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片子应该算是部励志片吧,所以抱着看感情戏的态度来欣赏它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其实这样的温暖与治愈,往往是用爱情这个略显单薄的词眼远远涵盖不了的。
一切关于情感的诠释都恰到好处,不露骨,不商业,不是lesbian更不是gay,是真正能直击人心灵的剧情塑造。
唯一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因为剧情需要把这类人群说得比较夸张(其实之前就听说过生出来是两性人的婴儿了,也并没觉得怎样,或许是我比较迟钝吧),但是,每个角色都塑造得纯净可爱,心灵矛盾的描写真实,让人与之产生共鸣。
真的很难得。
很喜欢直子和礼音呐wwww
这种人就是传说中的可男可女可攻可受可坦可奶可dps……传说中,极其令某些人羡慕的后天可选性别……春哥著姐若得此身,此生不再遗憾……其中对性别伦理的思考,直追北条司的《非常家庭》。
尤其是对主角的人设,更是超过《非常家庭》。
《非常家庭》曾经因为吸引读者的目的,被编辑强改人设。
而IS显然在这方面更大胆。
但毕竟是人拍出来的,始终不如动画或者漫画细腻。
很多细节不如《非常家庭》。
而且因为是要播放,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不能太过深入。
但还是很值得一看……尤其男配一,对男(或女)主一以及男(或女)主二的感情纠葛,更是看点。
这个封面很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和我的机器人男友吗。
看了第一集,还是被感动了呀。
4500人当中就有1个人,这个数量还挺多的应该。
可是,生活中真的没怎么听说过,蛮稀奇的。
最感动的就是那张小时候温馨的蛋糕店照片和春ちゃん的梦想。
人有时会想到为什么要生到这个世界上这个问题。
我觉得,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你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你的责任。
所以我也要加油!!!
期待后面的剧情发展,到底喜欢女人还是男人呢,蛮纠结的
IS,即雌雄同体的简称,这种病症不完全是心理上的性别紊乱,而是天生从生理开始就性别不明。
这情况有点像《钟无艳》里的狐狸精夏迎春,修炼到18岁之后再决定是要当男当女,只不过这次不是玄幻,是科学。
该片的主角就是一个IS患者,虽然他以男人的身份活了16年,但为了学习做蛋糕——这理由实在有点扯,不过who care,总之,他必须以女生的身份度过高中三年。
有趣的点在于一个性别不明的人,当他的身边同时出现喜欢的女生和喜欢的男生,他最后会怎样选择。
为什么这么一说,忽然让人觉得,其实雌雄同体也不是那么糟糕的事情。
这个标题就是对这部电视剧的完整概况。
但是电视剧还是输出了一些别的信念在里面。
因为谁都不喜欢说谎,所以想活在没有谎言的世界里。
可是说出真相好难,因为赤裸裸的真相太让人难以接受。
其实真相没有改变什么,我还是我,可是周围的人不由自主的不理解超出常识范围的东西,嘲笑,鄙视,各种恶意的揣测。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捉弄别人的乐趣在哪里,看别人难过的样子很好玩吗?
性别,真的不是生殖器说了算的。
跟染色体也有关,跟心理因素也有关。
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les和gay了吧,也许他们也只是生错了性别。
刚开始很不喜欢彩芽妹无时无刻的笑,我觉得看着腮帮子疼,可是看久了倒是真的很喜欢她笑起来弯弯的眼角。
那样的笑容很像漫画里的女孩,也给人以希望,让人真的相信世界很美好。
那个男老师一开始看上去面相很是凶残,没想到内心却是温柔的人呢。
pp评分9.5+好奇心,跟了这部日剧。
不知道后面是个什么结局……两个对待IS完全不同的态度的家庭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两个不同性格的IS小孩。
一个阳光坦诚开朗,一个阴暗孤僻。
春的父母在决定让他她长大后自己决定性别,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的人权精神。
当幼小的春发现自己与大众的不同后,父母给予了他她无限地宽慰和理解,鼓励春坚强快乐地成长。
“你就是你”多么淳朴简单的话语,真是温暖人心,无论春是什么样子都是父母的孩子。
面对困难,只有当父母不大惊小怪,保持平常心,孩子才会淡然地接受这一切,相对心智健康地成长。
美和子的母亲非常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甚至说出了“报应”这种话,让本身就痛苦的美和子更加难受,甚至选择了自杀。
所以他她羡慕春的生活态度,喜欢春。
看到这里,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感情了?!
不去为这种感情做一个界定,能看得出,美和子喜欢春是因为美和子想成为春那样坦然、阳光的IS,当然只有春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理解她的人,这也是原因吧。
美和子恨自己阴暗的性格也恨母亲的强权。
写到这里,想起来,美和子的母亲为了让她他做手术甚至说出可以帮她生孩子的话,这是多么惊愕的话语啊!
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到愿意为“女儿”付出到这步,极端到此的爱真是可怕啊!
此处日剧中常见的坚定的眼神又出现了。
两个截然不同态度的家庭,哪种教育方式好?
其实对于IS这种家庭来说,很难说。
正如春的父亲私自去“IS自助社”偶遇美和子的父亲时的对话那样,他被“你的教育方式好,那你还偷偷来这里干什么?
”这样的反问难倒了。
春的家庭很有爱,只是面对IS问题这种极端问题连这种有爱的教育都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控制,毕竟春是受家人小心翼翼地呵护成长起来的,在他她和其家人可以随意开玩笑的“男性化大口吃饭和开着腿睡觉”的调侃中,面对残酷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恐怕就是讥讽和嘲笑了。
美和子提醒得对,恐怕春会受到打击。
日剧确实善于把心理描写地深入细微,同时也会在各种题材中都会体现坚韧不拔顽强的精神:比如春的父母鼓励他她做出自己想公之于众的决定后春透露出来的坚定无比的眼神(再次出现),比如《十四岁的母亲》的女主角要生下孩子的笃定;比如山下智久的《第一百次求婚》,我看,这哪里是爱情剧啊?
简直就是宣扬为爱执着追求战胜自己我的拼搏精神。
扯远了。
周末在家,想趁机多写写剧评影评,尤其是几年前看过的,觉得当时就应该及时写的,看完有感触,想过就忘了,现在重温时间也不够。
而且追求评分数量没啥意义。
这剧一开始有点看不下去,渐入佳境。
貌似这是我第一次见钢牙出镜,觉得笑容让人印象深刻。
那时还不知道她背后运作能量的强大,之后的几年什么不合适的角色都让她来,演技平平越看越不想看。
福田妹子在我大学刚毕业前后还是很红的,现在反而没再担当主要角色。
剧情平淡感人,慢慢品味,能感受到两人内心的挣扎。
最后跟从自己的意愿做出性别选择并努力让身边的人理解,着实不易。
去年这部剧刚上映的时候我就很想看,当时仅仅只是好奇。
好不容易放假了,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真的很好看。
其实,这篇文章应该不算什么专业的影评了,而是我个人的观后感吧。
从刚开始看,就问了我父母一个问题。
如果我是一个IS患者,会选择擅自给孩子决定性别还是尊重孩子。
答案如我意料之中,在孩子不懂事的时候帮忙做决定。
我当时的想法就如同春的父母一般,生下孩子就应该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因为这是他们的人生,不然如果孩子长大了发现心理性别和生理的不一样怎么办。
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发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选完A或者B之后就再也不用管了。
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美和子的家庭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父母的不接受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多大的创伤。
春小时候不是也困惑过吗,但是妈妈的鼓励与喜欢使得他坚持下来做自己。
再看到后面,春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明身份,真的是太,怎么说,伟大还是危险?
我只是觉得剧中还是写的比较阳关的了,如果真正有这件事情的发生,那那个春估计会顶受不住压力选择死亡的。
舆论的压力不是靠父母和几个朋友就可以走过的。
歧视的目光,挑衅的行为与话语,都是一把把带勾的利剑,刺入身体的疼痛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拔出的撕心裂肺。
他,春,真的很勇敢,也很幸运。
经营一个家庭真的是世界上最困难也是最伟大的事业。
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好这个工作,但是一旦做错很可能就满盘皆输。
我不知道生活中真正的IS患者的父母是如何经营这个在暴风雨中运行的小舟,但是我真的不觉得IS就是病人。
可能是日剧中拍的实在太阳关了,我觉得如果我身边有一个向小春一样的人,我觉得不会介意的。
有什么关系,IS也是人啊,难道就因为大多数是男性或者女性,其他性别的就是怪胎了吗?
真是谬论。
日剧中总会出现一些鼓励人的话语。
印象中最深的两句。
一个是小春妈妈饱着刚出生没多久的小春自杀时候爸爸说的“别光顾着看着脚下,看一看头顶跟好啊。
”另一句就是小春的外婆对已经疲惫不堪的妈妈说的“小孩子长个子的时候,膝盖总会疼。
所以呢,长大的时候总是会伴随着痛。
”真的很喜欢这部日剧。
希望更多的人关注。
不要歧视与偏见,无论对生活中的谁。
第一次写影评,我看着五个选项不知道应该勾选哪一个,就像我不明白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它。
于是我就电视剧本身给我的感觉选了还行IS不是急性的病,它除了一些多余的东西之外什么都不会带给你。
不会觉得痛,不会要了谁的命,不会传染,不可治愈这其实是一种残疾,患者却永远不可能领到残疾人证明,享受任何优先待遇,它没有毁任何人的容,不会影响生活自理。
于是就连祈求关爱的机会也没了,一个不会要人命的隐疾,保持沉默躲躲藏藏一辈子。
兴许有天还会有人问你:你长的挺漂亮,又高又瘦,怎么就总是自卑呢,为什么到这个年纪了还不愿意谈恋爱,为什么你从不和别人一起游泳,泡澡?
现在各大电视台都争相播放相亲节目,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早晚有一天得找个人结婚,总有一天得找个人生孩子,至于爱情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时候可以变通一下它的定义,总之把日子过好就行了,中年之后有个孩子,老年之后有个孙子。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真的想和谁结婚养个孩子,但他周围的人总会给他压力。
大众心理学中说过关于同化传染的问题,你如果不过上和别人一样的生活,那么你注定成为异类。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哈,流言蜚语指指点点自然就像潮水一样涌来了。
IS,就像les,gay,注定晚景凄凉。
当然,这么说偏激了,还是有那么一点希望可以找到幸福的,但生活不是电影,不是连续剧,更不是本片这样治愈型电视剧。
当流言蜚语四起的时候不是对着自己傻笑两下,说句“恩,我要好好活下去”就真能什么事都没有的,更不是扬起笑容就绝对会有一个帅气或者美丽的人出现在身边,说不嫌弃不介意,然后就像各种童话从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切都是扯蛋。
如果从一出生,意识都还没有的时候就直接死去了,那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省去了父母几十年的辛劳关爱,省去了体制下的强制教育,省去了被人好奇观望的几十年,省去了期盼爱人出现的几十年如果一切都没了..何必再去带着泪去乞求别人的怜悯,一脸羡慕地去看别人的生活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男生,很白,个子也不矮,也不瘦弱,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他的声音尖细,笑的时候嘴巴和眼睛有奇怪的弧度。
脊柱的形状也不常见。
内向,极其内向,上课回答问题都很难完成,总之是个“特殊”的人。
有个热心的老师发觉他不合群之后找到班主任,希望可以帮他班主任拜托了班里最会玩儿,在男生里比较有领导力的一个,当然是坏学生。
然后一帮男生就开始“带他玩儿”。
几乎就在他们和他相熟的同时,他有了一个很过分的外号叫“大妖”我不确定他是不是IS,但是从男生毫不避讳的只言片语里推测,至少也是外生殖器发育不良。
既然是“朋友”了,在半开放的男厕所里,这不可能保持秘密。
初中的男生是急于证明自己不顾他人感受的残酷生物。
他们当他的面叫他外号,谈笑时假装漫不经心得一拳捣在他胸口,最喜欢开的玩笑是挑着眉毛说“大妖,一起去厕所啊”,然后三五男生哄堂大笑。
那男生腼腆地笑笑。
他们专门建了Q群讨论他、讥讽他,在班级公用的群里也毫不避讳地骂他,说他是妖怪,以及其他我难以启齿的形容。
那男生腼腆地笑笑。
那个男生极快地意识到他们从来没有真的想帮他或者跟他做朋友,开始时培养出来的一点点开朗和外向迅速萎缩回去,藏回比原来更深的地方。
这回老师们不耐烦了。
她们说他怎么不识相,她们说他怎么不明白那么多人想帮他的好意,她们在课堂上跳着脚说这么简单没有对错的问题你就说两句啊快说啊急死我了你到底有没有救。
他面红耳赤,没办法说出连续的5个字。
这一时半会儿的,我突然想知道他过得怎么样如果在上大学,寄宿生活会不会给他造成更大的困扰周围的同龄人都成熟一点以后,会不会,至少装作,对他好一点他后来的老师,有没有像我的班主任一样,在说要帮他的3个月后,提到他难以掩饰厌恶的神情。
他还有没有,为了不是自己的错误,承担痛苦。
社会需要包容 这么说也是废话人之初新性本恶
最近新剧满目伪少年啊
看完之后没什么感觉,可能不是属于那些类型圈子的没法体会
#早年开心网影评搬家#人要相互认同彼此的差异~~
看起来是百合,其实是BL,结果是BG……(⊙o⊙)
为何最近的日剧都这么神奇啊。。。
剧本不错,原作应该很强…
题材很有趣
三星半。期望值低,但是比想象的要好。包容是大方向。
人就是人 无论性别
一般
我。。。我看到了小九梦寐以求的终极人类。。。@花脸照照
突然翻出来,特别喜欢这部
福田沙纪穿男生校服好帅啊~
论CP,搅基百合均有萌点,为毛要选择一条最无聊的路线?说起来,刚力彩芽演什么都不像,唯独演这样性别不明的居然很有说服力……
立意真的很不错~讲述被歧视的IS,拍得挺客观的~比国内的NC剧好多了……但拍到最后有点烂尾了~
增加新认知
题材满分,我们对双性人这个群体了解真的太少了,这个世界上除了LGBTQ还有IS,以前看《曾经是爸爸的妈妈》觉得“性同一性障碍”的人太不容易,看了这部后觉得IS才是活得最痛苦的吧,而且实际上生来IS的比例并不低,只是很多一出生就做了手术选择了一种性别,但也有人长大后心理和身体的性别认同不一致的,所以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只是提供一种选择而已。日剧在普及这些少数群体冷门知识方面真的做的很好,特别赞同最后校长说的那句:“人要相互认同彼此的差异”,主角真的太勇敢了!
IS的概率有點不切實際地太大了吧...另外整個劇情的編排像白開水一樣,實在提不起興致啊.是值得一集棄的日劇,但我還是硬把它看完T-T.字幕組倒是很有愛,春哥的腦殘粉,春哥的媽咪寶貝呃...
最近的点总是集中在少女啊纯爱啊什么的上,明明春天还没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