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富家女遇上一个穷人家的男生,擦除爱情的火花。
白雪公主与黑马王子,在新年夜露营时候,红酒的催化下,孤男寡女呆在帐篷里就咔嚓咔嚓了,一矢中的。
亲事自然遭到双方家长的反对,门不当户不对,更重要的是主人公门没有听家长的教诲,于是俩人离家出走,到了废弃的小农庄,男耕女织。。。
最终大团圆结局,女生早产,母子平安,男生入教养所调教后释放,双方家长和解。
里面的新人MM查了一下,是薛凯琪,影片里面刚怀上小宝宝时候的造型还满PP的。
加上成龙的儿子,俩稚嫩的演员恰如其分的演绎了这段早恋的故事。
俩人出走后只有3000多块,起初还很奢侈的买好多东西,后来慢慢学会节俭,有一次俩人请好朋友吃饭,男的点了好多菜,女生在旁面露难色,提议AA买单,爱情中的男女在面对现实生存的无奈中慢慢成长;男的在建筑工地打工,领了工资后买了烧排骨给MM,在家前面的池塘里捞鱼,然后都给MM吃,说自己吃海鲜过敏;早上,男生去上班,女生说“路上小心啊,晚上回家,偶给你做面吃”;女生一个人在房顶铺油纸,修补漏雨的屋顶,上下梯子时候的小心翼翼。。。。
山穷水尽,却真心真意,所以偶心甘情愿自己被烂俗的剧情欺骗2个小时。
早恋的;初做父母的;青春期背叛的,都应该看一下。
看《早熟(2Young)》多少有点冲着尔冬升这个名号的意思。
这个在香港商业电影环境中,身上还残存许些文艺青年色彩的导演,曾有很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作品,比如《色情男女》、《新不了情》等。
他在香港金像奖上替很多人铺了功成名就的路,他曾经将大喇喇的张柏芝送上了金像奖影后的宝座,让那个年界三十却仍然被误读成玉女的女艺人,回归她性格的本原,完成了她自己的褪变,结束了张曼玉离港,港产女演员青黄不接的尴尬。
他也曾经让一直处在二线境地的方中信大放异彩,让这个面相冷凌的男演员变得连仁中、眉角都有戏份。
在炎炎夏日,动作片过烈、鬼怪片太阴、搞笑片太闹的状态下,尔冬升一直以来在挖掘新人或者帮人转型上很见功的过往,倒真得成为卖点。
《早熟》是一部探讨未成年人恋爱、偷食禁果以及未婚先孕话题的电影,放在当下的这个世风环境里,这样的问题以电影的方式摆出来,不可谓不合时宜,不可谓不敏感尖锐。
可是看完整部电影,你会被过烂的剧本折磨得晕晕欲睡,开始怀疑尔冬升人近中年是不是耐心大涨,居然可以忍到这个地步。
电影有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对未成年人恋爱及未婚先孕的赞美,最后三分之一的篇幅留给关于人生责任的道德教育课,不能不让人怀疑这部电影“骑墙派”的作风。
穷小子爱上富家女的模式本已经过于俗套了一些,结果还被斩头去尾,连两个人感情的起始点都交待不清,爱得不明不白,结果又那么坚定,完全不具备初恋在人生中的“锻炼”意义。
两个中学生模样的主角的台词太欠推敲,夜营这出戏中,两个人的对话,完全没有情窦初开的朦胧与羞涩,仿佛情波爱海里浸淫了很久的老手。
难道世风果真如此?
富家女的父亲更是一个偏执且不可理喻的角色,反对两个年轻人在一起的理由分明就是抢了《西厢记》崔老夫人的台词,电影的最后又安排父亲情感的180°转弯,不顾资深律师的专业操守,直言自己提供假口供,帮助开脱男孩子的罪名,因为必要的铺层而使得行为没有支撑,缺乏可信度,有人格分列的嫌疑。
自认并非一个所有条条框框为重的卫道人物,但《早熟》所要表述和最终传递到观众心里面的东西实在相差太多,让人无法分清楚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
剧中的一些场景和情节的铺陈总给人未经大脑思考般的草率。
两个离家出逃,最终会在香港找到一处世外桃源无需付房租的地方。
为了体现教化意义,安排两个人在面对困境里的种种磨砺,明显有凭空捏造的痕迹。
让人不得不怀疑,这部电影大概只是初有脚本便开拍,边拍边想,一路信马由缰,最后离题千里,经不起推敲。
看《早熟》的演职员名单,多少有一些众星捧月的感觉,似乎是给足了成龙的面子。
除了两个新人面孔的主角之外,余下的都是香港有头有脸的“戏精”。
黄秋生、曾志伟、毛舜君一干人等,都是大配角出身,随便比划两下便抢了两个新人的戏份。
可是他们被安排在各自已成定势、过于程式化的角色上面,鲜少有发挥的余地。
新人薛凯琪印象里应该出过唱片,但唱过什么早已经忘记。
至于“龙太子”房祖名,一部电影看下来,印象最深的只有那一管硕大的鼻子以及与他“老豆”一样过于憨直的面部表情。
不知道一直活在父亲的荫蔽之下,对于一个已经开始安身立命的成年男子来说,是不是感觉到莫名的压力和不适,是不是有必要去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较之常人,完全跳过了“混脸熟”的压力,已经算是不错的开始,如何珍惜并且超越才是关键所在。
没有研究过五个月大的早产儿存活的几率究竟有多大。
但最后一幕。
未成年的女孩子带着他们的孩子去见劳动感化期满释放的男孩子,看见婴儿一张细眉细眼的脸,还真有点像“龙皇孙”的模样,不禁失笑。
《早熟》或许就像这样早产婴儿,尽管票房成绩不俗,但仍然不可阻挡先天不足留下的病根,让人分不清是教化还是鼓励,辨不明是拍给谁看的电影。
或许对于尔冬升来说,他在上届金像奖上 “要拿最佳导演的奖座换星爷票房”的一番言论,原来不是一句玩笑。
香港导演张经纬的作品《早熟》,曾经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国内民间影展上,作为青春派独立电影之一,为青年和学生影迷喜爱。
在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之后,开始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同时也创造了香港青春偶像片的票房纪录。
影片的主人公是香港一位成绩出色的少年钢琴手(JAYCEE饰演)。
尔冬升基本放弃了传统偶像类承接片头尾的方式——省略了主人公周围的人对他的看法(只有只言片语),焦点始终在家富自己身上,他对自己和对若男的看法。
省略外围观点,对于此类偶像片是一个冒险,而《早熟》的精彩亦在于此,他向我们最具体、最深入地展示了一个清纯的灵魂因忠于真情而甘愿接受内心的煎熬的心路历程。
这部电影所带出的讯息并非取决于观众的角度和同龄人同样的经历,因着他们不同的思想,产生不同的反应。
人也许可以被视为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人”或“不够成熟的人”,因为只要我们还活在世上,就总要在他人的再参与下才能完成我们的人生。
但是这种他人的参与又不可能彻底充分,他人不可能真正理解我们、我们自己也可能抗拒或叛逆外界。
而不成熟的这两个人,家富和若男就有困惑与挣扎,就有痛苦和成长。
这是我透过《早熟》所见到的感性内涵。
影片的一开头,十九岁的家富回答若男“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时,他说“做一个Human Being(人)”。
这也是贯穿整部纪录片的核心题旨。
让我们这些“成熟了很多年”的同龄人,在看见家富这个懵懂青春的早熟生活时,也得以重新审视自己。
现在香港的电影,好象让我期待的,只剩下尔东升了就是喜欢平淡的文艺片,剧情很老套吗??
我不觉得就行了导演似乎对开小巴的这个职业很钟情,记得《忘不了》里面,CICI那瘦小的身躯,坐在驾驶座上的样子回到电影年轻,初恋,怀孕,私奔曾经离我们很远的字眼那时候,对于听说的事情,始终觉得不解,甚至去批判长大了,经过了18岁那些年纪,才知道,事情并不遥远身边的人,也有发生过这样的意外,有的选择结束无辜孩子的生命,有的选择早早结婚前者是不负责任?
而后者就叫负责任了吗?
电影里面可以私奔,逃到荒凉的小山村里面,过着简单的“两人世界”男孩子为了养老婆和孩子,打零工,偷东西,袭击警察其实,我是感动的,那个男孩子只是尊重女孩子的选择,并且想让他们幸福这样的场景又似曾相识,在张小娴的小说里——————————————————-——————真爱是什么?为了博取对方一笑,送上闪耀的钻戒、洋房、名车?或者是送上九百真爱是什么?单纯的真爱,是深爱着对方,彼此承担责任,为幸福的未来而努力FIFI还是演一个富家女,和学警里的角色一样,这个算是本色演出吧对于房祖名,估计是以前的偏见太厉害,倒也让我眼前一亮尔东升的电影,总能让人思考些什么
好多年前在网吧里面看的,在上学时候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回想一下将近十年了,前段时间还在想什么什么时间看过这个电影。
对这个影片的印象非常深刻,几乎每个细节都记得,是那两个人的生活最后经历种种在一块。
当时还不知道是房祖名演的呢,只是记得男的帅女的漂亮,因为两个家庭条件差距非常大,所以就没有顺心顺意的发展,曲折之后的美好。
祝福他们。
方家富爸爸:我真系谂唔到啊,我自己已经好衰嘎啦,我生个仔出来,跟我学埋一模一样,又唔生性,又折堕,书又唔读,冇本事,又中意去蒲,十几岁咋,学人地沟女。
我就系……沟你阿妈,害到涯足一世!
好,我抵死,个天罚我没工做一世,我无所谓。
但系尼几年,我同你讲、我闹你,系为咩啊?
唔想你企上老豆果条旧路咋,你睇下你,你咩新鲜萝卜皮啊?
你有咩本事养人地啊?
同你一齐啊,害人地一世啊!
你饿死老婆熏臭屋!
--雷若男爸爸:法官大人,我系受害人嘅爸爸,亦都系我报警拉被告,到咗宜家,我又变为,为辩方陈词,係心情上来讲系……非常之复杂。
所以我更加有必要将成件事讲清楚,以提供法官大人一个更加全面清晰嘅视野审理本案。
当我地后生嘅时候,其实同宜家年青人应该冇乜分别,都系充满激情、追求浪漫、不顾现实,所以唔多唔少我地会做错一滴嘢,但系到咗宜家,我地成为人地嘅父母,当然唔希望我地嘅子女重蹈覆辙,于是谂尽千方百计帮佢地安排好一切,以为佢地只要遵循我地嘅计划,就一定会得到幸福,但系我地从来冇谂过佢地嘅感受,一直係度打压紧佢地嘅意愿,我地唔知道对佢地嘅要求过高,系会带比佢地咁大压力,我唔知道,对佢过分嘅压迫,系会对佢嘅心理造成咁大嘅影响。
我宜家明白,人生系需要经历嘅,任何人如果冇经过甜酸苦辣,系唔可能得到真正嘅成长。
係尼件事上边,被告的确系犯咗错,佢错在年青、幼稚、冲动,但系同时佢都有一样嘢系做啱嘅:就系佢尝试,去承担佢嘅责任。
佢尽咗佢自己最大嘅努力,去照顾我个女,係尼件事上面我应该觉得惭愧,因为佢爱我女,爱得比我单纯,爱得比我真。
《早熟》这部电影可以说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少男少女对于爱情价值的一个缩影。
现在再看20年前的这部电影,男主角已经变得不知所踪,女主人也从清纯少女,变成了一个成熟有韵味的女人。
但电影带来的震撼和怀念却增加了。
就像那句“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 虽然,还未经历过生离死别,但也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一、新颖 在那个手机还不普及,电影、电视、电台、电脑就是知识的来源。
那个年代的电影、电视剧,无一例外都与情情爱爱有关,少男少女情窦初开,加上外界的推广,谁也躲不过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早恋。
电影中,家富和若男就是这样的一对情侣,就像那个年代独有的事物一样,电影中的男主角要不就是富二代;要不就是社团“话事人”,女主角身边的男一号和男二号都是有钱的帅哥,贫穷小子爱上富家千金的故事,可以说是既新颖,又特别的情节。
二、诱惑 初恋的魅力或许就在这里,拿着父母的钱,干着父母年轻时候都不敢干的事情。
年轻时候的情侣,电影中的情侣,都是和自己的另一半成为终身伴侣,总以为愿得一人心,牵手到白头。
但现实中,有几多对初恋情人是白头偕老的呢?
三、责任 《早熟》中,当得知若男有喜的事情后,家富一开始也是想放弃,但到最后,他还是承担起一个丈夫的责任,他主动去干活,而他的父母也为了儿子的错误行为而负责,就像那句老话“老豆养儿子,负责养到底。
” 若男的父母也因这件,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原来,是自己的疏忽,是自己的自以为是,改变了女儿。
原来,还是会有年轻人会负责任的。
《早熟》拍出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少年时代对爱情的美好的幻想。
也许,对于这代人来说,青春时期的爱情,就是理想中爱情的模样吧!
以下是2005年6月5日我高考前夕看《早熟》写下的文字。
【因为爱】决定打开电脑写点东西,是因为觉得如果不把感情宣泄出来,我是不可能集中精神去看那些枯燥的历史的。
昨晚看了在家里的投影上看了电影《早熟》,感动得乱七八糟的。
昨晚整个晚上,我都深深地感觉到被一股暖流笼罩着。
我很少有这样的感觉,特别是对于港产片。
我很难在这么复杂的感情里找一个起点来述说。
因为昨天我的思想世界凿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若男和家富的爱情很简单。
他们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的画面让我第一次感到泪腺饱满。
我想到了她。
我们曾经也那样抱在一起。
那种感觉我很难忘怀。
男主人公的角色正是和我相同的年龄。
虽然我没有他的那份憨厚,没有他的那份单纯。
但我想,我们都初次体会到爱的感觉,暖暖的,缠缠的。
他们接吻,那么轻柔,那么美妙,带我回味着那时候舌尖的感动......我一直在憧憬着高考过后我和她可以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我会对她很好很好,享受着欣赏她幸福的表情。
虽然我不止一次对她的忽冷忽热感到无法理解,但是我还是很爱她,享受她身上的味道,享受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
我也难以自拔地对自己说,我要把我的整颗心都给她。
昨天我没有复习。
我上午央求爸爸开车送我去天河,说要去看书散散心。
其实我是去买材料。
我打算给她做一件礼物。
下午我把一条牛仔裤剪得粉碎,性能超群的万能胶不只一次地粘住了我的手。
最后终于大功告成。
我挺为我的创意而感到骄傲的,因为出来的效果实在是很帅气。
我抱着成品沾沾自喜,想象着她看到以后惊奇和感动的模样。
我想,我对她好。
给她这么多,她一定会感到幸福的。
我们很久没有联络,高考成为了不联络的最充分的理由。
她的生活很精彩,很可能忘了我。
而我除了对这课本就只想到她。
这虽然是种不公平,但我也无能为力。
若男怀孕了。
两个年轻人无奈之下只好被这父母偷偷地生活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子里。
家富为了赚钱,出去打散工。
虽然他并不是温室里的孩子,但也没有受过工地里工人们受的苦。
搬砖头、扛水泥,一天下来他整个人都软了。
晚上狼吞虎咽地吃着若男做的也许根本不好吃的面。
若男摸着家富颤抖的手,万分心痛,而我的泪腺再一次充满......也许是家富掩饰说“当是跳霹雳舞,过两天就习惯了”的话,也许是若男心酸的表情,也许是两个孩子过早地受到现实生活的残酷折磨,我突然觉得家富真的很伟大。
他是真正爱着若男,他是真正的负责任的男人。
那时候两人之间的幸福从屏幕里溢了出来,弥漫着整个客厅,一次又一次地融化着我的心。
真正爱一个人不必给予太多。
我一味幼稚地认为,只要我给她得更多,她一定会开心,一定为更加爱我。
她总对我说,要我不要买那么多东西给她。
我猛然觉得为她做的这份礼物,还有过往给她的一切一切,和家富那双颤抖的双手相比,显得那么的渺小。
也许爱不是在于送给她多少礼物。
想想看到也是,她没给我过什么,仅仅是抱一抱我,我就已经心满意足,已经觉得无比幸福。
当然,我不可能真的去为她运水泥,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我也许应该想办法换一种方式去对她好,或者只需要简简单单地去爱她。
我想影片想要表现的不仅仅是两个年轻人的相濡以沫,还有作为父母的一片真情。
家富的父母终于找到了两个孩子藏身的村子。
他们发现了家富和若男在田里挖不知道埋了多久的白薯。
两个孩子见了家长,没命似地跑。
若男的肚子已经很大了,跑得踉跄;父亲母亲年龄也大了,追得狼狈。
这么一场并不好看的追逐戏,让人实在不是滋味。
大家都跑得没力气了。
父亲落泪了,对着儿子大声哭骂,其实他是在骂自己,骂自己没本事,让孩子他妈跟着苦了一辈子,生了个那么不肖的儿子又让若男跟着受苦。
后来,母亲抱着少不经世的若男,家富和父亲也在彼此的肩上落泪。
我分明感到泪腺承受不了更多。
但我还是没有流出来。
性格问题,但不代表我感受不到。
母亲这时候端来一碗黑乎乎的汤,很长的名字,我叫不上来,只记得她说是冲刺阶段补这个补那个的。
我什么也没多说,亲了妈妈的脸颊一下。
片中两个年轻人的父母都只是寻常人,因此我看来很亲切。
我理解若男的父亲的暴燥。
其实他也是对女儿给予了过分的爱。
影片中父母对孩子们的爱总是最直接的。
这让我想到我的父母。
谈起他们我有数不清的内疚。
我虽然善于言辞,但是我不懂得表达对父母的爱。
我知道他们很爱我。
特别是高三这一年,从去武汉考试开始,他们就忙前忙后。
也许有更多的他们做了我还不知道。
他们为我做了那么多,我连一句谢谢也没有。
我无法开口,也知道千万句谢谢也根本无法与他们无尽的爱相抵。
父亲也对我发过火,母亲也为我落过泪。
影片里家庭的一幕幕都能是我的家庭的影子。
虽然我没有犯下什么弥天之过,然而面对正走向社会的我,他们会怎样?
我想,我也许只能在高考完以后,无论成绩如何,我才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所思所想。
这是部好片子。
不管是新人还是老演员,给我清新亮丽的感觉。
特别是那股至今还在心里的温暖和感动,是最值得回味的。
我问母亲觉得怎样,她说一般般。
我想,这也许是因为我接触这类真情细腻的电影比较少吧,又也许我是我有着和主人公几乎一样的感觉吧......最后,为两个新人的突出表现喝彩!
为四位举足轻重的老演员喝彩!
为尔东升喝彩!
为《早熟》喝彩!
为爱喝彩!
3rd June 2005 回北京的飞机上,狭小的机舱屏幕放了这个电影。
我没有领耳机,干看。
还是那个画面,那个揪心的追逐戏,确确实实地哭了。
后来法庭上的说教式的情节,再哭一次。
一滴泪,代表千言万语吧。
电影把青少年早熟早恋这个社会问题提出来,没有大道理,没有说教,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而是给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以及他们的父母思考的空间,如何正确的去看待这一问题。
对于这次的尔东升,有点失望。
或许是多日来的沉重早就变成习惯,看电影的时候只觉得平静。
甚至男女主角讨人爱的笑脸和大牌演员漂亮的细节处理都惊不动心里的波澜。
缺乏关爱的富家女爱上家境贫寒心地善良的小伙子,一不小心爱情的火花点燃了火苗。
于是两人私奔在乡下生活了几个月,最后被家长找回。
孩子生下来,原本怒火冲天的女方家长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放弃了对男生的诉讼。
这样的故事总是一遍一遍在书本上电视上网络上演绎,次数多到让人觉得缺乏真实感。
似乎这永远是天边失足青少年的故事,永远不会在生活中成真。
我们麻木了。
因为这是连下一句台词都能猜到的老套故事。
可这电影,拍得让我几乎感同身受。
小孩子在看电影的时候总是很自然的分出好人坏人,他们在好人落泪坏人大笑的时候会心急,在好人幸福坏人痛苦的时候会长舒一口气。
也许是我第一次在看电影时摆脱这种有色眼镜。
原本那小两口自当是好人不用说,可你看双方家长,他们的每一声叹息每一滴眼泪甚至每一次怒火不都让人心疼?
你看最后要起诉男生的公检方律师,他在法庭上说的话不都句句在理?
甚至在雇用房祖名的吝啬小店主,欺负他的地头蛇身上,我都能看到一个个底层小人物艰难求生的传奇。
看电影的心情不再是简单的快乐与不快乐,心疼与不心疼,而变成一次与理智的对话,一场心灵的挣扎。
电影的结尾处理得很漂亮,薛凯琪带着孩子去接刑满释放的房祖名回家,两人脸上写满幸福。
看似是个HappyEnding,可再往前跨一步你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的是短暂的恩爱,然后是沉默,争吵,泪水,还有一张离婚证书。
他们都太小太年轻,房祖名在骑破自行车送煤气的路上碰见专业自行车队,他甚至还蹬起车想跟他们一起飚。
他们还是孩子,无法理解一生有多长,无法理解一辈子的责任有多重。
男主角在刚知道女朋友已经怀孕时对他爸爸说,我不会连累你们的,我会负责的。
爸爸反问他你怎么负责?
所有满腔豪情的年轻人在听到这个问题后都会语塞。
你要怎么负责?
带我私奔吗?
娶我吗?
照顾我下半辈子吗?
我怎么知道你能不能做到?
连你自己的不知道你行不行。
可年轻的女孩子们哪个会问这些问题,她们只会傻乎乎地跟着爱人私奔到没人找得到的乡下,只想到可以靠着自己的力量把孩子生下来,为自己争口气。
她们没想到的是浪漫的两人世界背后是父母的每日不停的泪水,没想到维持家用的微薄资金背后是男人拼死拼活每天做苦工甚至变身小偷,没想到曾经觉得味道不错的罐头食品背后是因为营养不良可能早产的危险。
最可怕的是一天天淡下去的感情。
亲密无间总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年轻人的爱情就像水饺,别看丢进锅里的时候又香又软,放进冰箱只几个小时,饺子皮就会变灰白,饺子馅也会变僵硬,最后用手一掰就变得粉碎。
导演在电影里也透露了两人感情变化的信息,年轻妈妈一个人坐在河边对肚子里的孩子说话,年轻爸爸在打工失败后对女朋友大喊大叫,原本这些小裂纹都会越长越大碎掉人的心的,导演却用肚里的孩子盖住了推迟了这样可怖的结局。
这样脆弱的感情必然会将他们今后的婚姻推到一个岌岌可危的位置。
影片最后法官说,因孩子而结婚的年轻人婚姻多数不会超过三年。
我想这三年中一年半都是在争吵中度过的。
这个时候前面的那些所谓坚持那些所谓责任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开心,争了口气又有什么用呢”。
责任多半会在感情的平息后倒下,即使没有倒下,换来的也是一辈子没有感情的痛苦婚姻。
这一切本都不该发生的。
孩子,为什么你只熟了身体却熟不了心智。
电脑里放到的音乐是Kate Voegele的It’s only life。
有这样的歌词:Don’t look away don’t run away. It’s only life.可是我想说,It’s your LIFE darling. Take it seriously.
好吧 我承认基本没认真看 因为一起看的人和地方
虽说拍的很挫,还是坚持把它看完了.p.s:最近有点喜欢薛凯琪
虽然演技不好 却比左我地年轻人的一个警戒 同埋感觉好亲切 好多感慨
以前看的。比起今年《分手说爱你》的矫揉造作,我倒更喜欢当年too young的fifi和房生
我想知14岁就和小宝拍紧拖的余安安与小宝合作拍这部有关早恋的电影是乜心情来噶
四位家长演技冇的顶~ 特别係曾志伟,又贱又煽情~F小姐灵的,看哭了我都~
尔冬升有时候匠气太强,虽然在细节上可以做得不错,但是情感核心每次都显得很浅薄,结局都商业到不行。
挺无聊的,而且有些假。早恋也不至于这样的悲惨吧
少男少女在伊甸园品尝禁果的浪漫,以及被现实打脸不得不回归社会的狼狈,让人想起伯格曼的那部《不良少女莫妮卡》,不过结局要理想化得多。全片最动人的情节是并不富裕的父亲发现儿子恋爱时,爽快地塞给他几张现金,“大方一点,不要寒酸。但是不许对人家毛手毛脚!”有温度、有态度、有原则的教育,所有为人父母者都该视之为典范。
看了两人的新作《分手说爱你》,想到了这部电影。
记得当年租碟看的,一起看碟的小伙伴也已经不知去向。只记得当年女主大着肚子飞跨过一条小河,我们齐呼,wooh...牛逼
初戀愛情教科書。
在电视上看得~~这女孩可爱啊~~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还好吧 貌似是从这部片子开始迷上fifi的
早熟是走向放逐的开始
整個電影的背景就足夠無奈了
早熟 其实这算是现实主义中的浪漫主义了 不过只有这样拍才会让人觉得现实也并非那么残酷 真爱还是很重要的
场面撑极部戏都系咁烂...冇计啦。
早恋生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社会的问题,可能是家长的问题,也可能是孩子自身的问题。
薛凯琪也太灵气了吧,真的太喜欢她了。这部电影真的把一切东西融合得恰到好处,青春爱情、早恋的残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青年的诱惑与疑问,只可惜内里还是一部轻喜剧。话说,香港的这种爱情青春电影怎么拍都会落入大团圆的俗套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