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尾,一开始还以为是丈夫是坏人和医生串通的,没想到后来发展居然这么玄幻,开头的悬疑铺的挺大,能一直吸引人往下看,只不过从谜团解开后就开始后就开始有点扯了,外星人那个设定可以理解,因为这种被外星人绑架的事情人们也经常谈论,但是对于女主他们有一万种方式能解决她,给个实验的理由过于牵强,总的感觉后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好,有点虎头蛇尾。
女主男主演的都不错,一直还挺喜欢朱利安的。
很悬疑啊,剧情很紧凑,看的每一分钟都在期待后一分钟即将发生什么。
外星人做的实验,就是母亲是否会忘记自己的孩子。
看来母爱比父爱伟大,因为她怀胎10月,所以对孩子的牵挂是忘不了的。
而他的父亲,就对孩子没有任何印象了。
另一个男主角,也是由于女主角的暗示+明示,再回忆起他是有女儿的。
不看结尾的话,真不知道导演想表达的是什么。
虽然最后那个外星人飞掉了,消失的孩子和记忆回来了。
但是逻辑上不合理。
幕后黑手到底想怎么样?
实验失败,它就成全了这对母子?
最终山姆的爸爸也没有出现。
看来是暗示女主和男主要走在一起了。
又牵扯到了婚外恋,导演搞笑的。
前半段不错,很有悬念,镜头和剪辑也很得体,尤其很多次从空中俯拍的镜头非常震撼。
后来才知道,这些镜头是有深意的,因为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目光在注视着你,时机一到,就把你回收上来,说收就收,根本不带和你商量的。
后半段,尤其是那个练过铁布衫的超人一出现,情节就有点雷了。
真相最终还是归结为国家机器,归结为科学怪人,或者干脆归结为外星人,美国片子的老套路,多少年了不见长进。
但超人犯了一个常识的错误,导致被老天强行回收,死得很难看。
这个错误就是,他没生过孩子。
或许是因为他忙于事业还没成家,或许是他作为一个超人却不具备正常人的生育能力,总之,他看来是没侍候过月子,所以他误以为妈妈对孩子的第一个记忆是刚生出来那会儿,他以为只要抹掉了这一段记忆的起点,也就抹掉了所有关于孩子的记忆。
其实不然,早在娘胎里的时候,婴儿就踢过妈妈了,当妈的都知道,没当过爸的超人却不知道,哎,超人为此没完成任务,丢了工作不说,还被突然回收,下落不明,我看多半是被遣返原籍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项消除自己曾有过孩子记忆的技术,还真是填补国内外空白,真要研制成功了,非得诺贝尔奖不可。
而且很有社会需求,比如,四川地震后,孩子被倒塌的校舍砸死的家长们,到处上访讨要什么公道,此时就急需要应用这种技术。
回到片子。
代表国家机器的老天爷,办事特不地道,每次回收人的时候都很突然,事先也不打招呼,呼一声,一个大活人就被凭空拽到天上,安全带都来不及系。
最不环保的是,如果当事人在室外还好,晴空万里尽管回收,要是在室内可就惨了,每次回收都得附带着破坏一房顶,因为老天爷没功夫走大门,又不可能爬窗子,于是直接顶开房顶,砰一声,整个房子毁了多半,特别粗鲁,简直是强制拆迁。
片中两个坏人,一个警察一个超人,就分别顶坏了两个房顶,天哪,头上非撞个大包不可。
那个心理医生还是社工,就是开头戴眼镜文质彬彬和女主谈话的男人,后半段摘下了眼镜,露出了凶相,果然,他也是被国家机器雇佣的,是为数不多了解真相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社工的伦理困境中“忠于谁”的困境,是忠于你的雇主,还是忠于你的案主?
真是两难啊,纠结啊,结果,他受不了了,想跳楼,和敌人同归于尽,没想到跳到一半,被回收了。
国家机器真是厉害,收放自如,回收时机还拿捏的这么准,估计该心理医生或社工的行医执照或职业证书也被回收了。
说到女主,竟然是《越狱》里的那个女人,好像在里面演个律师一类的,和米帅他哥有一腿,第一季里戏份挺重的,后来据说观众投票选喜欢的角色,她得票不多,结果第二季一开场,她就挂了。
在美女较紧缺的美国,她也算美女了。
她一头黄头发挺好看的,脸瘦得跟骷髅似的,满脸雀斑不说,连胳膊上都长满了雀斑,有个早晨她醒来的镜头不小心对着那密密匝匝的胳膊特写了一下,真是恐怖,白种人就是这点麻烦,建议她以后多穿长袖。
我看的版本片名叫灵异拼图,翻得不大好,还是英文原名贴切,我一开始看错了,把它和那个《人骨拼图》给混了,后来才知道不是那个片子,好像有段时间挺流行拼图的,这拼图那拼图的弄了不少,全是跟风的。
不过这片总体还行,没事时值得一看。
好压抑啊好压抑啊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忍不住的要从电视前走开,忍不住的要和同事娜娜说说话,但是看到后来,一样忍不住的和娜娜一起把眼泪晒出来很坚定的跟责编说,我想放这部电影给观众看,让他们记起全世界最爱自己的那个人,然后给那个人——给妈妈打个电话。
责编看了眼电影的封面,缓缓的说:你要记得我们的节目中间插了多少广告,观众能看的下去吗?
我喜欢那淡淡的忧郁的蓝色,几乎贯穿整部电影的忧伤,最后在明媚的阳光下化为乌有。
忽然想起个故事说,“姥姥老糊涂了,连姥爷都不认识了,但是她还记得而且只记得妈妈的名字,只认得妈妈”```不记得有多久没见过妈妈了```在这样一个下着小雨的夜里````想妈妈了````````
人们都知道,实验中出现了一个异常个体,恰恰是最有趣的现象,做实验的人会非常有兴趣地去研究这个个体为什么会出现与众不同的表现。
但为什么外星人不呢???
如果你们说:是因为外星人追求实验的成功,眼看快拿出一份像样的数据报告了,却跳出个人来搅局,他能不火大吗?
如果真是这样解释的话,那我只能说编剧太没才气了。
既然都在写外星人了,干嘛还要让他们和地球人有着一样的价值观?
地球人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择手段,凭什么人家外星人也是这样啊?
就不能发挥一下想象力,让外星人有些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吗?
真以为地球人是宇宙中心,凡是都要以我们为标准啊~~~
Movie in April Fool's Day ——闲话《灵异拼图》 我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巧合,无论如何,我在四月一日这天在十几张DVD里选了一张《灵异拼图》看。
这真的很灵异,我是说这个选择本身,于是我终于觉得自己这个在这一天无心恶作剧的企图消极逆天的烂人从那一刻开始便被着实地愚弄了。
以母爱之名,朱莉安·摩尔在最后一刻面对天外强者使出了她在记忆险些被夺去的那一刻领悟的超级无敌我爱子的必杀技将那以轰人为乐的外星大恶人直轰回母星。
一个美式超级英雄母亲的形象冉冉升起之时,我意识到了今天这个日子特殊的含义,心中不免一阵寒意。
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Thriller片,这是真的,还有着那样一个“shocking end”,那样的无厘头。
观影的过程中我的心现来看来颇是多余的为朱莉安饰演的那位母亲绷得死紧,在无数次尽可能合理的推测真相的尝试随着剧情的发展一次次的失败后,我唯一想做的便是端来结局然后像个白痴一样想当然地大呼过瘾。
然则我错了,我没有注意到这个片子在imdb仅仅5.8的评分,我还满眼的期望,这不合理,今天是四月一号,原来如此。
我向来是不喜欢承认在电影的前三分之一看上去还算正常——起码导演有意如此——的片子里承认科幻、奇幻还有魔幻元素随着剧情而融入的。
最近的那部《致命魔术》虽在悬疑的设置上还算精彩,但在那种一直相当于在后台看魔术揭秘、在历史书上看爱迪生的时代的相当现实主义的心理条件下,我宁愿那个复制机器也是阴谋的一部分,甚至压根不存在。
相较之下,三年前的这部《The Forgotten》有过之而无不及,伟大的母爱终于在天外飞仙面前变得不伦不类,这使得朱莉安·摩尔的努力看上去就像是一次由于荷尔蒙分泌失调导致的医疗事故,这同Peter Parker成为The Spider-Man的本质又有什么区别?
当然我这么去理解母爱是恶毒且不负责任的,不过外星人又算什么,母爱在外星人面前又算什么?
“I need that first memory.Give me that first memory.”我不禁想问,那记忆,好吃么?
其实这种影片,一开始导演和编剧势必会试图抑制观众们去思考那些超现实的可能,这很容易做到,所以如果你无法拿出一个漂亮的解释让你的影片从一部现实惊悚片转型为Sci-Fi片,这就是一种愚弄。
就像在《断头谷》中我起初同样不想相信无头骑士的存在,但最后他的存在依然证明了这不失为一个好故事和一部好电影,Tim Burton是最不会拍恐怖片的导演,他总是把恐怖片怕得像童话一样美轮美奂,让观众醉心于每一个画面,哪怕头颅满地,鲜血横流。
而三池崇史之流则正好相反,他……好吧,这是题外话了。
总之在这样的一天你看到了这样的一部片子真的有些讽刺,而如果你真的把这一天当回事的话简直便是个黑色笑料了。
据说这部影片的编剧得到这个本子的灵感是来源于他的一个梦,说他梦见自己有一个三口之家,做着做着,儿子就消失了,他便醒来写了这部《The Forgotten》。
说真的,我宁愿他当时没有醒,继续把梦做下去,再起来写的东西一定会好很多。
梦灵总是比本我更会讲故事。
至于梦灵是什么,啊,这是我很久前YY的一个理论,可谁又能证明那不是真的呢?
以后再说吧……
IPTV上随便选了个片子看,还是中文配音的,开始倒也引人入胜,朱丽安摩尔演的女主发现周围的人都不记得她遭遇飞机失事的儿子存在过,她却坚信不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
然后开始害怕逃跑,还夹带唤醒了一个忘记自己女儿的男人。
之后片子就开始转向疯狂的发展路线,杀不死的外星人出来了,某安全局密探被从天而降的炸弹(?
)击中消失了,某看起来很有型的黑人女警察被吸到天空中从此消失了,接着是男主被抓走,女主来到外星基地般的飞机场发现医生也是“知情者”,女主和外星人对峙,发现他们是为了研究母子间亲情的维系能不能被抹杀。
最后女主还是没忘记儿子,于是试验失败的外星人被天空吸走了。。。
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于是我彻底无语。
美国人历来有UFO情结,无论是真实版的罗斯威尔事件,还是X档案等一系列描述外星人阴谋的片子,所谓外星人,一定要有点阴谋论,要抓地球人做实验,要和政府勾结,神龙见首不见尾,总之就是那么回事儿。
顺便一提,小时候的我还真的因为看了不少飞碟探索,科幻世界之类的描写有了心理阴影。
比如夜半会梦到外星飞碟在盘旋,或者可怕的白大褂与手术刀。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痊愈了- -|||回头看这个片子,题材既不新颖,不合逻辑的地方也很多,结尾更是让我跌破眼镜,也太理想化和美好化了。
当然,镜头还是很漂亮的,朱丽安摩尔的表演也很精彩。
因为《savage grace》,终于深深的爱上了摩尔。
于是开始寻找脑海中有印象但没有看过的她的电影。
于是看了《人类之子》,看了《灵异拼图》,相对比的是之前看过的《心中有鬼》,不得不佩服美国电影的功夫,而且越来越感觉到美国电影实在是非常有味道,尤其不能小视比较偏门和独立制作的片子,许多似乎口碑和票房很快被埋没的电影常常可以带给人很大的惊喜,就比如这部《灵异拼图》,走的是惊悚和灵异的风格,似乎上不了厅堂,但其中往往蕴藏着导演的用心和一定程度的突破,比较明显的是例子是《沉默的羔羊》,这种黑暗题材和相对偏离主流的制作在80年代的美国社会是很难被接受的,不同于《午夜牛郎》的年代,度过了解放和革命的60年代,《午夜牛郎》正生产于1969这个走向激进与动荡的70年代,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完美的契合了那个年代的意识形态。
而89年诞生的《沉默的羔羊》则完全不同,它诞生于里根上台后保守主意卷土重来的80年代,那么它的获奖就有了另一层意义,一方面比较庸俗的就是它在票房上的巨大成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票房的成功也决不仅仅是由于片子本身的优秀,因为所有电影都要放置到它所产生的社会的语境之中,例如蒂姆波顿1996年的鬼才之作《火星人玩转地球》,今天看到是非常优秀的黑色幽默的作品,相对于平庸但视觉奇观完美的《独立日》毫不逊色,然而当年度的美国人选择了后者而无情的遗弃了前者,这说明什么?
美国观众还没有做好准备,他们当时还不能接受这一类风格的作品,他们还不习惯拿美国总统和地球安全大开玩笑,他们要的是美国英雄和世界秩序!
话说回来,那么《沉默的羔羊》在1992年的奥斯卡上为什么能够大放光彩?
这就涉及到了美国电影的妙处了,它往往和时代精神特别的吻合,甚至给我一种感觉,如果你对电影有足够精密的技术和理论分析支持的话,你可以在当年度的几部不同的影片中读出美国社会当时的面貌和思想状况。
《沉默的羔羊》在92年这一个克林顿上任之初的年份横空出世正暗示了这样一种情况,即保守的里根时代结束了,它的得奖似乎已经预言了走向自由主义的克林顿时代的来临,冷战时代也终于变成了过去时,美国人在70,80年代小成本恐怖片的洗礼以后,逐渐可以接受一个食人魔是一个高智商的博士,而维护美国人安全的FBI女英雄却和他发生了一段近似父女又似情人的奇特情感。
今天看来,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往往要提出导演的社会寓意,对大众心理的微妙把控,以及对题材处理的新意。
但不可忽略的是,《沉默的羔羊》的成功并不只是它自身的成功,而是前仆后继的《德州电锯杀人狂》系列,《猛鬼街》系列,等等等等堆积而成的受众的成功,而尚有多少不被重视和发现的影片同时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却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而《沉》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老布什带领着美国的高科技部队毫发未伤的赢得了海湾战争,美国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如日中天的得到了确立,美国人的国家安全感和自豪感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不再有冷战时如影形随的恐惧感,松下防备的美国人可以接受自己国家潜在的危险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因为是自己人而对敌手也抱有欣赏的眼光。
因此之后产生了更为黑色,曾因题词而一度搁浅的《七宗罪》,感谢奥斯卡,没有他的承认就没有这部优秀的电影,但是最该感谢的是谁呢?
当然还是《沉默的羔羊》以及之前一直努力的,有自己想法的B级片们。
本来为了美丽的摩尔而写的东西竟然扯到了这么远,要说的当然还是《灵异拼图》。
《灵异拼图》之前我看了《心中有鬼》,当然为了是快点删掉它节省内存,不得不说,《灵异拼图》让我无法这么做,甚至容不得我快进一点速度,因为它的确是抓人,吸引人,让人想看下去,从这一点上他就是优秀的,商业上及格了,对于一个外语观众可以做到这点,首先就是60分。
而对于《心中有鬼》,作为一个本国观众,我真的不想做提高一个贬低一个的评论,所以,只能说,刘若英的演技一直和她的声音一样那么优秀。
说到优秀的演技就不能不提摩尔,关于她的话我要说的太多了,最爱看电影评价她的一句话——摩尔再一次贡献了她世界级的演技——还用说再多的吗?
看罢本片我要说的话是,摩尔是一个可以创造表情的高超匠人!
她是如此优秀,只不过没有生在斯特里普似的家庭文艺片大行其道的80年代而已,这个年代黯淡了摩尔的光彩,但同时保证了她的品质和卓绝。
因此就不能不说演员的演技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大众消费时代的艺术品,你可以在其中欣赏到美与感动,但此一点,一部电影就有了它的价值,起码保证了观众与座椅之间的亲密度。
如果顺着前面的思路,我就要继续谈一谈这部电影的好处,而不是我亲爱的摩尔《灵异拼图》在视听和剧作上是完全挑不出毛病的作品,相比的话视听,也就是导演的功利要更好一些,但并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故事有多扯,重新看一遍的话,你会发现这部电影是严格遵守剧作法的,三段结构,戏剧点全部严丝合缝,虽然不能说精密到何种程度,但都相当的流畅自然。
我要说的就是,不论一个点子有多精妙绝伦,付诸实施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结构只要顺畅自然电影就可以过关了,然而这却是非常好说而难做到的,《灵异拼图》毫无痕迹的做到了,因此它就可以让我做下去一直看并且是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下。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要数高潮时视听,剧作,演员三者完美的结合,大全景中摩尔在飞机厂房空旷的大厅里奔跑,绝望而无助,大厅阴暗高大的柱子投下厚重的阴影,一个女人宿命般的无助,在异常强大力量面前的毫无对抗之力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神庙祭坛似的图景,同时我就想到了这个故事的神话意味,天使母亲寻找和救助自己的儿子,最终用悲剧般的,却是只属于人的品质战胜了神和命运。
希腊神话的意义在于揭示人在命运面前不堪一击的脆弱,在这一点上,电影违反了古典,同时印证了美国社会当代大众神话的意味:2004年的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的泥沼,国民对国家和总统产生了空前的失落和无力感,此时一位美国母亲出现了,她以一己之力对抗如高于一切的无可匹及的力量,而她需要的仅仅是回归自己的家庭,要回自己的儿子,如此而已。
灰暗的美国的冬天,没有了国家和父亲可以依靠,美国人还有什么?
感谢上帝,他们还有母亲,而母爱,能够战胜一切,这就够了。
然而现实中呢,美国母亲们含泪从电影院中出来,欣慰的感到自己似乎也具有拯救世界的力量之后,还是把总统候选人的票投给了风趣迷人的混血黑人奥巴马,“虽然他是个黑人,但好歹是个男人,拯救世界的任务还是交给男人合适,希拉里,继续为这个国家流泪就够了。
”
这部影片剧情真的不是很好,但在前段的叙述中,也许真的给了观众一个谜题,那就是泰利真的拥有孩子吗?
在社会种种的暗示下相信很多的人都会认为泰利根本没有孩子,所谓的孩子仅仅是泰利自己空想出来的,但泰利一直坚信自己拥有孩子的事实,并一步步去探求真正的事实存在。
本片意在讲述亲情的力量,也同样展示了母亲的伟大,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有母爱支持下任何的东西都不能打破自己所坚信的事实。
但是说起来本片引入了外星人一说,虽然让剧情合理,但另一方面给人了一种狗血的成分,但这都不重要,最后都是美好的结束,外星人的实验失败了,泰利重新获得了事实他儿子山姆的存在,可我觉得,如果影片最后让泰利接受了所给的现实正如搭档艾利一般,忘记所拥有孩子的事实,这部影片才会给大多数观众思考的空间。
片中给观众的问题其实很简单,让你接受一个扭曲现实的事情,并且在社会中完完全全的都是接受扭曲现实的现实,那么你还会坚持自己的现实继续生活下去吗?
相信很多人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开始怀疑自己,安慰自己当初的现实都是自己空想出来的,也就慢慢的接受了这已经扭曲的现实。
本片暗喻着人类仍旧是被社会支配着,社会怎样你就应该怎样,从来不会坚持自己当初所坚信的事实,从而导致人类就这样麻木的生活下去,追求本心才是电影要告诉我们的,社会在变但不要随之而变,至少不要再让世界改变了原有的你。
重新审视自己: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你会接受扭曲的现实吗?
即便是高科技也无法抹去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思念。
这似乎就是《灵异拼图》所要讲述的道理。
关于记忆的影片很多,关于科技可以操纵记忆的影片也很多,大多的情节都是反对的,如果要拍续集的话,许多影片在结尾处会留下点没有解决的小问题。
为什么我们对记忆如此热衷呢?
大概人生中的确有不愿忘记或难以忘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由于记忆的存在,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思念一些事情,也可能我们会因为记忆而无法忘掉许多痛苦的经历,因而变得更加痛苦。
但无论怎样,绝大多数导演还是认为记忆是人的本性之一,任何力量不知道也不能够将其改变的,所以便拍摄了许多关于记忆的影片,改变记忆虽然能够成为一种可能,但是很不道德的事情。
《灵异拼图》这部影片也是关于记忆的,大体来说就是一位母亲失去了孩子,但突然发现周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都证明她的孩子从来没有存在过,于是,她开始寻找。
故事讲到这里,想起了前不久朱迪拍的《空中惊魂》,也是失去了孩子,但最终的结果是现实版的,很惊悚也很合理。
《灵异拼图》则有些不同了,于是,关于记忆的问题由代表着高科技的外星人出现了。
外星人偷走孩子是为了试验,却不是要将孩成当成笼子中的小白鼠而是要看看是否能消除亲情那种刻骨铭心的思索。
也许是本人对外星人有种排斥心理,当影片演到最后,结局的指向是外星人在作祟的时候,笔者多少有些失望。
关于影片前半部,录相带被抹去,照片中再无孩子的影像,除了母亲以外,所有人都抹去了那段记忆,甚至报纸上都再也没有空难的消息,还有关于国家安全局以外各种各样的令人难以捉摸的信息,这一切显得是那么地诡异,但外星人的出现便将这些诡异完全抹杀了。
这就好比我们见到一道工序复杂,做出来色香俱全的菜肴,但真正入口之时,味道却出奇的平淡,那时的沮丧是无可比拟的。
的确,运用外星人可以将影片前半部的所有一切都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不幸地是,这样的解释虽然十分合理便不够智慧,显然十分地仓促而没有味道。
于是,本人在考虑把外星人换作神,换作其它的可以操纵一切的力量时我会不会接受呢?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那么我所看到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那就是人的力量。
希望这是一部关于人的力量的较量,主人公爱子如命的命题,亲情是无法割舍的命题可以继续保留,但不要面对如此强悍的力量,因为这样的力量只能让我产生一种错觉,即是导演告诉我们,亲情不可割舍是一厢情愿的。
我很难想象,外星人也好,神也罢,即然能消除许多人的记忆甚至消除那些记忆在岁月中所留下的痕迹,为什么却对亲情这种记忆而无动于衷呢?
难道借此来表现亲情的记忆无比强大吗?
多少有些牵强。
相反,如果是换了人的某种作为,那么主人公的亲情表现就不会显得强大了吗?
同样是强大的,因为主人公在寻找儿子而一意孤行,这一意孤行的态度就很是了不起了,没有必要用外星人或神的力量来反衬。
这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主题与故事的合协来。
本片的主题很明显,是母亲爱儿子的情感,故事则是外星人将儿子劫走,并消除了许多儿子曾在社会上存在的记忆,于是母亲去寻找。
故事虽然可以表达主题,但故事的牵强却使主题被弱化了,变得不可信了。
悬疑片最忌讳的就是这种结局的设定,无论是外星人还是鬼神,这样的设定显得极不负责,极为牵强。
因为这样的结局设定可以用到任何版本的故事中,那时,对主题却没有丝毫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说明这样的结局肯定是不是最好的,只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主题,是缺乏智慧的。
虽然本片在朱莉摩尔的演绎下显得十分地感人,许多观众也为那种母爱而感动不已,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住本片最大的污点,即过分简单过分格式化的结局,当我们用外星人做试验来解释一切的时候,我们有悬疑片肯定会落入一种平庸之中,这是勿庸置疑的。
所以,笔者认为,凡是悬疑片都只有一种可能的结局,唯一的而不是套路的结局,只有这样的悬疑片才是真正的有智慧有力量的影片。
2006-8-28于通县韩兮
只給星給母愛
不喜欢瞧Julianne Moore 如果没外星人什么事,只是NSA玩的一场试验,就更好了!
虎头蛇尾,典型的剧情不够神仙凑。
这种电影就是谋财害命,惊悚片的前半段让观众猜到底真相是什么,结果告诉你是一切都是外星人搞得鬼,剧本真是无敌!
这真的吧我吓到了。题材很特别。
概念不错,虽然我喜欢外星人阴谋论的剧情,但是后半段这发展太差了。
豆瓣上都在说剧情扯,说ost和电影不搭,说朱利安演的差,我到还好,记不太清了,记得感觉,画面很清冷,小时候那种压抑了半天突然看到人被吸到天上的眼大感也还记得
前半段的确压抑,困扰在谁是被操纵者,后半段有点恶搞,添加科幻成份,望着黑人女警探瞬间飞向天际,不由地想起周星星
外星小孩实验课作业设计不当导致失败,被老师拖回去叫家长了
母亲对孩子的爱真的伟大啊!
不能丢了孩子就赖外星人吧。
片子不错,女主演的棒。就是那个外星人有点扯。
这剧本也太美剧了,镜头也跟电视剧一样。明明可以现实向的,非要强行科幻,到最后要没讲明白究竟咋回事。我恶意的猜想最后的he是女主的幻想。
这片子还好吧,最后的原因挺出我意料的,没想到会这样!
卫斯理发作了
逻辑观哭了
以前看过,又看了一遍,不错。
外星人你能去干点儿正事么……
又是一栋烂尾楼,反正我不喜欢结局。虽然以外星人做幌子就可以让所有异能得以成立,但是无法左右看电影的观众的思维。于是乎,从头至尾令我心生喜欢的该片,被我在结束后小小鄙视的一下。明天对比一下蝴蝶效应,再下结论。两部都是看了一刻钟,没兴趣,过了十年八载再继续,发现不错,就此深刻检讨。
一开始只以为是悬疑,没想到中间吓了我好几跳,还叫出声来,只不过最后有草草收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