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和郭轸是白先勇《一把青》小说中,唯二有全名的角色。
我觉得朱青是《一把青》的灵魂,不管在小说里还是电视剧里,她是变化最大却又没变的人,层层脂粉掩盖不住她的倔强,这种倔强让她选择了糟蹋自己来快意余生,却让人觉得她做得一点也没错,即使在她身边,也想不出一句劝她的话来。
一、电视剧《一把青》里的朱青 首先,导演的选角是非常成功的,感谢这部剧让我知道了演员连俞涵,作为首次演戏就出演历史正剧的她,既演出了朱青作为女学生的腼腆勇敢,也演出了作为歌女的妩媚浪荡。
同时编剧将一万余字的小说扩写成四十万余字的小说,丰满了朱青这个形象,对朱青形象前后巨大反差的铺陈十分详细,也保留了原著里的经典台词,可以说与白先勇先生的思想一脉相承。
第一集一开始,朱青因为父亲“私吞国家公款”,“畏罪”自杀,被浙江警察控制,满街的人都举着小旗子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只有朱青被警察架着走向反方向的警车,后来她仓皇逃向激动的人群躲开警察追击,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女学生的存在。
这样的开场,仿佛宣告了朱青一生的结局,逃窜、躲避、面对到接受,身边的人很多,没有人拉她一把。
她和其他人走着相反的路,即使是死胡同,也一头撞上。
她和郭轸在火车上的见面,其实算是第二次会面。
第一次“见面”,是郭轸从天上掉下来的时候,睡在朱青的床上,在枕头下留了“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度此生——513”。
第三次见面在南京新生社,朱青见到照片上的郭轸,还见到再次坠机劫后余生逃回南京的郭轸。
本来走投无路,抱着只看一眼不纠缠的朱青,无视师娘的劝告,毅然决然和郭轸结婚。
金陵女大女学生和飞行员,相配的学识家世,却因为国共内战,造成不相配的命运人生。
她的勇敢,既是性格因素,也是无依无靠之下的放手一搏,她不知道未来有国共战争,她以为可以和郭轸去西北,两人在大学教书,平平淡淡了却此生,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朱青作为国民党飞行员太太,她对于政治是完全没有兴趣的,她不管谁赢谁输,她只想点着灯等丈夫安全回家。
我觉得编剧加的两个情节非常好,第一是朱青父亲的案子,第二是朱青与共产党女性的相处。
朱青父亲是银行行长,在抗战时押解银元走水路去大后方,不料因为当天雾大,被空军十一大队还不是大队长的江伟成当成日军船只击沉,所有的银元沉入江底,朱父逃过一劫却成为经济犯,而师娘的丈夫江伟成因此“立功”,换大房子当上大队长,去南京的朱青不仅见到了害死父亲的仇人,还在他家吃饭,打麻将。
综合看起来,这段好像有点假,各种情绪和巧合一下子将矛盾冲到了最高点。
但其实不是的,江伟成出发点没错,他是为了击沉日本人的船,他爱国,可是他偏偏就看错了误杀了自己人;朱青更没错,政府不相信她通缉她,让她无处容身。
编剧写出乱世中时代对人的玩弄。
战争才是一切荒诞苦难的罪魁祸首。
江伟成击沉船只的时候,想着是立功升官可以弥补太太,给太太换大房子,战争时期,对于家,对于妻子孩子的渴望,是心灵归宿上最后的净土,所以人们都疯狂了。
编剧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反战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和平的珍贵。
朱青与共产党员小赵的相处,是她人生转折期的故事。
小赵的丈夫死在了东北国共内战战场,朱青明知小赵是共产党,仍然把自己的眷属证给了小赵,让她顺利通过关卡去给丈夫收尸。
后来,郭轸也掉在了东北,朱青孤身一人去东北找他,郭轸尸首找不到了,坠毁的飞机前拉上了“人民战犯”的横幅,妇女老少围着丢石子,这时小赵出现了,把石子递给朱青让她不要哭,学着别人一样丢,才不会被人发现“反革命”身份。
我更倾向于朱青是个无党派人士,她的党就是她的丈夫,她与小赵之间的互帮互助,是出于女人之间的同情,无关党派。
患难见真情,两人的惺惺相惜,是两个失去丈夫的女性的相互理解。
我喜欢《一把青》这部电视剧的很大原因就是她站在了女性的视角看战争,这是大陆抗战题材电视剧从来没有采用过的视角。
女性在战争中是格外脆弱的,对于空军太太来说,她们担惊受怕,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是个英雄,英雄是会死于非命的,即使他们留名千古。
这种小小的自私,当然挡不住丈夫的热血,所以她们只能选择等待,希望接到的电话都是好消息。
编剧保留了朱青的经典台词:“他知道什么?
他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有知觉?
他倒好,轰地一下便没了——我也死了,可是我却还有知觉呢。
”和原著不同的是,原著这句话出现在郭轸死后的南京,而在电视剧里出现在台北。
朱青靠和水兵睡觉,一路随国民党到了台湾,然后在北投帮美军洗澡讨生活,被拍了一打的裸照,还做了美军的小三。
浓妆艳抹,唱着靡靡之音,朱青和南京时清纯女学生的形象完全不同,没有郭轸的她将自己的倔强变本加厉,她不去找小周和师娘,因为她还有羞耻心,可是她对于自己的放逐无能为力。
从小顾手中她第一次看到郭轸写的遗书,和师娘小周相认领回郭轸的箱子遗物,却坚决烧掉它们,切断了和过去所有实物的回忆。
朱青对自己的狠是不遗余力的糟蹋自己,她嘴上说着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两个姐姐愿意收留她,其实内心清楚的知道,师娘和小周将丈夫放在第一位,自己只能让她们为难,更何况初到台湾,前路黑暗,没有人有余力帮助自己。
种种经历让她已经看破了人生,知道自己此生已经无望,不要再去祸害人。
朱青其实本质没变,她靠着美军身份,帮师娘和小周与大陆和香港偷偷联络,这也成为白色恐怖时期她最大的“污点”。
在监狱中,她对着审判官大骂脏话,我觉得这是连俞涵演的最好的一场戏,每个字都骂得铿锵有力,骂出了她半辈子的怒气。
没有眷属证,没有遗物可以证明她的身份,抗日英雄的妻子成为了阶下囚,实在是巨大的讽刺。
她流连于飞行员之间,告诉他们“跟我睡过的飞行员都死了”,最后一语成谶,唯一的希望小顾也坠机了;她在无人处擦去脂粉,然后再完完整整的画上去,装成没事人;她做美军和国军双面间谍,其实只帮着国军,因为十一大队承载过她最幸福的岁月。
朱青来台后就从未回大陆,最后去了美国。
终生的漂泊让她成为了一个没有家也没有家乡的人。
孤独终老无儿无女,然而编剧有心的地方在于让她成为了一个不老的人,就跟尹雪艳一样。
七十年代,从美国归来,站在野马机前的回眸一笑,仍然是齐肩短发干净清爽的样子,一如当年在金陵女大,此时小周师娘都已沉睡于黄土,她却容颜未改。
朱青见证了历史,最后接受了历史,笑着看向墨婷,也看向当年的她自己。
历史当个故事来听可能很有趣,但是朱青经历的这段历史是最争议也最无趣的。
她所还不了的“乡”,是大陆与台湾的鸿沟,是时代无情的报复。
一个月前偶然在A站上看到曹瑞源的《一把青》,生出不少好奇——海峡对岸的电视剧会如何讲述70年前决定了无数人命运的一场内战。
然而,也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白先勇的原著只是一万字上下的短篇,拉成一部30集的电视剧,不知道要被注水多少。
没想到接下来却一发不可收拾:一周不到把三十集电视剧看完,顺带还搜了墙内可寻到的各种周边视频,以及台湾反映空军抗战的纪录片《飞天》。
很想写一点东西,但一旦动手又发现千头万绪,无从说起。
个人感觉白先勇并没有对小说《一把青》抱太大的野心,不过在其结构、手法上却下足了功夫。
小说讲述了民国女孩朱青,被战乱由单纯青涩的女学生磨练成欢场老手的故事。
朱青虽是主角,但她的一切都通过书中另一角色——空军遗属秦老太娓娓道来。
“白头宫女话玄宗”——这是白先勇展现大时代下小人物命运爱用的手法(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篇《花桥荣记》)。
由于放弃了上帝视角,读者跟秦老太一样,只见证了朱青蜕变的起点和终点,其中波折一概不知。
一气读完,你只能感叹:一个女人发生如此脱胎换骨、判若两人的变化,是要经历怎样的磨难?!
如果说白先勇的小说是一帧将留白传统运用到臻于化境的人物小像,那么曹瑞原的剧集则是一幅野心勃勃,浓墨重彩的群像油画。
剧集里的秦老太被扩充成了比朱青戏份更重的空军大队长师娘秦芊仪;而原著中只被秦老太提到一句的小周,更是被编剧放大成为了第三女主角周玮训。
可贵的是,虽然发展、填充了海量内容,但是剧集把握得当,并没有偏离白先勇原著的调性:以三个女人的悲欢离合为线索,串起了从抗战到七十年代,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委屈。
虽然全剧时间跨度大,但主要故事都集中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前后十年左右的时间。
这十年,造就了中华文化圈持续至今的政治格局与舆论分野。
在剧中——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国民党官兵厌战,还是退守台湾之后,国民党与美国之间的互相猜忌与利用,以及两岸你来我往的宣传战——《一把青》都力求客观展现这段复杂的历史。
剧集并不避讳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普通平民的大规模杀戮,秦芊仪丈夫空军大队长江伟成就率队空袭了一个非军事据点的村庄,三百多村民被炸死。
军队高层下来调查此事,前线军人汇报说是军令不畅,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剧中情节还大量涉及到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政治,礼送往来,司机裙带,太太公关等微妙之处,虽然管中窥豹,却也可见一斑。
全剧后十集以大量篇幅对“台湾五十年代白色恐怖”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
1949年国民党战败几成定局,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发布戒严令,一直维持到1987年,总共长达38年。
在戒严时期,当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军事法庭受理的政治案件达29407件,无辜受害者约达14万人。
然而据司法院透露,政治案件总数其实达6、7万件,受军事审判的政治受害者,应当在20万人以上。
在气氛最紧张的1950年代前五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台湾至少杀害了4000至5000人,甚至8000人以上的匪谍、知识份子、工人和农民,并将同样数目的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
一时间人心惶惶,不少人为求自保选择与迫害者合作,成为了隐藏在普通人中的“细胞”,也就是所谓的告密者——如此种种让人唏嘘:果然同出一宗,连整起人来都一脉相承。
称呼彼此骨肉同胞,此言不虚。
在如此乱世风云的背景下,师娘秦芊仪和小周是《一把青》的底色。
她们就是你、我这样的小人物:背负书本与团体的道义,隐忍人在江湖的不得已,退守于普通人的自私与懦弱,只求岁月静好。
军属们平时在眷村里互相安慰打气,一旦有飞机坠毁,没有一个不希望罹难的是同村其他女人的丈夫。
即便如闺蜜小周闻知噩耗,也会抓住秦芊仪的胳膊,声嘶力竭的哭喊:“为什么不是江伟成!!!
”撤退台湾之后,小周不断登报寻找朱青和秦芊仪,后又倾己所能帮助落魄的秦芊仪夫妇,情谊不可谓不深。
然而,一旦被当局以匪谍罪名进行调查威逼的时候,这两位大姐又立刻把污水都泼到热心帮助他们联系香港、大陆亲人的朱青身上。
尽管一个稳重周全,一个简单泼辣,但秦芊仪和小周都是一类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可以忍辱负重,可以厚颜无耻,可以六亲不认,可以嫁祸他人。
但你不能说她们道德沦丧。
大队长撒手人寰之后,秦芊仪当即决定主动去蹲监牢好把朱青换出来——她心中有道义,沦丧的是这个逼人只能苟且偷生的时代。
如果说秦芊仪和小周是委曲求全的现实,那么朱青就是导演和编剧的理想。
虽然在丈夫郭轸死后迫于生计沦落风尘,为旧友不齿,但她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失去自己的诚实和善良。
朱青有自己的傲慢与倔强,因此她不屑于反咬一口,污蔑他人。
只要对方表现出忏悔与善意,她更倾向于选择宽恕与和解。
如果说郭轸的活力与热情代表着青春;那么他战死东北就意味着青春易逝。
而朱青的幸存,乃至她在剧终七零年代返台凭吊尘封的老式战机以及故人,回眸一笑仍然是青春不老的脸,也许正是导演表达了自己对人性永存的向往和希望。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郭轸还活着,朱青不再孑然一人,是否也会变成像秦芊仪以及小周一样,生活的最高目标就是家人的幸福,谁都不好说。
曹瑞源导演在很多采访中都表示:必须要去讲《一把青》这个故事,因为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说,以后很可能就再也没有人会说了。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席卷大陆各种手撕鬼子,风衣墨镜的抗战神剧——也许这就是历史被遗忘后所产生的各种神话替代品吧。
《一把青》的主演之一蓝钧天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看看(《一把青》)这个时代的人是怎么过来的。
从他们的故事里去知道我们该往哪里去,要走什么样的路。
未来我们不会在这个小小的岛上,路都打开了,我们要成为更大世界的人,我们要知道我们是谁。
”这句话,适用于海峡两岸的每一个人。
备考期间作为吃饭剧看的。
在备考时间十分宝贵的情况下,还是胸中激荡,不吐不快。
没想到竟然是2015年的剧,居然今年才听说。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公众号推荐,看剧照是飞行员,大背头,还以为是那种耍帅的民国偶像剧。
再就是看了一点点开头,台湾口音衬托下一开始略显浮夸的演技,前几集的慢节奏,好像有点看不下去。
不过后来了解到是白先勇的原著,那么想必不会差了。
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等看到十五集,突然回过神来,就已经深陷剧情之中无法自拔了。
好像台湾腔听起来也不再刺耳了,一开始感觉浮夸的演技现在却觉得与人物非常的贴合。
觉得一开始有“耍帅“嫌疑的男主角,内心里却从没有那么希望一个角色不要死去。
这一下,好么,从十九集一路哭到剧终。
期间听到主题曲还会不由得一阵心中激荡,哽咽。
好在没有弃剧,最后证明是渐入佳境,瑕不掩瑜。
《一把青》是陈年佳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想说三点。
第一点,不必说,这是部好作品,是用心之作,是诚意之作。
原著是白先勇的作品,大作家,底子很硬。
后来也阅读了原著的《一把青》,短短一万多字,却道尽那个时代充满真实感的无奈,悲凉的冰山一角。
《一把青》也激起了我对白先勇先生《台北人》的兴趣,考试之后会拜读。
其实白先勇先生对《红楼梦》研究颇深,自称师从曹雪芹,文章也确实带了红楼梦的写作笔法。
总之,原著本身就是好作品。
但剧本把区区一万多字的小说改编成三十多集的电视连续剧,却并没有对原意有任何曲解和使其失彩,而是让人拍案叫绝,编剧的功力也很深。
最后,本剧的曹导演也是台湾著名的导演,成功改编多部白先勇的著作。
实力不俗。
第二点,是被人提到最多,不得不提,也不能不提的,时代。
曹导演说过:“这个故事,我们不讲,以后就没有人能讲。
” 其实,这样的题材,在台湾过审亦是不容易。
感谢讲出了这个故事,让我们远在大陆的另一端,也了解了原来在我们都无比熟悉的这块土地上,也有过这样一批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平凡与伟大。
他们和千千万万的现今的我们没有任何不同,只是在那样巨大的时代的洪流之下,承担了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承受了无奈,和悲剧的命运。
为时代,为国家,他们贡献了自己的和家人的一生和命运的颠沛流离,但是却渐渐被历史的洪流遗忘了。
好像不管是哪一边,都不再记得他们了。
毒舌公众号有一句话,他们好像从没走入过我们的记忆里。
的确,若不是看了这部电视剧,我都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批人,对于他们,作为我们,不知该如何称呼,就让我称一声“前辈”。
最后,想说说故事本身。
故事用人物前后性格命运巨大的反差对照,血淋淋的剖开了时代深植于每个人灵魂深处的痛。
太真实太震撼。
故事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入骨。
师娘,大家长范的女子,是那种有她在就会安心的人,却每每在涉及丈夫的情况下,六亲不认。
大队长,如果说师娘是女子们的领头人,那么大队长无疑是飞行员们的精神领袖,从那样的意气风发,到最后身体心灵的双重崩溃,只剩口袋里永远保留的那一份阵亡名单。
小周和小邵,算是到最后相对善终的。
天心饰演的小周,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东北女子,性格直爽,有血有肉,她的情绪的直接传达都能让人感同身受。
而最打动我的,还是朱青和郭轸。
朱青,从那个纯净倔强的女学生,到一个抽烟喝酒样样行的美艳的交际女子。
这样反差的对比,让人看到更加痛心,而又无奈。
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你去了,却留我在这人世间,可百年之后,奈河桥下,是否还能认出对方。
朱青的变化实在叫人不忍看,却又能理解。
郭轸,更好,那个天之骄子,那个不可一世的飞行员,那个刚新婚承诺着战争结束要带朱青远走高飞的郭轸,就这么轰地一声,死在了冰天雪地里,后面索性连出现都不用出现,却从朱青那纵情声色却哀莫大于心死的生活状态中不停地昭告命运的残酷。
郭轸死的那一幕,竟难受的看都不敢看。
任凭是再厉害再自负的飞行员,任凭你是再不想,不愿,还是大不过命去。
看着郭轸的铜名牌散落布满血污的雪地,才算是真切体会了那句“可怜河边无定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对于朱青来说,与她许下誓言的那个人,仿佛昨天还温暖结实的拥抱的那个人,一瞬间就化作了那废铁一堆,她无法带走,无法祭奠,只能跟别人一样哭着喊一声“人民战犯”,从此,这世间又是自己一个人了。
他死了,她也死了。
最后放在下面,最打动我的郭轸的遗书。
人世之苍凉,无奈,都在其中。
一句痛入骨髓,是多么的不甘,不舍,而又毫无办法的无奈。
朱青:队友皆殉职,我难逃一死,误你青春,悔不当初,不愿委身小顾,请将我抛脑后,快意人生,勿祭。
九泉下见你孤单,我必痛入骨髓,魂飞魄散。
郭轸
最喜欢处长。
电视剧着实拍的很棒,里边所有的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处长作为一名空军的老兵油子,奸诈,狡猾,满嘴脏话,粗鄙不堪,却把手下所有的飞行员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像一张救命的大网一样尽力拖着所有飞行员,不让他们落下。
每次大队长、副队长、小郭遇到麻烦、惹了事,总得是处长出来,像爸爸给儿子围事一样,一边骂骂咧咧的“我要你们好看!
”,一边救一个个桀骜不驯的飞行员出囹圄。
直到最后,这个把升官看的比天大的处长,为了救那个已经残废的老部下,不惜威胁军法处的长官,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为代价救大队长出了监狱,让他得以以空军的身份退役。
看到最后认识到,这个人身上的人情味重的难以置信。
除去三男主和三女主,汪影算是女四号,也是贯穿整剧的人物。
汪影从一出场就是一个欺负人的学姐,是一年级的助教给一年级上课,教训学妹不该带耳环,嘲笑朱青是外面来的野花野草,得意的说她作为未来的空军太太可以去新生社。
在师娘家吃饭不满朱青和师娘坐在一桌说女校的伦理都没了,才一年级就那么张狂。
汪影要结婚了来看自己的婚房的,被周副师娘嘲笑,汪影主动给王刚写条子,倒追的王刚。
内战开打了,汪影主动去找师娘求她把王刚给调走。
从以上一些细节,汪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样的学姐在当今的校园也是很常见的,首先自身也是比较优秀的,可以做一年级的助教。
会欺负学妹给自己学姐身份立威!
也特别明白要讨好比自己有身份女性,比如主动去师娘家应征家教。
能主动出手并成功搞定飞行员男友,和王刚的关系能看出来也是汪影占主导地位。
有一个细节,邵副队出事之后,师娘和周副师娘去见处长夫人,处长夫人说他们金陵女大的嫁入官家的不少,在学校里学的都是官场上的为人处事(大意),从这里看,汪影欺负学妹的行为似乎完全是复合学校里伦理的,学姐就是有一定的权利,学妹就是得顺从学姐。
师娘也在郭珍老去朱青学校开飞机之后教育郭珍说“女校里和部队里一样的。。。
”处长夫人在金陵女大的时候估计也是汪影这样的一个学姐。
汪影在上英文课,王刚打报告进来向汪影求婚。
引得学妹一片羡慕。
王刚在战场上牺牲了,汪影怀着孕离开了空军村,再出现时已经撤退到了台湾。
不愿意接受小顾的交接,带着孩子离开了仁爱东村,再出现已经变成了交际花。
这个剧里唯一算是得以善终得就是周师娘,周师娘接受了交接。
从这里就看到了“交接”的重大现实意义,女人的身份是通过他的丈夫体现的,丈夫是大队长,那你就是师娘。
丈夫战死杀场,让兄弟交接,给了妻子孩子一个身份,也给了一个保障。
作为遗眷有村子可以住,有眷粮可以领,师娘会帮你找份工作。
离开另人窒息的空军村,带着孩子再想养活自己就变成交际花。
朱青也是交际花,没有了男人的僻护一个女人在动乱的年代又能怎么活呢!
汪影是优秀也是骄傲的,不愿意接受小顾的交接,也是有一份傲气在,她知道小顾一直爱的是朱青,交接是出于责任和军中伦理的不得已。
她不愿意让自己难堪也不愿意让小顾为难。
她带着孩子自己走了。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从女校里威风到另人讨厌的女学生,到嫁给很面子的飞行员,生下遗腹子。
带着孩子逃难到台湾,为了生计变成了交际花。
作为交际花最后会怎么样离开这个世界,和儿子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剧里没有描述,不过观众们也能体会个大概。
像汪影那样厉害的女生,丈夫如果没有死,她定会好好的相夫教子,帮丈夫好好的谋划升迁的路。
她那么骄傲,离开空军村的时候,还一副你们别得意,迟早空军陵里见的态度。
残忍的可悲的是她所有的傲气所有的青春,都被那样一个时代碾的连灰烬都不剩!
看到后面的时候,我想如果汪影知道自己后来变成了交际花她会不会接受小顾的交接?
可是小顾后来也战死了,对于汪影来说什么都比再当一次空军太太再经历一次丈夫战死来的好吧。
日子怎么样都过不好这才是最深重的无奈吧。
据说在B站上,小朱青和郭珍恋爱的时候,弹幕上有人问,如果知道了后面的结局,你嫁不嫁郭珍!
弹幕上都说嫁!
真的嫁吗!
生活不是电视剧啊,在每一个真实生活的当下都开不了上帝视角!
我也想问女学生汪影,如果你知道后面的生活,你还会嫁给王刚吗?!
因为听到导演的那句「这个故事如果我们不说,以后也没有人能说了」,所以我又再一次踏上这条充满未知的路⋯饰演邵副队的蓝钧天,在FB上写出出演《一把青》的理由。
导演曹瑞原以同样的说辞,请编剧两年半时间打磨剧本,又拉来演员和投资,历时七个半月拍摄完成这部“性价比”低到没有一家商业电视台愿意购入的作品,而它的美誉度又高到横扫各大口碑榜单,几乎包揽了去年的台湾金钟奖。
这个故事如果你们没看,现在看也不晚。
【一】 那个年代,像传说导演一直强调,他不想拍成《笕桥英烈传》,可只想好好拍爱情故事的导演,偏偏让成片充满了时代之哀。
剧中三位飞行员的爱与选择,都与波澜壮阔的家国巨变紧紧相依,不论如何努力的着眼于小儿女,一笑一泪都印证着大时代。
在民国空军纪录片《冲天》中,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的空军背景。
每个学生一进入中央航校的大门,就会看到石碑上的标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全世界没有第二所航空学校会有这样的标语。
航校毕业投入战斗,一期学生飞出去,只剩三位能飞回来。
所以并不意外,空军阅兵台两侧,挂着这样的横幅: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
航空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每一次飞行战斗都如同以身试机。
由于海外受训对学员质素的要求,航校招生限定的学历起点很高,而那个年代,只有殷实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大学生,因此亦有“空军少爷兵”之说。
剧中的空军大队长江伟成(杨一展 饰)原是测绘系大学生,而一分队队长郭轸(吴慷仁 饰)原就读于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慨然投笔从戎,考入中央航校,成了教官江伟成的得意门生。
命悬一线的生活,让郭轸和其他年轻飞行员一样,四处留下字条,医院,养伤的学生宿舍......都有他随手写下的字条。
他们心知不会有未来,总要在人世留下点痕迹,代表自己没白活过。
【二】 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渡此生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渡此生,落款513。
一张痞痞的字条,被养伤的郭轸塞在了浙江联中某女生的床枕下。
女生朱青(连俞涵 饰)拿到了这张字条。
她时任银行经理的父亲被冤吞没国民政府三百万银元,百口莫辩,在香港上吊自杀。
她坚强的埋葬父亲,开始了躲避警察追捕的生活。
绝望时,她想起了这张字条,决定前往南京,找到编号513的飞行员。
看一眼,不纠缠。
这是朱青给自己定的规矩。
她不知道的是,在开往南京的列车上,她看到的那个穿着陆军军装颓废不堪的逃兵,就是她心心念念想见到的513。
这位优秀自傲的飞行员,在一年多前的空战中错下决定,只身冲动迎战,他的队员回航营救他,队员都死了,只有他活了下来。
自觉无脸回大队,他选择逃避。
只是逃来逃去,他还是回了十一大队,准备见了教官和兄弟就退伍。
如果说朱青是小师娘,郭轸其实也像大队长。
大队长怀揣一张写满阵亡弟兄的纸条,夜夜带着愧疚入睡。
郭轸注定是走不成的,他注定和大队长一样,习惯梦里死去弟兄们“热闹”的声音。
后来的故事,完成了我们对偶像爱情故事的想象。
每一个漂泊的灵魂,都会找到自己的导航塔。
女主人公相对于原著的改动很妙,原著的朱青甫出场是个羞涩至极的小女生,而剧中的朱青却是独立自强的新女性。
她进入空军村给小墨婷当家教,眼见空军村女人一生担惊受怕等待丈夫归期的命运,她几乎在第一时间决定,远离飞行员。
可兜兜转转,一心想离开空军村的朱青没有走成。
青春之美,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看剧的时候,弹幕一直在感慨,朱青嫁给郭轸,就难逃开悲剧的结局。
而当有人提问,如果是你,在同样境况下,你会选择郭轸吗?
一屏的感慨又换成了一屏的“我会”。
节选一句结尾:“如果为今后的痛苦就放弃这一刻的幸福。
我想,这也不是青春里的我们。
”
【三】那一秒值不值得
老空军传说,坠机前的一秒会看到最忘不掉的画面。
郭轸说,一辈子凝结为那一秒,怎么会不值得。
可是值不值得用一生托付,成为空军那一秒的主角,还得问地上的女人们。
师娘秦芊怡(杨谨华 饰)不顾家人反对和江伟成在一起,代价是被学校开除,有家不敢回,换来了一张眷属证、逃难时流掉的孩子和那个永远眷恋天空的飞行员。
身为大队长的太太,秦芊仪的责任,是带著女人们留在空军村,看着他们起飞,等着他们返航。
她小心翼翼等待战场传来的电报,替丈夫承受着飞行员遗眷的发泄哭泣...“早晚我们空军陵碰面!
” 这是离开村子的遗眷,给师娘的赠言。
她在朱青身上,看到当初自己的影子。
温良恭谨让的师娘,却是朱青郭轸结合最激烈的反对者。
她替朱青打包好行李,给她买好没有返程的车票;她愤怒的质问一直以来当弟弟般爱护的郭轸,甚至宁可他坐牢,也要断掉他们之间的缘分。
她也想过离开丈夫,最后又拖着行李回到机场,目送他们出征....副队娘小周(天心 饰)一直觉得,飞行员是女人的敌人。
丈夫老靳殉职,留下一张遗书便弃她们母女而去。
按空军传统,学弟负责照顾学长的遗眷。
【交接】,这个在当今社会无法想象的传统,战时却真实的发生着。
丈夫的学弟小邵接任十一大队的副队长,也成了小周的丈夫、墨婷的父亲。
她在交接的婚礼,笑中含泪举杯:“敬飞行员,谢谢你们,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青春。
”
小邵有订婚的初恋女友,他把学长的托孤视作自己一生的责任,一封信断了来往。
“照顾学长遗眷,理所当然,愿不愿意,我没资格回答。
”作为剧中最“懦弱”和“优柔寡断”的飞行员,他为小周和墨婷带来了最安稳的结局,尽到了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唯一对不住的是撤退台湾时被他狠心抛下、身患重病时他也无能为力的初恋女友。
在那个传奇的时代,每个人都背负着数不清的歉疚前行。
【四】遗书,我们十七岁就写了
出征前例行要留遗书,士官长老巩说,遗书写的越是敷衍的飞行员,越会活着回来,那些想了又想无法下笔的,越是危险。
认识朱青前,郭轸的遗书是十一大队写的最快的,匆匆几笔签了名就扔给师娘,简短的有些戏谑,请师娘记得清明上香,抚恤金留给小墨婷上学。
婚后国共内战爆发,出征前的晚上,他在桌前写一张扔一张,抓狂的说我不写我不写,我一定会回来。
老巩真是个预言家,郭轸和他的飞机,永远的留在了冰天雪地的东北。
没有比《一把青》更合适的反战题材剧了,抗战八年终得胜,内战开打,飞累了的飞行员是倦鸟,已经不知要再为什么而战。
这部台剧有着相对中正的立场,他们得令轰炸共军的供给地,但那只是一个个普通的村庄;他们反战情绪愈演愈烈,想坐军牢而不成,想回航却没有坐标,想降落,可国军为了防止飞行员投共,让他们自己炸掉机场断后。
油料燃尽,三个男人开始了坠机前的聊天,据说这是导演看着绿幕棚都泪流满面的一场戏,你要他们到哪里降落呢?
郭轸想起了他答应太太一定回来的誓言,重伤的他想要再迫降试一次,飞机起火,卡在座位上动弹不得的他,成了三人中唯一没有返航的丈夫。
大队长的纸条上又多了一个名字,人是他带去东北的,他亲手一弹结束了兄弟的痛苦,行尸走肉般回到了南京。
一切都结束了,空军村的人们登船的登船,登机的登机,举家往台湾。
朱青踏上与众人相反的方向,只身前往东北,丈夫成了碎片,但空军太太要拾起丈夫的铭牌,拼凑他的碎片。
她到了东北,丈夫被认定为人民战犯,血肉和他的飞机一同被“展览”着,接受“群众”们的唾弃和石块。
她无法拼起那些碎片,还得融入群众一起砸着石块。
她看起来比任何一个老百姓都要更痛恨这位“战犯”,奔溃的哭喊:“郭轸!
你这个大骗子!
”多年后,失踪的朱青才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她变到大家都认不出,成了一个衣着妖娆、眼波流转的女人,她扭着腰肢,在台上风情万种的哼着《东山一把青》。
而郭轸的遗书,辗转数载才由飞行员小顾交到她手中。
“朱青,隊友皆殉職,我難逃一死。
誤你青春悔不當初,不願委身小顧,請將我抛腦後,快意餘生,勿祭。
九泉下見妳孤單,我必痛入骨髓魂飛魄散。
”小顾问她“学长在你心里真的什么都不剩了?
”“有啊, 东北的废铁一堆,带都带不走。
” “留我一个人,叫我快意余生?
人都死了还算计我。
快意余生,我现在就是。
“她烧了郭轸的遗书和箱子,继续饮酒作乐。
只有在酒吧遇到也沦为交际花的学姐,她才能用力的抱住故人,露出小朱青才有的神情。
“有时候,我真的好想郭轸...”“我也死了,可是我却还有知觉...”
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离散,几张字条,道尽一生的故事。
再见了,513。
再见了,女学生。
【五】千万个悲剧,换几行史册的注记小周的女儿墨婷(温贞菱 饰),是原著没有的角色。
白先勇写《一把青》,是以师娘的口吻讲述故事。
而电视剧的主讲述人,却是一个孩子,她从青涩到成熟,观众也随着墨婷的成长,去见证一个横跨36年的故事。
她早熟而聪慧,是十一大队的掌上明珠。
那些拉着她手陪她玩耍的飞行员大哥哥,是她最温暖的童年记忆,一架架飞机把大哥哥们带走,无人再踏上归途。
比起父亲的更替、姓氏的改变,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活着的人怎么就走到了自相残杀的境地。
她的少女时代是眷村的白色恐怖时期,叔叔阿姨们互相揭发对方是匪谍,高压统治之下,人人似惊弓之鸟,昔日温暖的空军村充斥着背叛、欺骗和阴谋,颇像大陆那场十年浩劫的复刻。
她的爸爸,为了小家,把陪他出生入死的大队长江叔叔打成了共产党。
她的妈妈,为了自保,把小朱青阿姨送进监狱。
编剧给这个年轻稚嫩的空军二代,赋予了正直坚强的品格。
在暗无天日人人自危的浪潮中,她给总统写信,对着党内高层勇敢的重申:“我两个干妈不是匪谍!
她们是空军遗眷!
”时代之殇,谁能幸免?
多少惨痛的过往被时间掩埋,成为今日年轻人懒得关心的史册上几笔注记。
小墨婷读中学时,台湾的地理课仍在教中国版图,老师仍会悲从中来,慨叹回不去的家乡。
而台下的学生们,已经呵欠连天,吐槽这个怪老头又在发什么神经。
等到墨婷有了自己的女儿,中国版图已没有在教。
日复一日加深的“本土意识”,让新一代台湾人如此迫切的想要割裂与过去的联系。
他们说,马英九是最后一位还会提抗战的领导人。
庆幸的是,当我们随手翻开任意一部大陆航空史,还能看到民国空军英雄的掠影。
演员蓝钧天感慨,做功课的时候,他看一本台湾空军后代写的书,只找到简体版。
为什么大陆可以出版,台湾却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一把青》在片尾,打出“谨以此片,献给台湾”的字幕。
导演在访谈中说,他(郭轸)整个生命的状态,几乎是空军生命的象征,“璀璨而短暂”。
不要忘了他们,让他们在血洒白云、粉身碎骨之后仍能留下些什么。
很爱剧终的航展,超过50岁的朱青看着那架野马机,她回眸,画面依然是小朱青的笑脸。
似是故人来。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多位主演都是眷村后代,亲人中就有退役或现役的飞行员,包括饰演小周的天心、饰演邵副队的蓝钧天等。
剧中饰演老巩的班铁翔,父亲也是老空军士官长。
得知出演此剧时,父亲已是病床上的植物人,可他分明感受到,父亲听到这一消息时露出期待的眼神。
全剧拍摄完毕他再次向父亲报告此事,几日后父亲就逝世了。
这是大陆不愿触及、台湾刻意回避的一批人,如同滚滚而过的时代一样,注定被人抛诸脑后。
今天,最后一批老荣民已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们的后代,和不愿忘记他们的人,用心而深情地以《一把青》,向那个传奇绚烂的时代道别。
只因,对两岸的我们而言,不正视过去,又如何迎接未来。
《一把青》整体色调稍微有些昏黄,服装大体上也是这种复古调,而且柔和雅致,我非常喜欢。
第一集朱青的出场,白帽子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师娘和小周的出场,全身照。
喜欢小周这一身的撞色,外搭的边边很精美。
师娘的条纹旗袍特写,还有朱青第一次去看飞机、去报到时的这一身很干净可爱啊。
这个裙子看起来是丝绒的,很温柔。
应征家教这一身是惊艳我了,白衫+鹅黄毛衣+黑裙,大大的竹编包也很配。
后来才发现是金陵女大的校服啊。
小周和师娘的也都不错。
小周在剧里比较多的穿衬衫+半裙+外搭。
师娘的外搭好看,我对精致的提花基本上没什么抵抗力。
小墨婷,她名字好好听啊,发型和衣服也搭得很可爱。
小周和师娘的第三身。
喜欢师娘墨绿加橙色复古的撞色、小周的毛衫绣花。
墨婷的白袜子自带复古范儿。
下集预告:最喜欢墨婷的一身!
这次迷彩小背心配了白衬衫。
第二集朱青素净,师娘米色长毛衫温柔,小周的旗袍上的花。
貌似是同一件墨绿色旗袍不同的外搭?
小周婚礼的一身,不是艳红的那种,又喜气又沉稳又贵气。
特意截了这句话。
汪影学姐,明显就学生气啦。
朱青又是这一身,发现这个裙子可能是深墨绿色的。
墨婷很好看,砖红+点点+格子。
师娘超有气质啊。
都是同色系的内外搭配,一个墨绿,一个砖红,一个格纹,一个碎点。
都很和谐。
第三集师娘的墨绿格子旗袍又出现了
正好能看到包包
这一身秒杀旁边的处长太太。
太好看了,灰粉+灰绿,又年轻又高级。
多放几张。
比较萌的一身。
好像只出现了这一次?
小周的套裙,还有墨婷同色系的提花背心+小裙子,太可爱了。
好看的白衬衫O(∩_∩)O两种搭配
第一集中的蝴蝶结衬衫又出现了,这张比较清楚。
第四集两个人都很文艺。
墨婷这种有绣花领子的白衬衫我小时候也穿过。
剧中难得的喜笑颜开的轻松瞬间。
先来个背影。
小周的特写 米色+墨绿+橘红点缀
第五集墨婷的米色格纹裙裙
超喜欢
师娘和小周都是之前出现过的
朱青这件毛衫的全身
师娘这件背心好看
小周的蝴蝶结衬衫
第六集小周给这件暗花旗袍加了白色外搭
哦,师娘这身出现得不止一次
朱青,把白衫换成白衬衫也很好看,还是彼得潘娃娃领。
这张师娘旗袍上的花纹很清楚
小周美美的镂空花纹白衬衫有了第三套搭配,配开衫。
前面配背心比较洋气,这里配开衫就很文静的感觉。
第七集朱青和师娘的都出现过,墨婷的小粉蓝是第一次,可爱。
师娘这件灰粉外套的细节和全身照,质感超棒,泛着光泽。
小周的暗花旗袍又有了两种外搭。
加了不同的外搭确实感觉就不太一样了。
之前搭白衬衫的开衫,这次搭了褐色条纹旗袍。
第八集师娘这件毛衣看起来好暖和,贵气中带点萌。
墨绿格子旗袍出行频率很高啊。
处长太太的感觉一般啊,她应该穿一身富丽堂皇的才对啊,怎么这么素0 0还是我不识货?
朱青把灰色开衫换成了蓝色开衫,看起来更青春。
师娘外搭的小绣花。
小周的这两件都出现过,配在一起很好看。
外搭上的橙色装饰正好和旗袍的颜色呼应上了。
我最喜欢的朱青的毛衫出现了。
纹路很好看。
后面我最喜欢的一套也是这件搭配的。
这个吃醋又宣誓主权的小眼神啊。
第九集师娘又有新搭配了。
毛茸茸外套有点显胖,奈何师娘身材气质一流。
这件旗袍应该是银灰色的,前面配灰粉外套的时候我以为是灰绿色。
剧中很多场景色调昏黄,看颜色不是很准。
朱青、墨婷特写
汪影。
第一次看的时候肯定不怎么喜欢她,二刷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王刚求婚的这一幕我看了好多遍,很带感。
这张比较清晰。
我又看错颜色了,校服的裙子是深蓝色,不是深墨绿色。
白衫青裙,鹅黄色的毛衫挂在墙上。
郭轸、朱青的初吻。
第十集先上一些从前出现过的截到了一些好看的画面。
猫咪513乱入
葛牧师
重头戏:初雪的青色旗袍。
还有一群校服。
加了个外套,暖暖的。
第十一集墨婷和两个小太太
小朱青,多希望她这时候能离开。
但是这样一个郭轸,几个女孩子能放下。
小周的褐色条纹旗袍,师娘合体的大衣。
第十二集师娘的长大衣和包包。
可惜不是很清楚。
三人一起打麻将的经典场景,都是毛衫。
这时候是放松的,两个男人安安稳稳地蹲在牢里,另一个也不用打仗。
师娘,墨绿格子旗袍+灰色毛衫。
第十三集喜欢的白衬衫又来啦。
汪影的一身也好看,橙红+米色小碎花。
安静的一幕。
两个永远也走不了的人。
终于还是节外生枝,要打仗了。
朱青的绿色内搭第一次见。
第十四集朱青结婚,小周又有新外搭。
朱青的婚纱,可惜截不到特别清晰的全身。
洞房花烛夜,还是初雪时的青色旗袍。
我突然想到了冷清秋。
前方即将出现一大波小太太。
第一次在剧中看到碎花旗袍。
这样一对比,旗袍外面穿长袖毛衫和背心毛衫,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
到底怎么不一样我还没想明白……
这一集里有全剧最阳光明媚的镜头。
我光看着都觉得有冬天的好太阳洒在身上。
联系全剧,这就像是回光返照吧。
朱青的新毛衫,多贴几张,因为我有一件很像很像的0 0
朱青这身搭配是全剧中我最喜欢的。
橘黄彩点旗袍+鹅黄毛衫。
鹅黄毛衫有两件最左边的小太太这身也好看。
第十五集朱青的两件新旗袍,格子和条纹,都是淡淡的。
条纹这一套太清新了。
墨婷这件墨绿的毛衣我超喜欢。
小周这件条纹旗袍第一次出现吧。
最喜欢的一套,也是生死离别、最后一眼的一套。
第十六集朱青、汪影。
这集太残忍了,我心情很沉重。
但还是发现了朱青的新碎花旗袍。
第十七集格子旗袍的“全貌”出来了
朱青。
这句话太不是滋味。
四人。
墨婷和她的三个妈妈。
从教堂出来安静的一幕。
过年了。
小周的大衣领子好像很别致。
朱青穿了这两件。
这部剧特别真实的一点就是,人物的衣服会排列组合地穿,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不也这样吗。
第十八集殉情的小赵
朱青
三个妈妈都不正常了
第十九集小邓的花旗袍
女学生式的朱青即将谢幕。
出现了两件新外搭。
墨婷的制服和我最爱的墨绿色毛衣
第二十集一身黑衣北上。
我愿意。
他愿意。
小墨婷
师娘,最后一身干净的。
一件很美的旗袍。
第二十一集故事转移到台湾的仁爱东村了。
这时候墨婷长成了少女,师娘和小周也是四十多岁的妇人了。
当然也会有许多新衣服出现啦。
小周这件旗袍我很喜欢,水墨花
大队长落魄,师娘很朴素。
小周依然钟爱衬衫。
还有朱青的一个镜头。
做梦有过,仙境从来没去过。
明显已经不是原来的朱青了。
第二十二集汪影的白色旗袍。
她不算很漂亮,身材也不算很好,但不知为何我挺喜欢看她穿旗袍。
似乎她穿起来有种老上海女郎的感觉。
小周依然爱衬衫,师娘依然穿旗袍。
房东太太的旗袍就选得比从前处长太太成功。
师娘和小周的一些特写。
师娘那件紫红色是从南京带过来的箱子里的,不过在南京那几集她并没有穿过吧,剧组这点就不够细心了吧。
第二十三集师娘的青色条纹旗袍,小周的黄上衣。
这个未婚妻的很好看呀
小周和墨婷的便装
师娘这件旗袍美炸了
回忆了,小周墨婷和靳副队长
第二十四集这一集高产高产!!
先放几张小赵的。
稍微有点胖,但是挺清秀的。
有婚纱呐。
墨婷和焦飞
大量的朱青。
连俞涵把年龄感演出来了,就一看就跟以前是两个人似的。
很华美的一件旗袍,淡紫色的。
这部剧里很难看到这种不素的旗袍。
二脸懵逼。
波点小洋装。
看到墨婷了,一个真心的笑容。
都是从前没穿过的西式服装了。
还有几张别的。
欣赏欣赏。
第二十五集基本都是朱青的。
好看的洋装。
墨婷的样子总是安安静静的又很有主见
第二十六集以朱青为主。
修身短上衣+蓬蓬长裙。
第二十七集
致——十一大隊裡永遠青春的小朱青
你是否也曾…許的希望沒實現,說的諾言沒做到?
或許,我們一直跟隨著某人的步伐走著,所以從來沒有迷過路。
直到那個人不在了,找不到方向,就迷了路…朱青,隊友皆殉職,我難逃一死。
誤你青春悔不當初,不願委身小顧,請將我抛腦後,快意餘生,勿祭。
九泉下見妳孤單,我必痛入骨髓魂飛魄散…
小顧,我祇剩你一個朋友,你別亂飛了…
青春,記在心頭,永遠都是記憶裡的那個樣,不曾老去。
地上的女人 眾人尊敬秦芊儀,不只是因為她是空軍大隊長的夫人, 而是因為她不論內外,都是空軍村中最安定的支柱。
將士不敢面對的同袍戰亡,是師娘去處理、安撫的, 小太太們終日等待的無奈徬徨,是師娘紓解、安排後路的。
於是眾人愛之、敬之, 她也只能挺直背脊背著師娘的稱謂,繼續大器的安排所有事情, 繼續等待那個終於不用再打仗、卻還是把弟兄放在第一的丈夫。
跟外柔內剛的秦芊儀相反, 小周恰是外剛內柔的個性。
看似一身的刺,其實重情重義, 當墨婷交出那個小周以為丟失了的手鐲時, 小周一個鼻酸的哽咽, 小白崩潰時,小周喚起記憶顫抖著跑去廚房抽煙緩氣... 終究她還是一個失去丈夫的女人。
抗拒著被「交接」,始終嚷著要回東北, 但是為了給墨婷一個父親,再不情願也只能答應了, 她到處說人是手下敗將, 其實,她又曾真正的贏過誰呢?
每每飛官們落地,師娘就率領著小太太們出村到基地去迎接, 基地外那群女學生們, 受到撒旦召喚而來的迷路小羊, 莫不急著想嫁進村裡成為空軍太太。
卻不知對空軍村裡的太太們來說,空軍村根本是個監牢... 進了村,是一輩子的等待; 能出村了,卻是用心碎換來的... 朱青找513找到空軍村,想見一面就好, 不然無父(就算還活著也等於沒有了)無母、被人追捕的她能去哪?
她旁觀了師娘堅強底下的落寞、小周不情願的交接、小白的崩潰... 從墨婷的童稚卻又早熟的眼中, 跟著了解這個自成一格的小世界... 不同於墨婷在環境中養成的早熟, 朱青則是被環境逼出來的倔拗。
她逆著人流往回走,從浙江到南京,找尋一個能夠停留的目標。
空軍村中自成世界,空軍村裡的女人,最重要、也是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等待」,而打牌是她們排遣時間、忘卻寂寞、藉以相互依偎的活動, 只要上了牌桌廝殺,彷彿就真的有事可作、不那麼可憐。
第一集最精彩的莫過於師娘跟小周在牌桌上面試朱青這段了。
短短一段戲,沒說出來的台詞比真正說出口的台詞多太多了, 完全可以理解楊謹華為何說剪掉打牌的戲她會哭,因為其中隱含的含意跟節奏實在太棒了!
師娘跟小周的對彼此的瞭解與默契,在牌桌上顯露無遺,而面對外界充滿保護色的朱青, 則三兩下就被人家手帕交聯手測試出終究還是個紙老虎,不甘被刁難的傲氣、偽裝世故結果不熟硬裝會的牌技...朱青其實很可愛。
初登場的朱青出乎意料的有個性,看似單純脾氣卻很倔、說她複雜其實又出乎意料的天真、會跟追捕她的人周旋但其實骨子裡是個浪漫的少女,不然她也不會憑著一張紙條就到了南京... 被小墨婷說著背影很像乾媽、被小周說著個性跟以前的師娘很像的朱青,即將遇上她的513,因為知道了故事,真不知該不該期待他們的相遇... 天上的男人 劇中男生們除了郭軫外,其他角色在原著中的描述根本少到幾乎是原創角色了。
(其實女角們也只有朱青是有具體形象的,小周在原著中根本只有一句話帶過) 但劇本在原來的架構上添加骨肉, 新長出來的角色卻絲毫不突兀,每個角色都可以感受到是由背後一大堆的故事濃縮而來的,江偉成就是其中一個代表。
空軍第11大隊大隊長,多麼帥氣的頭銜,背後卻是無數弟兄犧牲累積而來的,江偉成把這些弟兄的名字放在胸口、背在背上,平日撐著大家安全降落、夜裡作夢也無法放下這些弟兄。
他們可以視死如歸,然而他們背後的那些家眷, 卻是他最愧疚、也最害怕的所在。
飛上青天是男人的浪漫、也是偉成的任性,所以只要小周一發火他就乖乖給她罵,對師娘百依百順、想著要帶著她遊山玩水... 這是作為飛官的他少少的、僅能給予的彌補。
郭軫原本的個性應該是在跟老鞏聊天時的模樣,自負、衝動又調皮, 就像一團焰火一樣光亮奪目。
他肯定是個自負且驕傲的空軍,才會對於失敗這麼不敢面對,寧願當個逃兵漂泊許久,整個小隊出去只剩他,無力挽救張之初只能親手送他上路, 於是他開始大隊長一樣,反覆的作著同樣的惡夢。
如果說郭軫是燦爛炫目的火焰, 那小邵就是盆悶悶燃燒的炭火。
小邵是個尷尬的角色:他自身立場的尷尬, 他是個代理的副隊長,儘管後來真除了,但終究是從是接續(幾乎可以說是替他去死的)靳副隊所留下的職務。
而於小周,他是個交接而來的丈夫,相對於大鳴大放、直率的小周,他溫溫的個性更是不上不下的令人不痛快。
他很溫暖,對於排斥他的墨婷總是給予溫柔的笑容,他很細心,會考慮到小周的心情而保留住靳副隊的編號, 他很謹慎,在空中出了錯的弟兄還沒落地就會聽見他從無線電裡傳來的罵聲,更別說落地後第一個衝上去罵人的就是小邵,因為只要一個出錯就是一條生命、一個家庭!
他不能不為下屬考慮這些。
第一集由小邵、小周開場,沒想到被硬湊的這對竟能扶持走到最後,聽到「沒想到邵伯伯以前是空軍阿」時, 老邵立刻挺直的背脊跟驕傲的眼神, 以及他對小周的包容及呵護... 開播前每個角色都看過簡介,對其他演員都有著或多或少的了解,以前也不是沒看過藍鈞天演得戲,但藍鈞天這次的詮釋,著實令人意外的喜歡上小邵這角色。
角色跟故事的精彩看了就知道。
不過另一個我覺得不可不看的原因,則是關於歷史的詮釋權。
與其講述這部戲多麼多麼努力、如何如何用心,我覺得一把青的特別之處在於,他提供了一個曾經在電影、戲劇中被熱烈講述、但現在已經很難見到的角度...,台灣在某段時間曾經因為「政策」的關係,很熱衷於拍攝各種愛國故事, 電影中的軍人們熱血報國、英勇殺敵。
那些教科書般的說故事方法現在已不復見。
時至今日,要見到民國前期的戲劇,多在內地的諜報劇或是民國時期的時代劇了,而這又有詮釋角度的問題。
在內地大量產製抗戰劇、諜報劇、時代劇的年代裡,其中都或多或少都植入了內地方面的觀點。
一把青是近年這類戲劇中,已經很少見到的另一方觀點。
當然,想以一部戲去完整詮釋那個年代是有點誇大了,但起碼希望這樣的一段歷史,不會消失在戲劇中、消逝在記憶裡。
曹導好像在受訪時說過一把青是個浪漫的故事,我想,不只是作為開頭主軸的郭軫跟朱青之間的愛情很浪漫,飛上青天也是很多男人的浪漫,而成全他們這股浪漫的背後的女人們,何嘗也不是一種浪漫呢... 更甚至, 我覺得傾盡全力拼著拍了這部戲的導演跟劇組們,也是做了件相當任性、非常傻氣,但卻無比浪漫的事啊!
於此,即使這部戲或許未臻完美,因現實環境有著或大或小的不足之處, 但也真的無法不給予掌聲, 更別說在我心中,這部戲已達相當高標了!
师娘为郭轸在宪兵队的追查中留朱青一个人逃跑了,一直在警察局发脾气,就为了这么一个男人,值得吗?
但朱青和郭轸这样子师娘和副队娘都脱不了干系,郭轸明明可以去大学当助教了,副队娘为了自己的老公乞求郭轸代替背黑锅,好好的“和教书先生举案齐眉双宿双飞”的好日子没有了,只能被命运抓回来继续当亡命之徒。
大家都互相亏欠太深,真要说谁是坏人,没一个人排的上,在学校里处处挤兑朱青的汪影为了不让小顾交接,宁愿一个人到外面去颠沛流离的讨生活,十一大队的男人们真要是在和平年代,个顶个都是意气风发的大英雄,女人们都是知书达理,明辨是非的好太太,但是造化弄人,生不逢时,离开了天空的大队长成了只能依靠太太的窝囊废,副队长为了兄弟道义担起了小周母女的人生,就只能选择成为背叛女朋友的负心汉,只有郭轸最好了,战死沙场,不用忍受后半生的颠沛流离,永远活在他最青春最光彩的二十七岁,永远都不用看到他的“导航塔”他最最希望可以“快意人生”的朱青成为一个只能靠出卖肉体才能活下去的活死人。
活着的终究是最痛苦的,没有了亲人的朱青被最最相信的姐姐们出卖,她们一次又一次哭诉着道歉“对不起,我是为了我丈夫”,大队长也被副队长出卖了,那个犹如一体的十一大队成了一堆散沙,每一个人都身在命运的掌控之中,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被背叛的人是痛苦的,出卖的人失去了兄弟姐妹,同样是痛苦的。
所有的人都被时代给辜负了,那些人的心里早就千疮百孔,凑在一起也无法取暖了。
小顾的牺牲成全了所有人,那个他惦记了许多年月的朱青终于上岸。
后记:《一把青》里面最喜欢焦飞和墨婷了,其他的都太悲,焦飞的性子温温和和的,但仍然带着一分飞行员的不羁和顽皮,他的感情不像小顾和郭轸的太过热烈,而是有着少年的青涩,同为空二代,墨婷的悲与喜大概同他频率最近了,经过了灰暗的特殊年代长大的他们心里有累累的伤痕,但又有着英雄后代的顽强不屈,“life goes on and on”他们都说没有答案,生活难免有遗憾,但是仍然要继续,墨婷说着:我决定听从那个十七岁时自己的建议,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很难认同这部剧的主旨。叙事也比较乱,不明白分数为什么那么高。
不愧是ww拍的,还炸东北😅,9.3分?si去吧
大师之作也掩盖不了烂片的节奏。剧情空洞、台词无力、表演无比尴尬,完全不懂那些赞美之词和我看的是同一部吗?台剧脑残粉? 要一个台湾人演一个东北腔,怎一个尴尬了得😅
说拍得好的人真的了解过这段历史背景吗
开始几集不错,后面真是不好看,几个女人演技都没好到能驾驭哭哭啼啼撕撕逼逼还不招人烦,也是可惜了良心的服化道。
最悲情的人物应该是大队长,最后台湾那几集我哭到不行
从大陆到台湾,这些女人用身体换船票,只为求得一处安身。到头来,那些把台湾当家把中国当国的人,一辈子都辨不清对错了。那些记得这段历史的人在变少,它本不应像政治化的教科书里那般风轻云淡,历史沉重得让你看到所谓追求国家至上的惨绝人寰。#一把青
叙事也许节制一点的好
真的,台剧很赚评分,但质量真的... 很概念,年代剧扮演感太强了。对我个人、看这种慢吞吞的剧好难受诶,同样的留守军嫂题材,the last post至少不会憋的难受,而且因为年代关系男女分工很自然,但观念里还这么根深蒂固,还这么讲究地位场合,依旧历史如此无碍,人物如此不可爱
???故事讲的稀烂琐碎,演员拿腔拿调,一点都不入戏
好题材,好剧本,好的人物关系,只是交给这群人拍,毁了…换成任何一个大陆一流导演来拍摄此戏,再改换成大陆的一线演员,此戏都会有质的飞跃。戏里面的军人不是神经病就是成天哭鼻子,演最好的是那个空军处长和老龚。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演员拍台语剧拍太多了,就只会歇斯底里的表面化演出。但还是好片
帶著滿滿的敬意與淚意看完了一把青!這真的是近年來最好也最值得一看的台劇!選角精準,演員出色,編劇對人性刻劃之深,讓人有點緩不過來,但有時沉重是必要的。可惜看過的人很少。國共內戰的背景是時代的悲劇,兩岸人民各有各的悲哀,忠誠與背叛有時只是立場不同。歷史殘酷,幸而還有刻骨銘心的愛。
狂风停 云也该放开手 淡淡的走
他们有太多的情感和自私 不像共军里总是太多无私 可能要吃得饱饭才能有感情吧 喜欢处长 他说我电话叫你回来 你就当我耍酒疯 什么都别问 安安静静的过日子 细胞 并没有黑共党还揭露了国军的腐败 为啥大陆网站不能播?
感觉师娘是唯一一个强大的人,大概像墨婷说的那样,在课本中被写得很强大的其实现实中是一个普通人,师娘看其他人都估计是TMD都是一群猪队友!看到朱青2.0看不下去了,演员们演技不错,而且画面感人,但是总觉得主角们性格反复,家长里短的其实也挺真实,原著有空可以看看,感悟一下
非常感人,但好的作品绝不是感人就行了。没有聚焦于大的战争场面描写,而是借助三个女人的后半生着墨,角度胜于绝大多数抗战片。剧中把国民党的空军刻画得太随意了,那不是军队,而是编剧自己的意淫。
剧本和演技都是在污辱英烈!
为什么9.2分……………看到14集,实在忍不住弃剧。本是因田馥甄的《看淡》来的,结果,并没有感动。还跟《战长沙》齐名?跑去看了原著,原著干净利落,好太多。
前半段郭軫好帅,后半段好想郭軫,青春年少的时候好好在一起啊
1945年 全国人民都是台湾话 东北人也是湾湾腔 说他妈的时候 我感受不到气愤 只有尴尬 也许故事很感人 但是听着这个口音我实在不入戏 剧里演员哭的很惨 我只觉得从妇女角度写 格局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