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魔幻意象的作品,以一种颇为lomo的手法展示了出来,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影片。
很喜欢该片的美术指导,将一部略显伤感的影片排的如此漂亮,音乐方面也相当不错。
只是有点疑惑邵音音怎么能够凭此片获得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实在有点牵强,也许是为了致敬(早年在邵氏出品的《骗财骗色》、《军阀趣史》等片中看过此肉弹的表演)。
很佩服能将the pye-dog翻译成野良犬的想法,虽然有借鉴黑泽明之嫌,但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曾经是流浪狗,或者曾经是。
当陈满堆面对林志宏时,这两个流浪在社会和心灵上的边缘人,似乎一下子产生了共鸣,似乎他们更像是一对父子,当纸团温情的开花时,也许在林志宏的心中期望着陈满堆的出现。
也许你一辈子都在被别人安排,但当你有权利选择时,只要一次就够了,因为你已不在流浪。
“每一个人其实都有点秘密嘅 个么有时呢 爱一个人爱到呢颠颠地嘅”。
这是06年get a life 演唱会上病态三部曲前他忍不住话痨说的引子,花了的眼线,沾满汗的脸。
我很爱听他【爱】字的发音,那种字正腔圆的粤语咬字实在太吸引,注定写不了乐评大概是对声线的依赖占据了全部感官。
而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病态三部曲尚未成为一个于我知的片段,但是当各种细碎入脑之后,根据物以类聚的原则,这片子与这个三部曲就这么凭感觉走到了一起。
言归到片子本身,这部片子说是我最爱的港片之一也不为过了,更何况还有陈奕迅,如此偏执的喜欢陈满堆大概是因为他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实在要感谢郭子健先生,能为他留下一部证明他可以称之为演员的片子。
怀旧高饱和的色调是郭导的招牌,也对我的胃口,于是以港式特有的天台,满是鱼骨天线的场景开场后,三个孤独的灵魂因为万有引力相遇了。
一个混混,一个女教师,一个问题少年,“一家人”就这么全了。
说不上是替代心理作祟,还是孤独感作怪,少年对混混产生父亲般的依赖,混混小心翼翼的爱慕着女老师,女老师似乎也为这股好感动心。
因这股好感发生了很多浪漫的小细节,混混那种憨厚谈不上细致的追女仔心思竟总让人眼红红。
她想看星星,于是他就乱扔满草地的纸巾团挠着头皮说这是为她布置的星空;她爱游乐园,于是他收集了不知道多少的垃圾神奇的像模像样的竟也造起了小型摩天轮和木马。
奇怪的是在这个混混粗气的所做作为一切美的不像话。
有想过这片子就按这样的调调继续下去, 而你我知道的,感情总是善良,残忍的是生活由不得主张。
峰回路转的情节,是生父的出现,所有的平衡一下子打破的彻底,新的关系重新建立了起来,很明显,陈满堆多余了,至少他自己知道父亲这个角色即将转手他人,time to leave。
替代的感情虽然短暂但情感的共震真实存在过,于是当孩子再次大力的哭着吊着堆不让他走,挽留他听完最后的表演曲目,堆心软了,许诺帮孩子的生父排除威胁,而留下对他更大的吸引则是那份未开口的情愫。
故事似乎朝着开朗的方向前进着,毕业表演晚已然降临。
一首童声版,温情十足的《U light up my life》缓缓唱起,声音的主人表情很心安,因为他知道,父亲和堆都在。
堆则在角落静静潜伏着,随时准备排除危险,期待着今晚之后即将发生的一切,可,是歌声太动人么,杀手猎手都瞬间失神了一瞬,而终是有一个反应快些,一枪命中 ,干净利落,恰一曲终了。
该来的还是要来,于是看到了杀手卸下面具熟悉的女教师的脸,于是知道是女教师深深迷恋着少年的父亲,于是知道了堆被女教师误认为了杀手。
镜头再一转,堆躺着出现了,暗色调使得涌出掌间的血液一点都不刺眼,何况他还是笑着呢喃着:“天晴就会有星星了。
”边说眼睛里的幸福感就如同枪口里的血液不断溢出。
该死的微笑把我害得哭很惨,陈奕迅叠加上陈满堆,我恨这组合。
然后所有他美好的来源此刻又换上了纯白打扮,坐在小型游乐园前,黑白的相得益彰。
她也甜美的笑着,看着手里的盒子,特写镜头之下看到了盒子的究竟,一根心形的发辫,来自堆平时一根根一个个细小场景的仔细收集,谁说流氓不能有赤子之心?
堆终于成功了。
这桥段像极了防不胜防综合垃圾——“被世界遗弃不可怕,喜欢你有时还可怕”。
故事戛然而止,结束的刚刚好,导演贴心的安排最后的场景是三人嬉戏于游乐园舞台,今世若无权惦念,迟一点,天上见。
对于细腻情感以及小细节镜头的运用,郭导很有自己的一套,怀旧的气息配合固定的邵音音总让旧港味儿遍布整个屏幕,这也无怪郭导收集的玩偶精致几似真人,几张小丑希斯莱杰的模型特写足以以假乱真,当然,这是旁话了。
曾经在我脑中最深刻的童话是剪刀手爱德华,是从冰雕飘下的雪花.而今野犬,良犬,又诠释了一出香港童话.一个半小时的时长,故事讲述的很饱满,主线和副线的发展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漏洞,在如今的香港,一部小格局的影片能够陈述这么丰满的故事和人物,已值得嘉奖.导演从始至终都对童话氛围的渲染不遗余力,且不卑不亢,逐步推进.人物,情结,布景,光线,和很多细节的设置,都直奔一个主题—--童话.一个不似蛊惑仔的蛊惑仔,很童话.一个拌成老师的美女杀手,很童话.一个幽闭不说话的孩子,很童话.男与女相遇,一个孩子将他们牵连在一起,一个要绑架,一个要保护.蛊惑仔渐渐走出迷茫,爱情渐渐酝酿,父子情开始萌芽.很童话.废弃物搭成的游乐场,很童话,纸巾丢成的满天星,很童话,所有的童话都孕育着温情,在林志宏的歌声中达到顶点.结局不是圆满的,却是美好的.蛊惑仔摆平了暗杀者,却中了女老师的枪,是精妙安排的遗憾,比皆大欢喜更童话. 纸巾团成的星在雨水的浸润下开出了花,很童话,女老师在空旷的舞台上静静的等待已死在她枪下的他,轻拂着那串由发丝编成的圣诞结,很童话.这是一部很”香港”的影片,无处不透露出香港元素,却又蕴含着如今难得一见的细腻温情.快被用烂的黑帮仇杀和枪战,在这里只是作为剧情的暗线而被巧妙的淡化,反而强化了童话的升华.这也证明了一条金律,杀手,蛊惑仔,越是根童话不沾边的角色越谱的出绝美的童话.陈奕迅贡献了一次精彩的表演,依旧嬉皮但收敛了浮夸,依旧雅痞但包含真情.邵音音和曾志伟果然是老戏骨,戏份不多却相当出彩.(造型可见也是花了心思,帮了不少忙).林子祥戏份很少,中规中矩.林苑由于角色的设置并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但作为女1号,那么多戏份却少有亮点,只能说乏善可陈.其实我并不爱童话,也不稀罕被吹上天的童话,也许只有在我一些特别的、“缺心眼”时候,会看一出童话。
再者若非陈奕迅,也未必关注。
偶尔为之,感觉尚可
电影还不错,只是剧本写得还不够好。
要是林子祥后来安顿好了孩子,再找曾志伟报仇,这样陈亦迅才能从帮人找回父爱后陷入了弑父的困顿,这样故事就可以多一个层次,不再是简单的悲剧。
故事太圆满,圆满地无法掩饰编故事的痕迹,突出了编剧把导演和演员都荒废了,是有点可惜。
而且编剧的简单,让这样的可惜略微转为可气了。
这部片子5颗星的推荐。
很久没有看完片子不想去睡觉的感觉了,于是在这里找到了。。。。
莫名的有爱,从开头便喜欢这种风格。
可能与我一直喜欢陈奕迅也有关系,喜欢他的歌,喜欢他的人,喜欢他演这个片子的感觉。。。
于是便先入为主的有了爱?
于是便爱屋及乌了么?
要说不满意的地方可能是从林志宏爸爸出现开始,不喜欢这个角色形象,也可能是我预感到他将取代或破坏掉什么,虽然我一直觉得悲伤悲伤的结尾更有味道,但毕竟我心却终不所愿啊。。
看完仍不想睡,于是去找它的东西,才知道是07年的片子,而我却完全不知道。。。
又知道他是小成本电影。
的确可以说它拍的有那么点粗糙,完全抵不过之前看的什么朗读者,本杰明巴顿奇事来的夺目。。。
但是就是让我感动,会和陈奕迅一起笑,会看到林志宏拖着他的时候心酸的哭,会看到他说起码快乐的过一个圣诞节而欣慰,也会合着不会的唱的歌边哭边唱起来。。。
也许就是因为有那么些许粗糙,我才觉的真实,像我自己,像我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完美的漂亮的,不像被刻意修饰的。。。
永远可以打动我的悲剧,而且这悲的有那么点戏剧!
他们互开一枪,死掉就算了,还能欣慰的看一眼林志宏,这本可以是个英雄式的死亡,亦或让我接受的圆满的悲情,可却必须这样逆转一下么?
亲手在美丽的人和爱情上射上那一枪么?
虽然我并不那么欣赏这部片子里的爱情,虽然很多故事的浪漫都是为了一个女人,(也许是这里女主角演技让我欠缺喜爱)但我的确是更看重陈满堆和小家伙林志宏之间的细微感觉,那种信任,那种无声的大爱。
当他拼死拖住陈满堆的时候,我只能说也许只有小孩子还那么直接与真诚了!!
虽然陈满堆死时似乎惦念的更多的是那爱情吧。?
而现实的是,小男孩不知道他为什么消失了,他见到花开的笑,见到爸爸的笑,更让陈满堆死的让我难过。。
但是在主人公方面,陈满堆结束了浑浑噩噩的一生,有了自己的决定,用一种结束换来林志宏新的开始,不失为一种伟大。
我们也曾追求过这样的伟大么?
在这里看了一个热的评,(人家总是写的比我的精悍而动人,我在这啰嗦什么?
)里有一句话我很难过,“他或许会疑惑他怎么从此消失不见,但疑惑着疑惑着,也就丢失在了记忆的潮汐里。
”对于一个小孩子,他能记得什么?
或许多年后他只记得一种快乐感觉,或是一个模糊的名字,甚至连长相都不在清晰。。。。
可这仅存的记忆是一个人的终结,让我心痛,真不知是该为陈满堆惋惜,还是悲哀,亦或他实现价值而欣慰了。。。
最早吊起我胃口的是导演那篇像粉丝气十足的博文,写陈满堆这角色如何非eason不可,在两人那个看起来相见恨晚的会面中,eason又是如何表现得对堆这个角色百般默契,甚至把这部片子列为07年与演唱会同样重要的事。
那不看怎么行。
故事里的陈奕迅友善得永远有点笨拙,《野·良犬》如是,《每当变幻时》如是,就连903的广播剧《来不及听你说爱我》也不能例外。
港片里总要有这种死小孩,孤苦伶仃,被古惑仔带大进入帮会,看起来浑噩乏味,心底却有善的信念在等,等到kidult遇见kid。
他哄他开心,教会他致敬,救他出水,为他做骄傲的铁皮木马,将他的完整当作自己人生的完整,为此作出第一个自主决定。
甘愿为了他的歌声变成记忆里一个似真非真的虚幻记忆。
——他可能也未必甘愿,但我们善良得笨拙的人无从计算此间的成本。
不管怎么说,以我们大大咧咧的程度,只要朋友会开心天会晴,那就此长眠也不是了不起的事。
其实我心里面一直希望有这样一间小房子。
用破旧的木头或者车厢的后座搭起。
旁边用碎布塞的密密麻麻,还有小盆栽和绿色植物,余下的空间只够放上一张床,左右都能够到让人安心的杂物。
那会是一个炎热的夏天。
常常有倾盆的雨下在失语的童年里。
雨停过后温润的窒息。
在绝望里面常常会有,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法。
却是温暖的事物让人失却了勇气。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懦弱起来的。
其实如果都没有希望的话。
哪里又会知道什么叫做绝望呢?
失语者的世界常常都是绮丽的,因为那些丧失了出口的句子要找到一个空间。
我也向往金色的旋转木马,总觉得那样的流光溢彩里有幸福的痕迹。
然而幸福是一把左轮手枪。
那里面有深刻的绝望倾斜而出。
我想,林志宏长大以后会成为怎样一个人呢,会变得像堆一样沉默又聒噪吗?
还是因为堆付出的生命终于可以被阳光照射?
堆懵懂地生活了那么多年,好像只是为了在最后一刻要发现自己真的活过,我那么那么理解他说起码快乐过一个圣诞节,我在他奔跑的笑容里面泪流满面。
起码快乐过××一段时间。
是经常会这样想的吧。
我没有办法敌过上帝的安排。
那么也不想挣扎。
好像这样就不需要去想未来会怎样。
肆意的快乐里面是末世的绝望。
故事的最后我在想要不要那么残忍呢,是不是那么残忍呢,堆和人同时举枪的时候我甚至松了一口气,这样充满价值的死亡,应该很美是不是,甚至在他重新站起的一度,我怀疑这难道是一个Happy Ending?
可终究,导演像是上帝一般,主导了一场烂俗的结尾。
你看,被互相爱着的人,在通往幸福前的那一刻,扣错了扳机。
生活,也往往似这般的缺乏创意。
但其实,为什么要同情为什么要悲伤。
死亡。
是最最平等和美丽的事情。
这样想想,心里便充满了勇气。
他笑了。
花开的时候爸爸回来了。
他不知道他笑出来的代价,是那一个人的生命。
他或许会疑惑他怎么从此消失不见,但疑惑着疑惑着,也就丢失在了记忆的潮汐里。
这样一个黑色的童话。
精灵按住你的嘴要你不许说。
于是那渐渐成为了失语的童年的秘密,剩下偶尔闪回的片段里湿润窒息的冬季,有着强烈的存在感。
是幸福的绝望和绝望的幸福。
你辨不清,那是归属的终点,还是逃离的起点。
我喜欢这样灰暗的故事。
那里面有细碎的温暖。
我常常想我的人生大概不是它看上去那么明媚的样子。
会不会是记忆中潮湿阴暗的角落而不是明媚的阳光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就像林志宏的十二岁。
那时候我对谁敬过礼。
谁走入我心里。
用生命捍卫过已经被遗忘的小事。
却留下了温暖伴我长成了今天的样子。
所以缺乏安全感的我。
偏偏要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
在谁的气息里,才睡得安稳。
一個自小唯大佬之命是從的孤兒仔,在一個任務中良心發現,第一次反叛了。
其精神有點像”竊聽者”。
除陳奕迅外其他角色的感情都有所發展,從劇本來看是頗扎實,挺有發揮的。
可惜是手法調子不明確。
開始走平實溫情,後來女主⻆變成女殺手,又變得太黑色。
演員的整體演出都不喜歡,尷尷尬尬的。
總括來說是用心的新導演作品,但說不上甚麼驚喜。
我看《野•良犬》出于三个原因:1,我有一天看一部电影的习惯,无所谓电影出品时间;2,我是陈奕迅的忠实粉丝,只要是他的电影或者唱片我都买正版收藏;3,《看电影》杂志把这部片子评选为年度华语十佳电影。
看完了《野•良犬》我有三个感受:1,今天我看的这部电影不错,值了;2,我早在看《神经侠侣》的时候就说过,陈奕迅会是张学友的接班人,不只在歌唱方面;3,《野•良犬》够真诚,不枉《看电影》把它评选为华语电影年度十大,更何况这还是一个新人导演的作品。
电影的具体情节我就不透露了,结尾不完美但是合情合理,没看过的人如果有兴趣不妨亲自看一看,也许会有和我不一样的想法,我的想法嘛,题目已经概括了:这个世界无关善恶,只看你爱或不爱。
听说导演郭子健为了等陈奕迅来演陈满堆这个角色,等了足足有三年时间,可见他多有耐心。
当然,陈奕迅把这个角色一开始的混混沌沌,中间的为爱情改变,到了后来的意志坚定这各个阶段的角色特征都诠释的很好,不枉费郭导这三年的苦苦等待,只是我个人觉得,陈奕迅演的是不错,可是陈满堆这个角色也并非陈奕迅不可,换作是吴彦祖或者古天乐,相信他们一样可以诠释好陈满堆的形象,只是吴和古的片酬恐怕要高出陈许多。
再说句带点个人感情色彩的话:谢霆锋在《无极》中的表现都那样了,还有人说他能凭借无欢的角色被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影帝,那陈奕迅这次的表演我觉得就更加接近影帝级别了,至于有没有提名,到了下个月提名揭晓的时候就知道了。
其他的几个配角也都发挥很好。
曾志伟,不用说了,有他在的电影即使所有的演员发挥失常,曾志伟也会凭借精彩的表演把电影再稍微提高一个等级的,更何况这次其他的人演得还算不错。
林苑,美女啊美女,颇有关之琳年轻时的风采,而且这个美女并不是个花瓶美女,当然,话说回来,剧情中实在没有请一个花瓶女演员来满足观众视觉盛宴的需要,但是林苑依然很养眼,长相漂亮,演技更是漂亮。
通过《江湖》《野•良犬》这两部戏下来,我觉得林苑演一些双重性格的人挺好,起码她能抓得住感觉,狠的起来也柔的下去。
童星林俊辉,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第一部电影,如果是的话,我觉得今年的金像奖十有八九会把最佳新人的奖项颁给他,他的表演让我想到了去年在《父子》中有精彩表现的吴景滔,自然而不做作,在一定程度上,林俊辉很好的融入到了角色当中,虽然在一些小细节方面还看得出他表演的痕迹,比如他小便掉进水潭里的那一部分,不过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
林子祥嘛,父爱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但是剧情中所需要他表现出来的狠劲还是有所欠缺。
我个人很喜欢游乐场里面林子祥躲避追杀的一段戏,随着枪响,一个个的人都倒下去了,可是音乐没有开始变得悲壮或者紧张急促,取而代之的是一段轻松活泼的探戈舞曲,我不禁想到了《香港有个好莱坞》里面,卖猪肉的小儿子在发现有人的胳膊被砍掉扔在路边的时候,陈果导演也是采用了这种做法来反衬影片中的黑色幽默。
还有在片尾出现,几乎片中所有人一起合唱的那首《You light up my life》非常好听,而且从每个主角的角度出发,都很合乎剧情。
陈满堆点亮了林志宏的生活,林志宏点亮了他父亲钮乔泽的和他外婆的生活,张老师点亮了陈满堆的生活,钮乔泽点亮了张老师的生活,每个人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被点的很明白,设计得很好。
不过,全片为数不多的瑕疵也出在了这首歌的部分,不是说这首歌不好,而是让林志宏在圣诞节的联欢会上演唱,实在是和前面的部分有着不小的冲突,我的种种疑问都在这里产生了:为什么平时在同学面前自闭的林志宏会选择在那么多人面前演唱?
他平时连话都不说,老师怎么知道他会唱歌?
又怎么敢提前准备好让他做这样的表演?
难道不怕砸了场子?
还有,即使杀手被林志宏的歌声所吸引,可是陈满堆应该不会知道这一点吧,他直到歌曲快结束才想到要去杀那个杀手,他不怕杀手提前动手杀了钮乔泽?
还有一点,我个人比较不喜欢导演在一些片断之间加上的字幕,显得很多余,没有那些字幕的话,观众一样可以看得懂镜头的表达,反而这些字幕有让人觉得画蛇添足的嫌疑。
所以,我说《野•良犬》是部很真诚的电影,没有错;但是存在着瑕疵,也是不争的事实。
于是我给这部片子打出四星推荐,而且我想,郭子建导演一定还会作出更精彩的电影的,不妨更加期待着他下一部的作品。
动作语言太好!
林宏志执着于任务,他接受自己的使命,迫不及待地要长大。
电影给了他看卡片被浸湿的画面,却没有看到陈满堆还给他,之后就是林宏志报复性的扎他手🤔敬礼于林宏志,是责任感,是“长大”。
敬礼于陈满堆,是孩子气,是“顽皮”。
叉哥说他随性而为,送他逃难时嘱咐,“哏大個人啦,生性啊知唔知?
”(大概台词)——你要识得睇时势,睇人面色,揾野做,识执生——我们的长辈也如此想。
然而陈满堆真正长大,则是扛起责任,摆脱对叉哥的依赖,直面是非黑白对错,做自己心生的选择。
孩童化的“相信爱”,好像才是他的“长大”。
那么林宏志的长大,就是要面临这个浑浊的世界,抱着曾有的一段被雨泡湿的记忆,独自走完漫长一生。
诚然他有爸爸,但走进他内心的陈满堆,他的超人朋友,已经消失不见了。
简评:情真意切也感人肺腑的一部喜欢他们捏纸巾在草地造星空喜欢陈满堆和miss张扛着沙发,林宏志坐在上面晃晃悠悠。
林宏志肯跟老师握手,却藏小心机刮伤陈满堆,那种瞬间刺痛,隐喻了无数个过去和未来的伤感情节——都是刺痛的,流血的,可以包扎的,或者不包扎也会愈合的。
雨中泡湿的游戏卡,他要护着;早被时间稀释的父子情,他也要护着。
旋转木马倒戈的举枪,是片刻动摇,注定他与叉哥的分道扬镳,是一种刺痛。
送了礼物,决心保护,那误会的一枪,又是刺痛——可惜很难愈合。
你们没有向林宏志告别。
他像你们留给他的木马,独自在漫长余生中被雨水泡湿。
婆婆的念念叨叨的诅咒式的怨和骂,太真了。
她的倔强和潇洒交付也太真了,难怪最佳女配。
哦,落下的妈妈也在雨里泡湿,坠落没有声音。
说话没有声音,唱歌有。
胶花不会泡湿。
电影的细节做得很到位,好像这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有潜力! 其中E神的表演也很不错,结局十足让人意外,我可怜的E神...
剧情上太多高度的巧合严重削弱了影片的代入感,但还是看得出来电影制作的态度是认真的。
无语 😓 前面妥妥4星 后面女主那一枪真的无语
因为eason。。。情节太巧了
就喜欢老少配的电影 看多了港产千篇一律的黑帮片 来这一部矫矫情 狗狗血点的黑帮片反而给我一种清新的感觉 其实这样拍很容易用力过猛变成装逼 不过我认为导演把握得不错。。这是为数不多的陈奕迅演的还不错的电影吧。。
不够充分的表达,虽然是比较细腻而惨淡的情感。力度又不够,故事其实算一般。最后的张老师射杀阿堆的动作设计很不合理,如果说张老师蹲点那么久都没有发现阿堆闯进来的话,那个这个画面应该跳出来,也许会比较好一点。
挺不错的!EASON再加把油,拿个金像奖影帝……
喜欢陈奕迅和那个小男孩的人物关系。但拍摄技法还是太稚嫩了,问题一大堆,节奏也怪,煽情过多
一般
午夜的向日葵;近年来最惊艳的港片;郭子健很好的秉承了叶伟信在爆裂刑警里塑造的风格,在悲伤中塑造温暖;陈奕迅的表演日后一定会获得更大的认可
2.5,剧本比较空,逻辑上也欠缺,比较靠煽情的童话故事。
比青苔差得多,况且有小萝莉
别具一格
看了这两部电影,突然有些感慨,似乎还是喜欢看香港电影一些,最近看了太多外国电影,大都没有香港电影叙事性强,看起来连贯和引人入胜。并不是说这两部电影有多么多么的好,只是依稀看到了香港电影复兴的希望,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香港电影中总是不乏很有味道的女人。
黑暗郭子健
Eason拍过最好的电影了,我觉得。
有时候。爱就是这么简单
是什么让你奋不顾身去保护一个人
阿臣期待你的潜力被继续发掘!
真白瞎陈奕迅了。最感人的最后林志宏的个人独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