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翻拍了自己从前的作品,但人们对冷战末期的阴影渐渐散去了,社会变迁。
我认为这次的作品着力点在于亲情和是非观的判断。
前者永远能到打动人心,而后者则是现在许多艺术作品试图表现的主题,就是对与错之间的界限其实并不是那么清晰。
我在这里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动与对这部电影的敬意。
影片开始,男主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过去了,成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警察,人到中年,丧偶,与唯一的女儿也似乎淡漠了。
女儿回家,父亲是高兴的,甚至有些手足无措。
他们互相关心着,但是谁也不说。
直到女儿在家门口被射杀,父亲抱着女儿说:"You're my girl."女儿回答:"I know."两人才真正没有了隔阂,可惜就要天人永隔。
男主受到辐射产生幻觉的时候,一再看见女儿小时候和自己亲密无间的各种情节,仿佛时光倒退。
每次好像能触摸到的样子,清醒后却是更令人绝望的心碎。
这一重重反复的打击,提醒着父亲要替女儿死去的事实,促使他走上复仇之路。
我觉得男主自始至终关注的只是自己的女儿,并不是什么国家安全。
多年好友的背叛也是因为他的孩子受到威胁。
最后Jedburgh选择自己死而不射杀年轻警官的原因,也是因为年轻警官有孩子。
也许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女儿一直被父亲宠爱着,也许是我认识到父亲就像Thomas一样渐渐老了。
与Emma相仿的年纪,使我感触颇多。
就像Emma在光盘录像里最后说的:"I love you,dad.",whatever.这部电影好在——它使我感动和反思。
片子不错,煽情到位,演技更是无懈可击,动作、射击赶紧利落,该用特技的地方用的也不错。
主题虽然稍显老套但有深度,这种主题放在这里有导演敢拍吗,有“黑暗”面的电影能问世吗?
梅尔·吉布森7年后再战大荧幕,警察还是警察,英雄还是英雄,只是更老、更迟暮。
不经意间,铁汉已经50多岁了,身上的强健肌肉已经臃肿,在镜头前,甚至不敢露出来。
有个细节,女儿被杀后胸中怨气无处发泄,想扯衣服,结果拍的是背面,都不敢正视;即便是背面,腰部的赘肉很突出,联想到前不久媒体爆出的照片,海边度假的吉布森整个就一大腹便便的油男。
哎,英雄总会迟暮,早晚的事。
这部片子似乎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孤单英雄,身边无牵无挂、也没有支持,为了查出真相,只身涉险。
对于他来说,搭档就是累赘,一个人行动虽然危险但也便于脱身。
怎么说呢,尽管老了许多,但感觉还在,最多是打架吃力点、动作稍微慢点,片子还是蛮耐看的。
这个类型模式无论何时,都会存在,需要的只是高人去担当这个角色罢了。
要找出真相,必然会有牺牲,只是倒霉的总是弱小群体。
幸好她还有一个警察爸爸,不怕死、有着聪明的头脑,敢于继续女儿的做法,揭露黑幕。
要是换个平民的孩子呢,估计只好自认倒霉了,毕竟无权无势,连去调查的资本都没有,谁会相信你呢。
最后一幕还是不错的,身中剧毒、被辐射扫荡过、还中了弹,不如和女儿团圆去吧,苟延残喘只是平添痛苦。
虽然可能有些不合时宜,没有了激烈的打斗,没有了火爆的枪战和飞车,仿佛一夜回到90年代的模式,但是怎么说了,老是吃烤鸭,偶尔吃下炒白菜,也是别有风味,而且总的说,剧情前半段在悬疑上做的还是很出色的,父女之情默默流淌,最后父亲为女儿报仇后弥留之际,恍惚间与女儿携手而去很感人
梅尔•吉布森回到演员队伍,这一噱头就足以成为《黑暗边缘》吸引我的理由了,虽然作为牛人,梅尔吉布森在导演、制片等环节都非常出色,尽管我认可一个影人应该宁肯多出佳作也不要如尼古拉斯•凯奇一样一年接一堆烂片。
但是看着梅尔•吉布森近几年无比淡定的慢工出细活,还是让我着急,毕竟,对于喜爱的影人,还是期待经常可以看到他的作品的。
于是,在《黑暗边缘》中看到梅尔•吉布森依然眉头紧锁,以一种不讲道理的霸气横扫一切时,感觉真是好极了。
总的来说《黑暗边缘》属于不能说优秀,但是也称不上糟糕的电影,整体感觉中规中矩,剧情很模式化,警察与女儿团聚,不想女儿在一次看似针对父亲的谋杀中遇害,于是,复仇老爹一根筋似的要查出真凶,却发现了与当前流行的低碳社会,环保至上很不相符的真相。
美国人总是很不信任政府的,他们信奉的不是得了荣誉先感谢国家,而是出了事儿先怪罪国家,于是,针对政府,特别政府与大财团官商勾结的阴谋论总是喧嚣不已,相关影视作品也是不断,相应剧情模式已经流水线化。
所以,这其中,人物性格和演员发挥常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看,说梅尔•吉布森支撑起了本片毫不夸张,他从一出现开始,就表现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魅力,表情依然显得冷峻,在复仇火焰燃烧下,做法依然硬朗,硬汉形象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散,倒是同时结合剧情,让他带上了一丝沧桑和柔情。
同样富有魅力的是雷•温斯顿扮演的调查人员,可以说行走于黑白两道,尽管受雇恶人,但是却有自己的原则,一开口说话,带着磁性和人生沉淀的嗓音就已经非常迷人,何况身患绝症的他表现的看似冷酷,却在救赎的爆发中充满了张力,让这个角色与梅尔•吉布森的角色呈现惺惺相惜的相互映照和呼应,有力的烘托了本片的一丝悲情效果。
尽管老将魅力至关重要,但是如果剧本太烂也只能让牛人徒呼奈何,不信的话,看看近期阿尔•帕西诺的表现即知。
作为迷你剧集翻拍,本片的剧本稳定而又已经受考验,这也才给了演员表现的平台,更何况其切入点到今天更充满了现实意义。
小人物、媒体、官商势力,在美国阴谋论电影中常常形成一个均衡的三角关系,小人物看似柔弱,却因为种种原因爆发着不可阻挡的内在力量,而正是强势的官商将这种力量引出,类似梅尔•吉布森,本是个尽职尽责警探;类似他的女儿,本是一个带着些公益之心的职员。
然而,一个弱女子为了揭示真相也能迸发足以让强势集团颜面丧尽的力量,而恶商的灭口正是对其力量的侧面体现。
在美国电影中,已经N次证明了,杀谁,也不要杀警察的亲人,作为体制内的力量,他们的爆发常常有着摧枯拉朽的威力,而梅尔•吉布森正是出色的表现了这种力量。
小人物身上的力量常常体现在勇气上,然而作为与官商的对抗,他常常需要媒体这一放大器的作用,有时候,在美国类似影视剧中,小人物干脆就是媒体的一员。
复仇老爹可以不惧死亡的与恶人同归于尽,然而真正让这样的牺牲体现价值还是需要媒体的仗义执言,所以,这类影片也表现着美国民众对媒体的强烈信任和期待,就如本片梅尔•吉布森最后的嘱托也是留给媒体。
官商自然处于天然的强势地位,核产业背景下,我们看到的是商业和政府的勾结与腐败,而正是这种强势地位常常让他们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万能的上帝,不断激怒着复仇老爹这样的个体,激活着无冕之王的媒体,正是这样的三角关系让社会处于总体稳定状态,一场腥风血雨后,最终依然回到秩序的轨道。
《黑暗边缘》是部有味道的电影,因为梅尔•吉布森这样的老将的出色发挥让整个故事显的厚重有味;这也是部充满激情的电影,小人物扳倒恶势力的故事总是让人看着解气,尤其当现实中这是一种极其虚无的可能时。
所以,梅尔•吉布森虽然老去,其气场却依然魅力犹存,在黑暗边缘中表现着其演技的光芒。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8a89fade933dcb5995ee37f3.html
今天知道任何东西都是“恍然”如果今天没有看到那边博文,我想今晚看的 《黑暗边缘》我也看不出这样的感受!
怀揣着美国场面火爆的大片点进去看了,看到最后有个地方我迷糊了,主角的结局我且不谈,雷·温斯顿这个角色的死,然我顿时迷糊了看不透我果断点进豆瓣看影评,但是这次很失望,没有看到我觉得能人云亦云,能透彻到底,能揭我所思的影评,更多的还是在围绕着导演,原著,演员的身份和笔者对影片猜测和那些笔者所认为的美国政治来写的,没有人给我找到答案,那么今天就自己找答案.主角 克雷文 一个单身的年迈警察,在女儿卷入见血封喉的阴谋之中而惨遭杀害之后,兀自踏上孤身奋战的道路,义无反顾地去迎击背后那股深不可测的强劲势力。
人物 雷·温斯顿 一个非典型的坏角色,如果他没有接受坏人给他的东西,如果他没有违背这自己良心做事,如果他没有同情 克雷文 ,如果他没有身患绝症, 我想 克雷文 很在就死了,那么就不会有这么一个结局,更不会有这么一个开头受雇于幕后黑手的议员,又同情克雷文 ,构建起惺惺相识的情谊。
罹患绝症彻底激发了他内心的愤世嫉俗,将多年来的忍气吞声一次过爆发出来,完成了克雷文 未能完成的。
这样一个捍卫良心底线的人最后又被心狠手辣的人干掉了,这里只能说是英雄已死,仿佛是跟那些不杀“手无寸铁”的老牌英雄开的一个玩笑。
这样一个“食古不化”的家伙,毕竟他们都不再年轻了。
对于这个非典型的坏人我只能说:“人到死前言也善吧”.当一个人,身不由己,全世界没有任何人能给你安全感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愿意帮助你的时候,你除了死,就只能奋战到底,不为什么光明磊落,只为证明这就是你你知道吗,没人指望你完美无暇,只要做到一些基本的事情:对家庭尽心尽责。
每天上班,不说违心的话。
永远不为不值得的事伤害别人,永远不接受坏人给的东西。
这样就够了,不用要求别的。
——克雷文电影无疑就是反应一种生活,也许没有经历的人,并不懂得为何很多人那么向往,他们是不会懂得的 不用闪躲 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多么高兴 在琉璃屋中快乐生活 对世界说 甚么是光明和磊落 ———《我》无疑很多东西只有狠得下心只能做的成事;像哥哥唱的一样,“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和磊落”人一旦想要的太多,注定失去的就越多,太多的人只看得到一个东西,也许这个东西并不适合所有人,而得到一些东西终究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别总看着别人,其实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用闪躲 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这个世界还有一中东西叫“运气”, 如果你健康快乐就请珍惜吧,没有人会知道明天是惊喜还是意外,别等到来不及了才去珍惜和往回......很久没动笔了,但感觉还是很随笔,很“突然”的写下来了,也许这就是“运气”,如果今天没看到一篇博文,也许这部电影也就当看政治惊悚片一爽而过了,就不会有这篇所谓的影评了,嘿嘿。
多么高兴 在琉璃屋中快乐生活…………………………………………
我只重看了一个地方,就是杰得堡最后的三分钟,他干这行已经三十年了,他为的是什么,是人民,是国家,是正义,,,面对良心和职责,有时他不得不做一定的取舍,但是三十年过去了,他的人生也快走到尽头了,他一起在思考,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值得,自己这一生是否有意义,当他因为没有去杀梅尔.吉布森而被一帮政客指责和嘲笑的时候,当他看到他们在公众看不到的地方那丑恶的嘴脸时,他终于明白了,自己这些年走错了路,而他也做出了决定,他要修正自己的过错,在他的生命还没有走到尽头的时候,他果断的拨出了他的枪--他赖以维护正义却一直没能真正进入它的角色的手枪,并且果断的向政客们射出了惩罚的枪弹. 他确实是最专业的,当警卫冲进来时,杰得堡华丽的转身,隐蔽,矫捷的冲出,瞄准,但他却并没有扣动扳机,因为他面前是一张青春的,正直的,甚至是充满孩子气的脸,这样的大男孩不正是他所保护着的"people"嘛,他放下了枪,而"people"则毫不犹豫的干掉了杰得堡,,,这个花了三十年时间保护他们,保护他们国家的杰得堡上尉,也许这个青年正是三十年的杰得堡的影子,热血,爱国,天真. 我们都知道是怎样的,我们生活一阵子,然后比我们计划的早死 ---杰得堡上尉
我看的版本居然翻译为《惊爆万恶城》,就这杯具的名字差点害我懒得看这电影了。
还不如字面翻译来得爽快。
很喜欢结尾,女儿来接父亲了,带他一起离开这个万恶的世界,真好。
还有中间,父亲把女儿的骨灰直接洒到了女儿喜欢的大海边,仿佛她仍然在那里玩水,那样快乐无忧。
人死了,灵魂不在,身体只是一具皮囊而已,埋进坟墓又怎样?
还不是象李香山说的“好像住进了大通铺,挤死人”。。
何不洒脱一些?
就洒在生前喜欢的地方好了,云淡风轻。。
后来才知道,国外的人除非是直接埋葬,凡是火化了的,骨灰一般都会洒掉,而不会象咱们这样,还要郑重其事地把个装骨灰的高价低质骨灰盒埋起来!
成年后与父亲日益疏远的女儿,带着一个秘密回到家乡看望父亲,却当着父亲的面,在自己家的门廊上被人一枪命中。
身为侦探的父亲认为女儿因己丧命,凶手的目标是自己。
为了查出真凶,侦探强忍丧女之痛,单枪匹马展开调查,好像他早就知道不能够信任他的警察同事一样。
他同时也开始一一联系女儿手机中的联系人,包括女儿的男友、生前好友,还去拜访了女儿生前工作的地方。
抽丝剥茧的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梅尔·吉布森饰演的父亲已将近垂暮之年,尽显老态的动作戏被吉布森演绎得十分到位。
与连姆尼森在《飓风营救》饰演的父亲不同,吉布森饰演的父亲演绎的是不平凡的平凡人。
与年幼的女儿在浴室一起刮胡子的场景绝对会让不少观众泪目。
本片最意外的惊喜,是杰得堡上校(雷·温斯顿)在临近片尾时的一分钟高能戏,完美诠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尽管豆瓣评分只有6.8分,117分钟的观影过程也偶有略显沉闷的场景,但这不失为一部能够激发大脑皮层运动起来的剧情片。
导演马丁·坎贝尔对本片简直是情有独钟,本片是翻拍自他自己在1985年导演的同名影片。
马丁·坎贝尔的动作片和剧情片都很棒,最出名的要数《007:黄金眼》、《007:大战皇家赌场》,最近一部是《英伦对决》。
PS:与马丁·坎贝尔有相同嗜好的导演汉斯·皮特·莫朗,也曾经翻拍过自己的电影《冷血追击》,原版在挪威拍摄,翻拍版在美国。
劇情安排恰当, 人物性格分明, 演員的水平不用多說啦, 誰敢說他們交不足功課, 誰一定是90后的. 才六点多分數, 太黑啦吧, 如果想商业的成份看 mel gibson的片, 就直接去看鋼鐡俠或者是徐靜蕾的片算啦. 不用花時間去思考导演和編劇精心的佈局.
看完才发现导演是黄金眼的导演。看到媒体说看第一秒就会被吸引住,确实是这样,但是过了半小时就不耐烦了...非把一thrill拍成文艺片呢。。。根本就是mel的个人展,男朋友那个角色也太弱了...我无语了
迟暮动作片
很有香港警匪片的风格.最后好人坏人统统死光光.虽然有范特西之嫌,但是复仇者得手实在看得很爽.
好片! 推荐!有几处的音效的的确确得很"震撼"人心//.....
越到后面才越像个电影了。
一个阴谋论的切口被设定的那么俗套 故事也讲的温吞绵弱 吸引人的只剩梅大叔的演绎 相同题材的可以想到詹姆斯 温的《非法制裁》,但目前个人更喜欢后者
不知所云。
纯粹是去为了看Northampton入镜而去的。剧情也太没劲了……
揭发大企业/政府黑幕的情节毫无新意,悬念设计也很一般,总之一切都显得很普通。
又是大公司阴谋,又是Death Sentence。今后Anti-Corporation势必越来越流行。
有点散
大闷片,深深深深失望了
不好看。
给两星纯粹看在梅尔吉布森的面子
看得我乱七八糟的
真不是动作片啊亲!!!!!快进×1还差不多!!!
在政治面前,小屁民连屁都不如
不喜欢这种苦大仇深的剧情和结局。
非常好的一部片子,有点智商的人才能看得懂……给低分的自重吧
不要抱有对于勇敢的心一样的期待了,吉普森老了,戏也老了,老得都让人不忍心不捧场了——他还是适合战争题材,这部电影里的吉普森就像个无赖,面对强权只会威胁,按说应该早就动手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