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第一次写长评居然是为了恐怖电影。
另外Unfriended是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恐怖电影,值得庆祝。
看这部的原因很简单,病毒式营销的成功典范。
自从第一次在Kingsman开场前的preview里看到trailer以后,YouTube广告里看了不下几十次,最终去电影院买票了。
顺便其他评论里有提到剧组专门为电影人物建立了Facebook账号,做的还挺用心,Laura Barns的账号照片和电影里一样,看的毛骨悚然。
电影拍摄方式很新颖,90分钟里,观众看到的一直是女主角Blaire的电脑屏幕。
所有的剧情发展都是快速的短信交流,Skype低画质的视频通话,苹果的操作界面,系统提示音,iMessage,Facebook留言,Gmail邮件,都是日常生活中一直使用的电子产品和网络社交工具。
看完都有心理阴影的要换Skype的头像,系统自动的蓝白小人短时间内都不想再看到了。
其实电影主题是不要underage drinking吧,不是开玩笑。
电影中的女鬼Laura自杀原因就是因为party喝high之后丑态被朋友拍摄视频,分享在Facebook上,遭遇网络暴力,不堪受辱后饮弹自尽。
女主Blaire之所以出轨,和男友Mitch的好友Adam上床,同样是因为醉酒。
Val也是因为酒精才会留下不堪入目的艳照。
其实这种酒精问题在美国非常严重。
个人经历,学校因为各类party出名,基本每天晚上都会有各种类型的活动,私人的,学生会的都有,还有一些因为太有名很多prospies都会因为party culture慕名申请。
凌晨的时候就看见过同楼层的同学在lounge里吐的昏天黑地。
有一次大型party,朋友喝了半瓶伏特加感觉不适还得联系RA拿醒酒药,收拾呕吐物,送水,忙活了一晚上。
我非常讨厌过度饮酒和所谓的酒精文化,所以看电影看到类似情节的时候就特别反胃。
喝劣质啤酒到意识全无,丑态百出,宿醉后头痛欲裂,一点都没有好处的事情,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如此沉迷。
话题扯远了,这部电影更让人生理性厌恶的地方是关于Unfriended这个标题中friend的字眼。
这一群传播对方流言,恶毒语言攻击,告密,滥交的人根本不是朋友。
连死去的Laura都曾欺负过大家都不喜欢的Val。
这样脆弱或者名存实亡的友谊,让观众都有一种在看撕逼大战的错觉。
Facebook上成百上千却实际关系冷漠的所谓好友,在人死后才开始维护你悼念的网民,真的是现代社交网络的完美写照。
最后,关于网络暴力,导演的处理真的非常反讽。
Laura自杀前,所有人留言,你真是耻辱,你为什么不去死。
Val的账户被Laura操作,发出照片时,人们的留言又是你应该自杀,下地狱,我再也不是你的朋友。
最后女主参与拍摄Laura醉酒视频的真相被揭发时,所有用户的留言依然是你快下地狱,恶心,我怎么会是你的朋友。
这种统一的不经思考的行为真的是给社交网络时代的每一个参与者,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如果微信5人闺蜜群聊突然闯入一个谁也删不掉的好友?
如果一个常年未曾联系的好友头像不停地闪烁、不停地出现小红1?
如果与你视频的好友背后总是有一个黑影晃来晃去?
如果视频的好友画面一动不动你却能听到她房间内电锯的声音?
如果好友微信发过来的声音突然如鬼魅一般在嘶吼?
如果房间里的打印机突然打印出一条死亡讯息?
《解除好友》(Unfriended)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利用网络社交工具来拍摄的一部低成本惊悚片,很遗憾的是,大家在这里看不到微信、QQ、微博、人人、LOFTER,当然更不会有支付宝抢红包了。
老外不用这个。
在电影中,小伙伴们使用的网络社交工具还是以Skype、Facebook和Youtube 为主,Skype面对面的视频网聊功能为电影支撑起基本的视觉冲击力,Facebook和Youtube作为网络暴力的基本传播载体,几个简单的网络社交工具便可以把一部简单的谋杀故事玩出新意,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年度最佳创意。
所以说,很多时候故事本身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讲故事的方式。
这对于视频短片和初出茅庐的DV爱好者以及青年电影导演尤为重要。
那么这部“闹鬼”电影究竟要讲什么?
前段时间有个惊悚电影《它在身后》(It Follows)形式玩得也非常嗨。
主题说严肃点,讲的是年轻人的滥交(sex)问题,只有通过性*行为才可以把形影不离的恶鬼传递给别人,这俨然更像是防治艾滋病的宣传片,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劝告年轻人别成天动不动就是约个炮、来一发。
之所以《它在身后》广受好评,是因为有一种恐怖只有你自己看得到。
当我们害怕的时候,我们总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抱团取暖,可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人(鬼),只有你自己看的见ta,你若不远离,ta便一刀捅死你,所谓“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想来也是件极可怕的事。
而《解除好友》则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网络暴力上,一群名义上的高中好友,把一个不受欢迎的女同学在Party上醉酒拉了一裤子屎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一群网络暴民评论回复自杀去吧、吃屎去吧,当事人难以承受羞耻压力自杀,而后化身厉鬼利用Skype一个个痛快除之。
更为讽刺的是,当最后一个女主角的露脸视频出现之后,社交网站上又是一窝蜂的自杀去吧、吃屎去吧。
《解除好友》的故事设定最大的特点就是在Skype视频聊天室中一个个相继死亡的故事,即使虚拟世界里面对面交流互喊Help也难以伸出援助之手。
或许很多看这部片子的人会以为片源质量有问题,因为出现划碟播放不清楚的现象,而且通篇的场景都是在线的视频聊天室,镜头甚至都不需要有任何移动。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的美国人的想象力,以前拍《鬼影实录》硬是1万美金的DV成本全球换来了一亿美金的票房。
无论是imdb还是这里,只看了预告片就恶意评分的不负责任的人简直到处都是。
病毒式的宣传造势固然有些令人讨厌。
而真正看了这部电影就会发现,抛开无聊的故事情节和老套的展开方式不谈,通篇你看到的都只是女主电脑屏幕(除了最后5秒)这种设定,带给观众的惊喜丝毫不逊于人们第一次看到《女巫布莱尔》的心情。
伪纪录片发展至今似乎已处于瓶颈。
当观众已经不太容易被一卷“实拍”录像带吓到的时候,《Unfriended》终于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看着女主被吓到的时候单开iMessage找男友安慰、听到不懂的Police Code马上去搜索引擎查找答案、遇到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去看相关论坛的讨论…这种实打实的代入感让人始终兴奋异常。
这种设定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当你只能看到电脑屏幕的画面,你将对主角操纵电脑之外的事情一无所知。
电影后段传真信情节巧妙应用了这个特点制造了悬念。
惊悚电影的故事“如何讲”,重要性不应低于故事“是什么”。
《活埋》当年的成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毕竟观众花钱看这种电影想要的主要是刺激,故事剧情大家其实不太在乎了,你让我看爽了就值回票价。
《Unfriended》作为电影本身纵然有许多问题,但至少告诉了大家,伪纪录片还是有进步创新的余地。
看完电影起身离场时,回头看到其他观众脸上毫无保留的惊喜,这是观众乐意看到更多这种新玩意儿的最好证明。
作为一部恐怖片,我给了《解除好友》三分的评价,因为中后部分撕逼情节严重影响了我的观影体验,但是抛开恐怖元素,这部电影本身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的。
这部电影以时下国外比较流行的社交软件Facebook、Skype等为载体,给我们展现了朋友间表面祥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
当然,国内我们玩不了Facebook,但是我们QQ和微信等。
说实话,我确实没有想到上传视频的竟然是女主,完全没有看出来,现在再想,那两个人的姐妹空间,各种贴图也是讽刺。
那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
有的,并且不少。
曾经看过微博上的一个段子,宿舍有八个人,可是却又不止一个聊天群。
表面笑嘻嘻,背后也不知道怎么样。
我这不是对女生有意见,我自己本身也有这样的情况,而且因为心累,现在已经不想玩了,不愿意搭理的,连表面和平都不想维持了。
我仔细想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不想一起玩,直接不在一起就好了,为什么要在朋友背后捅刀子呢?
原因很复杂。
人都是社会性动物,人都会忍不住想要在社交群体中维持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比如自己很开朗啊,合群啊,交友广泛之类的,这也是无数内向性格的朋友羡慕那些这种特质的人的原因。
所以,很多人会在明明不喜欢的情况下,也愿意维持表面和平。
细思恐极,如果不当成灵异故事看,非常可怕。
正所谓“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很多事情越穿越离谱,只怕一分不忿也会被传成十分恶毒。
当年阮玲玉自杀,也不过是因为“人言可畏”。
如果某人24小时活在监控之下,谁能不被发现犯点错呢(除非这个人知道自己被监控,可是这会逼疯这个人的)?
也因为“人孰无过”,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电影里那几个人互撕感觉很替他们难堪。
现实中的劳拉不可能变成怨灵,没有人脉的普通平头小老百姓因为“莫须有”的事情就会被窃听Σ( ° △ °|||)︴,被监视Σ( ° △ °|||)︴,被窥探,被利用Σ( ° △ °|||)︴,之后“人言可畏”, 双标+对人不对事,周围关系密切的某人被收买利诱。
偏偏还要打起精神来努力生活。
电影中的劳拉悲惨,现实中的劳拉更悲惨。
之前看某个2018年6月分的新帖子说“自己被别人不动声色地窃听监视了6年, 感觉自己生活在low版的《楚门的世界》, 被窃听被窥视 , 周围连一个可以求助的人都没有。
作为一个人脉不广的 底层小老百姓,从最初的焦头烂额惶恐不安到颓废逃避,到最近的麻木。
搬家,换工作,可是还是没用,尽管非常痛苦,可还是要打起精神来努力生活。
周围关系密切的某人被收买利诱。
很痛苦,毛骨悚然…… ”感觉是真的,很真实。
哈哈,QQ3338247160,可以找我玩啊,祝大家2018平安喜乐。
我们常称塑料,殊不知这样的友情很正常,人心隔肚皮。
群起而攻之,人就容易顺势而为,所以说,居安者人人捧之,居威者人人杀之,所谓捧杀不过人生起伏之常态。
人心险恶,在虚拟社交的遮蔽下,更为如此。
不早说是因为网络释放了恶,恶它本来就存在,只是被放大了罢了🔍推荐这部片子不是说逻辑和细节拍得特别好,而且它真实地刻画出我们虚伪的人心,以及年青人淫乱的醉酒文化~
不推荐小心脏不好的童鞋看,剧情让人心跳加速,有些地方真的会吓的心脏“嘭”一下。
主要讽刺了网络语言暴力、朋友间的离间关系、情侣之间的隐瞒,特别突出表现了一个人的秘密有多恐怖,秘密越多,你就越脆弱。
想想我们每个人是否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见不得人的秘密。
如果没有那最好,以后也别做出来。
如果有,也别担心,以后多做好事吧!
难得又要写个影评了,这部《解除好友》(Unfriended)做到了以其社交网络幽灵的题材吸引我去看,并且在恐怖情节的把控上能够让观众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不会走神出戏的。
之所以会偏好这个片子,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十分欣赏单一背景的影片,例如《十二怒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些电影的情节一定是有趣的,否则使用单一场景同时无法使观众集中注意,那就是惨败了。
大体上,这不算是一部制作精良,情节紧凑的电影,但新颖的题材和拍摄手法增色不少,同时结合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交网络这一因素,扩展了受众人群,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口味。
对于剧情,不去多说,也没什么好多思考的,并不是烧脑的悬疑片,传统的美国鬼片罢了。
这里要说一下,悬疑片、暴力血腥片一直是好莱坞强项,但是鬼片,涉及鬼魂灵异的,却鲜少有精品。
PS《潜伏》算是一部。
这部的鬼怪形式依旧脱离不了旧的模式,但是通过社交网络的恐怖,以前虽然也有拍过,甚至九几年香港也有类似《网络怪谈》(还不错)这样的影片,但是都没有作为重心。
这部影片的关键字有三个:我们的网络;“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美国的);没有人是完美的。
先来说说“我们的网络”,影片的主线索就是skype上的视频群聊,场景大部分也就是女主角mac的界面,穿插着多位主演的视角。
而一切的主导,网络的幽灵,其本人也是死于网络暴力。
看看这些,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虽然我们是用不到facebook,twitter的中国人,但类似的社交软件层出不穷,这真正是做到了切合当代人们的生活一大重心——网络社交。
从题材上就很好地迎合了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在网上你的一言一行,你做的一切也都是抹不掉的,人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任,即便是在虚拟的网络。
题材不错,也没什么值得深究的,只是不知道看完影片,大家视频群聊的时候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紧接着就是整部电影的矛盾点,一群看着比我大很多的高中生们“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包括了校内校外)。
可能中国人很难理解外国人的那种校园生活,但是留学海外,或者大学生可能稍微可以感受到一点他们的生活方式。
当然,我们关注的不会是他们的开party,搞舞会,重点在于“撕逼”。
真心觉得撕逼这种事情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主要群体当然是女性,当然男人也好不到哪里,只不过女生的撕得点真心多并且奇异,也没有多数男人的那种豁达与大度。
(实话实说,女同胞别喷)相信女性观众会很容易就带入到这条线,并且看完后肯定会大骂XXX碧池。
“没有人是完美的”,就像那个ghost说的“你们每个人都有肮脏的小秘密”。
结合上面说的撕逼,有些时候表面上一团和气,或者说是沆瀣一气,背地里你捅我一刀,我干你马子,抱歉用了这样低俗的字眼,但是影片就是这样反应的。
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表面,一个最好的面具,现实生活中反正也是要带着面具做人的,为什么不用网络这一传播更广的工具把自己修饰得好一点呢。
所以在生活中我也是提倡相信别人的,不要去深究,因为有些东西不会是你想看到的,何必自寻烦恼,人家有心隐瞒,就随他去吧。
在影片后端是很能体现出人性的邪恶的,说真的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
但就是这些“小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普遍上纲上线的环境中,就会几何倍数被放大,后果难以估计。
现实中也可以看到多少人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枉送性命。
最后结个尾,影片不错,值得一看,但收藏就免了。
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一点会有很多的共鸣。
至于做人道理什么的,其实我觉得导演也没怎么宣扬自己的道德价值观,一切是非曲直由观众们自行决断。
如果让你列举下当下社会关系中,你认为最可怕的人际关系是什么,你会做出如何选择?
在我看来最可怕的人际关系不是上级和下属,也不是恋人和第三者,而是你打开对方页面/对话框,发现对方已经解除/删除好友。
此外,由于网络暴力(人肉、辱骂等)致使当事人自杀的事情屡见不鲜。
也不知道现在的网络到底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戾气,每当出现一个热点事件,总有一些键盘侠不负责任地人云亦云。
因而今天我要推荐一部电影,关键字是:键盘侠、网络暴力、社交软件/平台
在伪纪录片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新鲜感的时候,导演采用了一个很有脑洞的拍摄手法。
他让所有演员的镜头都出现在电脑摄像头里,就像我们平时微信群聊开视频一样。
同时,观众可以看到的电影画面,就是主角第一视角望着的那台电脑。
片中用的软件,也是美国青年人玩得最多的“Facebook、Skype、Gmail、Youtube、Google、Macbook”,大陆观众可以自动替换成“Wechat、Weibo、Youku、Baidu”。
作为观众,我们会带着些许偷窥者的快感来欣赏一部精彩的鬼魂复仇、好友撕逼的大戏。
影片的开始,女主角布莱尔和男友米奇正在通过Skype调情。
几个好友在他们还未应答的情况下也加入了群聊,和这限制级的一幕撞了个正着。
一顿调笑自是不必多说,他们发现有个陌生用户也跟着进了聊天室。
试了好多次断线重新连接,他们就是踢不走这个人的账号。
于是,他们权当这是系统的一个bug也没当回事儿,就在这时女主角收到一个老同学劳拉·巴恩斯的Facebook站内消息。
然而,劳拉·巴恩斯早已去世,而今天刚好是是她的一周年忌日。
布莱尔第一个感觉就是有人在恶作剧,因此她立刻反问了过去。
与此同时,她打开和男友的对话框质问他是不是他在作怪。
米奇回复称他并没有这么做,并谨慎地发给了布莱尔一个论坛链接,里面强调:不要回复来自死人的消息。
布莱尔也怕了,但她不愿意相信那是鬼魂作祟。
于是,她去举报账号,却发现无法提交申诉。
一头雾水的布莱尔断定是闺蜜瓦尔搞得鬼,把她拉入群聊确认完之后发现还是不对劲。
就在此时,瓦尔醉酒后失态的照片开始在Facebook上疯狂传播,她开始指责是布莱尔泄漏出去了照片。
就在小团体开始互相攻击的时候,神秘人的账号开始打字发言,自称自己是比莉。
打开对方的账号,ID那栏显示的是劳拉的名字。
比莉给瓦尔发去了文件,称内含她见不得人的秘密。
恼羞成怒的瓦尔不顾忠告,挂断了通讯还报了警,几分钟后视频那端就显示她自杀而亡的画面。
大家立刻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恶作剧,他们一刻都不想再看到比莉的账号还显示在那里。
于是,技术宅肯给好友发送去杀毒软件安装包,启动过后比莉总算不见了。
然而,想要彻底摆脱比莉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她的账号再次登陆,视角就来自肯的卧室。
这次,肯被榨汁机折磨并杀死。
剩下的人也并没有幸免于难,被比莉强行要求参与玩一个游戏。
输家,死。
撒谎者,死。
随着游戏的逐步深入,真相也慢慢浮出了水面,原来他们都和劳拉·巴恩斯的死有关系。
其实,劳拉曾经有次参加party结果醉到大小便失禁,不省人事地倒在地上。
这么狼狈的样子被人拍了视频并放到了网上,使得她成为同学和朋友嘲讽羞辱的对象。
在铺天盖地的谩骂讽刺和异样眼光下,劳拉不忍羞辱吞枪自杀自杀。
劳拉为什么那么恨布莱尔,要留着她到最后来慢慢折磨呢?
这个悬念就留着大家自己去观影解开谜底吧。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更生理性厌恶的地方是Unfriended片名中的Friend。
这一群传播对方流言、恶毒语言攻击、告密、滥交的人根本不是朋友。
其实,就连死去的Laura都曾欺负过大家都不喜欢的Val。
这样脆弱的友谊,让观众都有一种在看撕逼大战的错觉。
Facebook上成千上万所谓的好友,实则只是互相有利益关系的集合或者是不侵害对方利益的表面和谐。
那些在人死后才开始维护和悼念当事人的网民,真的是现代社交网络的完美写照。
最后我想说,作为生活在互联网中的人们都应该去看下这部电影。
在生活中别因为某些利益受到了侵害就在网络上肆意妄为做键盘侠,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是会对他人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的。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夜路走多了总是会见鬼的,即便是网络也并非无迹可寻,键盘侠们还是多看看电影中几个主配角的下场吧。
(本篇完)喜欢影视剧、美食和旅行的天秤座80后妹纸,喜欢一切新奇温暖的事物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Refreshing way to showcase the film. Unfriended is not really a horror film as there aren't scenes that will keep you up at night, but it is a film that tries to mystify and stump you and keeps you guessing. The film understands how young people interact with computers and captures the mood and timing of all these interaction on various platforms perfectly. It is disappointing that while the film offers a series of interesting scenes and plots, it fails to explain any of them. In the end it leaves an unsatisfying taste in the mouth in an otherwise refreshing and interesting film.
我勒个酣畅淋漓啊_(:з」∠)_看完烂片之后再看,真是身心都洗涤了一遍的睡前故事,虽然没有2刺激,但上周发现遗漏了这部,我嘴角疯狂上扬!名场面的手机震动很牛逼,但我更喜欢鬼当着这群情侣面爆料他们互相出轨,直接放doi小视频看几个人天都塌了崩溃捂脸尖叫互骂......的同时!!它老人家还打开播放器给他们点了首歌^^我真的笑死。。后面只剩女主待裁决,它又放了一首抒情歌,我真的笑到打鸣( )啊啊啊啊嘎嘎!这群都不是啥好人就是,离世的女生最后揭露的意思应该属于被侵害,不是鬼害的吧。不过这片不恐怖几乎0血腥,有几部忘记名字的(鬼在视频背后、门框里站着的那种)更吓人.......
这个类型又给玩出新花样了\o/ 创意满分💯
常见的美国高中生为鸡毛蒜皮破事撕逼,都是作业太少闲的。不过这个表现形式挺新鲜。
P大点事,而且居然是真鬼,随便杀人,没任何逻辑,好无聊……
惊艳
评分有点虚高,网络暴力拍的最好的还是黑镜里面无人蜂,在那部面前这部就是小儿科,看这部电影真的很累,屏幕上面各种翻译的字幕都要去看,本来字幕就多,而且屏幕还经常马赛克的,几个演员的各种尖叫让人闹心。而且三观不正,虽然女主录像,但并没有上传,最终还是男友上传导致最后的结果,但为何不惩罚他的男主,而惩罚所有人,像那个小胖子,还有女2 ,男2的,这些人好像也没有做错什么吧,这让我想到电锯惊魂8里面的医生,虽然有错但不致死,而最后女主如果不死,他将随更多的网络暴力不是更好,这个结局很一般。远没有另一部好友请求电影好看,那部更紧张一些。
去世的朋友突然给你发条信息,是不是立刻会感到毛骨悚然?太吓人了。
如果没有最后一幕的话 还可以有多重可能 结果最后一幕石锤鬼电影 = = 在当时这种手法应该算是很有新意的电影了 我对恐怖电影都没啥感觉 一点都不恐怖…女主是少狼的malia…两个男角色都不错看
还是留给社交网络成瘾症的家伙们来观赏这部电影吧
虽然片子的成本很低,结局大概也能猜到,但是好就好在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看完还有种意犹未尽。。。
比2差远了
emmmm。。。搞了半天真的是鬼片,感觉好没意思,不过还是蛮佩服他们不报警全程屁股粘在椅子上的,话说成本真是低啊,就请些年轻演员,没了~
结尾有点败笔,最后要是人在搞鬼就好了
这群主角后半段全程各种又哭又喊,看得我好累。他们的聊天软件不能直接截图看得我也好累
撕逼大战太闹心了 吵死。鬼会玩
互联网改变世界,同样也改变了电影,不仅是传播方式,也包括拍摄方式。科技不断创新,电影与时俱进。唯人言可畏,人心难测,虽万古而不易,于今尤甚,猛于病毒。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谁没有点不能说的秘密。
确定不是spotify、google、chrome、youtube、skype、facebook、facebook messager、instagram和macbook的广告?
为了看2
全电脑屏幕,画面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