东尼。
还别说,安东尼一来,凭借军团的名义,立马让已经成为活死人的百夫长恢复了精神。
但百夫长显然已经失去以往的信念感,整个人为心魔所困,逐渐黑化。
经安东尼授权,百夫长召集了黑帮各方头目,前往旧老大的场子里开会。
会上,百夫长宣布自己将接管旧老大的地盘势力,并统管全部黑帮,要求大家回归到以前的秩序,且在必要时帮安东尼维稳。
作为交换条件,安东尼将为每个帮派支付可观的酬劳。
虽然有旧日的高光加持,有安东尼的权力背书,但还是免不了有人不服啊。
结果百夫长直接当场砸毁了和平女神像,并宣称自己是黑暗之子。
这种渎神的行为都敢做,直接吓退了所有的反对声音。
就这样,百夫长成功止息了黑帮纷争。
波罗作为铁杆朋友,自然陪伴左右,干起了招兵买马的工作。
黑帮的事儿好解决,家里的事儿却不好处理。
上一集里,恺撒的遗嘱明确宣布将遗产交给屋大维,可安东尼一直拖着不办理相关手续。
这可让屋大维很是不满。
没记错的话,屋大维在庞贝殒命前已经至少12岁了。
之后又经历了恺撒统一埃及全境等重要事件,由埃及艳后的儿子作为时间参照物,屋大维此时至少16岁了(如果按照历史记载,则已经18岁了)。
作为一个从小就熟读诗书,深谙人性,被恺撒高度欣赏的政治天才,屋大维绝对不可能甘于被安东尼玩弄于掌股之间。
索要自己应得的财产,竟然一再被塞责拖延,屋大维终于决定化被动为主动。
他以恺撒遗产为抵押,借贷了300万大洋,以恺撒继承人的名义分发给罗马公民,由此获取民众的支持,进军政坛。
到底是有大格局的政治天才,如此大的手笔令安东尼和阿蒂亚都闻之色变,屋大维却一点也不激动、心慌,照常平静地睡到了日上三竿。
说真的,现实生活中,我是真做不到这一点啊。
面对安东尼和母亲的愤怒与指摘,屋大维沉着应付,逻辑清晰、措辞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诉求。
他要求安东尼和他一道做公开演讲,将自己推上政坛,将自己打造成新的领袖,在安东尼退位后,他将继续领导恺撒集团,并确保安东尼的利益不被反对派侵犯。
然而安东尼感受到的却是满满的被冒犯、被威胁。
于是,一场争吵过后,两人就此分道扬镳。
屋大维以恺撒的名义招募军队,告别罗马,正式开启自己的政治生涯。
就在屋大维离开罗马的行军路上,有人正押解着一群奴隶缓缓前行,而这群奴隶中间,竟然就有百夫长的大姨子和孩子们…是的,孩子们没有死,她们还活着!
这就又留下了一个悬念:接下来她们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她们会逃走吗?
百夫长能得知这一消息吗?
得知这一消息后的百夫长,又是否能够从黑化的进程中获得新生?
btw,墙头草西塞罗如今已成为元老院最资深的元老,无奈常常被安东尼拿捏啊。
意外的是,恺撒的老情人塞维利亚竟然和西塞罗搞到了一起…此外,这一集插叙了阿蒂亚的打手(保镖)犹太人泰门的两段戏,不知何意。
一是收到了阿蒂亚安排在宴会后刺杀塞维利亚的任务,却又在屋大维的干预下被放了鸽子。
二是气匆匆回到家里后,看见家里来了一位犹太老乡,而这个老乡很明显不是正经生意人,更像是仇恨罗马的民族主义者。
另一边,阿蒂亚的奴隶救下了一个被围殴的哥们儿,后者竟然说可以充当前者的性奴。
这恐怕也在为后面的剧情埋了伏笔,只是不知将用在何处。
还有个有趣的细节:阿蒂亚骂屋大维是蠢货,屋大维则反手给了她一耳光。
安东尼见状,替阿蒂亚教训起屋大维,又被阿蒂亚拦住了。
可在二人转身离去时,屋大维却大骂自己的妈妈阿蒂亚是婊子,安东尼听到后再次怒气冲天教训起了屋大维…情人、母子、政敌,三人的关系还真是混乱且分明啊。
2010.09
不拍3 真可惜
比较乏味
诶,越看效用感越低。基本继承了第一部的内容。
我造了大孽我看这个,全是权色和乱伦,给我看恶心了,我立马滚去和小孩坐一桌。
成年屋大维演得太僵硬了
第二部就有点弱掉了,始终是电视剧,嫩得伤
原则杀了乌瑞纳斯。冷血造就了屋大盖乌斯·屋大维·凯撒。
印象最深的居然是新闻官大人,看到他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的发声方式,真是可爱至极!
最大的问题是两条线穿插的没那么好了,兄弟那条线罗嗦了些。十三军团这个燃点被用得有点泛滥,我承认曾为此热泪盈眶。屋大维前季里逼人的灵气与聪明,但本季你可是要成为奥古斯都大帝的!帝王之气太弱了吧,就不够恺撒一半看。阿提娅争位那幕绝彩。安东尼之死好看。做一个帝王舍弃的要比所得的多得多。
剧情压缩得太多了,一直在跳跃,人物塑造也粗得很,明明可以拍上好几季的内容啊,实在可惜了。这季印象最深的是死亡,布鲁图斯、西塞罗、安东尼、埃及艳后甚至塞维利亚、盖亚,不管那个角色之前是喜欢还是讨厌,他们各自选择了自己的死法,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还是相当令人唏嘘。
Octavian演员换成个癖好SM的呆子真是败笔。。有机会要去看看HBO亲手打造的rome city啊
色情暴力的罗马
见识过的最粗鲁的罗马,赞!
HBO的烂尾还真是祖传的啊,这剧要不是有历史兜着,不知道能成什么样子。首先剪辑就一塌糊涂,几段剧情跳来跳去。再说人物,凯撒死了,安东尼塑造得还行,但他毕竟不能当第一主角,然后第一季屋大维人设的坏处就显现出来了,病弱少年一夜之间变成了奥古斯都大帝?(而且成年演员演技还不如小孩。)两位虚构主角破事一箩筐,明明十分钟可以讲完的事情水了一季,最后留给决战的时间只有几十分钟……
两条线都很无聊。。。
第二部后期这是在演过家家?还有,第二个屋大维演员又丑演得又烂!
凯撒一死我该看谁。
套路剧,发现hbo的历史剧都是参照罗马史诗编写的,之所以被砍,是因为触及了西方文明核心价值观的盲区
一个怎样辉煌的时代,充斥着美女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