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着白光的夏日,一口气刷了40集,心中颇不宁静。
自《黎明之前》,又遇见了靠谱的中国谍战剧。
本剧献礼中国共产党95周年,把英雄的故事宣之于天下。
整个剧,架构完整,思路明晰,以几件事为脉络串起整部剧,环环相扣,节奏紧凑。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将民国史实轻描淡写的融入剧中,尽量还原每一个人物的性格与形象。
例如辻政信,还以为剧情需要创造的人物,没想到这家伙是真的,日本战争狂人。
对照他的履历表,发现想象中也就是这样了,具体情况有兴趣查一查吧。
另外,更令人惊艳的是全局不着一字写阴谋,却字字句句是阴谋,每一个任务,每一项工作都是交换、压制、仗势……黑色政治由此立现。
最有感触的还是剧中的各个形象,浓墨重彩描绘有之,轻笔勾勒有之,无不跃然眼前,充盈饱满。
浓墨重彩者,梁铜,曾光希。
梁铜,铜梁,以郭汝槐将军的故乡为名,纪念英雄!
感谢张铎,人高脸帅演技好!
最令人拍手叫好的是,将军全剧少见开颜,冷静、克制,一张面瘫严肃脸走完全剧。
然而!
然而!
然而!
你依然能体味到我铎的演技,悲愤、震惊、思考种种情绪,尽出于眼睛,有演技莫过于此。
而细想来,我铎的面瘫是有道理的,先不说身处敌营,单是军政部高层这一背景,没有表情应该就是最好的表情了。
写到这里,更觉剧中将军展颜嬉笑的片刻珍贵!
也不过是深夜调戏一下秀雅,得空逗逗秀姑曾光希,这一个细思恐极的人物,敏锐、多疑,像是一部没有感情的机器。
剧中几个场景勾勒了他家中情景,母亲瘫痪变态,折磨全家,妻子苍白憔悴。
他的后来难耐折磨,准备开枪自杀,被曾光希阻止。
他拿出药,借妻子之手,杀掉母亲。
他怎能让自己的把柄握于他人手中?
至此可知,妻子也不会有好下场了,关押起来,宣告已疯,疯子的话,谁会听呢?
亲情、爱情,下此狠手,冷心冷肺,没有什么打动了他的凉薄!
再说友谊,与梁铜四个人出了名的关系好,兄弟情却半点看不出来!
怀疑,构陷,半点没我手软!
而赵恒轩,这个对他忠心耿耿的家伙,甚至有一点对他崇拜的家伙,于他,不过棋子。
丢弃,欺骗,灭口,一连串的动作,眼神中没有丝毫动摇。
一部无视感情的机器,莫过于此了!
究其所为,唯权势尔!
再说一人,出场不多,语言不多,一个人物形象却饱满而动人!
庞祝同,一个黑黑的军官,主管运输。
前面出场,直觉也不过是无意帮助了主角的人,出场推动剧情。
而他死后,梁铜的一句话,“庞祝同,一个那么热爱生活,热情而爱帮助他人的人,又怎么会自杀?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莫过于此,前面的几场戏于此串起来,可亲可爱可敬!
诸雄逐乱世,年代风云起!
更多感触,再刷一遍剧再来!
郭汝瑰这个人,经历非常传奇,也非常有意思。
27年四川还没有公开跳反,他就敢公开斥责老蒋的背叛,28年入党的老党员。
在堂兄郭汝栋的部队里等机会,本来想在30年搞兵运,结果底下没配合好,自己的营直接被红军消灭了。
又碰上蒋介石要求清党,堂兄也不敢再留,就送他到日本读书。
他自己也觉得很不错,觉得学点直接的军事学术会对组织有更大的作用,就去了。
按他自己所说,这就是他为什么“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
九一八后愤而退学回国,又在陆军大学学了很多年,37年抗日爆发才从陈诚所属的14师参谋长代42旅旅长出道。
因此,十年内战基本上跟他没什么关系。
看他淞沪战场给军长写的遗书,悲壮和坚定兼备,是真正的爱国将领。
当然,他之所以被国军大佬器重,不仅是因为敢拼命和会带兵打仗,更在于他的参谋业务和战略谋划能力,他几乎全靠自身能力获得重视。
武汉,长沙,鄂西,他都提出了关键性的作战方案和作战计划,并且被证明很有效果,这样才被陈诚和薛岳同时赏识,这就是他后来被包括老蒋在内各路大佬重用并放在关键位置的基础。
谁也不是傻子,业务能力强不强结果都知道。
剧情开头描写的涉及国际局势的内容,就是44-45年郭到英国去当观察员的原型。
他确实一生都很清廉,抗战中期当到师长了,去重庆工作了,因为坚持不贪污洁身自好,每月的薪水连夫妻二人的最低开销都无法保证,只好找银行工作的三弟接济。
自己的经历,在重庆见到了权力中心和市井百态,见识了最高领袖的真正水平,才真正对当局失望透顶,辗转找到董必武要求回归,虽然回归的过程非常漫长。
现在很多人觉得解放后给他的回报偏低了,可真正有信仰的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个。
给人教英语分文不取,给民兵训练亲力亲为,给钱修房子直接当党费,给别墅也不要还住平房。
既然一生清廉,自然就对腐败深恶痛绝,特殊历史时期敢说真话直话,改开后时代变了也敢说真话直话。
晚年还专门编写了《中国军事史》和《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军事价值都巨大。
比起他的谍战经历,我更敬佩的,也是他作为党员的人格品格。
这些优秀的谍战剧,塑造的主线永远也都会有这些潜伏者乃至党员的高尚品格和不懈追求。
《风云年代》是中国第一次用谍战剧的形式反映和表现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至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的宏大历史。
在中国军事、谍战类型剧已经趋向成熟背景下,前有《潜伏》高峰,后有《北平无战事》逆袭,《风云年代》的成功突破已成为观众和业界聚焦的话题。
《风云年代》围绕国际国内情报机关的激烈争斗,突显了抗日战争中主体和主战的明涛暗流,全景展现了战略谍战与解放战争各个主要战场烽火硝烟,也对历史命运、必然性做出了全新阐释,是一部在真实的国际历史大背景上,演绎中国前途命运对决的军事谍战力作。
视野宽广、格局宏大,首度聚焦国民党高层的“潜伏暗战”,从反法西斯胜利前夕的雅尔塔会议讲起,站在国际的视角为观众再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谍战传奇。
《风云年代》是一部历史大剧,叙事放在了二战国际风云大背景,中国抗战结束中国命运前途新较量的大历史中。
1945年初,英、美、苏作为中国盟友却秘密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出于战后对战后格局和自身利益的考虑,雅尔塔密约极大牺牲了中国的利益。
《风云年代》就是围绕雅尔塔密约的国际国内斗争而进行的艺术呈现,在当时中国驻英大使馆内的军事专员梁铜的真实身份是奉中国共产党秘密潜伏在国民党,并负有进入国民党高层的使命的共产党员。
梁铜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获取了雅尔塔密会的情报,冲破英国政府与日本特务的重重阻挠与追杀,机智地将雅尔塔密约提前公开,为中国赢得了应对的时间。
《风云年代》揭秘出了解放战争时期最高级别的“潜伏”,潜伏英雄群像智慧与胆识的过招,在战略与权谋的更高层面进行惊心动魄的较量。
真实展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战略规划,国民党私下勾结与日本议和,掩护日本战犯逃脱审判,并利用日本战犯培训国民党军官,来剿灭共产党军队,通过剧中的一幕幕情节,均解答了最终中国历史走向的深层原因。
如果说《北平无战事》是揭开了大溃退下国民党军人的心理、达官情态,《风云年代》则把这种情态、心态表现到更深入一步。
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历史命运最终走向取决于人心向背,国民党一方贪腐无能众叛亲离相比,共产党却是成功于一批信念笃定、忠诚事业的人才汇聚。
《风云年代》以这种最高级别潜伏表现国共两党你死我活的较量,在历史大视野中解答了中国历史动力的规律。
除了男人之间的对决外,该剧的爱情也是值得一看的亮点,与一般谍战剧中“假夫妻、真革命”的爱情模式相比,《风云年代》的感情线索更为复杂虐心。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全剧紧张的潜伏暗战中,梁铜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感情无疑带来了浪漫美好的氛围,成为了气氛的调节剂。
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三段感情不仅仅是个人的儿女情长,而是更多地与梁铜的革命事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关系。
梁铜的初恋女友美惠是他的精神导师,带领他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杨素雅和秀姑一直支持着他做的一切,用稳定的家庭给他革命的后盾,而后来杨素雅的遇害也是使得梁铜在革命事业上更成熟的关键因素;米兰妮更是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志与战友,梁铜每一步的成功都少不了米兰妮的帮助。
《风云年代》结合时代背景的主题,有政党差异的指涉,有个人情感的代入,也有时代大事的牵动,自在无形之中构成它的宏大与宽阔。
该剧既颠覆了传统谍战剧的小人物抗战格局,令人嗅到暗战的危险气息;又着眼于反战大情怀的细腻笔触,展现了风雨飘摇年代下的蝼蚁壮歌。
《风云年代》打开了国产谍战剧的新视野,广阔的格局架构将引领谍战剧风潮并迈向新高度。
其实感情线就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我觉得他爱的是米兰妮,而且感情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不仅不模糊,反而特别清晰。
梁铜从日本留学回来,之所以对秀姑悔婚了,是因为他在日本期间,思想得到了开化,三观正式确立,有了文化更有了信仰,也有了情窦初开真正的爱情,早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梁铜了,他跟秀姑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影片里后来描写秀谷给梁铜大烟抽,梁铜说现在还真抽不惯,其实是一种象征,两个人的世界已经出现了划分。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何美慧也就是米兰妮死后多年主动追求了杨素雅这个有文化的老师,而不是去娶秀姑 这说明他真心爱的是一个有文化思想进步又有涵养的独立女性。
后来他因为工作必须接触米兰妮,他感到心虚甚至痛恨自己,扣子都扣错了,以及他对米兰妮说的话,“因为温暖,无法忘怀的温暖”“我喜欢孤独,每当孤独的时候都会感到她在我身边,从未离开过。
”虽然有窃听,但这是梁铜的真心流露,他对米兰妮的爱情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生死,仿佛她就在身边,跟他的信仰一样,溶在他的生命中,永远不曾离开。
这种深情如同信仰,不会由时间变化已经米兰妮的失忆有所改变。
以及很多细节动作特写,可以看出他一直深爱着米兰妮。
但是他对于妻子杨素雅的责任感使他不能对米兰妮有非分之想。
梁铜这个人物的灵魂,最大的个人魅力,不仅在于他坚定的信仰,卓越的才能,更在于他的那份隐忍和担当,他一个人扛起所有的担子,宁委屈自己也绝对不辜负其他人,他为了信仰不顾生命,为了别人,更会隐忍并且放弃自己的感情。
他对杨素雅始终是包容和责任,其实杨素雅从未像米兰妮一样能牵动他的情绪,他对素雅只有责任和承担。
就如同素雅在世是不允许自己对米兰妮动心那样,在这个从小一起长大指腹为婚对自己付出如此至多有孤苦无依无处可去的秀姑面前,他必须要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他答应了秀姑。
既然做出了承诺,当然不能在他和米兰妮假结婚之后同床。
就算米兰妮没死,他最后会遵守原来的承诺,娶秀姑的。
隐忍自己的情感,扛起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是他最大的特点,若是这个人物有我来写,我也会写他去娶秀姑的。
影片里很多细节动作特写非常到位把他隐忍不发的深情表现的淋漓透彻。
再说说杨素雅这个人物,正如前文所说,梁铜对她只有责任和担当,但这个人物其实有很大的作用,之所以有这个人物的出现,而不是他在米兰妮死后直接娶秀姑。
她的存在不仅表明了梁铜喜欢的是这样娴静进步的只是女性,个人认为她是米兰妮的影子,但不管是不是影子,她告诉我们梁铜内心真正喜欢的追求的是这样的女性。
而且,她和梁铜的婚后生活,更让我们看到梁铜是一个为了责任,隐忍自己情感的人。
他对杨素雅从未吵架,从未交心,杨素雅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不知道他的想法,唯一一次他发火是处于大局考虑而不是情感之至。
但他对素雅 不高兴就哄她,累了就关心她,不能对不起她等等,体现了他是个隐忍承担的人,他不像琼瑶小说里那样随心所欲的爱,不爱会死的虐,而是这种重担下的深情,汹涌下的平静。
这也表明 为什么会答应娶秀姑。
一个如此隐忍自己来处处周全他人的人,对一个本来自己就该娶,跟自己一起长大,而且对自己无私奉献,从一而终无处可去的人,怎能袖手旁观呢。
其实影片里还有个鲜明的例子,在杨素雅在世时,他们跟秀姑在一起,他不会觉得心虚,更不会痛恨自己。
总而言之,对米兰妮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真爱,对秀姑是愧疚和担当,不能和米兰妮在一起,即是形势所迫,也是责任所至。
对秀姑,是心中有愧,和担当承担。
对假结婚之后不能圆房,更是有言在先。
其实片尾曲已经做出了感情线的解释“心中有愧啊 情难追”对秀姑有愧疚,对米兰妮也有。
难以追的情 是属于米兰妮的(对秀姑不需要追)“做朵浮萍 不留落英 愿那背影别忘记叮咛”.......'整个影片充满了悲壮与压抑,却又蕴含着炽热的希望,如同乌云后碎裂阳光。
一是那份信仰,二是梁铜内心对米兰妮的情。
其实,我本人是觉得这也是有象征意义的,他对革命的领路人,爱却不追,得而不能。
但爱不变,情不变,米兰妮也是跟他达成了默契,你退,我也不进。
就像他现在身处国营,但始终有着不变的信仰。
个人觉得男主非常成功,现在涌出了一大批高冷的男主,什么外冷内热。
都没有这个人物来得饱满,他饱经风霜却不动如山,他历尽孤独却喜欢希望。
他对妻子包容,哄秀姑开心,不故意高冷,他自始至终从未袒露过爱意,不去哭天抢地,不去非娶不可,但能明显的感觉到他的深情。
(最后,扮演者张铎,真是个难得的好男人。
娶了一个比自己大九岁被TVB扫地出门欠巨额债务又不能生育的当时被全网攻击的香港女演员,相爱五年最终结婚,帮她还债,把她宠成小公主,天天照美照。
结婚了好多年一直恩爱,被成为炫妻狂魔。
微博全是他妻子,自己去挣钱一有时间就去陪她满世界玩。
都说在这个最惨女星天塌的时候,张铎为她扛起了一片天。
)
这部剧之前就已经看过,现在断断续续又看了一遍。
虽然说现在的谍战片都有无比巨大的主角光环,但是仍然觉得在主角光环下的神剧仍然传奇。
无论是梁铜还是曾光希,抑或其他国共两党的人物。
我都感觉到他们内心思想的复杂。
想方设法,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统筹多方。
面对别人的挑衅与暗示,都要做到不喜形于色,脸永远是扑克牌的人物背后是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缜密的思维做支撑。
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才能处变不惊波澜不惊。
信仰或许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无论是陈诚等人忠于国民党,抑或梁铜等人忠于共产党。
这份忠诚的背后都是信仰在支撑。
活在枪口之下潜伏步步为营,足可见信仰的强大。
不奢求自己能够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但是希望建立对自己的信仰,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执行力,让自己不断努力变得优秀的信仰对我来说就足够宏伟。
希望自己因为信仰而努力。
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之中,真的是会有很多的无奈,失去和误解。
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平衡,去解决安排。
尽可能去避免失去。
可是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是机器人,只会对目标充满兴趣。
陈诚,顾老总那么信任梁铜,我觉得在现实中,即便是潜伏也会有感情和恻隐之心吧,希望知道真相的他们可以长叹一声,少些识人失察的难过。
曾光希,前后杀了梁铜两任妻子。
先是杨素雅,(虽然,我也不喜欢她)后是米兰妮。
好吧!
虽然你自己也死了老婆,但也不能把别人的初恋情人,第二位老婆给杀了吧。
不过,还好给他留了一位青梅竹马的秀姑。
要不然梁铜,真的没有老婆了。
秀姑真的是爱梁铜爱到骨头里了!!
一开始觉得是中央八套就把它否决了,跟了老爸看了两集后不可自拔。
这个剧角度很有意思,这也可能是2014年就拍出来,一直拖延至现在才放的原因,他没有表现中共的正面战场,正面人物,战争场面也是用资料一带而过。
这跟[人间正道是沧桑]和[战长沙]的非战争视角非常像。
梁铜的原型就是郭汝瑰。
作为陈诚的13太保之一,出身于四川省铜梁县。
这个主角名字起得就暴露了一切。
作为国民党内最大的红色间谍,之前网上有一个段子:蒋校长下令剿匪,共谍郭汝瑰制定剿共计划。
共谍刘斐审阅剿共计划上报。
共谍沈安娜记录文件并整理上报。
共谍韩练成负责保管已确定的剿共计划。
剿共计划经由几乎全是共谍的南京总站下达,出兵。
我认为这部剧的软肋就是感情戏。
毕竟是重庆党委出品的,可以理解。
但绝对没有[人间正道是沧桑]里家国情怀来的深刻。
梁桐初恋是米兰妮。
在雅尔塔重逢时还深爱她。
可惜米兰妮这时不记得他,也不爱他。
党的纪律也要求他们不能有过多联系。
梁桐那时就放下了,他们的距离虽近了却又远了。
在梁桐妻子死后,秀姑对他,对孩子,对家庭的付出打动了梁桐。
梁桐做出承诺要娶秀姑,为了需要,他和米兰妮结婚。
他们没有同床,是因为梁桐把这个当任务。
米兰妮和梁桐谈结婚的时候,已经明示过了,梁桐爱的是秀姑。
而米兰妮回忆起当年的爱,此时爱着梁。
所以在米兰妮死后,梁桐和秀姑在一起了。
秀姑挺好的,但我更喜欢米兰妮,她理智、精明、动人、坚强.和梁桐志同道合.他们更适合。
剧情不错,值得一看,但这个演梁铜的男演员张铎为什么总是端着演,自己的亲哥哥被日本人杀死了,竟然面无表情,一个军人被你演成了没有一点喜怒哀乐的木头人,白长一张帅脸,演技差差差。
那个演日本孪生兄弟鬼子的演员,长的丑,但在这部戏里演技比张铎强很多,他的孪生鬼子兄弟死后,变得竭斯底里,那几个军统小兄弟也比男主演的好。
很不错的片子,以前的都是普通的间谍,这部讲述的是战略间谍的故事,4同校兄弟都有原型,只是对民国时期历史了解太少,对这些人都不熟悉。
以前看抗日片,一直都以为中国有主力抗日,虽然有给日本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但并无明显的优势战局,但这两年逐步对这个时期的历史了解了一点,也许日本的空军海军的确是美国人搞定了大部分,但抗战的确是对付了不少的陆军,日本投降时都还有120万的日本军队。
而且日本投降在中国高层是至少大半年以前是有预计的,而不像以前看的一些片子,打着打着突然一个日本投降的消息出来,那种感觉真的是像说日本本来没事,只是被2个原子弹给炸败的(当然,不是说原子弹没作用)。
从最开始的时候,民国驻英领事管的地位,真的是弱国无外交,在国外没点地位,接着雅尔塔协议,那时候的中国真的就是块被别人用来分的肉。
到后来的美苏协商想让中国划江而治,真的赤裸裸了展现了国家之间唯有利益的现实,幸好当年没成为又一个南北朝。
不过,如果日本投降后国共成立联合政府会如何呢,也就想想而已,也许真的是不现实。
最近看的谍战剧,里面那些革命先烈真的为国牺牲了很多,只可惜许多后辈不争气,不知道现在和民国时期的国民党有多大差异,发发牢骚吧。
觉得里面真真有信仰的,除了主角,曾其实也算一个,只是信仰不同,手段不同,各为其主吧。
赵恒轩其实也是个蛮悲惨的小人物的,一心跟着领导走,结果被领导卖了,心中还有查梁铜这个执念,不然应该那时候就逃香港或者美国去了吧,他是绝对的跟错了主子。
余和郭就是个结局相对好点的普通小民,当然,政治需要,让他们帮助了罗先生然后得到了好的结局,只是现实中这种保密局里面的角色,真的背叛不被家法处置的可能几乎没有。
军统感觉和当年的锦衣卫东厂其实没啥区别,里面其实很多真心爱国为国的人,但都被蒋当成走狗来用。
有些细节很好,有些细节其实也存在BUG,大整体情节好演技好就行了,不能吹毛求疵。
但总体还是非常喜欢的
挺不错
这个哥哥有点帅
梁铜的原型据说是郭汝瑰将军
呵呵,蒋光头的部队到处是叛徒
很不错,关于那一段的描写,很真实
爬
精彩的剧情,人物的个性,人与人的情感等都很好!
剧情刚开始还好 越来越扯 后面成战争片 还有 曾光系的妈和老婆 对剧情有什么帮助
不管真实性可看性还行
受不了这演技
神剧
记得每本谍剧都说,“我们上面有人”,现在终于知晓,哎哟卧槽居然这么多高级将领都是共谍~真是牛逼嘻嘻啊。虽然剧中夸大了原型郭汝瑰、韩练成、刘斐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却也加速了国党的衰亡,其内部腐朽、派系斗争等才是失败的根本吧。虽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人只未己人必诛之,民心所向呀!
还可以,可以看看
剧本感觉很假 ,比优秀电视剧差多了
一般吧
看到第七集了,继风筝之后又听到那首坏东西。不喜欢梁铜开后宫的爱情戏。
拍的是真好,开始还有点拖沓,后面慢慢渐入佳境,情节,情怀都表现的非常好。有些不重要的情节去掉会更好,再就是打国民党完全不需要自己动手吗,每个派系塞个特工进去拱拱火,他们自己都能把自己打散了😭😭
这仗还打个什么劲。
其实男主原型就是郭汝瑰吧,关键是你大大方方拍不就成了吗?到底还有哪些忌讳啊?还非得再掺和一点狗血爱情戏,实在多余。
还可以吧,张铎演什么都一个样,感觉像是定型了。不大喜欢女主,挺烦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