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吉姆·泰华图
主演:马尔万·肯扎里,休·史密特,马汀·雷克梅尔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语言:荷兰语,印尼语年份:2020
简介:一名年轻的荷兰士兵被部署在荷兰的印度尼西亚殖民地镇压二战后的独立运动,当他加入越来越无情的指挥官精英小队时,他发现自己在责任和良心之间左右为难。详细 >
-8.5分。-战场上的人回归后如何疏导安排一直是很难的课题,对于他们本身来说更难
战争扭曲人性,改变社会生态。不过啊,游击战争可不简单,种田的泥腿子怎么就拿起了枪杆子?不触及背后推动的那双黑手,太对不起两边牺牲的生命财产了。
不堪的荷兰电影业能拍出这么层层叠叠的创伤实属不易。说这个电影是propaganda的人是真没看过荷兰和印尼各自的propaganda电影是什么鸟样。今晚认真写个影评~
很深刻 比黑客帝国4好看hh
荷兰兵最后举枪自杀,一切都符合情理之中了。荷兰兵追悔莫及的事就是在军队里忤逆了土耳其仔,同情心泛滥,自毁前程。有两段情节说明,母亲说他不修边幅找不到工作,荷兰兵说国家找回退役兵继续服役,接着去原公司任职,被老板公知已经没有职位提供,他也要求继续回军队服役,老板说女王又不给补贴,毁灭了他回部队的希望。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没有体面的工作,贫困潦倒,因为母亲死亡最后一次见了监狱里纳粹分子的父亲,生命失去了意义,终于走到了尽头。
一个正义的男人参加战争,一点点受到不公正战争的残酷,最后回到了和平社会,找到了他的那个上司,当初上司放他走,给了他一枪,他现在回来找到上司也给了他一枪,然后在上司的面前饮弹自尽。
荷兰版《现代启示录》。
故事背景是1945年—1949年,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以苏加诺为代表的印尼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印尼民众武装反抗荷英殖民军队重新入侵的时期。当时日军战败,其残部尚在,英国根据同盟国的决定登陆印尼接受当地日军的投降,占领了印尼大部分地区。但在1946年10月于“泗水”遭受印尼“青年组织”攻击,11月撤出印尼。而这时荷兰人摆脱了德国人的统治,想要从英军手里接手印尼,继续进行殖民统治,印尼民众奋力反抗,争取独立,荷兰政府为了镇压他们,派出军队前往印尼。
整体的压抑难受,基调就暗示我们不是为了维护和平爱国主义这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目的而来,带着反战的质疑,这里的大兵做的对或不对都难以定论,只是战争背景下,人人皆机器下的一粒螺丝,坏了换一颗罢了。不喜欢
该片基于荷兰殖民印尼那段时间的历史,其实很多在印尼的华人对荷兰人的观感并不差,因为西方殖民者至少带来了先进制度,秩序,你看看现在的印尼这么多年了,甚至连荷兰殖民时期都不如。
男主的性格就不适合当兵,敏感脆弱,非常容易PTSD。
立意和手法都非常好的战争/历史反思作品。
非常符合我对北欧抑郁系的刻板印象。整体叙事非常工整,循序渐进,把最难拍的人物内心变化和不同年龄段的沧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当观众有些疲惫且放松的时候,给你来一记最猛最烈的重击,直达心灵。(话说豆瓣这片的演员页面怎么一个女演员都没有)
结合时政,俄乌战争,再看这样的电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某个阶段白人超过了世界其他人种的文明,养成了傲慢、自大、无知的品质,救世主般的施舍其他人种。如果不接受白人的施舍,嗯,白人会定义他们是恐怖分子,并予以惩罚,说明什么?说明纳粹不仅仅是二战的德国,可以说是遍布白人世界啊。为了消灭纳粹,我们必须努力。亨廷顿认为这是文明的冲突,目前看来是的
吞槍的帝國侵略思想!
荷兰军人到印尼保卫荷兰?
为什么要自杀
上尉想给印尼带来和平,所以选择了看似最强大的荷兰合作,并将自己变成了一直鄙视的刽子手叛军——和他们一样不经过调查就烧杀掳掠,以暴制暴。主角父亲是nazi,自小就有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所以崇拜帮助底层的上尉,但在他黑化后又坚定对抗,最终导致自己无法享受退伍待遇。这片大概算是把原生家庭问题融进了殖民地独立战争里?
结尾才知道故事讲得啥,战争把人变成刽子手,面对未知的丛林,士兵一开始只有巡逻。渴望进入丛林战斗。而一旦进入丛林,自己也就完全迷失在丛林里。「丛林」可能比「东方」更接近电影的主题。
其实有历史背景,也深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8.5分。-战场上的人回归后如何疏导安排一直是很难的课题,对于他们本身来说更难
战争扭曲人性,改变社会生态。不过啊,游击战争可不简单,种田的泥腿子怎么就拿起了枪杆子?不触及背后推动的那双黑手,太对不起两边牺牲的生命财产了。
不堪的荷兰电影业能拍出这么层层叠叠的创伤实属不易。说这个电影是propaganda的人是真没看过荷兰和印尼各自的propaganda电影是什么鸟样。今晚认真写个影评~
很深刻 比黑客帝国4好看hh
荷兰兵最后举枪自杀,一切都符合情理之中了。荷兰兵追悔莫及的事就是在军队里忤逆了土耳其仔,同情心泛滥,自毁前程。有两段情节说明,母亲说他不修边幅找不到工作,荷兰兵说国家找回退役兵继续服役,接着去原公司任职,被老板公知已经没有职位提供,他也要求继续回军队服役,老板说女王又不给补贴,毁灭了他回部队的希望。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没有体面的工作,贫困潦倒,因为母亲死亡最后一次见了监狱里纳粹分子的父亲,生命失去了意义,终于走到了尽头。
一个正义的男人参加战争,一点点受到不公正战争的残酷,最后回到了和平社会,找到了他的那个上司,当初上司放他走,给了他一枪,他现在回来找到上司也给了他一枪,然后在上司的面前饮弹自尽。
荷兰版《现代启示录》。
故事背景是1945年—1949年,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以苏加诺为代表的印尼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印尼民众武装反抗荷英殖民军队重新入侵的时期。当时日军战败,其残部尚在,英国根据同盟国的决定登陆印尼接受当地日军的投降,占领了印尼大部分地区。但在1946年10月于“泗水”遭受印尼“青年组织”攻击,11月撤出印尼。而这时荷兰人摆脱了德国人的统治,想要从英军手里接手印尼,继续进行殖民统治,印尼民众奋力反抗,争取独立,荷兰政府为了镇压他们,派出军队前往印尼。
整体的压抑难受,基调就暗示我们不是为了维护和平爱国主义这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目的而来,带着反战的质疑,这里的大兵做的对或不对都难以定论,只是战争背景下,人人皆机器下的一粒螺丝,坏了换一颗罢了。不喜欢
该片基于荷兰殖民印尼那段时间的历史,其实很多在印尼的华人对荷兰人的观感并不差,因为西方殖民者至少带来了先进制度,秩序,你看看现在的印尼这么多年了,甚至连荷兰殖民时期都不如。
男主的性格就不适合当兵,敏感脆弱,非常容易PTSD。
立意和手法都非常好的战争/历史反思作品。
非常符合我对北欧抑郁系的刻板印象。整体叙事非常工整,循序渐进,把最难拍的人物内心变化和不同年龄段的沧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当观众有些疲惫且放松的时候,给你来一记最猛最烈的重击,直达心灵。(话说豆瓣这片的演员页面怎么一个女演员都没有)
结合时政,俄乌战争,再看这样的电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某个阶段白人超过了世界其他人种的文明,养成了傲慢、自大、无知的品质,救世主般的施舍其他人种。如果不接受白人的施舍,嗯,白人会定义他们是恐怖分子,并予以惩罚,说明什么?说明纳粹不仅仅是二战的德国,可以说是遍布白人世界啊。为了消灭纳粹,我们必须努力。亨廷顿认为这是文明的冲突,目前看来是的
吞槍的帝國侵略思想!
荷兰军人到印尼保卫荷兰?
为什么要自杀
上尉想给印尼带来和平,所以选择了看似最强大的荷兰合作,并将自己变成了一直鄙视的刽子手叛军——和他们一样不经过调查就烧杀掳掠,以暴制暴。主角父亲是nazi,自小就有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所以崇拜帮助底层的上尉,但在他黑化后又坚定对抗,最终导致自己无法享受退伍待遇。这片大概算是把原生家庭问题融进了殖民地独立战争里?
结尾才知道故事讲得啥,战争把人变成刽子手,面对未知的丛林,士兵一开始只有巡逻。渴望进入丛林战斗。而一旦进入丛林,自己也就完全迷失在丛林里。「丛林」可能比「东方」更接近电影的主题。
其实有历史背景,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