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安妮第一季

Anne with an E Season 1,勇敢的安妮(港/台),清秀佳人,红发安妮(港),安妮,绿山墙的安妮,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小安妮,安妮的故事,Anne

主演: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杰拉丁妮·詹姆斯,罗伯特·H·托马斯,达莉拉·贝拉,卢卡斯·杰德·祖曼,科里恩·科斯洛,艾默里克·杰特·蒙塔兹,海伦·约翰斯,乔纳森

类型:电视地区: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小小安妮第一季》剧照

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2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3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4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5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6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3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4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5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6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7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8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9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20

《小小安妮第一季》剧情介绍

小小安妮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改编自著名经典小说,故事描述一个小女孩,如何排除万难和种种考验,为自己争取关爱、认同和专属的一席之地。故事发生于 19世纪后期,孤女安妮(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 Amybeth McNulty 饰)经历了在孤儿院和陌生人家中饱受虐待的童年后,意外被安排到爱德华王子岛上一对兄妹的家中生活。随著时间流逝,年仅13岁的安妮凭著她的独特魄力、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为玛莉拉·卡斯柏特(杰拉丁妮·詹姆斯 Geraldine James 饰)和马修·卡斯柏特(罗伯特·H·托马斯 R.H. Thomson 饰)的生活,甚至整个小镇带来改变。安妮的经历将为自我认同、女性主义、霸凌和偏见等恒久议题带来反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盗亦有道喜剧之心那夜我们行向彼方床垫里的百万欧元犯罪现场调查第十季谁在你身边你是我的夏至未央青衿志超萌时空宝贝永不回头逐浪之夏第二季魔鬼的门廊在异世界获得超强能力的我,在现实世界照样无敌~等级提升改变人生命运~画心之双生劫夺命煞星宝莱坞之国王归来狼人花园加利福尼亚坏女孩狼之女侦探医生小岛好好说话肇事者逃逸系统之皇后养成记咒·丝了不起的甄高贵猫头鹰市中心我的超级前女友罪恶的编年史玉骨遥月色撩人

《小小安妮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懂事"的安妮不会是安妮

安妮这一系列书陪我走过了高中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我非常喜欢原著,也很期待这部新剧。

新剧与原著有很多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我心中仍是很好的一部剧。

看的过程中,我曾经因安妮的话痨,冲动等一些行为而感到"这安妮真不讨人喜欢",但看到玛丽拉和马修为安妮造成的混乱更多的感到心疼而不是生气时,我突然发现,我真是太愚蠢了。

"这不是她的错"玛丽拉说道。

为什么安妮如此话痨,如此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她为什么有那么多做公主的幻想,她的一切古怪不合群甚至恼人的地方,都源于她是个孤儿,她遭受到的歧视与伤害。

她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是让自己减少孤独,她为了拥有家庭,拥有友谊可以牺牲一切,我真的心疼她。

看她自言自语,与镜子里的自己成为朋友,幻想自己是个公主,看她为了得到朋友对吉尔波特发火,看到她敏感又冲动,她本不应该这样。

是的,如果她不是孤儿,没有雀斑和红发,凭着她的聪慧,她会"懂事",会乖巧,就像其他女孩一样"讨喜"甚至强得多,但她也就是个普通平凡的女孩了,她便不是安妮。

电视剧大概是为了戏剧冲突强化了这些特质并添加了许多其他剧情,但这并不改变什么。

可是,什么叫"懂事"?

原来安妮还不够懂事吗?

要怎样完美的主角才能赢得部分观众的喜爱?

除却安妮的优点,她还得"安静如老鼠",逆来顺受?

天哪,这实际吗?

我不明白讨厌安妮的人是否明白蒙哥马利在写下这个女孩的时候想通过她告诉我们什么,安妮确实不完美,在她刚来绿山墙的时候可谓毛病多多,对她吹毛求疵的人请不要站在我们的角度评判别人好吗?

我们大多数人,若经历了父母双亡,被送进孤儿院,因为与众不同因为天生的"古怪丑陋"而遭到排挤歧视,在雇主家遭受毒打辱骂,有多少人会比安妮"讨喜",恐怕我们连善良和保持热爱生活都做不到吧?

蒙哥马利懂得这一点,她让安妮在后续的书中成长更多。

安妮的"不讨喜"来的难道不可理解?

不理解的人,只是同碧的母亲一样,不懂得设身处地,讲着平等却没有同情。

玛丽拉说"她从未有人管教,这不是她的错"孤儿安妮,有着这样遭遇的安妮,照样活泼热情,善良,热爱生活,我心疼她,也感谢玛丽拉与马修收养了她。

感谢安妮,陪我走过那段时光,我也非常高兴能看到书中的爱德华王子岛能够以真的画面出现在我眼前。

剧挺好的,演员们的演技也无消多说,很喜欢。

 2 ) 剧评《小小安妮》

人人视频在推荐美剧时,把一张头戴花环满脸雀斑的小女孩海报送入我的眼帘,暖黄的阳光底色上印着四个大写英文字母《ANNE》。

虽然明知欧美世界里有无数人叫“安妮”,但看到名字的那一瞬间,我还是在心底轻轻一颤:这不会是那个“安妮”吧?

是的,就是那个“安妮”,鼎鼎有名的“绿山墙的安妮”。

我应该是在上初中时就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但一直没有机会去读。

时过境迁,人早已被推着长大,也不会想起去读青春成长的书了。

这次,看了电视版,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一读,就看了一遍。

一边读一边深以为憾:在人生的重要时期错过了使我醍醐灌顶的书。

当我成了眼珠无神满脸油腻浑身臃肿的中年妇人,镶着蕾丝小白花的淑女裙终于送到了。

即便如此,对于育有女儿的妈妈们,还是值得一读,为时并不太晚。

📚原著《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得·蒙哥马利于190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露西从小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的农村,大自然的浸染使得她的作品带着强烈的诗意与原始的美感。

她自幼喜爱文学,并表现出出众的文学天赋。

她在大学时提前完成课程,并获得教师执照,后返回爱德华王子岛任教。

《绿山墙的安妮》写完后,在几年间连续遭到多个出版社的退稿,直至1908年出版,迅速地成为了当年的畅销书并且风靡全球。

故事讲述了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婚未嫁的两兄妹马修和马瑞拉阴差阳错地收养了孤儿安妮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安妮从小经历坎坷,无人疼爱,却纯真善良,对生活充满热情。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冷酷现实的残忍打击下,安妮还对周遭的一切都抱有美妙绝伦的幻想。

她的想象力丰富使人惊叹,联想自然又不失童真。

她的真诚与美好感染了年迈的老兄妹,也逐渐影响了周围的人,并获得了大家的喜爱。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作为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曾让两位英国首相都为之着迷。

从出版至今,发行版本有数十版,印刷量不计其数。

并且,由于该书在世界的影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各国游客慕名前往加拿大爱德华岛1。

另据居住在爱德华岛附近的华人网友提供的信息,爱德华岛现在的状态和小说里描写的差不多,还保持着原生态大自然的美景。

📺电视中的美景小说里有很多关于景色的唯美描写,对美丽辞藻无感又没有耐心的人,可以通过电视剧来了解。

和小说相比,电视版的改动并不大,基本忠于原著。

更胜一筹的是,电视里把那些震撼人心的景色都拍得非常美,在视觉效果上更具冲击力。

片头就拍得极美:马修骑着马驰骋在茫茫湖边,微黄橙红的阳光还未升起,明晃晃的光亮照耀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跃动的马倒映在湖水里,影子碎成了一条条的断纹。

急促的马蹄声与马修慌张的赶马声,加上远处传来的火车鸣笛声,告诉我们:故事开始了。

白纱新娘樱桃树

火车到站了,马修要去车站接人,他要去接一个小男孩。

与此同时,站台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安妮,她忐忑不安地看着铁轨旁一颗开满白色小花的樱桃树。

樱桃树上繁花盛开,璀璨芳华。

安妮眨眨眼睛,微动了一下嘴唇,灿烂美景无法抚慰她前途叵测的惶恐。

在这里导演给这棵樱桃树拍了一个特写,虽然很美,刚开始我觉得没有必要,后面才知道有用。

继续往下看。

马修到车站后发现弄错了人,天生害羞使得他对陌生小女孩难以言明实情。

他无法直接拒绝安妮:我们要收养的是男孩,而不是女孩,你继续回到孤儿院去。

未等马修开口,安妮就上前主动说了一大段话,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在面试官前极力地表现着自己的热情。

安妮说,如果没有人来接她,今晚她打算在那棵樱桃树上过夜。

原来,安妮对樱桃树的期望,实用超过了观赏。

即便坐在白色小花萦绕的树腰上,月光洒满全身,无比的惬意。

但只能在树上过夜的无家可归之人,是多么地凄凉。

电视剧里第一个出现的来自安妮的想象使我折服:人在没有落脚地的时候还能把凄凉的处境描述得如此美,她是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啊!

马修想暂且带安妮回家,让马瑞拉来处理这个差错。

安妮非常高兴,以为马修同意收养她了。

从车站离开的时候,导演还没有忘记那棵樱桃树。

安妮对着樱桃树摆手说:“再见了,树”。

随着远处樱桃树的再次被放大,安妮摇摆的手显示着她把今天无家可归的惶恐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瑞喜白光之路(the white way ofdelight)

马修驾着马车驶进了两边开满白色小花的林荫道。

景色太美了,安妮忍不住赞叹,并问马修:这是什么地方。

马修回答:林荫道。

在马修或其他人看来,这确实是普通的一条林荫道,即便两边的绿树上盛开着美丽的黄蕊白花,阳光洒在树上有一层迷雾的光辉,宛如洁白的梦境,但它依旧是一条林荫道。

可它又如此的美,美得不善言辞的马修都忍不住活泛了脸上的表情,略带笑意地说:它很漂亮是不是。

在安妮眼里,它岂止是美,简直就是仙境,是圣光,是她黑暗人生中难以遇见的喜悦。

安妮马上发挥想象,给它改了名字“the white way ofdelight”。

誓约的花园

马修和马瑞拉收养安妮之后,邻居们都知道了。

巴里先生家有个女儿戴安娜,和安妮差不多大,他和太太担心如果安妮品性不好,以后和戴安娜成为朋友会影响戴安娜,便想请安妮喝下午茶,事先了解安妮的为人。

虽然巴里太太有些傲慢,但是戴安娜却非常的温柔善良。

当只有安妮和戴安娜两个人在花园漫步时,两人交谈甚欢,安妮提议两个发誓成为好朋友。

安妮说,最好是在月夜或流水边发誓,我们现在尽情地想象这是夜晚,这条小路就是溪边。

安妮让戴安妮拿着蒲公英,两人手握蒲公英,小手指拉勾,郑重地起誓。

两个小女孩身处翠绿的草丛,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中,一人身穿洁白高贵的泡泡袖小纱裙,一人穿着暗淡的款式老旧的粗布衣服,真诚地为她们的友谊盟约。

成年人的眼里才有利益和区别,孩子们只有发自内心的欢喜。

巴里先生和巴里太太知道安妮来自孤儿院,便看不起她,也时刻担心她是个坏孩子。

和煦的光辉普照在大地上,孩子们纯粹得在太阳底下也照不出任何杂质来。

安妮和戴安娜的服装差异对比,表明表面上两人是有差别,但小手指拉勾十指连心,她们的心是一样的连在一起。

这些都是《小小安妮》第一季的第1、2集里我认为十分唯美的场景。

电视拍摄得非常好,后面还有很多类似这种能触动人心的美。

真正拍得美的画面,不仅愉悦眼睛,更愉悦心灵。

☁️安妮的想象力安妮的父母双亡,安妮从小寄人篱下帮人带孩子,被人打骂受人凌辱。

但回忆往事,安妮并没有太多地沉浸在悲苦之中。

她呈现给我们的全是无尽的美,这些美都是她想象出来的。

我在敬佩她的想象力的同时,不禁疑惑:她的想象力是怎样来的?

剧中,安妮和马修说话时,提到过,人在心中有所触动时,总要找个合适的词来表达。

当安妮和戴安娜在一起时,戴安娜说想象力向来不是她的强项。

而安妮则反问:这是真的吗?

我没有了想象力真不知道该如何活。

生活将变成一种煎熬,十足的煎熬。

所以,有可能,安妮是个天生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能展开联想。

还有可能是,安妮的生活太艰苦,看到一点美好,她就容易触动,容易幻想世间的美与甜。

安妮的想象力丰富并不夸张,她使我再次反省:在养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想象。

面对自然,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有着天马行空的艺术力。

如果孩子的想象力有如安妮般强大,那是她的天赋,是她的宝藏。

✋安妮的冷静处事安妮是一个天生的想象家,经常白日做梦,但受馈于苦难的教育,她也是一个生活中能干的好帮手。

正是因为她在几次现实生活中冷静机灵地解决了问题,才赢得了镇上成年人的尊重。

一次是马瑞拉不愿意收养安妮,打算送她回孤儿院。

在路上,马瑞拉的马突然被一只恶狗惊吓,安妮被摔下了马车。

她立刻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对着恶狗大吼:走,快走开。

恶狗被她吓跑了。

她赶紧去抚慰受惊吓的马。

马瑞拉从马车上下来时,安妮已经解决了一切。

这时,马瑞拉是非常吃惊的。

毕竟安妮是一个孩子,摔下了马车,却没有顾及自己受伤,而且面对恶狗一点也不害怕。

这件事对马瑞拉之后收养安妮起了转折的作用。

一次是镇上的邻居半夜失火,大家都拿着水桶去救火。

安妮勇敢地跑进房间,关闭了窗户和门,使房间里没有空气流动,切断了火源。

大家都敬佩安妮的果断,安妮说:是在孤儿院的手册上看到的,没有了空气,火就会灭。

这件事,使镇上的所有人都对安妮有所改观。

大家在说她是从孤儿院里来的野孩子时,也会觉得她是个热心的女孩。

另一次是戴安娜的妹妹得了急性肺炎,安妮想办法让她吐出了痰,在危急时刻使她转危为安。

安妮并非医生,在救治的过程中,安妮也十分的害怕与不安,却还是异常镇定,靠着经验与胆识,救了戴安娜的妹妹。

巴里太太一直对安妮存有偏见,自从安妮被误解后,她禁止戴安娜再与安妮交往。

经过这件事,巴里太太才允许戴安娜继续和安妮做朋友。

在帮助邻居修复房子时,女孩子们出于好心便做好了吃的给干活的男孩子们送去,谁知,男孩子们竟然嘲笑她们:女孩子们就只配在厨房做点吃的。

安妮十分生气,当场便捡了石头砸无礼的男孩子们,并大声说:女孩子并不比男孩子差,男孩子能做的事,我女孩子也能做。

并马上要上去和男孩子比拼,好在一位同学拉住了。

安妮在思想上大是大非的观点是很正并且坚决的。

安妮虽然感性,但是在理性地处理事情上,超过了很多同龄的孩子。

👀社会风向作为一部在百年前的年代里发生的剧,它的各个方面都展示了当时的风貌。

当马修来到火车站,从马上下来,正要走过去时,碰到了几位女士经过,他马上退到旁边,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等女士们先过。

女士们和他擦肩而过时,和他道日安。

在百年前的加拿大农村,绅士风度与日常礼仪还是很规范的。

出门着正装,戴帽子。

餐具是银器。

安妮来的第二天早上,马瑞拉发现安妮不见了,第一反应是检查家里的银器有没有丢失。

还有正统的下午茶,不仅安妮十分期待,这种礼仪规格正式传统的场景,我看得也是津津有味。

彼时,女性主义的思潮开始发生变化。

巴里太太总是叫戴安娜做女工,马瑞拉也总是教安妮缝布片。

后来有宣扬女性主义的人来叫巴里太太去参加会议,讲现在女性的一些变化。

我看完了第一季,浅层次的感受就是这些。

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多次品味的作品,每品一次就能品出不同的味道与新东西。

作为女生,看这部剧,不仅愉悦了眼睛和心灵,在思想上也会有许多感悟。

世上的剧有很多,想要给女孩子们培养出有层次的品格,真的应该让女孩子多看看这样的剧。

 3 ) 我真的好喜欢这部披着儿童文学皮的成长剧

这部剧看完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沐春风,没有什么特别震撼的成长过程但就是很舒服看了过后充满希望,看完后我真没想到我会去入安妮系列,居然有八本啊讲述了安妮整个前半生………虽然想等第四季但是貌似是没有了………男女主演员选角真的太好了吉尔伯特好帅,虽然中途拖拖拉拉地感情有点狗血但是最后那几个吻都弥补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安妮出生是不幸的,但是靠她在黑暗中自救她赢来了童话一般绚烂的人生,看得又励志又甜

 4 ) 善良的人们在一起,所以更加动人

这部剧有很多很多打动我的情节。

第一集Matthew 听到马蹄声抬头看见Marilla 把应该离开的Anne带回家以为自己看错,不可思议又发自内心松了一口气的笑容!

真是善良的人呀。

第三集Anne和大家说自己在过去收养的家庭的故事却被大家质疑是不检点的女孩,Matthew却在心疼她之前的经历对Marilla说“A girl at her tender age, she ought not to know such things.”Marrilla也站出来维护Anne,太酷了。

第五集Matthew偷偷为Anne定做新裙子后默默观察Anne的反应,看到她开心又惊喜忍不住露出的笑容,还有一家三口衣着齐整亲密地挽着手驾车去教堂,真好啊,他们真的是一家人了呀。

第六集Miss Barry听到Anne说她想做一个新娘,却不想成为谁的妻子的回答“First, you can get married any time in your life if you choose to do so. And two, if you choose a career, you can buy a white dress yourself, have it made to order, and wear it whenever you want.”“I’m a proponent for making one’s own way in the world.”还有Anne受到启发说出的“I’m going to be the heroine in my own story.”至今仍然受用。

第七集Gilbert与Anne告别那个眼神!

好喜欢Gilbert呀!

 5 ) 你可以不漂亮

你可以不漂亮 文| 刘双阳 (Joy Liu)牛年我想做的第一个小小的不同,就是把自己从笔名Joy Liu回归到自己的本名:刘双阳。

所以亲爱的读者,正式向你介绍一下,我就刘双阳,因为是重阳节出生,所以爷爷奶奶当时就给我起了双阳这个名字。

你大概会有些好奇,怎么我用了这么多年的笔名,突然间想要改回自己的名字呢。

我想这也跟我自己最近的一些思考,阅读和看剧的经历有关。

最近我开始阅读一本书,叫【如何抑制女性写作】,觉得还蛮有意思,书里提到很多优势群体(在权威地位的男性)对于女作家们打压的方式:比如说书不是她们写的,或者干脆说她们不是女人,再或者用特殊化的方式,说她们是特别的,个别的女人,再或者说她们是在精神不正常的状况下书的小说和诗集等等。

当人们以为一本书是一位男作家写的,和他们知道了这本书原来是一位女作家写的之后,对同一本书的评价可能会相去甚远。

这些事情就发生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年代。

我想到勃朗特姐们当时在写【呼啸山庄】,【简爱】和【维莱特】等作品时,都曾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用了男性的假名,书才得以发表。

或许是这些故事让我萌生了想要用真名进行写作的想法。

当然之前用笔名可能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浪漫,毕竟Joy这个名字代表的那种喜悦,那种平静中迸发出的深邃力量,还是我很喜欢的一种状态。

交代了名字更改的一段背景之后,让我们现在直接进入今天的“正题”。

今天的文章我本来想写成一篇剧评,但后来我发现我想表达的不仅仅跟一部加拿大的电视剧有关,更是和一个女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所以今天还是借题发挥,接着我在春节期间一口气刷完的【小小安妮】系列电视剧,来聊聊在我们生活的当代,作为一个女孩子的成长。

【小小安妮】改编自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玛利的小说【绿山墙的安妮】,这本小说也是我童年时期最爱的文学作品之一。

当然在看完了整整3季的剧集之后,我发现导演和编剧的野心要远远超越原著。

她们融合了很多现代平权的思想,并且尝试了反思了很多女性主义的话题,有时候虽然表现形式也不尽完美,但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让我如此开心地探讨女孩子成长的电视剧了。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豆瓣每一季都超过9分的评分它当之无愧。

“不漂亮”,勇敢,敏感,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感性,聪明,话痨,充满反叛精神,冒险和探索精神的小小安妮,正是我心中一个美好的,自由自在的小女孩的样子。

当然现实中的女孩子们想要活得如此豁达宽广,如此“放荡不羁爱自由”,在哪怕是此刻的21世纪20年代,仍旧是一件非常挑战的事情。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努力打破束缚,活出最灿烂生命和最狂野梦想的女孩子和男孩子们!

1. 一个“不漂亮”同时很特别的女孩子首先,安妮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火焰般燃烧的红色头发,满脸的雀斑,大嘴,按现在的审美还有点退后的发际线,一般望去,她跟“美艳动人”似乎也不是很沾边。

弹幕里说她是加拿大版的姚晨,我定神一看,还真的有几分神似。

安妮是一个孤儿,在故事的最开始,她阴差阳错地被无儿无女,上了年纪又终身未婚的姐弟俩马瑞拉和马修收养。

马瑞拉和马修本来想要一个男孩,因为在绿山墙这个地方,干农活是最重要的,他们最初的想法是收养一个可以帮马修一起干农活的身强力壮的男孩子。

但孤儿院却送来了一个骨瘦如柴,又话痨的小女孩安妮。

安妮靠着她可爱的话痨本领,立刻就俘获了向来沉默寡言的马修的心,也在不久之后让马瑞拉也喜欢上了她。

安妮刚刚来到绿山墙不久,马瑞拉就告诉她每晚睡前需要向上帝祈祷。

我印象深刻的是,安妮最开始祈祷的内容,就是希望上帝可以让她在长大后拥有一头棕色的秀发(红头发被认为很丑),并成为一个美女。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觉得太真实了,小时候看到镜子里“不漂亮”的自己,我也曾祈祷自己可以“女大十八变”,成为一个美女。

然而美貌与其说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门“生意”。

因为单一而贫乏的审美,狭隘的监视和评价,我们只懂得欣赏某一种主流审美。

对于女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满盘皆输”的局面,没有人是赢家,哪怕是那些符合主流审美的“美女们”。

【如何抑制女性写作】这本书的翻译作者在译者序里就讲了这样一个她女儿的故事:“有一次她和一个男同学聊天,那位男同学说:’像你这样长得好看的女孩子,为什么要这么用功读书呢?

以后嫁个有钱人不就行了吗?

’ 女儿说,他们当时正一起等公交车,听完这话,她默默地带上了耳机听音乐,不再说话。

听完她的讲述,我知道了她的态度,很是欣慰,但同时又忍不住纳闷,这是什么年代了,那个男孩怎么会那样说话?

”我们的主流文化把美丽作为一种资源,一门生意,似乎拥有它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平步青云,不用也不应该努力学习。

刚刚这位译者的女儿是幸运的,起码她没有接受这种想法的“洗脑”,但如果一个恰好“长得不错”的女孩,就相信了这样的说法呢?

最终“嫁个有钱人”是通往自由和幸福的康庄大道吗?

看看那些曾经为了嫁给富豪,在巅峰时期结束演艺生涯,不再为自己的事业努力的女明星们,我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

马瑞拉在一天早上对安妮说:“你不应该如此执着于外表,安妮。

我向你保证长相平凡会更好。

如果你长得漂亮,你会因此被卡在一条路上,人们仅仅会对你有一种期待。

然而正因为相貌平凡,你能尽情地做自己,而不会招来过多旁人的眼光。

这是一种恩赐,世上有很多事情比美貌更重要,而你有所有的机会去发现它们。

” 当然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在想:一个女孩子需要长得“不够好看”,才能有自由去探索去做自己,这样的环境不是也很可悲吗?

除了像马瑞拉这样告诉安妮朴实无华就很好的家庭之外,安妮的同学乔西在接受着来自母亲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

乔西显然长得更“漂亮”,她母亲也不断在跟她灌输这一点。

在剧中,母亲每天晚上会在她的头发里绑上布带,戴着它们入睡,她才会每天早上拥有美丽的卷发造型。

这样做当然会很不舒服,于是乔西问妈妈:“明天头发不卷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 结果妈妈说:“美貌就是力量,你知道的,对吗?

” 乔西乖乖说:“是的。

” 然后妈妈对她说:“快去睡觉,你的脸看起来很疲惫,这可不行。

”现在我们都知道,“美貌”不仅仅是生意,更是一条拥有巨大暴利的产业链。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终究不能乘风破浪,她们恰恰是在主流审美下被用最严苛的眼光审视的一群人:不能变老,不能有皱纹,不能发福,甚至不能长肉,不能面露疲色,不能体力跟不上,一定要瘦,要“年轻”,要时刻精神饱满,时刻美丽,谁能说这样被主流价值裹挟着,不敢有一丝怠慢,时刻都被大众监视着是否符合标准的一群人,是乘风破浪的呢?

与其说乘风破浪,不如说是被浪潮裹挟着,形塑着让自己成为“最贵商品”的一群可怜姐姐罢了。

安妮问她最好的朋友,也是在小说中就非常美貌的黛安娜:做美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黛安娜说:那些夸赞挺好的,但其实我更想做一个聪明的人。

我在想,如果我有女儿,我大概会这么告诉她:以后在你的生活中,会有无数人告诉你想要告诉你,你“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外表,但请你记得,你现在的长相就是最好的,它是最好的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美,或者多么能引起别人的爱慕,而是因为你长得独一无二,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你,你跟所有其他人一样美好,一样各有各的好看和难看(毕竟,有人在王祖贤和林青霞的脸上都能挑出“毛病”来,谁又能让所有人觉得好看呢?

)。

我会告诉她,如果世人说你丑,那只是因为他们狭隘的审美,让他们只能坐井观天,看到世界里的一个点,或者一条线。

而你可以选择看到更多,你可以选择看到由无数个具有个性的点组成的广袤宇宙,可以看到那些如星星般灿烂却有彼此不同的人所组成的灿烂星河。

仅仅因为你跟主流不同,不代表不好,不同就是不同而已,并且如果每个女孩都长成一个“美女应该有”的样子,世界将多么乏味(现在看到那么多长相让人脸盲的女团,男团成员们,不就是如此吗?

)最后我会告诉她:在成为一个女孩子之前,你首先是一个人。

你的一生中会有无数的声音企图异化你,物化你,让你把自己分割成很多个碎片,他们会拿着放大镜看你的脸,对你的鼻子或者眼睛评头论足,说你胸太小或者太大,说你腿太粗,说你脚太大,说你需要变得更瘦,或者你的抬头纹太重了,就好像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真的构成了你生命的最重要组成一般。

而你丰富的可能性,你的独特和个性,你身上的禀赋,你作为一个人的创造性和你充满生命力的心,却似乎变得不再重要。

千万不要让这些人来定义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他们不过是想要你对自己的外貌和身材焦虑,不过是想让你不断通过买东西,化妆和医美来缓解焦虑,甚至让你断食,绝食,和厌食,让本来是来照顾你,滋养的食物,变成你斗争的对象和敌人。

真正消除焦虑的,不是拼命让自己去满足这些标准,而是打破标准,自在地活出你的本色。

2. 如果我是一个男孩【小小安妮】里另外一个特别触动的,关于外貌的点,是当安妮不小心把自己的头发染成绿色,然后被迫剪了超短发之后的一个故事。

剪了超短发之后的安妮特别害怕见人,但偏偏马瑞拉又让她去小镇上买东西,安妮就干脆打扮成男孩的样子。

作为一个男孩跟一个女孩有什么不同呢?

安妮几乎立刻就体验到了。

到了镇上,有人会让她帮忙搬东西,然后给了她几枚钱币。

她不会因为是超短发而被人嘲笑,反而大家对于她的穿着,发型都表示毫不在意。

我想这大概就是自由的味道。

虽然我也并不喜欢刻板印象中程序员的那种邋里邋遢的打扮:大拖鞋,大裤衩,不洗头也不梳头就来上班,但我却有点羡慕这种自由。

虽然一个男孩子会因为看起来邋遢而被人嘲讽,但人们很快就把它当作玩笑,一笑而过了。

但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女孩子身上呢?

人们似乎就不再宽容了。

在韩国女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习化妆,精致的妆容似乎是生存必备。

每天至少都要花半个小时打扮自己,而男生可能只需要5分钟。

我觉得女孩子们的神经是紧绷着的,她们对自己的外表更加在意,并不是因为她们“肤浅”,她们“脑子不好使”,或者她们只在意“无关紧要”的琐事,而是整个文化对于女性身材和外貌苛刻的眼光。

著名的厌女症哲学家魏宁格在他的【性与性格】里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会思考的女人,她们都是如此肤浅,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在想:如果是魏宁格本人作为女孩子出生,每天在父母亲友的教导下,在主流文化的熏陶里,在媒体广告的炮轰下,在一双双眼睛苛刻而时刻不停的检视下,难道不会同样在意自己的外貌和身材,难道不会同样为这些琐事而烦恼?

当所有人都告诉你,你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穿着,你的外貌,你的妆容,你的眼影和你穿的裙子是否搭配,你的耳环和你背的包包是否合拍,你上衣的剪裁是否能显得你腰细这些鬼东西的时候,你自己难道不会也盯着它们看吗?

安妮扮成男孩子那天的故事给我最触动的部分是:人们不再因为她的性别而阻止她做某项工作,甚至恰恰因为她的性别(被认为是个男孩)而提供给她赚零花钱的机会。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理工科出身,在我还学土木工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告诉我,这个行业有严重的性别歧视,开始我还没有意识到,直到后来我同样优秀的两位研究生同学,一位是男生,拿到了所有面试公司的offer,并且都是很棒的公司,而另一位女生,一个offer都没有拿到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大家在说什么。

我觉得人们不应该单纯因为他们的性别而被剥夺去冒险和探索的权利: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你不应该读那么多书(否则没有男人敢要你);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你不应该一个人走夜路,不应该一个人去旅行,不应该去一个离家远的地方上大学,不应该出国,不应该“争强好胜”,不应该对事业那么拼,不应该那么有野心,不应该……如果这个世界对女孩子们不够安全,难道我们不是要更好地教导男孩子们如何去尊重女性吗,为什么要反过来束缚女孩子们的自由呢?

如果这个世界对女孩子来说不够安全,难道我们不更需要和男孩子们联手,一起让它变得更安全吗?

所以从小我就下定决心,我会尽己所能,不因为性别标签而给自己或他人设定任何限制,不因为自己是女孩子而否定自己做成某些事情的能力。

这些东西在小时候会表现得有点较劲:比如如果老师告诉我,女孩子学不好数学,我就一定会把它学好。

大学材料力学的老师说最高分一般都不是女孩子,我就考了个最高分。

现在我知道,我不需要在这些事情上较劲或者证明自己了,因为在我心里,我早已渐渐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去尊重和对待了,那些用我的性别来贬低我的话语,现在已经发挥不了它们的威力了。

它们以为自己是匕首,到我这里却成了一些无足轻重的洒落在身上的落叶。

3. 用“不漂亮”活出“漂亮”关于安妮的故事我还会再写一篇文章,今天就外貌的探讨而言,我想安妮最终还是看到了,正如马瑞拉所言,世界上有太多比美貌更重要的事情了!

其实过分关注外貌,何尝不是自恋的一个代名词呢?

因为在过于沉迷于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溺水身亡的少年,在英文里就是自恋这个词的由来呀!

如果说主流文化让我们不断关注自我,把脸部和身体的每个细节放大,让我们不断找到为自己焦虑的加注砝码,直到有一天,我们在聚会的时候只会自拍,在社交媒体里只关注有多少人给自己点赞,在与他人交往时只关注别人怎么看自己……2021年我想跟你一起活得更自由一些,我想或许这是一场我们为自己松绑的“解放运动”:你可以不化妆,上班可以穿休闲裤和运动鞋,可以剪短发,可以不精致,可以不洗脸,可以一整天不照镜子,也可以在这个春天不节食,不刻意减肥,停止对自己身材的苛求,不再跟食物对抗,不再因为脸上的皱纹焦虑,不急着去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间……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把目光从自己的身上移开,如果我们的目光也不再用来评判别人,而是真正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做点什么,或许就会像绿山墙的安妮一样,当一个勇敢,好奇,不断冒险,探索和学习的小女孩。

当我们参与建构世界时,当我们把自己投入其中,当我们开始让各种可能性的种子长成现实时,我们将更加确信地知道:we are so much more than how we look (我们自身远远超越我们的外貌),那些想用如此贫瘠和匮乏的方式(长相和身材)来定义我们的人,将变得十分可笑。

让我们一起活出“漂亮”,那种不需要符合主流审美的脸蛋和身材,那种不断丰盈,不断变化和流动,不断在成为着的充满力量和创造力的漂亮!

让我们一起干得漂亮,而不仅仅是看起来漂亮!

各位女孩男孩们,晚安!

 6 ) 小女孩到大女主

偶然看见的剧,随机点开看了第一季。

第一集就觉得小安妮实在talk too much,从一开场下了火车,见到收养人马修老头开始,一路叨叨叨说不停,机灵是挺机灵的,就是过分变成抖机灵了。

到家了女主人问她叫什么名字,她随便编了两个名字,女主人直接发飙叫她说自己本名。

就……好好说本名不行吗?

13岁的小女孩过分成熟了,见到生人都不害怕的?

就算不害怕第一次见面也不适合这种聊法,在那么保守的年代,很容易就被当成没有教养、粗野的孩子,安静做个乖巧小女孩没准更容易被人接纳。

可能是在鱼龙混杂的孤儿院成长的环境所致,安妮缺乏安全感,希望被认可,即使后来发现本来是要收养男孩是个误会打算送走她时,她也极力争取机会留下。

女主人玛莉拉给了她一周试用期,可惜她有点毛躁说话冲闯了祸被送回去了。

不被接纳的这一段戏,还是挺赚人眼泪的,小小年纪本该被大人保护的,确实承载了太多,比如在孤儿院被人欺负,孤独,没人教她做人,以为被收养了就能脱离苦海没想到是个误会还是要被送走。

必然是要转折的,误会解除所以第二集又回来了。

安妮话多且密,但有一些确实是饱含想象力的,是小孩子气的“童言无忌”。

相较于温室长大的小伙伴,小安妮确实表现出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见识和坚定的意志,聪明并且有主见。

沉默寡言的马修也许是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缺失的一面所以喜欢她,尽管她时不时犯错还是尽量维护她。

女主人也是经由马修劝说,最后放宽心接纳了安妮,姐弟俩到底还是在安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于是一家子就开始了新生活,互相磨合,互相信任。

安妮开始上学,被同学排挤,到认识新朋友,开始社交,结识村子里其他人,故事圈也慢慢扩大,展开到第二季、第三季。

服化道、故事、台词、演技,都很不错,呈现了一个小镇时代特色和鲜明的人物性格。

安妮小演员演技不错驾驭得很好,虽然人物性格确实烈,但是通常与周围环境反差越大的人物性格才越有戏剧张力,节奏也紧凑,完成质量不错,预测后边会展开讲述为什么姐弟俩单身,相依为命到老,安妮也逐步长成独立自主的人,并和小男主有一段爱恨纠葛的戏份,是值得追的一部戏。

 7 ) 短评

首先,没有看过原著,所以所有的表述都是基于电影本身。

初期最让我惊喜的无非是美丽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关于樱桃树,关于光耀湖,关于可以肆意奔跑的土地,关于可以躲藏的秘密树屋。

无法忽视的是女主的想象力和极具诗意的表达,生活有了想象力和观察一定会更美好。

也独立,接纳自己。

还有就是敢爱敢恨,爱憎分明,这点非常羡慕、敬佩。

当然女主人物很立体,除了主角光环和真的优点也有许多令人烦的缺点。

就比如由于太沉浸于幻想有时不顾他人的感受;做事冲动并且无法诚恳地认错;有点道德绑架、用情绪压迫他人;以及话痨我真的忍不了哈哈哈。

在故事情节上,有些主角光环的东西略显生硬。

不过我总是容易被感动到,忍不住地共情。

服化道上,真的很喜欢。

带有荷叶边、褶皱的洋装,发带和蝴蝶结,帽子和西装,给电影增添了精致的意味。

最后想提及的是人物表演,很喜欢卡尔伯特兄妹的表演,诠释悲伤,无奈,一点点的欣喜,好像也品味了人物的一生。

第一季之后,还是会期待之后的剧情。

等看完第二季再来写。

 8 ) 安妮的选角太棒

虽然和原创相比变动很大,但安妮丰富的想象力,教科书般的口语表达,流畅自然的情感变化,都把我十足的带入戏中。

每次看到她说起来停不下的样子,每次看到她想要讨好别人却屡屡出错的样子,就替她伤心,为她也为自己哭过好几次了。

书中对安妮的描写 “帽子下一直拖到后背的是两条粗粗的红发辫子。

她的脸又小、又白、又瘦,布满雀斑;嘴巴很大,眼睛也是;一双眼睛在某些眼神和状态下看上去是绿色的,而在另外一些眼神和状态下又是灰色的。

” “我太瘦了,是吗?

我身上一点肉都没有。

我真的喜欢想象自己长得漂漂亮亮、胖乎乎的,胳膊肘浅浅地凹下去。

剧中安妮 不禁想到当初那个以为只要主动和别人接触,说话面带微笑,就会交到朋友的单纯愚蠢的我。

主动迎合别人,得到的都是白眼,为什么,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一个丑小鸭就应该躲在角落里看别人在搭建的舞台上优雅表演。

喜欢看书有什么用,就算你为了一本书彻夜难眠,也不如一个美女几分钟的摆拍。

当然这有些负能量,其实这也算一种成长吧,也不算特别残酷,可能因为自己当时真的不太会说话,土里土气,成绩不好,又黄又胖。

她是一个特别的女孩,从小生活在孤儿院,没有人告诉她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她喜欢看书,喜欢说复杂感性的话。

瘦小红发满脸雀斑。

这三点都使她与别人格格不入。

但幸好戴安娜欣赏安妮的才华,幸好安妮一直善良,幸好安妮能让大家看到她的价值。

幸好卡斯伯特一家看到了安妮的特别。

安妮情感的切换简直无缝衔接,前一秒兴致勃勃地讲着一件事,后一秒马上黑脸,不是恐惧就是气愤,然后时间静止,安妮情感无处排泄,最后跑出去痛哭。

我喜欢这样的安妮,会善待人但也有自己的个性。

最后谈一下自己最爱的情节,当然是吉尔伯特,好帅好帅好帅,尤其是葬礼的那一集。

原来不是所有地方的雪都像我们这里,因为化得快,所以踩上去会粘上妮。

那里的雪,踩上去,粘在裤腿上,一抖,就会坠落,干干净净。

好想和男朋友去冰岛踩雪。

第二季还是会这么虐吧,现在真心想第二季赶快出,赶快出,赶快出吧。

有些人讨厌剧中的安妮,可我喜欢并且怜惜。

剧中的安妮也是让很多人都讨厌的角色,也许导演达到目的了吧

持续偷瞄后,鼓起勇气但仍害羞地看向安妮

被戳到痛处后冷酷的大少爷

内心痛苦也假装坦然

 9 ) 与原著存在落差

看了三集,一开始真的超惊喜,演员非常贴合原著。

但是看到后面真的只有演员选的还不错了……几个非常蛋疼的情节1安妮之前并没有受虐待只是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

只是为了表现安妮在悲惨环境下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也就罢了,但是在她认识黛安娜前加上一段被同龄人欺侮的情节真的没有必要。

安妮原著里非常期待一个同龄朋友甚至为自己想象了两个虚构的朋友。

剧中删了那么重要的一段对话还让安妮和黛安娜的初次见面那么拘束甚至担心被欺负。。

从这里开始就感觉改的很微妙。

2安妮才不会那么蛮横地排挤杰瑞。

安妮在被正式收养前确实很担心被送走,但她绝对、绝对不会创设一个假象对手用那么蛮横无理的口气挑战他。

书中的安妮才不会有这些狭隘的小心思。

3马瑞拉就算误会安妮偷了水晶也绝对、绝对不会因为这件事把她送回孤儿院。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书中马瑞拉应该在把安妮带回斯潘塞太太那段路上就决定收养她了。

她是有点固执,但不是铁石心肠,相反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善良老太太。

书中误会安妮偷了水晶撑死也只是罚她不去野餐。

特意浪费一集时间来解误会给人物拉仇恨是为了表现啥???

4学校里的学生都非常友好男孩子没那么混账鲁比也不是绿茶。

安妮在书里是个孩子王设定。

女孩子们虽然不是很明白安妮说的那些话但是都很喜欢安妮。

就算是乔西派也只是刁难她而已并没有欺负她,绝对不会因为安妮受男孩子欢迎就对她说那么尖酸刻薄的话。

书里的男孩子也从来没有因为安妮孤儿的身份侮辱她,书里只是男孩子不跟女孩子一块儿玩在一起,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时期吧?

怎么能曲解成这样?

相比之下吉尔伯特的崩坏都不值一提了…5小老鼠真的非常尬。

真的是被安妮道歉之前的一段剧情欺骗了。

在这之前的剧情还原的差点看哭。

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火车站、樱桃树、闪光之湖、喜悦的洁白之路、善良的老马修。

每一段对话我都能想起它是在我书中的哪一页。

为了使剧情更加丰满新增的一些对话也很还原原著安妮唠叨、充满想象力的形象。

以至于我无视了马瑞拉前期一直在怀疑安妮偷东西,早在这些情节就应该探出端倪。

一般看了一个不喜欢的电影或电视剧我才不会义愤填膺地揪着每一个点批判一番,况且这剧的质量真的不差,特别是演员演得很好,小安妮的表情特别丰富特别生动。

但是这本书对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些强加进来的剧情把本身那些美好的人物和情感曲解了。

书中的亲情、友情、爱情是我最憧憬的样子,却被掺入了怀疑和嫉妒。

就每集内容来说比三集讲完一本书的85版更为丰富,制作也更加精细,但是就剧情的还原来说老版太棒了,也没有加入多余的情节。

不是说这版不好,而是这偏离原著太远了。

 10 ) Anne

I was deeply touched by Anne's bravery.I'm definitely a big fan of her. Every character is so touching. Oh, my sincerey god! It's worth to watching.

《小小安妮第一季》短评

感觉小姑娘又作还妄想,一点都不讨喜…不知道这剧怎么吹到9分的

8分钟前
  • 沫沫说i
  • 较差

绿山墙的安妮。读过书,希望电视剧好看。。。看了第一集感觉与书的风格不太一样,书里更童话一点,剧集有些沉重感。选角越来越不太喜欢,少了一点灵性

11分钟前
  • 微喵的兔姑娘
  • 还行

美丽迷人的风景总能治愈内心的伤口。一部让人看完觉得温暖的剧集,但有时候又觉得Anne不像吃苦长大的孩子,反而是一种被精神富养的女孩,不知道读书是否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如果有,从现在要求自己和丫头一起阅读吧

13分钟前
  • Doreen
  • 力荐

真不知道这么高的评分怎么来的?为什么大家对国外的电影这么宽容。因为评分高我才去看,说女主聒噪,弹幕里就反驳本来书里就这样,说女主没演好,弹幕里就反驳你去演啊!说女主闯祸,弹幕里反驳本来小孩子就常常闯祸的…呵!双标太离谱,国内的熊孩子被骂的还少吗?国外的就可爱起来了?

18分钟前
  • xdks
  • 很差

初看时 觉得anne 好吵啊 碎碎念的不停。可这才是她的内动力吧 。

21分钟前
  • 苏洛昕。
  • 还行

真不咋喜欢安妮,自私自大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各种想表现自己。白莲花圣母玻璃心。感觉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欠她的。什么样的三观能让这样的人设做主角还说是治愈??

23分钟前
  • 人间水蜜桃
  • 很差

绿屋的安妮改编,刚开始有点不适应,因为我自己也像是那个弟弟一样,是不想说话的人,看到安妮这么多话,多多少少有点不适,不过跟着故事走,观感也还可以,有不少女权思想。人物刻画略微有点刻意。

26分钟前
  • 随风·铭记
  • 还行

这是不喜欢的真的就会不喜欢的那种类型,看不下去的原因是觉得安妮太“用力”了,不是张扬,不是热烈,是“用力”。

27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大自然,小孩,仿佛消失的时代。

32分钟前
  • 鸿爪
  • 还行

love is the bridge between you and everything

33分钟前
  • 寒青
  • 力荐

6/10

37分钟前
  • Osion
  • 还行

看了这部剧后 想起了我19年的梦想 以后还是想当农民

39分钟前
  • veridisquo
  • 推荐

诈骗

44分钟前
  • J嘎嘎
  • 较差

演技浮夸 原著的安妮是机灵单纯的在这里话唠得像一个没有感情的说话机器 多一星给Matthew叔叔 好爱他!

49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安妮光说不做,丝毫没看出人格魅力,反而是两个男孩子比她更讨喜。越看越觉得压抑

54分钟前
  • Ran.
  • 较差

小雀斑和🥕头发 是你最美的样子

55分钟前
  • 燈DENG四声
  • 推荐

看过

57分钟前
  • 🍏
  • 力荐

留了好多悬念给第二季,编剧改编相当大,相比小说的童年梦幻,剧集要黑暗冲突的多,不过在适应了前几集后,越来越好看了。取景美,片头美,爱德华王子岛赛高!

58分钟前
  • Leo Hepburn
  • 力荐

2023.07.14 ~ 2023.07.20电视剧本身拍得非常不错,角色生动鲜活,情节也颇有深度……然而这完全不是“绿山墙的安妮”。所以直到第六集我都看得非常难受,第七集完全不拿他们跟书比了,反倒豁然开朗起来。

1小时前
  • 小悬子
  • 推荐

田园女权

1小时前
  • 十朱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