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计划

The Hummingbird Project,蜂鸟项目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萨尔玛·海耶克,迈克尔·曼多,约翰·海尔登贝格,阿伊莎·伊萨,萨拉·古德伯格,弗兰克·萧宾,夸西·宋桂,康拉德·皮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比利时语言:俄语,英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意大利语年份:2018

《蜂鸟计划》剧照

蜂鸟计划 剧照 NO.1蜂鸟计划 剧照 NO.2蜂鸟计划 剧照 NO.3蜂鸟计划 剧照 NO.4蜂鸟计划 剧照 NO.5蜂鸟计划 剧照 NO.6蜂鸟计划 剧照 NO.13蜂鸟计划 剧照 NO.14蜂鸟计划 剧照 NO.15蜂鸟计划 剧照 NO.16蜂鸟计划 剧照 NO.17蜂鸟计划 剧照 NO.18蜂鸟计划 剧照 NO.19蜂鸟计划 剧照 NO.20

《蜂鸟计划》剧情介绍

蜂鸟计划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纽约的一对兄弟文森特(杰西·艾森伯格)与安东(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他们是高风险高频次交易操作员,梦想建造从堪萨斯州到新泽西州之间的直线光纤电缆,以赚取百万财富,然而他们以前的老板伊娃·托雷斯——一个强大又有极强控制欲的女人的紧逼让他们的计划充满了挫折和挑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骨魔烈日灼人2(下):碉堡要塞到窑湾之龙鼎风云法官妈妈大明奇才美丽的笨女人灵异蓝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再战江湖Believe-通往你的桥-高卢英雄:中国大战罗马帝国偷拐抢骗第二季225漫游异境那家伙怪怪怪的妻子家有嫂娘验伤UN-GO大木偶学院危情实录境界战机第二季世代战争朝鲜美女三剑客民王R性的张力短片集2寿司女孩我的杀意恋爱了MAMAMOO:世界巡回全纪录辣手保姆2:女王蜂范府大院

《蜂鸟计划》长篇影评

 1 )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

卷西,是真的适合这种角色,聪明,又有点神经质,不愧是我最喜欢的演员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堵上了一切的奋斗,也不一定会成功,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文森特在最后一刻到底有没有过一丝后悔,这样的拼搏到底值不值得?

我想安东说的竟有点道理,每个人的人生,走到底,都会是一样的,执着不执着,那都是一生。

莫名想到爆裂鼓手,我宁愿34岁干票大的,成为别人餐桌上的话题,也不愿意80岁红光满面死去但没人知道我。

不知道怎么评价,值得还是不值得,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知道吧。

人这一生,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是一生

 2 ) 是

但人家11毫秒来得毫无道理。

人生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这个故事的背景,其实不做交易的人领会不到。

对于做市商来说,有毫秒的优势,简直就是捡钱。

A股没有做市商制度,下单差几秒其实无所谓。

做量化的,都会在张江机房附近租房子,拼的是物理距离。

以前不理解,为啥要花60万一点,搞个机构通道。

下单就是快。

 3 ) Speed is everything...?

All right, let's say you wanna dig a tunnel from Stockholm to Madrid. You wanna run fiber through it. How many regenerators do you need to put up on that line? Taking refracton into account, obviously.Do I have to take in consideration the curvature of the Earth, or can I dig straight, hub, straight, hub, outside, in sort of like an octagon? Now, if you're using really powerful machines, which cost more money, you can dig straight, come out for air less often, so you'll have a straighter line. And, roughly, we're talking a difference between, lets say, a 1800 miles and 2000 miles. David and GoliathAs David walking onto the floor of the stock exchange, taking out the biggest slingshot ever, and bringing Goliath down to his fucking knees. David and Goliath? Yeah.I like that... we are David?Light color and speed of light wave - Why is the light outside the window blue, and the light inside the lamp yellow?Well, because the light waves from the lamp are slower than the light waves from the window, and slower light waves go from yellow to orange to red, and faster light waves go from blue to violet.How the speed makes money - I'm here to make digital information travel faster between the Kansas Electronic Exchange and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Lets say you are an investor in Kansas and I am a trader also in Kansas. And you wanna buy, I dont know, what do you wanna buy?What I wanna buy? I would like to buy...a lemon company in, I dont know, in Zimbabwe?So you wanna buy shares in a lemon company in Zimbabwe. Lets say you wanna buy 1000 shares at a maximum price of $10. So you put this request in the system, and a bunch of traders can now offer selling prices for the lemon company in Zimbabwe. But the thing is, if all traders use the same system and have the same informationm, how do you beat the others? By having the fastest line. Once I know how much you're willing to pay, I outrun the other traders from Kansas to New York. I buy shares that sell for less than $10. I race back and sell them to you for $10. So, right now, all this happens in about 17 milliseconds. Soon it'll be 16.What's 16 milliseconds?It's one single flap of a hummingbird's wing.I've just made 1000 times one cent, so I've made 10 bucks. I do 200,000 transactoins like this every day. That's 200,000 times $10 times 252. That's roughly $500 million a year. It's like time travel. But what about the farmers? The lemon farmers in Zimbabwe, what do they get out of this?The lemon farmers aren't relevant. How can they be irrelevant? They're the ones who're growing the lemons. Well, yeah, but they're not an important variable in the system. Mathematically, for our business plan, they're irrelevant.I guess I wouldn't wanna be one of those farmers in Zimbabwe who is mathematically irrelevant to your business plan.Does magnetic pull from the moon phases affect speed of neutrons (中子) on the fibre line?We don't believe making things faster makes things better. We believe that all this new technology makes us more distant and isolated.How Anton found the way to reduce from 17 milliseconds to 16 milliseconds - I need some information on Optical Regenerator JBT145SX. Yeah, how can I help you?Right, so it says "Rated at 10,000 meters". But what kind of tolerance did you implement?I don't know.Ballpark?Ballpark, I think our regenerators have around a 10%-15% tolerance. Depends on what fibre you're using. Did you say 15%? 1-5?Yeah.So, if I have a 178 regenerators on a line, and I could do some sort of, uh, like a selection process, and only use the ones that cover the entire 115%, I could then space them out to one every 10.35km. And that way, I would...I would only need 154?Yeah, I guess. It'd be risky and expensive to test, but why not?Are you aware each regenerator makes the line lose 0.02 milliseconds? 24 regenerators, round trip, that's a millisecond faster.Vincent bought a guarantee insurance 2-3% betting on his own failure (though too late)It's not the destination. It's the people we meet. And the lessons we learn. Neutrino messaging - We shoot neutrions (中微子) that are set up to carry information, purchase orders, for example, through the Earth's crust. So we dont lose time going around the globe, because we go straight through it with a particle accelerator. Those neutrinos, these little fuckers, they dont slow down for shit! Rock, concrete, nothing. We can get to New York in smth like 9 milliseconds. And we would beat the game, Vinnie. You know, sometimes I wonder, if all the time that was give to me was, like...16 milliseconds, and I had no past memory, I had nothing carved into my mind before those 16 milliseconds...and the only thing...that was left imprinted in my brain...were the images and the smells and the feelings of those 16 milliseconds...how do you think I would process that? I dont know! I think your life would feel exactly as long as someone who lived for 100 years.

 4 ) 小卷表现

喜欢小卷的表现小卷沿袭着社交网络的表演,一副居高临下的面对世人和世俗世界,喜欢他表演偏执和投入,在按摩院的痛哭,让人感受到真的撑不下去,摸干眼泪继续自己战斗!

安东最后凭借这自己技术手段力挽狂澜,救了自己和小卷,虽然没有买到自己的乡间别墅,安东最后带着病入膏肓的小卷,回到阿米什人聚集地,小卷对自己以前的事情进行道歉,对于自己的价值观重新定义反思,后工业时代一切都是快起来,直到生命最后才能慢下来!

 5 ) 不能赢,毋宁死

《蜂鸟行动》是部好片,让我想起了“大西洋电缆之父”菲尔德,首次铺设跨洋海底电缆以获取第一时间电报的项目。

各种艰难险阻层出不穷,各种怀疑铺天盖地。

失败似乎是注定的,但一旦认准了一件事,就要赌上身家性命,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是装遍南墙也要撞过去。

这无关乎最终结果,这是个人尊严,这不是单纯的乐观精神,这就是整个生命。

你可以选择不做,非常散淡快乐地度过一生。

但一旦选择了,那只有一个目标:win ! 有些事是输不起的,有些事是等不及的。

无论创业,还是战争,根本没用机会从头再来。

结果怎么不重要?

结果最是重要。

 6 ) 我们尊重小丑的忧伤,但绝不是在马戏团看表演的时候

如果一个商业片导演突然有了艺术片的情怀和野心,开头搞了一个隐喻“走向荒凉”的蒙太奇,用了相当类型化的手法讲了一个看似激动人心的故事,故事有关一个野心宏大的计划,最后以悲伤落寞的结局收尾,你肯定会觉得这片子烂尾了,并且会怀疑导演是不是习惯把调味品当正餐,因为“这跟说好的不一样”。

既然你的外包装是想让观众以图一乐呵的心态走进电影院,而且你也确实以这样的手法讲了故事,那么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主角一行实施疯狂计划经历千难万险最后大获全胜以高速度打败了华尔街并且名利双收类似于“奥逊的十一大盗”或者“速度与激情”的故事而非一个无名小伙在实施疯狂计划的时候中途查出自己罹患癌症追求高速度失败而感慨生命短暂最后是个病魔缠身的无名小伙甚至还把背后资助他的巨头拉下水类似……《蜂鸟计划》的故事,找不到类似如此无耻的参考系,这完完全全就是就是导演兼编剧的不知所谓和自以为是,他本可以通过写满一张纸来证明自己是个作者却拍了一部电影只能假装自己是个“作者”,而且我始终笃信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只有他们在干自己专业的事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他的专长,但导演这回的“胡涂乱抹”说真的,不咋地。

我不是在分门别类,觉得商业片的导演应该怎么样,艺术片的导演应该怎么样。

我们尊重小丑的忧伤,但绝不是在马戏团看表演的时候。

6分。

p.s:不过不得不说,“卷西”真的是个奇才。

 7 ) 非常难得的讲述资本本质的现实影片

趁人少补个影评。

昨天看完《蜂鸟计划》,写的是两位股市高频交易员为了让交易速度缩短1微秒,不惜任何阻挠修一条从美国西海岸到纽约的光缆专线的疯狂故事。

这片给了我非常难得的观影体验,即它开始揭露所谓资本、所谓资本主义必然崩塌的深度逻辑。

这是之前那些关于金融危机故事片、纪录片像《大空头》《华尔街》未曾达到的深度。

大概8年前,我接触过一段时间的高频交易和外汇杠杆交易。

高频交易,就是利用编程让系统自动快速交易。

高频交易的关键,是找到稳定的交易逻辑,寻找到适合的下单平仓时间节点和条件。

高频交易可以规避人性的脆弱,不会贪婪或恐惧。

再大的金额,在系统里不过是一段代码。

因此,利用高频交易,可以稳定、理性地快速盈利。

相比人工交易,高频交易至少能快几十到几百倍不止。

那段时间我写过一个很简单的交易系统。

实际操作一年,系统盈利率能稳定在60%以上,盈利倍数约3倍,即每一单亏损的平均期望是5美元,盈利的平均期望是15美元。

程序自动运行交易,频率也不高,一周3到8次,不加杠杆平均每周赚3050美元。

这看起来很平平无奇对不对?

那加上杠杆呢?

加上1比500的杠杆会如何呢?

我不敢在500倍杠杆环境下让系统自动运行,因为人性的脆弱,很难承受一秒内上万美元的波动。

我是韭菜,当然无法承受大额交易。

可专业交易员就可以吗?

唯一定理:任何事物都会时刻变化,直至最后消亡。

对于高频交易员来说,最大的噩梦是系统会崩塌。

随着时间的延长,盈利率90%以上会慢慢降到40%,盈利倍数会从10倍降低到1以下。

只要把交易周期拉长,不用上百年,最多二十年,任何交易系统的最终结果都是亏损得精光。

交易员能做什么呢?

只能不断调试完善,优化交易逻辑,更仔细地筛选交易条件。

可这时,就要面临第二个问题。

越精细的系统,有效时间越短。

系统运行条件越简单粗略,存活时间才会越长,例如海龟交易系统。

为什么越精细的反而活的越短呢?

背后逻辑很简单。

假如市场上都用的系统A,所有人赚的钱都差不多。

当更精细的系统B出现后,短时间内B赚的钱会超过A。

然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系统B赚钱,随着使用人增加,B的利润逐步下降,最终变得和A一样甚至不如A。

这时,B就死了。

越精细的东西,消亡得越快。

精细的B消亡了,交易员会做出更精细的C;更精细的C消亡了,会出现更更精细的D,后面还会有EFGHI……但每个系统存在时间只会越来越短,最终达到临界天花板。

又有人问了,为什么一定要越来越精细高效呢?

我就不能越来越粗糙简单么?

不能,因为资本或者资本社会不允许这种逻辑存在。

资本的核心,在于资本本身要持续稳定最好能加速度地增殖。

3%的存款不够,要国债;5%的国债不够看,得8%的公司债券;债券不够看,得15%的基金;基金不够,得30%的股票;股票不够,得100%的风投上市利润。

无法实现越来越高还稳定的收益怎么办,上杠杆。

1:5不够,上到1:10,1:100,1:1000……但是,杠杆的倍数越大,风险越高。

一旦到了上万的杠杆,别说风暴,一只蝴蝶扇起的风就能吹垮整个交易市场。

至此,明白资本为何一定会消亡的背后逻辑了吗?

资本的唯一本质是必须实现持续加速度的自我增殖。

但是,任何事物都会随时变化,直至消亡。

资本以为在不断升级,从蒸汽时代升级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后续可能会到量子时代、虚拟时代。

资本主义从一维升级到二维、三维,离地板越来越远。

可把天地颠倒过来看,天花板成为地板。

每次升级都离天花板越来越近,越来越快。

升级实际是降级内卷,升维成了降维。

《蜂鸟计划》中从17微秒缩短到16微秒的光缆计划,能让公司每年赚5亿美元,但不到二十年,整个交易市场必然崩塌。

钱不可能让一家公司赚了。

能缩短到11微秒的信号塔计划,能让公司每年赚20亿美元,但公司能活多久呢?

只会比20年更短。

主人公明白了,随着资本增殖驱动,只会出现越来越快的交易方式,今后交易时间甚至可能是负数,自己耗费心血投入的光缆计划迟早会失败。

电影的最后结局,主人公得了癌症,认识到光缆计划失败的事实,选择把光缆毁掉,回到最简单的生活。

看起来《蜂鸟计划》写的是99%的人都接触不到的高频交易,背后却揭示了资本的本质。

有人抱怨主人公的失败结局不好,不是商业片应该的逻辑云云。

但是,消亡才是资本的唯一结局。

现实面前,电影苍白无力。

 8 ) 是

兄弟俩想到了一个大胆的方法,从堪萨斯到纽约(约2000公里)拉一条笔直的光纤,传输时间可以突破17毫秒,这将是华尔街最快的速度,兄弟俩的财富自由梦想由此实现,蜂鸟翅膀扇动一次的时间就是17毫秒,片名由此而来。

兄弟俩迅速辞职,文尼拉投资、找施工队、管项目、谈沿途私人和国家土地征用补偿,安东负责写代码,将传输时间再缩短一毫秒,以达到投资人需求,一群满怀梦想的人开始了这个复杂浩大的工程建设。

修一条1800公里的地下光缆

 9 ) end of something?

就像是有人在你后面拿刀追你,你不得不一直跑还得应对路上飞来的障碍,等到你到了的时候你以为你终于赢了,伤痕累累。

结果那人来告诉你,你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你失败了。

但是看看你周围,你还得享受生活,享受你跑过的这一切啊(就算你得了癌症马上就要死了而且身败名裂)。

这个结尾可以说毫无意义,但它慢下来的那一瞬间也很动人。

但这也太tm悲了!

不止文森特,压的我也喘不过气来。

我真以为这是个热血爽片,我被骗了呜呜呜呜呜这一定是马总为了还tsn欠wardo的债去拍的片子吧!

好多代餐可怜文森特[悲伤]以及:卷老师真的适合演这种看起来就很聪明的片子又及:就算这里文森特失败了,但是他没有失去他的合作伙伴朋友和哥哥啊.jpg

 10 ) 蜂鸟计划

谈谈我受用的几个点:1.卷西的癌症直接震的我担心平时的暴饮暴食垃圾食品是否也在消耗自己的健康,甚至后悔起观影前刚吃的那碗鸭血粉丝,会不会是造成我将来自己胃癌的元凶之一, 2.卷西拿着电锯那段戏,下一个镜头他的脸突然像一张被揉皱旧了的纸,让人直呼这个演技牛掰了。

那段戏也很好地传达了他为达目的的誓死决心,可惜当时我脑海中就蹦出了佛学里说的四个字:过分执着。

我们都有过那种时刻最终人类在命运面前,还是佛性一点比较好吧。

但是人类这种执着何尝不是一种光辉呢,看别人执着时依然强烈的感受到人类的无穷能量,想起自我执着时的自我感动是一样的

《蜂鸟计划》短评

传统叙事看不动了…卷老师滤镜也救不了…

2分钟前
  • 咖布藤
  • 较差

带病废了那么大劲气拉条无意义的网线 所以?就这?

3分钟前
  • 张两万
  • 较差

You know, Mark, I've worked for rich folks my whole life, but deep down, I always knew they were full of shit! 哈哈哈,看门大爷哲理金句。

8分钟前
  • 小唧唧
  • 推荐

7分。一个超前的宏伟的计划的失败。所有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大功告成之日,却是他们气到吐血之时。因为方向错了,有更高的科技,只需要架设几个信号塔就可以将延迟降到15毫秒以下,甚至更低。如果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用尽全力又如何,坚持到底又如何,拼了性命又如何,只不过是成功者的陪衬罢了。难得的一部前面很励志后面反鸡汤的电影,有意思。

13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2023.4.23 12:32

15分钟前
  • 心之旋影
  • 还行

密度不够。

19分钟前
  • 老三的自渡时刻
  • 较差

无聊的故事,不如不拍出来。

20分钟前
  • 保禄萧
  • 较差

不散的点映,第一次豆瓣中奖哈哈哈😄电影本身探讨了一个投机的故事,然而失败了……纸上游戏赚得比实业可多多了,还涉及破坏森林资源,亵渎信仰……有人说这是一个创业故事,我并不觉得,好像拔得太高了(可能我没看懂),三分半,艾森伯格那熟悉的风格和因为第一次中奖 加一分哈哈哈

25分钟前
  • 欲海回狂
  • 推荐

是个非常好的题材,也新鲜,可惜那种紧张感无法让人共鸣,甚至很多部分都有些无疾而终的意思。

26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还行

7.5/10对时间做微分,对地理做积分,在辽阔的大洲追求刹那的极限。深耕沃野万里,收获零点三毫秒,一则当代纪实风格的商业寓言。故事的展开略显平淡,以至于几可乱真,颇似真实人物传记。

30分钟前
  • 恍惚的人
  • 推荐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你是要放下,还是要成佛? 导演可能只想刀放一半还惦记着能做半个佛。毫无重点,絮絮叨叨。

31分钟前
  • L U K E
  • 较差

“16毫秒蜂鸟挥动翅膀所花的时间”,在视时间为金钱的证券界更是如此,当文森特第一次提出挖光纤管道以此获取第一手证券交易资料的设想时,可能很多人觉得是天方夜谭,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磨难包括身体上的病痛,让我觉得这是一部励志创业片。后来竞争对手在速度上的超越使得文森特和安东失败告终,作为旁观者的我未免有些遗憾,但结尾处他们还是实现了自身的突破,尽管这个突破已经无法为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生活就是这么一次次克服困难又被困难打败的过程,打败但不打倒!

32分钟前
  • 改个昵称先
  • 推荐

cctv6 电影一般 不过故事有趣想起来人类群星闪耀里那里架线的故事重点不是山间别墅 而且离人群远点在丛林中则为泰山 在代码中则为沙和尚

37分钟前
  • 无飞
  • 还行

没看懂,但不少词组看起来不错

42分钟前
  • eidos
  • 很差

貌似没点金融知识看不懂此片,就为了能让网速快几毫秒就要几乎横穿美国东西挖一个地下光纤通道,而为了将17毫秒提到16毫秒几乎逼疯主角堂兄,历经重重困难快要完成时,对手却轻易用信号塔达成了11毫秒,所以创业失败。哎,很讽刺,却很现实

46分钟前
  • 水里没有鱼
  • 推荐

用屁股想都能知道结局

48分钟前
  • 塔利班班长
  • 较差

个把笑点,故事不吸引

50分钟前
  • 麦子
  • 很差

补评,一直以为最后会有反转,结果没有,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反转,以主角失败为结尾的电影还是少见

55分钟前
  • 黄不溜丢
  • 还行

本来看名字以为跟《蜂鸟特攻》,《废柴特工》一样是一部动作片,原来根本不搭边,讲述了一个商业故事,还是反类型的,这就很有意思了,男主杰西·艾森伯格的表演很好,可怎么看都感觉他演的自己,几部电影都是同一个人,《社交网络》里那个话唠的扎克伯格,到这里还是一样,无关演技,只是觉得戏路窄,没什么突破,另一位就不一样了,一会是人猿泰山,一会变秃顶程序员,跑起来的时候憨憨的样子,只能说毫无破绽不得不佩服,故事很新颖,为了哪怕是0.1毫秒的提速,不计代价的投资,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59分钟前
  • 还行

脸书和迅雷有什么关系?没有吧,但总觉着有高下。节奏快得就像杰西的语速。扇动翅膀,让我们把华尔街烧成灰。

1小时前
  • [未注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