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我看的不太清楚,在他嗅衣服之前,迈拉比没有表现出除了“疑惑,微嫉妒”的其他有爱意的神情,然后就突然去闻了他的衣服。
故事情节非常深意传统,传统,传统。
一直在突出这个,中间迈拉比去夜店与传统形成冲击,当然还包括巴黎等地的香烟、奶昔。
墨守成规中寻求新生。
对哥哥的形象刻画更是深刻,“反叛”之中包含了他所能做的全部爱意。
而女孩的影响则表明了对新事物新形象的追求,她喜欢外国的香烟和奶昔,在跳完舞后给予掌声与眼泪。
刻画她的形象是表达对未来可能改变的希望。
“我找到了你的耳环,你拿去吧,我不再需要它了”不是不爱,只是无奈。
所有的矛盾都没有被过于直观的表现出来,而是从侧面堆积:不允许带耳环,扎扎故事的不断讲述、lGBTQ人群的生存现状、经济的现状、舞蹈的柔软与强硬,家庭的变更、生存的方式、文化的冲击……穿着你的衣服,跳完了最后一支舞,一支我们的舞提起衣襟的屈膝礼是我的抗争,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抗争现实只能将我们分开整个故事沉重又不失深意没有最痛苦,只有更悲惨,在我们不满自己国家现状的时候,还有别人遭受着更惨的待遇。
这种情感在我昨天看完短片《翅膀》后,真是沉重平权之路,什么时候能走到头呢?
脚尖点地的刹那,地板震颤如未愈的旧伤。
格鲁吉亚的舞室悬满镜子,每一面都是透明的囚笼,折出梅拉布的脊背——绷直如弦,却藏着一截欲坠的弧度。
传统舞步要骨骼沉进地心,他却将脚踝绷成反叛的弓,每一次旋转都撕扯着空气里凝固的教条。
伊拉基推门而入时,带进一缕阿尔卑斯山巅的风。
他的手臂划破寂静,舞姿是刀刃劈开冻土,裂痕中渗出野花的腥气。
两人在镜前交错的影子,缠成藤蔓绞碎玻璃。
梅拉布的指节贴上对方掌心,触到的不止体温,还有蛰伏二十年的春雷。
深夜的街巷成了他的私密剧场。
路灯泼下昏黄,影子在砖墙上疯长,脚尖踢碎月光的银屑。
那些被白日吞咽的即兴舞步,此刻从毛孔中迸溅,混着汗与喘息坠入石板缝隙。
暗处有醉汉的哄笑,有野猫的呜咽,而他只是闭眼旋转,任由发梢甩出星火的弧线。
家族聚餐的餐桌下,膝盖无声地撞向木纹。
父亲谈论国家舞蹈团的荣耀时,梅拉布的叉子正在瓷盘上刻出细痕。
母亲的叹息漫过番茄汤的热气,弟弟的鞋尖在桌底轻踢他的胫骨——所有未出口的质问,都成了喉结处肿胀的刺。
最终站在选拔赛的聚光灯下,他脱掉刺绣礼服,露出汗湿的白衬衣。
评委席的惊愕凝成冰棱,而他的肢体已烧成熔岩。
当第一个违逆传统的腾空跃起时,吊灯摇晃,镜面炸裂,二十年规训碎成霰雪纷扬。
嘘声与碎裂声里,他听见自己的骨骼在重组,铮铮如破土的春笋。
黎明前的黑海边,盐粒钻进趾缝。
潮水漫过脚背时,梅拉布忽然想起伊拉基消失前最后的耳语:“真正的舞步,是自由落体时的姿态。
”此刻他张开双臂,浪沫在睫毛上结晶,海风灌满肺叶——终于明白,那些被称作离经叛道的震颤,不过是身体最诚实的祷告。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641.html过程是曲折的——仅仅是关于观影:资源是网上搜寻的,从点击开始,起先是流畅的,但是这个过程只持续了一般,画面便处在缓冲之中,那连贯的镜头停滞在那里,那说了一半的话还在嘴里,于是更换资源,不想结果还是一样;A4纸背面写着电影笔记,也是到了一半的时候,笔却写不出来,黑色墨水留下的是不完整的笔记,反复涂写才有了点滴……在线观影的停滞感,随电影进展记下笔记的破碎感,以及一部演绎压抑下的同性电影,似乎在感官意义上,曲折之中是满满的不安,似乎一个强烈的愿望:电影能不能快点结束?
这一种强烈的渴望并不是因为电影不够精彩,也不是对于LGBT群体的天然排斥,一种客观所在,限制了对于电影的整体把握,而回到电影本身呢?
当梅拉布最后跳完了试镜的舞蹈,带着受伤的脚,脱下那件红色的长衫,最后开门出去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期盼着最后的结束?
那扇门开启,他甚至没有回过头来看着坐在那里的老师阿利科和决定最后人选的评委,似乎已经义无反顾,舞蹈结束,衣服脱下,大门关上,没有任何的留恋,甚至列万·阿金的镜头也在匆匆中关闭——就像片名所示:然后我们跳了舞,一切就是最后的终结。
如此,最后的舞蹈便是告别的仪式,试镜的结果如何,能不能成为唯一入选的人选,其实不重要了,跳舞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结果,而梅拉布完成这个仪式,也意味着他的生活会走向新的开始,和不在场的伊拉克里一样,他也许会彻底离开这里,和结婚的哥哥大卫一样,他也许会不再做一个舞者。
大卫的那场婚礼,似乎是一切走向终结的标志:失踪几天的伊拉克里终于出现了,曾经不停发信息渴望再次见到伊拉克里的梅拉布躺在床上,当看见伊拉克里走了进来,他靠着他,似乎找到了偎依的感觉,在昏暗的灯光下,这是隐匿的情感,,梅拉布希望重新唤回两个人之间的感觉,但这只不是一场梦,醒来,床上只有自己,旁边也再无他人;而在婚礼上,他真实地见到了伊拉克里,他把自己找到的耳钉还给了伊拉克里,当他伸出手想要摸住伊拉克里的手时,伊拉克里却避开了,“别人会看见的。
”伊拉克里并不只是害怕别人的议论,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想要结束这段感情:他说自己要回巴统,父亲去世了,那里只有相依为命的母亲,而母亲已经为他找到了妻子,他们订婚了。
梅拉布说了一句“祝贺你”,伊拉克里便从他身边离开了。
爱人选择了离开,爱人有了妻子,对于梅拉布来说,一切就是走向结束的开始,他听到外面响起的节拍声,一个人走了出去,穿过热闹的人群,穿过翩翩起舞的新娘,从楼梯上一直走到外面的庭院,站立着,一起跳舞的玛丽走上来,和他拥抱,像是在安慰他,回到家的梅拉布将自己房间所有关于跳舞的海报都拿掉了,一面墙,是空白,是虚无,就像他和伊拉克里的感情。
大卫的婚礼,似乎也向梅拉布展示着所谓结婚的所有可能,因为索普怀孕了,因为未婚先孕,所以为了保住女方的名声,大卫一家必须在两天内把婚礼办了,大卫躺在梅拉布的身边,脸上是被人打过的伤痕,“卢卡说你是同性恋,我必须捍卫你的权利。
”哥哥这样对他说,然后看着梅拉布,问了一句:“我是不是被白揍了一顿?
”梅拉布说:“也许吧。
”大卫终于在这个大喜的日子说出了自己的感慨:“以后我就是一个格鲁吉亚的胖子,为岳父打工。
”之后他深情地对梅拉布说:“离开格鲁吉亚吧,否则在这里你没有未来。
”大卫选择了结婚,大卫为捍卫弟弟的权利和别人大家,但是最后却是哀叹着让他彻底离开,而玛丽呢,这个梅拉布从10岁开始就一起跳舞的舞伴,或许也喜欢梅拉布,但是当她知道梅拉布爱着伊拉克里,她知道自己对他的爱就像经常喝的“奶昔”一样,只不过是自我欺骗的符号,但是她还是在最后拥抱了失去了伊拉克里的梅拉布,然后也说了一句:“我受够了这个地方。
”她手里的那包“伦敦香烟”其实也是自欺欺人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壳子,里面装的、自己抽的还是格鲁吉亚香烟,“像是安慰剂。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所以也没有了秘密,没有了自欺欺人的感情,甚至,没有了舞蹈。
伊拉克里因为母亲而选择结婚,大卫因为索普的名声被迫结婚,玛丽揭露了“伦敦香烟”和奶昔自欺欺人的一面,他们都走向了一种终结,而这种终结似乎都是舞者的一种放弃:伊拉克里是舞者,甚至是国家歌舞团唯一男号最有力的竞争者;大卫曾经是舞者,但是因为吸毒贩毒而被阿利科赶出了舞蹈团;玛丽也是舞者,但是在“我受够了这个地方”的愤怒中,她也许也会选择离开,而剩下的梅拉布呢?
他以最后一次舞蹈告别了这一切,不是试镜,不是完美,不是理想,只是为了舞蹈本身,为了那一种凝结着爱与自由的生活:他在起舞,带着受伤的脚,带着痛苦的心情,跳起,落下,甚至步子变形,而当这一曲终结,他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双脚划圈起身,足尖撑起身体,小腿肌肉绷紧,仿佛世界不再有老师,不再有旁人,只在一种舞蹈的世界里展示自己。
“然后我们跳了舞”,不是梅拉布一个人的“我”,而是“我们”:他穿着的是那件红色的长衫,这是伊拉克里曾经给他的一件衣服,是他想在婚礼时穿的,而当他穿在梅拉布身上的时候,仿佛伊拉克里没有离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让两个人合二为一,这就是“我们”;当梅拉布最后起身跳舞,一方面是展示了男性的力量,就像阿利科所说:“不是所有人都诗歌跳舞,格鲁吉亚舞蹈需要的是男子气概,不需要柔弱。
”但是在男性阳刚之外,梅拉布的发丝、双手和腰线又是那么柔软,当一曲舞蹈混杂了阳刚和柔美,似乎也有着玛丽的影子,而自己在成为舞者中综合了不同的风格,也变成了完美的结合,这也是“我们”——当梅拉布一个在舞蹈,其实伊拉克里也在舞蹈,玛丽也在舞蹈,所有将要离开的人都在这完美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影子世界所诠释的一切都是为了告别,告别这个再也受不了的地方,告别这个没有未来的地方,告别这个被迫结婚的世界,然后门被打开,出去,在不回头的故事里,一切都走向了终结。
最后的仪式,是最后的完美,是最后的爆发,而在这个关于爱的寻找和失去过程中,一切都是隐秘的,一切都是压抑的。
舞蹈团,对于梅拉布来说,似乎就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从10岁开始和玛丽搭档,每天在这里训练,似乎就是为了有一天站在最高的舞台。
所谓理想,其实是遮蔽了很多东西:为什么父亲作为一个舞者会毅然离开?
和母亲离婚之后,梅拉布曾经和玛丽一起去找过他,父亲很坚决地反对梅拉布跳舞,他说的一句话似乎是带着某种攻击:“只有狗适合跳舞。
”但更多的是某种不适应的愤怒;为什么那个叫扎扎的舞者会被关进修道院?
在训练时大家一直在讨论他,据说是因为是个同性恋,所以被认为是变态,送进了修道院,毋宁说是“关押”,但最后他还是逃离了,加入马戏团对他来说并非是得到了认可,而是另一种逃避的开始;为什么梅拉布回家,一家人总是感慨“我们这是什么生活?
”为什么他们议论的是那个“谢瓦尔德纳泽时代”?
又为什么当梅拉布和伊拉克里庆贺一起得到了试镜机会,他们在狂欢之后会从美国人的公墓里穿过?
实际上一切都暗含了某种时代背景,也为他们压抑的生活提供了注解,这个国家的人们经历了什么?
建立了怎样的规范秩序?
似乎一切都藏在这隐约的关键词里,而当舞蹈老师对着他们大喊“格鲁吉亚舞蹈不需要表达完美”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政治生活下的变异美学观,传统似乎被改造了,而改造又充满了自上而下的暴力式的压抑,所以同性恋的扎扎会被当成异数关进修道院,所以父亲说“狗才适合跳舞”,所以大卫会为了女孩的名声结婚,所以玛丽会用“伦敦香烟”的外壳包装低劣的格鲁吉亚香烟。
而梅拉布和伊拉克里的感情,在这样的压抑世界里酝酿,也终于只是在黑暗的夜里,在无人的房间,在早晨的训练房里,传递着隐秘的爱,这一种隐秘,或者是他们最大的勇气来挑战秩序,挑战权威,挑战现实。
起初伊拉克里出现的时候,他甚至在梅拉布眼里是一个不友善的“闯入者”,和玛丽搭档多年,梅拉布似乎是不二人选,但是阿利科不满意梅拉布,“你应该像钉子一样。
”言下之意是他缺乏男性气概,缺乏阳刚气质,此时门开了,伊拉克里进来了,然后开始取代了他的位置跳舞,那时的梅拉布眼中有一丝的嫉妒。
但是这种嫉妒背后却也是一种弥补,对于梅拉布来说,似乎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于是他们因为大卫而在一起,那次梅拉布偷偷拿起伊拉克里的衣衫,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在只有一个人的房间里,梅拉布用隐秘的方式找到了自己情感的释放点。
而在玛丽的聚会上,梅拉布一个人抽着烟离开了房间,却在黑暗中看见了也在外面的伊拉克里,似乎没有什么言语,他坐在伊拉克里身边,然后靠近,在一番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打斗之后,他们像情侣一样靠着,吻着,躺着;之后他们又找到机会,光着身体,在跳舞结束之后又依偎在一起……在没有他人的世界里,他们像情侣一样相互依偎,世界似乎正打开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但是这一切是隐秘的,更是脆弱的,甚至没有得不到成型,伊拉克里离开了他而“失踪”了,梅拉布不停发他短信问他在哪里,一种思念开始弥漫,而这思念的背后是可能到来的背叛或者离开。
对于梅拉布来说,他对于这一份情感是强烈的,甚至开始显露出来,当玛丽发现了他对于伊拉克里全身心的思念,便拒绝了“奶昔”,“你自己吃吧。
”最后愤而离开,梅拉布说了一句:“谢谢你帮我。
”而眼中是得到爱的满足;当伊拉克里消失,梅拉布处在孤独之中,他独自坐着车,独自游荡在街上,但是当在公交车上看见有一个男孩在朝着他笑,他似乎心有灵犀地回应着,而两个人似乎也成为了朋友——他或者把这一种隐秘的爱投射到别人身上,微笑是唯一的语言,也是得到慰藉的证明,但是那个男孩不是伊拉克里,梅拉布在失望中,只有依靠舞蹈才能找到那种感觉,他不停地跳,全不在乎是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也不遵守不能喝水的禁忌,甚至在阿利科说“停下”之后,他还是不停地跳,似乎是他要对所谓的规则提出挑战,但是扭伤的脚无疑证明,一切的挑战都会带来身体的伤害。
还有心灵的痛苦,伊拉克里终究在幻觉之后变成了真切的存在,自由追求完美的舞者终于要最后告别舞台,那一种爱也在无奈和规则之下走向了终结,但是完美之舞蹈,追求爱的勇气,都不是如“伦敦香烟”那样的安慰剂,它是一种真正的自我表达,阳刚和柔美,身体和灵魂,他和他,成为一体,成为“我们”,于是“然后我们跳了舞”,不管受伤的脚,不管传统的枷锁,不管消失的人——也不管曲折的过程如何在电影内外成为一种呼应,只要我们跳了舞,最后关上门,一切结束,世界只在身后。
#And then we dance.太漂亮了!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琢磨1.看到断背山相似的一个点,即后面男主以红色衣服出席选拔,这与断背山中衣服的隐喻相似,是一种寄托与缠绵。
2.最后舞蹈我认为是一个初识 轻探 接受 陷入 沉迷 觉醒 开阔 继续生活 的过程3.故事是一个轮回, 始于舞蹈 结束于舞蹈4.选角 男一像120击的男一 都有一种青涩但坚定的感觉5.镜头运用 灯光运用 运镜稳 且角度独特 灯光造成了年代混乱感,让我竟有在上个世纪的感觉 灯光随情节贴合度极高 如男主戴头饰跳舞的时候,灯光若隐若现,犹如情感的浮现与下沉,却又暧昧至极6.演员眼神内容饱满 男一的眼神中有隐忍有随性7.应该还牵扯到性别认同和文化交融的问题,以及男权。
这两点不是重点更像是 embedded的感觉, 感情线占太大部分也是一个缺陷, 当然这属于导演自定义的问题
第一次用豆瓣写影评,发现他们的违禁词审查特别严格,简直比以前的避讳还麻烦.....但是写完又不舍得删掉,所以在努力凑正文字数.....现在想想自己很喜欢男主角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一部分很像他,有序的生活时不时被难以克制的欲望和放纵打乱,情绪的大起大落等等。
感觉平常展现出来的坚忍、平衡和节制其实是小心翼翼、花极大力气维持的结果,绝非高水准人士那般举重若轻、信手拈来。
不过扯远了hh。
好喜欢这部电影的视听。
婚礼那段的长镜头使用十分出彩,镜头跟着主人公在冷暖相间的屋子里苦寻那份忐忑又令人迷醉的爱情,男主听到情人要订婚的消息后,独自在昏暗的房间里流泪,房外热闹幸福的欢舞曲更加反衬了男主的悲伤,之后男主逃离了那个不属于他的幸福婚房,镜头从跳舞人群转向屋外,男主在阴影中扑向朋友的拥抱,此时画面又将这一幕框在屋檐的窗户里,更让我体会到他的无助。
今年看过最好的片子,演员,导演,摄影,服化道融合的非常好,干净,纯粹,真诚没有废话,没有自怜与自恋!
既然小众了那么就要优秀的细节,本片太多演员表演的优秀细节堆砌了这么一般的剧情甚至没有剧情的影片感人的素材。
这个演员是天才,让我想起了张国荣!
导演也知道让天才去驰骋吧,他骑在你的背上掌握方向!
Merb和Irakvi是乔治亚国家舞团的舞者,两人都在竞选唯一一个在国家层面进行表演的机会。
两人不同的是Merb舞龄更长,而Irakvi更有一种半路出家的感觉。
可是现实却是Irakvi跳的比Merb好得多。
两人的相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竞争,到互相倾慕。
从帮对方解决生理需要,到感情层面的依赖,伴随着两人的舞步逐渐升温。
可是Irakvi父亲的病重,母亲的重担让他被迫选择了订婚。
这段感情也随着Irakvi的不辞而别结束,留有Merb一人暗自神伤。
一人踏上了竞争舞蹈席位的比赛,可是伤病让他发挥失常,随之跳了与乔治亚内核相反的女性舞蹈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
典型的同性影片,内核依然是悲剧。
中规中矩的拍摄,以及在开始都能看到结局的情节设定,或多或少会让人感觉到一丝无聊,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新意可能是多了舞蹈的背景,在百无聊赖的悲剧走向中,补充了关于格鲁吉亚舞蹈的知识。
格鲁吉亚舞蹈是刚硬的,要求男子只能跳男子的舞蹈,女子只能跳女子的舞蹈。
乔治亚舞蹈容不得软弱,这是格鲁吉亚舞蹈的内核。
这种刚硬的性质注定了性少数群体的弱势,前车之鉴则是国家舞团的舞者被人发现染指同性被驱逐出舞团的事件。
在这种氛围里,Merb和Irakvi两人依然让自己的性取向随着舞蹈绽放。
一人选择了中途凋谢,而另外一人则选择了含苞待放,在最后的考核中进行了绽放。
男子跳出了阴柔的气息,在考核官眼里这是对乔治亚舞蹈的染指以及侮辱。
可是在Merb眼里,这种行为是自己对男权社会对性少数群体不友好现象的反叛。
至少自己在这种环境里,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前途做了赌注。
关于人物,起初以为三个人全员恶人,除主角之外。
想不到看到最后,Irakvi放佛是唯一的反派。
Merb的舞伴支持鼓励自己,即使自己在考核官面前做出了染指国家舞蹈的行为,她仍然为自己的舞伴鼓起了掌,这是身体力行的支持,也是站在自己舞伴一条战线的体现。
Merb的哥哥看似是一个废柴,是一个混球。
可是却为了捍卫自己弟弟的名声在婚礼现场和他人起冲突,即使自己被揍的遍体鳞伤,依然为了弟弟的名节单挑所有人。
至于Irakvi,则是充当了渣男的角色。
自己明明有女友,可是还是要撩拨Merb。
虽然两人在这段关系中或多或少都付出了感情,即使感情不能用金钱进行衡量,可是Merb明显付出的更多。
戏多的人得珍珠,戏台还没有搭好她已经戏瘾大发。
Irakvi的突然消失,给Merb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可以说最后Merb的反抗行为,至少百分之八十都是Irakvi的锅。
这种行为是渣男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要是能永远这样就好了。
或许是Merb脑海中闪过的,和Irakvi呆在一起的时候最真实的写照。
在宿醉的夜晚相拥在一起,倾诉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
挤在同一张床上,仔细端详对方的面容,细数对方的眼睫毛,这一切都有着美好的底色。
想把时间永远停留在公交车上,看着从上而下洒进来的阳光在你的面庞,多么的美丽鲜活。
真希望时间定格在这一刻,真希望永远和你这样在一起,不用考虑其他事情,不用考虑明天,没有明天,不用考虑舞团测试也不用去听邻居的唠叨。
想偷偷藏起来你的耳环,那是你的心爱之物,也是我今后唯一能留有你念想的东西。
印度电影有很多杰出的作品,但绝大部分都有大段跳舞,或者用歌舞讲述情感部分,这使我很出戏,所以基本放弃印度的电影了。
但是如果把舞蹈作为一个载体、体现剧情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虽然第一次看格鲁吉亚的电影,但《然后我们跳了舞》呈现得极为成熟、动人,世界级的示范,包括剧本体现、表演处理、镜头叙事、情感表达等!
剧本字数应该极少或者情感描述巨多,细腻又伏不急体现又笔精准;男一的表演处理很容易被忽略,那是因为他演得太真实,这不是演状态,而是真正的内心呈现,好像他这个年纪的演员很少有这样的完美感觉;镜头处理简洁又叙事感极强,表现在它完全突出男主的跌宕情绪,加分极多,赋予了另外一种表演的延伸;情感表达是最难的,怎么把内心喜悦、痛苦、绝望等等展现出来,虽然说每种表演的呈现在生活中都有可能,但是电影的表演,应该根据剧情高于生活,它有使命把情感尽可能推到极致。
这部电影都做到了!
它情感的微变、转换、绝望,绝不亚于断背山!
全世界的电影都缓慢又不可阻挡的变幻,无论哪个方面。
我们也在慢慢成长,虽然领悟的从业人员不多🍵
跟格鲁吉亚室友聊到这部片,他给我讲了这部片在格鲁吉亚上映的故事。
有活动家反对这部同性恋电影在格鲁吉亚公映,于是人们发起了游行,并和警方产生了冲突。
最后有人盗取的这部电影,流入了社会,人们在秘密放映厅得以看到这部片子。
具体的事件报道可以看这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Yq1kDojbQ
#72nd Cannes# 双周。在瑞典出生和工作的格鲁吉亚裔导演列万·阿金的第二部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回到格鲁吉亚拍片。实际上这部影片是一部……瑞典电影。虽说不免要拿来跟去年的爆款《女孩》相比较,不过本片在剧作上要复杂一些。格鲁吉亚民族舞蹈和混声合唱成为抢眼的民族风情元素。影片实际上在讨论男性气质,把格鲁吉亚民族舞蹈的传统(事实上也是经过社会主义文艺改造的)定义为彰显(典型的)男性气质,压抑了其他的气质和不同的性向,同时也与格鲁吉亚社会(尤其是宗教)对LGBT人群的保守态度是一致的。影片用舞蹈段落来写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与情绪的方式非常精彩。
景色美不胜收
你们去用身体做文化隐喻吧,我在地铁上思考今天手淫还是跳舞
1.梅拉布从伊拉克里奶奶家离开,走到天桥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看得屏幕外的我都为他感到开心;2.他们在屋边的丛林里抽烟,继而打闹,他不慎弄到他的敏感部位,性欲蓬勃的他让他帮他撸……→半点没露却拍得基情不已;3.……伤心的梅拉布走进房间,将墙上的贴纸一张张撕下来,但到了《千与千寻》「千寻与无脸男坐电车」那张,他刚想撕而后犹豫了下,又贴回去了;4.大卫:你得离开格鲁吉亚,梅拉布,你在这儿没有未来,你明白吗?→ 哥哥的这场戏有些感动;5.最后,梅拉布表现了真实的自我,勇敢地跳了符合他个性的格鲁吉亚舞蹈!
天啊,好久没看到这么高质量的同志电影了,男主简直是宝藏男孩。整部片子情感太细腻太真实了,妥妥的年度十佳,在同志电影历史上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好难看的电影
摄影挺美的,男主达不到传统舞蹈里对男子气概的刚性要求,干脆彻底走向反面,一方面探索自我,一方面又以舞蹈去反抗去表达。可惜的是,感情深度上远不及CMBYM
。。。。。
少年成长的故事,放之四海皆动人。关照了性取向、格鲁吉亚LGBT群体现状、文化传统等议题。拍出了今年看过的最好舞蹈戏,每一场都饱满有力,直到最后的高潮
高加索地区也很多帅土野男人
#35/LFF, CMBYN的主要人物设定加上《女孩》的舞蹈元素,并把背景放在格鲁吉亚重拍的感觉。意大利夏变成格鲁吉亚的秋(那里秋意真浓,毛线衣色彩好美),俩elio气质很像,这次更加被动些。但是设定和议题太西方的视角,社会极度男权,虽然有一帮很自我的少数群体,但绝大多数舞者(包括女舞者)对性少数群体了解甚少,很恐同(放在《白乌鸦》年代倒能理解,但墙都没有的当代舞团内不至于吧),人们很向往欧洲(伦敦来的烟地位如改革开放前的可乐)。原来导演虽然是格鲁吉亚裔的,但是瑞典土生土长,今年发现不少导演拍寻找没有过(或者说不强壮)的根的“寻根”电影,最后变为游客电影,也为难创作者了,在本土好多故事和人物都被讲过了,想有新意很难。
Simplistic and pro Europe
都说年少时的爱最珍贵,因为满眼、满心都是你,为你笑为你哭,为你饱含勇气。
哎把t恤穿反的孩子好可爱… 格鲁吉亚跟《当我们17岁》和CMBYN完全不同的社会气氛… 青梅竹马的舞伴真是太好了。
有些人的生命,是被另一个人突然激活的。Irakli走进舞室的时候,Merab不知道自己找到了自己。思慕一个人,他的侧影就是名胜,他衣服的味道就是鼻翼里的风情,他的饰物即便没被公允,也像是定情了一样,而那夜温热的身体遮天蔽日地覆盖过来,他就是比光还要恒久的真理。黄灿灿的灯光穿过墙体打过来,那截舞蹈散发的传奇,奈何总是不经算。等到所谓阳刚至极的格鲁吉亚舞,被他跳得灵动与暧昧,那不被权威认可的舞步,终于凌驾了规矩与世俗。舞蹈真好,言辞匮乏了,也有它知冷知暖地细述。四星半。@爱酷电影周,《请给我一双舞鞋》放映取消,好遗憾。
7/10
剧情很老套。但是通过镜头看到了格鲁吉亚的片影。
怪神奇的,难得有同志片从头到尾没有一处能打动我
感动还是珊珊来迟了,在那个好女孩儿说自己用英国盒子装格鲁吉亚烟的时候。
借地说话吧:少说看了一百多部关于gay的电影了,超经典的就不说了,很多小众的都看过,为此还专门建了个豆列,因为刚开始对他们的印象受电影影响还挺好的,觉得他们是敢于直面人生的不一般的人。以至于有段时间好多“同志”误以为我也是同道中人就私信,后来对gay的印象就直线下滑。撩我的那些垃圾就不说了,光能看到的其他的,每天不裸一把,不秀一下,不漏个几把就感觉要死一样,恍然大悟,本质上他们其中很多还是男人,天天想着干天干地的臭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