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幻动作片来讲,李安导的不算是最刺激、火爆的,他走的是探索绿巨人家庭关系和内心的路线。
本片情感戏份很多,对于绿巨人的童年往事、内心创伤,有很深入的挖掘。
李安把重点放在表现科学博士布鲁斯无法控制变身以后的怪物,他内心的情感挣扎。
作为普通人时,他内敛、深沉。
变身于绿巨人时,他愤怒、狂躁,破坏力极强,意志都无法控制深压在内心的恐惧和怒火。
李安镜头下的绿巨人,他有脆弱情感,不敢面对的回忆。
他对自己无法控制的超能既爱又恐惧,对自己的亲生父母的惨痛经历不愿意忆起,总在逃避揭开旧时的伤疤。
布鲁斯内心的伤痛使他在愤怒时分裂成出另一个人格“绿巨人”。
绿巨人,受到愤怒的刺激,破坏力会越变越强,唯有平静下来才能恢复成正常人。
绿巨人用暴力发泄着情感的压抑,还隐喻着对社会管制强烈的抗拒不满和对自由力量的向往。
那是被隐藏起来的自我的释放。
只有对绿巨人充满理解和同情的贝蒂能让他平静下来,即使是变身以后,绿巨人还是能在看到贝蒂后恢复冷静与理智,因为只有贝蒂能从内心深处去帮助他找回逃避的记忆,治疗内心的伤痛。
只有贝蒂在他对军方和城市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以后,张开双臂拥抱他、安慰他。
这段很是感人。
一边是对爱人的疼爱和关怀,一边是无法救赎爱人灵魂的无奈。
单纯作为动作片来讲,李安加入了大量的情感戏,内心戏,削弱了动作片的视觉震撼效果,使影片稍显节奏缓慢。
即使如此,这仍是一部有着李安自己风格的作品,对于科幻动作片是另辟蹊径的一种尝试。
结尾部分的特效很喜欢。
父与子的激战,怨恨与亲情的矛盾,父亲吸收儿子的能量,用自我毁灭的方式来拯救儿子。
布鲁斯最终接受了自己内心的“魔鬼”,不再挣扎于消灭他。
接纳对于创伤的灵魂就是最好的疗愈。
恐惧和愤怒,是每个人情绪中的一部分,排斥和害怕,只会让他成为一种无法控制的可怕力量,只有接纳他,才能够与他和平共处,李安的绿巨人,想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首先,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女主对绿巨人有一点爱情,帅哥美女竟然一代cp感都没有,也是神奇。
女主的动机到底是什么,绿巨人拼命救她,跟发疯的狗打架,他伤害谁了?
这女人可倒好,一个电话把自己爸爸招来给人麻醉了摁在地上。
你是有多单纯?
三十几的人了,相信老爸会帮助自己恋人?
真是史上最坑的女朋友了。
女主强调说“自己总是喜欢上冷淡的男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是不是暗指绿巨人是个性无能啊?
所以两人分手了吧。
接下来就要吐槽一下剧情节奏了,慢,我的妈呀,是真的慢。
我从来没看过一个超级英雄片子前几十分钟都平淡如水、毫无亮点的,差点没撑到傻大个出场;还有就是那个分镜,我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流行这种ppt风格的分屏啊?
太出戏了吧?
总是出戏到以为在看报告啊。
全片最值得夸奖的就是绿巨人,这个憨憨的大个子,好想妈妈抱抱呀,呼噜呼噜脑袋,傻乎乎的大可爱。
最后,我觉得男主他爸演得不好。
在男主面前伤心也没有一滴眼泪、愤怒起来神神叨叨的竟然还有点小丑风格。
你想要儿子的能力,你演得像一点啊?
再苦逼一点,说不定就能把你的傻儿子骗得团团转呢。
不久前,我看了诺兰导演的暗夜骑士,不自觉地想起了这部李安的绿巨人。
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冗长的,都差点让我在看的时候睡着了,都想着把漫画给拍文艺了,拍深刻了。
区别在于,美国人买诺兰的账,而不买李安的。
其实要说它们真的有多么深刻,那也不尽然。
我每次看到小丑这样所谓的坏人,就像是看了古龙写的江玉郎,然后再看金庸的四大恶人,觉得实在是太小儿科了;而蝙蝠侠那刻意压低的嗓音,也总是令我发笑,这种笑,就像是国内大多数观众看国产大片时的笑,不怀好意的。
比较起来,李安的绿巨人倒没有太多让我觉得太儿科的东西。
美国人买蝙蝠侠的账,因为他们认为蝙蝠侠代表了美国精神,而且蝙蝠侠打的也是villain;绿巨人不过是个到处躲藏到处破坏的怪物,你又能把它拍多么深刻呢?
深刻地能展示美国主流价值观吗?
说李安拍的冗长,火爆场面少,这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你李安拍的是绿巨人这个东西,它只应该被拍成蜘蛛侠的水平。
男女主角很性感,眼睛很漂亮。
剧情推进和感情进入不是很平顺,没有代入感。
故事想象力很丰富,感觉是漫威里关于超能力最神奇,最不可思议的一种,尤其是老头最后成的异形怪很精彩,可以再深入挖掘下。
最后片子好像想说科学研究和职责使命在父辈看来都比亲情重要,而子女再热切的期望怎么也得不到回报,表达缺乏父母爱的一部电影?
于是男女主角坚定的选择了爱情?
总的感觉是一种孤独的情怀、无奈的情怀,老头最后变形前的激情演说就像是导演宣泄的出口,戏份很足,但表达有余,完全没什么作用或者意义。
还可以 挺有场面的 看得也很爽只是很有意思 巨人变大的时候身上所有衣服都没了 但是裤子永远都在(地球人都知道)
不得不说这部剧我看的非常难受,我想,没办法我终究还是一个俗人。
作为一部奇特的,文艺超级英雄片或者说伦理超级英雄片,绿巨人浩克给人一种深深的违和感。
东方人实在是复杂的。
古龙曾声称,卧虎藏龙的作者王度庐,是对其影响最大的武侠小说作家,其次是金庸。
侠客毕竟不是超级英雄,王度庐也罢,金古梁也罢,他们笔下的武侠,或者说中国人心中的武侠,是有浓厚的底蕴和人文内涵的。
不吹不黑,武侠小说对社会人性的思考,远远超过超级英雄。
如果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影只是打啊打啊打,我们会斥之为烂片,然而超级英雄片不会。
我想不出超级英雄电影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情节,就是不断的打架,而我们看的也很爽,超级英雄电影也并没有因此而不好看。
我觉得我可以比较轻易的并且理所当然代入李慕白、玉娇龙的感受,而无法代入绿巨人。
或者说对于超级英雄而言,我压根没指望代入他的感情世界,作者和导演也没指望我代进去,好好看打架就可以了。
文以载道这种臭毛病,不是想克服就能轻易克服的。
所以李安的这部作品才显得另类,显得失败。
这不是李安的失败,也不能算是超级英雄的失败,只能说明这俩真是玩不到一块去啊。
作者:罗杰·埃伯特发表日期:2003年6月20日译者:八月三十一评分:★★★(四星为满分)
绿巨人在漫威超级英雄中是罕见的,因为他的能力是一种诅咒,而非优势。
当愤怒战胜了布鲁斯·班纳博士,且他变成了一只比原来大了很多倍的绿色怪物时,这不是为了对抗邪恶或捍卫美国,而只是为了痛扁那些折磨他的人。
就像它的前辈弗兰肯斯坦(注:又译作科学怪人)的故事一样,《绿巨人浩克》是对那些玩弄生命的奥秘的人的愚行的警告。
它是关于拥有你不曾追求也不曾渴望的力量的痛苦。
班纳告诉他唯一的朋友贝蒂·罗斯:“最让我害怕的是,当它发生时,当它发生在我身上时,当我完全失控时,我却喜欢这种感觉。
”
李安的《绿巨人浩克》(电影名省略了“the”)是最近的漫改电影中最健谈、最引人深思的一部。
与其说它是关于一只绿色怪物的,不如说它是关于自大狂们的两个受伤的成年孩子的。
班纳(艾瑞克·巴纳 饰)的父亲是一位科学家(尼克·诺特 饰),他对自己的DNA密码进行了实验,并将因实验室事故而发生转变的基因融入到他儿子体内的绿巨人中。
贝蒂·罗斯(詹妮弗·康纳利 饰)是班纳的研究伙伴;他们几乎是恋人,但没有结果,她讽刺地说“我对情感上疏远的男人有着莫名的迷恋。
”她冷酷的父亲是罗斯将军(山姆·艾利奥特 饰),气势汹汹,决心摧毁绿巨人。
这两种对立的俄狄浦斯式的冲突是《绿巨人浩克》的核心,令人感动的是,在很多场景中,我们基本上是在看受伤的孩子们。
当绿巨人的神奇力量变得为人所知时,军方当然会试图杀死他(这是大多数关于外星人和怪物的电影中的常规解决方案),但还有另一个反派有更阴险的计划。
他叫塔尔博特(乔什·卢卡斯 饰),一个贪得无厌的企业家,他想利用班纳的秘密来制造一种可以自我修复的士兵。
从中可牟取暴利。
这部电影提出了关于基因实验、对科学研究的滥用以及我们对不合群的人的本能地厌恶的问题,并实际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请记住,李安是《冰风暴》和《理智与情感》以及《卧虎藏龙》等电影的导演;他试图在这部电影里真正处理绿巨人故事中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切换至无脑的特效。
这样也好,因为绿巨人本身是这部电影中最不成功的元素。
他在特写镜头中很有说服力,但在远景中稍显匆忙而不连贯,奇怪,就像他的精神表亲金刚一样。
有时,他的运动略像用于创作《金刚》的定格动画,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故意的;金刚的运动有种诡异的感觉,比现代计算机生成的生物的流畅运动更令人毛骨悚然。
《绿巨人浩克》中有大量对经典电影的引用。
《金刚》无疑是李安的灵感来源之一,而《弗兰肯斯坦的新娘》(注:《科学怪人的新娘》)则是另一个,例如在一个场景中,绿巨人看到了自己在池塘中的倒影。
《化身博士》显然是原作的灵感来源。
其他引用包括《公民凯恩》(绿巨人摧毁实验室)以及《太空先锋》(一架喷气式飞机飞得如此高,以至于可以看见星星)。
罗斯将军也有杰克·D·里佩尔将军(注:《奇爱博士》的角色》的影子,前者由艾利奥特饰演,技艺高超地展现了克制且专注的近乎夸张的表演。
这部电影中有大量动作场景,例如向绿巨人发射火箭,而他以击落直升机作为回应。
还有我们在超级英雄电影中所期待的必不可少的著名地标,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金门大桥,纪念碑谷,当然还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秘密实验室,在那里,人们可以把绿巨人困在一个浸水的封闭空间里,同时提取他的DNA。
但这些场景相对于电影的核心剧情而言是次要的,后者是关于两对父亲和孩子的。
班纳对童年创伤事件的记忆被压抑着,在多年后再次见到他父亲后,这记忆终于被唤醒了。
诺特看起来像一个急需理发师和跳蚤粉的人,他饰演班纳的父亲,作为看门人与班纳在同一个实验室工作。
他用DNA测试来确定这确实是他儿子,在一次私下的对话中,他告诉他:“你得注意自己的脾气。
”康纳利饰演的角色与她父亲之间也有很大的矛盾——她在不该信任他的时候却信任他——有趣的是,这个角色的困境与她在《美丽心灵》中饰演的女人的处境非常相似。
两次她都爱上了才华横溢的、直到失控为止都是可爱的、且认为自己受到政府追捕的科学家。
这部电影有着优雅的视觉策略;在无数导演失败之后,李安想出了如何让分屏技术发挥作用。
通常它们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噱头,但在这部电影中,他使用移动的框线和画中画来暗示漫画的动态叙事技术。
某些镜头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前景和背景相互作用,揭示彼此。
还有另一种更微妙的、让我联想到漫画的技巧:他经常在同一特写镜头中的不同角度之间切换——不是切换至下一个镜头,而是从一张脸的一个角度切换至另一个角度,就像平面艺术家在需要另一个画面来处理较长的对话时所做的那样。
很难说《绿巨人浩克》能否吸引到它的主要观众——青少年科幻迷。
毫无疑问,它将在周末创下票房纪录,但它能否吸引到会对其野心做出反应的观众?
李安大胆地采用了漫画故事的大框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目的;这是一部面向那些不喜欢漫画电影的观众的漫画电影。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感觉2003这版是适合女性看的文艺电影,而2008版是适合男性看的动作电影。
或者可以说,2003版对绿巨人的性格刻画更为丰富一些,赋予了巨人一颗细致的内心,和其由于愤怒而获得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譬如绿巨人在拆坦克之前,还要先把里面的士兵抖落出来避免伤到他们,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
当然最触动人的一幕还是他在去营救女朋友时,用手轻轻托着贝蒂放进车里关好车门,就像藏好一个自己珍爱的漂亮娃娃,生怕不小心碰坏了她。
然后再转身点燃怒火,拼力去和变种恶犬一决雌雄。
这经典的一幕在金刚中也曾出现过,但毕竟那是人兽之间的。
而绿巨人在因怒获致的庞大身躯里,竟然还存活着一丝男性的柔情,这点显得他比2008版的浩克更惹人怜爱一些。
可惜最后贝蒂只是站到父亲那边,在情感方面做了一个中性的模棱两可的选择,而没有被安排一场彻底的、对于巨人的背叛,否则就有看头了,让人见识下,女人同样拥有毁灭一切的力量。
当然这终究还是一部来自漫画的科幻片,不能改得太过离谱。
想嫁那些脾气好到极点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慎重。
每个理工科学生那耐心的影子后面都藏着一头野兽……
《绿巨人》算是一部心理层面刻画丰富的英雄电影。
人总是被自己的命运操纵,人也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束缚,,“绿巨人”即是如此,李安总是在这些神话、漫画人物的身上加上普通人的性格和处境,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理念藉此传达给观众。
如同那些最古老的传说,一个天命之子身上带着神的血缘,深深埋藏着神的力量,直到有一天他猛然间接受了自己半人半神的身份,一个英雄就此诞生。
无论如何,这些英雄的传说始终带着命运的痕迹,而英雄历来也不能诸事如愿,他还是要受到命运的束缚。
“绿巨人”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力量无法抵抗的,但他最终还是无法得到自己的爱人,这就是成为英雄的代价,也是英雄孤独的命运。
“别让我生气,你是不愿意看到我生气后的样子的”,影片结尾之前的这句对白是“绿巨人”系列漫画的经典台词,也在影片结尾正式昭告了超级英雄“绿巨人”的诞生。
布鲁斯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接受了“绿巨人”的身份,但这个英雄的诞生却是因为屈从了自己的命运,做了自己命运的俘虏,李安就在这种矛盾当中完成了英雄的制造过程。
这是种典型的东方式的辩证哲学,也难怪不少西方观众和影评人大叫难懂呢。
愤怒,是“绿巨人”的力量来源,是他本我力量的体现。
也使他丧失理智和智慧,成为怒气驱使的超级破坏者。
李安在影片中抓住了这个带有寓意的情节元素,再一次把普通人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带给影片中的超级英雄。
谁能不愤怒,无论谁愤怒的时候都会被怒火蒙蔽了头脑,“绿巨人”是一个普通人幻想中的形象,他能在怒火中成为英雄和破坏者,而这个宣泄了所有观众情绪的家伙,其实只是大众想象下的一个可怜虫。
就像是在片中布鲁斯所说的:“知道我最担心什么么?
每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当他向我袭来时,我会完全失去控制,…… 我喜欢那样。
”这就是“本我”的最直接体现。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是欲望。
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
它的唯一要求是活的快乐、避免痛苦。
本我的目标是求的个体的舒适、生存。
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察觉。
按李安的话说,“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绿色巨人,如何去控制它、战胜它,这正是我想在片子里思考的。
”在影片中,在平静下来之后的布鲁斯,他能够很平静的思考自己所预见的问题。
他能够与贝蒂讨论自己发生变异的原因。
他找到了作为布鲁斯的自己,他的自我得到回归。
“自我”原意指“自己”,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找“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为本我服务,但是与本我的不合逻辑和非理性额的初级过程是 对立的。
本我和自我的强大冲突,使得布鲁斯痛苦,备受折磨,倍感难过。
在影片中,当“他的父亲”打电话,布鲁斯质问他“你对我做了什么”之后。
当他得知自己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后。
他曾经说过“不,你不该那样做。
我要把那种基因分离出来,我要把他们消除掉,我要在他们造成危害之前消灭他们。
”。
然而他的豪情壮志轻易的被“他父亲”的一句话所击败,似乎也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你和你的朋友贝蒂一定很想那样做,可是你真能消灭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吗?
我看不能。
”以及电影最后,“他的父亲”去看望他,要求他的回报,给予他力量时。
他无力的回答:“随你怎么想好了,我不会跟你走”、“别干了,别干了,别干”、“我宁愿死”以及那声大吼的“你走……”都体现了他的痛苦,以及“超我”的约束、规范力量。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
在影片中,布鲁斯的痛苦有人就是因为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的相互作用相互牵扯。
超我的目的是抵消本我潜在的危险攻击性,原则冲突时显而易见的。
作为中介或缓冲因素,自我在超我、本我和现实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自我一方面要同时满足超我、本我和现实这三者的要求,又要抵制他们的过分要求。
维护自身的自主性和安宁。
当本我和超我威胁到自我的控制的时候,一个人就会感到焦虑。
自我被削弱,自我力量被耗竭。
或者说,当自我的调节不成功,本我或超我一方变的过于强大时,它们之间的冲突就可能击垮我们。
这也就是布鲁斯感到痛苦的原因。
他自己无法合理的调节成为心里那个强大的“魔鬼”的冲击和经过自己意志控制、约束的“自我”的生活面目。
也就是“他父亲”所说的“可怜的人类”。
“超我”抵抗着“本我”的强大的力量。
让人感到焦虑痛苦。
在影片最后他颓然的坐在两个电极中间,等着他父亲的无力状就反应出了,它的无力,痛苦。
李安没有赋予绿巨人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形式”,让他去“救人”“救美”,而是让他运用自己的力量去打破一切常规,运用暴力去破坏、去释放。
就是的绿巨人成为了一个“悲剧英雄”。
不过在影片的最后,他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法,他承认了自己“绿巨人”的身份,他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他隐居在了一篇绿色的密林深处,继续他的研究。
他做到了自己救赎。
“他做了自己命运的俘虏”,这也就是他的悲剧之处。
和很多好莱坞影片一样,爱情,成了拯救一切的天使,拯救了愤怒的“绿巨人”,也拯救了“绿巨人”破坏力量之下的受害者。
可是布鲁斯对于贝蒂的爱,在我看来更像是对于从小缺失母爱的布鲁斯的母爱的补偿。
贝蒂张开双臂拥抱布鲁斯就像是等待闯祸的孩子归来的母亲的形象。
而“绿巨人”也总是在无比的愤怒破坏中突然温顺地伏倒在贝蒂脚下。
而且做为女友,贝蒂并没有想经典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对于男友是百分百的支持信任。
她多次打电话给父亲,因为跟他在一起“我感到害怕”。
她把拯救了她的布鲁斯送到了他父亲 那里 长期的镇定。
她作为女友没有信心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她爱的人找到过去,战胜恐惧。
她所依靠的是强大的武力保护,而她所要对抗的却是她深爱的人…… 当她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要即将要对布鲁斯所作的事时,她只能漠然。
虽然李安如此设置这个任务的态度,不同于以往的好莱坞女友那样,永远的相信,毫不质疑的相信,但是无疑是这个任务显得更为真实。
话说,我们都是正常人,都会害怕不是么?虽然李安的这部《绿巨人》作为一部1.6亿美元制作成本,同样价位的宣传费用,一部用天文数字打造的电影,票房和评论都不甚理想。
但是做为人文气质颇浓的李安所要反应的,“如何去控制、战胜每个人心里的绿巨人”的具有深层心里刻画和研究的心理分析电影还是很有味道的。
虽然总体评分很低,我还是坚定地给了5分。
看得失声痛哭的电影,感动我心灵的电影。
Bruce 由于父亲对科学的执着——对自己注射基因突变的试剂,以实验自愈能力,而遗传了这样的功能。
他通过变身绿巨人获得这一功能。
变身的启动原本应该是物理诱因——诸如射线,但是,他却可以通过自己愤怒的情绪来完成这个变化。
他的愤怒来自于他被压抑的童年记忆。
一部科幻片,被刻画成了细腻的心理片,最后达到心灵的疗愈,真的很喜欢。
有两个地方我哭得撕心裂肺:泪点一:由于父亲告诉他他的身世,他开始研究自己的DNA,发现自己身体的秘密,由于愤怒第一次变身绿巨人,大肆破坏实验室。
这时,他的父亲躲在门后看到了他,他也看到了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缓缓地走向他,迟疑地伸手去抚触他的脸,他也很动情地望着父亲。
然后,他的脑子里闪现母亲的形象,对父亲大怒,冲破屋顶跳到外面去了。
能感觉到他是多么希望一个温情的父亲,而被压抑在记忆中的父亲,却杀死了……泪点二:他在基地遭到那个利欲熏心的年轻军官的挑衅和实验,把他放入水中,利用他的潜意识——噩梦,让他变身。
他和基地的军人起了激烈的冲突,跑出去,回到童年的家里。
一瞬间,家被摧毁了。
他翻山越岭,从基地前往纽约,为了寻找他的女友——Ross。
路上,他看到小时候自己家门前种植过的苔藓植物,出神地望着。
一路上,一直遭受着基地人员的追击,让他的愤怒逐步升级。
终于,他到了纽约。
在一座大桥上,一架飞机冲向他。
他跳到机尾上,被带到几万米的高空,他们想借此高空杀死他。
但是,他坠落了。
过程中,他看到了作为人类的自己。
他们四目相对,然后他伸出手,掐死了作为人的形象的自己。
如果之前绿巨人并无意伤害他人,还是一个善良的想象的话。
那么,接下来,他将泯灭人性了。
他们逼得他掐死了心中的人性,报复要开始了。
他坠落到了水里,又从地底钻出,准备大战。
这时,迎面飞来的飞机中,他看到了自己心爱的Ross。
他静默了!
Ross的父亲——指挥官也下令停止攻击。
一切都静默了。
Ross朝他奔来,绿巨人慢慢地缩小,缩小,回到了人的形象。
这时,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可是很难找的!
”确实,如果没有爱,他将完全是一个愤怒的复仇怪物,再也没有了人性。
他们再次重聚的这一刻,我又纵情大哭。
我们把他称为“绿巨人”,但实际上,在影片中,人们称他为“angry man”。
也就是说,我们关注了他的外在形象,而影片实际要关注的是他的内在情绪,要述说的是他的愤怒的来由——童年的心理创伤,以及去处——大肆破坏。
所以当Ross问他,变身给他什么感觉时,他说像一个梦,一个关于“Rage, Power, Freedom”的梦!
被压抑的愤怒,由于不敢触碰,被层层恐惧所包围。
所以,他常常做噩梦!
而一旦冲破了恐惧,愤怒出来了,势必带着宣泄的破坏力量,然后是平静和自由!
可以说,绿巨人的形象,是他内在愤怒情绪的隐喻和物化,就像羊男是村上的小说《舞!
舞!
舞》中的内在心灵的隐喻和物化。
那么,你的心中可有一个愤怒的“angry man”,或者说绿巨人呢?
我有!
因此,我被这部电影触及了心灵。
影片还有值得赞许的两处细节是:军方虽然知道Bruce和他的父亲都很具有威胁性,却答应了他们两人最后的会面。
体现了他们对“人”的尊重。
还有就是最后Bruce和父亲战斗,父亲从他身上吸取能量,他说“都拿回去”吧!
其实,他的能量主要来自愤怒,来自父亲,所以拿回去对他其实是一种释放和释怀!
在能量传递过程中,闪回了他的青年和童年时光!
最后,他的父亲被军方的射线杀死。
而他,脑子里的画面定格在了小时候父亲温情地摸着他的头的画面!
他和父亲产生了链接!!
他把愤怒还给了父亲,重新感受到了父亲的爱!
与其说是一部科幻片,不如说是一部心理疗愈片!
绿得恶心
非典型漫画改编。评价不该这么低。
挺酷的,李安
根本就不是李安高估观众智商的问题,而是他没搞清楚什么叫娱乐片的问题。
前半部分很拖沓,从绿巨人大战恶犬开始好起来~
当我听说这是李安拍的,我崩溃了……看来真是每个导演都拥有古怪的过去……
够绿 还好头发不是绿的
hulk的心路历程,披着漫画改编外衣的李安的武侠
这个啊··不伦不类的东西
为什么会是李安……一部动作片最致命的缺点是什么——没有动作戏。画中画算个还原漫画风格的亮点吧?但其实也没多亮,看起来跟保安室的监控屏一样……
李安、、、第二部好多了、、、
李安最大的问题是,他不明白superhero是一种类型电影,有自己固定的主题。用superhero的类型拍一个探讨父子认同的主题,这没人会认可的。
在漫威超级英雄还没有被俗套化之前,电影公司或者制作人还拥有自我表达与诠释的权力,李安将绿巨人的困境变成家庭式(父子/父女/爱人)之间宿命式的纠结(相爱相杀),颇有点东方式的味道,可惜超英类型的受众并不买账(而失去了好莱坞「外来者」的身份和「跨文化」的比较,李安也沦为一般性的情感电影导演),尽管最后还是有些动作戏和特效,包括似乎选角的失败也导致这部电影显得不伦不类与无病呻吟。
只有东方人眼中的超级英雄才是悲情的;可我觉得这片太冗长了,而且剪辑像PPT。
挺无聊的这片……
跟几年前相比,以这种伪科学为整个电影基础框架的科幻片——如果片中没有合理的、或者想象力丰富的解释——或者片中没有展示在伪科学框架下思考关于世界、人生、价值取向等等深刻的思想。老子现在统统鄙视之!管他什么导演什么演员。
分数跟狗一样,可是打斗不精彩吗?我觉得比08年那部真实多了,特别是甩泥那下。诺兰的蝙蝠侠走的是宏观社会,那李安的绿巨人就是向内追索。相反感觉男主的描绘远不及老爷子的描绘来得极限,也侧面让人感受了班纳的所有纠结,无法改变的起源与必须面对的人生。视觉方面,漫画腔是双刃剑,也是唯一瑕疵吧
特技没有后面版本的好 情节构思比08年版本好
这个生化人太危险了
记忆中的一切都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