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邻家月更圆第8集开始理解了奈奈、千寻和深雪。
奈奈的母亲是全职妈妈,给了奈奈幸福美好的童年,被爱包围的她自然也希望自己也有幸福美满的家庭。
所以她特别渴望有孩子,问及原因,只说她想象不出没有孩子的人生。
无数次备孕失败,依然不放弃,太让人心疼了。
如果下集奈奈流产了我就直接弃剧😑千寻是丁克女。
之前不理解她既然那么讨厌小孩,为何又那么快就接受了同居男友的孩子。
她有一个深夜醉酒还经常打小孩的妈妈,她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过的如此痛苦。
但是像在这样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能成为一个好妈妈呢?
生是能生,但给不了孩子爱,所以还不如不要小孩。
深雪太太我是一直很讨厌的,人怎么可以活成深闺怨妇。
原来她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从小就比哥哥差,从未得到过夸奖。
小考中考高考一次次失利后,父母就完全放弃她了,直到生下孩子时,妈妈才对她笑过。
于是她虚构出幸福美满的家庭,拼命培养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代替自己去得到父母的认可,孩子就是她维系于父母关系的魔法桥梁。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甚至可能会绑架我们的人生,我们可以改变吗?
当然可以。
要明白,我们过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妈妈的人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酷拉时报(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20362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酷拉学堂”,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2018年精彩纷呈的春季日剧档里,《邻家月更圆》绝对是一匹最亮眼的黑马。
其在开播时被大家吐槽为每季日剧必备的催婚催子剧,颇能看出日本政府对少子化问题的焦头烂额。
然而自播出以来(如今已播出至第7话),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从7分以下一跃至8分,并在各大平台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可惜的是收视率并不高)。
作为一部由厚生劳动省支持拍摄的日剧,剧中有关不孕不育治疗的科普固然硬广,其所讨论的却远比此复杂。
不孕治疗、自然崇拜、女性生育权、同性恋恐惧……剧中所探讨问题之多、三观之正,对于在春节期间又一次“出柜”“失败”的我而言实在是一剂暖心良方!
《邻家月更圆》(后文简称《邻家》),剧名直译是“总觉得隔壁家更幸福”,一如无数中国人在成长过程中听到厌烦的“别人家的孩子”。
故事的设定简单而有趣,四个迥异的家庭/个人搬进了只有四个单元的合作集合住宅,开始了不得不经营邻里关系的“同居”生活。
四个家庭/个人分别是:一对恩爱和谐、积极备孕的年轻夫妇;一对时尚精英、事业有成的丁克情侣;一个丈夫常年出差、妻子做全职主妇并育有二女的传统家庭;一个合作集合住宅的设计师、中年黄金“单身汉”。
每个单元都看似美好,而随着剧情的逐步展开,每个家的复杂形态也逐渐被抽丝剥茧地铺开在观众面前。
(注意:后文有剧透)“想要孩子,可是所有女性共同的愿望啊!
全剧最开头,四家人第一次见面讨论住宅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案时,全职主妇便兴致勃勃地八卦其他家庭有无造人计划,并想当然地说:“果然女人还是有了孩子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女人啊。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一脸尴尬。
因为要知道,她所面对的人,有积极备孕却深受不孕不育问题困扰的人,有坚决不要孩子、不愿以孩子证明自身价值的美甲师,还有一名难以通过异性婚姻方式孕育小孩的深柜男同志。
看似幸福的家庭们,实则各个有各个的难处。
而价值观的迥异,注定四家人的相处会充满波折。
果不其然,四家人的第一次烧烤派对上,心情不佳的丁克美甲师千寻便在全职主妇的又一次挑衅和试探下爆发了。
而这样坚决不生孩子的千寻,男友却因前妻的意外去世而决定将儿子接过来一起生活。
分手还是接纳?
两人——三人的故事又会如何开展?
而另一边,对孩子充满向往的主角夫妇却在不孕不育治疗中苦苦挣扎。
备孕一年多,看着身边的朋友和亲人都轻轻松松就怀上了孩子,自己的心情也从顺其自然变得愈发焦虑。
在妻子奈奈的积极推动下,想着“孩子是天赐的礼物”而不太情愿接受治疗的丈夫大器终于同意开始不孕不育治疗。
从时机法到人工授精,屡试屡败的痛苦让夫妇俩深深陷入烦恼中。
一方面,奈奈的身体和精神都消耗极大。
接受不孕治疗似乎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因而个中烦恼难以与身边人分享。
为接受治疗而不得不时常请假也导致了单位上司的不满。
然而,当奈奈鼓起勇气和至亲的母亲说起这件事时,母亲却对自己的选择表示反对和不理解:“为什么为了要个孩子,可以做到这种地步?
现在这个时代,人生并不是只有结婚生小孩。
”更让人倍感压力的是,对孙子充满期待的婆婆还旁敲侧击地询问自己的备孕状况,还带来了一大堆保佑生子顺产的礼物。
而另一方面,丈夫大器也变得沮丧。
看着妻子不稳定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自己却无从安慰也无能为力,不得不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如果这是一部苦情剧,夫妇俩的不孕不育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大概可以牵连出一系列的悲剧。
然而《邻家》中的夫妇俩以及身边亲友的支持却理想得让人想流泪。
对于在不孕治疗中屡战屡败的奈奈而言,她并不是一个人。
即使沮丧,即使挫败,人们还是积极地面对问题,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扶持。
希望支持妻子的丈夫特意为妻子安排了旅行,并熬夜整理了资料希望能让不赞成的岳母放心。
无意中得知夫妇俩正接受不孕治疗的婆婆后悔万分,哭着对儿媳妇说:“无论能不能怀上孩子都不重要,只要你们两个能幸福地生活就足够了。
”结婚生子,真的是所有女性的共同愿望吗?
生育是女人最大的价值吗?
而女人之于家庭、之于社会、之于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少子化问题吗?
当我们将自己对未来的理想图景强加于他人身上时,对他人而言是亲切的关怀还是沉重的负担?
并且,日本女性的低生育意愿绝不仅仅是一种个人选择,而很大程度上是男女职场不平等待遇的社会后果。
《邻家》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其作为一部官方关注少子化问题的主旋律电视剧,却并未将生子作为一种义务强加于女性以及家庭的身上,而是将不同的人面对生育和孩子的不同态度、以及女性在面对生育时的多样处境呈现出来。
“生孩子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明明可以自然分娩,为什么选择无痛分娩或者剖腹产?
自然受孕才是最正常的方式,为什么要做人工授精和试管?
明明有异性恋这样符合自然规律的选择,为什么非要和同性在一起?
……一直以来,自然神话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判断是非的重要标准:符合自然规律的才是好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便是不正常、不自然的。
然而,所谓的“自然”规律,究竟由谁来定义?
热爱生命、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固然重要,但当人们运用所谓的“自然”规律判断人类行为的对与错时,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却值得被警惕。
我们所认为的“自然”,有多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的建构?
很多时候,自然不过是个幌子,其背后的本质依旧是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因此,我们必须问,在自然神话的背后,谁是受益者?
谁又因此被忽视和边缘化?
在以“自然”规律为名对他人实施道德审判时,我们真的与周遭生命和谐共处了吗?
再退一步说,人类社会自其开端,正是一次又一次的人工技术突破定义着其“发展”的步伐。
而围绕着生育这一主要话题开展剧情的《邻家》,有趣的正在于其借角色之口对许多人深信不疑的自然神话提出了挑战。
当男主角大器对于是否开始人工授精感到犹豫时,妹妹对于剖腹产和人工分娩的讨论使其茅塞顿开。
“像我们这样的性少数,或许就应该躲起来悄悄生活才对。
”近年来,日剧里与LGBT相关的情节愈发地多起来。
不论其背后的推手是资本抑或社会接受度的提高,LGBT在媒体中可见度的提升始终是令人可喜的趋势。
《邻家》里的男同志剧情实在是有爱又让人心疼:温柔成熟的深柜设计师大叔×初中辍学、经历复杂、公开出柜的孤儿年轻调酒师,将近20岁的年龄差,仅凭此般设定便足以预见这条主线的精彩程度了。
设计师广濑涉一直以来都对家人和工作伙伴拼命地隐藏自己的性向,和对自己有好感的女同事保持暧昧关系,被介绍相亲对象时以工作做借口婉拒。
对于他而言,这是自己对墨守成规的父母作为儿子最大的孝顺。
而爱人阿朔却是个没有柜子的人,毫不遮掩地与身边的人坦诚自己的性向,在面对恐同言论时主动回击,大胆地追求爱情,表面上天真如顽童,内心却颇为成熟、敏感而勇敢。
二人之间摩擦产生的火花,自第一话初遇时的亲吻开始便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爱人带着行李突然登门,让涉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半被迫地开始了同居生活。
为了掩饰涉的身份,两人对外宣称是叔叔和外甥的关系。
而被奈奈无意中撞见两人亲吻时,情急之下的涉还用了“只是亲戚之间的身体接触”这样让人无语的烂借口。
然而,谎言总有被拆穿的时候。
一天,涉的公司和公寓门口都被贴上了自己是同性恋的纸条,因而被迫出柜。
公司的同事因此背着自己说闲话,而公寓里,全职主妇咄咄逼人的质问更是让他难以招架。
不像爱人主动在家门贴上“这里是内心温柔的同性恋情侣的家,欢迎大家来玩”的纸条以回击恐同行为,涉在被出柜时感到深深的恐慌、焦虑和挫败,甚至在面对全职主妇的指责时对自己的所谓“欺骗”行为鞠躬道歉,承认这才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全职主妇对同志情侣的指责,与许多反对同志平权的人如出一辙。
育有子女的异性恋家庭是最正常和普通的家庭,没有子女的异性恋家庭尚且能算作普通,而无法生育的同志情侣则不被纳入“正常”和“普通”的范畴。
公寓里突然出了一对不普通的同志情侣,对于全职主妇而言,她不知道应如何跟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讲这件事,更担心因邻居是同志而“被世人以好奇的眼光看待”。
人们不正面说同性恋是不正常、是变态,而以孩子的教育、世人的眼光等看似冠冕堂皇的“正当”理由为借口。
但究其根本,仍是将同性情欲排除于“正常”的范畴之外,明明尚不了解,却在潜意识中便认为同性情欲较异性情欲低等。
异性恋正统主义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教科书到家庭到媒体,处处都在教人们如何寻找异性、结婚、生子。
其所构建的不仅仅是人们关于性别和性取向的想象,更塑造着人们对于何为婚姻、何为家庭乃至何为“人”的想象。
在异性恋正统的意识形态之下,任何不符合所谓“正常”和“寻常”的婚姻和家庭形式都是不可见的。
以社会大多数人都如此为由去反对少部分人的实践,恰恰是再一次固化了个中的不平等。
该为这种差别而道歉的,难道是这些少数的人吗?
正如奈奈的母亲在反对女儿接受不孕治疗时,认为非自然受孕而得的孩子以后可能会因此被嘲笑、被欺负的时候,奈奈带着几分不解又有些愤怒地说:“欺负的人才有问题啊,那不就是偏见吗?
”“这个社会就是有偏见的地方。
”“这样的社会有问题。
”“不是歧视,只是区别而已。
”和爱人讨论社会对同志的偏见时,阿朔这样说。
这样的阿朔,实在让人温柔得想哭。
“我们家明明就不幸福,还装成一副幸福的样子。
”全职主妇小宫山太太大概是《邻家》里最具争议性的角色了。
势利、恐同、好面子、不解人情、望女成凤……种种不讨好的性格,使微博上对其一片讨伐之声。
她是剧中代表着传统和大多数人的角色,嫁了在大商社工作的老公,全职在家抚养两个女儿,热衷于在Ins上po自己的幸福时刻。
然而我对于这个角色却始终无法厌恶起来,因为不论是她的欲望、焦虑、虚荣,甚至恐同,都太过于真实。
厌倦于常年的海外出差、苦恼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的丈夫辞去了大商社的工作,而主妇却因此责怪丈夫任性,并要求丈夫假装上班,以维持家庭光鲜亮丽的表面形象。
看见时尚的美甲师的名牌手包,总是自卑地藏起自己的普通包包;Ins上幸福的主妇聚会照,不过是花钱雇人摆拍的成果。
她对还在读小学的女儿期待颇高,为了让女儿考上好学校而不惜血本,却也会为女儿的不知下落而担心得慌了神。
事实上,时常在其他几家人提起孩子、“八卦”地打听大家的造人计划,大抵只是因为作为全职主妇的她而言,学业有成的孩子、精英的丈夫、幸福的家庭成为了她能对外炫耀的唯一资本。
当以往生活习以为常的一切和理想家庭的图景通通因丈夫的辞职而宣告崩坏,她内心的焦虑与恐惧可想而知。
而面对同志情侣时咄咄逼人的指责和质问,尽管无法认同,我仍然能理解她的慌乱和烦躁。
幸福的家庭是她竭力争取用以炫耀的资本,也是束缚着她使她痛苦的来源。
“不管是谁,都应该有追求自己所渴望的幸福的权力。
”总觉得邻居家更幸福。
这个剧名匹配起这部剧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邻家》的三观实在是如同教科书一般的正,剧中的冲突既真实却也理想。
又或者,它尝试描绘的正是某种理想中的现实。
人与人之间纵有矛盾、有区别、甚至有偏见,却努力地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每个看似幸福的家庭,都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而《邻家》提醒着我们反思的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一夫一妻+子女的理想/正常/幸福家庭样貌,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
它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于现实之中?
当我们以这种家庭想象要求自己、要求他人时,是否在以社会的规训压迫着他人,也压迫着自己?
毕竟,世上的家庭样貌本就超出我们想象的多元而复杂。
最后,我想用奈奈反驳恐同的全职主妇的经典台词作结:“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却有能挺起胸膛骄傲生活的人和不能这样的人之分,这也太奇怪了。
不管是谁,都应该有追求自己所渴望的幸福的权力。
”仅凭这句话,就足以让这部剧成为我心目中的最爱日剧之一了。
欢迎关注“酷拉学堂”,了解更多新鲜热辣的华语酷儿资讯与观点
漫长的春假(其实很快就过去了),就安心宅剧,不得不说一边看零食一边追剧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如果给我一间房和一张床,宅个十天半个月也没关系吧。
但是,为什么gay蜜推荐给我的两部日剧,一部讲催生,一部讲催婚。
虽说是一部讲催生的日剧,却很真实很暖,一点不造作,可以说是非常好看了。
《邻居家的月亮比较圆》
这个名字一听就觉得好好笑(日剧的名字都这么拗口),从字面来理解,别人家的都是最好的,一下点亮了日常生活里的碎碎小事,也隐隐交代了世俗眼光常带的偏见。
何谓偏见?
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总以为所有人都一样。
这种偏见,就发生在故事中,也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男女主角登场,一对温柔可爱大气、恩爱有加的夫妇,女主奈奈(深田恭子饰)是个活泼的有氧潜水教练,男主大器(松山健一饰)在玩具工厂上班。
他们的初次见面是这样的,男主不慎落水腿抽筋,女主扑通一声跳下水,英勇的救起了男主。
男主一脸见到鬼的表情,内心OS:啊世间竟有如此出尘绝艳之女子!
然后毫无忸怩造作,直抒胸臆——“请给我生猴子!
”
这个剧情发展的真快!
我吓得手里的鸡腿都掉了。
时间一晃,就咻的过渡到婚后生活,有了自己的小窝,两个人依然那么甜蜜恩爱,开始了努力又艰辛的“造人计划”。
但是,他们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就是一直怀不上孩子!
而他们又是多么喜欢孩子,多么适合拥有一个孩子的家庭。
因为喜欢小孩去玩具厂上班的大器,温柔善良的奈奈,却偏偏只能看着别人的孩子出生,一次次努力备孕和尝试人工授精,他们最后会有自己的孩子吗?
主角一家,住在集体设计小区住宅里,这里共有四户风格各异的家庭,共享一片公共区域。
所以咯,邻里之间不可避免的摩擦和交集就这么发生了。
小区的建筑设计师,是一个内敛成熟的大叔,有完美主义倾向,单身独居,不愿意相亲或结婚,其实内心非常想要融入集体。
某天,大叔遇见一名阳光帅气的小奶狗,两个人瞬间坠入爱河,开始了同居生活,也揭开了大叔背后不为人知的身份——同志出柜。
一开始极力掩饰同志身份的大叔,也在邻里间一天天的相处中,显露端倪。
某天,小区住宅的大门被人贴满了匿名纸条,大叔的工作室也收到许多匿名信件,他极力掩藏的同志身份被恶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又该如何面对旁人异样的眼光?
投来异样眼光的欧巴桑,可能是全剧最不讨喜的一个人物,这是一位追逐理想婚姻的家庭妇女,有两个懂事可爱的孩子,和一个“气管炎”丈夫。
她努力扮演着好妈妈、傲娇妻的人设,搬进新家后,召集邻居们一起BBQ;社交instagram上晒出名牌包、闺蜜茶话会、全家郊游照片;给孩子报最贵的补习班,以孩子为生活重心。
但其实呢,她也有极力掩藏的秘密——老公离职还失业,失去了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晒出的名牌包是花钱租的,闺蜜茶话会是请人扮演的,社交网络照片是靠美图秀秀和滤镜P的。
活在偏见带来的虚荣优越感中,踩在肥皂泡一般一触即破的现实里,越是不幸越是想制造幸福给别人看。
第四户家庭是一对时装设计师情侣,这两人承担了这部剧的时尚元素,女方随便提的手包都让家庭主妇汗颜。
两个人之所以结婚,就是因为不想要孩子,想要过完美的丁克婚姻生活。
但是,某天男人居然领回来一个10岁的儿子,而且还不得不生活在一起?!
WTF?
一场婚姻战争就要爆发,是选择继续,还是选择分手?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都看明白了,总觉得别人更幸福,其实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我们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生活得更幸福,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月球的正面,月球背后被暗夜掩盖的阴影,那些被陨石造出来坑洞,是不会轻易露于人前的。
我们看到的只是片面的世界,是第一层偏见。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以上帝视角看到了四户家庭月球的背面,那些极力掩饰的秘密也被揭开:出柜、人工授精、丁克,即使是东京这样的大城市,这些事也不会被所有人理解。
这就是第二层偏见,对少数群体的不理解。
比如女主的妈妈对人工授精的不理解;邻居的家庭主妇对同志的不接受;时尚设计师的孩子的不喜欢。
正是因为这些不理解、不喜欢,才组成了一部真实的、矛盾的、有血有肉的生活剧。
这个世界,偏见是一定存在的。
这部剧也没有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去告诉你,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而是用开放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起。
那些难以接受的事实,真的那么难以接受吗?
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才会害怕吧。
人们容易对未知产生恐惧心理,如果你选择接受这份恐惧,你就会对未知更加一无所知,但只要你愿意动动手,去查一查资料,或者打开眼,去看一看与我们不同的人。
你可能会发现,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嘛!
这样一部又暖又正的日剧,还正在更新,一口气追到第五集,还意犹未尽。
如果我告诉你,这部剧其实是日本计生委筹资拍摄的,你会不会更加感动呢?
这部催生剧最难得的地方就在于没有道德或情感捆绑,而是把生孩子、结婚的好处坏处,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自己看到、自己选择。
不得不说,霓虹为生产大业也是操碎了心。
看剧之前绝对没想到自己会回来二刷。
全是剧透,时不时扯犊子;无脑吐槽,可能引起不适。
简单谈谈剧中的这对CP。
青木朔&广濑涉 第一集,我看到了充满冲突的两人。
*广濑涉,足以独当一面的设计师;受到女同事明显示爱却只能以尴尬回应,隐瞒真实自我。
这个人物很真实直接地反映了一部分人对待自己人生的看法,可以理解却让人很无奈心疼。
最后女同事仍旧不死心私下面谈青木朔、甚至来到广濑涉家中等举动很难说不受到广濑涉以往态度的影响。
*青木朔,第一集出来的时候在和一群一面之缘的人组局喝酒、醉倒在酒吧的卫生间、毫无芥蒂地直述出酒醉缘由。
萌了之后冷静下来,又偏偏很清醒地明白他也许永远不会在现实中出现。
看看当时广濑涉的眼神—>
我就不信他不羡慕青木的生活第一次看,私以为这个小伙子比涉直率得多了,有什么不能够谈论的呢?
只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不起眼又平常的一件事罢了。
等再次考虑过他们二人的成长环境、生活压力等各方面之后,心酸之意难以描述。
第二集,在青木二话不说强势入住之后。
看看这幸福的呼唤、甜蜜的笑容。
这位旁友,之前是谁一百个不乐意同居的?
工作完立刻寻找对方一个以隐瞒为生活中主要生活方式的男人选择妥协,爱意不用说了,期待涉的更多改变不过明显任重而道远。
PS同集的人都穿羽绒服棉衣外套,你去便利店穿这身呀?!
带娃既视感—>
心意是到了,宠是宠了。
最关键的行动呢嗯?
第三集,继续。。。。。。
不巧被发现
越抹越黑?
听到别人理解的话语想在屏幕前冲你吼呀广濑涉,感觉有事的,一直都是你自己啊!
第四集呵呵,被贴告示的气傻了。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其实还是觉得同性恋和自己的生活没关系的。
做到这种程度的。。。
不过是自以为拿捏住对方软肋的卑劣小人。
不惜伤害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做人做到这份上,人间留不住你了第五集呵呵,轮得到你评论?
你谁?
事后证明,她的确是黑成翔编剧决定将她彻底放弃了。。。
脑子呢?
这位女士。
第六集青木在刺激中想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他明显暂时失败了。
睫毛精黯然神伤。。。
更大的来自于母亲的施压也来了。。。
可是—>
青木对妈妈失望的原因看得很清楚PS,还是穿黑的好看呀。。。
还有这酒窝。。。
他陪广濑看妈妈 第七集以为是在虐他们,实际上还是在虐狗
实现平等的机会就这么来了偷偷吐槽,这个面相最初我是恐惧的
第八集戏份不多,美好生活就在眼前了
爱心助考早餐第九集编剧在被打死的边缘试探呢吧——*青木找妈妈谈,她这样回答滴,顺利进屋
好不容易谈得不错结果就让青木来了一个见义勇为受伤
编剧还是疼你的,让你对象立着出来了*之前提到的主动上门,彻底看不见底线了
借口送材料,实则垂死挣扎。
姐姐,男人都死光了么?不过总算第十集“结婚”了吧算是。
妈妈也十分支持。
PS按照前面剧情他说的“今天好累”,判断还是出事的那一天。
虽然深情告白很感人,但你之前的绷带呢?
就这么快的取下来可以沾水了么?
最后,这剧我最迷的就是,有人穿羽绒服有人穿短裤裙子,这是时空错乱了么?
😂
男主很难和当年死神来了的联系起来,真是长歪了,但看到后来越来越喜欢这个长头歪嘴的暖男,做着鬼脸,爱小孩更爱老婆,不孕家庭描写的好真实,治疗的艰辛,内心的敏感,表面还要装作没事,而结局总是不尽如人意,没有套路的怀上,打了我的脸,却感觉更加真实,生活不是电视不都是happyending。
所有的家人都很暖很开明,尤其婆婆那么为媳妇着想,可能也源于奈奈太善良太讨人喜欢。
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后续的勉强看完,可能该归因到第6集。
一共10集的剧,后半截伊始,各种潜伏的矛盾不断暴露、加剧。
各家有各家的矛盾,是突然觉醒要过追求自己并且珍惜和家人相处时光的丈夫与虚荣心过盛的妻子间的矛盾,是心理逐渐无法承受人工受孕乃至要接受心理咨询的丈夫和一心坚定参与治疗想要怀孕的妻子间的矛盾,是不想拥有孩子以及认为和孩子需要平等相处的未婚妻与不知如何和一直由前妻抚养的儿子相处而一味讨好的未婚夫之间的矛盾,是逃避自己不被世俗认可的性向与勇敢接受自己之间的矛盾。
连续两集的灰暗我看得艰难,不过好在转折篇“勇气”也来得很快,不断的坦承是一个个小高潮:坦承自己的性取向,坦承自己对于人工的拒绝,坦承自己想做志愿者的想法,坦承之前婚姻结束的原因……也很高兴,编剧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剧情进展而忽略了一些情感的合理性:虚荣的妻子无法接受丈夫做无收入的工作丈夫提出离婚,传统的母亲没法接受自己儿子是gay而一直自责“到底是怀孕时哪里不对”,长久疏远的儿子并没有因为坦承而马上亲近起来……但其实也知道,这一类日剧是不会任由事态变坏的。
于是同性伴侣锲而不舍的等待终于敲开了对方保守母亲的门和心扉,甚至赶着来出席儿子和伴侣关系的公证仪式,于是虚荣心巨大的家庭主妇开始找寻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意义家庭重归于好,于是一直生疏漠然的孩子说出内心的痛苦和生父继母相拥而泣,于是人工受孕终于成功。
差一点要心满意足地回味了,突然想到离完结还有2集。
这2集应该算是编剧给主角开的个小灶,主角的戏份在最后两集达到高潮,人工受孕流产恩爱异常的两人出现裂痕。
虽然知道结局肯定是圆满的,但突然开始期待编剧会用什么样的道理将两人的关系修补回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关键时刻要过来人出场才幡然醒悟“大家总是一起同乐,可是难过和悲伤,不就应该和重要的人一起承担吗?
”“再悲伤难过也一起走下去,这才是夫妻,这才是婚姻啊!
”生活化日剧的感情线,总是能在最普通和意料之中的地方打动我,这也是虽然每次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可看完仍有诸多感触和推荐的最大原因。
譬如那个虚荣心强到雇专门人来营造自己是有钱贵妇假象的妻子(顺便惊叹一下日本国内产业细分的程度),她应该是剧里最不讨巧的角色了吧,可是一看到那个万事捧儿子踩女儿总以地位和成就来衡量她的母亲,突然有点同情她,看她热情地张罗教吵过架的邻居做蛋糕、教育女儿时的呕心沥血,又觉得她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可憎了。
如果从现实出发,丈夫突然放弃自己高薪的动作说任性也无可厚非。
还有印象很深的一个情节:奈奈决定向同事坦承自己在进行人工受孕治疗并提出可能经常要外出,领队听到立马表示愿意帮助,而镜头边缘的其他同事的脸色却不那么好看,背后也有不少闲话,是领队挺身而出帮助奈奈获取支持。
人情的设置极其自然,而领队自己家也接受人工受孕治疗的背景设定也合理地解释了原因。
还有其他遵照基本社会现实的设定,比如女性总是那个为家庭牺牲更多的人、虽然吵架妻子还是不忍丈夫露天冻着睡觉、婚姻开始的时光总是那么契合然后慢慢出现生活中的摩擦,等等。
最喜欢的肯定是戏精妈妈了,开居酒屋的妈妈总是咋咋呼呼,但其实细腻和亲切到让人想哭,尤其是那句“奈奈,也撒撒娇吧”让人瞬间飙泪,她能懂儿媳妇的苦,总是更多地为儿女设想,虽然好像是最不符合现实的设定,却依然让人看不够。
突然想起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剧,一些感动场景时我总是忍不住落下泪下,又觉得不好意思所以遮遮掩掩,一旁的妈妈早已看穿还会取笑我;后来妈妈没有嘲笑我,瞥一眼后发现原来她也红了眼睛;再后来听到身旁吸鼻涕的声音才发现妈妈在抽噎,现在轮到我取笑她……这是不是一种冷漠?
这种对冷漠的意识应该也是这部剧带给我的吧:看到肉麻到刻意的场景虽然会觉得做作,可是还是温馨地笑着;看到感动和悲伤的场景眼泪会瞬间上眼,弄得自己在拍言情剧似的——小时候觉得丢脸,这时却自豪了起来,原来我对世界的细腻感触还没有消亡啊,自己还是有在慢慢趣去代入和理解别人,不管这个人是设定的还是自然的人,虽然如同剧里所说“处境不同再怎么努力也很难理解”,但好歹自己没有自以为是地想当然和评价,面对逆境也不会怨天尤人,这可能也是这部剧和其他日剧带给我的最宝贵的观后财富了。
P.S.:你有注意到每次开头合照时按下快门的人一直在变吗?
你一定也是个感情细腻的可爱人^ ^
这个片子其实真的挺好的……前面几集以为就是普通日剧水平,后面几集的每个家庭的conflict的处理我觉得都非常不错,一个一个分开点评一下:奈奈组,就是不婚不孕的问题……其实整个这方面的剧情比较无聊,就是一直想要怀孕,各种治疗然而屡次三番失败。
然而亮点其一就是女主的婆婆,真的是让我好感度很高很高的一个大妈形象,当然女主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非常招人疼的媳妇儿。
最喜欢的婆婆的一个scene就是婆婆一直和奈奈说你想撒娇的话就多撒撒娇吧,有话多和我直说吧,然后奈奈说,那我就直说了……您能不能不要坐在我刚刚熨好的衬衫上……然后婆婆一脸懵逼疯狂道歉的模样真的是太可爱了哈哈哈哈。
男主嘛,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暖男,但是真的好像特别特别喜欢小孩,所以我挺能理解女主最后忍受不了这些无形的压力想要逃离他的心理过程。
奈奈流产之后看到钥匙链然后崩溃地哭起来的那个地方的演技真的很不错……不婚组,这组其实我特别喜欢。
千寻这个角色就还蛮让我有代入感的,笨手笨脚毒舌但是内心很善良的一个好姑娘。
后来强迫自己去当妈然后还莫名其妙非常喜欢上了当妈这点其实不知道为啥我一点都没觉得有违和感,大概是因为我和她性格很相像,我觉得我的话在她的角度应该也是虽然很难接受要喜当妈,但是如果接受了后是很容易就adapt然后沉溺于这个角色了。
不过儿子真的有点熊,喜欢不起来……看着千寻蛋糕被人拍飞了还要红着眼睛道歉真的是难受。
然后深雪太太组!
我想说其实深雪太太才是我全剧最喜欢的角色。
一开始确实是一个非常讨人嫌的长舌虚荣主妇形象,但是后来的剧情发展把性格形成的原因什么的都交代的很清楚也很令人信服。
到了最后我觉得其实她老公的问题比她大多了好吗……决定要把志愿者当成主要工作是真心的?
那谁挣钱??
你家还有俩小孩呢?
而且还好意思提出离婚?
凭什么??
其实深雪虽然没办法达成父母的高期待,但是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上还是很努力地去做了。
而且因为人生唯一能得到的肯定就是来自生育所以才对生小孩如此着迷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事情。
总之我觉得这个角色很有深度,而且从一个令人讨厌的角色慢慢抽丝剥茧地露出一个在这个社会里非常典型的悲剧女性形象……最后的bl组其实我觉得是最无聊的一条线了,因为剧情真的是非常老套,而且角色们都没啥让我特别喜欢的,那个妈妈的态度转变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生硬……嗯。
冲着深恭以及那对gay夫夫去看哒。
看简介的时候觉得设定还蛮有意思的,四个截然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一栋房子里,每家发生点什么基本都会被邻居们知道的,更何况还有一位有点八卦的家庭主妇。
看的过程中被松山研一圈粉啦,演技太棒了,特别想要一个像五十岚大器那样的老公(#/。
\#)。
冲突矛盾与温馨并存,每家都有每家自己的问题。
五十岚夫妇想要孩子却因为不孕而烦恼,隔壁有俩孩子的夫妇因为经济问题烦恼着,未出柜的设计师也有自己的烦恼。
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接受不同观点,是这部剧我最愿意看的部分,全职太太说女人有了孩子才算圆满,千寻的反驳有理有据。
争论那段的截图找不到了,随便放一张吧。
这剧如果拿掉剧情,就是一个公益广告和不孕不育的科普片了。
但剧情实在太棒了,演员挑选到位,全体演技在线,贡献出这么一部超级好看的剧。
这应该是给有一定生活阅历,或者结了婚的人看,会更加深有体会。
而有过治疗不孕不育经历的人来说,就会觉得太真实了,常常泪目。
可天下哪里去找那么完美的丈夫和婆家人,现实往往是相反的。
即使没有相反,也会一地鸡毛,很难真正的放下心情。
大家三观都很正,包括对待同性恋和再婚者。
有泪点有笑点,真的非常棒。
深恭很美,松山又帅又萌。
五星好评,强烈推荐。
有绝对真实的现实残酷的一面,又是一个很美好的状态,善良的虽然性格都不同最终相互体谅理解彼此立场和睦相处的人们,看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样子我真的会永远看不腻。
如果说这只是一个催生剧太生硬我是绝对不同意的,且不说结局奈奈并没有怀上却最终和丈夫一起坦然面对并开始思考没有孩子的生活,四组家庭的多元化,想法都不同,面对生活的改变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这部剧的精神内核太棒了,尊重差异,尊重性向不同、观念不同,可以说传递了很棒的价值观,我想这是作为一部电视剧最有意义的部分了吧。
说是催生也不过是科普罢了,我反而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女性在备孕或怀孕期间这些难道不应该都了解清楚吗?
且这些科普并不是生硬的,并没有影响剧情的发展,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
不是强行科普,相反将生活及人生中的一些道理慢慢展现出来,我觉得太棒了!
尽管结局看起来并不如意,但这就是人生啊,接受不同,接受不如意,寻找意义,珍惜身边的人……所以我想,都怀着这样心情的剧里的人物们都太好了!!!
真的是一部有意义的剧!!!
分太低了!!!
分明只看了前几集吧!!!!!
完全不生硬好吗??!!!!
隔三差五看一集,没什么打剧情,但也不枯燥w。可能是因为松山健一吧w
一话撤。。。类美剧邻里搞事见温泉剧本。。。
只看了同性夫夫的部分,几组群像写的都挺好的。
催婚完了催孕
喜欢支线CP的大叔,太温柔太暖,简直理想型。
演技略尴尬。房子挺美的。
日式四合院的四种婚姻
大器短暂地治好了我的厌男症
最开始看是因为我chu的片尾曲 看着看着居然看完了 松山健一演技真自然 所有角色都很可爱
日式正能量有点味同嚼蜡的感觉,不能说看不下去,可也没有强烈的想看下去的欲望。
平平淡淡的生活剧,拍得却这么好看
情侣、婚姻、生子,好像很美好,其实滋味并不好受。少数群体的刻画还是很单一啊,看得出为了面向最大众,做了不少的回避。
虽然霓虹每季都在催恋爱催婚催孕,但这部看下来其实还好,四组家庭各有各的烦恼,也的确很多像男女主那样想要孩子却始终怀不上的人。同志couple不是简单卖腐,而是两代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完全体现了时代的变化,这点刷好感。完结打卡:越看越暖的剧,可以算是本季追的最开心的一部。
剧一开始网友说的猜最后都会有孩子结果也没实现啊,求SP!!!!!!!!!!!想看奈奈有孩子!!!!不愧是日本啊,又温馨又倡导多元。
那个扭曲成麻花的欧巴桑literally让我快吐了|狗血,且肥恭真的无演技|总觉得松山研一长得像个猥琐的国内演员,是谁来着。 搜到了叫杨皓宇
孩子应该是两个人婚姻后的一个选项,而不是需要全天讨论的议题。
太讨厌那个两个娃的妈了……………日本社会也太保守,很多烦恼都是面子问题。难怪活的累
这部剧…很妙… 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年轻夫妇多生孩子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不知道是不是人设的差距,恭子的状态不如废柴。全员演技一般般…就…还挺好玩的…第二集会不错。BL的线也很好看,小狼狗十分可爱了。可追一下。看完补充:去掉bl的线其实也就是部平庸的片子……奈奈还是可爱的
中途弃了,琐碎又无趣,可能因为没有相似经历所以无法共感,剧中四个家庭,没有一家是很喜欢的,也没感觉到暖和泪目。
分真的虚高了吧。确实不难看,但也不好看啊,太平淡磨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