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数杀人

암수살인,黑数杀人,七罪追缉令(台),Dark Figure of Crime

主演:金允石,朱智勋,陈善圭,郑钟俊,许真,金重基,金英熊,郑基燮,李凤辇,全国焕,金钟秀,裴海善,权素贤,元贤俊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8

《暗数杀人》剧照

暗数杀人 剧照 NO.1暗数杀人 剧照 NO.2暗数杀人 剧照 NO.3暗数杀人 剧照 NO.4暗数杀人 剧照 NO.5暗数杀人 剧照 NO.6暗数杀人 剧照 NO.13暗数杀人 剧照 NO.14暗数杀人 剧照 NO.15暗数杀人 剧照 NO.16暗数杀人 剧照 NO.17暗数杀人 剧照 NO.18暗数杀人 剧照 NO.19暗数杀人 剧照 NO.20

《暗数杀人》长篇影评

 1 ) 为本就优越还能吃苦坚持的职业信仰点赞

很多作品多会关心当下那些破了了热门案件的警察,抑或是解决了眼前刚发生不久问题的执法工作者,但是英雄不问出处,有一类不显眼的反而看起来更值得尊敬的工作人员,永远在自己坚持的岗位上孜孜不倦、默默付出。

他们就是只负责追查陈年旧案的警察蜀黍,能陈旧固然难解,但心中的信仰和执念只为对得起自己所披上的戎装,对得起让每一位无辜生命沉冤昭雪的信念,有多少人能够如此坚持,难度系数不仅仅只用“大”字来形容,还好影片里的人物设定是允许主人公如此任性的,不管怎样,只要心存正义的光辉并为之不顾一切想方设法的努力,怎样的出身都值得尊敬。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不会太差,两位咖都有保留,不算太出彩,可以更好的,已然如此只能原谅。

QJ

 2 ) 魔鬼式的毁灭

神经病杀人魔如果太恐怖了,恐怕没人能看得下去;朱智勋除了有时表现出邪恶的一面,大部分时间给人的感觉就是狡猾;金允石气定神闲按部就班坚决地作着他想做的事;导演就是在这种平淡的氛围中一步步地展开了剧情,实在是很聪明的做法。

整个的电影剧情跌宕起伏,没有造作渲染气氛的情节却能引人入胜。

不过编剧导演好像是聪明过了头,将“心经"和这个变态杀人犯连在了一起,从以前的抄写经文到后来狱中背咏咒语,编剧导演到底想说什么?

如果不知道”心经“是什么,你可以背着试试啊?

一个滔滔不绝背”心经“的人会去杀人?

还是变态杀人?

看来不止剧中的杀人犯是变态,编剧导演也差不多。

希望他们只是弄巧成了拙。

 3 ) 追寻正义是有条件的

惊讶于这部影片只有6.7分,也许是韩国犯罪电影的制作水平太高,让大家有了更加严格的眼睛。

对于这部影片,我的关注点在于追寻正义是有条件的,如果警察不是富二代,他又如何去满足犯人一而再再而三的金钱索取的要求,又如何得到这些碎片的案件信息。

当然,这个事件本质上是罪犯想要与警察来一场博弈,并借此脱罪,所以即使警察不是富二代,罪犯也会用其他的要求来吸引他的注意。

但是,一个清贫而家庭美满的警察,真的会因为声张正义,拿自己的一切去搏吗?

我想可能不会,人的本质还是自私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前提是生理需求物质需求都得到满足。

只有像警察男主一样,金钱对他来说不那么重要,又没有家庭的人,才会将所有的重心全部扑在追寻真相上,所以这是个特例。

但是我们依然希望,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这样的特例不再是特例,这大概也是电影给我们的一点点启事吧。

第一次写影评,思路有点乱,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4 ) 改编自真实案件 金允石版《杀人回忆》

最近韩国又出了一爆款,刚一上映就打败了好莱坞大片《毒液》。

连续8天占据韩国票房榜首,累积观众数顺利超过300万观影大关,接近370万人次。

而且韩媒评价均在8分以上,可以说是票房口碑双丰收。

但是该片在上映之初,却遭到了联合抵制,甚至闹到首尔中央地方法院,要求禁止电影上映。

原因就是该片改编自真实案件。

在细节上还原度极高,引起了受害者家属的极度不适,后来在制片方道歉后,双方达成和解,影片才如期上映。

它就是-《暗数杀人》

片子根据2007年发生在釜山的真实案件改编。

但影片设定的是在2011年,在开头就交代了这位涉嫌杀害同居女友后抛尸的嫌疑人姜泰伍(朱智勋 饰演),因为证据确凿就被入狱判了15年有期徒刑。

按理说,杀人犯被判了刑这应该是结尾的戏码。

可本片的杀人犯偏偏不按套路走,在狱中居然主动给警察金亨民(金允石 饰演)打电话说,自己杀了人,不止一个,一共有七个人。

当了20多年刑警的金亨民第一瞬间就靠自己敏锐的直觉察觉到事情不简单,于是他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来到了监狱里看望姜泰伍。

当他质疑姜泰伍为什么不跟负责本案件的刑警说的时候,姜泰伍表现出一脸不相信警察的模样。

甚至道出警察为了升官在伪造证据,提交的录音和胶带其实都是假的。

所以他画出了真的藏尸地点,甚至还将杀人的细节都一一告诉了金亨民。

他拿准了金亨民会管他的事管到底,因为他知道金亨民好奇剩下的六个人身在何处。

根据姜泰伍所画出的地方,金亨民果然找出了有关死者的衣物等物证。

令人想不到的是,他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全警察局的叛徒。

因为他找到的这位物证,直接证明了之前警察提供的证据是假的,所以姜泰伍被减刑5年。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才恍然大悟,这个杀人犯从一开始主动找警察其实就已经做好了计划,他就是要靠警察找到了证据为自己翻案。

还得意洋洋的向记者炫耀:我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

听起来似乎有那么一丝丝的可笑。

然而现实真的是这样,他一次又一次地钻取法律的漏洞,为自己摆脱嫌疑。

杀人犯不可怕,就怕杀人犯有文化,他从小不仅学科样样得优,智商极高。

甚至在监狱里还刻苦专研有关刑法的书籍,背的股瓜烂熟。

他虽然向金亨民在纸上依次写了七宗案件的认罪状。

但他深知通过诱导和威胁得到的口供,是无法被认可作为证据的。

金亨民与姜泰伍都深知彼此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接下来其实就是一场高智商罪犯与执着寻找真相的民警之间的对决。

在姜泰伍看来,金亨民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的。

因为他每跟金亨民提供一个线索,同时都会向金亨民索取钱财,前前后后金亨民向他打款将近有上千万韩元。

但这也无形中成了姜泰伍的保护伞,因为他会在法庭上直接推翻自己的证词,甚至装出无辜样儿,说自己被警察用钱收买他的口供,博取同情。

再加上之前警察做假证,所以对他减刑之路简直是开了绿灯。

更重要的是,他居然聪明到将一个案子分解成好几个案子,来混淆视听。

换言之,他之所以主动找警察爆料罪行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逃避监狱生活。

警局的老前辈劝告金亨民,这类案件不要再继续追查下去了。

罪犯所希望的就是有一个办案认真的警察,竭尽全力的去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很聪明,看似是个癫狂,以杀人来寻求刺激的疯子,实则是个心思缜密,城府很深的人。

他因为A案有罪被抓进去,紧接着详细向警察交代B案,C案的证据链,然后B案和C案都被他巧妙地变成了无罪。

而由于警方做伪证的A案在后续的审判中也将被推翻,最后姜泰伍就会获得无罪。

这就是他所精心策划的一切。

这样看起来这个罪犯是不是很可怕,但现实中的他更可怕,电影中设定的是7个人,而在实际真实的犯人在清单上列的是11名死者。

在本片中朱智勋所扮演的杀人狂也将这种癫狂的感觉演绎到了极致。

他的一笑,一怒都牵动着整个案件的发展。

有人说正是演绎的过于真实,所以遭到了受害者家属的抵制。

也有人说朱智勋有些用力过猛,反而凹的很别扭。

其实说实话,连环杀人犯这样的角色并不容易把控,这个度需要演员拿捏的精准,到位,很考验演员的功力。

其中塑造尤为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河正宇在《追击者》中的表现,他从冷笑到沉默短短几秒,就将杀人犯柳永哲的变态演绎到了极致,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到的阴冷,恐怖....

巧合的是,《追击者》同样是改编自真实案件,同样是和金允石一起搭档。

只不过,这次搭档从河正宇换成了朱智勋。

在演技方面,朱智勋的确同河正宇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朱智勋的努力,认真。

在本片中他素颜,剃平头,增重5公斤,甚至压力大到胃痉挛送到急诊室。

为了演绎好这一角色,他也相当拼了。

而且今年毫无意外俨然成为「朱智勋年」,业务能力强,还超拼,光是2018年下半年就有3部作品上映。

从《与神同行2》中的解怨脉,到《特工》中的军人,再到《暗数杀人》中的杀人犯,3个角色跳度之大令人震惊。

每一个角色他都演绎出了不同的味道,成功跨入到了忠武路大势演员之列。

当然,在本片中作为忠武路实力派演员金允石发挥的是相当稳定,在此不得不佩服编剧塑造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警官金亨民的形象。

他中年丧偶,无儿无女,无牵无挂,一心扑在办案上。

最重要的一个设定是,他还是个富二代,手里有点钱,所以足够支付起姜泰伍所要求的钱财。

正是这样一个有钱还很闲的热血警察形象,让本片剧情显得并不那么突兀。

与之相对比的是剧中那些懒散,办事不力,办案只求业绩的无良警察,嗯,没错,导演又顺带黑了一把韩国警察。

但本片诠释的还是主旋律,当了20多年刑警的金亨民知道,一旦尝到杀人滋味的罪犯,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的。

所以,他已经做好脱掉警服的心理准备,也要将姜泰伍绳之以法。

在2018年7月,真实的罪犯在狱中已经自杀身亡。

可他留下的11宗暗数杀人案件,现实中的刑警金亨民(化名)至今还在追查.....

有人说,这是金允石版的杀人回忆。

但我觉得还欠点火候,虽然都是真实事件改编,但杀人回忆的结尾当饼叔那张脸出现在大荧幕上的时候。

内心满满的震撼.....

在影片的结尾同样都是在寻找,一个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凶手,一个在一如既往的在寻找死者。

希望都很渺茫,但却永不停歇。

真希望这样的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能少一点。

毕竟看完以后,心里挺难受的,因为过于真实。

原来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5 ) 一个聪明但不完美的杀人犯

今晚看完了《暗数杀人》。

如果我是从这部电影开始认识朱老师的话,我肯定不会因此躺在坑底,而应该只会觉得演技很细腻而已。

虽然看到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情节平淡朱老师演技浮夸,但这毕竟是在韩国各大颁奖典礼上相当有分量的作品。

大家认为浮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口音夸张抑扬顿挫,二是肢体动作配合语言都很嘚瑟,不符合一个变态杀人犯的常规形象。

虽然不知道是否是粉丝滤镜,但我并不是很赞同这两点:首先大家都习惯了韩剧韩影里面的首尔口音,因此大家都挺不习惯有些莽撞气的釜山话,其次这部电影里面的变态杀人犯并非是大家认为的那种以杀人为乐并且心思缜密的高智商杀人犯,正如金刑警所言是一个愤怒型选手。

他是在大大小小的愤怒聚集之后疯狂杀人的变态,聪明但是不冷静。

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聪明所以才狂妄自大,他恨不得向所有人告知自己杀人犯的身份,然后又以半真半假的叙述来误导大众,让大家知道他杀了人却又无法定罪,但纸也有包不住火的那一天。

高智商杀人犯杀人时是冷静的,但他是愤怒的,并且毛毛糙糙,虽然杀人手段冷血无情,但其实处理得并非完全干净。

因此在电影一开始,他就因为漏洞被抓住了。

事实上他为什么作案经常不被发现呢,除了因为第一次是姐姐的有意隐藏之外,此后均是因为他的泄愤对象都是社会边缘人物:与奶奶相依为命的陪酒女,带着儿子在异乡生活的单身母亲,估计在家啃老郁郁不得志的中年大叔。

这些人就像落叶一样在世界上游移着,几乎很少有人会去在意他们的去向。

所以姜泰吴能在粗暴利落地将人杀害后仍逍遥法外,可能70分归于作案手法,30分归于他的杀人对象。

因此我反而认为朱老师将这个狡诈、有些小聪明、十分自大嚣张、渴望他人关注、冲动嘚瑟的杀人犯演绎得挺好。

尤其是他在和刑警在审讯室对峙的那段,当刑警大概说出他的作案手法和地点时,他的眼睛里折射了慌乱、算计、了然于心、重新嚣张等眼神变化。

细节把握相当不错。

至于有的人说情节平淡,但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常见的警方与逍遥法外的犯人进行追击战的故事,无法用血腥的画面和紧张的东躲西藏来展现。

它更多地倾向于展现刑警如何通过与犯人之间的心理对峙来追查这个犯人犯下的更多案子,以防杀人犯有能出狱的机会。

事实上导演有意避开了对杀人场景浓墨重彩的描写,而是更多将目光聚集于杀人者与受害者的冲突以及杀人者在杀人前的心理变化(通过面部特写展现)。

这些都需要观众来仔细回味。

出于粉丝心理,其实我还想看更多的姜泰吴与被杀害的情人之间的细节(因为刑警有暗示他俩关系不错),以及他在杀害天天家暴的父亲之后的人生故事。

但是编剧非常干脆地将那些有的没的全部去掉,只剩下了一个冷血无情、将生活中的愤怒变为血刃的刽子手姜泰吴。

姜泰吴似乎有难以掌控的愤怒调节障碍,但他是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他是否有过痛苦纠结,讨论这些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当他将自己的痛苦归罪到他者身上,并且认为自己能随意践踏杀害他人生命的时候,那些过往就已不是他博得同情的缘由,而仅仅是酿成他罪恶的种子而已。

 6 ) 《扑克脸和真正的演技区别在哪里?在《暗数杀人》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老说某个人演员是扑克脸,不论什么角色,从头到尾都是同一个表情。

扑克脸和真正的演技区别在哪里呢?

从《暗数杀人》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更应该翻译成《不为人知的杀人犯》,这样更通俗易懂一些。

金允石在影片中饰演的是一个富二代警察,朱智勋饰演的是一个变态杀人狂。

朱智勋(因为讨论演技,所以直接借用演员名)在被一项杀人案定罪后,约见了金允石,并向他坦白了自己曾经犯下的七件不为人知的杀人罪行。

朱智勋觉得金允石不可能找到他曾经犯罪的证据,企图诱使金允石对他曾经罪行进行调查,最终达到B案不成立、C案不成立,从而推翻导致他定罪的A案的目的。

人物的行为需要动机。

调查陈年旧案,对警察来说毫无名利可言,导演为金允石赋予了一个富二代的背景,帮助人物抵消了物质上这一层动机上的阻碍。

这在为人物行为增加了可信度的同时,也削弱了人物内心真正动机的可贵,而这份削弱的可贵需要金允石的演技来挽回。

所谓的陈年旧案可能只是朱智勋的骗局,金允石要做的很可能不仅是一件大海捞针的难事,更可能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他的动机是什么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台词。

“家里养的小狗丢了,我也得哭着找好几天,我一想起被你杀死的那些人,得不到任何关心,在没人知道的地方腐烂着,这件事叫我心里难受。

我是个警察,我都觉得丢脸。

所以我才这么做的,小子。

”如果我并没有看这部影片,面对这段台词,我不仅不会有任何感动,很可能觉得特别鸡汤。

但金允石却将这个人物如此“真善美”的动机,演绎到了令人信服的程度。

令人信服是演员的最高境界,自我感动和让人感动,一个是前提,一个是结果,在演戏中刻意追求都只会适得其反。

“情感的水到满水位之后,就该收了,否则一不小心,水就会溢出来,变成滥情。

”如果让观众觉得你在自我感动,则是人物的情感水位没到,观众会一头雾水。

至于让人感动,有可能只是因为你在煽情而已。

如何让情感的水位恰到好处,而不是自我感动或滥情呢?

聪明的演员学会了一招,故作沉稳的扑克脸,以不变应万变,这其实也是水位没到的一种。

而朱智勋在饰演杀人犯时则有些滥情了,杀人犯在言行上会有不符常人之举,所以行为动机更难以为观众所接受,这时就需要演员凭借演技令观众信服。

朱智勋的处理过于“滥情”,神经质的一面表现得太过突出,大吼大叫仿佛在告诉观众,我就是一个“变态”。

可以对比下刘亚仁演的变态,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金允石不一样,你可能觉得他全程表情变化不大,但所有的“克制”都是为了蓄积情感的水位,在关键时刻水位刚刚好时爆发,此刻,观众也就会与角色共同呼吸,对人物动机深信不疑。

影片最后,夕阳西下,金允石犹如一个坚韧而又绝望的信徒,行走在荒草茂盛、一望无垠的生态公园,寻找着剩下的尸体。

感谢阅读。

影片中金允石有一句台词,很多人没有看懂:“我还有十三年就退休了,我退休后再过两年姜泰伍就出狱了。

他肯定还会继续杀人,那时我就无能为力了。

”按照我们往常的理解,不应该是“十三年”而是“两天”,否则既然还能当十三年的警察,为什么会无能为力呢?

这里的“十三年”恰恰就是重点,金允石的意思是:这件事如果不能得到了结,将会足足折磨他十三年,直到他失去警察的身份,只能又眼睁睁看着杀人犯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

看部好电影

 7 ) 《暗数杀人》朱智勋的炸裂演技

《暗数杀人》这部电影是2018年10月3日在韩国上映, 次周反超同一时间上映的漫威大片《毒液》,逆袭登顶成为周末票房冠军。

同时,饰演反派的朱智勋,也获得了今年11月举行的青龙奖评选,最佳男演员的提名。

影片开场不久,被抓获的变态杀人狂姜泰伍(朱智勋 饰)便开始给刑警大叔(金允石 饰)草绘科普分 尸的奥义。

他通过实践得出结论,人可以轻松的分为七个部分。

依此也为自己是杀人恶魔的人设背书。

在他的轻描淡写, 却又一脸“工匠精神”的表演中,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形象便跃然荧幕。

他分尸目的自然是为了毁尸灭迹。

剧情进一步展开,姜泰伍在第一幕决定性的明示刑警大叔: 我还有更多案底,可以给你提供线索来换钱,如果大叔能找到证据,便能晋升职位,也能置我于死地。

此时影片的猫叔游戏,规则建立。

随着剧情的发展, 刑警大叔巧妙的小恩小惠了姜泰伍, 获得一些线索,而姜泰伍似乎对这样的恩惠很满足。

他开心的把玩着索贿到的变色太阳镜,走向阳光。

其实导演调度用意独特,从阴影处走向光区的姜泰伍暗示着他在剧情上的暂时胜利。

太阳镜的变色又带有一丝黑色幽默。

在这个“猫鼠游戏”中, 刑警大叔与姜泰伍有大量对峙与冲突的场面发生。

饰演姜泰伍的朱智勋使用表演上的停顿、沉默,打破了原有的戏剧节奏,从而形成了冲突的张力,朱智勋是有意识的加强了判断的表演过程。

剧情中,案情的进展越来越朴素迷离, 朱智勋的表演就越来越嚣张。

后来索性在取证的DV机前放飞自我,单人无实物的夸张演示了自己残忍的杀人过程。

刑警大叔看的一脸不屑,或许心理在想,这么浮夸的演技,是怎么拿到最佳男演员的提名呢?

(饰演刑警大叔的金允石因为主演《1987》,同样获得了今年的提名。

) 杀人狂魔还及时与镜头互动,再次通过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与观众进行沟通,当然,这一切,都在导演金泰俊的设计与掌控之中,从而增加了电影的趣味。

大神认为朱智勋表演上最高光的时刻,是一个“挑眉毛”的动作。

动作发生在影片的64分钟左右。

故事情节是因为检方证据不足,法官当庭宣判案件不成立。

此时正当二幕低潮,一个充满挑衅的挑眉动作,将正邪两方的力量对抗,高下立判。

也正是这次起诉的失败,正面主人公也进入了他刑警人生的至暗时刻,失去了刑警的职务,并为通过贿赂罪犯获得证据的不正当执法行为承担责任。

另外注意的细节是, 在画面前景,我们看到朱智勋还在装模作样抹眼泪。

好演员就是我当前景,虚着焦都能抢了戏。

(大叔,就不要怪我提名了哦。

) 当然,最后刑警大叔一定会完成逆袭, 找到杀人恶魔姜泰伍的犯罪证据,完成正义的价值,就不再进一步剧透了。

值得交口称赞的,除了朱智勋的表演,还有影片的立意。

金允石在庭审中,通过大段台词陈述了他追查杀人狂的人物动机。

金允石说: 死者并不是一刀被捅死的,多处被捅了好几刀后死亡。

因为第一刀捅了脖子,割破了大血管,肯定亲眼看到了自己的脖子喷血,看着拿刀捅自己的凶犯的脸,听着刀刺激自己身体的声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该多么恐惧啊。

以我在一线当刑警的经验来看,一旦尝到杀人滋味的凶犯,绝对停不下来。

即使姜泰伍在监狱蹲十五年,出狱时也就50岁,有足够的力气杀人,我认为不能让姜泰伍踏入社会,所以给了他钱,做好脱掉警服的心理准备,展开了调查。

 8 ) 不是像评分那么平庸的电影。

《暗数杀人》剧本立足韩国电影常见的犯罪题材但不落窠臼,对很多深层的关于犯罪心理学与刑警工作与生活处境的启示意义表达还是克制的,这一点就跳脱出了韩国犯罪题材影视有时力度失衡的过犹不及。

(其实对于情节处理力度的把控,尤其对于韩国电影来说,是我认为最有区分度的一个关键点,可能把电影原生条件普通的造成经典,也可能把原生条件优越的沦为平庸)由上一点引出的也是这部电影的节奏还是顺当的,虽然在节奏处理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但是对于《暗数杀人》之属的商业犯罪片,是扣住了观众的心理思考过程的。

另提演技,金伦奭、朱智勋是两位主演。

金伦奭不用多说,一如既往的优秀。

我认为需要特别提及的就是朱智勋。

其实朱智勋在这部电影中的给他演技的发挥空间还是很足的,在开头与中间审问的时候展现了偏克制的表现,而其余大部分的时候也是把一个杀人如麻的颠人的那份漫不经心与情绪变迁展现了出来。

可惜他那届的青龙与百想都算是遇上了硬骨头,目前也确实还有进步的空间,还是期待他以后能获得属于他的实绩的。

 9 ) 不是像评分那么平庸的电影。

《暗数杀人》剧本立足韩国电影常见的犯罪题材但不落窠臼,对很多深层的关于犯罪心理学与刑警工作与生活处境的启示意义表达还是克制的,这一点就跳脱出了韩国犯罪题材影视有时力度失衡的过犹不及。

(其实对于情节处理力度的把控,尤其对于韩国电影来说,是我认为最有区分度的一个关键点,可能把电影原生条件普通的造成经典,也可能把原生条件优越的沦为平庸)由上一点引出的也是这部电影的节奏还是顺当的,虽然在节奏处理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但是对于《暗数杀人》之属的商业犯罪片,是扣住了观众的心理思考过程的。

另提演技,金伦奭、朱智勋是两位主演。

金伦奭不用多说,一如既往的优秀。

我认为需要特别提及的就是朱智勋。

其实朱智勋在这部电影中的给他演技的发挥空间还是很足的,在开头与中间审问的时候展现了偏克制的表现,而其余大部分的时候也是把一个杀人如麻的颠人的那份漫不经心与情绪变迁展现了出来。

可惜他那届的青龙与百想都算是遇上了硬骨头,目前也确实还有进步的空间,还是期待他以后能获得属于他的实绩的。

 10 ) 讲故事的电影

韩国酒配韩国片还是挺棒的体验,加冰就更好了。

—碎碎念这是个认真讲故事的片子,没意义从美学角度剖析,倒是有点想借此片由点及面,探讨一下各国电影的表达风格。

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我想了很久。

一个电影,只凭几个镜头便可以传达给观众它的国籍信息,抛去演员,语言,道具和特殊场景提供的标志性信息,一定有一些元素在传递其文化背景。

东亚的电影风格多少是有一种冷峻在的,与欧美和东南亚的剧情片相比,其表达有强烈的纪律感,韩国日本尤甚。

欧美的片子如果用东亚风格来诠释,大概就不太圆润。

而日韩也有区别,韩国的电影更平面,营造的观感不如日本层次丰富,却多了一份水泥般的工业质感。

日本电影的观感相对柔和,也许是在情节表述上铺设了更多的台阶的缘故,总感觉被导演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体验。

而中国的电影又不一样,没有谁比中国片子更喜欢营造“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质感了。

暗数杀人就有着强烈的烙印,镜头和打光都颇为直白,色调很韩国,规矩感十足。

我想叫它“方形的电影”。

与此对应的是“圆形的电影”,大概可以以欧美电影为代表。

欧洲的片子很强调结构,多少能从中读出点建筑的美感来,钢筋水泥之外有软包,软包外面还有些点缀装饰,很明显带着古典戏剧的风格。

美国电影相对平面化,很少需要从结构上去解读美感。

相同的是二者的视觉表达,都延续了油画的浓墨重彩,有非常强烈通过光影色彩叙事的欲望。

与东亚片相比,欧美电影多少有些“钝感”,但这钝感的来源究竟是文化的隔阂还是表述上的圆润,我大概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体会。

当然,电影艺术的表达在不断变化,即使是同一位导演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格。

以上评论是“印象派”的体验,看得片子更多以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暗数杀人》短评

朱智勛可圈可點

8分钟前
  • 安珀2017
  • 力荐

差劲

10分钟前
  • Dr.夕阳
  • 较差

K250

11分钟前
  • 安弟人人
  • 较差

还行但不精彩。比起追击者是差远了

15分钟前
  • 未央
  • 推荐

7.5/10.所谓暗数杀人指的是那些没有报案人,或者没有尸体的无人知晓的杀人案件。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的是变态杀人狂朱智勋因为杀害女友被抓,他却跟警察金允石说另有七件暗数杀人案件是他所为,表面上是索取钱财,实际上却有着更阴险的目的。影片实际上讲的是男主花费着自己的钱去调查似乎没有什么破案可能的案件,目的就是为了警察的尊严和受害者的尊严,我觉得这是个很伟大的动机。影片拍出了为破案而进行调查时所面临的枯燥和失败,确实很辛苦,但问题是影片的节奏整体都很平淡,就连到案件的转折点时都表现得那么平静,没有让人激动的高潮,品质差那么点到佳作。十年前,金允石在《追击者》里带的是河正宇,今年带的是朱智勋,都是连环杀人狂。今年是朱智勋之年吗?特工,与神同行2,暗数杀人,演技爆发之年啊,也该出头了。

17分钟前
  • 生活在别处
  • 推荐

完美犯罪也一样会有疏漏,只能看警察的办案能力了。突然想起国内最近几年的话题案件,只能哀叹是不是我们缺类似金允石这样的警察

19分钟前
  • 心动的灵魂
  • 推荐

朱智勋的釜山话听得我头疼

22分钟前
  • 中野瞳
  • 较差

看评价不高没去电影节看,没想到非常有意思,后悔。根本不是什么智商对决之类的老套路好嘛!对单个案件的解决也并没有什么夸耀之处,反而用了其实最常规的手段“排查”,这才是破案常态吧,哪有这么多神探,不过是用心埋头于大量资料并敏锐地联系起蛛丝马迹的结果。非常动人的点是,金允石最后说出“有人杀了一只小狗我也会难受,想象着被害人最后一刻孤独地看到自己的死亡时的绝望……”这种心情太同感了,所以金允石简直是做了我没有能力也不敢去做的事情。影片没有把他塑造得多强多精干多有本事,而是一个普通刑警,面对领导、同事、法庭依然要无奈、要唯唯诺诺,但内心有自己的执拗和坚持。节奏和叙事都没问题,原本冲朱智勋看的,结果被金老大圈粉。话说朱走的路线也跟我河太像了吧……可惜好像他也突破演变态,但并没有太圈到粉。

25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典型的影帝带中生模式,不过朱智勋的喜怒无常精神变态的杀人犯太代入了,整个电影扎实,不是韩影一贯的漂浮,很棒的悬疑片,8分

26分钟前
  • 吃饭了
  • 推荐

两位的演技都可以的,朱智勋难掩帅哥气质,片子挺耐看的,虽然没有血腥的镜头,确能感受杀人时的气氛。片子最后一个镜头和话语让我误以为会出第二部,不过应该不会了,有点点精彩。现实中真有这样的警察,也是蛮敬佩的~

30分钟前
  • 小魔魔一号
  • 推荐

三星半,剧本在类型片的范畴来说太平稳了,节奏在室内对垒的锋芒与回忆戏码的惊悚之间徘徊。作为真实改编而言,戏剧的粉墨痕迹太重,金允石沉在谷底的阴郁和朱智勋流露面目的癫狂相成对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女孩朴素的游泳梦想。就连执行正义的警察都要追赶潮流,执着于真相的使者也要被生存法则抛弃,当生命被定义为挂在墙上的业绩表格,相较于无法定义的杀人凶手,那才是我们不可承受的人间地狱。片尾的确令人联想起『杀人回忆』的稻田,未知的凶手止步于平凡的脸孔,失踪的魂灵还漂浮在萧条的寒风。

33分钟前
  • 小瓣生☕️
  • 还行

故事讲得十分拖沓,尽管金允石演技精湛,也无法令人沉浸,因为这个剧本只罗列信息,不表现情感。而更重要的杀人犯角色,朱智勋所交出的也不过是周一围翟天临之流的演技。

34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朱智勋很努力了,但感觉还是不是很贴角色,可能太高大俊朗了。这片如果拍纪录片,而不是剧情片,是不是好一点。

36分钟前
  • 慢慢来hide
  • 较差

EXM???这个警察每查到一点线索就着急忙慌的找犯罪嫌疑人汇(xuan)报(yao)一下,生怕犯人翻不了盘是吗?

40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故事真的非常不错啊!可惜没有拍出味道 最后一场法庭戏烂尾到差点救不回来 杀人犯演技浮夸到让人汗颜 金允石还是很稳值得表扬

44分钟前
  • KAPO
  • 还行

四星是期待值低带来的惊喜,余韵不足,人物塑造太单薄也没深挖。

48分钟前
  • Fool
  • 推荐

emmmm…演得没有连环杀人犯的气质啊…就像没事儿砍人玩的混混…还是说我被美式连环杀人犯的形象洗脑了…

51分钟前
  • 古兰丹穆
  • 较差

直到最后一刻金警官都还在锲而不舍的追问剩下的死者“你到度在哪里?”,感谢他的执着让成为暗数的死者得以安息。这部片的本土不管专家还是观众评分都是真的高,口碑和在我国呈明显两极分化,所谓夸张的演绎其实只是姜泰伍的一面罢了,杀人时的冷血漠然,审讯室用口型挑衅警察的嚣张以及庭上装委屈的一脸纯良都是这个穷凶恶极的杀人犯,所以到底是不是烂片还是要亲自看看才对。

56分钟前
  • XXX🦋XXX
  • 力荐

略失望。

60分钟前
  • 阿卜
  • 还行

影片毫无悬疑感,影调也像电视电影,浪费了两位主演的对手戏

1小时前
  • 老朱無電影不歡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