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启波/文以往谈光棍,说的是那些娶不上老婆的单身男子,如今光棍的意义已不止是单身汉,还包括不少的剩女。
尤其是在以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火爆荧屏之后,剩男剩女的话题再次成为都市人热议的话题,不少尚未沦落到“剩余”层次的人的亲友们,似乎也跟着恐慌了起来。
正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之下,2011年11月11日——一个被誉为“世纪光棍节”“神棍节”的日子,就成为一个偌大的营销舞台,并预示着一个较佳的商业机会。
电影也未能例外地瞄准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在中国进入票房“后百亿”时代以来,又恰逢岁末的的黄金档期,由青年导演赵非执导,段均豪、李艾、周韦彤等当红偶像艺人联袂主演的时尚都市轻喜剧《光棍终结者》也整装待发登场了。
在现代都市里,白领们看似生活得光鲜亮丽,在工作中苦苦打拼,家中父母的催促和一年年增加的年纪,都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有人经历过情路坎坷害怕再被伤害,有人忙于工作或者应酬连结识朋友的机会也不多。
在面对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上,都市里的不少人其实都显得迷茫彷徨着。
这正如《光棍终结者》一片里的主角:三男一女四个年轻人。
他们在相亲大会上倍受挫折之后,在相亲失败的当晚结成了光棍同盟,他们立志要在2011年11月11日前结束单身,几人还突发奇想创立“光棍团购网”打包推销“光棍”,最终顺利“脱光”的故事。
虽然定位为轻喜剧,却免不了让人心生感概,唏嘘之后,有快乐,也可能怅然。
行为至此,又想起此前新兴的新媒体微博里有关与#随手拍解救剩(男)女#的话题,曾一度登上热满话题榜的“剩男剩女”究竟被解救了多少,我们无从得知。
只是半真半假之间,甚至连时下最为热门的团购似乎也都在积极开拓“剩(男)女”的商业可能。
在这样一个车子、房子、票子等各式各样的子充斥眼球的同时,追求物质的大多数人们,追求精神的少数文艺青年,还有追求并等待着真爱降临的少数人,婚姻或者家庭的组建早已经远离了那个我们曾自以为是的认识。
浮躁的环境,不断提速的工作生活节奏,在不知不觉间造成了“剩余”的文化。
相信有关剩男剩女的话题和问题还将长期持续下去,一部电影其实无法解决“脱光”的实际问题,但能否让人有些启发呢?
我们其实可以将《光棍终结者》这样一部影片视为“2011.11.11”这样一个特殊日子里,献给剩男剩女们的一部应时应景之作,而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档期,以“光棍”名义的狂欢的电影,最终又能有怎样的票房表现呢?
恐怕只有市场才能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
近两年伴随着山寨喜剧余温的逐渐退去,华语类型片的新一轮跟风浪潮正往爱情喜剧的方向迅速转移,然而在这些铺天盖地的爱情喜剧中真正做到票房与口碑双赢的又实在屈指可数,无非就是《杜拉拉》、《单身男女》和《将爱》这么几部电影。
偏偏这些电影的成功还都有着很典型的不可复制性,它们分别与原著小说、制作阵容以及怀旧情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其他同类爱情片而言,参考价值显得非常低。
例如在爱情片大热的表面现象下,既有质量又有明星的《幸福额度》意外遇冷就是一个让很多人都想不通的问题。
直到《失恋33天》与《光棍终结者》在“神棍节”档期的出现,又让人看到了爱情片在内地市场中可观的美好前景。
恰逢“世界末日”前的最后一个光棍节,恰好又是“六一”连珠的世纪光棍节,在末世情怀的渲染之下,以及中国人逢事必要凑热闹的精神指导下,2011年的“光棍节”俨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档期。
一大批婚恋题材电影应运而生,而这其中,无疑以《光棍终结者》最为讨巧,也最应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单身成为中国男女引以为耻的一件事情。
或许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做衬底,但是更多的也是当下社会潮流,普遍爱缺失的一个现象。
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之下,快餐式的爱情太多太容易,但是能够相伴一生,相知相守的婚姻却太难太难。
《光棍终结者》以单身男女追爱故事入题,却并不仅仅只局限在简单的爱情故事范畴,以结婚为前提的脱光行为,种种花样百出,甚至是结合当下时尚潮流的种种花招尽出,把一段段男追女、女追男的故事拼盘一处,组接成的却是极具时代特征,更有当下中国文化背景特色的爱情万花筒,让人在嬉笑之间,似乎也觉悟到一些,在浮躁的大时代下,应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真正所爱的沉稳思考,实属难得。
最难得的是,突破了以往围绕单一主角追寻爱情,历尽重重劫难的俗套剧情。
《光棍终结者》在“终结者”这个概念上大做文章,三男一女因为自身经历,自发自觉组成“脱光队”,帮助其他光棍青年找寻自身问题,摆脱光棍身份,虽然错漏百出,但是在这过程中却也各自找寻到自己的真爱。
这种多线程的叙事结构,把所有故事全都拧巴到一块的做法,也非常适合当下电影观众追求更多更快更丰富剧情线索的要求。
剧情时髦好看,结合更多当下社会现实,尤其是名模李艾的时尚剩女,台湾偶像小生段钧豪的苦逼小青年形象,令人印象尤其深刻,而话题女星周韦彤不吝惜身材,大胆演出的泳装戏码,更替影片增添了许多看点。
或许受影片性质所限,电影里设计的桥段,故事大多戏谑,以致显得不够真诚,但是无疑却非常适合当下这个凡事讲求解构的后主义时代。
在诸多冷笑话和似曾相识的时髦桥段之中,爱情原本最初的样子渐渐浮现了出来,虽然快餐,却未必没有营养!
在当下这个凡事讲求快节奏的快时代,或许慢与真爱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凡事随波逐流,对于生活在这个快时代的我们来说,或许只有努力适应当下的一切,才是最好办法。
对于爱情,也是同理。
只要谨守本心处那点清明,在兜兜转转的世界,哪管他世事如何变化,总也会找寻到属于自己最终的那份真爱。
到那时,所谓光棍,所谓终结者,不过都只是一个噱头而已,最终要的还是“爱”这一个字罢了!
光棍这个词说起来真是太损了,而且又隐含一点色情的意味。
色情的方面咱就不解释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但是更损的是,居然不知道从何时起,从哪传来的,也不知道是成心羞辱,还是光棍们自我解嘲,每年的11月11日居然约定俗成的变成了“光棍节”,而且这本来应该是光棍们宅在家里,暗自垂泪的伤心日子,居然也被电影人们盯上了,非要整出个“光棍节”档期来,大闹一番。
看这个档期里的片子,唯一还算对我这个资深老光棍口味的,还得说是《光棍终结者》,最起码在悲切里还透着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
《光棍终结者》走的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都市青春偶像喜剧的路线,多线程的故事线索,三男一女因为在相亲大会上遭受挫折,决定走到一起,共同搭建一个专门帮人“脱光”的光棍团购网。
其间自然各种笑料层出不穷,令人捧腹之余,四人最终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搭上了光棍、婚介网站、团购等时髦的概念,全片看得人轻松之余,又不乏认同感,仿佛这一切全都可以在自己身边找到相对应的人和事,非常有亲切感。
台湾性格小生段钧豪首次在内地大电影中担纲主演,并没有走大家想象中的搞怪路线,反而大玩冷幽默,有型有款,也不无笑点。
名模出身,如今在主持、歌唱、表演方面全面开花的李艾在片中饰演的时尚剩女,作为四人团队中唯一一朵女性角色,不仅气质出众,演技同样了得,那股刁钻却又渴望爱情的姿态,非常传神。
网络美女周韦彤在本片更是大胆牺牲,多次以令人狂喷鼻血的性感比基尼造型出现,造福了广大宅男观众。
这些只是外化的东西,影片真正想要传达的,通过全片嬉笑怒骂,充满时代感,同时又容易被人接受的笑料、段子,真正想要传达的,其实还是一种对于真正爱情的渴望。
在这个凡事讲求速度,追求快餐化的时代里,简单的找个临时的伴侣一同度过,或许并不困难,但是想要找到一个真心相守一辈子的人生伴侣,却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所以,不能只为了简单的“脱光”,而脱光,更重要的,还是在内心上真正了解自己的需要,同时敞开心胸,用真心去换取一段真诚的感情。
所谓的光棍,假如摒除掉那些自尊心,或者是跟风等等的因素,最大的痛苦,大概还是在于一个人的孤单和寂寞。
否则,就算是身边绕满了狂蜂浪蝶,夜夜笙歌,又能如何?
心依然还是孤单的。
《光棍终结者》最终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概念,还是用一片真心,却换取一个能够真正懂你,了解你,愿意陪伴你一生的人!
别再让我孤单!
我也答应,永远不会让你孤单一个人!
“111111”,六个一表示的是“2011年11月11日”,一个挺悲催也挺有趣的日子,百年难得一遇的光棍节,这个节日近两年才兴起,不过蔓延速度和影响力度比圣诞节那些洋节日迅猛很多,人人都在谈论光棍节怎么过,似乎你是单身就要过这个凄凉的节,单身就注定要被大家暗地里嘲笑,现实是如此吗?
单身在外人面前自然是要坚强的,谁愿意单身呢?
《光棍终结者》这部都市情感喜剧电影,切入点还是剩男剩女的问题,李艾、周韦彤、周晓欧、段钧豪饰演的都市大龄剩男剩女,几条光棍为了打破2011年11月11日这个惊世骇俗的光棍节,所以在今年早早成立了一个婚恋交友网站——猎夫猎妻网,为单身男女解决另一半的问题,几条光棍同时也在为自己寻找心仪的目标,以期早日摆脱单身的称号。
这个不敢说是改编自真实事件,但笔者确实在电视上看到过某国内大型婚恋交友网站的老总,言传身教,说她当年创办这个网站,也就是为了找老公的,所以在婚恋网站上找寻终身伴侣,看来也确实能解决一些人的单身问题。
单身是罪吗?
剩女剩男有错吗?
在现代都市中,繁忙的工作让不少青年男女无暇顾及恋爱,很多公司也不允许员工之间发生恋爱关系,但是男女青年们上班忙碌的话,平时就接触不到外界什么人了,逐渐因为工作而耽误了婚姻,这个失去的青春要怎么找回?
百年难得一遇的光棍节即将到来,段均豪和一众好友自然要不遗余力地为脱光而奔走努力。
但感情这种事情岂能急于一时一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感情路上肯定是坎坷荆棘蜜糖相伴,否则爱情就不会让人神魂颠倒了。
《光棍终结者》延续同类喜剧“初恋情人沦为路人,最终重修旧好”套路,众多细节都经过精妙铺垫,指使这段都市浪漫奇缘,颇具韩式清新风格。
尤其感情戏中,段钧豪重回文艺路线,以深情稳重的时代好男人形象情牵李艾,那一片痴心,赢得美女芳心与掌声。
而继去年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出色的崭露头角的李艾,再次触电《光棍终结者》,并被一群光棍围追,外加小剑这个闷骚光棍男,有色心没色胆,不禁让人捧腹。
此外,“光棍帮”被迫创立婚恋交友网站,最终结束自己光棍生涯的故事,也向往了“寻找真爱”,拉拢了光棍节的男女观众。
李艾作为国内的一线主持人,活泼的台风和傲人的身高使他显得卓尔不群,目前李艾已经有了不少影视剧拍摄的经验,主演这部《光棍终结者》也是驾轻就熟,片中剩女的角色和生活中李艾也很接近,她可谓是本色出演。
周韦彤在片中继续展露性感的一面,不过这次她也同时展现了她演技成熟的一面,让人记住了她的表演,性感是周韦彤的法宝,但她的性感也多少阻碍了观众对她的认可,在《光棍终结者》中周韦彤有了施展演技才华的机会,也是一次不错的形象转变。
在光棍节看这部《光棍终结者》,对于情侣观众来说,是一次获得欢笑的机会;对于单身观众来说,或许能从片中这帮光棍历经磨难的脱光生涯中,学到些宝贵的经验。
对于爱情,勇敢说出来,努力去追寻,才有可能把握住机会,光棍不是与生俱来的,单身始终要有终结的那一天。
崔汀/文
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光棍终结者》首要目的是带给观众快乐,让观众走出影院时没有光棍节单身一个人的忧郁。
喜剧片是要带给观众换了,搞笑的手法通常都是让观众看到主角们很倒霉的一面,用不开心的事情让大家开心一下。
片中的几位光棍早就过了适婚的年龄,但另一半都不知道在哪儿找去,无奈之下,只好建立了一个婚恋网站来实现在2011年11月11日前脱光的梦想,否则要光秃秃地度过这百年难得一遇的光棍节,何其悲哉?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但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几乎抽不出时间谈恋爱,也有的单身人士是忽视了真爱的重要性,迟迟不肯找一个终身伴侣,总之各种情况造就了今天比比皆是的单身男女青年。
片中的周晓欧、段均豪、周韦彤等人,为了解决单身问题,几乎是各出奇招,胸口碎大石、CS打野战、上恋爱课程,为了解决这个光棍问题,他们是豁出去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么着急找对象,当然会把对方吓一跳,所以他们的寻爱之旅是崎岖又坎坷。
这种不断的倒霉和碰撞,成就了影片的喜剧效果。
关于一群单身男女为面子和生活需要而向婚恋发起冲击的故事,在爱情电影中已是屡见不鲜,但和许多对剩女、宅男大肆讥讽、丑化或过度同情的作品不同,《光棍终结者》的故事由一场失败的相亲会展开,塑造了一群可爱至极的光棍形象。
无论是当红名模李艾出演的优质剩女美玲,前零点乐队主唱周晓鸥继去年的《爱情36计》之后再度出击光棍节档出演的资深光棍男,还是赵至韦出演的外表嘻皮内心敏感的富二代光棍,以及段钧豪出演的足智多谋的穷小子,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饱满,而他们的遭遇则极致离奇,为影片提供了足够多的喜剧素材。
《光棍终结者》带有喜剧应有的最原始的元素,在设定的框架内,将矛盾密集的分布,“光棍”的身份不但没有绑架剧情,反倒处处让路,让大龄群体的心事以一种狂欢的姿态呈现,也可以理解这是影片最初的设置是在搭时代的顺风车,但其实影片中的环境设置透着最消极的气场,爱情中的每个人都是失乐园中被丢弃的苹果,他们在寻找机会,也在寻找一条叫“婚姻”的毒蛇,对光棍的终结是仪式,也是一个节日,每个人都心怀虔诚,在经过里奋斗,也在结果里狂欢。
影片也不仅仅是让观众在光棍节开怀一笑,是想通过这部影片,传递给观众真爱就要放手去追的信息,错过真爱,就有可能是一生的错过,想追都追不回来了,爱情不是无处不在,否则片中几条光棍不会那么不辞劳苦四处寻觅。
电影中的表现虽然极尽夸张之能事,但主题还是和现实比较贴近的,或许恋爱成家不是那么困难,但总是忽略一段感情的重要性,一不小心,就剩下来了,这也许就是剩男剩女都会经历的过程。
《光棍终结者》借助于这百年一遇的“光棍节”日子,吹响了光棍节电影的集结号,使得这个档期被开发、延续而逐渐成熟发展,这也是影片在档期上的一大贡献。
一帮骗子!
拿了人家钱做本发财了就翻脸!
虽然P胡看起来该倒霉,但拿了钱又翻脸太不地道了!
再说一次,虽然P胡看起来该倒霉
发现是去年的片子,还不错,没有太多的失望。
原来mike隋去年就有这部片子了。
罗家英的客串也不错的。
这部片子的故事并不重要,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好的创意不可少,但好创意并不一定能好卖。
花巨资制作,不一定会成功。
悲催的是创业的时候自己一单没做,结果还有别的推销的来,比如送快餐,比如办银行卡的,结果第一单还是内部消化。
这部片子的结尾还是传统的结局。
只是故事不是那么的完整,十年之间究竟做了什么,不知道。
片中植入了某银行,某卡,还有其他。
豆瓣观影,传说中的光棍节,居然真就在正日子口抽中我了,是说调查每个人的底细了么。。
= =早知道是低成本小制作,已经做好预期准备,但对于一个前一天刚看完《33天》的人来说,落差还是有的啊。。
见面会上导演说拍这个电影的动机是想为光棍节拍一个片子,然后想到了团购这个题材,有人可能觉得有新意但我觉得联系不大。
男女主角的爱情显得很没来由,男主当年要分手的理由是自己还不够优秀还没有成功没有做出一番事业,但其实后来要和好的时候也没多成功吧。。
一个莫名的团购相亲网站,还欠了一屁股债,然后突然莫名其妙就开始赚钱了。
导演你不能为了让男女主角在一起就这么编啊啊啊啊!
李艾真心觉得不好看,段钧豪的表情太。。
呆了。。
相反倒是配角都不错,都蛮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的。
见面会上,到场主创都表现的不错,尤其小鸥啊,还倍儿有礼貌哈哈。
周韦彤挺美的另,坐我边上那哥们,你真激动,还看哭了,我表示震惊。
随着现代都市中“光身族”的基数越来越大,年龄越来越高,光棍节已经成为了一年一度的热点现象,《光棍终结者》并非第一部主打“光棍节”档期的影片,却是第一部直接以 “光棍”为名的商业片制作,堪称是是一次结合社会话题和主流观众情感需求的实战营销试验。
即将到来的这个并列着六个1的日子现在被称为世纪光棍节,一个世纪只有一次的节日,迎来了这部量身订制的《光棍终结者》,对于所有人都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光棍们想在这个孤单的节日里苦中作乐,在电影的幽默中憧憬未来的伴侣,已经找到另一半的观众也不妨携手而行,共同重温曾经单身的青涩岁月,未尝不是一番美味。
《光棍终结者》的喜剧手法非常成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快节奏使影片从头至尾保持着强烈的戏剧性。
新锐导演赵用操刀打造了这场光棍节的电影大餐,故事从一群都市“光棍”相亲失败后立誓在世纪光棍节这天一定努力“脱光”引发,进而在他们勇奋追爱的历程中碰撞出一连串妙趣横生又啼笑皆非的故事。
围绕这个故事,影片设计了四个性格、身份、气场都截然不同的大龄青年形象,美貌的名模李艾出演的尚品剩女,台湾明星段钧豪饰演青蛙王子式的穷小子剩男,赵韦至出演的富二代剩男,以及摇滚歌星周晓鸥跨界出演的资深光棍,一女三男四个角色都有不少亮点,在“脱光”征程上搞得全城乱套、鸡犬不宁。
和时下诸多时尚爱情片的卖座模式一样,《光棍终结者》也是极尽热闹、调侃之能的群星集体“闹事”,虽然阵容并不强大,可是李艾、段钧豪的偶像级组合足够养眼,摇滚明星周晓鸥和赵韦至的喜剧天赋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的空间。
而香港老牌喜剧明星罗家英饰演的时尚教授一角,则用精湛的表演奉献了不少笑料。
光棍节这个概念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在这20年里,经济飞跃,科技爆炸,人们的生活环境、娱乐方式,以及谈情说爱的方式也都有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喜爱的电影也变得更加丰富而多元,《光棍终结者》用是一部用电影表现当下剩男剩女们追求爱情的电影,故事中有伤感也有甜蜜,有青春也有梦想,可谓是用最现代的语言设身处地的演绎着“光身族”的酸甜苦辣。
据不完全统计,“光身族”在都市适龄人口中的比例已经超过百分之三十。
也就是说,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票房重地就囤积着上千万“光身族”,不管最终有多少人能走进影院,影片的励志爱情题材还是达到了服务大功的社会功能。
通过《光棍终结者》的明亮色调,栩栩如生的人物,无尽的笑声之中,观众依然可以得到最愉悦感受,或者通过这场爆笑风格的求爱之旅,得到深入浅出的爱情领悟。
还不错,请支持国产。
好吧,狗血。
速成班似的创业经历,哭笑不得的恋爱故事,主线爱情虚得让人感觉像童话。不过只是乘着光棍节的快车想狠赚一笔的小成本商业片罢了。
在北京闲来无事时看的,当时一直在纠结那个演大力的演员是不是老外。。。
朋友们早点找到真爱吧,就不用这般折腾了。
分数怎么这么低,故事还行,有点商业剧的感觉。
对于情感类电影来说只能说中规中矩,没有什么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同其他大陆情感电影一样,结局都可以猜到,情节也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不过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是可以看看。特别不费脑的电影。。。
可以吐
这片就是看看周韦彤卖弄风情,偶尔被一两个笑点很低的段子给逗一逗。
鸥哥你是认真的吗?不过,周韦彤确实yyds,老面孔还有李艾,最惊喜是家英老爷爷。
罗家英求求你别在出来演烂片了
李艾,
我要看cica彤彤...彤彤完全打酱油...剧情不明所以...
太坑爹了!!!!李艾怎嘛有点肿的感觉。。。
69分。
为了周韦彤,我要违心地打四星!!!
光棍听起来是被动和无奈。但更多的时候,人们只是不想随便找个人结束单身,或者还是在等待着曾经的某个人。
一堆杂碎。能上4点多分,确实震撼了我。
向三毛致敬?这是女人给女人说的情话,男人不懂。
直接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