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很久的片儿,看完有点失望,以下几点1:男主李李仁演的很一般,而且太man,完全没有演出变性人的感觉,感觉很出戏,甚至有时候想笑,相反演男主闺蜜的lucy演的就非常好,非常生动,以至于我怀疑他生活中就是变性人。
2:虽然我很喜欢心如小姐姐,但觉得心如演的一般,作为出品人和监制,有种硬生生给自己插入了苏荷这个角色,对于这部电影苏荷这个角色完全是多余的。。
而且里面林心如柔顺的秀发,干净的衣服,干净的包包,细皮嫩肉的脸,完全没有非法劳工留宿街头的感觉,还有一些细节演的也不好,比如在给客人按摩的手势一看就不像做按摩的。
人设也不成立,苏荷在给客人按摩的时候,很明显的排斥被客人的性骚扰,以及 Andy 招待苏荷, 苏荷要把对她很重要的项链送给 Andy ,这些都说明 苏荷是一个有思想,有原则,独立的人,这样一个人为啥又莫名其妙跟阿德搞在一起,并且跟阿德一起把彩票偷走了?
如果林心如演出绿茶白莲花、心机婊的感觉,我还能接收。
3:阿德演技很好,但人设不成立,前面演的很实诚,以至于我认为阿德是真心把Andy当朋友的,后面莫名其妙的嫌弃Andy和投彩票的行为让人不解。
4:编剧功底很一般,我更想看到 Andy和 Lucy闺蜜的线,闺蜜那么点戏份就GG了,以及想看Andy和阿德的感情线,最后阿德欺骗Andy感情我更能接受,剧本没深度,甚至觉得无聊,有些情节也比较矫揉造作,比如雨中摔倒还有看家具的情节。
影片将镜头探向了边缘社会群体:跨性别者,非法移工,听障人士,剧情围绕这三种社会边缘人群中的个体代表展开。
影片虽然名为《迷失安狄》,但其实跨性别者在片中只是一个符号,他所代表的是不被认同的边缘群体。
不论是跨性别者安狄,还是非法移工苏荷,还有听障人士阿金,他们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最终被人性左右。
影片以安狄的视角去看待他所遭遇的一切,前半部分安狄的生活是悲惨痛苦的,中间因为苏荷和阿金的出现,他的生活出现了一丝光亮。
然而到了最后,人性被欲望左右后,又是惨不忍睹的现实,看得人既忧伤又无力,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想要展现和揭露社会边缘人的压抑生活,主角evon是变性人,苏荷算是黑户,阿德是残障人士,都是底层人士,却各有各的不幸经历。
evon为了变性,为了成为自己,失去了建构多年的稳定生活,被误解、被歧视、被辱骂,但是有句话怎么说,麻绳总挑细处断,一场意外还失去了自己变性后的好朋友lucy。
看到很多影评中的人都在说李李仁的演技不好,并没有把evon的女性形象给演活,不如Lucy的表现来的灵活生动,我反而觉得李李仁的表现非常符合evon的人设,要从数十年的的社会规劝中的性别身份中跳脱出来,五年的时间并不长,并不能让她很好的适应自己的女性身份,她就应该是那样拘谨的,不够活泼的形象,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变性人都是那么自信的,大多数的变性人,并不像我们所能看到的那极少数的人一样,那么的自信,那么的坚强。
可能更多的是在慢慢的接受自己身份的转变过程中,艰难的重建自己的生活和自信。
个人来看,片中表达的不大好的地方是女儿和evon婚礼结束后的对手戏,也许导演是想要表现性格沉默的父亲无法言说自己痛苦和挣扎的情绪,但是在歇斯底里的女儿和父亲之间,总感觉给人的压抑感过于强烈,也有点不合情理,evon既然迈出了去婚礼的那一步,也许在婚礼结束后直接离去,或者是坦然的面对女儿的崩溃,可能都会比原片的表现形式更好一点(也是我个人的拙见罢了)。
还有最后结尾的时候,evon发现自己中奖了,但是苏荷和阿德却把彩票偷走,这个情节的设置,按照剧情的发展是可以理解的,是说得通的,但是总觉得让人不适。
这种底层互害的情节,确实可以带来更强烈的冲击感,能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但是这样的情节设计,有点脱离了电影本身的变性人的主题了。
我更情愿看到彩票中奖是一个乌龙,也不想要看到黑暗中簇拥在一起取火的人为了生存而互相欺骗伤害。
也许这个就是电影的魅力吧,这样的情节设计,会引起更大的讨论,但是这样的情节设计,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得劲儿。
看之前翻了评论,很多人说演技一般,剧情不好,林心如鸡肋,李李仁太man,导致我对这部戏的想看程度降到了冰点,但由于刚好有点时间,就还是看了。
只能说戏剧化不等于极端化,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处处养眼。
先说大家诟病最深的李李仁,说太man太不够放开,太不像一个Trans。
但是如果说这个男人曾经有家庭,和社会牵绊时间已经很长了,他其实很难直接做到像是《华灯》的宝宝那样妖娆妩媚,也没法做到她做好朋友那样无所谓。
能够做自己,她最大的胜利是选择做自己。
在开始的时候,她带着原本对世界的认知,却遭到了这个世间从没体验的欺骗,暴力,凌辱,和漠视。
如果自洽是她要学习的首要目标。
在刚刚经历过警察的暴打后,接连是好朋友的离世,满身的伤痕更加要她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带上墨镜,遮掩度日,唯有彩票寄托自己的希望,让自己每天都带着这些日子证明自己还是自己。
直到遇到一对落魄的母子,还有失聪同事,久违的温暖让她体会到生活里的甜蜜,只是这种甜蜜的平衡关系,只是相互撕扯的糖纸,精心包裹下,却藏着难以言表的味道。
很多人说为什么要奢求更多,希望得到同事,其实无非是情感,久在世间行走,谁不希望多个人陪自己,更何况是自己隐忍了这么久,做回自己,更加希望自己认为的自己能有人接受和欣赏,一直在隐忍,试探,反复,纠结。
最终在天降大奖的时候,一切平衡就像一块玻璃板被坠下的锤子敲击的支离破碎。
很多人觉得心如的角色鸡肋,其实我觉得心如是安狄往后的人生,一开始的善良相信,向往美好生活,得到后才发现原来暗中标注的价格,付出的辛苦往往过犹不及。
就如同安狄,对世界的善良,一次次的非议,质疑,嘲笑,漠视,最终变成对这个世界怀疑,猜忌,虚伪。
而安狄在获得大奖后,她的人生并没有更幸福,反而,在一切落幕,才发现,自己人旧是那个被儿女憎恨,社会遗弃,众人不解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就像是一开始一样,被刺裸裸的拍照,暴击。
剧情并没有大起大伏,对于中奖的反差也没有挥金如土的俗气,其实我觉得这才是真实,安狄真的想要这笔奖金吗,不见得,从听到电话的反应来看并没有常见的激动到失控,她只是认为可以把大家喜欢的家具买回来了。
可以帮助大家了。
对于李李仁的外表,我个人觉得是喜欢的,并不是因为变了,就一定是美艳动人的。
外表和性别不是他选择的,而他选择做自己,才是最难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多年前的网红,大喜哥,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淡忘掉了,但是他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这样,又何必在乎他美丑呢,很多人是因为要做自己,而不是做美女,评价外表的话,我觉得也不是这部戏想让我们看见的角度。
最后说一下环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恶人,知情不知情都有过,不过要清楚理解,越成长越需要看到人的本质不是表象得来的,需要我们去尊重,你可以不理解,但别伤人。
偶然在网络看到电影片段,忍不住被这个非主流题目被吸引,《迷失安狄》其对应的英文名《Miss Andy》也是恰到好处的妙。
在传统观念文化的环境下长大,我们对 上学—工作—结婚组建家庭—培育下一代—老去 这样的人生轨迹太习以为常,有时也忘记了社会中还有一批人有不一样的情感需求。
Andy按普通人的生活路径到培育下一代,在妻子过世后选择勇敢做自己,成为变性人Evon,遭到众叛亲离,身边的朋友也只有和自己一样的社会边缘人物。
即使这样,他还是温暖待人,愿意对需要帮助的单亲母子提供帮助,并且靠自己的双努力赚钱。
关于一些思考:1. 看过部分影评认为李李仁在影片中没有体现出变性人该有的女人味,实际我认为这样的状态反而说拿捏恰当的好。
她在一步步从Andy却换成Evon,从妆面衣装,再到纠正其他人叫错她的名字。
她说她的愿望是有稳定的收入,过安稳平淡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里也包括勇敢追求爱,这样才塑造出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反而不是Lucy那些略显夸张的表演。
或许也因为Evon和Lucy公开做变性人的人生阶段不一样,所以导致了两人不一样的呈现。
总之,接受人物角色的多样性。
2. 变性人需要多大的勇气跨出这一步?
影片中的2个变性人都没有受到亲人的接受,孤单的她们抱团取暖,同时也更加能有怜悯心。
因为淋过大雨,所以愿意给他人在雨天撑伞。
这个是时候还是Miss Andy吧!
3. 迷失。
何为迷失?
是失去了原来的社会标签身份?
还是迷失了初心?
那一颗还愿意保持善意,温暖待人的心?
Lucy惨死了,阿德和苏荷在金钱利益前选择背叛。
独坐在地板上的Andy在思考什么?
她是会继续相信?
还是会和原本那个自己告别,去“下海”,去和肥婆说的一样传播艾滋?
影片就那样结束了,我们没有答案。
社会对这样的少数人群接受程度是有限的,以至于原有的很多善,变成了很多的恶。
多希望影片的结尾会是:安迪利用彩票的奖金把家具全部换新,大家幸福开心生活在一起,越来越好。
但这或许这样的结局过于美好·······如果我们是安迪又会选择什么?
电影场景镜头都很棒,剧情娓娓道来,但一直都是苦涩的平淡,特别遗憾缺少一个高潮剧情,平淡没有高潮的剧情也让几位演员中规中矩,没有释放点。
剧情如果有一个转折爆发点再接结局就好了。
观影感受也一直都是闷闷的,看过觉得心头一口气没舒缓过来。
安狄:五十岁的世故老男人,十八岁的少女心对于第三性人,有听说,知道些,有了解,会好奇,不会歧视。
这大概就是对于他们的所有感觉和想法吧。
有时也会难以了解,为什么好好的生活不过,要给自己选择一条众叛亲离最难走的路。
但是看了迷失安狄,忽然有些懂了。
一个女人的内在被一个男人的皮囊包裹着,长期的压抑伪装,就像大脚憋屈在小鞋子里,然后选择脱去伪装,释放自我。
心舒展了,但所有荆棘坎坷伤害没了鞋子的保护,也只能受着。
所以在安狄老婆去世后,他选择做自我,未来会变成什么,他心里一直都很清楚。
所有不幸难过不开心,他默默忍受,却不曾后悔。
更多的时候他乐在其中,那些生活里的小细节,穿漂亮的裙子,化艳丽的妆容,听孩子叫他阿姨,以女人眼睛的角度看男人,以母性细腻的情感对待生活和身边的人,这都是让他舒服的享受。
而当在子女面前,他是撕裂的。
他想做个好父亲,却做了让子女无法接受的改变。
他无法替自己说什么,只能以一个卑微安静的样子奢望还能在子女生活中留着一个位置的存在。
之后他遇到了阿德,苏荷和小康。
他把阿德当朋友,当异性。
他把苏荷当无助的可怜人,当朋友,当姐妹。
一个近五十岁的老男人,世故沧桑知天命。
就应该知道没有金钱,没有年青的朝气,没有美丽的皮囊,怎么会有无缘无故的爱情。
最好的朋友走了,苏荷来了。
也只是走了一个,来了一个。
老男人应该知道没有谁是冥冥中安排为了弥补谁的缺失而来的。
可初为女人的安狄,如初入社会怀抱着十八岁的少女心和天真。
阿德看着他,眼睛没有闪躲,想下一直以来的陪伴,是不是他不在乎那些,在他眼里,自己也是个女人,哪怕有过一刻的动心。
相信了,沉沦了……在为去不去女儿婚礼犹豫时,苏荷说,想了就去做。
受伤回来了,苏荷一个温暖抱抱。
她是懂他的,大家都是可怜人,也会和去世的好朋友一样相濡以沫,互相帮扶,是朋友,是姐妹,也会是家人。
信任了,相信了……最后天真的少女心被世故的背叛打了一巴掌!
苏荷:一念成善,一念成恶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观影时,刚开始这个女人好可怜,被家暴带着孩子逃跑流落无家可归。
在人们潜意识里,弱小代表被欺压的善。
所以同情她。
然后结局出来了,哇,原来这么坏,大恶人。
太坏了,安狄太可怜了!
让我联想到最近大火的林生彬事件,从被同情共情的受害家属,到被当偶像崇拜的至情至性的好男人。
到现在人设崩塌忘恩负义欺骗大众的大渣男。
好人和坏人中间有一条道德底线,越过了道德底线,就会好人变成坏人。
而中间其实有一段过渡的灰色。
有的人在灰色地段徘徊或者回头,那还是好人。
反之就成坏人了,看林生彬,从被同情的受害者到现在被骂的渣男恶人,中间他炒作营销自己深情丈夫父亲人设,引舆论压制攻击其他声音。
然后又利用这个人设直播卖货。
而私下里结婚生女。
这都是他灰色的地段,如果他中间回头收手止步,再提他还是至情至性的好男人。
未来就算知道他再婚省女,也只不过感叹他也只是普通人。
再说会苏荷,苏荷弱,但她并不是安狄所认为的简单。
她教小康叫安狄阿姨,放纵小康接近安狄。
她通过孩子把自己遭遇告诉安狄,让安狄可怜同情她。
她让孩子告诉安狄她冒火救了相册,让安狄彻底信任她。
一些细微的小心计在灰色地段蹦跳,然后直到背叛偷走安狄彩票,一念终成恶。
安狄被天真伤害,阿德天真的说,我给你我的一切。
唯独苏荷没有半分天真,一个在电话里知道至亲妈妈去世,爸爸还在要钱,至亲的人都毫无人情,只讲钱。
又怎么会相信安狄那个家的遥远梦,相信阿德那句我可以给你一切。
有钱才有一切,父母对她讲钱,她对安狄说我马上工作有钱就还给你。
阿德说,我有钱了你会跟我走吗?
一声呜咽是为母亲,所有强硬都为孩子。
只要能改变现在的生活,她嫁给老头时就放弃了爱情吧。
现在她也毅然选择背弃安狄和阿德一起开启新生活,也许也只是另一个开始。
阿德:安狄,你只是我没有选择时的选择阿德是安狄少有的朋友。
安狄,一个朋友很少的人,如果生活中有一个肯对你笑,肯来往,那么就会下意识把他画到自己德朋友圈。
会亲近他,对于他的举手之劳的帮助非常感恩。
然后变成好朋友。
阿德,同样朋友少,有一个能说上话,能说一块然后处多了,成朋友。
可是,如果他换个身份,他有钱了,有地位,会和安狄做朋友吗?
不会, 他和安狄的这个朋友关系有距离感的,他无法把安狄当同性没有任何介意的同躺一张床。
也无法用欣赏的目光把他当异性看。
同样苏荷和安狄的相处也是有距离的,交流都是小康转达,那个拥抱也是先拍肩膀转成拥抱。
可能因为背家暴还有工作原因,苏荷对异性有应激的排斥,第一次见阿德,她向后退。
而阿德初见苏荷,打量的目光都是对异性的兴趣和好奇。
这也是安狄的可悲之处,她把自己当女人,而苏荷和阿德都没把当女人。
而叫他阿姨的小康,过不了多久就会忘了有这么个人。
很多人说太悲了,太丧了,一点希望都没有。
我却没有这种感觉,对于安狄,影片开头那个和自己共舞理解自己护着自己的好朋友好姐妹的去世才是安狄最大的不幸。
那个是朋友,是姐妹,是知己,也是家人。
而苏荷和阿德的背叛也只是下雨天里又摔了一跤。
这就是生活,那些天灾人祸,那些生老病死,每一件都能把家拖到深渊里,可是哪怕在深渊里,只要喘着气,就继续生活。
如果还有下一个镜头,会是安狄穿着漂亮裙子依然婀娜行走在暗黄的夜灯下。
关于林心如和男二出逃,这就是现实啊,他们逃出去能得到一个世人能够接受的正常家庭,我并不认为这是背叛安狄,只是他们选择了99%的那种可能。
回到男主,能这么突破的演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了。
戏里的他温柔且坚定,完美的符合了这个角色的设定,关于说装扮的不是“十分”女人,我只能说这想法太过低级。
回到最后只想说一句,人有千般,每个人都是特别且应被认可的,当然善恶有报而已。
珍惜生命和身边的每一件事,善待自己。
不被社会理解的跨性别的Evon,感情极为细腻、敏感。
Evon是孤独的、多余的、不被理解的存在。
感情的错付与莫名的怜悯注定了Evon在这几个人物关系中的收场。
旧物伴有情感的寄托,那面墙,画满了Evon身边人的成长轨迹,那些人却终究都是离他而去。
与当下相比,过去只是过去,就让它过去。
题材其实蛮新鲜,让人很想看下去的,但是表达的很模糊,如果想表达人性很丑恶,那和他为了凑手术费这些毫无关系,如果想表达他为了做内心的自己有多执着有多不顾一切,和后面的几条线又毫无关系,人设也有点问题,既然内心是渴望做女人的还和人家生儿子生女儿,孙女都那么大了才想到做自己?
既然觉得自己是对的,还何苦可怜兮兮做的这么憋屈还要沉默应对质疑?
都有孙女的年纪,如果真的很爱家人,就不会选择让家人难受,把内心的自己隐藏起来才对,一边让家人难受排斥,一方面又说有多爱家人,很矛盾
《迷失安狄》是一部探讨人性与身份认同的心理科幻片。
电影通过细腻的场景刻画和缓慢的叙事节奏,展现了主角安狄在记忆迷宫中的自我探索。
尽管剧情平稳,缺少传统意义上的高潮,但这种平淡正是影片独特的魅力所在,它以更加贴近现实的方式,描绘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迷茫。
整体而言,《迷失安狄》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它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引发了观众对生活、性别认同和人性深层次的思考。
为什么结局是这样的?LGBT不配幸福吗…… 撇开这个结局还蛮好的,边缘人题材让大家关注到这些群体。“一家四口”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真的很想哭。
虽然我很不喜欢中彩票后的反转,宁愿故事就停留在那个温馨的圣诞夜,但马来西亚毕竟不是日本,一个trans一对单亲母子一位失聪青年最终也无法组成一个大马版的小偷家族,或许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与人性吧。看到他们在街边吃东西的场景,就想起了两年前在吉隆坡过的那个圣诞,也真是恍如隔世啊,陈泽耀也太可爱了吧。
压抑,而且为什么搭上跨性别,没啥关系啊
本以为是边缘人的相互救赎。没成想是善良人被欺被骗的惨淡收场。
痛中之痛,就是无尽的善与恶。绝望紧依在希望之后,才是最深的绝望。李李仁实在有点不适合这个角色。总是出戏。结局好评,实在不想被强行温暖了。
不太理解但是还不错
這故事我很喜歡,自私的故事自私的人們,這探究的是跨性別還是底層的可憐人?我想都是在一個層級吧。
当糖果摆在蚂蚁面前,贪婪就会浮出水面
没有刻意要消费跨性别性别,更多的是人性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作为一部带有命题性的电影,我觉得拍得相当好看,虽然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瑜
难以理解其艺术之高深。。。。。。
额
质感很不错,关注边缘人生,深度也有了,林心如自己制作的剧和电影都很棒啊
选择了这样的一条路,就要意识到所要承受的一切世俗的异样眼光和内心的痛苦。同情ta的遭遇,却不会可怜ta。
惨得毫无说服力
看的很难受…拍的太含蓄?还是主打一个点到为止?aunty Evon 真可怜…看简介,意外之财除了揭露了人性的恶,哪里有温煦暖心的城市之光?一开始以为会是类似东京教父的温暖电影,结果…啥也不是。
额,男主也太弱了吧……
没看出跨性别设置的用意何在。广袤的林心如宇宙,赢男人,赢女人,这回赢的是想当女人的男人。
不知道为什么这三个人的关系看着特别特别别扭!完全就是打着跨性别题材的噱头演了一出欺诈塑料姐妹情。
结局。。太emo
打着性少数的幌子讲个完全莫名其妙的故事 三类艺术院校学生作业写出这破本子就会被毙的水平 太多的莫名其妙 不懂在表达啥 白期待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