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医可靠
Moartea domnului Lãzãrescu,勒泽雷斯库先生之死,拉札瑞斯古先生之死(台),The Death of Mr. Lazarescu
导演:克利斯提·普优
主演:约安·费斯库特阿努,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多鲁·安娜,达娜·多加鲁,谢尔班·帕夫卢,加布里埃尔·斯巴修,弗洛林·扎姆菲雷斯库,博格丹·杜米特拉克,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05
简介:讲述一个酗酒的独居老人,由早上开始头痛、心口痛,多次叫救护车,却遇上这天发生大车祸,医院应接不暇,搬出种种借口拒收。好心的救护员陪着他走遍四家医院,眼看着他病情每况愈下,却苦无力相救。上救护车、送院、做检查、转院、救治,最后死亡。真实与叙事时间同步,在媲美实境节目的节奏下,直观呈现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体系的荒谬..详细 >
(先说句题外话,从自然基因选择的角度来说,医学的进步让劣等基因存活率变高)记录式手法让影像更为真实可信,客观平实的纪录一夜过程,作为病人摆脱不了的恶习实难令人同情并认同,作为医生按部就班的工作中透着难以言语的唏嘘,其他“局外人”更是能让观众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对这个影像社会进行自主分析,医患紧张永无宁息。450
真实的时间 真实的社会
到底要說啥呢
锡兰
残酷,写实,我们老了可能会这个鸟样子。
前半段琐碎至极 后半段竟意外有些紧凑 可能也像这晚的人 从以为问题不大到被要求立马手术 从闲聊到日渐紧迫的节奏 在一个特殊时间点看了这部电影 也许武汉的病人也就如此深夜开着车辗转在不同医院的急诊部
【大幅修订翻译+重调了中字】罗马尼亚新浪潮开山之作,耐心看进去方能品出妙处。片名虽是“拉扎瑞斯古先生之死”,实际上是以终于能做上手术而戛然收尾。全片也颇似一场荒诞喜剧,在无尽的重复与辗转中,亲历一位酗酒独居老人脑出血由轻至重、急转直下生死攸关的漫长煎熬。手持长镜头,一场一镜,写实环境音与自然光,除去救护车行驶时间外,银幕时间几乎与故事时间相等,看似自然主义的写实纪录拍法,实际上调度编排非常精妙。一场意外车祸导致了多家医院的疲于奔命超负荷运转,进而耽误其他病人的救治。整个事件中全无"坏人",大家都尽了全力(甚至还假托关系帮忙抄了近道),却还是浪费无数宝贵时间。究其原因,除了医疗体制与收治流程的缺憾,也和法律与伦理息息相关,还有医疗教育普及的缺失(老人与邻居都缺乏基本医疗常识)。(8.5/10)
骂一句腾讯剪了最后老人去世的片段,完全改变了电影结局,什么罗马尼亚新浪潮都干不过特色社会主义的钢铁浪潮。
确实太牛了,罗马尼亚新浪潮的扛鼎之作,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事无巨细地记叙了一个患病老人一夜的急诊过程,观众能感受到时间带来的压迫感,长镜头下的旁观者视角没有同情也没有批判,我们难受但又无法发泄,简单的外表,感同身受的痛苦,某一刻,我们会忘记摄影机的存在,仿佛亲历现场。
一个离奇古怪的欧洲片儿,一个酗酒的穷阿伯想要去急诊室,却屡次被医院拒收,把官僚主义批判的狗血淋头。PS对不起我真的看不下小语种
生长在我朝的我们一定可以在[无医可靠]里体味到自己熟悉的味道。这出罗马尼亚医疗剧里的每个人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最终依然不能拯救生命,这正是体制出问题的首要标志。每个人都不是坏人,却也没有一个是英雄。影片注重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话语流,却也无法在掩盖自然主义倾向后面那浓浓的设计感。
三星半
普优突破性佳作,罗马尼亚新浪潮;真实时间(辗转与煎熬),手持全景长镜头,低照度自然光效——身边的危机考验,关乎每个普通人。纪录片风格,老人的倔强性格及落后的医疗体系均得到真实展现
节奏好慢啊...加上很烂的翻译,总之看得很不爽
我在想这要不是一部东欧电影又会如何
都是揾食哉
8分,独居老人生死攸关的漫长煎熬,很催眠但很好,运镜和调度非常精妙,情节十分荒诞,却也十分现实
6/10。老先生察觉不适尝试各种措施未果向邻居求助,被搀扶出的走廊灯光时灭时暗象征病情一秒秒恶化的征兆,呕吐和无法站立的老先生被画面边缘化,无论救护车上接受护士询问还是忍受医生经验主义的冷漠说教和推卸责任,景框中他身体始终没有展露全貌,影片充满了无效的细节包括结尾一系列手术清理过程。 @2017-06-25 03:43:44
伪记录真舞台,体制下的悲剧如同这肿瘤:绵延,臃肿,无解,眼睁睁的残酷进而好笑
真实与叙事时间同步,在媲美实境节目的节奏下,直观呈现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体系的荒谬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