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这部《不速之客》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尝试一下女朋友被敲头、上司被敲头、好哥们儿被敲头、邻居被敲头,最后,所有这一连串的敲头案的嫌疑都指向你的刺激经历,你只需要做一件事,跟黑车司机讲“我们做朋友吧”。
当然,想要寻求到这样的刺激,还需要满足一些前提条件:有打黑车的需求,你当时正处于某种情绪爆发期需要找人倾诉,你的外貌特点能引起黑车司机的注意,以及你遇到的司机是个心理变态。
你可能不会像黎明那么点儿背,遇到了一个变态司机被反复纠缠,但是你可能也跟约车司机发生过什么。
回忆一下,你有没有用约车软件约车时,碰到了很帅、很酷、很靓、很辣、很暖男、很有范儿的司机,于是忍不住多聊两句?
有没有在你感情受挫、工作失意的情况下,跟他抱怨生活,而他还跟你一起骂老板简直就是头猪?
下车之后,可能还会收到一两条慰问短信?
如果有,那么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完《不速之客》后,细思极恐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了。
很少看到一部犯罪题材国产片能够从生活细节入手引发出观众共鸣。
这里我想说,导演林大雄把韩国犯罪片里反映社会现实的能力演绎成了一个大写的牛逼。
《不速之客》营造出的冷漠而疏离的社会像极了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在这个被互联网充斥,在高房价重压下的快节奏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奔波,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疲于奔命的蚂蚁,伴随而来的功利与冷漠让我们忽然发现,我们生而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是有多么孤独。
黎明的角色是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大多数年轻人的缩影,努力工作却被无良上司不公正对待,背负着结婚、租房压力,醉酒后的宣泄似乎也是被孤独感裹挟的城市个体常用的方式,此时,倾听对象是谁,其实并不重要。
孤独感同样存在于耿乐饰演的黑车司机身上,只是一句“我们做朋友吧”就能成为他情感上的救命稻草,为了抓住这跟救命稻草,他成了黎明和女友工作、生活、情感上的附体魔鬼,杀掉无良上司、杀死令人讨厌的邻居,最后发展到开始向黎明身边的人下手,一发不收拾的连环敲头案背后,其实不过是为了排解失去亲人的孤独感。
而他反复挂在嘴边“我们不是朋友吗?
”,更加暴露出的人物内心无法被填满的孤独感。
孤独感成为了连环敲头案的原罪。
其实,电影中黑车司机的孤独感又何尝不是隐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否则我们为何会频繁打开手机中的社交软件,为何不刷微信朋友圈就无法入睡?
《不速之客》将当下社会个体中的孤独感化成了一个犯罪现场,撕裂给我们看,一波三折的剧情,韩式犯罪电影缜密的推理能力,让观众仿佛置身犯罪现场,随着人物的一举一动,与人物一同体验意想不到又合乎情理的罪恶连环案之中,而此时,电影中所有的血腥、恐怖、杀戮对观众而言仿佛都变成了一种宣泄通道,情绪倾泻而出之后,不觉惊醒。
虽然我是跳着看的,但是我想导演要说的是个这么个故事————————————————————————————————————1,一个老司机,养有2个儿子,其中一个神经病,晚上是由儿子开车加班的。
一开始发生的司机被杀案,死的司机应该就是【哥哥】,于是弟弟继承了哥哥的事业。
又或者是弟弟离家出走,想做黑车司机,所以杀人抢劫了一辆车(但是这样逍遥法外不科学啊)这里就是开头的安排。。
2,厕所的虫子,各种诡异的邻居全都无关紧要啊无关紧要啊3,黎明被痴汉缠上,影片为了增加悬念,没交代司机其实是【脑子有问题】的,只是因为对哥哥的思念做出奇怪的行为,但是无论是爬墙进屋,电话讲道理,指责黎明女朋友,都完全看不出【脑子有问题啊】4,又是【为了救女朋友打了鸡血了】的梗
『不速之客』开篇几分钟的悬疑和惊悚效果做的还可以,之后开始就各种BUG满天飞了,主角配角们开始各种秀智商下限,没有最下只有更下。
全片甚至可以说连一条主线都没有,完全一堆片段制造冲突拼凑而成,一惊一乍的背景乐完全大陆恐怖片的节奏,同样是来自韩国的导演,拍出的效果甚至比2015年杨幂鹿晗主演的《我是证人》还要烂,可惜了黎明。
【3分】
《不速之客》:相爱相杀的致命游戏和运超一听《不速之客》这个名字,就感觉类似“遭遇陌生人打乱或者毁掉主人公生活”的故事在中外电影中其实已经有过许多。
当然,这本就是一种创意模式,从《火车怪客》到《稻草狗》再到《心理游戏》《借刀杀人》,这一模式下的故事可以不断翻新,甚至极有挖掘人性和剖析现实的深度。
由黎明、耿乐、韩彩英主演的《不速之客》讲述了一个普通白领郑凯被一个黑车司机持续纠缠,然后祸及未婚妻的悬疑犯罪故事。
对于耿乐和黎明两位男神的搭档,联系到片中“我想和你做朋友”的台词,乍一看还真有七八分当年刘烨、胡军在“蓝宇”时代的感觉。
不过,随着郑凯身边命案接连发生,又不时扭转风格。
黎明刻意要摆脱耿乐,许多的情感纠葛也令观众“脑洞大开,难免想歪”,好在后面搏命拼杀的紧张刺激,还是大体保持了影片的惊悚犯罪定位。
鉴于中国电影对犯罪惊悚题材要么漏洞太多,要么限制较多,在情节设计方面其实很考验编导水平。
恰好《不速之客》的创作班底来自“好邻居”韩国,导演林大雄、监制安兵基,一个负责制造命案,一个负责惊悚悬念,让黎明、耿乐都来了一次不小的超越。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出道的耿乐,20多年还从未演过坏人,过去顶多就是《北京乐于路》中砸砸吉他,发发脾气的叛逆小青年。
在《不速之客》中,一出场就神秘兮兮,用榔头捶打出租车司机,心狠手辣,这一幕的营造很有几分《达芬奇密码》开场保罗·贝塔尼的范儿。
而平时生活里,他多数时候和黎明的来往或电话联系又显得比较正常。
当然,实际上他是刻意盯上黎明,最终同他玩了一场“我要和你做朋友”的“致命游戏”。
一贯比较深情内敛的黎明,过去即便在《三更》这样的恐怖片,或《双雄》这样的警匪片,都离不开深情款款的戏路,他的演绎也最得人心。
最近的《消失爱人》和这部《不速之客》,黎明在人物形象方面依旧千古不变。
虽然角色看来如此,但根据不同题材的要求,他还是会做出调整,适应故事的包装效果。
好比当年在《双雄》里,黎明演的心理催眠师受反派吴镇宇的胁迫参与犯罪,为保护妻子饱受折磨。
而在《不速之客》里,他也被耿乐各种折磨,这种“受虐”的设定就比较类似。
但其实人物背景还是有区别,黎明塑造的郑凯由于业务出错导致一夜之间成为失败者,人生倒霉失意,压力巨大,两个人物的背景和心态完全不同。
当他遇到耿乐更像是衰神附体,加上如今的黎明本就中年大叔模样,片中与耿乐之间的纠缠和搏斗就像困兽挣扎,表演的说服力比较饱满,人物塑造的可信度比较高。
这部《不速之客》是韩国编导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原创故事,据说故事原始素材还是来自于中国的真实罪案。
影片监制安兵基、导演林大雄都算韩国电影阵营中的实力派,如今,许多韩国电影人都依靠比较成熟的商业娱乐手法敲开了中国市场大门。
导演林大雄也知道在中国拍摄罪案题材有一定限制,所以,我们看到影片中表现凶杀场景也就比较克制,通过镜头剪辑和气氛营造,加上表演,传递凶案的“变态”感觉还是点到即止。
自然是不如林大雄在韩国电影中那么暴力凶残,血浆飞溅,但作为韩国电影里最为成熟、品质最高的惊悚犯罪类型,《不速之客》中那些锤子爆头,电梯杀人,楼道追逐,一些室内展开的追杀,观众还是能充分感受到八成还原了韩国电影的味道,和那些平庸的国产电影拉开了距离。
整个《不速之客》的故事内容究竟有多少现实感或者真实感,在观众看来肯定是见仁见智。
这种夸张的剧情设定,或者是为了影射现代都市的人们所承受的生活事业压力和内心隐藏的阴暗。
像片中耿乐这么一个暴戾的人物似乎把心理负面情绪很戏剧化的呈现出来。
我们能够看出,影片在情节设计上比较考究,虽然耿乐这个人物的性格形成比较勉强,好像也没有说明他的动机,但也算增加了意外解读和想象空间吧。
近几年中韩合拍片层出不穷,在悬疑犯罪影片方面,充分证明韩国团队比国内很多导演要好很多。
尽管不能说《不速之客》多么经典多么优秀,但作为韩国圈子里一贯玩限制级的导演,来中国第一部犯罪惊悚片就可以中规中矩,摸清“中国特色”,也足见韩国电影的专业程度和适应能力,于我们中国方面真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
<图片1>高晓松和许巍又给了人们一剂心灵鸡汤《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多少文艺青年,又有了可谈论的话题,他们把这首歌反复唱反复吟,试图读解这背后的所谓人生体悟,还原所谓的本真生活。
也许生活中的确需要一点谎言,把本就麻木的神经,再往谎言的盐水里泡一泡,恰如没有这雾霾,生活还真不适应一样,人们苟且着,且还在继续苟且着。
林大雄导演的《不速之客》就是苟且生活的电影版。
他直接把我们苦心经营的梦幻般想象世界撕裂,也撕裂了你的生活,极其粗暴的摁着你的头,让你张开双眼看看,什么才是生活的底色,生命才是命运的呼吸。
这“呼吸”像是肺痨病的声音,太过阴森甚至可怖,如此怪诞地让你保持清醒的,《不速之客》是其中的一种。
惨淡经营人生的郑凯没有想到,他也会有这一天。
他可能从来没有预料到,这原本坚固的社会地位,竟也可以如此摇摇欲坠。
他祈求未婚妻韩彩英饰演的琳琳,搬家,去到某地重新开始,因为那里有一个对他来说可以拯救他目前生活困境的工作。
又是工作,又是职场,别无选择,而这样的机会似乎稍纵即逝。
而琳琳同样有着工作上的不堪,她被上司欺压,忍气吞声,无所发泄。
这被工作折磨够呛的郑凯和琳琳,表面上看是名副其实的中产,而实际上,却是不堪一击的无产者。
阴差阳错地,郑凯偶遇了黑车司机。
人们可能天生有一种跟陌生人倾诉的欲望。
面对着眼前的这个陌生人,郑凯大倒苦水,边喝酒边抱怨工作的鸡肋。
清醒者黑车司机可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而看在眼里的不止郑凯的苦水,还有他想象中的死去的亲哥哥。
因为郑凯长得实在太像自己的哥哥了,黑车司机也对这个陌生人产生了一丝怜爱。
他成功地成了郑凯和琳琳生活中的闯入者,他也开始了杀戮,为了郑凯开始了杀戮。
而此时,还谈诗和远方,无疑于耍流氓,即便再如此自我暗示,郑凯、琳琳、黑车司机,都逃不过生活给他们的设下的陷阱。
而另一边的黑车司机,同样陷入在黎明的肖像中不能自拔,这个有着痛苦童年回忆的年轻人,内心变态可怖,虽然他长得简单朴实,可却是个杀人恶魔,即便是自己的父亲,都没能看出任何破绽。
撕裂的社会阶层和撕裂的生活,林大雄用自己的电影,生生拉拽自己的受众。
生活也许真的有诗和远方,但是电影似乎一定要让人们明白,在追求诗和远方的同时,还要把眼前的苟且和随处可见的不速之客清理干净,否则欺骗的是自己,还要被命运拨弄!
《不速之客》演绎了一段有关现代都市人惊悚的犯罪故事。
故事情节请看客自己观看,比较勉强的自圆其说。
黎明的演技依旧绅士范儿,但是太绅士就出不来该有的感受。
他对未婚妻的爱,上司的恨,对耿乐的烦,对未来的焦虑甚至喝多了说酒话时都差一点火候,当然放不开也是种个人风格。
相比较耿乐的表现见些功底,可以算是合格了。
韩彩英漂亮的外表是个亮点,但看电影对黎明感受不到爱意,不过对外国妹子不能要求太高不是。
倒是在酒馆里不耐烦的老板娘“我倒!
”的镜头好玩些。
马桶里红虫子,神经质的邻居,罪犯的蒙头衣,吊在窗外的杆子,哥哥的干尸,燃烧的蜡烛头等等恐怖的画面其实没有什么新意,都是抄其他电影剧本,现代观众包括我没看过多少恐怖片的人都见过这些元素。
故事在逐渐破茧抽丝的过程中也是按照套路步步深入。
问题是好电影最好要让人记住独创的一些东西。
漏洞很多,比方说被捅了好多刀的兄弟还能进屋帮忙?
最后为你被杀死的兄弟蒸发了吗?
一点没有交待后世。
开始撞死司机的罪犯动机是什么?
就为要抢车吗?
他爸爸对警察说话时知道他抢车吗?
还有他撞人时为什么不正面速度快些而用慢的倒车呢?
发生命案的车还敢在城市里不换牌照跑好多天黑车?
一个企业搞销售的业绩精英不懂处理这种比较简单关系?
还有,女主跌倒与被袭击收伤是一样的吗?
她醒来后不会回想和怀疑吗?
耿乐应该是即可怕又可怜的人,但是直到电影看完我也没感受到该感受的内容。
最后流着一滴泪面无表情的脸不符合电影主题,败笔。
电影节奏与画面还算不错,就是剧本不行。
不过终究要区分开电影与生活,即使是蜂窝煤,点燃的热量也可以照亮人们的生活,给现代都市人在压力下一些温暖。
《不速之客》:让观众体会类型片的魅力作为一部心理惊悚片,《不速之客》有别于之前内地观众常见的主旋律警匪犯罪片。
电影没有对反面角色的犯罪过程做过多的渲染,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探索疑犯的作案动机及心理变化上,通过揭开谜底的过程,如抽丝剥茧般重现了连环犯罪全过程。
本片的韩国导演林大雄虽然有《老师的恩惠》等重口味的影片为代表,整部影片也具备了韩国惊悚片既有的暗黑风格,但在这部影片中,视觉刺激的渲染已经做到了相对的克制,对视觉冲击的血腥场面也有很大收敛,而更多的是放在了增强人物冲突的戏剧性表达上。
整部影片,表面上一个曲折离奇犯罪惊悚故事,其实本质上透露出来的是一种都市人在交往和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与无奈,以及现代人之间理解与信任的错位与危机。
影片中黎明饰演的高级白领郑凯因职场失意买醉,不慎坐上了黑车,成为噩梦开端。
“好心”司机(耿乐)不仅全程倾听郑凯吐槽,更将其“安全”送到家,看似暖心,实则别有动机,此后郑凯和未婚妻的生活便不再平静,频频遇险,并一步步陷入绝境……影片直到最后才揭示真相,却在之前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杀人行为没有做过多的掩饰,这也使得整部影片的杀人动机成为一个推动影片步步前进的动力所在,也是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能吸引观众探究下去的兴奋点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部影片很好的发挥了惊悚片类型的特点,将悬念保持到了最后,而且更为高明的是,让观众在得知最后的真相后还能唏嘘不已。
影片中耿乐饰演的司机其凶残确实让人不寒而栗,但其曲折的命运和性格中的缺陷以及本身心理所有的病症却又使得这个角色多了几分可怜。
他能在短时间内以残忍手段连续杀害四人,冷血变态程度令人发指。
但另一方面,从他的犯罪动机上来说,却典型的体现的是当下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交流与信任缺失背后的等级隔阂。
长期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偶然邂逅都市精英,便不择手段地去争取不一样的人生可能性。
这种看起来“变态”的角色却有着极强的社会性,也是当下社会急剧分离和差距加大的负面产物。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的是耿乐的演出,出道多年的他此次在片中完全突破了自己,将一名极其变态的“锤子杀手”演绎的令人不寒而栗。
影片中他的表情时而冷静的可怕,时而狰狞扭曲,完全没有了刚出道时那种依靠颜值吃饭的特征,也可以算做是表演上的一个新的突破吧。
就整部影片的风格而言,同样来自韩国、也同样是以拍摄恐怖惊悚片而见长的监制安兵基和导演林大雄的合作保证了影片的水准。
片中几场在黑暗中的杀戮、施暴戏,都显现出了韩国导演的功力,尤其在音效和布光上,恐怖效果逼人心魄。
片中的不少重头戏都安排在暗黑的夜晚进行,并多在出租车内、地下车库、公寓等封闭的室内取景,无形中增强了影片的恐怖和惊悚氛围,给观众创造了惊悚片应有的观影体验。
加上黎明、耿乐和韩彩英三位中韩实力演员的出色表演和默契配合,令观众真正体验到了类型片应有的魅力。
众所周知,现在电影大都采取类型化策略,且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类型,而是多种类型杂糅,从而产生叠加效应。
悬疑片的核心是悬念,好的悬念会让观众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所牵绊,为故事结局而猜测,为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命运而担心,即悬念的发展轨迹就是期待、折磨、解脱。
惊悚片是好莱坞恐怖片的亚类型,会让观众产生焦虑、害怕、紧张、恐惧的感觉。
悬疑和惊悚是一对天然的搭档,在悬疑的、未知的气氛下,让观众产生害怕、担心、恐惧;观众在感官刺激下,又对情节脉络的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跟着主创的设计被一步步代入影片情境,从而达到主体—客体交融、产生共鸣。
因此,把握好悬疑惊悚类型,讲究策略,可以更牢抓住观众眼球。
近年来,其类型也屡见不鲜,可惜好片甚少。
因为它要求主创人员能够充分利用视听手段设计好故事、讲好故事、拍好故事。
《不速之客》就算是其中一部比较有诚意的悬疑惊悚片。
它既遵循好莱坞类型片的规律,又在某种程度上反好莱坞,形成自身风格。
与那些关卡游戏式、拼图式、闭合式等悬疑惊悚片叙事不同,本片大体是常规线性叙事。
故事发展始于喝高,没有及时呼叫警察。
所谓悬疑,就是观众跟随本片镜头猜测下一步电影会怎么发展,猜测耿乐扮演的黑车司机杀人的动机,想象黎明和女友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其实,深谙其道的观众也不难猜出剧情走向,无非是黑车司机有心理创伤、不爽经历才造成如今性格、起了杀意,男女主角经历磨难后最终更加珍惜彼此之类。
但主创高明之处也体现在此,他们熟知观众心理。
本片虽不是福尔摩斯办案式的叙述方式,但观众所猜即所见,如此一来,观众便更有了猜中剧情的成就感、满足感,也更愿意被代入情境。
如果说本片悬疑由剧本设置产生,与生俱来,那么惊悚则是由主创娴熟运用视听语言来诠释。
本片镜头对准主要人物的时候,多采用近景、特写,给人一种逼仄的感觉;全片色调较多采用蓝灰,阴森窘迫;另外,音响音效也给足了马力,配合剧情发展。
虽然多少能够猜到剧情,但这些视听元素还是搞得美眉我大气不敢出,很担心猜中的那一幕真的出现。
不过,个人认为本片音响音效用得太多,有时候反而会提早泄密给观众一些信息。
假设全片没有添加音响音效,或者只用一半功力,通过原有的悬念叙事,配以“沉默”烘托气氛,也可以刺激观众心理,更高程度地达到惊悚效果。
影片中某些叙事逻辑看似不流畅,但依据美眉我个人揣测,主创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采用一种反类型的方式,吸引观众眼球。
比如一开始黎明错不该喝高,错不该上黑车,留下电话号码,错不该在他觉察出耿乐就是杀了盛总的凶手时透露给警方,错不该在耿乐私闯民宅、跨越所谓朋友界限的时候,没有叫警察,而是叫了保安,导致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本片一方面体现类型化策略,一方面也体现出其与好莱坞不同的一面,是主创的“别有用心”。
按照好莱坞的逻辑,黎明这个人物应该是被塑造成一位“英雄”。
当他发现警察误会他,依靠警察侦察办案不可能后,就自己采取行动,进行追踪,同时也会给警方主动留下线索、与警方玩游戏,引导警方和他一起追踪凶手,从而证明自己不是凶手并且抱得美人归。
但是本片却不是这么设计。
黎明一开始喝高,上了黑车,絮絮叨叨说了一堆工作困境,数落了老板的不好,从而引起耿乐杀意。
当警察怀疑他,他也注意到耿乐有可能是凶手的时候,他因为换工作换城市的琐事而无暇顾及。
之后他追凶,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打听女朋友的下落,而不是人们高谈阔论的正义。
他就是一个小人物,就是一个深爱女友的男人,仅仅是依靠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信念去追踪,他满脑子就是女友的下落,似乎根本没有心思去跟警方解释、合作。
这样一来,更显人性化。
影片对警方的着墨也并不多,警方更多是因为路人的发现、提供的线索逐步找到黎明和耿乐,最终实现三方“三一律”的统一。
影片中,耿乐这个杀手角色也很能体现类型与反类型的统一。
他先是用了各种手段栽赃给黎明,在观众本以为他是高智商的惯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时,却发现他只是为了那句“我们是朋友”,因为黎明像他死去的保护他爱护他的哥哥,想要跟黎明交朋友。
他不会杀黎明,也没有杀死黎明的女友。
所有的叙述都最终指向一个“情”字。
于是乎,结局中警察貌似很格格不入、很煽情地、温柔地询问耿乐父亲的情节也似乎变得合理。
可以说,整部影片就是类型与反类型的统一,既给观众提供类型化线索,又让观众无法步步猜中情节,从而提振观影兴趣。
最后,本姑娘虽不知耿乐杀了黎明的上司、好友、邻居,唯独没有杀黎明女友的动机,但提醒各位看官:没事别喝高,有事找警察。
文/石头记
影片《不速之客》讲述了一个白领醉酒后交友不慎,结识了一个黑车司机,从而引“客”入室,与女友共同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甚至还卷入了一场连环杀人案的故事。
这是一部悬疑犯罪题材电影。
近年,此类影片似乎挺流行。
倒并非影片有多血腥、多邪恶,而是因为“犯罪”让人有代入感,容易让人对故事与现实产生联想,从而获得更真实的刺激⋯⋯看完《不速之客》,我至少得到三条提醒:1.交友需谨慎。
2.今后绝不打黑车。
3.少喝酒。
因为片中,黎明饰演的主人公郑凯,就是因为喝多了,上了一辆黑车。
他在车上借着酒劲跟司机倾诉心事、称兄道弟,才导致这个本就变态的司机一步步地靠近他、进入他的生活,并最终成为郑凯的恶梦。
耿乐扮演的变态司机为什么要纠缠郑凯呢?
开始他并没有对郑凯起杀心。
他只是个孤独者,内心空虚寂寞冷,需要朋友,而郑凯的酒后之言让他产生了误会和幻想。
他觉得自己终于被人认可,被人接受,甚至为人需要了。
然尔,郑凯酒醒后,回到现实中,当黑车司机发现郑凯根本没把他当朋友看待时,他才会做出之后那些残暴之举。
其实,影片中隐约透露:那个变态司机其实是个可怜家伙。
他只想和别人交个朋友而已,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对他最终总是背信弃义?
即使到了濒死之际,他还如此执念。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你想跟人家交朋友,你问过人家想和你交朋友么?
交朋友,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
只有在他(她)也愿意和你交朋友的时候,你的这种意愿才变得有价值。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只要你把我当朋友,我怎么样都可以。
” 这种话说出来,也许你觉得很诚恳、很感人,但当人家没把你当朋友的时候,这些话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威胁和侵犯他人的理由。
影片说明了一个道理:正所谓 “两情相悦” ,爱情也一样。
“你爱我”,一点用都没有。
得“我也爱你”才成!
世上任何事情都可强求,可努力,可奋斗;惟独感情,强求不来,努力不得,奋斗也不成 ; 必须是“你情我愿” ,否则就会出现本片中这样的强求,然后演变成偏执,最终甚至是报复性的伤害。
男男称兄道弟也罢,男女朋友谈恋爱也罢,很多时候容易因爱生恨、爱不成反成仇,类似的案例还不够多么?
由此看来,这部片子还真是越想越让人后怕!
它确实映射了一些社会现实。
交友需谨慎,尤其是在酒后,千万别给出他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
也许言者本是无心,可有些听众却会当真,那就麻烦了!
(2019-2-10午于市一院)【备注】影片《不速之客》是一部由林大雄执导,黎明、耿乐、韩彩英等主演的悬疑犯罪题材电影。
三年前在国内公映。
由于电影审查制度的不同,国内的犯罪悬疑题材一度被置若冷宫无人问津,很少有制片方涉列此题材。
而韩国香港日本此类题材作品,却常常大行其道不乏经典。
此次这部中韩合拍,由韩国导演林大雄的《不速之客》,领入了纯正的韩国犯罪悬疑片的元素由“亚洲恐怖大师”安兵基监制,更有香港天王黎明,韩国女神韩彩英,和内地实力派演员耿乐三大影星加盟,为本片演技与票房双重加持。
故事切入点非常之接地气,普通公司小职员与黑车司机的纠葛,所有的场景均为生活中随处可见,所有的桥段都好似发生在我们寻常身边,黎明饰演的郑凯所遭遇的职场不公,中年压力,白领生活的紧张无助压抑以及都市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无力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而随着离奇不可控的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更让观众的紧张感爆棚。
故事节奏步步紧逼,紧凑得让观众窒息,且并无诸多国产同类题材牵强敷衍了事。
对于犯罪悬疑类题材,韩国方面的经验是丰富且成熟的,多线索叙事、情节的合理反转,节奏张驰有度,煽情的悲剧宿命、大胆的情节设置、暴力过瘾的犯罪场景,以及经常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真实性,使得韩国犯罪悬疑电影在影史上独树一帜。
它不避讳暴力和惨淡悲观的人性,直面人性最深处,真正能够让观众震憾心灵。
而不是在结局无法自圆其说的同时推翻之前所有的剧情,用梦境或者主人公的精神错乱来敷衍观众了事。
导演在选角上已经成功了一半,而演员的表演更是大放异彩。
黎明完全的诠释了小人物生活的失意和疲态,无助和失措惊慌,而黎明自身儒雅的书生形象更能让观众信服。
作为韩国的性感女神韩彩英,饰演黎明的未婚妻,美艳不可方物几乎是所有观众的梦中情人。
导演设置了一场被耿乐施虐的戏份,更让观众揪心。
内地实力派男星耿乐饰演的反一号成为影片中的最大亮点,一面悲戚自怜另一面残忍暴力,在两个人性的最极端自由切换。
无论是与黎明的几场争吵戏,还是与韩彩英的虐杀戏,演技收入自如,表现出的变态杀手气质令观众不寒而栗。
曾经执导《老师的恩惠》、《恐怖故事》的导演林大雄完美的控制了整部戏的节奏,寻常生活的切入点,离奇事件的突然暴发,男主人主的失措无助,变态杀手的残忍暴力,让整部电影区别于同类国产影片,成为今年国内院线犯罪悬疑片的楚翘之作。
韩国导演还是水土不服啊,韩彩英的存在感太低,人设的愚蠢和故事的单薄都是国产惊悚片的死穴
咳!什么乱七八糟的死活不找警察系列!剧情太烂了!
垃圾片子 可惜了耿樂這樣的好演員 感覺耿樂和黎明搭戲很尷尬啊 耿樂都快被逼出戲了
故事无聊就算了,关键这技法……这也太差了,比国内部分MV导演还不如啊!韩国导演真觉得我们观众什么都吃?可以说除了韩彩英外比起国内的恐怖喜剧没有任何优势。黎明的台词又让我想起了那部《抢红》。耿乐这个一冷一热的表演倒是意外收获,或许是韩彩英外唯一值得有印象的地方,可惜也被剧本耽误了……
纯粹为了黎明看的。韩彩英好漂亮。耿乐的表演邪在了表面,却没有太多内心戏。同是关爱精神病题材,却输给了《暴疯语》。出片尾演职员表时,听到后面人和同伴说“哎,醒醒”
我觉得还不错啊,虽然剧情逻辑一般,但是气氛到位了,反正我看的一惊一乍的,哈哈哈哈。。。
两星半 还凑合的国产惊悚片 导演是韩国人 中间部分好些 有些韩片的感觉 耿乐演的不错 开头和结尾还是差了些
只能感叹岁月的无情,小鲜肉天王居然变成这样了,帅气非常的彩英也是浓妆艳抹,岁月呀……初期感觉小弟好像水浒中的石秀,碰到了杨雄一般,只是杨雄不上路,哈哈,剧情感觉很匆忙,按照结尾的说法只是因为像哥哥才会发狂,但是开头虐杀银色捷达司机呢?好像纯粹为了捷达这辆车一样
1与《我是证人》类似,韩国导演来华合拍影片,质量都还是说得过去的,朱亚文的反派和耿乐的反派让人印象深刻,其他的表演就不太理想了2黎明的老脸加速韩彩英的假脸没有耿乐的变态脸有戏,黎明什么时候能找到好的剧本发挥自己的演技,毕竟不再年轻了
虽然它是悬疑 但我喜欢恐怖片
交友需謹慎
哥一叫出来就暴露的
这部电影再次教育大家:&#34;有困难找警察👮&#34;才是正途。2016年免费观影之晚上十点场只有两人(20160403)。
还别说 全程高度集中精神的看完了
一看就是好基友啊,好基情呀...
一般
反正我是被吓到了。。气氛略恐怖
同性恋真可怕!
我被变态司机吓着了
演技在线,就是故事逻辑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