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之下,看完了这部有些年头的现实题材的家庭剧,孝子。
因为年代久远,网上可查的信息寥寥无几,不过这并不妨碍观众对它的热爱。
有些网友甚至给出了“拍得最好的电视剧”的高分评价。
真实情况并无夸大,《孝子》是万千普通家庭的缩影,一个事事强调有参与感的老母亲,话不多说、但待人诚恳的父亲,夹在婆媳之间为难的丈夫,奔波职场与家庭两头的媳妇,以及各代表着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儿女。
《孝子》讲述的就是一家四个兄弟姐妹为父母养老送终的全过程。
剧中每一个人物都特别鲜活,极具代表性。
1母亲刘英: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在前半部分,老婆子刘英作为一家之主,其飞横跋扈、泼辣犀利的性格展露无疑。
脑溢血住院不顾医护人员和家人劝说,硬是拔掉针头出院;被安排在老三家住,怀疑为自己忙前忙后的女婿偷钱;老二从商在外事情一堆,却执拗地要去北京住上些时日;自作主张换掉家里的保姆;停电三小时打电话到市政府讨要说法…这的确是十分不讨喜的角色,为人父母不懂得体谅孩子的不容易,这是观众声讨刘英的原因。
不过这一切都有着老婆子自己的看法,闹出院是心疼子女的钱,着急北上是考虑到大女儿即将要巡演,而在大冬天闹着要出门看电视,其实也是为了赶上儿媳妇的颁奖典礼播映。
在现实生活中,刘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她的较真除了想要参与儿女们的生活,另一个原因,也希望自己能搭把手,比如在二儿子因为工程款问题伤神的时候,和老爷子二话不说把养老存款拿出来救急。
在老伴走后,她的性格变得绵软,凡事不再较真,这种妥协的背后是对生活失去了激情,凡事都已无所谓。
遇上当她跟着留学归来的儿子住在一起,喝着红酒、吃着咽不下去八分熟的牛排时,没有发脾气,说了声挺好!
这样的反转反倒让人觉得心疼,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刘英最后搬到养老院住,因为一次意外,随着老伴而去。
老一辈子的爱情,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深厚。
孩子终究有自己的家庭,这辈子能陪伴在你身边的唯有你的伴侣。
刘英在留下的录音带上说着,自从你爸走后,总觉得这日子老长老长了,怎么都不到个尽头。
2父亲乔战勇:家庭和睦的调和剂这个憨厚老实的老头, 总忙着给老婆打圆场,他像极了万千个平凡的老父亲,话不多说,但为人处事有分寸,能事事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在整部剧中,印象最深就是为了刘英蹲守工厂,讨要补偿金,长时间的早出晚归,乔战勇甚至被误解找外遇,他咽下这个委屈,依然坚持行之,只为了给刘英讨要那区区几百块钱。
整个家庭的和谐,乔战勇这个角色出力不少,他努力为刘英说过的刺人的话作解释,以让儿女体谅母亲;另一边,回头安慰自己那正气头上的刘英。
他对儿女没有太多的要求,儿女的孝顺,他心存感激。
我想很多观众的泪点都是在乔战勇打麻将高兴过头,最终脑血栓去世的那几集,我们期待着有什么奇迹发生,让这个可爱的老头不至于太快领盒饭,可现实生活中真没有那么多的奇迹,有的只是让你看清现实,并接受它。
3二儿子乔海洋:孝顺,是除了孝还要顺
乔海洋的孝顺带了一点愚孝在里头,家里换的新保姆,明明不会做饭,却依着母亲的意思说味道不错;小孩感冒发烧,硬是带着坐火车回了老家。
乔海洋认为的孝顺,除了“孝”之外,还有“顺”之意,我想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要求,并没有让人为难到无法答应的层面,也就顺意而为。
不管是作为儿子,还是扮演一个丈夫的角色,乔海洋都算是合格了。
他和谢言两人之间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爱情,堪称夫妻典范,遇事稳重,有商有量。
剧中很多次都将问题推到了极致, 比如老母亲嚷着要来北京住,明明身边事情一堆,公司工程款迟迟拿不到,办公室被盗等等,但他还是应付了过来。
工作上的烦恼从不带回家,为了追工程款自砸脑袋,回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小心撞到了,妻子在母亲那受到的气,事后一定想办法弥补妻子;除了想到自己的父母,也为考虑妻子家的老人,不至于冷落了对方的父母。
相比找外遇的姐夫,乔海洋给观众立了一个作为中年已婚男的典范,他和谢言之间的感情可以用无坚不摧来形容,剧情后半段,有一集两人对话甚是感人,乔海洋自认为没有一家之主的担当,工程款迟迟拿不回来,让妻子在外工作奔波受苦,而作为妻子的谢言,斩钉截铁表示,有你和孩子在,就是家。
4二儿媳谢言:大度与宽容
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最有观众缘的角色之一,她的出色在于处理好工作和家庭两者间的关系。
作为节目制片人,谢言把节目推到了收视的新高,作为妻子,她能设身处地为丈夫着想,即便是嫁入农村,遇到野蛮婆婆,她也是凡事忍耐。
依着婆婆的性子,把幼儿带回家参加生日宴,深夜唤醒几个月大的孩子冲凉,面对婆婆对于自己在外工作,没有尽好相夫教子的指责,没有回呛过半句,即便婆婆自作主张把保姆换掉,也只是和丈夫表达不满。
谢言还表现了作为儿媳,对事情处理的机智,孩子磕伤是新保姆没有照顾周到所致,但自己的母亲问起,却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以求两方老人能和睦共处。
这个角色是有点理想化的,不过剧本设置婆婆和儿媳并没有长期住在一起,为谢言的大度与退让找了一个理由。
5三女儿水灵:善良勤奋,不计回报
无业在家,为老人忙前忙后的三女儿水灵,找了一个没啥本身的老实人范垒,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她的不计回报和善良,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早早辍学,结婚生子的同村同学,虽没有什么文化,但待人十分友好,少了文化人的算计,有的只是勤勤恳恳做事的态度,看完不免感慨,如果世间之人都如水灵这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就容易得多。
母亲下肢瘫痪,和丈夫二话不说把照顾老人的任重揽了下来,即便母亲百般不满,也毫无怨言。
有时候在她身上,你也会想,到底想多点好,还是单纯些好。
这种谁都能够欺负的性格,在教育孩子上,显得没有一点权威,剧中水灵七岁的小孩,让人随时想要暴打他的冲动,不懂得尊重父母,以自己为中心,这就是过分宠溺下的结果。
在刘英准备离开北京的时候,对谢言的父母说了一句话,”你们文化人,教育猫猫我放心!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底层的人,拼命要求自己孩子多读书的原因。
6三女婿范垒:任劳任怨,遇事急躁
和水灵一样善良,从不计较多干活,唯一不同的是,他没有水灵的稳重,遇事急躁,还总觉得自己有点能耐。
在修厕所一事中就可以看出来,为了剩几十块的管道费,不按照图纸修建厕所,结果白费了功夫。
但范垒对老人家的好,真的是无话可说的。
好女婿顶半个儿子此话不差,相比远在北京的乔海洋,以及在美国生活几年都见不上面的乔海明,总为老人忙前忙后的范垒,更是出色。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几位,大姐一家和四弟以一家也都有各自的性格。
于和伟饰演沈致公一副官派作风,说话都带着一股官味;大姐说话直接,是唯一一个能与老母亲抬扛的人;小儿子乔海明从美国回来,说话做事都带着美国的那一套,使得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小儿媳美欣生活习惯都带着美国的气息。
这部剧的出色之处除了人物的塑造,是让我们看到即便生活诸多不如意,但只要一家和睦,团结一心,总能把问题解决,把日子过好。
以前看到有人说乔家子女是愚孝,老太太是恶人,就总想辩解两句。
刘英的确是倔犟好强之人,但其本质还是淳朴仁厚的:她严厉地教育儿子做生意要讲诚信,积极地支持女儿投入热爱的事业,给女婿缝扣子,心疼儿媳的身体健康。
她出钱出力照顾两个外孙,最后还为因瘫痪而不能带孙女而内疚自责。
老太太固然也受“儿子传香火”的旧观念影响,但她终归还是明事理的。
她接纳了与自己没有血缘的小儿子的继子,也并没有迂腐地重男轻女,否则她就不会把唯一的住宅留给经济相对困难的小女儿一家。
她是真的盼望自己的孩子们好,哪个不好,她都会心疼。
另外,乔母得过脑溢血,出血会破坏人控制情绪的神经纤维,患者的性格行为都难免出现异常。
我的姑奶奶就曾患脑溢血,所以对此深有体会。
谢言的母亲许医生也这样劝慰过女儿:“脑血管病对精神有影响,你婆婆现在这种状况,你不能把她当正常人看。
”说出这番话,既是因为谢母豁达善良,也是源于她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
老人有时跟孩子一样,但人们往往对孩子更有耐心,大概是因为,孩子的成长本就充满了令人愉悦的生之希望,任性倒也显得可爱起来;而衰老的过程,要沉重悲戚太多,笑脸相迎,着实不易。
而人都会老去,弱者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生命两端需要同等的关爱”
刘英和乔战勇生有二男二女,大女儿乔水兰已到了不惑之年,小儿子乔海明为而立了。
儿女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过得都不容易。
好强的刘英是这个家庭的支柱,几十年来她全权掌管着这个家庭的大小事宜,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这个家庭都被她管得井井有条,相安太平。
故事是从大儿子乔海洋的媳妇谢言怀孕开始。
过了三十 水兰参加晚会演出,在后台遇到了刘主任,得知水兰帮着把钱还上了,沈致公帮水兰拍了片子,带回家给二老看,沈致公把自己发生的事情如实地写在了给沈林的信里面,让水兰颇为感动,老太太要去买月饼,沈致公背老太太下楼,老太太在乔战勇的帮助下,帮沈致公缝上了扣子。
水兰去单位开会,因为腿伤,下楼十分不方便,沈致公坚持要背水兰下楼,水兰终于接受了沈致公的援手。
海洋的新工程开工了,海洋打听到马自立的消息
因为迟迟不能开学,深夜会和妈妈一起看剧,这部剧是我妈找来看的,属于我一般不会接触的老剧。
《孝子》这部剧,编剧真的很厉害,他让一个角色可恨的时候大家都恨他,可怜的时候大家都同情他。
我把这部剧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老爷子在世时,后半部分是老爷子去世后。
在前半部分,我能看到的是一位恶婆婆,刁蛮又自以为是,走到哪在哪惹麻烦,尤其是挤兑走大儿子家朴实小保姆的时候,气得我对着电视打空气拳,怎么会有这么讨厌的人!!!
后半部分,老爷子去世之后,老太太也“懂事” 了很多,很善解人意,不愿给儿女添麻烦,看她在小儿子家里孤单寂寞受委屈,又忍不住同情她,忍不住把仇恨发泄在小儿子身上(对小儿子打空气拳),大儿媳妇真的太好了😭😭谢言真的太好了,又细心又能干。
看她给老太太送煎饼小葱,离别时和老太太依依不舍各自掉泪的时候我哭的要上不来气了,其实不把老太太送去上海,肯定还能多活几年的……大结局的时候,新年大家整理了遗物,发现了老太太的遗书,我猜想到房子应该是留给了小女儿一家,我当时还在叹息,老房子留给小女儿,她怎么舍得卖呢,也改善不了她一家的生活条件,结果后面听到了老太太的安排,老房子留给小女儿一家住,小女儿原来的临街,可以改成小饭馆,范垒做饭好吃,也许是个长久的营生,我又开始爆哭,老太太自己就帮忙谋划了儿女的未来,她对家里每个人的了解,体现了对儿女的爱😭😭她真的很爱自己的儿女。
如果坚持着看完整部剧,我觉得这是家庭剧中难得的佳作。
(没错我就是在拉踩dth)
好剧就是让你在时光长廊的不同位置,不同的心境,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初次看〈孝子〉这部剧,是10年前临近春节,那会才上高中。
对生活的酸甜苦辣,没有太深刻的概念,仅仅是看剧情,少年时代的我,无忧无虑,乐观自信,觉得谢言好懂事,水灵很温柔善解人意,心里想着,等我长大,也可以成为她们那样的人。
13年怀大宝,在家待了阵子,陪父母看了一遍,那会成家了,初步懂得白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老年人和年青人的,不适合长期生活在一起。
经历过婆媳过招,明白遇到明事理懂体谅,会疼人,能处理家庭关系的婆家人,可遇不可求。
最近几年,经历了二胎带娃,老公创业等生活的磨砺,开始慢慢明白生活的真谛。
但是重温这部剧,很惊讶,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让我佩服不已。
导演对生活的感悟细致入微,演员对个性的把握也是丝丝入扣,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在几个子女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先是海洋的创业,做生意的,都没有一番风顺,要求老板有强大的心理和创业背景,还有需要家里人的支持。
海洋在关键时刻,不能为家里带来收益,还要不断往里面砸,一点点从家里往外掏,直到卖了车,借了高利贷,把两家老人养老钱全部砸进去了。
面对现状,他也很痛苦,无耐,但又没有退路可走,家里靠谢言的工资度日。
在剧情的发展中,我们看到,这种困难持续了一年多,(从一个春节到另一个春节,工人来讨要工资回去过年).谢言生完孩子一阵子,就回到职场,她也想在家把孩子多带些日子,但考虑到家庭的现状,为了给老公承担,做起了背奶妈妈。
难能可贵的是,谢言一直都没有抱怨过,虽然有困难,和海洋也是理智地分析,有商有量,只要用得到她的地方,再难为自己,也毫不犹豫地去执行。
比如给王总推荐的王小雨补课这事,也搭上了自己的导师。
家庭在困难的时候,,快揭不开锅的时候,仍然为了老公,让婆家的人到北京过年。
正因为她的无私和大度,婆婆也看在眼里,自己出了生活费用,而且因为她的善良,挽救了海洋的生意,大姐夫在整理人脉关系的时候,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因为我老公和我,正处在生活的困顿里面,面对困境,我特别感同身受,那种压抑和无望,体会的真真切切。
也许现实比剧里面来的更加深层次,但我觉得我自己做不到,我会为了一日三餐去规划,尤其是快断炊的时候,我自己无所谓,但我的孩子,我不愿意把生活的艰辛过早地让孩子体会。
在城市里生活不比农村,一旦交不上费用,就得露宿街头,那种危机感,电视里没有表现,但从谢言的叹息和无奈中,隐约看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都是穷人的孩子,从小经历过贫穷带来的自卑压抑和孤独。
这让我想起一首歌《父亲写的散文诗》,里面有句词,不要让日子过得如此艰难,可我正在经历,也为了不让孩子们过得那么艰难,去努力。
在中国家庭,各种亲情关系交织,生活都有矛盾,难能可贵的是,四个子女,在处理家庭矛盾,都很理智。
无论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家关系,还是亲戚之间,媳妇从来不把自己在婆家的处境抱怨给娘家,只是有了困难会和他们商量求助,经常很多难解的局面,在商量中事情慢慢就顺了,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谢言经常会寻求爸妈的帮助,他的父母是文化人,话不在多,只要女儿开口,做父母的全力支持,很让人动容。
所以在父母子女问题上,能遇到善解人意的父母,是缘分,达不到合拍,只能和解,父母操劳大半辈子,老了还来受子女的指摘,能健康地陪伴着我们,也是大家的福气,不必太苛求。
对娘家父母这样,婆家父母呢,学不来谢言,也要做到美欣的程度。
美欣是海明的媳妇,理智善良,也许海外的经历,让她少了点人情味,但是对老人客气谦恭,真诚的态度,现实中也难找到几个。
虽然我们和娘家父母,是因为婚姻关系才有了联系,但平时该客气要客气,该忍让要学会忍让,人毕竟是老人,无论什么原因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我们都要从老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凡事不必过于苛求,只要不太离谱的老人家,年青人就少计较些。
但很重要的一点,这些关系维系里,有几个重要的纽带,一是海洋,他在处理婆媳矛盾里,做的虽然不太好,可以说很差,但有一点,他懂得体谅老婆的心情,会主动地找老婆谈,无论什么时候,都主动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愚孝委屈了老婆,但又没法在自己母亲面前去拒绝母亲有理无理的请求。
谢言虽然有怨言,但是也知书达理,老公亲自来找她谈,嘴上没有说道歉的话,但谢言也没有多追究,事情过去就过去,她理解丈夫,也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算是给了一个台阶。
一个是老父亲,父亲性情平和,是个明白人,在出现矛盾的时候,都是他在里面说合,所以事情才没那么糟糕。
还有水灵和范垒,家里都是他们照顾的比较多,面对一个行动不便的老太太,一个有心脏病的老父亲,没有范垒和水灵的照顾,兄弟姐妹们也没有那么放心。
毕竟平凡的生活是最琐碎的,他们也没有过抱怨,而且范垒为人老实没本事,丈母娘看不惯他,经常挤兑,看不顺眼,但他也还是在伺候他们的饮食起居,处处为他们着想。
作为一个血性男儿,如果不是为了老婆,是不会这么委屈求全尽力讨好老头老太太。
孝子这部剧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海洋和谢言,是夫妻相处的典范,海洋和谢言,是面对公司创业困难的典范,谢言父母和谢言,是独身子女和父母相处的典范,海洋是女婿的典范,海洋也是老板的典范,大姐和沈致公,是小县城夫妻,为了孩子,处理家庭矛盾的典范,虽然一般人做不到。
水灵和范垒,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典范
妈妈24.2.5出院回家,和妈妈看《老大的幸福》,妈妈和我都认为剧情真实偏压抑,快乐爆点少,演员演技好 24年2月底看完《老大的幸福后》,每晚和妈妈一起看,2024.02.23 0点25分和妈妈看完大结局 24.03.24 23点和妈妈一起看完〈父母爱情〉就看《当家的女人》敢于说真话的剧,说真话在第十二集24分58秒 24.04.01 23点半左右和妈妈一起看完(当家的女人),然后看(我的“丑娘”)24.04.16 快0点的时候和妈妈一起看完(我的“丑娘”),然后暂时看(我家有喜),剧冇爆点,妈妈不喜欢 2024.04.19看到第五集妈妈又喜欢啦 今天24.4.24妈妈看到十七了,为什么豆瓣只有6.7?
转眼24年5.11妈妈都看到60集了,5.13看完结局 2024.05.13和妈妈看《永不回头》,看到第二集了2024.05.26妈妈看完大结局 2024.05.28 妈妈开始看《孝子》,令我惭愧的剧名,妈妈在7号0点出头看到18集了,全员演技在 妈妈24.2.5出院回家,和妈妈看《老大的幸福》,妈妈和我都认为剧情真实偏压抑,快乐爆点少,演员演技好 24年2月底看完《老大的幸福后》,每晚和妈妈一起看,2024.02.23 0点25分和妈妈看完大结局 24.03.24 23点和妈妈一起看完〈父母爱情〉就看《当家的女人》敢于说真话的剧,说真话在第十二集24分58秒 24.04.01 23点半左右和妈妈一起看完(当家的女人),然后看(我的“丑娘”)24.04.16 快0点的时候和妈妈一起看完(我的“丑娘”),然后暂时看(我家有喜),剧冇爆点,妈妈不喜欢 2024.04.19看到第五集妈妈又喜欢啦 今天24.4.24妈妈看到十七了,为什么豆瓣只有6.7?
转眼24年5.11妈妈都看到60集了,5.13看完结局 2024.05.13和妈妈看《永不回头》,看到第二集了2024.05.26妈妈看完大结局 2024.05.28 妈妈开始看《孝子》,令我惭愧的剧名,妈妈在7号0点出头看到18集了,全员演技在线
这部剧是2006年上映的,讲的是2005年的事情。
现在这种现实主义取向的家庭伦理剧越来越少了。
现在的家庭剧服道化越来越好了,滤镜越来越多了,但是剧情越来越不真实了,演员演技越来越浮夸了。
这部剧的感觉,真的就像是在过日子。
每顿饭演得都特别真实。
表现了2005年左右真实的中国。
最后几集老太太转变了,最后一集的录音带,简直让我哭死了。
这部剧围绕了两个字“孝顺”,但是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孝道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是传统中国家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父母的老去和赡养,我们该怎么做以及作为晚辈想要给予的和能给予,和父母想要的之间的区别。
纵观整部剧,开始你会觉得老太太的折腾与不讲理,越到后面越能感受和理解老人要强和别扭。
大女儿的婚姻危机,二儿子的生意艰难,三女儿的生活艰苦,四儿子的远在他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生活的难,生活的不如意,自己脑梗的瘫痪,老头子的心脏病,这些都让这个大家庭充满危机四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困境。
作为我们终究是要面对老去的父母,生病的父母,父母的离世,面对死亡,父母不仅是温暖港湾,也是我们自己面对死亡时,中间的那一道屏障,因为有了这道屏障,才让我们觉得死亡离的不是那么远。
剧中的刘英从老伴过世以后,她仿佛看开了一切,不在要求着要求哪儿的,仿佛失去了灵魂,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爱情。
谢言在养老院与老太太告别时候,谢言和老太太的不舍,老太太眼里的无助,悲伤。
我们无论是作为父母的子女,还是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的,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前面老太太气的人咬牙,后面老太太非常催泪。
老太太是全剧演技第一。
二儿子海洋很孝顺做事也很周全但是在孝顺这件事情上有点愚,不管怎么样都要顺从妈妈的心意。
虽然老太太年纪大了,又生过病做了手术,应该迁就照顾老人的情绪,但是面对确实很不合理的要求时,还是要跟母亲好好沟通一下。
大女儿水兰,总是被局长丈夫嫌弃,不喜欢水兰娘家给自己找麻烦。
局长丈夫被审查下台之后。
作为旁观者,我们可能都会支持水兰刚好跟他离婚,让他一个人自以为当个局长就了不起的人,自己去承担自己被审查的后果。
但水兰还是选择了帮助丈夫找人,花钱。
这应该是大部份现实中妻子的选择。
大部份妻子都会这样想,虽然丈夫之前对自己不好,但两人之间毕竟还有一个儿子。
为了以后不让儿子难看为难,就会选择去帮助。
海洋跟谢言这一对真的是完美夫妻。
谢言非常体贴周到,很有教养。
海洋也知道照顾岳父岳母。
虽然两人偶尔会有冲突,但是都不涉及根本。
两人的眼界,思路都很高。
这也说明了,夫妻双方还是要水平差不多才能真正在一起。
范垒跟水灵这一对是非常勤恳老实的一对。
任劳任怨,关爱老人。
范垒哪里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手艺,挣不到钱。
这也是老太太最瞧不起他的原因,总是觉得他窝囊。
觉得自己闺女水灵跟着他受苦。
尽管范垒对岳父岳母尽心尽力但是仍然比不上当局长的女婿在老人心中的地位。
这是中国很普遍的现象。
家里的老人总是对有出息的孩子格外重视格外喜爱,对于没本事的,但留在自己身边尽心照顾自己的人视而不见,随意对待。
范垒跟局长刚好是一组对比。
局长有能力但不顾家,不考虑妻子的感受。
范垒没本事,挣不到钱,但爱妻子爱家人,照顾妻子岳母都非常用心,很疼爱妻子。
海明作为海归回来,好像光鲜亮丽,但其实还是没长大的孩子。
他也爱父母,也孝顺,但可能还是因为年纪小,不懂事,考虑事情和做事还是比较小孩子,不够成熟。
父母是兄弟姐妹四个人的父母,遇到关于父母的事情应该跟子女一起商量,不要一个人做主,也不要擅自答应一些需要大家一起决策的事情。
当母亲提出要去养老院的时候,海明打电话告知海洋。
海洋问怎么能让妈去养老院呢!
海明说这是妈自己决定的,由不是我让妈去的,信不信由你。
语气很不好。
这不是商量事情的语气,应该要平和的好好的和哥哥商量,不要认为是妈妈的选择自己就可以跟个局外人一样摆脱责任。
还想到一件事,海洋跟谢言考虑问题很周到。
他们想把妈接回来,但是又害怕伤了海明跟美研的面子,让海明跟美研误以为他们觉得海明照顾不好。
于是就没有强烈要求把妈接回来,怕驳了海明的面子。
全剧演技在线。
演员挑的也都很好!
故事也很符合现实。
很棒的剧,推荐去看。
愿我们做子女的也可以跟自己的老人好好沟通,照顾好老人的晚年。
实实在在是一部亲情片,实实在在是一部教育片,你会突然觉着自己原来还会感动到眼眶含泪,这确实是部好片子!
陪看,看老太太找事也是够了
的确演出了一家人的感觉,结果还是向好的,但真实人间可能出现隔阂就没法逾越了剧本4分(完美6优4良2差0)技术画面1分(优2良1差0)演技2分(优2良1差0)3星半
老太婆演的太好,恨得牙根痒痒!后期还好变好了!
家人永远是最亲的人!
纯朴又生动故事,社会是现实的但又充满无限情谊的
太真实了,太现实了,里面可延伸的内容也很多。
完胜《都挺好》
真的是很感人啊,母亲虽然刁蛮,但是最后还是感动的我眼泪直流。孩子就应该向他们一样孝顺~!很喜欢这里面的海洋——许亚军
#陪妈妈看剧 20年前的“母作子孝”20年后改头换面,其中绑死的亲子关系从未变过
第四集弃,节奏太慢不喜欢。
剧本写得太好了,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命,每段剧情都无比合理无比真实,令人反思。演员们也是个个都好。这国产剧真的绝了。老太太为核心人物,前期让人反感得牙痒痒,不顾子女的难处,只顾着自己。后期自己老伴走了,她是那么地孤独,那么地无所适从,对身边人也变得顺从起来了。最后的状态,其实是大部分中国老人目前的状态,为了满足子女的孝,她选择委屈自个。这委屈,让我们难受,也让我们不得不想一想什么是孝顺。
就喜欢这种接地气,演员又有张力的片子。好喜欢水灵,美丽善良的好女孩!最后一集,大晚上的哭得鼻子都塞住了,太感人了!好剧本好演员,必须👍
于和伟在电视剧里到底拍了多少次全家福啊哈哈哈哈哈。即便是亲情剧,演技也真是可攻可受有张有弛啊哈哈哈哈。PS:和罗伯特.德尼罗的《天伦之旅》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才是国产家庭剧该有的水平
奶奶她老人家说好看,那就是好啊
老爷子去世这段眼泪不受自己控制了。
家庭剧里面排第一!!!!没有对手!太真实了,这就是生活!
几个主演都不错
生活就是一场戏,做什么都难。
陪奶奶一起看的这部剧,里面发生的事感觉和我身边的事很相似,奶奶看的很入迷,一向不熬夜的她看到了半夜十二点还不愿意去睡觉