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儿们

Queers

主演:本·卫肖,菲恩·怀特海德,拉塞尔·托维,丽贝卡·弗朗特,伊恩·盖尔德,卡迪夫·克尔万,杰玛·韦兰,艾伦·卡明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酷儿们》剧照

酷儿们 剧照 NO.1酷儿们 剧照 NO.2酷儿们 剧照 NO.3酷儿们 剧照 NO.4酷儿们 剧照 NO.5酷儿们 剧照 NO.6酷儿们 剧照 NO.13酷儿们 剧照 NO.14酷儿们 剧照 NO.15酷儿们 剧照 NO.16酷儿们 剧照 NO.17酷儿们 剧照 NO.18酷儿们 剧照 NO.19酷儿们 剧照 NO.20

《酷儿们》剧情介绍

酷儿们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卫肖、拉塞尔·托维、艾伦·卡明等携手出演BBC Four开发重磅LGBT题材新剧《酷儿们》(Queers,,暂译),该剧只有一季,共8集,每集都配有独白。剧集将由《神探夏洛克》编剧马克·加蒂斯执导,并正在英国制作中。由于该剧有BBC和老维克剧院共同参与。在电视播放前 ,全8集每集15分钟的独白都将在7月话剧舞台率先表演。独白将由加蒂斯在内的8位作者撰写,以展现过去100年中,英国历史里同志的生活和遭遇,展现历史。 本·卫肖会在《The Man on the Platform》一集中出演从一战战壕归来的士兵;小狼在《More Anger》一集出演上世纪80年代的同志演员;卡明出演反应同志婚姻的《Something Borrowed》一集。[敦刻尔克]男主角菲昂·怀特海德等也将分别出演其它几集。剧集将于今夏播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健身世界第三季卡萨格兰德一家大电影青春逆袭妇仇者联盟奔月侠探锦毛鼠之血弥东京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左滩女儿大人加个赖旋风管家第三季猫妖二加二国际市场怪奇大法师不要走散好不好受害者真不错!光源君2汉时关骗局关于约会的一切岳父岳母真难当3我不能没有你辛迪西基地疑云一起入魔勇士泳往直前百万美元酒店你还好吗前女友们的幽灵

《酷儿们》长篇影评

 1 ) 世间仅存的文学性

文学性和电影性一样,都是不可言说只可意会,文学性不仅能浮现在文本中,也能呈现在电影里,话剧里,甚至在其他艺术形式里,文学性是与生俱来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它是优美的文本和思考无缝融合的结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闪烁天生的矜贵。

中国的严肃文学都没有,所有畅销书肯定没有,死掉五十年作品还依然存世的文本不一定有,还活着的作家文本,却可能有,电影里,偶尔能看到,塔可夫斯基和基斯洛夫斯基,很明显,上承旧俄文学的灵魂,伍迪艾伦,和保罗奥斯特完全一路,却远远不及,欧容,菲利普加瑞尔,劳伦·冈泰,以及百分之九十的法国文艺片,全能看得到法国文学随性,自由,高级审美,和善于思辨的本质,英国最优秀的电影,则明显还是EM福斯特,伊夫林沃的魂牵梦萦。

阅读和观看时,缺乏文学性,就像一道大菜没放盐,也像美女毫无灵魂,难以下咽,俗不可耐;生活中没有文学性,则令人倍感贫瘠。

于是书本之外,看到一部英剧,倍感惊喜,《queers》,系列剧,八集,每集20分钟,只有一个主角,一个场景,主角在场景中对镜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此而已,这种极简的表演和拍摄方式,自然极考验表演者和导演的功力,同时,它更挑观众,这是个连抖音超过30秒的视频都嫌长的时代,谁能静下来看20分钟的独角戏?

而且,都是喋喋不休。

这却是一部极具文学性的剧,当所有乱人心智耀人眼球的形式感被完全剔除,只有旁白,只用旁白,文本的魅力被放至无限。

最喜欢第一集,本韦肖主演,他是一个战争归来的士兵,讲述自己的经历,他讲述在欧洲遭遇的相聚和死亡,他说同僚会看着他,问你这样的人怎么辨认出彼此,他说自己的童年,在车站上看到一个老人被逮捕,那老人的眼睛迅速掠过他,就像“一闪流光”,是的,这样的人,就靠“一闪流光”的眼神彼此确认,后来他才知道,那老人是王尔德,他接着讲述,他在战场上遇到了歆慕的人,头发像玉米金黄,他们在午后的野湖泊中游泳,休憩时,他看到阳光照射在那金黄的头发上,湿漉漉的水滴低落,他想向他靠近,对方却突然惊醒,说,我们回去吧。

战争再次爆发,他们被火车运送到四面八方,此去山长水远,命悬一线,站台上,他远远看到那一把金黄的头发,在与旁人聊天,眼神在他身上一掠,装作没看见,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直到火车再度启程,他听到窗边有人叫他名字,原来他跟着火车走,将他搭在窗台上的手握在掌中,轻轻一吻,叫了一声他的名字。

幕落。

令人落泪的文本,也是令人落泪的文学性,而其存在于一部电视剧中,更令人感动。

时常觉得世界的荒芜,那时内心的极度丰富与外在的不均衡,说到底,中国目前所提倡的文化,也是纯功能性的文化,无非是娱乐性消费,或承担了政治宣传功能,纯粹的提升心智或实现高级审美的文本作品,并不存在,更别提文学性这种注定更高寡的,网剧,抖音,网络小说改编,几乎占据了一切眼球制高点,无论国力提升到什么水准,注定从文化到经济,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追求精神丰富和自由的人,注定会在这片土壤里活得艰难,其实,追求文学性,就像追求一个更高层次的世界,这个世界与物质无关,沉迷于精神造物的人,本质上都无法与真实而灰色的世界兼容,正如妙玉的判词:过洁世同嫌,其实,过洁的人,又何曾不嫌世。

 2 ) 一秒钟的人生闪回

第四集的最后的一句I'd miss you Alice之后短短一秒实在太精彩了,像是将这位同妻的矛盾的一生做成了一个微缩模型。

先是紧紧抿着的强颜欢笑的嘴角,然后是一瞬间怅然若失的眼神又很快变成如释重负般舒展开的表情。

多年的相伴让他对Michael充满依恋,但也正是因为多年相伴对丈夫的了解,其实她心里对丈夫是否会离开早有答案,但是却不愿意接受这个答案。

但当Michael真的说出”我会想你的”决定离开时,她却有种如释重负的复杂心情,我想也许是不用再活在那种Michael依然需要我的自欺欺人中的解脱吧。

 3 ) 不要再让更多的爱流离失所

最后一集男主提到王尔德时,说大学期间去养老院遇见一个盲眼老人很喜欢王尔德,还说曾见过王尔德一次,很明显说的就是第一集的男主,他说到过自己眼睛有问题了才被调到医院工作,十五岁时曾在火车站见过被收监的王尔德。

时代不同,一个被迫与爱人分开,孤老一生。

一个遇见所爱,步入婚姻。

很心酸。

希望我们国家不要再谈同色变,现在B站同性接吻的镜头甚至台词都得厚码或者剪掉才能过审,远远不如从前的接受度大,在同性问题上并没有日渐宽容,反而收紧。

希望我们的社会早日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要让更多的人迫于时代的压力错过所爱,希望我能够看到我国同性婚姻合法那一天,不要让我等太久,拜托了。

不要再让更多的爱流离失所。

 4 ) BBC&queers.

意外精彩的BBC纯独白剧集没有背景音乐 没有场景画面 只有一个人坐在面前讲述每集都只有十几分钟但却都是十分深入内心的故事 代入感强到可以让我缓半天 因此也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去细细品味每一个故事每位演员从神态到语调到肢体无不彰显细节台本用词也很考究 常常让人停下回味或是查词典从LGBT角度分析 剧中包含近代以来英国该群体外部生存环境改善的许多重要时间节点 在关注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人文历史 故事本身也都具有一定深度个人来说真的太爱了 很英国 很BBC最后为Fantopia字幕组打call 包含摘要式时间点相关背景介绍 以及地道双语字幕 剧末的滚动字幕也完全打动我

剧末滚动字幕(1)

剧末滚动字幕(2)片尾钢琴曲也百听不厌 必须五星~

 5 ) A certain liquidity of the eye

第一集《The Man on the Platform》看到震撼第一次接触这样叙述式的电影是《爱在黎明破晓前》,台词和男女演技撑起了一部戏,这个小短剧又刷新了我的认知,一直很喜欢英剧就是非常别出心裁真的给剧本大大跪了,这有多考验台词功底,就有多惊喜。

叙述式的对话、独白都非常容易就看的无聊了,就不愿再看下去。

所以这样的剧本出的好就是经典,出得不好就没人买账。

这个剧本好不好简直好炸了,其实很多集中都有一个句子被重复两遍的,像第一集“a certain liquidity of the eye”,这句话一出来,就带给强烈的画面感,眼神的碰撞是最最能传达到人心底的感情,这份情的浓厚,一下就表达出来了,更别说后面关于两个人在一起的场景的描述,那若有似无的暧昧,到最后黑暗中的牵手,火车往前面抖了一下又一下,就像心颤动了一下又一下。

你感受到了吗?

两只灵魂穿过黑夜的碰撞,忍不住掉下了泪。

还有敦刻尔克小哥紧张的传达着自己惴惴不安的心情、同妻奶奶一直在微笑,抿抿嘴角又释然开怀的样子,还说自己很火辣I'd miss you Alice 明明知道丈夫要离开,却还是忍不住期待依赖,解脱啊也无奈吧。

这是传达的感情方面。

另一方面,反应历史。

100年同性恋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把每个时期人们碰到的事、心里的状态刻画的入木三分,同性恋要隐藏自己到战争到同性恋合法到婚姻法,他们这一路走的多不容易啊,他们都是一样的普通人啊。

也依旧很感动,在这样一个文明的国度,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这个进程,努力的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撑起了这么大的文明进步!

有好的剧本当然少不了好的演员,第一集!

只有一集把人内心击碎!

本喵对着镜头缓缓叙述,把你当成朋友,诉说自己内心最深的思念,怎么hold住?

我觉得他已经成精了!

后面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

敦刻尔克小哥年龄小,但是就是清澈稚嫩的感觉,年轻躁动的心一下就表达了。

Rebecca优雅大方,抿抿嘴角的样子让人觉得真是好委屈啊,但是释然的一笑又让人心疼...最后终于都变好了,幸好大家都没有放弃,对于这个群体,好看的皮囊各种各样,而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所以找到你爱的人,就千万努力!

 6 ) 酷儿们和同行者

编剧太牛了 冲着编剧也会给五星第一集 The Man on the Platform 1917本喵在谈及 与Terrence 也许是第一次的对话时,眼中有着星星。

而当谈到他们在站台上最后一次见面时,Terrence吻了他的手,然后一切在因为火车启动的蒸汽中消散,就如他第一次见到穿着囚服的王尔德一般。

故事含蓄而内敛,但处处都有着伏笔照应,乍看有些平淡清水的情节,却暗暗道出了感情的力量。

第二集 A Grand Day Out 19941994年英国议会同意将同性恋合法行为下调至18岁,双方同意的同性恋行为就不算犯罪。

这是在这个决议出来后的第二天,一位17岁的少年对昨晚发生的事情的回忆。

只是觉得这句台词说得很好, 接纳有种被同情的感觉。

当少年带着俏皮的声音读出他的名字

少年的表情很丰富,小动作也显得那么可爱。

而且这一次的感情表达要直白得多。

看到第二集有种看历史变迁的感觉。

第三集 More Anger 1987一位演员 但不论是谁,谈及工作大约也是这样无奈

当他知道同性恋角色没有生病的时候 感觉特别开心

Simen告诉他,他是positive

YES有种终于出现了一丝希望,然后绝望再一次降临的感觉。

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就这些图吧。

第四集 Missing Alice 19571957年9月4日由沃芬敦爵士提交给英国政府一份报告,提出“同性恋不是一种病”以及“任何成年人之间,在相互允许的情况下,私下进行的同性恋行为不应该被认为是犯罪”。

真不知道妈妈说的这句话是暗示了后来娶她的Michael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男人吗?

Michael向Alice坦白的时候也只是说 not woman 而不是 a man

最后在1957年 报告公布后 Michael还是离开了Alice

讲道理,emmm,也不知道能讲什么道理,就是这么一件事吧第五集 I Miss the War 1967在1967年,英国的英格拉和威尔士地区,法律正式取消了同性恋罪名,规定年满21岁,双方同意的同性恋行为不算犯罪

难得糊涂,也难得清醒得认识自我

并不觉得 充分利用拥有的东西 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这句话也许应该广而扩之, 给那些无聊的人当作消遣

及时行乐

第六集 Safest Spot in Town 19411941 伦敦大轰炸

虽然有诸多歧视,但也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为了自己想保护的事物而战 welcome back第七集 The Perfect Gentleman 19291929年 全世界陷入一场经融危机,黄金从英国和欧洲源源不断流入美国一个姑娘扮成了一位绅士但当说到pass时 有种复杂的感觉

这句话说出来感觉在哭

谈及喜欢的人 眼中有光

第一次穿上男装

爱人迟迟不来

最后一个眼神 最后一个镜头

第八集 Something Borrowed 20162013年7月同性恋婚姻法颁布对于婚姻,而非蛋糕

对啊,所以熊孩子都有自己的熊家长

hhhhh

看眼睛!!!

If happiness is a place

until death do us apart最后一个故事真的很甜了

 7 ) 当我们在谈论酷儿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初看完这部腐国带着回顾自己国家百年来酷儿在各个重要节点的生存状态的剧,倍感兴奋与惊讶。

一直以来,英国在戏剧方面厚重的历史传统使得这个国家在表现任何议题的时候都不会让人失望,近些年来每一部制作精良的反应性少数群体的剧都无不带着先锋性和血脉喷张式的颠覆性,来挑战权威话语,来讴歌多样,来讽刺老旧,来鼓励创新。

《酷儿们》是部充分吸收传统后极具实验性光芒的、富有政治性议程的剧。

独白,这一在各种戏剧中都会用到但在极少情况下才会大面积使用的形式,却为这部剧、为酷儿们完成了极具生命力的呈现。

回顾莎翁的戏剧,独白总会在人物面临道德选择与人性矛盾挣扎的时候登场,灯光昏暗,时间静止,人物直接与自己对话,与观众对话——拷问,纠结,惶恐,畏惧,癫狂,无奈——独白用着最朴素的形式与装束,担负着最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使命:在麦克白杀害生灵后对人生的无意义进行反思时,在李尔王面临众亲抛弃颠沛流离时,在理查三世因为自己的畸形而被嫌弃表现自己的愤恨与不得志时,在苔丝狄蒙娜为女性的地位深感不公时,独白便上场了,一整段的心理倾诉与告白,裹挟着汹涌的穿透力与共情力,让观众看到了独白者多面的内心世界,有时还会呈现出与这些角色之前舞台上的通过动作和其他对话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所不太相同的心理活动。

是的,我想《酷儿们》敢于使用如此简单质朴却又富有力量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独白在表现复杂人性方面的优势:就像听一个老朋友对于一段感情的描述,就像一个在听陌生人将他身上的幸与不幸,也就像在听我们自己的现在、过去亦或是未来。

在接受这样的独白时,我们或者开门见山,或者迂回萦绕,不需要剧情的推动,不需要特效的辅助,不需要配乐的升华。

我们所接受的,只有文字和分享所带来的感染力。

这样的面对面,虽然在这样的时代容易被理解成无聊,但总保留着一份难得的真诚与贴近。

所以,这八个人的讲述中,除了带有点醒主题式的语言外,我觉得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便是他们对于生活和感情中细节的回忆与描述。

这样的感染力,通过镜头语言当然可以完成,但这样面对面式的独白,完成的是人与人之间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沟通形式。

这种形式,提供了进一步理解的通道。

酷儿们的生活,才会得到更温情的展现。

是的,独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体现人的复杂性,但我们在倾听他人讲故事的时候,永远不是被动接受,也永远不可能全盘接受,而是在这样的倾诉与接收之间,告知与被告知之间,灰色地带总会存在——他说的是真话吗?

我一定要相信他吗?

他在讲这些事情的时候,主观的角度是否让他变得偏激与不实?

他所流的泪是否是真的?

他的倾盆而出又有何目的?

换句话,任何讲述者都或多或少带着一些“不可靠性”。

我想,写到这里,有些人或许会讲,独白的真诚与“不可靠性”,这样的矛盾岂不是在削弱着这部剧的艺术性?

我的理解是,正是由于独白自身的矛盾性,这部剧才更加适合体现那一个个矛盾的“酷儿们”。

就像这部剧第三集小狼的叙述一样,酷儿们在文艺作品的展现实在容易被“程式化”、“固态化”、“政治正确化”,类似的情节,类似的人物安排,类似的角色命运使得“酷儿们”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某些时候总以一个特定的面呈现出来。

反而那些留守在话语中心的人,非酷儿们,“主流”人士们,却不断地在用新手法、新情景、新情节、新性格来展现。

记得《卫报》在点评前几年的性少数戏剧《香蕉》、《黄瓜》和《豆腐》时,也总在强调我们需要更多gay drama的必要性——只有更多,才能有更丰富的角色塑造的可能;只有直面问题,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因而,在某种程度上,“独白”也是在为酷儿们争取一个站在中心当作讲述者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人性的复杂可以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体现,酷儿们也可以有机会变得自相矛盾。

而这样的自相矛盾,不正是一种有血有肉,不正是一种你我共有的存在体征吗那当我们谈论酷儿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些什么?

我们在讨论酷儿们在文艺作品中的展现需要多样化(所以本部剧先锋性了用了独白的形式来丰富酷儿们的呈现),我们在讨论性取向与阶级、种族、国籍、性别等各个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我们在本部剧里看到了不同的年龄、性别、种族、阶级的讲述者),我们在讨论酷儿们的平权历史,我们在讨论酷儿们首先作为一个鲜活、也有弱点、也有偏颇、也会傲娇、也会无力与恐惧的人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讨论,没有终结。

也不该有终结。

所以,我们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会时常感到困惑与不解,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似乎没有一个十分明亮的信息,似乎没有一个主旋律。

因为酷儿理论的代表人物Judith Butler曾在性别麻烦一书中用非常哲学化的语言说过,当不合此时常规的性别特征和呈现被操演许多次时,不合常规与合常规的界限便已经开始模糊化,人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常规”只是一种幻想式的存在,没有实质性的存在。

因而,《酷儿们》这部剧所想要实现的讨论,我觉得是带着“永不清晰”、“永不终结”的美感的。

只有这样永不停息的操演与讨论,常规才会开始失去压抑的力量。

平权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回到《酷儿们》这部剧,它就是在用一种先锋式的手段完成着一次属于酷儿们的“操演”,在当下强调大制作、大画面、大冲突的文艺作品制作理念下,它用朴实的独白将观众带回英国典雅的酒吧里,静静地,听那些人,微微醉着,讲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ps.题外话。

其实看完这部剧,内心得到的慰藉很大。

这个剧表现了英国这个国家用了一个世纪所实现的东西,其实在侧面也在讲述,任何权利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需要许多人流泪流血甚至付出生命。

回看中国,我们似乎仍然经历得有些少。

这条路对于我们真的还很长,但我觉得没关系,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日子,也会有像《酷儿们》这样的剧,讲述着我们这代人的故事。

这样一想,真的宽慰了不少。

 8 ) 这是我看过的最含情脉脉的纪录片

我刚刚看了第一集,本喵视角,讲述一战中两个青年Perce和Captain Leslie的故事。

看完之后我就忍不住看了第二次。

因为第一次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哎哟喂,如果我的英文再好一点就好了,完全不想把视线从本喵的脸上移开。

为什么以前我从来不知道,讲述者的演技在一部纪录片里担当着如此重要的角色?

但是话说回来,《Queers》又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纪录片。

它那么温暖,那么美好,那么...不冷静不客观,想想仿佛是我看过的最含情脉脉的纪录片。

暖黄色的灯光打在本喵的侧脸上,他时而压抑时而兴奋时而悲伤到难以控制的眼光透过镜头望向我们。

一场独白仿佛成了亲密老友间的呢喃。

他细细地述说着Perce1895年在火车站月台眼见着王尔德因为“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被捕的场面。

眼神的对接让他们一瞬间看清了彼此,他惊惧,他害怕自己最后落得同样的下场。

在那个恐同的年代,他与Captain Leslie的恋情注定无法善终。

但是故事的结尾,他又来到了火车站,见到了在月台上站着的Captain。

在一片黑暗之中,他握住了Perce的手,放到嘴边细细亲吻,留恋不舍。

“那一刻,没有火车,没有部队,没有战争,只有他的嘴唇紧贴在我的手指上。

”多么悲伤而美好,多么绝望而幸福的结局。

Captain Leslie为Perce创造了新的属于火车站的记忆,即便过了许多年,他对当时的细节依旧记得清清楚楚,他一提到这段,眼眶中依旧充满狂喜与爱恋。

“以爱为名,你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说句题外话,Perce的爱人和哥哥竟分享了同一个名字。

本喵,哥哥,王尔德三个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同性恋者在一段故事中隔空相遇!

想到这个故事外的美丽的巧合,我简直都要热泪盈眶了。

 9 ) 王尔德《自深深处》里小本描述的场景

On November 13th 1895 I was brought down here from London. From two o'clock till half-past two on that day I had to stand on the centre platform of Clapham Junction in convict dress and handcuffed, for the world to look at. I had been taken out of the Hospital Ward without a moment’s notice being given to me. Of all possible objects I was the most grotesque. When people saw me they laughed. Each train as it came up swelled the audience. Nothing could exceed their amusement. That was of course before they knew who I was. As soon as they had been informed, they laughed still more. For half an hour I stood there in the grey November rain surrounded by a jeering mob[135d]. For a year after that was done to me I wept every day at the same hour and for the same space of time. That is not such a tragic thing as possibly it sounds to you. To those who are in prison, tears are a part of every day’s experience. A day in prison on which one does not weep is a day on which one’s heart is hard, not a day on which one’s heart is happy.1 8 9 5年1 1月1 3日,我从伦敦被带到这里。

那天从两点到两点半,我得站在克列珀汉转换站的中央站台上,穿着囚衣戴着手铐,让天下人观看。

一点也没预先通知,就把我从医院病房带出来。

天上人间,那时就数我最丑最怪。

人们看到我就笑。

每来一班火车就增加一层观众。

没什么比这更能逗他们乐了。

这当然是在他们知道我是谁之前。

等知道了之后,他们笑得更厉害了。

我就这么半个小时地站在那里,冒着十一月的冷雨,面对一团讥笑连连的匹夫匹妇。

在那次遭遇后的一年里,每天到了那个钟点,我都要哭,哭上同样长的那么一段时间。

这事你听着也许不觉得有那么悲伤。

对那些监狱中人,眼泪是每日必备的经历。

在牢里,要有谁哪一天不哭,那是他的心硬了,而不是他的心喜了。

 10 ) 台上的人有剧本,台下的人有故事

这部英剧可以说在我心中,称得上是2017年LGBT最佳剧集。

剧名queer在英文中的原意是“奇怪的,令人不舒服的”。

在上个世纪,开始被广泛用于指代同性取向人士,成为一个贬义词。

第一部大火的同性剧集《Queer As Folk》(同志亦凡人)也是得名于此,意指同性恋也是正常人。

近年来,随着同志平权运动的努力和同性取向在社会中的普及,queer一词已经逐渐脱去了当初的贬义。

而本剧,就以queer为名,为观众带来了8位普通人关于LGBT的故事。

这部剧集的形式非常特殊,每集20分钟,一位演员。

时间背景的跨度很大,从一战期间到英国确定同性婚姻合法的2014年,几乎涵盖了近现代英国LGBT人士的抗争发展史。

而地点,始终都在伦敦的一家老酒馆里。

演员的角色也很多样性,8位演员的角色从深柜的军人,到不满现状的80年代演员;从嫁给同志的痛苦妻子,到一心想追求自己幸福的Tomboy。

每位演员撑起一整集的故事。

第一集出场的就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喵叔。

喵叔饰演的是一位一战退役士兵,在那个年代只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性向。

在部队中遇上了自己的真爱后却不得不屈服于社会的压力,两人分道扬镳。

他对着镜头,带着点还念的神色,将自己的故事一五一十地道来。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故事,两人没有表白,没有互诉衷肠,甚至没有太多的肉体接触。

只是在车站,在黑暗中的一次触碰,就足以让士兵颤抖,含泪。

说到一半时,士兵会端起酒杯,喝一口啤酒。

啤酒沫润湿了士兵的胡须,士兵茫然地眼神望向镜头后方。

没有太多的噱头,角色走进酒馆,坐下后面对镜头,仿佛是在对镜头背后的采访者,也是对着屏幕面前的观众,打破了第四堵墙,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们的情绪也许激动,也许平静。

也许怀念往昔,也许期待未来。

每一位演员,都将自己的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

就好像是在听一部广播剧,甚至无需盯着屏幕,仅从角色的声调起伏,就能感受他们的感受。

因为是独白剧,从头到尾镜头都只对着一个人,所以导演也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

很多时候,一整集下来,刨除片头片尾,真正拍演员的,也就三四个镜头。

这就意味着,演员需要经历多个长镜头的考验。

一个镜头长达5分钟,而且演员也没有太多的动作。

就是静静地坐着,偶尔喝口酒,耸耸肩,摸摸手,对着镜头讲述自己的经历。

我想,除了英国的这些学院派演员,应该也很难有人敢于出演这样的电视剧吧。

逐渐推进的镜头,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每一次蹙眉,每一滴眼泪,都在镜头前展现无疑,实在是非常考验演技了。

好在虽然演技有高低,但8位演员都带着真情实感,良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在我看来,这部剧集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独特的表现方式,也不在于对同性话题的探讨,而是在于对LGBT边缘人士的深挖。

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LGBT运动中受关注最多的,其实一直仅限于Gay。

而在那些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中,被边缘化的个体们,无论是本片中二战时期的黑人同志,还是身处30年代的却渴望自己成为男人的女同,抑或嫁给同志却能微笑回忆的同妻。

他们所获得的关注远远比不上中产阶级白人男同性恋者,他们遭受了更多重的歧视、更复杂的阶级隔离,却只拥有更少的话语权。

本剧能够将历史上大部分性少数派群体所面对的问题全都摊在台面上来讨论,对于一部总长不到3个小时的剧集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事实上,这不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同性平权作品,而是一部属于每个普通quuer的独白。

《酷儿们》短评

什么都不说了…第一集就看哭了

4分钟前
  • Dublin苍穹下
  • 力荐

客观4.5,感情分5星。一共8集,每集由一位演员呈现20分钟的独白,讲英国的弯男在过去100年历史中经历的那些甜蜜和痛苦。身为酷儿可能是一种生命的残酷,也可能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懂得生活和爱情的意义,从而活得更真实,更快乐。那些不快乐的,他们战斗过,虽败犹荣。

8分钟前
  • 龙舌头🌈
  • 力荐

每个故事都是单个演员对着镜头说monologue

9分钟前
  • ㊣June
  • 还行

腐国演员个个功力深厚啊,独白就能如此吸引人,仿佛亲眼看到了整个故事。最喜欢第一集的小本,有一种心碎的美。而最后一集男主遇到的那个见过王尔德的老人,应该就是第一集的小本了,从第一集王尔德入狱,到最后一集男同结婚,这是一部英国同性恋史啊。。。另外个人很喜欢小狼的第三集。

11分钟前
  • 五月微蓝
  • 力荐

刷新了我对monologue的认知,以前不太喜欢这种题材,不过看过志爱发现坐在屏幕前听一个人独白20分钟竟然也可以是件十分享受的事情。最喜欢开篇Mark Gatiss写的那个故事,继绅士联盟caveman之后又一次见识到给提示monologue的功力,没有诡异的色彩,只是温柔讲述,小本入化的演绎下,我仿佛也看到那一闪流光的眼神,感受到那个靠蒸汽和黑夜成全的吻,真是非常动人的故事啊。Queers as folk, queers as art, they never stop loving and being loved.

14分钟前
  • Mute_Chlid
  • 力荐

Ben. My darling, sweet, gentle, beautiful Ben. You're the only person in the world who can break my heart in such a tender way.

18分钟前
  • Griet
  • 力荐

演员的诞生

22分钟前
  • Barney的领带
  • 还行

第一集至爱,金色长睫,狩猎蝴蝶,还有月台上那手指上的轻吻,美好但隐忍,让人想到了所有那些悲伤的故事,断背山、莫里斯、橘衫男子,克制的爱总是更加深刻,也许是一辈子

24分钟前
  • 朴树的那些花儿
  • 还行

跟着看了几集。可以一追。每集都是一个人的独白,一段个人的故事,来记录整个百年间的英国同志发展进程。挺考验演员演技的,但是毕竟是独白,画面感比较弱。心不静的话其实看着可能会觉得有点无聊。然而其实最大的感受还是……这样的文明,这样的百年同志进程,让处于刚刚起步的我们,望尘莫及

29分钟前
  • 豆瓣逼我改名
  • 还行

纪念同性恋去罪化50周年的BBC献礼剧,8位不同年代的公开出柜的同性恋演员出镜,坐在酒吧里,边喝酒边聊天,每集20分钟独白,个有侧重点和主题,导演打破第四堵墙,拼图式地还原英国同性恋平权运动下的个体命运。一旦习惯了演员对着你叨逼叨的设定,一旦用心去体会台词,就会越来越发现BBC文本功底和英国演员的台词功底有多深厚。

31分钟前
  • 彭手里
  • 还行

So Golden. 有一种,无论娱乐再弄死多少人,人类文明还是会在英国保存下来的 幻觉

35分钟前
  • 咋这么精神⚆_⚆
  • 力荐

不应该叫Queers吧 应该叫gays吧 减一星

40分钟前
  • 还行

没有火车 也没有部队和战争 只有他的嘴唇贴在我的手上

42分钟前
  • 草莓味螃蟹
  • 推荐

他认真的时候像另外一个人。

46分钟前
  • 电照风行
  • 还行

真是考验演员的演技

51分钟前
  • 蛀蚀心灵
  • 还行

前几集很惊喜,一篇极佳的口述短篇小说,文稿细节和演员表演都极其有张力,堪称表演教材。后面发现全是同样的表现形式,看到第7集实在看不下去了。

56分钟前
  • 熊阿姨
  • 还行

Ok can we have more lesbians plz

57分钟前
  • ℨℨℨ
  • 推荐

内容是没得说,但是个人不喜欢这种独白的形式,太闷了...

59分钟前
  • long daydream
  • 还行

沙雕政治正确

1小时前
  • 府右街烟酒行
  • 很差

小本的最感人,小狼的最有趣

1小时前
  • kitty62888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