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6万大学生当群演的抗日电影终于上映了,但没迎来想象中铺天盖地的宣发。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看抗日题材的影视剧总是很容易走心。
泪点变得很低,看到革命战士的成长和牺牲,就很容易流泪。
但是小乔也算是影评博主,该骂还是要骂的,两万多的大学生群演也没看到用在哪里了现在只恨,当时小乔也在家怎么没有收到群演通知
今天小乔要吐槽的就是抗日题材的《大突围》杨真导演杨子萱 杨真联合编剧任天野 敖子逸艾米 王劲松 袁姗姗等领衔主演豆瓣尚未开分,推荐指数一星正在影院上映,基本上没啥可看因素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沂蒙这个地方有过很多战争,也出了很多英雄还有更多的是英雄的“母亲”用乳汁救活八路战士,替前线八路养孩子,把门板扛在肩上搭成桥让解放军过河等等这都是沂蒙红嫂的故事可惜了,这部电影并没有展现我们沂蒙的风采,被打的溃不成军我们女生也不是什么娇滴滴的,也是能扛起半边天的
接下来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敖子逸饰演的苏凡,留学归来毅然决然的想加入抗日战争表哥介绍他去抗日大学学习穿过种种障碍和困难,终于和仆人贵叔找到藏在山里的学校
艾米饰演的肖雯,也是抗大的学生,还是班长平时爱拿个小镜子照来照去,为人也活泼,浑身散发着都是青春的朝气
王劲松饰演的周校长,是苏凡表哥的老战友戏份不是很多,几乎没啥高光,但是这场“突围”的总指挥
同班同学都是一般大的孩子,家庭环境都很不错他们都是同样怀着救国的想法来到这里,他们风华正茂也爱开玩笑电影里最值得肯定的是,他们注意到了女生的生理期,这是在很多抗战影视剧中所缺乏的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女生生理期怎解决真是一个大问题她们只能用棉衣里的棉花来制作卫生巾,当然这也非常不符合历史,至少让观众看到了这女性生理期一直存在
日本鬼子发现了这个学校,他们怕极了于是用多架飞机来轰炸,还派出大部队来清缴他们接下来就是大逃亡,说实话有些真实是但更多的是虚假咱就是说,你们在逃跑的过程中就不能组织围堵吗?
被追的四分五裂鸡飞狗跳的,虽然是学校但不能没有一点战斗力吧
来喜饰演的许参谋,带着一支撤退的部队加入了他们留下来一对人马阻击敌人的追捕,这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编剧到底在写什么言情剧情,还要走一起走,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兄弟结果的局面就是一直被日本鬼子追着打,大部队都被打散了一群小姑娘被射杀,孕妇死在逃跑途中,文艺兵全部牺牲刚出生的小孩也被丢下了悬崖
就是被打的这么惨了,还是不反击你说没有枪,那敌人的枪就丢在你跟前,为什么不捡起来没打过仗还没玩过游戏吗,舔包都不会吗?
这简直就是在侮辱革命烈士,侮辱英雄还让男主背女生过河,简直就是离谱
还有敌人追的那么凶,村子他们怎么撺出来的?
为什么一个沂蒙的村长要找一个东北演员来演?
还有黄小蕾的那个角色,就不能留在部队一起抗战吗?
家里人都死光了还让人家回去,回哪里?
她不就是来投靠未婚夫的吗?
整个部队就是顾前不顾后,就这种学校教出来的学生能干嘛任天野饰演的杜青峰,一个人留下来阻击敌人,如果不是老婆死了他估计也不会留下来
真的看得人火冒三丈虽然战争是残酷的,牺牲是一定的,实力悬殊也比较大但也不能就跟猎人围捕猎物一样毫无反击之力吧这对比之下,显得《志愿军》简直就是神作
演员演技还行,导演有些镜头设计的也不错,男主确实是成长了但整个本子就是很垃圾,毫无逻辑鉴定结果:我去导演可能效果都比这个好,至少不会变成大逃亡。
看图片猜电影无奖竞猜游戏开始了下面图片出自哪部电影或者电视剧
大突围“万名大学生群演,热血归来!
”最伟大的群像,最青春的画像!
影片开场便是日军的狂轰滥炸,火光冲天,我方战士毫不退缩,在枪林弹雨中奋勇还击。
子弹像雨点般穿梭,手榴弹不断在敌群中炸开,战士们穿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喊杀声与枪炮声。
在敌机轰炸和日军主力部队的追赶下,抗大师生无畏冲锋,他们都很年轻,在鬼子的无情刺杀下快速成长,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了后也要发挥自己的最后价值,拖住敌人,为同志逃生争取时机,这便是中国青年!
《大突围》是一部以1941年大青山突围战为背景的抗战题材电影,通过17岁新学员苏凡的视角,讲述了一群青年抗大学生在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如何成长与蜕变的故事。
在人物塑造方面,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沂蒙精神的光辉。
苏凡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坚毅的战士,他的成长历程体现了沂蒙精神对人的塑造和激励作用。
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展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坚韧与伟大,如辛锐等三位女生演奏打鼓吸引敌军,最终壮烈牺牲;在场面塑造方面,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十分宏大壮观,同时又不失真实感。
导演通过精心的调度和拍摄,将激烈的战斗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
电影真实地展现了抗日作战的无情和残酷,没有刻意回避战争的残忍,让人身临其境得以共情;影片中的对话简练却充满力量,也正是这一份对话和情感的共鸣,使得《大突围》成为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它不仅在缅怀历史,更在为当下的年轻人注入一种精神力量,深刻探讨了“向死而生”的无畏精神,展现了先辈们为自由与信仰所付出的牺牲。
《大突围》主题深刻而感人。
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关于信仰、勇气和牺牲的影片。
影片通过讲述学员们在战争中的成长与牺牲,传递了一种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当年的青年学子们勇往直前,也激励着当代的年轻人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说实话,在看之前没报什么希望,尤其看到宣传是有XX大学生参演后,更不报希望了,哪家好人这么宣传自己 啊哈哈哈哈,但看了之后觉得还不错。
影片做得还不错的就是对女性角色的着墨较多,甚至关注了生理期、生孩子这些99.9%的抗战/男性角色偏多的影片不会关注的细节。
但其实,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应该是很困扰的。
当然槽点也很多。
比如最开始苏凡和贵叔的互动剧情,我明白是想突出一个娇养少爷的变化,但真的太啰嗦了。
比如在日军轰炸开始后,莫名其妙出现了一队女生被虐杀……在过河的时候说生理期不能下水,我感谢你尊重女性生理期,但在生命面前这还重要吗,不是跑得越快越好?
教官的老婆本来就是家里人死光了来找丈夫的,结果还让人去村里……最后教官的死也让人觉得唏嘘和不值。
比如生孩子那一段也很突兀,虽然是一个新生也能理解,但为了接生死去那么的人,并且最后这个孩子也还是没活下来。
比如在打这么凶猛的时候,村民还能突然完好地窜出来。
整个影片一开始就在强调这个抗大都是优秀的聪明的各地学子,既然有这样的生源那不应该配很好的老师嘛?
但从这次大逃亡来看,整个就是顾头不顾尾没有一个很好地决策,那能教给学生什么东西。
是的,整个影片与其说是“大突围”不如说是"大逃亡“。
《大突围》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的佳作。
它深刻地展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抗大师生们以及沂蒙百姓们不畏强敌、英勇抗敌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百姓们不惜拆下自家门板、带上棉被来掩护抗大学生转移,这种生死与共的精神令人震撼和感动,也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军民鱼水情的深厚内涵
这是一部具有历史厚重感和人文关怀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传统的战争影片,更是一部关于生死、信念和人性的深刻反思之作。
影片通过细腻的历史考据与生动的叙事,展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影片中的人物,不仅仅是为了胜利而战斗,更是为了守护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未来。
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描写,影片深刻挖掘了那个时代每一个普通人身上所体现出的英雄气质和伟大精神。
对于热爱战争片以及历史题材电影的观众而言,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影片。
没有被神化的个人英雄,这就是一场抗战时期普通人面对敌强我弱的围剿逃亡。
一群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天之骄子们,带着原有的骄傲和对抗战的一腔热血,还沉浸在如过家家般的日常训练中,平静就被突如其来的敌人围剿所破灭。
战争当然是残酷的,当身边的人一个个残破的倒下,当总是不放心自己想法设法偷偷送烧鸡的忠叔悄然离开,当才华横溢却尚未再见面的表哥噩耗传来,当刚在战场见面就为掩护队伍撤退而吸引敌人的嫂子无畏牺牲。
当尚在萌发的懵懂爱情女孩含泪逝去,当再见已是家国立场对立的朋友……曾经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富家少爷在炮火和鲜血的洗礼下,拿起枪蜕变成为信仰更为坚定的革命战士。
老戏骨的演技不用多说,这群大学生群友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不用刻意表现,真实的慌乱更让人能感受到直面死亡的恐惧。
虽然剧情和剪辑略显不足,但情感的演绎自然生动,也让观众了解了抗大一分校突围的历史事件。
无悔青春不负韶华,每一时代都有为了家国情怀和民族荣耀而奉献的爱国者。
《大突围》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巨制,以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和深沉厚重的历史底蕴,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岁月。
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让观众仿佛亲历了那段艰苦卓绝的突围之路。
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将角色的坚韧与牺牲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导演巧妙运用镜头语言,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悲壮美,使整部影片既震撼又感人。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赞歌,值得每一位观众细细品味。
《大突围》历时六年从立项到制作完成,吸引了26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到影片的创作中,这种参与感让青年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历史 综上所述,电影《大突围》的确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它不仅让观众了解了那段残酷的战争历史,还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影片不仅是一部讲述沂蒙人民抗击外敌的电影,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激荡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它传递了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向新时代的青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影片一开始,我就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硝烟扑面而来。
导演非常会叙事布景,许多镜头拍得特别美,很好体现了年代背景,镜头语言将这部影片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光暗的对比象征着死亡与新生。
此外,影片末尾还有长达两首歌的大学生群演名单,这是让我没想到的。
这更加展现了青年的力量。
众筹电影,让老百姓更了解电影行业,真正接地气的电影,就是希望电影上映了没有主演,人人都是主角,这样才会真正让老百姓更有认同感,让真正有演技的演员脱颖而出,而不是靠背景的所谓的糖果超甜、鹿晗、张艺兴、吴亦凡这种整容脸或者并不帅的小鲜肉去当主角,演技尴尬,有偶像包袱,还不如吃屎喝尿的流浪汉演技好
电影《大突围》以其震撼人心的故事和深刻的历史背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影片描绘了1941年大青山突围战的悲壮历程,通过17岁新学员苏凡的视角,展现了年轻人在战火中成长为真正战士的过程。
这不仅是一场生死较量,更是对理想与信念的考验。
影片在视觉和情感上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导演杨真通过精心搭建的实景和细腻的情感刻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
苏凡与其他青年学员的蜕变,体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中勇敢与坚定的闪光。
每一个角色,无论是抗大的教官,还是普通村民,都在各自的方式中展现了无畏的精神和对国家的热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
例如,黄小蕾饰演的村妇桂芝在生死抉择中所表现出的矛盾与坚定,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深刻影响。
此外,临产孕妇在炮火中的分娩,生动地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令人感慨万千。
这些细节在紧张的战斗氛围中增添了人性的温暖,使观众对生命的珍视与对和平的渴望更加深刻。
影片的叙述不仅关注个体的成长,更是对那个历史阶段人们共同经历的集体记忆的深刻剖析。
正如周校长所说:“你们是革命的种子,留下来都是中国的希望。
”这句话不仅激励着年轻学员们,也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令人反思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总的来说,《大突围》是一部值得反复琢磨的抗战题材电影,它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传递了希望与勇气。
无论是从情节、角色塑造,还是情感深度上,影片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让人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
它是对那段艰难岁月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场面也很宏大 人数真的很多 情节有幽默也有感动 竟然还有三德子!爆炸 战争 流血 场景也很震撼
拍的啥啊。这大学跟闹着玩似的
男主角的发型那么fashion,这是战士的外型吗?
故事是以苏凡自述为视角展开的,展现了抗日战争过程中的不易与革命种子的保护。贵数的出演很生动,体现了对苏凡的爱护与不放心,嫂子和战友用生命吸引敌人注意保护队伍转移,杜教官背着未婚妻一起阻断敌人追击,每一个场景都很感动,也让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大家的演技都很棒,希望大家多多来看~
细节经不起推敲
很难说电影本身出现了多么严重的问题,就这个题材而言——群戏调度已经算不错了,考虑到要指挥上万名毫无经验的群演;有几场戏拍得也是够惨呈现得很绝望,带给人心的冲击与触动是有的;逻辑上比手撕鬼子之流也要好一点......当然,年轻男主演的糟糕演技算一项。然而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这类题材的影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与其他上百部抗战影片共用一套主旨,呈现方式也是换汤不换药。而且这么长时间、高密度地呈现被日军围剿的惨状真的好吗,很难不认为是在卖惨,看到最后已经麻木了。
为了小敖去看的,虽然已经不追了,但听说演了男主还是去支持了一下,演技有进步但还需要努力,他没戴美瞳我作证。很多小演员情感都很充沛,文工团和脚伤的女同学演的蛮好的,女主很漂亮很灵。战争场面很逼真,爆炸和受伤场面看得人心惊,镜头语言也蛮不错的,有质感。剧情抽象,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渡河时女主生理期不能下水让男主背,拜托这是生死逃亡矫情什么呢?突围途中生孩子,纯纯送命,可以理解想表达生命更替和日军残暴,但是真的有必要这样讲述吗…男主下人只会说两个词,少爷和烧鸡,烧鸡到底有谁在啊?鬼子都打到嗓子眼了还在那里鸡鸡鸡鸡,受伤了位置不是致命伤怎么也应该流血过多死吧,怎么一下子就嘎过去了…日军指挥那段镜头翻来覆去用,好歹换个场地呢,就每天都要站在那个悬崖上说话…剧情有槽点但还是能看,可惜排片真的少
第一次知道大突围这个电影是“日语专业大学生再就业电影里当鬼子”的新闻,觉得挺逗的。后来知道这个电影请了两万多大学生来当群演,成片看起来效果挺好,其他电影剧组也可以多多启用大学生。看完电影知道了,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的是发生在1941年大青山突围战役,很惨烈的战争。用抗大学生苏凡的视角看世界,还挺独特的。学生视角比较青春,符合学生身份。还有道具92式机关枪很还原,还讲了怎么组装。还原得比较真实。
拍得真惨啊……敖君竟然因为说方言比其他人多了一份生活感和自然感
几名实力派演员完成度不错,看得出来学生群演们是真的嗨,松弛感拉满了,反倒有种很贴合青春年少真实还原抗大学生的感觉。整体故事节奏近似最基础的舞台剧一样,通过塑造一个典型的人物搭配一个牺牲名场面造就一段小高潮,然后靠这十几段小高潮接连不断拼成整体故事,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自然是基础的故事性不错有看头,主角穿插其中贯穿始终也有很明显的成长性,缺点就还是有些段落过于刻意以至于显得很抽象、离谱、不真实……
在抗日年代,除了战斗英雄还有无数热血学生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电影里那些演员稚嫩的面孔,被日本人轰炸的血肉模糊的场面,勿忘国耻,吾辈更应当自强!
就角色形象及演技而言,除了苏凡和肖雯出戏,其他演员任天野、王劲松、袁姗姗、黄小蕾、刘威都不错。感觉苏凡肖雯的演员偶像包袱明显,男发型始终是长发发帘,女的头发也始终刻意留有碎发,而其他男女同学及士兵都符合年代环境的体貌特点
20241226首都电影院金融街店。支部活动,王劲松老师真帅!男女主也挺好看。剧情就那么回事。。。
战火中的青春看完后就想到几个字“战火中的青春”,这部电影之前刷短视频有刷到过,大学生就业演戏,确实这部电影主角们的年龄都是现在大学生这么大,可能还更小一点儿,剧情没有一些抗争神剧那般很假,艾米演的那个角色还是牺牲了,而男主还活着,文章有些内容挺引人深思的。男主苏凡与自己留学时代的同学桥本再次相见却是战场,而苏凡当时已经经历过战争了,自己很多朋友家人都因为日本人而死在战场了,面对曾经的同学,苏凡内心是很矛盾的,但是他抗大的同学帮他给了桥本一枪,从苏凡事后的反应来看,苏凡还是很想杀死桥本的。日本人身上沾了太多人命了,如果对他们容忍,那就是农夫与蛇。还有这种有群众基础的电影确实不错。
还以为是一部很青涩作品,来的时候是不抱什么期待的,然而,我错了,很用心的电影,细节刻画的很到位,演员虽然很多都是大学生,但一点也不生疏,效果出奇好!
我说实话,这电影剧本有些拉胯的地方,但是同时也有巧思亮点,整体制作和摄影中上水平,甚至整体上我觉得比长津湖强
这部电影不同于传统的战争历史片,它将故事聚焦于“抗大”这所在抗日战争中成立的大学,讲述一群年轻学员经历的大青山突围的故事。而且导演请来了两万多名大学生群演,还贡献了连续几天的微博热搜“大学生为了赚学分进剧组”,电影中完全看不出演员们的非科班出身痕迹,为他们点赞
不要谈恋爱了以及生理期下水不会死特别是战争年代
如坐针毡,人物和剧情都过于套路化,属于看了前半段就知道后半段要发生啥的叙事。看了下导演的履历,发现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有不同人的评价说剧情稀烂,靠题材讨巧。这部也是一样,多好的题材,拍成降智血浆套路片。提到抗战中的女性还是只会描写战场生孩子。评论往下划清一色的五星刷屏氵军
廉价的电视剧感,前面就像帅气转学生吸引了班花被土著同学欺负,后面所有人物都一个模板刻画送死的英雄画面配BGM,全片穿帮及不合理的镜头太多了,抗日期间山区有大量包装好的烧鸡卖却没有棉花用?转学生上一面都不会用枪,下一秒一枪爆两鬼子?鬼子拿枪举枪的姿势都完全是错的,片尾有提枪真实影像作业都不会抄,谁会边跑边把枪口对着左边的队友?日军背包也不是充气圈装饰品而是装满了物资和工具的帆布或者牛皮包。西山口那么多未开封的手雷给教导员俘获,之前人家都拿着被子当盾牌了居然没有日军扔手雷?姊妹团敲锣鬼子开一枪(鬼子步枪的训练两三百米爆头率很高)就解决的事,非要全体围上去一枪不开等着被炸?真正会演戏的几个日本将官全程就在绿幕一个点拍全片,脚都不带动的,十分钟可以拍完所有镜头。这部电影简直是对抗日战争史实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