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悬疑题材的电影,个人向来喜欢两种,一种是诸如《杀人回忆》《不可饶恕》这样带有深深的韩国烙印的犯罪悬疑电影,另一种是如《风声》《听风者》这样有特殊时代背景的谍战悬疑电影。
当然,这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让人追求真相大白的恍然大悟,而后者则更揪心于生死一线的惊魂过程。
谍战题材的影视剧常常是小人物凸显大时代,看似微乎甚微的一个举动,完全有可能决定国家的走向,党派纷争的鹿死谁手。
已于5月23日上映的《一号目标》正是这种过程险象环生,结局事关重大的谍战电影,一场惊心动魄的猫鼠游戏缓缓拉开序幕......《一号目标》讲述的故事并非完全虚构,其中有诸多历史事件可做考证。
故事发生在1946年解放战争年代的南京,1946年正是国共两党剑拔弩张的时候,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共两党表面上积极促成何谈,背地里早已暗流涌动,内战一触即发,美方更是虎视眈眈,大有横插一杠的打算。
而就在此时,国民党选拔出一拨38人的顶尖军事精英正准备启航赴美,意外的是,因为一本丢失的笔记本,让国民党有充分理由相信,就在这38人的精英队伍中,潜伏者共产党安插的间谍...于是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国民党竭尽全力要查出共党的卧底,共产党则拼命保护这位革命战士,作为间谍本人则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中每日小心翼翼的活着,这场猫鼠游戏不仅决定着间谍的生死,更关系着共产党的决策方针。
之所以说《一号目标》并非完全的虚构,是因为该片的男主角熊向晖是真实存在的经久考验的中国共产党战士。
如今他的事迹拍成电影,观众大抵都带着些许看热闹的心态看这个间谍究竟使用了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在如此凶险的环境中保住性命,然而,观众根本无法想象当年真正处于如此险恶环境中的熊向晖是怎样的煎熬。
所幸的是,刘小锋、孙茜跟蒋勤勤等主演,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和对那个时代敏锐的洞察力,几乎真实的还原了那段尘封的岁月,让观众感同身受到熊向晖当时命悬一线生死攸关的艰难心境。
蒋勤勤在片中的表现可圈可点,这是她结婚生子后首次登陆大银幕,并且生平第一次身穿制服饰演一位精明干练的特工;孙茜一改《甄嬛传》中槿汐姑姑沉着老练的风格,换之青春机敏的革命女青年形象.....四爷陈建斌的正宫娘娘跟最宠妃子的得力干将之间同样奉献了一场旗鼓相当精彩绝伦的对决。
真实的历史中,马歇尔、蒋介石、宋美龄、何应钦、胡宗南这些人自然是历史的主宰者举重若轻,而在《一号目标》中,这些人依然存在,却成为了熊向晖的陪衬,他们的悉数登场只为衬托潜伏在敌军内部的共产党战士有着多么敏锐的洞察力和顽强的抗争精神。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猫鼠游戏中,追逐者不一定是猫,但胜利必定属于正义一方。
《一号目标》的时间北京设置在1946年,这是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的时间点。
虽然正面战场的交锋还未打响,隐蔽战线的斗争已经是你来我往。
一组38人的国民党特工即将被送往美国培训,而出发前一本意外丢失的笔记本却显示38人中居然还有卧底,一场针对“一号目标”的谍战正式开打。
《一号目标》中刘小锋饰演的熊向晖是中国谍战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影片故事便是取材自他的亲身亲历,这场风云变幻的谍战也直接会影响到历史的走向。
熊向晖1936年加入共产党,之后被上级委派到国民党胡宗南部卧底,逐渐成为胡宗南的亲信,接触到胡宗南各类机密军事文件,从而为共产党提供了众多的宝贵情报。
直至解放后,国民党起义的官员才知道熊向晖是中共地下党,他们感慨地说:“怪不得胡宗南总吃败仗。
”电影中截取的是熊向晖赴美前的一段历史,而此时国共两党正处于和谈的最后时期,共产党方面的首长身在南京,蒋介石、宋美龄等国民党高层也在南京,美国的马歇尔将军从中斡旋,多方势力交错于南京一地。
国共双方的谍战人员在隐蔽战线上的交手自然是暗潮涌动,影片中还选取了当时南京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标志性建筑物,使得年代感增强。
蒋勤勤在片中饰演女一号吕一然,她是国民党的高级特工,负责与中共的地下党交手。
许久未在大银幕上出现的蒋勤勤穿起军装来也是有板有眼,在那个峥嵘岁月中,国民党虽然拥有先进的武器和设备,但已经失掉了人心,所以时时处于被动的局面。
影片中除了枪战和动作场面之外,惊险的飞车场面也必不可少,增加了影片的娱乐观赏性。
在这个年代里,英雄不是最耀眼的,面皮和人心很少是一模一样的。
监视&跟踪--获取情报--被假信息迷惑--再获取新的情报,周而复始,环环相扣后才能小步推进。
谁是一号目标?
他究竟有什么通天的本领,惹来这么多人下如此大的功夫去挖?
这个谜团在巧妙的剧情设计和讲述手法下,牢牢地抓着观众的注意力不放,越滚越大地一口气冲向了终点。
影片的导演翟俊杰是八一厂的著名导演,曾拍摄过《大决战》、《长征》这样的战争巨制,这次他和翟小兴是父子档导演,执导这部战争年代的谍战戏也是别具一格。
一直以来,华语电影中,只有谍战片一直保持着金身不坏的辉煌战绩,无论是《风声》、《东风雨》还是《听风者》,都是故事、表演、制作并重的佳作。
《风声》监制陈国富的新作《一号目标》如今又悍然来袭,或将成为今年华语谍战片中的精品。
如果说电影《风声》是将几位嫌疑犯囚禁一室,寻找到底谁是“老鬼”,成就了一部“密室”的电影,那么《一号目标》无疑是敞开的放任几个嫌疑人员各自行动,来找出到底谁是“一号目标”,影片的格局将更为开阔。
目前对比既往的几部谍战片,《风声》侧重的是收网之后的刑侦手段与牢狱之争,其实已经是鱼死网破的最终决战,《听风者》是专注于密电码的设定与破译,可以视为惊涛骇浪的隐性战场,《东风雨》则是更多的探究了关乎革命信仰和兄弟情谊的激烈斗争,而《一号目标》无疑另辟捷径,将视线对准了情报的传递方法,这一充满高智慧且无比神秘的信息流手段,影片因此充满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惊奇体验。
《一号目标》的故事并非杜撰,而是来自于真正的史实,本片则选取了在1946年,内战伊始之际,因周恩来遗失了一个笔记本,惊动的国共两党各路人马,以及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等代表的国际反共势力,所引发的一场明争暗斗的谍报大战。
影片男主角——熊向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可称为内战时期的中国第一卧底,藏身敌营12年,官至国民党大将“西北王”胡宗南的贴身秘书,用建国后毛泽东主席当年的话说,他是一个人顶几个师的兵力的超级英雄,几经风浪,多少惊险,远胜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所看到的谍战故事。
周恩来在谈到共产党的谍报人员时曾称赞:“我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情报人员工作卓越,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底属于前三杰;解放战争期间,又有三位突出的情报人员(熊向晖、陈忠经和申健),同样一人能敌万千军,创造了情报工作的奇迹。
他们就是后三杰。
”其中,熊向晖与周恩来交集非常多,不仅在影片中,故事由周恩来而起,而且在现实中,熊向晖也一直与周恩来脱不开关系,从工作源头而言,他是因为在1937年与周恩来有了一次会面,才坚定不移的走上了在隐秘战线革命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开始了他20多年的外交生涯。
在诸多重要的外交场合中,熊向晖都以“总理助手”的身份出现。
从胡宗南的贴身秘书,到周恩来的机要助手,熊向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但在他最危险的卧底生涯中,无疑是每天都在刀口上舔血,《一号目标》就是其中的一次危机。
片中周恩来所遗失的笔记本中,有关于国民党38名精英中有共军卧底的重要线索,因此,不仅引发了国民党内部的大猜忌,而且也令熊向晖的身份险些败露,如何保全自己,搞乱敌人,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刻尤其重要,惊险的故事,就在影片《一号目标》中为观众展开了。
本片由这部翟俊杰和翟小兴父子联合执导,蒋勤勤、刘小锋、孙茜联袂主演,金牌监制陈国富亲力监制,品质毋庸置疑,值得推荐。
应该承认,此片的历史背景和部分细节是真实可查的,比如说,熊向晖确实是潜伏在胡宗南身边的卧底,马歇尔确实来了中国,与周恩来、张群协调停战,问题是,马歇尔大使在拿到周恩来的笔记本后派人调查谁是那个神秘的“熊”,这一段纯属虚构,而且会误导无知观众,马歇尔不可能对笔记本的某个细节发生特殊兴趣,因为他是一个纯粹的美国军人,而且刚来到中国,人生地不熟,假如他对南京的夫子庙有兴趣,或许还说得过去,他手下那个军官竟然自告奋勇多管闲事更是匪夷所思,如此“热情”甘当“自干五”的美军真是太罕见了,编剧不了解美军的文化,意淫了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故事。
在最近上映的谍战片《一号目标》中看到了一些熟悉的身影,备感亲切,其中包括因在《甄嬛传》中饰演“槿汐姑姑”而名声大噪的孙茜,这一次,她扮演一位女地下特工,麻花辫和质朴旗袍的造型非常清新,阳光干练的形象也和隐忍内敛的崔槿汐大相径庭,让人不由的眼前一亮。
当初《甄嬛传》的成功很大程度要归功于选角的成功,一票气质鲜活又千差万别的演员,真真演绎了一部佳丽三千的后宫大戏。
孙茜饰演槿汐是其中最让人印像深刻的一位,她不是妃子却深谙妃子在后宫生存之道,聪慧过人却知道揽住锋芒,一直默默的帮助甄嬛前行,甄嬛能够最终成就宫斗传奇,槿汐功不可没,电视剧最终大红大紫,孙茜功不可没。
孙茜对槿汐的传神演绎直到现在还被观众所津津乐道,那恰到好处的一颦一笑,连走路,屈膝这些细微的肢体语言也刻画的妥帖,难怪有人形容孙茜有凝神静气之效,她一出场,观众就心安。
人戏合一是演员的境界,却也是一道壁垒,《甄嬛传》走出的女星们可能深有体会,作品大红之后再要摆脱之前符号真的很难,所以笔者在《一号目标》看到孙茜有上佳发挥时,就更加佩服她的智慧与实力,能拒绝同类角色的重复塑造,转投大银幕演绎一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她跨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除初登场时能从稍许联想到槿汐外,一旦进入电影的氛围,孙茜就是那个用活泼开朗的笑容游走在刀尖上的地下工作者。
这种处理一改以往谍战片中对地下党的脸谱化呈现,时刻戒备和神机妙算的莫测面孔被孙茜用阳光、可爱的表演取代,甚至偶尔还流露出一丝浪漫和呆萌的气质,而越是如此云淡风轻越是不容小觑,观众也不由自主的用心观察着孙茜的细微变化,来辨别这场喋血战中的风向。
从征服观众到引领观众,演技的飞跃不言而喻。
多年来,女间谍一直是神秘、美艳、妖娆的化身,汤唯、周迅、李冰冰先后凭《色戒》《风声》《听风者》登上事业高峰,足见此类角色的潜力空间。
《一号目标》类似《风声》的双生双旦格局,在片中和孙茜飙戏的是陈建斌的老婆蒋勤勤,雍正皇帝生活中真正的“纯元皇后”,这个组合不仅有趣也很吸引眼球,剧情也靠着孙茜和蒋勤勤两位女主角的斗争戏码不断推进,两大明星演技对垒,魅力碰撞,气场PK,涌动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孙茜和蒋勤勤专注于自己的角色反而在交锋的时刻迸发出更强烈的火花,看两个人斗戏不仅精彩还正能量满格十分符合两人在观众心目中正面健康的既往印象。
虽然不似《甄嬛传》的大红大紫,《一号目标》却有着扎实的剧作和不俗的艺术水准,在表演方面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孙茜,厚积薄发的力量证明她并非一夜成名,只是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正在拍摄的电影《六次别离》中,孙茜一身朋克装扮和七彩辫子的雷鬼头又再一次突破自我,展示全新形象,此后,相信我们会在更多的影视作品中看到百变的她,更多精彩即将发生。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标题是调侃了《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倒不是我喜欢生搬硬套或耍滑头,而是真心觉得,这两部片之间确实存在多处相似。
上世纪东西方的冷战,尤其是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柏林墙高高耸立的那一段时期,是美苏间谍较量的高峰时段,是世界谍报活动的黄金年代。
我一直认为,我国从抗日战争结束,到国共撕破脸皮兵戎相见之间那短暂的和平时期,是堪比冷战、书写谍战故事的绝佳背景。
近十年来,我认真看完的国产剧只有一部《潜伏》,其主要情节就大致集中在这个时期。
可惜这段日子太短,否则以国人对政治智谋的钟爱程度,华语文学界肯定能出几个勒卡雷,陆德伦,克兰西这样的间谍小说巨匠。
言归正传,看《一号目标》时,我脑海里不断闪过《锅匠》的画面。
那部电影我看了两部,又参照了原著才大致搞懂来龙去脉。
两部电影在很多方面,大有“同父异母”之嫌。
情节均是围绕一个内鬼展开,那边圆场管人叫“鼹鼠”,咱们叫他“暗桩”;两个故事的立场正好颠倒,《锅匠》是要找内鬼,本片则是保护内鬼不暴露;周恩来就是圆场的乔治•史迈利,吕一然就是苏俄特务头子卡拉;故事起因也大致相同,都是某个大人物犯了错,人家是老总判断失误,导致布达佩斯传递情报失利,特工人员被害,本片是周恩来在美军飞机遗失一本笔记,导致暗桩身份的蛛丝马迹泄露给美方和国民党,而且两片的内鬼都是一桩旧案的主要嫌疑犯之一;史迈利设圈套,逮住鼹鼠,吕一然也布陷阱,但被周恩来和手下智破,无功折返,两片结尾都以从容不迫、和风细雨的姿态宣告胜利。
这两部电影,都是把迷你剧的容量浓缩到一部电影,副作用就是理解障碍。
《锅匠》的晦涩相信看过的朋友都有体会,《一号目标》也很考验理解力,半年多的时间跨度,超过10个主要角色,全在100多分钟里说清,整体而言算得上有条不紊,聚精会神的话,不难跟上,但也只能说清,做不到说透。
角色出场时,也没法遵循常规的戏剧套路,用对白、文件等手法自然而然带出姓名背景,要像老版《三国演义》一样不断出字幕。
笔者这互联网泡出来的一代,要不是对民国史略有了解,根本来不及阅读那些竖排的字,也许年长一些的观众会有亲切感。
影片转场很多,极少有超过一分钟的场景,还有多处将两三个阵营交叉剪辑的片段,都给人仓促之感,不够时间深入地体验情绪。
戏剧冲突来不及深入时,常常借助配乐来助推一把,影院里不时轰然作响,比昨天看《X战警》还爆发。
当然,归根到底,本片和西方谍战片还是有根本上的区别。
开头烫金的立体大字一出来,配上那常伴红色经典的音乐,就知道这不是《听风者》那种浪漫主义戏说,而是我国特色——主旋律。
如今的主旋律比样板戏年代时髦了不少,除了拍摄手法更商业,还加入许多含蓄但又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标志意识形态上的悄然转变。
可以举片中的仪式为例子,有两场婚礼,共产党的中式和国民党的西式,婚礼是礼仪和文化的展示,象征意味非常强烈,影片是国共双方在美国调停之下的博弈,表面上,国民党的风俗更接近美国的西方文化,赢得胜利的盘面更大,但细看,马歇尔将军对京剧赞不绝口,并据此改变战略,而周恩来娴熟的交谊舞、对自助餐的热爱,则在说明,共产党骨子里比国民党更能认清局面,也更有资格赢得未来,在这里,只能替蒋公道一声惋惜了。
(文/方聿南)
当蒋勤勤扮演中统特务监视周恩来,整个开头犹如《风声》那样剑拔弩张之时,字幕打出了制片人“陈国富”三个字,顿时让我大吃一惊。
毕竟随着《非诚勿扰2》《画皮2》《太极2》等华语大片卖座,曾效力华谊兄弟的陈国富先生赫然成为了首席金牌监制,可惜查阅资料才发现此“陈国富”并非那个拍《画皮2》的“陈国富”,影片效果却同样跟《画皮2》《太极2》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由得让我赞叹“叫陈国富的制片都惊人!
”。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而来的《一号目标》,周恩来的一份笔记本遗失,导致一位隐藏在敌人内部的名为“一号目标”的间谍浮出水面,各派人马聚集在南京,进行各种角力斗争,有为剿杀的坏人,有为监控的敌人,有为保护的卧底,有为访问的美国记者,还有美帝国主义在其中摇摆不定,数方混战之中,“一号目标”逐渐浮出水面,这也是峥嵘岁月中的谍战,同样也是这个“陈国富”制片自己心目中的《风声》。
八一厂老导演翟俊杰年过七旬,却同翟小兴组成双人导演,拼命用轰鸣作响的音乐,造出各种各样的惊悚气氛,还大胆尝试南京街头飙车,积极加入好莱坞式商业化元素。
蒋勤勤、刘小锋、孙茜、张瑶等以往就经常出现在谍战剧集中的类型化演员,同样驾轻就熟地完成了自己的表演任务。
尤其蒋勤勤在周恩来揭穿身份后,还邀请来吃“最后的晚餐”,那种困惑、茫然、失落、崩溃,都必须用眼神来表现,美女做到了。
而我很喜欢她目睹对手举办婚礼时,演绎起“山丹丹”、“茉莉花”的歌舞,她暗暗咐道“我们看一场赤色音乐会”。
足见姜滇、董哲、翟俊杰三位编剧野心,效仿印度歌舞大片,植入民国时代谍战,绝对让你大吃一惊。
刘小锋饰演的熊向晖是中国谍战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影片故事便是取材自他的亲身亲历。
据说这场风云变幻的谍战,曾直接影响到历史的走向,因此八一厂很热衷将其搬上银幕,哪怕你提前知晓结果,都在所不辞。
当然,笔者在观影过程中,还是吃了很多惊,绝对没有任何猜出剧情。
例如前面两个美国人疯狂飙车,镜头犹如《速度与激情》驾驶,突然前面的车调转车头,后面的车反应不及熄火,这种反转设置超级令人惊叹。
再如我们人人敬仰的周总理,恍如陈嘉上版《四大名捕》中洞察先机的诸葛先生,每次领先对手一步,可以隔着八丈远对着监视者打招呼,可以叫卧底同志躺在自己腿上开车躲追踪,还可以请敌人团队来吃饭,并在飞机上扶着帽子“霸气外露”,真可谓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揭晓答案。
本片大大提高了我党的士气,目测有望横扫金鸡、百花、长春、澳门、百合等内地电影节最佳影片。
从2002年中国电影市场不到9亿,到如今日渐成熟超过200多亿,各种类型片的细分和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近年来,惊悚片、青春片、喜剧片、警匪片都拥有了不俗的票房,《泰囧》《西游》相继冲过了12亿票房。
那么谍战片呢?
只有《风声》冲过两亿,李冰冰斩获金马影后。
《听风者》则跟风而上,却差强人意,其它者仿佛都没了。
于是,谍战片无疑是被中国电影市场忽视了的重要一环。
但是谁拍呢?
曾经效力华谊兄弟的陈国富?
他去跟老搭档弄《鬼吹灯》准备赚20个亿去了。
幸亏还有这个同名同姓的“陈国富”,继续大刀阔斧弄出了谍战片,让它不至于在市场消失殆尽。
根本想不到的内容,原来《一号目标》是红色谍战片。
太绝美了,一个伟人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我。
看过许多有关领袖的电影,都是神化和做作的,虚的东西太多,摆出来的太多。
该片则不然,超凡的演技,把一个伟人用淡青的勾勒,恢弘地烘托了出来,于平凡之中见巍峨。
伟人的眼、伟人的面、伟人的言,没有刻意去拔高,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妈妈、姐姐般的轻柔暖爱,化得你骨软筋酥,忍不住热泪喷涌......。
周恩来,一个唯一令国共两党敌我双方都肃然起敬、恭之为圣的英豪,其力透于智和善,是大智大善,两阵中再无二人取代,旷世古今。
贤达分两类,能与仁。
能,令人服,常见于屈其威,口服。
仁,令人服,常见于折其善,心服。
对周公,后辈我服于五体投地。
如果你刚好兜里有点钱和刚好有点时间,就请带着朝圣的心,看看吧。
欢迎大家参加影评,一定要写自己的啊。
青春万岁,,小花,西安事变,林则徐,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知音,双雄会,乌鸦与麻雀,烈火中永生,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英雄虎胆,海魂,董存瑞战火中青春,英雄儿女,上甘岭,建党伟业张思德,停战以后红孩子,风筝,少年彭德怀,东山学堂,白求恩大夫,粮食,地下尖兵,锦上添花,洪湖赤卫队,啊摇篮,火烧圆明园,神鞭,红旗谱,这些轰动一时的经典都遭到恶意刷分,他们害怕下一代看到这些经典,否则他们睡不着觉
一个无意间遗失的笔记本,让1946年的南京,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特工”博弈。
一拨38人的顶尖军事精英正启航赴美,然而意外遗失的笔记,泄露了这份名单中存在卧底的秘密。
在这个国内局势变幻动荡,内战一触即发的档口,各路对手进行着惊心动魄的博弈。
在遍布着眼线和暗桩的梅园周围,每个人都处于被严密的监视之中,“一号目标”无疑是被寻找和隐藏的焦点。
这甚至还是一场惊动了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的谍战往事,作为一位为美国在二战的胜利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军事家,他的出场,让故事的背景更为复杂,而将历史颇负盛名的人物引入影片,也需要创作者对历史的掌控和对故事的把控。
影片类型元素凸显,氛围令人窒息,继《风声》、《听风者》后,《一号目标》确实有了一线悬疑谍战大片的气质。
查阅影片资料发现,在影片中发生的故事,首次揭秘了一段从未公开的真实事件,马歇尔、蒋介石、宋美龄、何应钦、陈诚、胡宗南……众多大人物粉墨登场,各方势力围绕一个神秘的地址和一个神秘的人物,展开一场生死攸关的暗战较量,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三方势力角逐,全城无间,暗藏杀机,谈判桌上,唇枪舌剑;街边巷尾,暗影重重;觥筹交错,暗藏杀机。
对于喜爱谍战片的观众来说,严密的逻辑和设置合理的悬疑剧情是至关重要的元素,然而对于更喜欢史海钩沉的观众而言,被解密的尘封历史,才是最大诱惑。
《一号目标》无论是历史背景,还是紧张的故事情节,都算是一部近几年少有的谍战题材电影中的精品,尽管其题材内容与《风声》极为相似——关键的卧底由“老鬼”变成了“熊”,然而,跟早前出现的谍战电影着力于场面调度和情节设计等相比,电影《一号目标》更加侧重对情报获取的深度描述,从而突出角色在剧中的关键作用。
影片中的人物表演也与以往大有不同,《甄嬛传》中温柔端庄的槿汐姑姑,在片中饰演一名正义使者;而蒋勤勤与孙茜敌手相逢,几番较量中成为“史上最丢脸”特工;华盛顿邮报记者对阵保密局女特工,身陷不测之地;一折《蒋干盗书》令马歇尔心生疑窦,而熊汇荃杭州遇险,危机中却意外柳暗花明,“谁才是卧底”匪夷所思,成为观众和影片中角力双方最大的谜团。
重重罗网笼罩梅园,却阻挡不住梅园的英豪们将内战的真相公诸天下,最终,在真相浮出水面时,影片也解密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1结尾的送别挺感人,前面有点拖沓 2从篇幅上看,弄不清一号目标指的是周还是熊
够味。
这是……搞什么?
被海报上的陈国富监制和“风声再起”四个字深深吸引…哦没起来啊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砥砺前行💪
太难看了这个片子。扮周总这演员也太丑…………
蒋干盗书这招真棒!蒋勤勤还是很美的。
故事主线非常好。刻画胡公很到位。但细节过于神化正方。
一个记事本引发的谍战。
这个戏很棒,可惜当时排片和上座率都太低。
看完熊向晖自己的回忆来看……emmm,仿佛所有人物都被强行降智了。周做着周不会做的事,熊叫着当时不叫的名字,胡宗南戴着胡不会戴的勋章略表,盯梢只离一个车身那么远,知道被盯梢了下饭馆还特意找个靠窗的位子方便特务监视,平行剪辑强行高潮尴尬,“吃饱撑的”233 自助餐那段把周演得太婆妈了……英文字幕:“蒋介石”Jiangjieshi、“多加一块钱”one kuai extra。推荐熊向晖自己写的书,历史比电影有趣多了。2017-05-01想看
从这部电影里让我了解更多的是熊向晖这个人物。
喜欢周,一件小事足以见大智慧!
没觉得很烂。
正
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对周恩来的刻画 俨然像人物传记 不过从头到尾并不枯燥无味 剧情合理展开 人物描绘以小见大 同时满含碟战片的味道 全片没有用过一枪一弹却仍然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气势上并不输。唯一令人生厌的 这是属于主旋律的片 对情感烘托超于实际 扣一星
成功将周总理的形象贬的阴暗猥琐
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回去拍电视剧好吗 别闹了好吗
我只看到了蒋勤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