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底子,硬是被拍的这么渣。
除了俩个制毒的哑巴和那条顽强的狗,真的没一个演技在线。
整个矫情的不行。
台词也差,剪辑也差。
差还没差个痛快,让人带点期待看到最后,没想到结尾更不知所谓。
白瞎了两小时。
说是翻拍,完全没联想起原版来。
第一次写评论,我就是来看看差评的。
韩剧到了7分以下还真是没法看。
道具组准备材料很用功,一个图足以彰显,尽管看不懂
柳灿烈最近拿戏很多,但是多为沉默寡言符合性格之辈,戏路不够宽,最后对话二公子时也完全不够坏,用眼睛表达的感情完全没表达出来,只能用嘴部表情传递。
赵震雄演什么警察都像李材韩,片中角色设定吧,乔装两个角色都很肤浅,演不出演技但演活了角色。
片尾坐望雪山双眸凝泪才是演技最拿分的点。
其他一众配角按下不表,女警察打戏动作不雅但是换这个打斗风格看看不错,剧情也就那样,没什么好说的,我会说全局演的最好的是两个哑巴?
《毒战》有个精彩的故事,精彩在于一个逼仄的环境和事件中,两个主人公都在扮演双面,波谲诡诈,等于四个角色的纠缠,使故事的走向有了多种可能性而引入入胜。
在这点上,原版、韩版核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壳子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至于表现的好不好,见仁见智。
或许是太想在原版的基础上做出不同,韩版在暴力表现和反转上加大了力度,正是这种过强的表达欲,反而使片子脱离了实际,飘了。
你们是毒贩啊,且不说找个农家乐就开始制毒、在地铁站下面开了个高大上的据点有多不靠谱,就是内部清洗都要搞个大爆炸,韩国那弹丸之地,你也不怕把三胖惊动了,以为韩国要搞鸡毛,悍然先发制人带兵打过来?
也且不说一个大毒贩的基本盘是一个毛孩子、两个聋哑人,就是运作一个跨国网络竟然多年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无人察觉,我问你怎么做到的?
克格勃、cia都比不过你,贩毒是过家家吗?
这逻辑硬伤太大了,已经不能用合理虚构解释了,只能说对毒贩的嚣张和剧情的反转吹牛比吹过了。
片子里有刻意模仿《黄海》、《新世界》等经典片犀利血腥的地方,但缺少那些片子营造的氛围,不仅没让人产生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代入感,反而觉得国产毒贩狂的沙比、棒子毒贩二到缺心眼、咱们的李先生有自闭幻想症——这都是他自己做梦的吧。
唯一有点感觉的是那两个文能掌握制毒高科技、武能杀入重地安天下的聋哑人,放的比较开,演的确实比较像疯子。
还有一个过分的就是情绪的积累,对于一个大毒贩,为了防范篡位、为了给养母和狗狗报仇,就引入警方,把组织搞个玉石俱焚,这心智水平怎么做的老大。
那么牛比且一切尽在算计的人,不知道“江湖事,江湖了”?
你让那俩赵子龙一样的聋哑人直接做了对手不行?
只能说导演是为了营造复仇情绪而营造。
好吧,我们暂且理解为小伙本来就想做个安安静静的独狼毒贩,没想到名头太响,被人争抢,迫不得已掀了桌子,那警察组长经过多年努力,历尽艰辛、损兵折将、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终于破获大贩毒组织,并让一个大佬露出马脚,为啥最后自暴自弃,不想活了呢?
是因为小伙一句我信任你?
还是因为上级暂时压住调查?
你是有多基情,还是多职场小白啊。
情绪累进不通啊,我宁愿相信他是因为这个大一摊贩毒网络竟然迟迟发现不了,ak大酒店里狂扫的失职,羞愧难当自杀谢罪的,都不相信这是悲观绝望到弃世的。
太过刻意的涂抹肃杀、凄凉情绪了。
一个好故事,讲好就可以了,想法太多太乱,又填不住坑,过犹不及。
另,为啥片子里多数人都那么丑且油腻,视觉上就让人难受。
两个炮灰小护士不错。
一部改编了中国电影的韩国电影,主演是赵震雄,饰演警察的角色,也是老戏骨了,在韩剧《sign》中就对他映像很深。
其次是男二确实演出了这部电影的精彩。
电影的开头延伸到了结尾——一辆汽车穿行于雪原之间,电影中有很多温情的画面确实打动了我。
剧情在一小时四十一分钟的时候发生了反转,男二摇身一变为李先生。
结束部分处理的很巧妙,只出现了枪声,但是结局却留给观众自己了。
韩国电影自1998年推出电影分级制度以来,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产出了大量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犯罪片与政治惊悚片。
由于分级制度的存在与题材审查上的宽松,韩国电影的类型片在国内一直有着较高的人气与口碑。
可能是由于近期优秀的电影原创剧本愈发的匮乏,除了原著小说改编成电影外,高质量电影的翻拍似乎也成为了一个解决这种问题一劳永逸的办法。
翻拍别国的电影其实并不只是中国的专利,国内的高质量电影也曾一度成为国外电影公司所翻拍的对象。
早在2006年美国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就曾翻拍过经典港片《无间道》,并一举拿下了当年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四项大奖。
而台湾青春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也于近期被日本所翻拍,电影将于今年10月在日本上映,最终成片如何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韩国电影一直是国产电影的翻拍大户,但其实反之也一样。
周星驰所主演的老港片《逃学威龙》与任达华张家辉主演的《跟踪》以及孙红雷主演的《全民目击》都分别被韩国所翻拍过,而这次韩国导演李海暎则盯上了杜琪峰导演“北上”后的第一部香港大陆合拍片《毒战》。
韩版的《毒战》于今年的5月22日在韩国影院上映,上映后两周便以353万的观影人次刷新了今年韩国本土电影的最高观影人次的记录。
在单周的票房榜单上,《毒战》甚至还一度超过了当时的《死侍2》与《妇联3》。
图片韩国票房数据来源于时光网电影虽然在韩国有着爆棚的人气,然而回到原版电影产地的中国却没有得到国内观众与韩国本土票房与之相对应的人气与口碑。
豆瓣6.2的评分与3000多人的标记观影人次都让这部电影在豆瓣热门影片中略显尴尬。
电影中的缉毒组组长赵元浩在一次缉毒卧底行动中因失去了手下而悲痛万分,下定决心一定要亲手抓捕韩国最大贩毒组织的头目李先生。
缉毒组组长赵元浩李先生的一家制毒工厂发生了爆炸,在废墟之中警察找到了唯一幸存者徐英落。
徐英落是李先生的手下,也是负责毒品交易的重要联系人。
无奈之下元浩只能选择与毒贩联系人徐英落合作。
毒贩联系人徐英落元浩通过伪装成毒贩与徐英落一起和李先生的手下达成了毒品交易,但是合作的前提是交易过程中大boss李先生必需要到场,这样警察才能进行抓捕。
随着交易的进行与剧情的深入,元浩发现自己的交易对象是李先生的冒充者,而真正的李先生却另有其人......
其实这部电影单作为一部警匪类型片来说的话也并没有那么的烂,影片节奏流畅,摄影方面也OK,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几场动作戏也拍的不错,整体属于及格水平。
但由于这部电影是属于翻拍,那作为观众就不可能不将此作与杜琪峰导演的原版进行对比。
而杜sir的《毒战》又是属于相对比较优秀的电影,所以对比之下韩版则反而显得平庸至极。
韩版《毒战》的剧情与原版《毒战》大致相同,很多经典的场景也从原版直接照搬了过来。
不同的地方主要是针对韩国本土化在人物设置上做了较大的改动,且结局部分做出了重大修改。
而这两个地方对于原作的改编反而成为了这部电影中最大的败笔。
《毒战》原版与韩版同场景对比首先是对于男主角徐英落人设上的改动,原版中这个角色是由古天乐所饰演。
在原版中并未对古天乐的人物背景做过多的介绍,对于古天乐的人物性格展示更多的是通过古天乐的人物行为让观众自己去理解古天乐的人设。
而到了韩版,为了丰富徐英落的形象,电影强行给徐英落加了一个父母双亡的设定,说是徐英落小时候偷渡来韩国在路上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母因吸毒过量而死亡。
这是导演为了让观众对徐英落这个角色的行为强行产生理解与同情。
在原版中古天乐愿意与警察合作的动机是因为他怕死不想被判死刑,从而希望通过与警察合作能够戴功赎罪。
而到了韩版徐英落选择与警察合作的动机却交代的并不明确,容易让观众看的一头雾水。
虽然到了最后观众能够通过剧情走向脑补出徐英落的人物动机,但整体还是缺乏可信度与铺垫。
在原版中古天乐与警察的饰演者孙红雷之间的关系是存粹的相互利用,所以最后古天乐枪杀孙红雷没有半点犹豫。
而到了韩版徐英落与警察元浩之间甚至有了满满的“基情”,电影想表现的居然是他们两之间通过卧底行动所产生的兄弟情!
韩版的开放式结局看似有着不同的结局走向与解读空间,其实本质上却是画蛇添足。
大雪中的小木屋,两人坐在烧着柴火的客厅,喝着现磨的咖啡,说着你是个好人,问着我到底是谁这种问题,简直尴尬至极。
可以想象导演在结局中应该是想用文艺片的拍摄腔调去展现两人双方之间的一种羁绊与理解,但是这样的拍摄腔调放在简单明了的类型片中显的异常的格格不入且影响观感。
雪地中的小木屋,镜头拉到远景电影结束反观原版中的结局,在长达十多分钟的街头枪战高潮戏后是古天乐被处于死刑的镜头。
古天乐开始选择与警察合作是因为自己怕死,后来背叛警察是因为自己发现有机会能够逃跑,而最后古天乐在临死前的挣扎非常完美的将古天乐这个角色的宿命感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即便是从原版《毒战》中照搬过来的场景,韩版做的也并不是那么好。
比如电影中与买家见面的那场戏,原版就比较简单明了,买家哈哈哥因为喜欢哈哈大笑而很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版中为了突出买家二人吸毒癫狂的行为而让两位演员采用了近乎“神经病”似的演技方式,比如一言不合就脱衣服等。
感觉导演这么做除了能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外对整个电影剧情上的推动却并没有大的帮助。
杜sir在原版中通过很多场戏,埋下了许多政治隐喻,从而表达导演对香港与内地关系的态度,这是电影最精髓的地方。
而在韩版中你并看不到导演对韩国本土的政治隐喻与深刻的主题表达。
照葫芦画瓢的翻拍虽然本质上是拿来主义,但是最精髓的地方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模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对比杜sir的原版,韩版翻拍无论是从类型元素、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甚至到演员表演都全方位的与原版存在着差距。
最近几年随着电影观众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韩国优秀电影,网络上针对韩影吹捧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
这样的声音容易对观众形成一个错误的误导,认为只要是一部韩国电影甭管拍的怎样都一定能秒杀华语电影。
其实也并不是所有华语电影都是垃圾,华语片中一样有着很多优秀甚至经典的作品;而韩国电影也并不一定是每一部都那么的优秀与高质量,韩影里一样存在着大量平庸的作品甚至烂片。
作为影迷,心平气和看待华语电影与外国电影,理性客观地分析一部电影的优缺点,不以刻板印象先入为主,不以电影的国籍作为判断电影好坏的基础,或许才是最正确的影迷姿态吧!
首发于暴走看啥片儿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作者:吃麦子的马
暂且不提这部电影的改编问题,单纯的从电影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还是典型的韩国犯罪片。
大主线还是警察缉毒犯,个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振雄的警察带有那么点儿“复仇”的味道,虽说警察缉毒是天职,但你“李先生”杀我线人,公开挑衅,我要不抓到你怎么能咽的下这口气,于是故事从复仇“李先生”开始了。
“复仇”化的场面对立是韩国犯罪电影的惯用手法警察欲复仇“李先生”,“李先生”通过警察复仇“布莱恩-李先生”,各个角色之间的尖锐对立使得片子立马就饱满了起来。
影片展现手段的依然简单粗粝,但视觉冲击依然很大,眼球泡酒、生猛吸毒、炙烤活人、刀刮生蚝等,以极其压抑的气氛展现血腥、暴力与人性中的恶带来的情绪当中。
施行“追凶”与“复仇”的人物从警察蔓延到“李先生”,较之前的韩国犯罪片相比,赵振雄饰演的警察角色很微妙,我本以为影片的结尾应该是“李先生”成功复仇并逃脱,导演吐槽一下对警察、法官与新闻媒体等公共权力的不信任,没想到警察还是找到了“李先生”,这一点稍微有点出乎意料。
极端的人物:公共权力和罪犯以及母亲的形象在韩国犯罪片儿当中,有典型儿的三种形象分别是——有部分负面形象的公共权力、作恶多端的罪犯以及一个悲情化的母亲。
片子中这三类角色形象应有尽有,先说公共权力的代表赵振雄的上司对公众官宣“赵先生已经落网”,其实观众都知道那个“真正的赵先生”还依然逍遥法外。
安抚群众的公共权力除此之外个人认为赵振雄这个警察角色身上依然有股子“邪气”,这股子“邪气”体现在他酒泡眼球、吸毒后拿枪指头的场景,在追击“赵先生”的整个过程中,他的命运像每个毒贩子一样不由自己掌握,无法保护自己的先人、无法保护自己的手下。
酒泡眼球
试毒后的拿枪指头本片儿中的几个反派也超级有特点,有吉林省的大毒枭陈河霖 ——这种得意洋洋、潇潇洒洒的暴力罪犯凭借着个人魅力真的是很圈粉儿啊。
陈河霖
(超像张一山- -)
陈河霖还有神学学位的假“李先生”,赵振雄也说了装了那么久的儒雅,终于露出邪恶的獠牙了,个人觉得神父不该那么早的打人,因为出场儿的时候太儒雅了,张口闭口救赎啊信仰啊什么的,给我这个人是李先生的感觉太强了,但打人打早了后面带来的反转有点弱了,以为带着面具模仿恶魔就是恶魔了,但其实看见“恶魔”时候暴露的恐惧暴露出其实也就是只披着羊皮的狼。
不得不说的是演员演技真的到位,特别是最后被活烤的时候,青筋暴露,让人隔着屏幕都闻得见那股烧焦的肉皮味儿
儒雅的假先生
绝望无助的假先生作为最终大Boss的“李先生”从头到位一直保持面瘫的模样,最后审问的时候的龇牙咧嘴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审问再说说那个领养“李先生”的母亲,母亲这个人物形象在韩国犯罪片儿里很微妙,这些母亲无一例外都是为母则刚,将亲情放之于一切准则之上,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只得依靠自己的力量,这跟韩国奉行男尊女卑的儒家文化体系有关,令女性社会地位远低于男性,影片中“李先生”选择复仇的主要原因就是养母在工厂爆炸中被炸死,更容易强化犯罪片儿的悲情色彩,从而获得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收留徐英洛最后谈一谈电影的结尾,开放式解决一声枪响到底是哪个死各有各的理解,在我看来如果按照传统的韩国犯罪片来看大概率是警察在拿起枪的瞬间被“李先生”干掉,罪犯脱逃挑衅公共权力这是典型的套路,如果按照中国电影的套路看,很有可能是这样“李先生”拿枪,但拿枪的目的不是为了枪击警察而是诱警察击毙。
因为这时候“李先生”的身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谁都可以带上面具成恶魔(说到这想起前阵儿看过的《哥谭》第四季,小丑的主张),复仇的计划已经完成,可以探讨下关于幸福的定义了。
制毒贩毒犯罪警匪对决片。
隐形的李先生让警方一筹莫展,似乎是一场毒贩内部的大清洗,其实是被李先生利用的二把手的儿子不满李先生的操盘,运用李先生常用的套路进行清洗,李先生利用警方,清理门户,不过最后绝望中自杀身亡。
一开始男主警探与一个线人见面,让她去打探消息,但是线人被杀,死前留下了“∞”符号。
毒贩组织准备开一场中层以上的回忆,一个女毒贩迟到了,结果那个地点爆炸了。
女毒贩跑去警察局反映情况,并寻求保护。
男主警探让她说出李先生是谁,她说李先生从来没有露面,自己不知道。
但是她供出一个财阀的气与李先生有关,很快这个女毒贩也突然死了。
怎么死的不知道?
很快对爆炸地点进行搜查时,发现一个活着的人。
于是经过简单治疗,他被请进了警察局。
知道了自己的母亲被杀,以及自己的爱犬被严重烧伤后,他准备主动揭发组织里的行动。
他供述称马上组织要与一个我国的原料供应商交易,因为这个被救出的人男二是组织负责联络的,所以警方将计就计,就把双方的交易错开,由男主警探分别饰演贩毒组织的接头人和我国的原料供应商与双方分别交易。
有惊无险的完成交易。
因为吸食高纯度的毒品,男主差点挂掉。
然后男二带着男主等一众警察去了一个盐场,其实这里是个制毒工场,由一男一女两个哑巴负责,很快用我国的原料制造的毒品就做好了。
大家正准备交易,我国的毒品原材料主就把男主和男二抓走了,一起抓走的还有另一个警探,因为警察的号牌都没拿,被对方发现,人家直接开枪射了他。
男主暴起与毒品原材料主搏杀,最后在男二的帮助下,消灭了原材料主。
紧接着就是去毒品组织,去看毒品的制作工厂,原来是财阀的二儿子控制了一个新的毒品流水线制作工厂,想取代李先生。
财阀二儿子本来想搞死男二的,结果被男二反杀,还被男二带到一个地方,按照自己的狗收的伤的部位对他灼伤惩罚。
男主终于知道谁是李先生了。
虽然警方高层传出消息,说毒贩首脑已经被抓获,说李先生就是财阀二儿子,但是男主知道这是谁。
所以他辞去工作,按照自己安放在手枪狗身上的跟踪器,找到了男二,男二羞愧难当,因为自己的亲生父母就是因为毒品而死,自己还在生产毒品,所以开枪自杀了。
男主为什么不抓男二,是心心相惜,不想加害,还是有什么利益往来,让他收手,不得而知。
赵震雄的演技可圈可点,最后男主男二相视无言,但是我可以看到男主眼里的泪水,可以看出他对男二有着怜悯之心,但也不至于改变立场啊,有点奇怪。
男二的借力打力还是不错的计谋,但是多次单刀赴会,这么危险,难道他一点都不怕嘛?
两个毒枭头目的变态真是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我国的那个,几乎癫狂,一看就是个资深瘾君子,几乎已经疯掉了,那个女伴更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总体的动作场面还算可以,枪战也算热闹。
今年的韩国电影圈,除了《燃烧》外,当属《毒战》的天下了。
电影一经上映,就凭借着37万观影人次的好成绩,打败了《死侍2》、《复仇者联盟3》把持六周之久的单日票房纪录。
并且连续十几天占领着韩国票房的冠军宝座,着实火热了这个夏天。
《毒战》改编自杜琪峰执导的同名电影,讲述了为抓捕韩国最大规模的贩毒组织背后的神秘大BOSS――李先生,警察元浩与李先生手下成员徐英落联手破案的故事。
说是改编自中国的同名电影《毒战》,但在故事情节设置上却又有所不同,改编后的《毒战》也相当精彩,带有韩国式暴力美学的特点,细节处理到位,张力十足。
谈到本片,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明星阵容,诸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精湛的演技、精彩的故事情节让本片在收获了冠军票房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他是《请回答1988》中表面刻薄冷酷、内心却十分温暖的成均家二儿子金正焕。
他是《好运罗曼史》中对科学着迷的工大出身男齐休浩,木纳而呆萌。
而此次《毒战》中的徐英落这一角色,平凡的外表却是幕后的最大黑手,也让其演技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除此之外,金柱赫和京熙妍扮演的“瘾君子”形象传乎其神,令人赞叹。
金成玲饰演的吴妍玉会长,车胜元饰演的布莱恩理事,朴海俊饰演的朴善昌常务,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从组长的线人――秀晶的死亡开始讲起,这也奠定了组长要抓住李先生的誓死决心。
但对于无名无姓的丝毫没有踪迹的李先生,如何找到他成了最大的困难。
正当无从下手之时,一场有意策划的爆炸,让幸免于难的吴妍玉自己找上门来,也为寻找李先生带来了一丝希望。
但很显然,故事不会这么顺利的进行下去。
吴妍玉还是被杀害了。
最终,所有的希望都落到了工厂爆炸中唯一的幸存者――徐英落身上,一个平凡、沉着、没有过多面目表情的被称为徐代理的小人物,成了寻找李先生的唯一线索。
而对于徐英落所提供的信息,元浩只能选择相信。
徐英落透漏,李先生将要进军中国,与金柱赫饰演的中国商人秦河霖进行合作交易。
并且当毒品生产完成时,李先生将会现身露面。
所以才有了之后的元浩假扮朴善昌去见秦河霖,再到瞬间变场,假扮秦河霖见真正的朴善昌。
这一过程中的金柱赫和京熙妍的破格表演吸睛无数,赵震雄在影片中被迫吸毒后的真实表现,也让人拍手叫好。
好在秦河霖最终答应了合作并提供了原料,而在制盐工场制作毒品时,车胜元饰演的布莱恩理事也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中。
就在毒品制作完成后,准备进行下一步计划时,徐英落、元浩、德川(小组成员)被突如其来的秦河霖的人带走。
在被识破身份之际,一番激烈的枪战打起,危机关头,徐英落拿起枪救下了元浩组长。
这方有惊无险,但留守在制盐工场的两名组员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最终制盐场爆炸,东宇死亡(小组成员)。
怀着悲痛心情的元浩,虽对徐英落有所怀疑,但为了见到李先生,只能选择再次相信徐英落。
最终,元浩见到了自称为李先生的布莱恩,徐英落也被朴善昌带走。
而在元浩眼中,这根本不是真正的李先生,只是一个冒牌货。
就在以为徐英落会被朴善昌处理掉,两方激战的同时,一切的反转开始了。
真正的李先生原来就是一直在身边的徐英落。
这之中的柳俊烈与车胜元的对手戏,可谓精彩。
车胜元将恐惧演绎的细致入微,柳俊烈则将徐英落之前的压抑与愤怒全部爆发了出来。
将狗的遭遇在布莱恩的身上全部上演了一遍,最后将其丢在公众的视线内,自己全身而退。
在普通民众的眼里,李先生已经死了。
但只有组长知道,真正的李先生早已逃之夭夭。
影片最后,元浩找到了徐英落,两人相对而坐。
望向窗外的元浩问了一句“你有过幸福的时刻吗?
”,随后眼中含泪的看向徐英落。
最后传来的只有枪声……也许他们最终选择逃离这个世界,逃离苦痛,去寻找真正的幸福时光了。
整体故事感觉叙述的没什么问题,影片张弛度上也不错。
其实这部电影的核心应该是李先生找自我认同的过程,一个偷渡来的小孩,不断的去给自己打标识,找存在,正像男主说的,你有感到幸福的时候吗,也许那一刻李在男主这里找到了对自己的认知,第一次有人肯定的认为他是谁。
正如聋哑男女在制毒时大声的播放音乐一样,正如男主一心想抓李先生是因为死了线人一样,人总是在寻找自己所缺失的,所失去的。
没看过原版毒战,所以可以当作一部新电影一样去看这版。
2018韩国动作片《毒战1》,翻拍自2012香港同名电影,豆瓣评分6.6,时光网评分6.3,IMDb评分6.6。
韩国版虽然名为翻拍,说是改编更为准确。
韩国版但只是采用了香港版的几个桥段,对原版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二者风格截然不同,差别很大,有浓浓的韩国电影风格,原版很有亮点的结尾高潮戏的手枪大混战,在韩国版则完全消失。
韩国版最大的改动是设置了一个隐藏的大反派李先生,全片围绕着李先生的真身而展开,这和原版的故事架构大相径庭,显然导演是为了让故事更有波澜,但影片实际的反转效果并不好,观众从一开始就能猜到李先生显然就是面无表情的柳俊烈。
悬疑片的套路都是如此,经常露面的角色一定是从不露面的隐藏角色,这一套路自从《非常嫌疑犯》就确定下来了。
这种套路还包括角色在开篇不久就貌似死了,但是导演没给明确死亡的镜头,这种剧情角色肯定没死,这是给片尾反转做的准备。
香港版的结局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中国电影必备结局,而韩国版的结局则类似于《杀人回忆》,大反派李先生金蝉脱壳。
不过我2023年重温时看的是131分钟的加长版,结尾男主将李先生枪杀了。
韩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很少有正面和正能量的,韩国电影很乐于黑中国,本片中有浓浓的中国元素,有来自于吉林的毒贩子、有设在中国大陆的毒品工厂,还偶尔能听到国语对白。
韩国版的动作戏是韩国电影惯常的血腥暴力风格,怎么狠就怎么来,看多了韩国犯罪片就见怪不怪了。
主人公赵震雄演得不错,不刻意造作,塑造的角色有血有肉,表演上要比香港版孙红雷的表演更熟练。
香港版并没看好的古天乐的表演,没想到本片中古天乐的角色的饰演者柳俊烈更差劲,几乎没有表演,把面无表情玩深沉视作演技,令老谋深算的幕后大头目角色大为逊色。
一众演员中最有亮点的是戏份不多的毒贩子情妇,表演得非常疯癫和张狂,堪称“韩版小丑女”,虽然表演上有些用力过猛,但令人过目不忘,女演员能如此颠覆形象放得开演绎角色,令人佩服。
表演最差的是女警察,一副百分百的整容脸,既不好看,也毫无演技,肯定是某个投资商安插进来的。
2023年,NETFLIX网飞出品的续集《毒战2》上映,继续探究李先生真身。
这叫翻拍吗?比起杜琪峰的原案,已经是两个故事了吧,顶多算部分“借鉴”,可惜导演水平有限,打也打不精彩,斗也斗不凶狠,色也色不诱人,整体节奏不好,人物偏丑,文戏扁平,武戏无味,没摆脱韩国罪案片的一贯套路,可以拖着快进看。另,韩国人依然热衷于妖魔化中国,是羡慕嫉妒中国有钱吗。
改编的并不到位,没有体现原作的精髓,也没有自己的亮点,叙述太过平淡了。
中规中矩突破不大
这哪是翻拍…
首先我没有想到露点、吸毒这些镜头的审核等级居然是15岁就可以看了,还有就是最后到底谁死了。
稀烂的一无是处,男主警察表情好似演龙套一样走过场,男二号一张死鱼脸,一副生无可恋全世界都欠他钱的样子,剧情照搬就算了,演的一点层次感都没有,导演好似以稀烂的字迹抄着作业,忽悠观众!简直一路快进的不想停!
翻拍的不错,结尾还真是偷懒小聪明呢。
最后的真假李先生,完全是强行反转。。而且柳俊烈比古天乐的演技差很多,赵镇雄的长相太正义感,缺少一股邪气。
最烂的翻拍,不仅仅因为这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而且还拍的稀巴烂。这也是金柱赫的遗作。PS:为什么MV中经典迷人的大叔申贤俊和车胜元,到了电影里面,一个比一个毁经典……
冷暖色调的反差场景,鱼龙混杂的真假乱世。祈祷是为了杀生、埋名只因本无姓,灼热的盐田犹如棋盘断人生死,荒凉的冰原仿佛天河泯然恩仇。堆积的金钱帝国抹不掉儿时匆匆一眼,漫长的奔命追逐人生抵不过片刻幸福瞬间。宿命的人生,纵使逃到世界尽头的世外田园,也不过熄灭成为上帝脚下的灰烬几点。
开放式结尾改得另有一番情趣,但损失了犀利感,而柳先生的演技还是略显稚嫩。
看了原版,再看韩版,确实这种片子还是香港会拍啊,看港版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古天乐是幕后大boss更好,但是韩版狗焕的年龄、气场确实不符合幕后boss啊,而且大boss养母还搞后勤???狗焕最后人设的反转就好像是可以为了反转而反转,前面的铺垫没到位,除非你以狗焕开始的投诚太快为理由,但是组长对狗焕的信任太快,真实情况应该表现的像帅雷雷和古校长一样,矛盾更激化一些
失望,有些九十年代港产片里的过火癫狂,比如切手打电话,背后用电焊烙印。却忘了类型片里最本真的模样。聋哑兄妹的设置,比起李菁郭涛的大小二聋,也只能是各有所长了。
电影不应该叫毒战,应该叫猜猜谁是李先生。太多没有用影响剧情的包袱,还有试验毒品的时候不用试剂。跟着电影剧情跑很容易就跑偏了,真是………一条主线,给狗报仇,这韩国电影也真是没谁了。
虽然说是翻拍,对我来说,熟悉感并没有特别强烈,除了一些桥段一样而已。整体还算不错。
節奏有點慢。。。
吸毒吸傻了吧,大庭广众脱衣服还问胸大不大。
看过韩版才明白原来电影好不好看和尺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比中国的差远了,拍成喜剧之王
拍的云里雾里的,“李先生”折腾这么大一圈,到底为了什么?他就是想复仇,和贩毒有毛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